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裝置,其具備第一裝置和開閉自如地覆蓋第一裝置上部的第
二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復合裝置,已知有具備打印機和開閉自如地覆蓋打印機上部的掃描器的產品(參照專利文獻I)。打印機通過在具有上表面開口部的裝置殼體中收置打印機引擎(printer engine)而構成,并且,掃描器通過在上殼體中收置掃描器引擎而構成。對于打印機,掃描器通過鉸鏈部而開閉自如地覆蓋裝置殼體的上表面開口部,且在將掃描器敞開的狀態下從上表面開口部進行墨盒的更換等。另一方面,裝置殼體通過在形成上表面開口部的上板設置的一對缸體來直接支撐閉合狀態的掃描器。各缸體具有在上板的槽部收置的推桿(針桿)和將推桿在突出方向上施力的彈簧,用一對推桿的前端來支撐掃描器的前部。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2 - 14467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上述現有的復合裝置中,以鉸鏈部為中心的掃描器的力矩載荷經一對缸體(推桿)而由裝置殼體的上板承受(支撐)。因此,上板彎曲,上板有可能與打印機引擎(內部裝置)干涉。與之相對,雖然也可考慮在上板和內部裝置之間具有僅允許彎曲的足夠空間(間隔),但是,這也出現了裝置整體大型化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可提供不使裝置整體大型化而良好地支撐第二裝置的復合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本發明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記錄裝置,其具有對介質執行記錄的記錄部;圖像讀取裝置,其通過鉸鏈部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所述記錄裝置的上部,且具有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第一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且在該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第二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且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第三抵接部,其設置于保持所述記錄部的裝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根據該構成,可由記錄裝置的框來承受圖像讀取裝置的載荷,且可防止記錄裝置的殼體彎曲。此外,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具備在所述記錄裝置的寬度方向上離開地配置的兩個板片,所述第二抵接部與所述兩個板片對應地設置一對,所述第一抵接部及所述第三抵接部與所述一對第二抵接部對應地各設置一對。根據該構成,一個板片的彎曲不會傳遞到另一個板片,因此可抑制記錄裝置的殼體較大地彎曲。此外,優選的是,具備:信息輸入部,其指示所述記錄的執行;和成對的支撐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跨過所述信息輸入部,而將所述信息輸入部相對于所述裝置框支撐,所述第三抵接部設置于從所述支撐部延伸設置的部位。根據該構成,通過使用具有高度的支撐部的構成,而可適當地承受圖像讀取裝置的載荷。此外,優選的是,所述殼體的第二抵接部的周圍具有將抵接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包圍的形狀。根據該構成,可防止圖像讀取裝置相對于記錄裝置在前后方向及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動)。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具有用于讀取圖像的傳感器和裝載所述傳感器并移動的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的移動區域之下。根據該構成,在圖像讀取裝置中直接支撐最需要剛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圖像讀取構件的多余變形。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搭載電機,且具備收置該電機的收置部,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根據該構成,在圖像讀取裝置中,直接支撐最具有重量、最需要剛性的部分,可有效地防止圖像讀取構件的多余變形。本發明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記錄裝置,其具有對介質執行記錄的記錄部;圖像讀取裝置,其通過鉸鏈部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所述記錄裝置的上部,且具有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裝置框,其保持所述記錄裝置的所述記錄部;第四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且在該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裝置框抵接;開口部,其設置于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且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由所述第四抵接部插穿;和第五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與所述第四抵接部抵接。