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站裝置及其處理方法、移動站裝置及其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站裝置、移動站裝置、程序、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發送方法,特別涉及對于從移動站裝置到基站裝置的上行鏈路進行時間同步的基站裝置、移動站裝置、程序、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發送方法。本申請基于2007年6月12日在日本申請的特愿2007-155289號主張優先權,將 其內容援引于此處。
背景技術: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中,W-CDMA方式作為第三代蜂窩式移動通信方式得到標準化,并相繼開始服務。此外,進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組連接)也得到標準化,準備開始服務。另一方面,在3GPP中,研究第三代無線接入的演化(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化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以下稱作“EUTRA”)。作為EUTRA的下行鏈路,提出了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多路復用)方式。此外,作為EUTRA的上行鏈路,提出了 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葉變換)-spread OFDM方式的單載波通信方式。圖15是表示EUTRA的上行鏈路以及下行鏈路的信道結構的圖。EUTRA的下行鏈路由以下信道構成下行鏈路導頻信道DPiCH(Downlink PilotChannel)、下行鏈路同步信道 DSCH(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鏈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F1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LI/L2 (Layer 1/Layer2)控制信道)和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 (Downl ink-SharedChannel)。此外,EUTRA的上行鏈路由以下信道構成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UplinkPilot Channel)、隨機訪問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 UL-SCH (Up I ink-Shared Channel)和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 I3UCCH (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參照非專利文獻I)。圖16是表示隨機訪問信道RACH和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在無線資源上的配置例子的圖。圖16所示的圖的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頻率。圖16表示一個無線幀的結構,該無線幀被分割為多個無線資源。在該例子中,無線資源以頻率方向上I. 25MHz、時間方向上Ims的區域為單位構成,在這些區域中,圖15說明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和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以圖示的方式進行分配。這樣,隨機訪問信道RACH的最小單位使用I. 25MHz的帶寬。另外,在圖16中,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在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的區域內以碼元(symbol)單位、子載波單位分散配置。此外,在EUTRA中,為了隨機訪問信道RACH使用,準備多個信道,因此能夠同時與多個隨機訪問對應。隨機訪問信道RACH的使用目的中最大的目的是使移動站裝置和基站裝置之間同步。此外,在隨機訪問信道RACH中,還發送分配無線資源的調度請求等數比特(bit)的信息,還考慮使連接時間縮短(參照非專利文獻2)。在隨機訪問信道RACH中,為了取得同步僅發送前同步碼(preamble)。前同步碼中包含作為表示信息的信號模式的特征碼(signature)。準備數十種特征碼,從它們中間選擇使用,由此能夠表示數比特的信息。目前,在EUTRA中,利用特征碼發送6比特的信息。為了該6比特,準備2的6次方即64種特征碼。在特征碼表示的6比特中,將隨機ID分配給5比特,將隨機訪問的理由、下行鏈路的路徑損耗/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標)等任意信息分配給剩余的I比特(參照非專利文獻3)。圖17是表不使用隨機訪問/[目道RACH的上行鏈路同步的時序例子的時序圖。首 先,移動站裝置基于隨機ID、隨機訪問的理由、下行鏈路的路徑損耗/CQI信息等選擇特征碼,使用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包含該特征碼的前同步碼(消息Mai)。基站裝置在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前同步碼后,通過比較預先作為前同步碼存儲的信號模式與該接收的前同步碼,計算移動站裝置與基站裝置之間的同步定時偏差,為了發送L2/L3(Layer2/Layer3)消息進行調度,根據前同步碼中包含的隨機訪問理由對需要小區內移動站識別信息 C-RNTI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的移動站分配C-RNTI,發送包含同步定時偏差信息、調度信息、C-RNTI以及隨機ID的前同步碼應答(消息Ma2)。移動站裝置提取包含發送的隨機ID的來自基站裝置的前同步碼應答,使用被調度的無線資源發送L2/L3消息(消息Ma3)。基站裝置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L2/L3消息,向移動站裝置發送用于判斷移動站裝置之間是否發生沖突的爭用解決(contentionresolution)(消息Ma4)(參照非專利文獻3)。在隨機訪問中,多個移動站裝置作為特征碼以及隨機訪問信道RACH選擇了相同的對象時,這些移動站裝置的隨機訪問發生沖突。參照圖17說明隨機訪問發生了沖突時的時序。在多個移動站裝置選擇相同的特征碼,使用具有相同的時間/頻率的無線資源塊即相同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前同步碼時,在消息Mal處發生沖突。由于該沖突,基站裝置無法檢測消息Mal時,基站裝置無法返回前同步碼應答(消息Ma2)。移動站裝置無法接收來自基站裝置的前同步碼應答(消息Ma2),因此在一定時期之后再次選擇特征碼、隨機訪問信道RACH進行隨機訪問。此外,在雖然產生沖突,但基站裝置能夠檢測前同步碼(消息Mal)的情況下,基站裝置計算L2/L3消息調度和同步定時偏差,向移動站裝置返回前同步碼應答(消息Ma2)。但是,多個移動站裝置接收該前同步碼應答,多個移動站裝置在被調度的資源中進行L2/L3消息(消息Ma3)的發送,因此在消息Ma3處發生沖突。基站裝置由于該沖突而無法接收L2/L3消息,無法返回應答。由于沒有L2/L3消息的應答,所以移動站裝置再次選擇特征碼,進行隨機訪問。在移動站裝置與基站裝置之間的上行鏈路同步處于偏離的狀態(例如,長期沒有數據的收發,移動站裝置處于以長周期監視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信號的DRX(DiscontinuousRec印tion,不連續的接收)狀態)時,如果來自基站裝置的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則移動站裝置無法發送作為用于混合自動重傳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接收應答的 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應答 / 否定應答)。這是因為,上行鏈路同步發生偏離,因此如果發送混合自動重傳HARQ的ACK/NACK,則會干涉其他移動站裝置。因此,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時,必須采用使用隨機訪問的上行鏈路同步。但是,在進行該隨機訪問時發生沖突時,擔心到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為止要花費很長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提出以下方案使用用于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的特征碼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使得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時的隨機訪問中不發生沖突。圖18是表示使得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的隨機訪問中不發生沖突的時序的圖。基站裝置在決定對上行鏈路同步處于偏離狀態的移動站裝置重新開始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后,對該移動站裝置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消息Mbl)。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使用Ll/L2(Layerl/Layer2)控制信道發送。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包含移動站裝置要發 送的隨機訪問的特征碼ID號碼。將其稱作專用特征碼。移動站裝置使用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接收的專用特征碼進行隨機訪問,即發送前同步碼(消息Mb2)。接收了包含專用特征碼的前同步碼的基站裝置利用該前同步碼檢測同步定時的偏差。并且,基站裝置針對移動站裝置,將表示同步定時的偏差的TA (Timing Advance,預先定時)命令作為前同步碼應答發送(消息Mb3)。基站裝置發送TA命令后,發送包含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L1/L2控制信道(消息Mb4),接著,重新開始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消息Mb5)(參照非專利文獻4)。非專利文獻I :Rl-050850 “Physical Channel and Multiplexing in EvolvedUTRA Uplink”,3GPP TSG RAN WGl Meeting#42 London, UK, August 29-September 2,2005非專利文獻2 3GPP TR (Technical Report) 25. 814,V7. 0. 0 (2006-06),Physical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TRA)非專利文獻3:3GPP TS (Technical Specif icayion) 36. 300, V0. 90 (2007-0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2非專利文獻4 :R2-062165 “UL Synchronisation,,,3GPP TSG RANWG2 Meeting#54Tallinn,28 August-1 Sept. ,200
