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入耳式耳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耳機,特別是涉及一種低頻音可調整的入耳式耳機。
背景技術:
入耳式耳機,因其出色的攜帯性、高素質的聲音表現及優秀的隔音效果,而深受人
們的喜愛。然而,現有的入耳式耳機,一個耳機只能提供單純的ー種音色及頻率響應特性,即只能給人ー種聽覺感受,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不夠娛樂性,而需要擁有多種聽覺感受就必須分別購買幾種耳機,這樣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低頻音可調的入耳式耳機,以便消費者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及音樂特性,來調整為自己所喜歡的低音特性,而不需要分別購買各種耳機就可以擁有不同的聽覺感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低頻音可調整的入耳式耳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入耳式耳機,包括耳套、前腔體、喇叭單體、后腔體及調音組件,所述前腔體與后腔體相互配合連接,耳套固定連接于所述前腔體的另一端,且所述喇叭単體容置于前腔體內,后腔體呈圓柱筒狀的中空結構,且后腔體的后端形成一圓形的封閉面,封閉面上部設有數個與后腔體的中空結構相連通的調音孔;調音組件包括一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的后表面上以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的遮蓋及蓋合于遮蓋后表面的蓋座。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入耳式耳機,其遮蓋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上,可遮蔽后腔體上的不同數量的調音孔。通過選擇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來控制低音的出氣量及流速, 從而改變低音的低頻響應曲線,從而得到不同的聽覺感受。
收容端23第一收容腔24[0018]喇叭単體30阻尼物40[0019]后腔體50腔ロ51[0020]連接部52安裝孔53[0021]轉軸54槽55[0022]調音孔56封閉面57[0023]手fc60^^ΙΠΙ70[0024]基部71手柄72[0025]轉環73蓋座80[0026]后板81軸槽811[0027]彎曲部82卡持部821[0028]收容室83缺ロ8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入耳式耳機100包括耳套10、前腔體20、喇叭単體 30、后腔體50及手柄60及調音組件(圖中未標示),調音組件包括阻尼物40、遮蓋70及蓋座80。其中,前腔體20與后腔體50相互配合連接,耳套10固定連接于前腔體20的另ー 端,且喇叭単體30容置于前腔體20內,阻尼物50設置于所述后腔體50上,手柄60安裝于后腔體50的底面,遮蓋70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50的后表面上,蓋座80蓋合于遮蓋70 后表面。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述耳套10呈中空結構,且耳套10的中空結構貫穿其前后兩端,在耳套10的內壁上具有向其中空結構內凸伸出形成的第一抵觸部11,本實施例中,第一抵觸部11呈圓形結構,用干與前腔體20配合連接;而前腔體20具有ー呈中空結構的連接端21,該連接端21呈圓柱形結構,在連接端21的前端具有沿其徑向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二抵觸部22,而連接端21的后端則向外擴張形成呈中空結構的收容端23,所述收容端23 的中空結構形成收容腔24,收容腔M與連接端21的中空結構相貫通;前腔體20與耳套10 相連接吋,前腔體20的連接端21伸入所述耳套10的中空結構內,并使第一抵觸部11與第 ニ抵觸部22相抵觸,而耳套10的后端與前腔體20的收容端23相抵觸,從而使兩者卡合連接。所述喇叭単體30則容置于前腔體20的收容腔M內,收容端23則與后腔體50配合連接。請續參閱圖1、圖2及圖3,所述后腔體50呈圓柱筒狀的中空結構,且后腔體50的后端形成一圓形的封閉面57,后腔體50的前端則具有一腔ロ 51,腔ロ 51貫通后腔體50的中空結構,其在腔ロ 51處向外凸伸出呈圓形結構的連接部52,連接部52與前腔體20的收容端23的開ロ相配合連接;所述封閉面57的中部向后水平凸伸一圓柱狀的轉軸M,封閉面57周側緣向內沖切有ー呈圓弧狀的凹槽55,封閉面57上部設有與中空結構相連通的數個調音孔56,在本實施例中,遮蓋70可旋轉地樞裝于后腔體50之轉軸M上,井能旋轉地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56[0033]本實施例中,所述阻尼物40設置于后腔體50的中空結構內,具體地,在封閉面57 前端的調音孔56上貼有阻尼物40,而在封閉面57后端的調音孔56內則沒貼阻尼物40,所述阻尼物40可為具有一定厚度、密度及不同材質的調音紙;另外,在后腔體50的底面上還開設有貫通所述后腔體50的中空結構的安裝孔53,所述手柄60安裝于該安裝孔53內。