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合定位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ー種混合定位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基于位置的服務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之一。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進一歩包括市區、郊區和農村)環境下,快速準確地獲得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務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通信和定位兩大系統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迸。利用無線通信和參數測量確定移動終端位置,而定位信息又可以用來支持位置業務和優化網絡管理,提高位置服務質量和網絡性能。目前的定位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類(I)基于基于網絡的定位技術,如基于Cell-ID和時間提前量(TA)的方法、上行鏈路信號到達時間(TOA)方法、上行鏈路信號到達時間差(TDOA)方法以及上行鏈路信號到達角度(AOA)方法,這些解決方案需要對現有網絡做部分改進,但卻可以兼容現有移動終端;(2)基于移動臺的定位方法,用于GSM中的下行鏈路增強觀測時差定位方法(E-OTD)、用于WCDMA下行鏈路空閑周期觀測到達時間差方法(0TD0A-IPDL)等;(3)衛星定位系統,以GPS、GL0NASS、GALILE0、BEID0U、QZSS等為代表,移動臺和網絡側集成了衛星定位的輔助設備。下面分別介紹幾種目前常用的定位技術(I)基于CELL ID的定位技術CELL ID由位置識別碼LAI和小區識別碼Cl構成,是ー種只有一個基站信號的情況下對MS進行定位的方法。在網絡中,BSC會在MS的位置更新、呼叫處理、短消息傳送以及切換等過程中將用戶所在基站扇區的CELL ID傳送給MSC,根據當前移動臺所連接的蜂窩基站的位置來確定MS的位置。這種方法實現簡單,終端側不需要做任何硬件和軟件的修改,網絡側也不需要增加新的網絡設備,就可以對MS進行定位。但定位精度不高,取決于蜂窩小區的半徑,在基站密集的城市區域,定位精度可達400m,但在基站密度較低的郊區,定位精度非常低,因此此定位技術只能提供對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定位業務。(2)基于AOA的定位技術基于信號入射角度的定位方法。由兩個或更多基站通過測量接收信號的到達角度來估計移動臺的位置。接收機通過天線陣列測出電波的入射角,從而構成一根從接收機到發射機的徑向連線,即側位線,移動臺的坐標可通過兩根側位線的交點獲得。這種方法為了測量電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機必須配備方向性強的天線陣列,或者安裝智能天線。在障礙物較多的環境中,由于存在多徑效應,誤差増大,定位精度較低,尤其當MS離基站較遠時,基站定位角度的微小偏差都會導致側位線距離的較大誤差。還有當移動臺位于兩個基站連接的直線上時,將無法鎖定移動臺的位置。(3)基于TOA的定位技術[0015]基于電波傳播時間的定位方法,同時也是三基站定位方法,需要同時有三個位置已知的基站合作才能進行定位。移動臺測量基站的下行導頻信號的到達時間,然后乘以電磁波傳播的速度(一般以光速計算),即得到MS到基站的距離,建立方程組得到移動臺的位置。此方法距離的計算完全依賴于時間,所以對系統的時間同步要求很高,一般很小的時間誤差都會放大很多倍,因此單純的TOA實際應用中很少。(4)基于TDOA的定位技術通過檢測移動臺信號到達兩個基站的時間差來確定移動臺的位置,移動臺必定位于兩個基站為焦點的雙曲線方程上,確定移動臺的位置坐標需要建立兩個以上雙曲線方程,也就是說至少需要三個以上的基站接收到移動臺信號,而兩個雙曲線的焦點即為移動臺的位置坐標。 此方法不但不要求知道信號傳播的具體時間,還可以消除或減少在接收機上由于信道產生的共同誤差,在通常情況下,定位精度高于Τ0Α。但由于功率控制造成離服務基站近的移動臺發射功率小,使得相鄰基站接收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較大的測量誤差,即相鄰基站的SNR太小帶來的測量誤差。目前針對這種情況已有了ー些解決辦法,例如在特定呼叫時將移動臺的發射功率瞬間調到最大,可以提供定位精度,但會對網絡容量有一定程度的影響。