根據該構成,可由記錄裝置的框來承受圖像讀取裝置的載荷,且可防止記錄裝置的殼體彎曲。此外,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具備在所述記錄裝置的寬度方向上離開地配置的兩個板片,所述開口部與所述兩個板片對應地設置一對,所述第四抵接部及所述第五抵接部與所述一對開口部對應地各設置一對。根據該構成,一個板片的彎曲不會傳遞到另一個板片,因此可抑制記錄裝置的殼體較大地彎曲。此外,優選的是,具備:信息輸入部,其指示所述記錄的執行;和成對的支撐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跨過所述信息輸入部,而將所述信息輸入部相對于所述裝置框支撐,所述第五抵接部設置于從所述支撐部延伸設置的部位。根據該構成,通過利用具有高度的支撐部的構成,可適當地承受圖像讀取裝置的載荷。此外,優選的是,所述第四抵接部和所述第五抵接部形成為互補形狀。根據該構成,可防止圖像讀取裝置相對于記錄裝置在前后方向及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動)。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具有用于讀取圖像的傳感器和裝載所述傳感器并移動的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的移動區域之下。根據該構成,在圖像讀取裝置中直接支撐最需要剛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圖像讀取構件的多余變形。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搭載電機,且具備收置該電機的收置部,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根據該構成,在圖像讀取裝置中,直接支撐最具有重量、最需要剛性的部分,可有效地防止圖像讀取構件的多余變形。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復合機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表示使掃描器單元為敞開狀態時的復合機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復合機的側剖視圖。圖4是表示掃描器單元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掃描器單元的上蓋的仰視圖。圖6是表示打印機單元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打印機單元的內部結構的側剖視圖。圖8是表示打印機單元的內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9是表示鉸鏈部周圍的側剖視圖。圖10是表示掃描器單元的閉合狀態下的著座突部周圍的側剖視圖。圖11是表示使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掃描器單元為敞開狀態時的復合機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裝置框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掃描器單元的閉合狀態的著座突部周圍的側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復合機2打印機單元3掃描器單元4鉸鏈部24著座突部32傳感器滑架41圖像傳感器64裝置框65裝置殼體135增強支撐部155著座承受部164上板片172著座開口部181下鉸鏈部182上鉸鏈部183合頁銷211著座部212環狀突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適用本發明的圖像記錄裝置的復合機(復合裝置)I。圖1是表示復合機I的外觀立體圖。如圖1所示,復合機I 一體具備:作為裝置主體的打印機單元(圖像記錄裝置:第一裝置)2 ;和配置于打印機單元2上部的作為上單元的掃描器單元(圖像讀取裝置:第二裝置)3。再有,下面將圖1中的前后方向設為X軸方向并將左右方向設為Y軸方向來進行說明。
圖2是表示使掃描器單元3為敞開狀態的復合機I的立體圖。如圖1及圖2所示,掃描器單元3經后端部的鉸鏈部4而由打印機單元2轉動自如地支撐,并將打印機單元2上部開閉自如地覆蓋。即、通過將掃描器單元3在轉動方向上拉起,而使打印機單元2的上表面開口部10露出,并經該上表面開口部10而使打印機單元2的內部露出(敞開狀態:參照圖2)。另一方面,將掃描器單元3在轉動方向上拉下而裝載于打印機單元2上,從而由掃描器單元3來將上表面開口部10閉合(閉合狀態:參照圖1)。這樣,成為通過敞開掃描器單元3而可進行墨盒的更換和卡紙的消除等的構成。圖3是表示復合機I的側剖視圖。如圖2及圖3所示,掃描器單元3具備:作為框架體的上框11 ;收置于上框11中的圖像讀取部12 (參照圖4);和由上框11的上部轉動自如地支撐的上蓋13。此外,雖然在后面詳述,但是,在上框11的后端部,設有上述鉸鏈部4的位于掃描器單元3側的部件。圖4是表示掃描器單元3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如圖3及圖4所示,上框11具備收置圖像讀取部12的箱型的下盒16和將下盒16的頂面覆蓋的上盒17。