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射頻識別(fcidio Frequency Identif ication,簡稱為RFID)技術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RFID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例如,手機通過采用RFID技術,可以使用用戶識別模塊(比如,用戶識別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簡稱為SIM 卡)、閃存(TransFlash,簡稱為TF)卡、內置芯片等)在銷售點終端(Point of Sales,簡稱為POS機)上消費。設置在電子設備內部的射頻識別系統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組成讀寫器,用于對用戶識別模塊進行數據讀寫操作;射頻卡,是一種以無線方式傳送數據的信息載體形式,具有數據處理及安全認證等特有的優點;射頻識別天線(Antenna),用于產生磁通量,通過磁通量在讀寫器和射頻卡之間傳送信息。對于集成在電子設備上的射頻識別功能來說,必須在電子設備上集成有射頻識別天線,用來在一定距離內實現射頻識別功能。傳統的射頻識別天線為了增加通過天線的磁通量,提高識別效果,天線的面積通常會設計得盡量大。目前,13. 56MHz上普遍采用的讀卡器天線線圈面積大約為50cm2,那么要求手機近距離無線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為NFC)天線線圈面積越接近讀卡器天線線圈面積越好。因此,在手機有限的天線線圈面積下,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識別距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圖1是根據相關技術的傳統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傳統的射頻識別天線都是矩形、圓形等線圈走線形式,且一般都為單線圈在同一面繞線,線圈交叉處11 打孔到背面跳過交叉點再打孔到正面走線。由于線圈各圈都想追求占到最大空間,為了增加天線的磁通量也是盡量將天線做大,但是在線圈最大面積確定的情況下,各線圈所圍面積只會越來越小。可見,這種傳統的天線方式,不能達到射頻識別的良好性能,所以,傳統天線在小空間和高性能尋求平衡的過程中,有著重重困難和瓶頸。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以至少解決上述相關技術中的移動終端采用的天線線圈設計方法射頻識別能力較差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包括天線線圈,設置在該移動終端的后殼上,繞線在軟性線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疊。進一步地,該移動終端包括金屬導電漆,噴涂在該移動終端的后蓋內壁上,在與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形成閉合的金屬導電噴涂環。[0011]進一步地,上述后蓋為該移動終端的電池蓋。進一步地,上述后蓋內壁除與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區域均噴涂金屬導電漆。進一步地,金屬導電漆的噴涂面積連續。進一步地,天線線圈以FPC的正面的一個接觸點為始點,從外向內繞線,完成第一部分后,經過第一打孔穿到FPC的背面從內向外繞線,完成第二部分后,經過第二打孔穿到 FPC的正面與接觸點連接。進一步地,天線線圈為不規則的形狀。進一步地,天線線圈放置在后殼的除電池槽之外的一個平面。通過本實用新型,采用天線線圈繞線在FPC的正面和背面的部分重疊的方式,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的移動終端采用的天線線圈設計方法射頻識別能力較差的問題,提高了移動終端的射頻識別的性能。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相關技術的傳統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移動終端的后殼與電池蓋的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移動終端的FPC與后殼及電池區的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正面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背面示意圖;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移動終端的電池蓋內壁上的金屬導電噴涂環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移動終端20包括天線線圈22,設置在移動終端20的后殼上,繞線在軟性線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簡稱為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疊。通過本實用新型,采用天線線圈22繞線在FPC的正面和背面的部分重疊的方式, 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的移動終端采用的天線線圈設計方法射頻識別能力較差的問題,提高了移動終端的射頻識別的性能。[0031]例如,將FPC貼在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后殼上,且要求后殼距離主板2mm以上。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移動終端20還包括金屬導電漆32,噴涂在移動終端20的后蓋內壁上, 在與天線線圈22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形成閉合的金屬導電噴涂環。該方法可以增加通過天線的磁通量。優選地,后蓋可以為移動終端20的電池蓋。該方法實現簡單、可操作性強。優選地,后蓋內壁除與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區域均噴涂金屬導電漆。該方法可以進一步地提高系統射頻識別的性能。優選地,金屬導電漆的噴涂面積連續。該方法有利于增加通過天線的磁通量。例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金屬導電漆的噴涂面積為連續,并在某一段噴涂寬度很窄。優選地,天線線圈22以FPC的正面的一個接觸點為始點,從外向內繞線,完成第一部分后,經過第一打孔穿到FPC的背面從內向外繞線,完成第二部分后,經過第二打孔穿到 FPC的正面與接觸點連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天線線圈在FPC的正面的部分應該與在FPC 的背面的部分重疊,這樣可以增加通過天線的磁通量,提高系統的射頻識別能力。優選地,天線線圈22可以為不規則的形狀。該方法可以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優選地,天線線圈22可以放置在后殼的除電池槽之外的一個平面。該方法實現簡單、可操作性強。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后殼是指移動終端的主板的后殼,而后蓋是指移動終端裝配時,扣在后殼之上的最外層的包裝蓋。下面結合優選實施例和附圖對上述實施例的實現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一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基于其有限的面積和位置,可以盡可能地提高射頻識別的性能。以下以手機為例,對本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進行說明。