(5)基于E-OTD的定位技術是從測量時間差發展而來的,OTD指測量所得的時間量,E-OTD指測量的方式。對于同步網,手機測量幾個BTS信號的相對到達時間;對于非同步網,信號同時還需要被ー個位置已知的LMU接收。確定了 BTS到手機的信號傳輸時間,則可確定BTS與手機之間的幾何距離,然后根據此距離進行計算,最終確定手機的位置。需要測量的三個時間量有0TD即手機得到網絡上不同BTS發來脈沖的時間間隔;RTD即網絡中兩個BTS的相對同步時間差;GTD幾何時間差,即幾何距離不等,導致手機接收到兩個不同BTS發來的脈沖存在時間差。上述參數之間的關系為OTD = RTD+GTD。當網絡同步,則BTS在同一時刻發送,RTD不需要計算,此時RTD = O。(6)基于AFLT的定位技術是ー種基于前向鏈路的定位方法,在定位操作時,手機同時監聽多個基站(至少三個)的導頻信息,利用碼片時延來確定手機到附近基站的距離,最后用三角定位法算出用戶的位置。此種定位技術只適用于CDMA網絡,需要在網絡中増加新的實體,包括TOE (位置定位實體)和MPC(移動定位中心)。PDE獲得導頻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I)按照IS-801協議定義的方式傳送給MSC,再由MSC傳送給I3DE,這種方式需要移動臺新增支持此協議的功能。(2)利用CDMA接ロ的消息,將用于定位的參數傳送給MSC,再由MSC傳送給PDE,這種方式不需要移動臺支持IS-801協議,但需要在CDMA接口上支持這些參數的傳輸。定位算法可以放在移動臺端或者網絡側,在城市基站密集區域,定位精度相對高。(7)基于AGPS的定位技術目前比較實用的GPS定位技術是網絡輔助的GPS定位。即定位吋,網絡通過跟蹤GPS衛星信號,解調出GPS導航信號,并將這些信息傳送給移動臺,移動臺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捜索到有效的衛星,接收到衛星信號后,計算移動臺位置的工作可以由移動臺或者網絡實體完成。此定位技術,優點是定位精度比較高,可以提供定位精度要求較高的業務。其缺點是需要移動臺內置GPS天線和GPS芯片等模塊,并且需要支持IS-801協議,網絡側需要增加PDE和MPC,定位精度受所處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在可見GPS衛星數量較少時,定位精度將降低,甚至無法完成定位。由上面介紹可知,現有的定位技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利弊。有鑒于此,在一個系統綜合了上述定位技術中的兩種或者多種,從而快速、準確地獲取移動位置信息的定位技術及其定位系統已經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混合定位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定位系統只能采用ー種定位技術,定位方式単一、不能兼容所有環境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ー種混合定位系統,所述混合定位系統包括移動臺(MS)、基站收發臺(BTS)、基站控制器(BSC)、分組數據服務節點(PDSN)、位置定位實體(PDE)、應用服務器(AS)和移動定位中心(MPC)。所述MS通過BTS和BSC、PDE進行通信,所述PDE與TOSN互連,且所述I3DE與AS、MPC和BSC進行通信。所述的混合定位系統,其中,BSC與PDE之間的通信遵循ss7指令集,PDE與MS之間的通信遵循IS-801數據突發序列規范。所述的混合定位系統,其中,所述移動臺(MS)進ー步包括GPS接收模塊,用于通過網絡輔助GPS定位;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用于當MS處于沒有衛星信號的區域時,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結合當前基站信號實現定位功能,所述GPS接收模塊與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相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定位系統包括移動臺(MS)、基站收發臺(BTS)、基站控制器(BSC)、分組數據服務節點(PDSN)、位置定位實體(PDE)、應用服務器(AS)和移動定位中心(MPC)。所述MS通過BTS和BSC、PDE進行通信,所述PDE與PDSN互連,且所述PDE與AS、MPC和BSC進行通信。