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網絡協議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
背景技術:
帶有執行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被稱為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Wireless Sensorand Actor Networks,WSANs),是近年來無線傳感器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在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中,傳感器節點負責偵測周圍的物理環境,將采集到的數據上傳到執行器節點,而執行器節點則負責收集這些數據,并根據數據中包含的信息做出決策并執行相應的動作。這種異構的網絡繼承了無線傳感器網絡分布采集數據、自組網傳輸的優勢,且配合執行器基于采集的信息執行動作的特點,在軍事、工業、環保、交通等諸多領域均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在應用場景中往往要求執行器節點在事件發生之后能夠快速收集事件信息并及時有效地對所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因此,減少事件數據收集過程中的時延就成為實現傳感器與執行器間實時協作的關鍵,也是執行器節點能夠迅速執行相應動作的基礎。相關理論文獻已經證明,將數據收集的任務進行劃分,可以有效降低每個執行器節點數據收集的負載,提升網絡容量,改善網絡性能。傳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分簇方法往往以能量感知作為數據收集過程中的主要策略,以節點的剩余能量作為重要的指標。一方面網絡根據節點的剩余能量選擇簇首可以均衡負載,防止一些節點由于負載過重而過早死亡,導致整個網絡生命周期的降低;另一方面節點根據數據收集過程中的能耗建立路由,可以保證整個網絡的能耗優化。但是能量感知的策略在以事件驅動為背景的數據收集過程中往往存在缺陷。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的主要特點是僅當無線傳感器節點檢測到事件發生后,處于事件區域內的節點才進行數據的收集以及分簇等相關操作;而未有事件發生時,節點則處于本地偵測或休眠等低能耗狀態,因此能耗不再是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首要考慮的網絡指標。此外,在網絡中一些能耗低,剩余能量高的節點往往會承擔更多的網絡負載,但是當有事件發生、大量數據產生的時,在這些節點處產生數據擁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導致一些數據不能迅速傳至執行器節點,從而影響執行器節點對事件信息的判斷。因此,在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中,時延感知的分簇策略能夠對能量感知策略的不足做出補充,并能夠更好地滿足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中實時性的要求。經對現有文獻檢索發現,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710171801. 4,發明名稱為基于二叉樹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分簇能量均衡路由確定方法的專利申請中提供了一種基于二叉樹和后序遍歷及傳感器網絡能量均衡機制的分簇路由協議,該協議能夠有效地降低和均衡能耗。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910111662. 5,發明名稱為無線傳感器分簇多跳通信方法的專利申請利用小世界模型對傳感器網絡進行分簇,并控制簇內節點和平均跳數,從而平衡每個簇的負載,均衡能量的消耗,提高了網絡的健壯性。但是以上的方法均是基于能量感知的策略,均未考慮數據收集過程的時延,因此往往不能有效實現數據的快速收集。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數據分簇收集策略的不足,基于數據收集過程中單跳的平均時延,以事件為驅動構造由無線傳感器節點到執行器節點的時延感知數據收集樹,從而對網絡建立以執行器節點為簇首的簇的劃分,該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的時延,提升了無線傳感器與執行器之間協作的實時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分簇建立及數據傳輸,路徑及分簇調整,其中,所述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是指在未有事件發生時,執行器節點和無線傳感器節點之間建立可行的通信路徑并交互分簇所需信息;所述分簇建立及數據傳播是指當有事件發生時,各無線傳感器節點按照路由表中標記的路徑進行數據的上傳,從而完成以執行器節點為簇首的簇的劃分;所述路徑及分簇調整是指執行器節點根據上傳信息的時延,對不適合的路徑和簇的劃分進行調整,直至各個簇的劃分達到相對穩定,即各個簇的成員沒有改變自身所在簇的趨勢。進一步地,上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中,執行器節點將泛洪路徑查詢信息,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包含執行器節點ID (ActorID)、曾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ID (SensorID)、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到執行器節點的距離(Hops)及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發出的時間戳(TimeStamp),所述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1)各執行器節點設置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的ActorID為本地的ID,SensorID為空,設置Hops為1,并保存發出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時間點到TimeMamp,設置完成后,各執行器節點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進行廣播;12)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后,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數據幀中的ActorlD,SensorID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并根據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本地到達時間和數據幀中TimeMamp保存的時間計算出所述路徑查詢信息沿該條路徑傳播的時延,并將時延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然后,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本地ID添加至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WknsorlD域中,并將Hops域中的數值加1 ;完成以上操作,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進行轉發;13)各執行器節點的路徑查詢信息將以泛洪的方式傳播至整個觀測區域,當這一過程完成后每個無線傳感器節點將保存在本地路由表中的路徑信息按照時延升序排列,并將時延最小的路徑進行標記,作為信息傳播的首選路由。