發明內容
在上述的使隨機訪問不發生沖突的下行鏈路數據發送重新開始方法中,使用不需要混合自動重傳HARQ的ACK/NACK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I3DCCH (L1/L2控制信道),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是傳輸用于在基站裝置與移動站裝置之間收發用戶數據等的適應性調制的參數或信道的分配信息等的信道,因此是固定分配到無線資源中并頻繁傳輸的信道。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在這樣頻繁傳輸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中,確保配置很少發生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區域,則無線資源的利用效率會變差的問題。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數據提取部,接收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當接收的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預先確定的部分為預先確定的值時,作為表示隨機訪問指示的信息檢測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以及發送部,在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檢測出表示所述隨機訪問指示的信息時,發送隨機訪問用的前同步碼。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檢測出表示所述隨機訪問指示的信息時,對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進行專用特征碼的識別號碼的檢測處理;所述發送部在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檢測出所述專用特征碼的識別號碼時,發送由檢測出的所述專用特征碼的識別號碼指定的隨機訪問用的前同步碼。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預先確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給該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或者上行鏈路的資源位置的資源分配信息的區域。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檢測出表示所述隨機訪問指示的信息時,從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中檢測指定隨機訪問能夠使用的無線幀區域的信息;所述發送部按照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檢測出的指定 能夠使用的無線幀區域的信息,發送隨機訪問用的前同步碼。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數據控制部,當所述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時,作為表示隨機訪問指示的信息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預先確定的部分配置預先確定的值;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數據控制部生成的數據。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所述數據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中還配置專用特征碼的識別號碼。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預先確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給所述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或者上行鏈路的資源位置的資源分配信息的區域。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所述數據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中還配置指定隨機訪問能夠使用的無線幀區域的信息。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數據控制部,當所述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時,在配置與所述移動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對所述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的數據;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數據控制部生成的數據。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所述數據控制部與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一起,生成在所述區域中配置了指示信息的數據,該指示信息與接收所述同步請求的所述移動站裝置發送的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中包含的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有關。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與所述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有關的指示信息是指定所述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的值的信息,或者向所述移動站裝置指示所述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的值的選擇實施的信息中的任一個。此外,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基站裝置,所述區域是下行鏈路控制用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接收數據中參照配置與基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當所述區域的預先確定的部分為預先確定的值時,作為表示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檢測所述值;測量用信號生成部,當檢測出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時,生成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檢測出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時,從所述區域中取得與所述測量用信號中包含的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有關的指示信息。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包括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接收數據中參照配置與基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當所述區域的預先確定的部分為預先確定的值時,作為表示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檢測所述值;測量用信號生成部,當檢測出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時,生成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
