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涉及通信領域,可以降低探測的頻率,從而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該方法包括: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時,在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完成距離第一時間間隔時向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若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時,在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完成距離第二時間間隔時向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其中,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第二時間間隔,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超時時長。本發明實施例用于探測用戶是否在線。
【專利說明】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寬帶網絡中,為了避免已下線用戶對網絡資源的持續占用,網絡側設備通常需要對所有接入的用戶終端進行在線探測以確定用戶當前是否處于在線狀態。
[0003]當網絡側設備檢測到用戶終端當前有數據流量時,可以判定該用戶當前在線;但當用戶終端處于沒有數據流量的"靜默狀態"時,為了確定該用戶是否在線,網絡側設備通常需要向該用戶終端發送一組特定的報文以對該用戶當前的在線情況進行主動探測。如果針對某一特定用戶終端的主動探測失敗,網絡側設備則可以判定該用戶當前處于下線狀態,網絡側設備進而可以觸發清除指令,清除該用戶的接入記錄,回收該用戶所占用的資源。
[0004]為了避免出現由于網絡閃斷或偶然性丟包等原因所導致的探測失敗,網絡側設備一般會對用戶終端進行多次探測以提高用戶在線探測的可靠性,其中,每次探測的時間間隔均勻。例如,在現有技術中,網絡側設備每隔20秒向用戶終端發送一個探測報文,若該用戶終端連續3次無回應則認為探測失敗。
[0005]為了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的精度,通常要求兩次探測之間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這樣一來,網絡側設備在一段時間內針對一個用戶終端的探測頻率也就越大。由于每一臺網絡側設備通常需要向大量的用戶終端提供服務,因此對于網絡側設備而言,為了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的精度,在一段時間內針對所有用戶終端的探測動作將十分頻繁,高頻率的探測將大大增加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同時用戶終端為了回應頻繁的探測也將增加包括終端資源的大量占用和終端電能損耗在內的回應負擔。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可以降低探測的頻率,從而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007]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方面,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包括:
[0008]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0009]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0010]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0011]連續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
[0012]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0013]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一種網絡側設備,包括:
[0014]發送單元,用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0015]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
[0016]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0017]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0018]判定單元,用于連續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
[0019]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0020]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又一方面,一種通信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網絡側設備。
[002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設備及系統,通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根據該用戶終端反饋的響應信息調整下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短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用戶當前在線,對于在線的用戶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側設備對于在線用戶的探測頻率,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的時序示意圖;
[0026]圖4為一般化的探測用戶在線方法的時序示意圖;
[0027]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絡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網絡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
[0031]S101、網絡側設備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0032]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新接入網絡的用戶終端,網絡側設備需要在初始時刻向該用戶終端發送一個探測信息以開始用戶在線探測過程。網絡側設備之后每一次發送探測信息均以前一次所發送的探測信息的響應信息為依據。
[0033]其中,網絡側設備具體可以是寬帶網絡中向所有接入網絡的客戶提供網絡資源的服務器,用戶終端則是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接入該服務器所在網絡的終端設備,具體可以包括用戶的個人計算機(PC)或手機等終端設備。
[0034]S102、如果網絡側設備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用戶終端根據該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0035]S103、如果網絡側設備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0036]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超時時長具體是指用于判定響應超時的時長范圍,即當網絡側設備在該時長范圍內未收到來自用戶終端上報的響應信息時,可以認為該用戶終端未響應。在實際應用中,超時時長通常根據實際網絡連接情況在I至15秒的范圍內取值,由于計算機用于檢測連接狀況的Ping命令的默認超時為4秒,可選的,該超時時長可以是4至5秒。
[0037]其中,該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時間間隔,該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038]S104、網絡側設備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
[0039]網絡側設備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小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第二時間間隔小于等于第一時間間隔且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所述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可以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040]可選地,網絡側設備也可以在未收到響應信息時,以越來越高的頻率發送探測信息,當然,發送兩次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應當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