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系統基于TCP/IP網絡,提供了ー種在移動臺(MS)和位置定位實體(TOE)之間進行信令交互,從而達到定位目的的ー種方案,該方案根據移動臺(MS)所處環境本身,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獲取移動臺(MS)的位置信息。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方法的用戶終端發起的定位過程的流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方法的網絡側發起的定位過程的流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PDE包括的7種不同的位置計算方法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混合定位系統。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混合定位方法,其是綜合了現有定位技術中的兩種或者多種方法在一個系統中,比如在TD-SCDMA網絡中,根據網絡本身具體的技術優勢,可以用AOA和TOA進行單基站定位。目前比較主流的混合定位技術就是CDMA系統采用的GPS和AFLT混合定位方式,可簡稱為網絡輔助混合定位。它結合了基于網絡的非GPS定位技術和基于GPS的網絡輔助定位技術的優點,在野外,可以利用GPS定位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同時網絡側可以提供輔助信息來縮短定位時間和提高定位精度。在城市,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優勢,提供基于基站的信號,或者GPS和基站信號混合的定位方式,實現在復雜環境下的精確定位。如果同時利用智能化算法可以獲取更佳的定位效果。例如,當移動臺只能接收到兩個基站的信號時,通常無法定位移動臺,但是網絡可以根據過去移動臺的方向和速度,結合基站信號來唯一確定移動臺的位置,而且還可以利用來自無線網絡的ー些重要信息加快處理進程,縮短衛星數據采集的時間。·所述的方法包括用戶終端發起的定位和網絡側發起的定位過程。請參閱圖1,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方法的用戶終端發起的定位過程的流程圖。如圖所示,所述用戶終端發起的定位過程以下步驟SI、用戶終端發起定位請求,通過TCP/IP與PDE建立連接,并上報用戶終端當前接收到的無線網絡信息;S2、PDE根據所述用戶終端上報的信息,確定相應的預定定位方法,完成用戶終端位置的初步運算,得到預定位置信息;S3、PDE啟用AGPS方式,通過網絡把GPS星歷信息和預定位置信息發送給用戶終端,輔助用戶終端進行GPS定位計算;S4、用戶終端根據PDE下發的AGPS輔助信息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和無線網絡信息返回給PDE ;S5、PDE根據終端上報的測量結果和無線網絡信息,再次確定二次定位方法,完成用戶終端位置的再次運算,得到二次位置信息;S6、PDE比較預定位置信息和二次位置信息,選擇水平誤差最小的定位結果,確定為最終位置信息,并返回給用戶終端和MPC,完成對用戶終端的定位。下面分別針對上述步驟進行具體說明關于步驟SI、用戶終端發起定位請求,通過TCP/IP與PDE建立連接,并上報用戶終端當前接收到的無線網絡信息。其中,用戶終端為用戶使用的移動終端MS(MobileStation),與固定通信終端最大的區別是移動終端MS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對移動用戶來說,最需要的信息就是位置信息,特別是出現緊急情況時更需要知道用戶確切的位置。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用戶請求確定所使用的MS的位置,則所述MS通過TCP/IP網絡與TOE建立連接,PDE (Position Deltermining Entity)為位置定位實體。步驟S2、PDE根據所述用戶終端上報的信息,確定相應的預定定位方法,完成用戶終端位置的初步運算,得到預定位置信息。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PDE根據用戶終端上報的信息進行BS尋找,找到當前服務基站,再對上報的鄰區PN序列表進行PN尋找,根據PN查找結果,決定選擇計算方法(從AFLT、混合cell ID、cell ID、BS region中選擇),完成用戶位置的初步運算,確定用戶所在區域的范圍。步驟S3、PDE啟用AGPS方式,通過網絡把GPS星歷信息和預定位置信息發送給用戶終端,輔助用戶終端進行GPS定位計算。