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區域是下行鏈路控制用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移動站裝置,所述發送部使用隨機訪問信道發送所述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此外,本發明的程序使基站裝置的計算機作為以下部件起作用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數據控制部,當所述再同步因素檢測部檢測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時,在配置與所述移動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對所述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的數據;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數據控制部生成的數據。此外,本發明的程序使移動站裝置的計算機作為以下部件起作用控制數據提取部,在接收數據中參照配置與基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當所述區域的至少一部分為預先確定的值時,作為表示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檢測所述值;測量用信號生成部,當檢測出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時,生成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以及發送部,發送所述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此外,本發明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方法是基站裝置中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驟,所述基站裝置檢測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第二步驟,當通過所述第一步驟檢測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時,所述基站裝置在配置與所述移動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對所述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的數據;以及第三步驟,所述基站裝置發送所述第二步驟生成的數據。此外,本發明的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發送方法是移動站裝置中的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發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驟,所述移動站裝置在接收數據中參照配置與基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當所述區域的至少一部分為預先確定的值時,作為表示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檢測所述值;第二步驟,當檢測出表示所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時,所述移動站裝置生成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以及第三步驟,發送所述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基站裝置在配置基站裝置與移動站裝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的無線幀上的區域中,配置表示對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信息,因此具有能夠以取得良好的無線資源利用效率的方式配置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優點。
圖I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對于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圖2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對于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圖3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
圖4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基站裝置的結構的概略模塊圖。圖5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移動站裝置的結構的概略模塊圖。圖6是說明基站裝置發送包含專用特征碼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圖7是說明該實施例中的基站裝置不發送專用特征碼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圖8是說明該實施例中的移動站裝置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失敗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圖9是說明該實施例中的移動站裝置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失敗時的與圖8不同的另一個過程的時序圖。圖10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基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發送處理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圖11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基站裝置的隨機訪問接收處理過程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圖12是表示該實施例中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管理處理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作為該實施例的變形例,將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配置在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的情況的格式的圖。圖14是表示作為該實施例的變形例,將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配置在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的情況的格式的圖。圖15是表示以前的EUTRA中的上行鏈路以及下行鏈路的信道結構的圖。圖16是表示以前的EUTRA中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和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在無線資源上的配置例子的圖。 圖17是表示使用以前的EUTRA中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的上行鏈路同步的時序例子的時序圖。圖18是表示在以前的EUTRA中的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的隨機訪問中,使得不發生沖突的時序的圖。符號說明10數據控制部110FDM調制部12調度部13信道估計部14DFT-S-0FDM調制部15控制數據提取部16前同步碼檢測部17特征碼管理部19無線部20DL調度部21UL調度部30上級層部50數據控制部51DFT-S-OFDM調制部52調度部53OFDM解調部54信道估計部55控制數據提取部56同步補正部57前同步碼生成部58特征碼選擇部59無線部60上級層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無線通信系統與第三代無線接入的演化EUTRA同樣包括基站裝置和多個移動站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將從移動站裝置到基站裝置的通信連接稱作“上行鏈路”,從基站裝置到移動站裝置的通信連接稱作“下行鏈路”。本實施例中的下行鏈路由下行鏈路導頻信道DPiCH、下行鏈路同步信道DSCH、下行鏈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roCCH(Ll/L2(Layerl/Layer2)控制信道)和下行 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構成。此外,本實施例中的上行鏈路由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隨機訪問信道RACH和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構成。所謂隨機訪問信道RACH是具有保護時間的上行鏈路的信道。因此,在上行鏈路中未取得與基站裝置的時間同步的移動站裝置即使使用該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只要該移動站裝置的同步偏差在該保護時間的范圍內,就能夠在對其他信道不引起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發送。由該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的前同步碼中包含的特征碼能夠從64個特征碼中選擇。移動站裝置從這64個特征碼中選擇一個,包含在前同步碼中并發送。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roCCH(Ll/L2控制信道)在各無線幀中被分配固定的區域,該區域分為下行鏈路控制用和上行鏈路控制用。該下行鏈路控制用的區域與上行鏈路控制用的區域中分別配置每個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和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移動站裝置從基站裝置發送的這些控制用信息中接收以本裝置為對象的信息。在這些控制用信息中,包含對各移動站裝置的資源(由頻率和時間確定的無線幀上的區域)分配信息、適應性調制的參數、混合自動重傳HARQ等基站裝置與移動站裝置的數據通信(同步通信)使用的參數。圖I是表示對于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如圖I所示,該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由以下部分構成下行鏈路資源分配(12比特表示下行鏈路中分配給移動站裝置的資源位置)、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制以及編碼方式)信息(3比特指定調制方式、編碼方式)、MM0(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信息(2比特指定天線根數等)、負載大小(5比特由下行鏈路分配的資源內包含的負載的大小)、HARQ信息(5比特)和C-RNTI (Cell specific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小區內移動站識別信息)(16比特用于在基站裝置內識別移動站裝置的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該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循環冗余校驗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兼用作C-RNTI。