專利名稱: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及其實現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信息通訊領域及電子設備領域,涉及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及其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面積普及,基于網絡的終端被應用到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團體紛紛研發出各式各樣的軟硬件網絡終端,如微軟推出的MSN、騰訊推出的QQ和微信、小米公司推出的米聊、新浪推出的微博、電信推出的翼聊、TCL和創維的云電視、 海爾推出的智能空調、索尼推出的網絡攝像頭、各品牌的pc、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等,這些終端雖然已經滲透民眾生活,但是各產品的網絡通信范圍非常有限,例如MSN、QQ、米聊、微博等產品并不能相互通信;智能空調、網絡攝像頭、云電視等產品也不能在各個品牌之間進行通信;郵件系統、移動通信終端、pc、平板電腦等產品也不能與其他各個平臺的終端進行自由對接和通信,更不能實現各終端間的智能邏輯任務。所以有必要發明一種接入方法和系統,使得各種網絡終端能脫離桎梏實現自由對接通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及其實現方法,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方便多種網絡終端間自由通信。技術方案如下
方案包括至少一個網絡終端和一個服務端,其中所述網絡終端包括接入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射頻網或其他網絡的軟硬件工具,至少包含觸發和響應模塊觸發模塊用于實現數據上行相關操作;響應模塊用于實現數據下行相關操作。服務端包括開放接口模塊,用于實現自由調用;邏輯處理控制模塊,用于處理各種指令和執行邏輯操作;通信模塊,用于處理數據io ;數據處理模塊,用于對數據進行特定處理以實現邏輯需求;可擴展模塊,用于實現本系統的可擴展功能。方案包含交互模式如下
1:服務端提供開放接口給終端使用,終端調用接口后,服務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執行操作,而后向終端反饋數據;
2:終端觸發服務器端的定時任務、循環任務、列隊任務或其他自定義延時操作后,服務端依照邏輯執行延時并處理數據;
3:終端通過可擴展模塊與服務端進行通信,服務端將數據遞交至擴展模塊進行處理; 4:終端所含觸發模塊、響應模塊對開放接口的調用,實現終端與終端、終端與服務端連
接通信。方案包含特性如下I:本發明包含了一個可擴展的系統,即本系統可用的開放接口、指令集、邏輯動作等,可由發明人授權的第三方進行特定功能的模塊擴展開發。此特性實現了更復雜的通信及更新穎的接入方法;
2:本發明包含了一種跨平臺的接入系統,即本系統通過可用的開放接口、指令集、邏輯動作等,通過客戶端操作或開放接口調用動作,實現任意操作系統及任意平臺的終端均可聞效接入;
3:本發明包含了一種開放式的接入系統,即由發明人授權的第三方能接入本系統并使用本系統的特定資源;
4:本發明包含了一種實現方法,即終端與終端、終端與服務端間依靠互聯網技術、射頻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通過觸發模塊或響應模塊,以實現上下行數據通信,數據經過服務器、目標終端、第三方處理設備或更復雜的規則進行處理,反饋響應結果或執行特定指令動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I: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生活中各種網絡終端間的關聯,更好的利用網絡資源,增強了網絡應用范疇,并能為社會降低大量人力物力開銷;
2:通過服務端的邏輯操作和各終端的觸發響應模塊,實現了終端智能和家居智能的民用化;
3:本發明使用了可擴展的設計方法,第三方可設計編寫自己的擴展模塊,普通民眾、技術團隊、優質企業均參與開發,可將總支出降到最低,將總收益增到最大,大大提高了本發明對社會的回報率;
4:本發明擁有跨平臺技術,開發人員不再擔心平臺兼容問題,用戶的使用感受也大大增強;
5:擴展模塊開發簡單,開發周期短,減少了更多開發的成本。
圖I是本發明的系統結構圖。圖2是本發明的系統結構框圖。圖3是本發明的可擴展功能示例圖。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控制方法流程示例圖。具體實現方法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現方法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及其實現方法,參見圖I系統結構圖所示,該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網絡終端C和一個服務端S,如圖中所示網絡終端c_l、c_2、c_3、c_n,服務端s_l、s_n,服務端通過開放接口實現與終端的連接,終端通過開放接口及觸發響應模塊實現與服務端的通信,數據經過服務端、目標終端、第三方處理設備或更復雜的規則進行處理,以實現終端間互通。進一步的,參見圖2系統結構框架圖所示,本發明通過觸發與響應兩個基礎模塊,可以實現不同平臺、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網絡終端間的互聯;開放接口,用于實現各種網絡終端廠商可以快速接入使用;通過可擴展模塊,各個終端廠商可實現諸如自定義數據加密方式、第三方數據流處理、自定義通信協議等功能需求;邏輯處理控制模塊,用于處理各種指令和執行邏輯操作;通信模塊,用于處理數據io ;數據處理模塊,用于對數據進行特定處理以實現邏輯需求;內部任務,用于實現定時任務、循環任務、列隊任務或其他自定義操作,使得服務端能依照邏輯執行并處理數據。