在上盒17,寬闊地配置有玻璃制的原稿放置板(原稿臺)21,并將使讀取面為下的讀取介質放置于該原稿放置板上。另一方面,下盒16形成為上表面敞開的淺箱狀。在下盒16的前部底面,凹設有成為后述的傳感器滑架32的移動空間的允許凹部23,在后部底面,凹設有收置一端與后述的傳感器單元31連接的電纜(省略圖示)的收置凹部25。此外,在允許凹部23的下表面,突設有使掃描器單元3著座于打印機單元2的左右一對著座突部24 (詳情后述)。如圖4所示,圖像讀取部12具備:線路傳感器方式的傳感器單元31 ;搭載傳感器單元31的傳感器滑架32 ;在¥軸方向上延伸且滑動自如地支撐傳感器滑架32的導引軸33 ;和使傳感器滑架32沿導引軸33移動的自走式傳感器移動機構34。傳感器單元31具有在X軸方向上延伸的作為CXD (電荷藕合元件)線路傳感器的圖像傳感器(傳感器部)41,通過電機驅動的傳感器移動機構34而沿導引軸33在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這樣,讀取原稿放置板21上的讀取部件(原稿)的圖 像。再有,一對著座突部24在移動的傳感器滑架32的重心軌跡正下在Y軸方向上離開地配置。圖5是從下方仰視上蓋13的仰視圖。如圖5所示,在上蓋13,配置有:與原稿放置板21對應地配置的白色的原稿按壓板56 ;和相對于原稿按壓板56在Y軸方向(掃描方向)上相鄰地配置,且成為傳感器單元31的校正基準的校正基準器57。在掃描器單元3的電源ON時,使傳感器單元31移動來拍攝校正基準器57,從而進行傳感器單元31的白色基準矯正及位置基準校正。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打印機單元2具備:將單張的記錄介質(印刷用紙和/或單票紙)沿輸送路徑R輸送的輸送部61 ;配置于輸送路徑R的上方且以噴墨方式對記錄介質進行印刷處理的印刷部62 ;配置于前表面的面板形式的操作部63 ;搭載輸送部61、印刷部62及操作部63的裝置框64 ;和將這些部件覆蓋的裝置殼體65。此外,雖然省略圖示,但是,在后表面下部,配置有USB接口及電源接口。即、復合機I構成為可經USB接口來與計算機等連接。圖6是表示打印機單元2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打印機單元2的內部結構的側剖視圖。如圖2、圖6及圖7所示,印刷部62具備:由裝置框64支撐且在Y軸方向上以整個寬度地延伸的板金制的導引框71 ;由導引框71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的滑架單元72;和使滑架單元72沿導引框71往返移動的滑架移動機構73 (參照圖2)。而且,在該滑架單元72,搭載有噴墨頭83。導引框71形成為剖面C形,在其上下卡合滑架單元72的卡合滑動部81a。這樣,滑架單元72掛接于導引框71而以懸臂形態在延伸方向(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自如地即滑動自如地被支撐。滑架移動機構73具備:沿導引框71延伸的同步帶76 ;跨過同步帶76的主動滑輪(省略圖示)及從動滑輪78 ;將同步帶76和滑架單元72 (滑架81)連接的連接固定部(省略圖示);和驅動主動滑輪的滑架電機(省略圖示)。在滑架電機正反旋轉時,經同步帶而使滑架單元72在Y軸方向(左右方向)上往返移動。伴隨該往返移動,滑架單元72的噴墨頭83進行噴出驅動,從而進行所謂的主掃描。如圖6及圖7所示,滑架單元72具備:經卡合滑動部81a而由導引框71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的箱狀的滑架81 ;在滑架81的下表面一體組裝的噴墨頭83 ;和裝拆自如地收置于滑架81的四個墨盒84。噴墨頭83具有噴出四色墨滴的四聯噴嘴列(省略圖示),將儲存四色墨水的四個墨盒84安裝于滑架81,從而從上側直接連接噴墨頭83。噴墨頭83的四個噴嘴列互相平行且在X軸方向上延伸,并相對于輸送的記錄介質留有預定的紙間隙地朝下配置。如圖7所示,輸送部61具備:將記錄介質以右對齊放置的可動式用紙托盤91 ;從用紙托盤91將記錄介質一張張分離并送出的分離輥92 ;位于分離輥92的下游側且沿輸送路徑R向印刷部62送入記錄介質的供紙輥93 ;位于供紙輥93的下游側且與噴墨頭83面對的介質限制部件(相當于平臺)95 ;位于介質限制部件95下游側的鋸齒狀的導引輥97 ;和位于導引輥97下游側且從排出口 100 (參照圖2)送出記錄介質的排紙輥96。供紙輥93由下側的供紙驅動輥93a和上側的供紙從動輥93b所形成的夾持輥構成,同樣地,排紙輥96由下側的排紙驅動輥96a和上側的排紙驅動輥96b所形成的夾持輥構成。此外,導引輥97及排紙從動輥96b由與裝置框64獨立的輥框113支撐,而構成輥組件99。而且,供紙輥93作為控制記錄介質的輸送(副掃描)的主控制器發揮功能,排紙輥96作為向位于介質限制部件95上側的記錄介質施加張力(tension)的張緊棍發揮功能。用分離輥92從用紙托盤91送入的記錄介質由供紙輥93在介質限制部件95上向排紙輥96在X軸方向上間歇輸送(副掃描)。與該間歇輸送同步地,滑架單元72在X軸方向上往返移動并有選擇地噴出墨水(主掃描),進行期望的印刷。另一方面,越過介質限制部件95而到達導引輥97的記錄介質的前端由導引輥97矯正上彎狀態,以向排紙輥96送入。這樣,印刷結束的記錄介質由排紙輥96從排出口 100向前方送出。這里,參照圖2及圖8至圖10來詳細說明裝置框64、上框11及裝置殼體65。圖8是表示打印機單元2的內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如圖8所示,裝置框64是支撐打印機單元2各部的框,由一體成型的樹脂構成。