S卩,對于包含該區域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該值成為C-RNTI。移動站裝置對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基于該結果是否是本裝置的C-RNTI,判斷該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是否是對本裝置的信息。圖2是表示對于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如圖2所示,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由以下部分構成上行鏈路資源分配(10比特表示上行鏈路中分配給移動站裝置的資源位置)、MCS信息(3比特指定調制方式、編碼方式)、負載大小(5比特由下行鏈路分配的資源內包含的負載的大小)、RSF (ReferenceSignal Format,參考信號格式)(2比特參考信號發送格式)、TPC (Transmission PowerControl :發送功率控制)(4比特發送功率)和C-RNTI。該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循環冗余校驗CRC兼用作C-RNTI。S卩,與圖I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時相同,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基于該結果是否是本裝置的C-RNTI,判斷是否是對本裝置的信息。圖3是表示在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時,即檢測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時發送的、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 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圖。如圖3所示,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在取得同步時配置資源分配信息的開始區域的12比特中配置表示“無資源分配”的信息。移動站裝置檢測出該表示“無資源分配”的信息后,判斷該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接著該“無資源分配”的區域配置3比特保留(reserve)區域。在能夠由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傳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之外的信息時,可以在該保留區域中配置識別傳送的信息的值。在該保留區域后面的“類別”中配置2比特表示特征碼類別的信息的區域。所謂特征碼類別,表示是專用特征碼還是隨機特征碼。在此,專用特征碼是只有從基站裝置通過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指定的移動站裝置在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征碼。在該“類別”區域后面的“特征碼”中,當特征碼類別是專用特征碼時配置6比特指定特征碼ID號碼的區域。在它后面的“幀號碼”中,當特征碼類別是專用特征碼時,配置4比特指定能夠使用由“特征碼”區域指定的特征碼ID號碼的無線幀區域的區域。在預先用規格說明定義了有效期間等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發送能使用的無線幀區域的信號。它后面的“C-RNTI”與取得上行鏈路的同步時相同,是指定該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作為對象的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的區域,配置16比特兼用作循環冗余校驗CRC的區域。與圖I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時相同,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基于該結果是否是本裝置的C-RNTI,判斷是否是對本裝置的信息。如圖I與圖3所示,在取得上行鏈路的同步時和由于需要上行鏈路的再同步而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是相同比特數的信息。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下行鏈路控制用的區域中,圖I與圖3所示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配置合計預先確定的數目。在配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中,圖I所示的取得上行鏈路的同步時的信息和圖3所示的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的信息的多個結構是與該時刻的通信狀態對應的結構。即,在配置取得上行鏈路的再同步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當需要上行鏈路的再同步時,配置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圖4是表示基站裝置的結構的概略模塊圖。基站裝置包括數據控制部10、OFDM調制部11、調度部12、信道估計部13、DFT-S-0FDM解調部14、控制數據提取部15、前同步碼檢測部16、特征碼管理部17、無線部19和上級層部30。調度部12包括DL調度部20和UL調度部21。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信道估計部13和UL調度部21分別作為檢測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的再同步因素檢測部起作用。此外,OFDM調制部11與無線部19作為發送部起作用。數據控制部10對于從上級層部30接收的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利用來自調度部12的指示,將控制數據映射到下行鏈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鏈路同步信道、下行鏈路導頻信道、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CCH,將對各移動站裝置的發送數據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此外,數據控制部10從調度部12接收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和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并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ΗΧΧΗ。S卩,OFDM調制部11對數據控制部10映射到各信道的數據進行數據調制、串行/并行變換、IFFT (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 :逆高速傅立葉)變換、CP(Cyclic Prefix,循環前綴)插入、濾波等OFDM信號處理,生成OFDM信號。無線部19將OFDM調制部11生成的OFDM調制信號上變頻(upconvert)為無線頻率,經由天線發送給移動站裝置。此外,無線部19經由 天線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信號,將下變頻(downconvert)為基帶信號的接收信號傳給DFT-S-OFDM解調部14、信道估計部13以及前同步碼檢測部16。信道估計部13根據接收信號中的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估計無線傳播路徑特性,將該估計結果傳給DFT-S-OFDM解調部14。此外,為了進行上行鏈路的調度,信道估計部13將該估計結果傳給調度部12。此外,檢測上行鏈路的同步偏差,在需要上行鏈路同步時向調度部12報告。此外,假定上行鏈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ad OFDM等單載波方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這樣的多載波方式。DFT-S-OFDM解調部14使用從信道估計部13接收的無線傳輸路徑特性、從控制數據提取部15接收的資源分配信息和適應性調制的參數的信息等,解調從無線部19接收的接收信號,得到接收數據。在控制數據提取部15中,將接收數據分離為用戶數據(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和控制數據(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控制數據提取部15將控制數據中的下行鏈路的CQI信息輸出給調度部12,將其他控制數據和用戶數據傳給上級層部30。調度部12包括如前所述進行下行鏈路的調度的DL調度部20和進行上行鏈路的調度的UL調度部21。DL調度部20根據從移動站裝置通知的CQI信息和從上級層部30通知的各用戶數據的調度信息,進行用于將用戶數據映射到下行鏈路的各信道的調度。DL調度部20基于調度結果,生成圖I所示的對取得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UL調度部21根據來自信道估計部13的上行鏈路的無線傳輸路徑估計結果和來自移動站裝置的資源分配請求,進行用于將用戶數據映射到上行鏈路的各信道的調度。UL調度部21基于調度結果,生成圖2所示的對取得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此外,UL調度部21使用定時器(timer)管理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狀況,作為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的產生檢測在一定時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接收發送的移動站裝置。