[0041]需要說明的是,用戶終端不在線具體可以包括用戶的主動下線或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用戶終端掉線。
[0042]該方法通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根據該用戶終端反饋的響應信息調整下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短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用戶當前在線,對于在線的用戶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側設備對于在線用戶的探測頻率,尤其是在網絡側設備向大量用戶終端提供服務的大樣本統計情況下,可以顯著地降低探測的頻率,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04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如圖2所示,包括:
[0044]S201、網絡側設備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0045]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新接入網絡的用戶終端,網絡側設備需要在初始時刻向該用戶終端發送一個探測信息以開始用戶在線探測過程。網絡側設備之后每一次發送探測信息均以前一次所發送的探測信息的響應信息為依據。
[0046]S202、如果網絡側設備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用戶終端根據該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0047]S203、如果網絡側設備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0048]其中,該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時間間隔,該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049]例如,第一時間間隔i_l為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T_max分別減去預設個數個第二時間間隔i_2和超時時長T_t的差值;其中,預設個數為預設的未響應次數η減一。也就是說,i_l = T_max-T_t_i_2* (n_l)。
[0050]需要說明的是,最長判定時長T_max具體是指網絡側設備用于判定用戶終端不在線的最長判定時間,對于用戶終端連續η次未響應判定不在線的情況,該最長判定時長Τ_max具體可以包括最后一次用戶終端正常響應情況下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即第一時間間隔i_l)、連續η-1次用戶終端未響應情況下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即第二時間間隔〔2)以及最后一次判定用戶終端未響應的超時時長T_t。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最長判定時長T_max越小可以表示網絡側設備可以更快速地判定用戶終端不在線,相應的,網絡側設備判定用戶終端不在線的效率也就越高。為了保證一定的在線探測效率,通常可以人為的設置一個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T_max。
[0051]其中,該第二時間間隔和超時時長均可以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例如,第二時間間隔i_2可以取最小值,即等于最小重傳間隔i_min,該最小重傳間隔i_min又等于超時時長 T_t。也就是說,i_2 = i_min = T_t。此時,i_l = T_max_i_min*n。
[0052]最小重傳間隔i_min具體是指網絡側設備向用戶終端兩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最小時間間隔。最小重傳間隔i_min越小,網絡側設備對于用戶終端的在線探測的精度越高,但過小的重傳間隔會導致網絡側設備對于短時間的鏈路中斷過分敏感,影響探測的準確性。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最小重傳間隔i_min可以是根據超時時長T_t的最小值選取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超時時長具體是指用于判定響應超時的時長范圍,即當網絡側設備在該時長范圍內未收到來自用戶終端上報的響應信息時,可以認為該用戶終端未響應。在實際應用中,超時時長T_t通常根據實際網絡連接情況在I至15秒的范圍內取值,由于計算機用于檢測連接狀況的Ping命令的默認超時為4秒,可以將超時時長T_t的最小值定為4至5秒,則可以將最小重傳間隔i_min同樣預設為4至5秒,第二時間間隔i_2可以等于該最小重傳間隔i_min,即為4至5秒。
[0053]S204、網絡側設備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
[0054]網絡側設備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小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網絡側設備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第二時間間隔小于或等于第二時間間隔且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所述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可以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055]可選地,網絡側設備也可以在未收到響應信息時,以越來越高的頻率發送探測信息,當然,發送兩次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應當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
[0056]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出現由于網絡閃斷或偶然性丟包等原因所導致的探測失敗,網絡側設備一般會對用戶終端進行多次探測以提高用戶在線探測的可靠性,可以通過預設一個未響應次數來判定用戶終端當前不在線。例如,可以預設未響應次數為3,當網絡側設備連續3次未接收到來自用戶終端的響應信息時即可判定該用戶設備當前不在線。
[0057]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時間間隔是在最長判定時長范圍內合理選取的一個較大的時間間隔,第二時間間隔則是在該最長判定時長范圍內合理選取的一個較小的時間間隔。在一定環境參數約束下,該第一時間間隔可能與第二時間間隔相等。例如,當在最長判定時長T_max為20秒,一次探測超時時長T_t為5秒,連續3次未響應判定探測失敗的情況下,每次重傳探測信息的間隔只能是5秒,則第一時間間隔與第二時間間隔相等,此時,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退化為等間隔探測。
[0058]S205、網絡側設備中斷向該用戶終端提供資源。
[0059]S206、網絡側設備清除該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
[0060]這樣一來,網絡側設備通過中斷向該用戶終端提供資源并清除該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可以避免已下線的用戶終端繼續占用網絡資源并收回之前被占用的資源,從而避免了網絡資源的浪費。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網絡側設備資源可以具體是指網絡服務器的CPU或內存等資源。
[0061]該方法通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根據該用戶終端反饋的響應信息調整下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短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用戶當前在線,對于在線的用戶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側設備對于在線用戶的探測頻率,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062]以下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0063]如圖3所示,網絡側設備在O時刻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以探測該用戶終端是否在線。
[0064]網絡側設備在O時刻之后的超時時長T_t范圍內接收到了來自該用戶設備的響應信息,則網絡側設備在距離O時刻第一時間間隔i_l的I時刻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