具體地,所述遮蓋70包括一半圓形的基板71,且基板71的半徑小于封閉面57的半徑且大于轉軸M與調音孔56之間的距離,基板71的圓心處連接一與轉軸M相對應的轉環73,且基板71的一端向外延伸一手柄72。請續參閱圖1、圖2、圖3及圖5,所述蓋座80包括一與遮蓋70的后表面相對應的后板81,后板81的上端沖切有缺ロ 84,后板81的圓弧端側緣皆向前延伸形成彎曲部82,且彎曲部82的兩端外側再進一步以和彎曲部82相同的弧度延伸一卡持部821。后板81和彎曲部82圍成ー收容室83,且后板81內側表面相對于轉軸M開設有橫截面積與轉軸M相當的軸槽811。組裝吋,將遮蓋70蓋合于后腔體50的后表面,轉軸M穿插于轉環73內,蓋座80蓋合于遮蓋70的后表面,轉軸M的后端卡持于軸槽811內,且彎曲部82卡持于凹槽 55之上,則后板81與后腔體50的后表面相隔一定的距離,扳動手柄72,手柄72可在彎曲部82兩端之間沿弧線轉動從而帶動遮蓋70在收容室83內旋轉而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 56。當手柄72轉動至彎曲部82端部吋,可卡持于卡持部821的后側。入耳式耳機100組裝完成吋,通過扳動手柄72,使遮蓋70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 56,可達到控制低音的出氣量及流速的目的,從而產生不同的低音頻率相應曲線,從而造就不同的聽覺感受。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入耳式耳機100,其遮蓋70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50上, 通過手柄72推動所述遮蓋70的旋轉,可使遮蓋70遮蔽后腔體50上的不同數量的調音孔 56。通過選擇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56,來控制低音的出氣量及流速,從而改變低音的低頻響應曲線,從而得到不同的聽覺感受。
權利要求1.一種入耳式耳機,包括耳套、前腔體、喇叭単體、后腔體及調音組件,所述前腔體與后腔體相互配合連接,耳套固定連接于所述前腔體的另一端,喇叭單體容置于所述前腔體內,其特征在于后腔體呈圓柱筒狀的中空結構,且后腔體的后端形成一圓形的封閉面,封閉面上部設有數個與后腔體的中空結構相連通的調音孔;調音組件包括一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的后表面上以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的遮蓋及蓋合于遮蓋后表面的蓋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面的中部向外凸伸一圓柱狀的轉軸,所述遮蓋包括一半圓形的基板,且基板的半徑小于封閉面的半徑且大于轉軸與調音孔之間的距離,基板的圓心處連接一與轉軸相對應的轉環,導軸穿插于轉環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一端向外延伸一手柄。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面周側緣向內沖切有ー呈圓弧狀的凹槽,所述蓋座包括一后板,后板的圓弧端側緣皆向前延伸形成彎曲部,彎曲部卡持于凹槽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部的兩端外側再進ー步以彎曲部相同的弧度延伸ー卡持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呈中空結構,且耳套的中空結構貫穿其前后兩端,在所述耳套的內壁上具有向其中空結構內凸伸出形成的第一抵觸部,所述前腔體具有ー呈中空結構的連接端,該連接端呈圓柱形結構,在連接端的前端沿其徑向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二抵觸部,第一抵觸部與所述第二抵觸部互相抵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基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端的后端向外擴張形成呈中空結構的收容端,所述收容端的中空結構形成收容腔,收容腔與連接端的中空結構相貫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基特征在于所述后腔體的前端則具有一腔ロ,所述腔ロ貫通后腔體的中空結構,其在腔ロ處向外凸伸出呈圓形結構的連接部,連接部與前腔體的收容端的開ロ相配合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入耳式耳機,包括耳套、前腔體、喇叭單體、后腔體及調音組件,所述前腔體與后腔體相互配合連接,耳套固定連接于所述前腔體的另一端,喇叭單體容置于前腔體內,后腔體呈中空結構,且后腔體的后端形成一封閉面,封閉面上部設有數個調音孔;調音組件包括一可旋轉地連接于后腔體的后表面上以遮蔽不同數量的調音孔的遮蓋及蓋合于遮蓋后表面的蓋座。本實用新型入耳式耳機,其遮蓋活動地連接于后腔體上,可使遮蓋遮蔽后腔體上的不同數量的調音孔,來控制低音的出氣量及流速,從而改變低音的低頻響應曲線,得到不同的聽覺感受。
文檔編號H04R1/10GK202310043SQ2011203899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7日
發明者曾木村, 邱竣卿 申請人: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