UL調度部21對于利用該定時器檢測出的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以及信道估計部13檢測出的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向上級層部30通知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的發現,同時生成包含這些移動站裝置的每個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并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UL調度部21在生成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時,從特征碼管理部17取得能夠使用的專用特征碼的特征碼ID號碼,存儲到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中,同時在特征碼管理部17中登記識別使用該特征碼ID號碼的移動站裝置的信息和使用的無線幀號碼。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從無線部19接收的接收信號中檢測出作為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的前同步碼,進而計算同步定時偏差量。前同步碼檢測部16向上級層部30報告從檢測出的前同步碼中取得的特征碼ID號碼(測量用信號識別信息)和計算的同步定時偏差量。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取得的特征碼ID號碼是從特征碼管理部17通知的特征碼的情況下,將專用特征碼標志設定為1,在不是從特征碼管理部通知的特征碼的情況下,將專用特征碼標志設定為O。此外,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取得的特征碼ID號碼是從特征碼管理部17通知的特征碼的情況下,向特征碼管理部17報告已檢測出通知的特征碼ID號碼的前同步碼。特征碼管理部17利用來自UL調度部21的指示,選擇專用特征碼,將選擇的專用特征碼的ID號碼通知給UL調度部21。此外,將選擇的特征碼通知給前同步碼檢測部16。特征碼管理部17在選擇專用特征碼時,確認正在使用的專用特征碼的特征碼ID號碼,從正在使用的專用特征碼之外的專用特征碼中進行選擇。特征碼管理部17將選擇的特征碼ID號碼登記為使用中,將前同步碼檢測部16檢測出的特征碼從保存內容中刪除。上級層部30進行后述的圖6至圖11說明的過程,以控制基站裝置。圖5是表示移動站裝置的結構的概略模塊圖。移動站裝置包括數據控制部50、DFT-S-OFDM調制部51、調度部52、OFDM解調部53、信道估計部54、控制數據提取部55、同步補正部56、前同步碼生成部57、特征碼選擇部58、無線部59和上級層部60。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被輸入到數據控制部50中,利用來自調度部52的指示映 射到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DFT-S-OFDM調制部51對數據控制部50映射的數據進行數據調制、DFT變換、子載波映射、IFFT變換、CP (Cyclic Prefix,循環前綴)插入、濾波等DFT-S-OFDM信號處理,生成DFT-Spread-OFDM信號。假定上行鏈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d OFDM這樣的單載波方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這樣的多載波方式。同步補正部56根據從控制數據提取部55傳來的同步信息決定發送定時,以與發送定時相符合的方式將從DFT-S-OFDM調制部51接收的DFT-SpreacKFDM信號傳給無線部59。無線部59設定由無線控制部指示的無線頻率,將從同步補正部56接收的DFT-Spread-OFDM信號上變頻為無線頻率,經由天線發送給基站裝置。此外,無線部59經由天線接收來自基站裝置的下行鏈路的信號,下變頻為基帶信號,將該基帶信號傳給OFDM解調部53和信道估計部54。信道估計部54根據從無線部59接收的信號中的下行鏈路導頻信道估計無線傳播路徑特性,將估計結果傳給OFDM解調部53和調度部52。此外,信道估計部54為了向基站裝置通知無線傳播路徑特性的估計結果,轉換為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標)信息,將CQI信息傳給數據控制部50。OFDM解調部53使用信道估計部54的無線傳播路徑估計結果解調從無線部59接收的基帶信號,得到接收數據。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將該接收數據分離為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控制數據提取部55從分離了的控制數據中提取對本裝置的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將該信息傳給調度部52,進而,提取對本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信息,將該信息傳給同步補正部56。此外,控制數據提取部55從分離了的控制數據中提取對本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當該信息是對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時,指示OFDM解調部53,從而使用該信息的適應性調制的參數指示的調制方式從基帶信號中解調該信息的資源分配所指示的資源的用戶數據以及控制數據。另一方面,當提取的對本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是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時,為了進行按照該信息的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的發送,將該信息傳給上級層部60。此外,在此之外的控制數據和用戶數據也傳給上級層部60。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對于提取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是對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還是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參照該信息的資源分配區域進行判斷,當指定分配的資源時,判斷是對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當沒有被分配的資源時,判斷是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特征碼選擇部58利用來自上級層部60的指示,選擇隨機訪問使用的特征碼ID號碼,將選擇的特征碼ID號碼傳給前同步碼生成部57。前同步碼生成部(測量用信號生成部)57使用特征碼選擇部58選擇的特征碼ID號碼生成前同步碼(同步偏差測量用信號),傳給DFT-S-OFDM調制部51。調度部52進行MAC控制,使用由基站裝置指示的資源控制收發數據。此外,使用定時器管理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狀況。上級層部60進行后述的圖6至圖12說明的過程,以控制移動站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在對處于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出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基站裝置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roc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移動站裝置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包含專用特征碼時,發送使用該專用特征碼的無沖突的隨機訪問RACH。在下面具體進行說明。圖6是基站裝置發送包含專用特征碼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的過程,圖7是基站裝置發送指定隨機特征碼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的過程,圖8是移動站裝置無法接收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時的過程。 圖6是說明基站裝置發送包含專用特征碼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基站裝置管理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基站裝置的UL調度部21設定定時器,在某個固定期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發送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沒有上行鏈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判斷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此外,信道估計部13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數據或者發送信號,在檢測到接收定時的偏差時,判斷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基站裝置檢測對判斷為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即判斷為產生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的移動站裝置的數據(發送數據以及接收數據)的到來,此外,基站裝置在決定對判斷為產生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的移動站裝置繼續上行鏈路同步時,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UL調度部21生成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數據控制部10將該信息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并發送(信號6-1)。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具有圖3所示的格式。在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包含作為指定UL調度部21從特征碼管理部17取得的專用特征碼的信息的特征碼ID號碼。