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稱重功能的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領域涉及手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手機已廣泛用于人們的工作、生活中。人們經常攜帶在身邊,不僅用其打電話,還可以用其玩游戲、上網等。但是,目前市場的手機卻沒有稱重功能,若手機帶有稱重功能,那么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方便,尤其是在日常按重量計價購物時,對重量進行核準帶來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以便使用手機就可以完成稱重,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手機上設有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與稱重傳感器相連,所述稱重傳感器通過放大電路、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與顯示屏相連。所述稱重裝置可以為一稱重面板,位于手機的背面;也可以為一掛鉤,位于手機的下方,并進一步的,在手機外殼上設一孔槽,用于將所述掛鉤置于其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稱重裝置稱重時,稱重傳感器獲得的重量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后輸出到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輸入到手機的微處理器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即計量數據通過顯示屏顯示出來,從而實現了手機的稱重功能,使手機既做到了具有目前常用的功能如通話、上網,又能測量物體的重量,且攜帶、使用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手機背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手機正面結構示意圖。附圖序號及名稱I、手機;2、顯示屏;3、按鍵;4、稱重面板;5、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闡述。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說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背面或正面均是相對于手機正常使用狀態下而言。如圖I所示的電路原理框圖,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手機上設有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與稱重傳感器相連,所述稱重傳感器通過放大電路、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與顯示屏相連。參見圖2與圖3: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稱重裝置為一稱重面板4,可設置在手機I表面的任意一面,當設置在手機I正面時,可設置在手機I顯示屏2的后方,與顯示屏2連為一體,或者顯示屏也可作稱重面板使用,其位置、大小也為稱重面板4的位置、大小,本實施方式優選為設置在位于手機I的背面,便于本實用新型的制作與生產。稱重時,待測物可放置在手機I的正面稱量,也可放置在手機I的背面稱量,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其受力是平衡的。稱重傳感器將獲得的 重量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后輸出到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輸入到手機I的微處理器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即計量數據通過顯示屏2顯示出來。手機I按鍵3上可進一步設有稱重功能的開關、去皮、清零、校準等按鍵3。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稱重裝置為一掛鉤5,可設置在手機左方、右方、上方或下方,本實施方式優選設置在位于手機I的下方,并進一步的,在手機I外殼上與掛鉤相鄰的位置上設一孔槽,用于將所述掛鉤置于其內。稱重時,用掛鉤5吊掛待測物,手持手機I將待測物提起進行測量。稱重傳感器將獲得的重量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后輸出到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輸入到手機I的微處理處理,微處理器將當前的重量減去掛鉤本身的重量,即為待測物的重量,將待測物的重量顯示在顯示屏2上。另外手機I按鍵3還可進一步設有實現開關、清零、校準等功能按鍵3。應當注意的是,上述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可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作的一些等同變化,如在手機背面同時設置稱重面板、稱重按鍵和/或稱重顯示屏,只要利用了稱重裝置與手機結合的原理,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其特征在于手機上設有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與稱重傳感器相連,所述稱重傳感器通過放大電路、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與顯示屏相連。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稱重功能的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裝置為一稱重面板,位于手機表面的任意一面。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稱重功能的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裝置為一掛鉤,位于手機的左方、右方、上方或下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稱重功能的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的外殼上開設有孔槽,所述掛鉤置于其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稱重功能的手機,手機上設有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與稱重傳感器相連,所述稱重傳感器通過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與顯示屏相連。稱重傳感器獲得的重量信號經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輸入到手機的微處理器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即計量數據通過顯示屏顯示出來,從而實現了手機的稱重功能,使手機既做到了具有目前常用的功能如通話、上網,又能測量物體的重量,且攜帶、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H04M1/21GK202364275SQ20112042172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鮑傳奎 申請人:李宏超, 鮑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