所述AGPS為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普通的GPS系統是由GPS衛星和GPS接受器組成.與普通的GPS不同,A-GPS在系統中還有一個輔助服務器.在A-GPS網絡中,由于受到接收器工作功率和地理位置的影響而不能獲得理想的定位效果,接受器往往與有著較高功率的輔助服務器通信并接入網絡。雖然與蜂窩系統的覆蓋范圍有夫,但由于A-GPS接收器與輔助服務器間的任務共享,所以A-GPS往往比普通的GPS系統處理速度更快,有更高的效率。接著來說,步驟S4和S5,用戶終端根據PDE下發的AGPS輔助信息進行測量,并把 測量結果和無線網絡信息返回給TOE ;然后,PDE根據終端上報的測量結果和無線網絡信息,再次確定二次定位方法,完成用戶終端位置的再次運算,得到二次位置信息。其中,ニ次定位方法是由PDE終端根據測量結果和無線網絡信息等確定的,其包括AGPS定位方法、AGPS+AFLT混合定位方法、AFLT定位方法、Cell-ID定位方法等等舉例來說,可以采用如下規則如果可見衛星數等于或者多于3顆,采用AGPS定位技術;如果可見衛星數少于3顆,同時有多個地面基站信號覆蓋時,采用AGPS與AFLT混合定位;如果無可見衛星信號,只有數個無線網絡基站信號覆蓋時,僅采用AFLT定位技術;如果僅有I個無線網絡基站信號覆蓋時,采用cell ID定位。當然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隨著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采用其他制定方式,在這里就保證一一描述了。所述步驟S6、PDE比較預定位置信息和二次位置信息,選擇水平誤差最小的定位結果,確定為最終位置信息,并返回給用戶終端和MPC,完成對用戶終端的定位。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二次位置信息和預定位置信息相比,其定位的準確程度存在一定誤差,故TOE比較兩次定位結果,選擇其中水平誤差最小的定位結果,確定為最終位置信息,然后返回給用戶終端和MPC,完成定位。從用戶終端發起的定位來看,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方法主要包括3種定位模式MS_based、MS-assisted和 MS stand-alone。其中,所述MS-based方式下的定位終端采用AGPS定位方式,即由位置定位實體PDE根據終端上報的無線網絡信息,先進行預定位,得到終端當前的位置范圍,再根據廣域參考網WARN收集到的衛星信息發給終端,加快終端搜索速度,由終端側對搜索結果進行計算。其影響因素包括預定位的計算結果、廣域參考網搜集的信息、終端定位芯片的質量和手機天線的加工質量。所述MS-assisted方式下的定位終端米用AGPS定位方式,與MS-based方式基本一祥,但由于MS-assisted方式下的GPS定位計算由位置定位實體PDE完成,所以PDE根據預定位結果,給終端返回的信息是衛星編碼和多普勒頻移數據,終端根據PDE提供的數據進行測量后返回給平臺進行GPS位置計算。其影響因素包括預定位的計算結果、廣域參考網收集的信息和無線環境,由于衛星捜索和位置計算均由平臺側根據終端的預定位結果計算完成,精度不如MS-based方式和移動臺獨立定位模式,但終端側的芯片要求較低。其基本流程移動終端(以手機為例說明)發起定位任務,向PDE請求獲得輔助定位信息(低精度捜索),同時向PDE發送手機基本信息以及導頻參數信息;PDE向手機反饋請求的輔助定位信息;然后手機又向PDE請求靈敏度輔助定位信息(高精度搜索);PDE向手機反饋靈敏度輔助定位信息;手機向PDE發送GPS偽距信息,導頻信息,時間差等信息,同時向PDE請求定位結果;PDE向手機反饋定位結果;手機再一次向PDE發送手機信息(同時置上任務結束標記)。所述MS stand-alone這種定位方式與上述兩種定位模式均不相同,處于此模式下的手機在定位流程中無需從服務器端獲取任何服務信息,手機主動搜索當前天空中可見的衛星,根據時間戳分別計算到可見衛星的距離,綜合計算得到當前的經緯度和高度數據。其影響因素包括終端定位芯片的質量和手機天線的加工質量。此時的手機設備與傳統GPS定位接收器相同,其不利點也同樣在于受衛星信號限制明顯及首次啟動時間過長等。一般來說MS stand-alone模式只配置與中高端市場產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MS stand-alone 模式需要手機設備可以支持GPS與CDMA同步工作,而這個功能需要手機從硬件設計上的支 持,必須為GPSS和CDMA預留兩條獨立的射頻信號通道。綜上所述,MS-based和MS-assisted屬于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AGPS的定位方式,及由網絡側提供衛星的星歷數據或者衛星信息,簡化終端搜索衛星的過程,提供終端進行GPS定位的速度。