[0065]網絡側設備在I時刻之后的超時時長T_t范圍內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設備的響應信息,則網絡側設備在距離I時刻第二時間間隔i_2的2時刻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其中,第一時間間隔i_l大于第二時間間隔i_2。
[0066]同理,之后每一個未響應情況下的探測時間間隔,即第二時間間隔均采用最小重傳間隔i_min,若網絡側設備在前一時刻之后的超時時長T_t范圍內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設備的響應信息,則網絡側設備在距離該時刻第二時間間隔i_2的下一時刻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網絡側設備反復對用戶設備進行在線探測。預設的未響應次數為n,網絡側設備連續第η次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終端的響應信息時,即網絡側設備在η時刻之前連續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終端的響應信息,同時在η時刻之后的超時時長T_t范圍內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設備的響應信息時,網絡側設備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
[0067]當網絡側設備判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之后,網絡側設備通過中斷向該用戶終端提供資源并清除該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可以避免已下線的用戶終端繼續占用網絡資源并收回之前被占用的資源,從而避免了網絡資源的浪費。
[0068]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可以顯著地降低探測的頻率。其原理描述如下。
[0069]網絡側設備探測用戶在線的過程可以參照圖4所示進行說明,其中,網絡側設備在O時刻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以探測該用戶終端是否在線。
[0070]網絡側設備在O時刻之后,將在距離O時刻時間間隔i_0的I時刻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i_0即為初始探測間隔,也是超時重傳后一旦收到回應立即恢復的探測間隔,可以認為i_0是用戶終端在正常響應情況下的探測時間間隔。
[0071]網絡側設備在I時刻之后的超時時長T_t范圍內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設備的響應信息,網絡側設備在距離I時刻時間間隔i_l的2時刻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
[0072]網絡側設備連續第η次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終端的響應信息時,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在連續第η次未接收到來自該用戶終端的響應信息前,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小于等于上一次時間間隔,但是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所述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超時時長。其中,用戶下線時間或鏈路中斷開始時間一定處在圖中陰影區間內。
[0073]設判定一次探測超時的超時時長為T_t,可導出用戶下線的最長判定時長T_max=i_0+i_l+i_2+...+i_n-l+T_t (在第η次超時時間點做出判定)。用戶下線時間點可認為在陰影區間以均勻概率分布,因此平均判定時長為:i_0/2+i_l+i_2+...+i_n-l+T_t。
[0074]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不變的情況下,要求最長判定時長T_max =i_0+i_l+i_2+...+i_n_l+T_t不變。在實際網絡環境中,每次未響應后的重傳間隔i不可能無限的減小,過小的重傳間隔會導致算法對短時間的鏈路中斷過分敏感。可以預設最小重傳間隔為i_min,則有式子:
[0075]i—O > = i—min,i—I > = i—min,i—2 > = i_min...1—n_l > = i—min。
[0076]用戶在線探測效率最高即是要求在大樣本統計的情況下,平均探測間隔最長。
[0077]假設i—O間隔出現的概率為P—0,i—I間隔出現的概率為P—1......則要求:
[0078]i—0*p—0+i—l*p—1+i—2*p—2+...+i—n_l*p—n_l 取值最大。[0079]為使上式取最大值,需要將時間盡量分配給出現概率最大的探測時間間隔,由于P_0 >> P_1 > P_2 >...> P_n-1,所以應該盡量將時間分配給i_0。盡量將時間分配給i_0也就要求i_l、i_2、...1_n-l盡量少分配時間,因此,i_l、i_2、...1_n_l都應該等于最小重傳間隔i_min。
[0080]這樣一來,可以得到最優時長分配:
[0081]i_0 = T_max-T_t_i_min*(n-1) ; (i_0 >= i_min),即第一時間間隔為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分別減去預設個數個第二時間間隔和超時時長的差值;其中,預設個數為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減一。
[0082]i_l = i_2 =...= i_n_l = i_min,即 i_l、i_2、...1_n_l 均等于第二時間間隔,該第二時間間隔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i_min。
[0083]實踐中可以將i_min與T_t取相同值,即等待超時同時重發探測,這樣算法可簡化為:
[0084]i_0 = T_max_i_min*n ; (i_0 > = i_min)
[0085]i_l = i_2 =...= i_n_l = i_min,即第二時間間隔和最小重傳間隔i_min均等于超時時長。
[0086]在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等間隔重傳探測信息,即重傳時間間隔i_0、i_l、i_2、...1_n-l相等。令均勻重傳時間間隔為20秒,一次探測超時時長T_t為5秒,連續3次超時判定用戶終端下線,依據前面的分析可知:
[0087]最長判定時長T_max = i_0+i_l+i_2+T_t = 65秒;平均判定時長為:i_0/2+i_l+i_2+T_t = 55 秒。
[0088]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不變的情況下,即同樣要求最長判定時長T_max = 65秒,一次探測超時時長T_t同樣為5秒,則可以將最小重傳間隔i_min預設為5秒,同樣在連續3次超時判定用戶終端下線的情況下,依據前面的分析可計算出:
[0089]i_0 = T_max_i_min*n = 65-5*3 = 50 秒;i_l = i_2 = 5 秒;可得到平均判定時長為:i_0/2+i_l+i_2+T_t = 40 秒。
[009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的平均判定時長由55秒降至40秒,探測用戶在線的效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探測間隔由20秒增至50秒,大大降低了探測的頻率,在網絡側設備向大量用戶終端提供服務的大樣本統計情況下,探測的頻率的下降尤為顯著,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09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絡側設備50對應上述方法實施例,可以用于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所有步驟,該網絡側設備50對應的詳細方法步驟在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已經說明,在此不再詳細描述。如圖5所示,包括:
[0092]發送器501,用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0093]接收器502,用于接收該用戶終端根據該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
[0094]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時,發送器501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0095]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時,發送器501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0096]判定器503,用于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該用戶終端不在線。