具體地,裝置框64具備:基座框部64a ;在基座框部64a立設,且在兩側支撐輸送部61的各構成部件及導引框71的左右一對側框部64b ;在基座框部64a的前部,支撐掃描器單兀3的前部且支撐操作部63的左右一對前框部64c ;和在基座框部64a的后部,經鉸鏈部4而開閉自如地支撐打印機單元2的左右一對后框部64d。各前框部64c具有:承受掃描器單元3前部的一對增強支撐部135 ;和翹動自如地支撐操作部63的一對操作支撐部136。各增強支撐部135向上方延伸到裝置殼體65的上表面附近,在其上表面具有著座承受部155,該著座承受部155直接承受上述掃描器單元3的著座突部24。各著座承受部155凹設形成為倒圓錐臺形狀以成為與著座突部24互補的形狀,各著座突部24著座以與各著座承受部155嵌合。此外,一對增強支撐部135的一對著座承受部155其中一個形成為俯視圓形,另一個形成為在左右延伸的俯視橢圓形(角丸長方形)(參照圖6)。這樣,允許著座突部24彼此的位置精度的誤差。后框部64d具有:構成鉸鏈部4 一部分的一對下鉸鏈部181 (第一安裝部);和將一對下鉸鏈部181及后述的掃描器單元3側的一對上鉸鏈部182分別連接的一對合頁銷183。如圖2所示,裝置殼體65具備:構成打印機單元2的左右外裝飾的左右一對側殼體161 ;和在上述導引框71的位置將一對側殼體161連接的連接殼體162。各側殼體161由將前表面、左右面及后表面覆蓋的俯視為橫“U”形的側面板片163和將上表面覆蓋的上板片(板片)164 —體形成。S卩、成為將一對側殼體161從左右安裝于裝置框64的構成。兩個上板片164形成為俯視“ 口 ”形,且在復合機I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相互離開地配置。即、由一對上板片164及連接殼體162所包圍的區域來形成裝置殼體65的上表面開口部10。此外,在連接殼體162的后側,形成有后部開口部9。后部開口部9的構成包括:與用紙托盤91 一同將記錄介質向裝置內部供給的用紙開口部;和與用紙開口部的左右兩側相連且用于配置鉸鏈部4的一對合頁開口部。再有,保護方案中所說的上板由兩個上板片164構成。在各上板片164形成有:與上框11的允許凹部23對應且以與允許凹部23互補的形狀凹設的著座凹部171 ;和在著座凹部171中與一對著座突部24對應地形成的一對著座開口部172。此外,開有隔著各著座開口部172而形成于上述增強支撐部135的著座承受部155。而且,各著座開口部172形成為與各著座承受部155對應的俯視形狀,S卩、使其中一個形成為俯視圓形,使另一個形成為俯視橢圓形。圖9是表示鉸鏈部4周圍的側剖視圖。圖10是表示掃描器單元3的閉合狀態下的著座突部24周圍的側剖視圖。如圖9及圖10所示,在上框11,配置有:一體形成于上盒17的左右一對上鉸鏈部(第二安裝部)182 (參照圖9);和如上述那樣在下盒16的允許凹部23的下表面突設的左右一對著座突部24(參照圖10)。一對上鉸鏈部182與上述一對下鉸鏈部181及一對合頁銷183 —同構成了轉動自如地連接打印機單元2和掃描器單元3的鉸鏈部4。一對著座突部24在移動的傳感器滑架32的重心軌跡的正下在Y軸方向上并排配置,各著座突部24形成為倒圓錐臺形狀,且與下盒16 —體形成。即、在閉合掃描器單元3的狀態下,各著座突部24經上板片164的著座開口部172而與前框部64c (增強支撐部135)的著座承受部155嵌合。如圖10所示,在掃描器單元3的閉合狀態下,在將掃描器單元3裝載于打印機單元2上時,一對著座突部24插穿一對著座開口部172而著座于一對增強支撐部135的各著座承受部155。即、一對著座突部24由一對增強支撐部135直接支撐。這樣,增強支撐部135承受掃描器單元3的著座突部24,并直接支撐該著座突部24,因此可由增強支撐部135來直接支撐以鉸鏈部4為支點的掃描器單元3的力矩載荷(掃描器單元3的重量)。因此,可良好地支撐掃描器單元3。此外,由于著座突部24插穿形成于上板片164的著座開口部172,因此掃描器單元3的力矩載荷不會作用于上板片164,且在上板片164不會發生彎曲。
其次,參照圖11至圖13來對復合機I的第二實施方式僅說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復合機I不同的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該實施方式的著座突部24與下盒16 —體形成,且形成為倒圓錐臺形狀。另一方面,如圖11及圖13所示,各上板片164具有著座部211,以代替著座開口部172。此外,各著座部211具有包圍著座的著座突部24的環狀突部212。該情況下,如圖12及圖13所示,各增強支撐部135配置于各著座部211的下側,且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從下側支撐各上板片164地進行接觸的抵接部213。S卩、各增強支撐部135配置成(形成為)阻止各上板片164的彎曲。這樣,作為掃描器單元3的力矩載荷的支撐結構,增強支撐部135阻止上板片164的彎曲地支撐上板片164,因此可有效防止上板片164的彎曲。這樣,可用打印機單元2的上板片164的部分來良好地支撐掃描器單元3。再有,在本實施方式中,著座突部24形成為從下盒16的允許凹部23的最下部伸出(突出),且采用在該突出部分著座的構成,但是,也可采用將允許凹部23的最下部的部分作為著座突部24,即、省略突出部分而在允許凹部23最下部的下表面直接著座的構成。但是,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從將著座突部24允許凹部的最下部伸出地設置,從而可用削掉著座突部24的方法來進行高度的調整,并能簡單地進行高度的微調整。此外,對于著座部211,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有從上板片64伸出(突出)的環狀突部212,但是,也可以是沒有設置此類伸出的環狀突部212的構成。