手機可以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放置在手機后殼上的天線線圈,一部分是噴涂在手機電池蓋上的金屬導電漆;其中,手機后殼上的天線線圈可以根據手機后殼結構變化設計為不規則形狀,天線線圈也可以采用雙層FPC形式,走線在正面和背面均有且上下重疊,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線圈所圍面積。優選地,電池蓋內壁上噴涂良好的金屬導電漆,例如,其噴涂位置可以這樣確認 當手機裝配完成后,貼在手機后殼上的天線線圈將和電池蓋緊密接觸,那么,在天線線圈的外圍對應的電池蓋內壁上進行噴涂,噴涂面積越大越好,形狀可以為任意導電面,這樣,在電池蓋內壁上就形成了閉合的金屬導電噴涂環,閉合噴涂環可以將渦流效應形成的電勢有效地引入線圈內部,從而提高整個天線性能。例如,也可以在扣在后殼上的電池蓋(或者后蓋)的內表面噴涂導電金屬漆,噴涂區域確定可以為后殼上NFC天線線圈投影在電池蓋上的區域以外均可噴涂,那么,在電池蓋上的噴涂區域就會形成一個導電噴涂環。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移動終端的后殼與電池蓋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后殼41和電池蓋42在裝配完成后相互卡在一起。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移動終端的FPC與后殼及電池區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帶有天線線圈的FPC 51設置在移動終端的后殼41上,而電池區52位于FPC 51的下方。需要說明的是,手機的后殼部分即主板上方一般都可以找到一定面積的平面用于放置天線線圈,具體實施過程中,天線線圈應該距離主板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大于2mm,不同造型的手機能夠給出的區域和位置不盡相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可以不考慮線圈的形狀,只要能夠圍出一定的面積即可。可見,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在移動終端上實現NFC功能的天線設計方案,S卩,NFC 天線采用FPC形式并在FPC雙面重疊走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線圈所圍面積,且在射頻識別天線線圈的面積不足以及位置確定的情形下,可以提高系統的射頻識別性能。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可以在相同的硬件空間上,提升天線的性能,從而解決傳統天線的上述缺陷。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本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的天線的走線方式。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正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 從一個接觸點開始,走出的最外圈線圈向內繞線,在走完正面線圈后(即,完成天線線圈22 位于FPC正面的第一部分),經過打孔61穿層到FPC背面繼續繞線。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天線線圈走線形式的背面示意圖,如圖7所示, FPC背面走線采用由內向外繞法,其繞線位置與正面走線重疊,然后在走線末端(即,完成天線線圈22位于FPC背面的第二部分)經過打孔61穿層到FPC正面和另外一個接觸點連接。可見,圖6和圖7為天線線圈的繞線部分,分別位于FPC的正反兩面,通過過孔61 電氣連接,繞線在FPC的正面和FPC的背面重疊。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移動終端的電池蓋內壁上的金屬導電噴涂環的示意圖,如圖8所示,金屬導電漆噴涂在電池蓋42 (或者手機的后蓋)內壁上,在與FPC 51上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投影部分81之外,形成閉合的金屬導電噴涂環83。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金屬噴涂環83在某一段噴涂寬度可能會很窄,例如,圖7中所示出的金屬導電噴涂環73中的一部分82。手機的電池蓋42用于遮蓋電池和后殼41,裝配完成手機之后, 會與手機后殼41緊密貼合。優選地,電池蓋42內壁上(緊靠后殼41那個面)除去天線線圈所圍面積以外區域均可以導電噴涂,且金屬導電噴涂形狀為閉合環形。此外,噴涂面積可以連續且足夠大,因為環形噴涂面積大小可以決定整個天線的性能。綜上所述,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有限天線空間下的移動終端的射頻識別性能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移動終端的天線的識別能力。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各模塊或各步驟可以用通用的計算裝置來實現,它們可以集中在單個的計算裝置上,或者分布在多個計算裝置所組成的網絡上,可選地,它們可以用計算裝置可執行的程序代碼來實現,從而,可以將它們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由計算裝置來執行,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于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或者將它們分別制作成各個集成電路模塊,或者將它們中的多個模塊或步驟制作成單個集成電路模塊來實現。這樣,本實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軟件結合。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線線圈,設置在所述移動終端的后殼上,繞線在軟性線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所述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導電漆,噴涂在所述移動終端的后蓋內壁上,在與所述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形成閉合的金屬導電噴涂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蓋為所述移動終端的電池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蓋內壁除與所述天線線圈所圍面積對應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區域均噴涂所述金屬導電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導電漆的噴涂面積連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線圈以所述FPC的正面的一個接觸點為始點,從外向內繞線,完成所述第一部分后,經過第一打孔穿到所述FPC的背面從內向外繞線,完成所述第二部分后,經過第二打孔穿到所述FPC的正面與所述接觸點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線圈為不規則的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線圈放置在所述后殼的除電池槽之外的一個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天線線圈,設置在該移動終端的后殼上,繞線在軟性線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疊。通過本實用新型提高了移動終端的射頻識別的性能。
文檔編號H04M1/02GK202059452SQ20112006448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1日
發明者劉洪濤, 朱艷, 郭帥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