[0097]接收器502連續未接收到響應信息的次數小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發送器501向該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第二時間間隔小于等于第一時間間隔且第二時間間隔大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所述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可以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098]可選地,網絡側設備也可以在未收到響應信息時,以越來越高的頻率發送探測信息,當然,發送兩次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應當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
[0099]其中,該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時間間隔,該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該超時時長。
[0100]進一步的,如圖6所示,網絡側設備50還可以包括:
[0101]中斷器504,用于中斷向該用戶終端提供資源。
[0102]清除器505,用于清除該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
[0103]其中,第一時間間隔為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分別減去預設個數個第二時間間隔和超時時長的差值;其中,預設個數為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減一。第二時間間隔和最小重傳間隔均等于預設的超時時長。
[0104]上述發送器、接收器、判定器、中斷器和清除器均可采用硬件實現,比如判定器可以采用計數器實現,當計數器達到某一閾值時觸發中斷器或清除器工作。
[0105]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絡側設備,通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根據該用戶終端反饋的響應信息調整下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短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用戶當前在線,對于在線的用戶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側設備對于在線用戶的探測頻率,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10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網絡側設備50。
[0107]網絡側設備50的功能和結構已在前述實施例中做了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做贅述。
[0108]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統,包括網絡側設備,該網絡側設備通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根據該用戶終端反饋的響應信息調整下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間間隔,若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若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該響應信息,則采用一個較短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采用這樣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在保證用戶在線探測精度的同時,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該響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用戶當前在線,對于在線的用戶采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來發送探測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側設備對于在線用戶的探測頻率,尤其是在網絡側設備向大量用戶終端提供服務的大樣本統計情況下,可以顯著地降低探測的頻率,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小網絡側設備資源的開銷,降低網絡側設備的負擔,降低用戶終端的回應負擔。
[0109]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OM(Read-OnlyMemory,只讀內存)、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儲器)、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011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111]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探測用戶在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如果在預設的超時時長內接收到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當連續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 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中斷向所述用戶終端提供資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清除所述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 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時間間隔為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分別減去預設個數個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和所述超時時長的差值;其中,所述預設個數為所述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減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和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均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6.一種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發送單元,用于向用戶終端發送探測信息;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探測信息上報的響應信息; 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一時間間隔; 如果在超時時長內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于向所述用戶終端再次發送所述探測信息,再次發送的時刻與前一次發送探測信息的時刻距離第二時間間隔; 判定單元,用于連續未接收到所述響應信息的次數大于或等于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時,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 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后,所述網絡側設備還包括: 中斷單元,用于中斷向所述用戶終端提供資源。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用戶終端不在線后,所述網絡側設備還包括:清除單元,用于清除所述用戶終端的接入記錄。
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時間間隔為預設的最長判定時長分別減去預設個數個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和所述超時時長的差值;其中,所述預設個數為所述預設的未響應次數減一。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時間間隔和預設的最小重傳間隔均等于所述超時時長。
11.一種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網絡側設備。
【文檔編號】H04L12/26GK103428037SQ201210151822
【公開日】2013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周建東, 陳洪國, 李嘉靖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