再有,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抵接部213從增強支撐部135伸出(突出),但是,該抵接部213也不是必須的,也可以是省略抵接部213并用增強支撐部135本身(其上表面)直接支撐的構成。但是,在沒有設置抵接部213的情況下,與上板片164的接觸面變大,因此相應地需要部件精度,與之相對,如果設置抵接部213,則與上述著座突部24同樣,可用削掉抵接部213的方法來進行高度的調整,因此可容易地進行高度的微調整。根據以上各實施方式的構成,通過使用上述那樣的力矩載荷的支撐結構,而可不在上板片164產生彎曲地良好支撐掃描器單元3。因此,不需要考慮上板片164的彎曲所導致的與內部裝置的干涉,且可抑制裝置整體的大型化。此外,通過用裝置框64的一部分構成增強支撐部135,從而用一體成型的樹脂來構成裝置框64,而可減少部件數量,并且可適當地卸掉(減少)增強支撐部135承受的力。再有,通過與裝置框64 —體形成鉸鏈部4的軸側(下鉸鏈部181及合頁銷183),而可適當地卸掉(減少)鉸鏈部4承受的力。此外,通過在傳感器滑架32的重心軌跡正下配置著座突部24,而在打印機單元2中直接支撐最需要剛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打印機單元2的多余變形。再有,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沒有明記,但是,傳感器滑架32的重心是包括搭載的各部件的傳感器滑架32的重
量的重心。當然,如果在搭載的部件和傳感器滑架32中有在傳感器滑架32的重量中占大部分的部件(例如,傳感器電機),則也可采用在該部件的重心軌跡正下配置著座突部24的構成。此外,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構成,通過將著座突部24形成為倒圓錐臺形狀,并將著座承受部155相對于著座突部24形成為互補形狀,而在傳感器單元3的閉合動作中邊使著座突部24在著座承受部155滑動邊嵌合,因此,對于打印機單元2,將傳感器單元3在定位狀態下閉合,且可有效防止閉合狀態的掃描器單元3的前后方向及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動)。再有,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構成,與兩個上板片164對應地,設置一對著座開口部172、增強支撐部135及著座突部24,從而通過一對著座突部24及其插穿的一對著座開口部172的協動而經傳感器單元3來在兩上板片164的前后方向及寬度方向上限制位置,因此可抑制因熱變形和/或外力等而使兩上板片164的相互位置變寬或變窄的不良情況。此外,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構成,通過具有環狀突部212,而由環狀突部212來限制著座突部24的上板片164上的位置,因此可防止掃描器單元3的前后方向及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動)。再有,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采用在寬度方向(鉸鏈部4的軸向)上排列,且配置一對著座突部24的構成,但是,也可采用僅配置一個著座突部的構成,或者,還可采用具有三個以上著座突部的構成。該情況下,配置與著座突部數量相對應數量的增強支撐部135、著座開口部172和著座部211。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用裝置框64的一部分來構成增強支撐部135,但是,也可采用使用與裝置框64分體的增強支撐部135的構成。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適用于具備打印機單元2和掃描器單元3的復合機1,但是,只要是具備第一裝置和第二裝置的復合裝置,則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將本發明適用于具備復印件和傳真機的復合裝置。再有,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采用將著座突部24與下盒16 —體形成的構成,但是,也可用彈性體(例如彈性橡膠體)來構成著座突部24。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記錄裝置,其具有對介質執行記錄的記錄部; 圖像讀取裝置,其通過鉸鏈部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所述記錄裝置的上部,且具有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 第一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且在該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 第二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且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 第三抵接部,其設置于保持所述記錄部的裝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具備在所述記錄裝置的寬度方向上離開地配置的兩個板片, 所述第二抵接部與所述兩個板片對應地設置一對, 所述第一抵接部及所述第三抵接部與所述一對第二抵接部對應地各設置一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 