進一步的,本發明的可擴展性不僅為各家終端生產制造商提供了可定制功能,更為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網絡服務提供了可定制功能及快捷接入功能,參見圖3可擴展功能示例圖,圖中快遞相關服務、天氣預報服務、社交網絡服務、醫藥相關服務、旅游航班服務等等百姓生活中的服務能快速接入本系統并成為一個終端,圖中終端研制商可以針對自身產品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接入,亦可以通過高級自定義擴展實現更為復雜更為靈活的接入及更大型的服務,所有接入本系統的終端均可能作為訪問目標、數據處理方、觸發條件、響應動作等功能終端。綜上說明,參見圖4本發明的一種控制方法流程示例圖,圖中網絡終端c_l、c_n通過觸發響應模塊實現與服務端的交互,服務端經過可擴展模塊、邏輯模塊、通信模塊、數 據處理模塊、內部任務模塊、或高級模塊等功能模塊操作后,反饋操作結果或向其他終端遞交數據,以實現跨平臺的終端接入并通信。具體示例包括如下步驟
Tl :終端通過觸發響應模塊,或服務端通過內部任務系統引發通信動作;
T2 :當服務端接收到終端的上行數據后,會執行相應接口操作進行數據處理;
T3 :服務端執行操作后,向終端進行下行交互,終端執行響應操作。本發明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描述本發明的實現細節而列舉的一種示例,具體應用時可以根據不同業務需求實現針對本系統上所接入的不同終端間的通信,從而通過可擴展模塊的附加功能或其他邏輯操作,完成具體的業務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網絡終端和一個服務端; 其中所述網絡終端包括接入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射頻網或其他網絡的軟硬件工具,至少包含觸發和響應模塊觸發模塊用于實現數據上行相關操作;響應模塊用于實現數據下行相關操作; 服務端包括開放接口模塊,用于實現自由調用;邏輯處理控制模塊,用于處理各種指令和執行邏輯操作;通信模塊,用于處理數據io ;數據處理模塊,用于對數據進行特定處理以實現邏輯需求;可擴展模塊,用于實現本系統的可擴展功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所述包含交互模式如下 51:服務端提供開放接口給終端使用,終端調用接口后,服務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執行操作,而后向終端反饋數據; S2:終端觸發服務器端的定時任務、循環任務、列隊任務或其他自定義延時操作后,月艮務端依照邏輯執行延時并處理數據; 53:終端通過可擴展模塊與服務端進行通信,服務端將數據遞交至擴展模塊進行處理; 54:終端所含觸發模塊、響應模塊對開放接口的調用,實現終端與終端、終端與服務端連接通信。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所述包含特性如下 Si:包含了一個可擴展的系統,即本系統可用的開放接口、指令集、邏輯動作等,可由發明人授權的第三方進行特定功能的模塊擴展開發,此特性實現了更復雜的通信及更新穎的接入方法; 52:包含了一種跨平臺的接入系統,即本系統通過可用的開放接口、指令集、邏輯動作等,通過客戶端操作或開放接口調用動作,實現任意操作系統及任意平臺的終端均可高效接入;S3:包含了一種開放式的接入系統,即由發明人授權的第三方能接入本系統并使用本系統的特定資源; S4 :包含了一種實現方法,即終端與終端、終端與服務端間依靠互聯網技術、射頻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通過觸發模塊或響應模塊,以實現上下行數據通信,數據經過服務端、目標終端、第三方處理設備或更復雜的規則進行處理,反饋響應結果或執行特定指令動作。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所述包含如下步驟 51:終端通過觸發響應模塊,或服務端通過內部任務系統引發通信動作; 52:當服務端接收到終端的上行數據后,會執行相應接口操作進行數據處理; 53:服務端執行操作后,向終端進行下行交互,終端執行響應操作。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擴展系統,所述包含如下特征 可擴展功能不僅能為各家軟硬件終端研制商提供可定制功能,更為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網絡服務提供了可定制功能及快捷接入功能;實現諸如web站點服務、云資源服務、社交網絡服務等服務接入,同時實現智能化擴展、安全相關擴展、專有型擴展、自定義協議擴展等高級可擴展功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跨平臺可擴展的開放接入方案和系統及其實現方法,方案包括至少一個網絡終端和一個服務端,包含了一個可擴展的系統方案,包含一種跨平臺的開放接口方案;包括如下步驟T1終端通過觸發和響應模塊,或服務端通過內部任務系統引發通信動作;T2當服務端接收到終端的上行數據后,會執行相應接口操作進行數據處理;T3服務端執行操作后,向終端進行下行交互,終端執行響應操作。本發明公開的方法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生活中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網絡終端間的關聯。
文檔編號H04L29/08GK102904956SQ20121039143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6日
發明者郭青松 申請人:郭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