此外,在特征碼管理部17中,將該特征碼ID號碼與發送目的的移動站裝置的C-RNTI對應存儲。移動站裝置的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查找與本裝置的C-RNTI —致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檢測能夠正確地接收對本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這一情況。控制數據提取部55根據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資源分配信息是“無資源分配”來檢測該信息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上級層部60在接收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后,將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指定的特征碼ID號碼和無線幀號碼指定給特征碼選擇部58。特征碼選擇部58選擇指定的特征碼ID號碼的專用特征碼,將該專用特征碼和指定的無線幀號碼指定給前同步碼生成部57。前同步碼生成部57生成指定的專用特征碼的前同步碼,DFT-S-OFDM調制部51使用指定的無線幀號碼的無線幀內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該前同步碼(信號6-2 :消息I)。基站裝置的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出前同步碼后,上級層部30生成對該前同步碼的前同步碼應答并發送(信號6-3 :消息2)。此時基站裝置的上級層部30通過比較從前同步碼中檢測的專用特征碼和特征碼管理部17的登記內容,能夠確定檢測的前同步碼的發送源的移動站裝置。上級層部30從特征碼管理部17取得作為確定了的移動站裝置的識別信息的C-RNTI。數據控制部10將前同步碼應答分開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和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在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信息中,包含識別作為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 (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Tempolary Identity,隨機訪問無線網絡臨時身份)或者直接指定移動站裝置的小區內移動站識別信息C-RNTI,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中包含指示同步偏差的補正量的同步信息。在使用RA-RNTI時,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中包含專用特征碼或者C-RNTI。在移動站裝置中,控制數據提取部55通過檢測專用特征碼或者C-RNTI,檢測對本裝置的前同步碼應答。控制數據提取部55從該前同步碼應答中提取同步信息,向同步補正部56指示按照該同步信息的指示的同步偏差的補正量。接著,從基站裝置重新開始一般的 數據發送(信號6-4,信號6-5)。圖7是說明基站裝置不發送專用特征碼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基站裝置管理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基站裝置的UL調度部21設定定時器,在某個固定期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發送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沒有上行鏈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此外,信道估計部13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數據或者發送信號,在檢測到接收定時的偏差時,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基站裝置檢測對需要上行鏈路同步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數據(發送數據以及接收數據)的到來,此外,基站裝置在決定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繼續上行鏈路同步時,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UL調度部21生成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數據控制部10將該信息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并發送(信號7-1)。在此,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在“類別”的區域中指定隨機特征碼,據此表示沒有分配專用特征碼。移動站裝置的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查找與本裝置的C-RNTI —致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檢測能夠正確地接收對本裝置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這一情況。控制數據提取部55根據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資源分配信息是“無資源分配”來檢測該信息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上級層部60在接收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后,向特征碼選擇部58指示特征碼的選擇。特征碼選擇部58隨機選擇專用特征碼之外的特征碼ID號碼的特征碼,向前同步碼生成部57指示包含該特征碼的前同步碼的生成。前同步碼生成部57生成指定的特征碼的前同步碼,DFT-S-OFDM調制部51使用隨機訪問信道RACH發送該前同步碼(信號7_2 :消息I)。基站裝置的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出前同步碼后,上級層部30生成對該前同步碼的前同步碼應答并發送(信號7-3 :消息2)。此時基站裝置的上級層部30在特征碼的檢測中無法進行移動站裝置的確定。數據控制部10將前同步碼應答分開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和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中包含識別作為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中包含同步信息與特征碼的映射信息、特征碼與新的小區內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C-RNTI (T-C-RNTI)的映射信息、用于發送作為對消息2的移動站裝置的應答的消息3的調度 目息。此時,基站裝置無法知道移動站裝置以什么為理由進行隨機訪問。移動站裝置按照消息2的調度信息發送消息3 (信號7-4 :消息3)。消息3中包含識別發送源移動站裝置的小區內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C-RNTI。基站裝置接收包含C-RNTI的消息3后,由于該消息3是按照先前發送的調度信息發送的,所以檢測到是來自信號7-1指示的移動站裝置的應答。基站裝置作為在與該消息3對應的消息I的前同步碼中多個移動站裝置同時使用相同的特征碼進行發送的情況的沖突解決信息,發送爭用解決(信號7-5 :消息4)。在配置消息4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中,包含基站裝置用消息2指定的新的小區內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T-C-RNTI ;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中,包含基站裝置在消息3中檢測到的移動站裝置識別信息。接著,從基站裝置重新開始一般的數據發送。(信號7-6,信號 7-7)圖8是說明移動站裝置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失敗時的過程的時序圖。基站裝置管理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例如,設定定時器,在某個固定期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發送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沒有上行鏈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此外,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數據或者發送信號,在檢測到接收定時的偏差時,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 生。基站裝置檢測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數據的到來,此外,基站裝置在決定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繼續上行鏈路同步時,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roccH發送(信號8-1)。移動站裝置的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查找與本裝置的C-RNTI —致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此處由于該移動站裝置的接收狀況較差等,所以無法正確接收,并不一致。移動站裝置無法檢測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因此到下一個接收周期為止停止接收,再次進行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接收動作。基站裝置在確定的窗口時間內無法得到來自移動站裝置的應答(應答方法根據上述的圖6 圖7的情況而異)時,檢測到移動站裝置無法接收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基站裝置檢測出移動站裝置的未接收后,到下一個發送周期為止待機,再次進行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過程(信號8-2)。