信息輸入部,其指示所述記錄的執行;和 成對的支撐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跨過所述信息輸入部,而將所述信息輸入部相對于所述裝置框支撐, 所述第三抵接部設置于從所述支撐部延伸設置的部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的第二抵接部的周圍具有將抵接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包圍的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具有用于讀取圖像的傳感器和裝載所述傳感器并移動的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 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的移動區域之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搭載電機,且具備收置該電機的收置部,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
7.一種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記錄裝置,其具有對介質執行記錄的記錄部; 圖像讀取裝置,其通過鉸鏈部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所述記錄裝置的上部,且具有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 裝置框,其保持所述記錄裝置的所述記錄部; 第四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且在該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裝置框抵接; 開口部,其設置于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且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由所述第四抵接部插穿;和第五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與所述第四抵接部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具備在所述記錄裝置的寬度方向上離開地配置的兩個板片, 所述開口部與所述兩個板片對應地設置一對, 所述第四抵接部及所述第五抵接部與所述一對開口部對應地各設置一對。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 信息輸入部,其指示所述記錄的執行;和 成對的支撐部,其設置于所述裝置框,且跨過所述信息輸入部,而將所述信息輸入部相對于所述裝置框支撐, 所述第五抵接部設置于從所述支撐部延伸設置的部位。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抵接部和所述第五抵接部形成為互補形狀。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具有用于讀取圖像的傳感器和裝載所述傳感器并移動的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 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的移動區域之下。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用滑架搭載電機,且具備收置該電機的收置部,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狀態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可提供不使裝置整體大型化而良好地支撐第二裝置的復合裝置。該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記錄裝置,其具有對介質執行記錄的記錄部;圖像讀取裝置,其具有通過鉸鏈部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所述記錄裝置的上部的、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第一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圖像讀取裝置,且在該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第二抵接部,其設置于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且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閉合的狀態下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第三抵接部,其設置于保持所述記錄部的裝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與所述記錄裝置的殼體抵接。
文檔編號H04N1/00GK103210635SQ20118005487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大島建志, 原幸司, 宮本祐二, 堀川正幸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