另外,如圖2所示,其為網絡側發起的定位過程的流程圖。如圖所示,所述定位過程包括以下步驟Y1、網絡側向MPC(Mobile Position Center移動定位中心)發送對MS的定位請求;Y2、MPC收到定位請求后,判定MS是否為本地用戶,如果是則執行Y3,否則將該定位請求轉發給被叫MS歸屬的MPC ;Y3、MPC向HLR確認MS是否為授權允許其位置信息可以被查詢,如果是,則執行Y4,否則終止定位請求;Y4、HLR向MPC發送ー個定位響應的回應信息,所述回應信息包括了所述MS所在基站的網絡號,MPC地址信息;Y5、MPC收到定位回應信息后,確認該請求的優先級處于被處理級別,向所述MS所在基站發送ー個定位請求ISP0SREQ信號,獲取該基站的網絡射頻信息以及小區信號編號;Y6、當所述基站收到攜帶正確響應碼的ISP0SREQ信號后,會為目標的MS分配ー個載波信道,用于定位;Y7、MPC獲取目標MS的協作定位能力和載波信道,并發送到I3DE ;Y8、PDE完成位置計算、然后向目標MS發送ー個定位完成的回復,并通知所述基站定位已經完成;Y9、PDE將計算所得的目標MS的定位信息發送給MPC ;Y10, MPC向發起請求的網絡側返回目標MS的位置信息。其中,在步驟Y8中,當完成位置計算后,服務基站將釋放請求的載波信道,PDE也同時釋放所有的資源。另外,PDE的位置計算方法包括7種不同的位置計算方法,每種方法得出的精度不同,要求的環境和條件也不同,在定位過程中,PDE根據終端能捜索到的衛星信號和無線網絡信號質量綜合選取合適的計算方式。所述7種定位方法及其簡要說明、適用場景分別如圖3的表格所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方法包括了多種定位方法,在室內和室外不同的場景下,采用的定位方法不同,定位精度會有所區別。要提高混合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重點在于維護定位平臺基站歷書BSA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確保現有網絡中在用的扇區信息都按照格式要求錄入到系統中,并定期優化基站數據庫中的關鍵字段。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ー種混合定位系統,如圖4所示,其包括移動臺(MS) 100、基站收發臺(BTS) 200、基站控制器(BSC) 300、分組數據服務節點(PDSN) 400、位置定位實體(I3DE) 500、應用服務器(AS) 600和移動定位中心(MPC) 700。所述MS100通過BTS200和BSC300、PDE500 進行通信,所述 PDE500 與 PDSN400 互連,且所述 PDE500 與 AS600、MPC700和BSC300進行通信。具體說來,移動通信系統主要由移動臺MS、基站子系統和網絡子系統組成,基站收發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構成了基站子系統。一個完整的BTS包括無線發射/接收設備、天線和所有無線接ロ特有的信號處理部分。BTS可看作ー個無線調制解調器,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和發送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某個區域內,多個子基站和收發臺相互組成ー個蜂窩狀的網絡,通過控制收發臺與收發臺之間的信號相互傳送和接收,來達到移動通信信號的傳送。這一系統架構使用網絡數據突發消息(data brust messaging)作為IS-801和J-STD-036消息的傳輸機制。BSC與PDE之間的通信遵循ss7指令集,PDE與MS之間的通信遵循IS-801數據突發序列規范。該體系的設計重點放在了上層應用程序,由于各個運營商的網絡布局和特性上存在差異性,兼容這些網絡個體間的差異成為用戶平面的設計目標,有了這套架構的支持,同樣的應用程序就有可能在各個網絡上實現運行。既然要把應用和無線網絡剝離開來,那么選擇TCP/IP代替數據突發消息(data brust messaging)作為定位信息的載體,目前所有的應用程序除了 E911服務簇外基本上所有的用戶平面架構上的LBS應用程序都是基于TCP/IP封裝IS-801消息的。LBS應用程序包括了 WAP、JAVA、BREff等支持AGPS的解決方案,這主要取決于MS本身的操作系統支持什么平臺,通常他們之間并不互斥。進ー步地,所述移動定位中心(MPC)之間基于TCP/IP協議連接,所述MPC與位置業務提供商(CP)設備之間通過TCP/IP協議相連,所述PDE通過TCP/IP協議與MPC相連。