圖9是說明移動站裝置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失敗時的與圖8不同的另一個過程的時序圖。基站裝置管理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例如,設定定時器,在某個固定期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發送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沒有上行鏈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此外,接收來自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數據或者發送信號,在檢測到接收定時的偏差時,確定上行鏈路再同步因素產生。基站裝置檢測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數據的到來,此外,基站裝置在決定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繼續上行鏈路同步時,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發送(信號9-1)。移動站裝置的控制數據提取部55對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計算循環冗余校驗CRC,查找與本裝置的C-RNTI —致的循環冗余校驗CRC,此處由于該移動站裝置的接收狀況較差等,所以無法正確接收,并不一致。移動站裝置無法檢測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因此進行下一個上行鏈路的發送(信號9-2)。此處所謂的上行鏈路的發送,不是由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指定的動態的上行鏈路發送,而是使用Layerf級的RRC信號等預先設定發送方法、發送資源等的使用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發送的數據發送或者使用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發送的CQI反饋信道等的發送。基站裝置檢測到該上行鏈路的發送時,檢測到移動站裝置無法接收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基站裝置檢測出移動站裝置的未接收后,再次進行對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過程(信號9-3)。不過,信號9-2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是來自未取得上行鏈路同步的移動站裝置的發送,因此基站裝置是否能夠正確檢測到該信號9-2取決于移動站裝置的發送定時和無線狀況。因此,該時序作為圖8說明的時序的輔助功能起作用。圖10是表示基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發送處理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在基站裝置中,UL調度部21或者信道估計部13檢測出上行鏈路的再同步因素,決定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后(Sal),UL調度部21參照特征碼管理部17確認是否能夠進行專用特征碼的分配。在能夠分配專用特征碼時(Sa2-是),選擇專用特征碼(Sa3)。接著,UL調度部21在步驟Sa3中生成在“類別”區域中登記了專用特征碼、在“特征碼”區域中登記了選擇的專用特征碼的特征碼ID號碼的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數據控制 部10將該信息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并發送(Sa4)。另一方面,在步驟Sa2中,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征碼時(Sa2_否),UL調度部21生成在“類別”區域中登記了隨機特征碼的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數據控制部10將該信息映射到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并發送(Sa6)。在步驟Sa4或步驟Sa6中發送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后,上級層部30在預先確定的窗口時間以內,即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無線幀號碼”指定的無線幀中,前同步碼檢測部16判斷是否接收了作為對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應答的前同步碼,在未接收的情況下(Sa5_否),返回步驟Sa2,再次進行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過程。另一方面,在步驟Sa5中,在判斷為已接收應答的前同步碼的情況下(Sa5_是),結束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發送處理的處理。圖11是表示基站裝置的隨機訪問接收處理過程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基站裝置的前同步碼檢測部16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前同步碼后,參照特征碼管理部17,判斷該前同步碼的特征碼是否是專用特征碼(Sbl)。在該步驟Sbl中判斷為專用特征碼時,前同步碼檢測部16向上級層部30通知檢測前同步碼時測量的同步偏差。接收該同步偏差的上級層部30將包含該同步偏差的同步信息的前同步碼應答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并發送(Sb2),結束隨機訪問接收處理。另一方面,在步驟Sbl中判斷為不是專用特征碼時,上級層部30將包含同步信息和圖7的消息3的調度信息的前同步碼應答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并發送(Sb3),進入消息3的接收處理。接收消息3后(Sb4),接收該消息的上級層部30確認消息3內是否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移動站裝置的C-RNTI (Sb5)。在檢測到除此之外的移動站裝置的C-RNTI或其他ID時,進行其他因素的隨機訪問處理(Sb5-否)。在檢測到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移動站裝置的C-RNTI時(Sb5-是),上級層部30生成圖7的消息4,輸出給數據控制部10并發送(Sb6),結束隨機訪問接收處理。圖12是表示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同步管理處理的處理過程的流程圖。移動站裝置的控制數據提取部55在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中檢測出本裝置的C-RNTI后(Scl)判斷資源分配的區域是否是“無資源分配”,識別是否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Sc2)。在該步驟Sc2中判斷為不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Sc2-否),進行一般的數據收發。另一方面,在步驟Sc2中判斷為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Sc2-是),從控制數據提取部55接收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上級層部60從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類別的區域中取得表示特征碼的類別的信息,在判斷是否包含專用特征碼的同時(Sc3),停止上行鏈路的發送。在步驟Sc3中,在判斷為包含專用特征碼時(Sc3_是),上級層部60經由特征碼選擇部58向前同步碼生成部57指示專用特征碼的前同步碼發送。前同步碼生成部57生成指示的專用特征碼的前同步碼,輸出給DFT-S-OFDM調制部51并發送(Sc4)。移動站裝置使用專用特征碼發送前同步碼后,接收作為對該前同步碼的應答的圖6的消息2(Sc5)。控制數據提取部55從該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息,在同步補正部56中設定該同步信息后,移動站裝置繼續數據收發。另一方面,在步驟Sc3中,在判斷為不包含專用特征碼時(Sc3_否),上級層部60向特征碼選擇部58指示隨機選擇特征碼。特征碼選擇部58接收該指示后隨機選擇特征碼,將選擇的特征碼的特征碼ID號碼輸出給前同步碼生成部57。前同步碼生成部57生成該特征碼ID號碼的特征碼的前同步碼,輸出給DFT-S-OFDM調制部51并發送(Sc6)。移動站裝置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征碼發送前同步碼后,接收作為對該前同步碼的應答的圖7的消息2(Sc7)。移動站裝置從該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息與特征碼的映射信息、特征碼與新的C-RNTI (T-C-RNTI)的映射信息、消息3的調度信息。移動站裝置按照取得的調度信息將消息3包含自身的C-RNTI發送(Sc8)。移動站裝置接收消息4后(Sc9),繼續數據收發。以上述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當在基站裝置與移動站裝置之間取得上行鏈路的時間同步時,在用于通信參數傳送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roccH的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在資源分配的區域中采用“無資源分配”,以能夠與取得上行鏈路同步時的通信參數相區別的方式配置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由此能夠取得良好的無線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利用了以下事實在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時,一定需要上行鏈路再同步,因此無須傳輸取得上行鏈路同步時的通信參數;以及作為取得上行鏈路同步時的通信參數,不傳輸“無資源分配”。另外,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HXXH的物理格式由取得上行鏈路同步時的通信參數和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共用。因此,作為移動站裝置的動作,在一般的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 道的接收過程中,可以在通過數據處理檢測出“無資源分配”時,判斷為是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無須用物理上的特別處理接收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這樣,移動站裝置能夠在一般的數據接收過程中接收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基站裝置在任何時機下均能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在本實施例中,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采用圖3所示的方式配置在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但也可以如圖13那樣使MCS或負載大小區域為“0”,或者在配置上行鏈路資源分配信息的10比特中配置表示“無資源分配”的信息,由此能夠識別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在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配置。此外,如圖14所示,也可以在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中,通過使MCS或負載大小區域為“0”,能夠識別上行鏈路同步請求。此外,能夠將上行鏈路同步請求配置在下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和上行鏈路控制用信息的區域的任一個中均可。此外,關于圖4中的上級層部30、數據控制部10、0FDM調制部11、調度部12、信道估計部13、DFT-S-OFDM解調部14、控制數據提取部15、前同步碼檢測部16、特征碼管理部17,或者圖5中的上級層部60、數據控制部50、DFT-S-0FDM調制部51、調度部52、0FDM解調部53、信道估計部54、控制數據提取部55、同步補正部56、前同步碼生成部57、特征碼選擇部58,可以將用于實現上述部件的功能的程序存儲到計算機能夠讀取的存儲介質中,使計算機系統讀入該存儲介質中存儲的程序,通過執行來進行各部件的處理。另外,這里所說的“計算機系統”包含OS、外圍設備等硬件。此外,如果是利用WWW系統的情況下,“計算機系統”包含主頁(home page)提供環境(或者顯示環境)。此外,所謂“計算機能夠讀取的存儲介質”,指軟盤、磁光盤、ROM、CD-ROM等可移動介質、內置于計算機系統的硬盤等存儲裝置。此外,所謂“計算機能夠讀取的存儲介質”,包含如經由因特網等網絡或電話線路等通信線路發送程序的情況下的通信線那樣在短時間內動態地保持程序的裝置,和如該情況下的成為服務器或客戶機的計算機系統內部的易失性存儲器那樣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程序的裝置。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實現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通過與計算機系統中已經存儲的程序的組合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程序。 上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了該發明的實施例,但具體的結構并不限定于該實施例,也包含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的設計變更等。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此外,本發明優選用于以移動電話終端為移動站裝置的移動電話系統,但并不限定于此。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從基站裝置接收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息的無線部,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移動站裝置為對象并且具有一種控制信息格式; 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或隨機訪問指示, 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時,所述控制信息提供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為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區域提供一個預設的值。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征為,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進一步提供指定隨機訪問前同步碼的ID號碼。
3.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移動站裝置發送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息的發送部,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移動站裝置為對象并且具有一種控制信息格式; 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或隨機訪問指示, 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時,所述控制信息提供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為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區域提供一個預設的值。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為,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進一步提供指定隨機訪問前同步碼的ID號碼。
5.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移動站裝置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從基站裝置接收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息的步驟,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移動站裝置為對象并且具有一種控制信息格式; 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或隨機訪問指示, 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時,所述控制信息提供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為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區域提供一個預設的值。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站裝置的處理方法,其特征為,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進一步提供指定隨機訪問前同步碼的ID號碼。
7.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站裝置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移動站裝置發送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息的步驟,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移動站裝置為對象并且具有一種控制信息格式; 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或隨機訪問指示, 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時,所述控制信息提供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為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區域提供一個預設的值。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裝置的處理方法,其特征為,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進一步提供指定隨機訪問前同步碼的ID號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站裝置及其處理方法、移動站裝置及其處理方法,其中移動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從基站裝置接收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息的無線部,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移動站裝置為對象并且具有一種控制信息格式;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或隨機訪問指示,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下行鏈路調度時,所述控制信息提供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當所述控制信息格式被用作隨機訪問指示時,所述控制信息為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區域提供一個預設的值。
文檔編號H04W92/10GK102869088SQ20121038287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2日
發明者山田升平, 加藤恭之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