另外,所述MS配置有GPS接收機,可以先通過網絡輔助GPS定位,在MS無法接收到GPS衛星信號的地方可以采用AFLT等技術進行定位,從而提高定位精度,擴大定位范圍,并縮短定位時間。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移動臺(MS),其進ー步包括GPS接收模塊,用于通過網絡輔助GPS定位;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用于當MS處于沒有衛星信號的區域時,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結合當前基站信號實現定位功能。所述GPS接收模塊與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相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定位系統,所述混合定位系統包括移動臺(MS)、基站收發臺(BTS)、基站控制器(BSC)、分組數據服務節點(PDSN)、位置定位實體(PDE)、應用服務器(AS)和移動定位中心(MPC)。所述MS通過BTS和BSC、PDE進行通信,所述PDE與TOSN互連,且所述PDE與AS、MPC和BSC進行通信。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系統基于TCP/IP網絡,提供了ー種在移動臺(MS)和位置定位實體(TOE)之間進行信令交互,從而達到定位目的的ー種方案,該方案根據移動臺(MS)所處環境本身,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獲取移動臺(MS)的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ー種混合定位系統,基于TCP/IP網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定位系統包括移動臺、基站收發臺、基站控制器、分組數據服務節點、位置定位實體、應用服務器和移動定位中心。所述移動臺通過基站收發臺和基站控制器、位置定位實體進行通信,所述位置定位實體與分組數據服務節點互連,且所述位置定位實體與應用服務器、移動定位中心和基站控制器進行通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定位系統,其特征在于,基站控制器與位置定位實體之間的通信遵循ss7指令集,位置定位實體與移動臺之間的通信遵循IS-801數據突發序列規范。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定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進ー步包括 GPS接收模塊,用于通過網絡輔助GPS定位; 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用于當移動臺處于沒有衛星信號的區域時,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結合當前基站信號實現定位功能, 所述GPS接收模塊與基站輔助定位模塊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定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設置有GPS接收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合定位系統,所述混合定位系統包括移動臺(MS)、基站收發臺(BTS)、基站控制器(BSC)、分組數據服務節點(PDSN)、位置定位實體(PDE)、應用服務器(AS)和移動定位中心(MPC)。所述MS通過BTS和BSC、PDE進行通信,所述PDE與PDSN互連,且所述PDE與AS、MPC和BSC進行通信。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定位系統基于TCP/IP網絡,提供了一種在移動臺(MS)和位置定位實體(PDE)之間進行信令交互,從而達到定位目的的一種方案,該方案根據移動臺(MS)所處環境本身,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獲取移動臺(MS)的位置信息。
文檔編號H04W4/02GK202475754SQ2011203828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9日
發明者劉志翔, 吳楷龍 申請人:江蘇省萊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