進一步地,上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中,所述分簇建立及數據傳播過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21)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檢測到事件發生后,對所述事件信息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放置在上傳信息的數據幀的數據信息域(InfoData)內,所述上傳信息的數據幀還包含有如下信息域時間戳(TimeStamp),上傳路徑跳數(Hops),數據源節點ID(SourceID),源節點的下一跳節點ID(FatherID),源節點根據本地信息設置好所述上傳信息的各個信息域并將所述上傳信息沿標記的路由發送;22)執行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上傳信息后,首先保存所述上傳信息的數據信息域內的信息,并根據所述上傳信息的到達時間和Tim必tamp域保存的時間計算出本次數據收集的時延;之后再將所述時延除以Hops中的數值,計算出指本路徑中單跳的平均時延,并將所述平均時延同SourcelD,FatherID, Hops保存至所述執行器節點的本地寄存器內;23)事件區域內的所有無線傳感器節點完成一次數據上傳,則執行器節點根據收集的SourcelD,FatherID和Hops信息建立數據收集樹,同時完成事件區域的簇的劃分。進一步地,上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中,所述路徑及分簇調整具體的步驟如下31)經過N輪的數據收集,執行器節點將計算所述執行器節點上的本地寄存器內相同數據源節點ID(SourceID)的N輪時延的平均值,并將結果進行排序,對于平均時延最長的SourcelD,執行器節點將反饋路徑更改的控制信息,其中,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包括數據源節點ID (SourcelD),當前執行器的ID(ActorID)以及計算得到的平均時延(Delay);32)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后,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將對本地路由表中未標記的路徑求取單跳平均時延,并將所述單跳平均時延與收到的路徑更改控制信息的Delay域中的數值進行比較(a)如果Delay域中的數值仍是這組時延的最小值,則表示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沒有改變傳輸路徑的趨勢,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仍將按此路徑進行上傳數據,當執行器節點再次收到來自該SourcelD的數據時,標記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為無調整趨勢的節點,將不再參加此后的時延排序;(b)如果本地路由中存在平均時延更小的路徑,則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標記此路徑為首選路由,此后將按照此路徑進行數據傳輸;33)當執行器節點將全部的SourcelD都進行了標記,則調整過程完成。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在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中按照時延感知進行簇的劃分,有效地提升了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的效率,優化了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中無線傳感器與執行器之間協調的實時性。
圖1是本發明中路徑查詢信息數據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上傳信息數據幀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中路徑更改控制信息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的實施例的分簇結果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的實施例的分簇過程路徑更改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本發明基于數據傳輸過程中平均時延信息,構建時延感知的數據收集樹,從而完成在事件區域數據內進行以執行器節點為簇首的數據收集簇的劃分,其中,數據源節點基于反饋信息優化上傳信息的路徑選擇,完善簇的劃分。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分簇建立及數據傳輸,路徑及分簇調整。參照圖6,下面詳細介紹一下本發明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的具體流程。首先,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是指在事件發生之前,在執行器節點和無線傳感器節點之間建立可行的通信路徑并交互分簇所需信息。執行器節點將泛洪路徑查詢信息,如圖1所示,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包含如下幾個域執行器節點ID (ActorID)、曾接收到該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ID(Sens0rID)、接收該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距離執行器節點的距離(Hops)及該路徑查詢信息發出的時間戳(TimeStamp),具體的步驟如下11)各執行器節點設置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的ActorID為本地的ID,knsorID為空,設置Hops為1,并保存發出信息的時間點到Tim必tamp,設置完成后,各執行器節點將該路徑查詢信息進行廣播;12)當無線傳感器節點接收到上述路徑查詢信息,將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的ActorID, SensorID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并根據路徑查詢信息到達時間和TimeMamp中保存的時間計算出路徑查詢信息沿該條路徑傳播的時延,并將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之后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本地ID添加至路徑查詢信息WknsorID域中,并將Hops域中的數值加1 ;完成以上操作,無線傳感器節點將路徑查詢信息進行轉發;13)各執行器節點的路徑查詢信息將以泛洪的方式傳播至整個觀測區域。當這一過程完成后每個無線傳感器節點將保存在本地路由表中的路徑信息按照時延升序排列,并將時延最小的路徑進行標記,作為信息傳播的首選路由。接著,分簇建立及數據傳播是指當有事件發生之后,各無線傳感器節點按照路由表中標記的路徑進行數據的上傳,因此將形成時延感知的數據收集樹,完成以執行器節點為簇首的事件驅動簇的劃分。具體的步驟如下21)當無線傳感器節點檢測到事件發生,對事件信息進行采集并將其放置在上傳信息的數據幀的數據信息域(InfoData)內,如圖2所示,該上傳信息的數據幀還包含有時間戳(TimeStamp),路徑跳數(Hops),源節點ID(SourceID),源節點的下一跳節點ID(FatherID)等幾個信息域,分別用以記錄數據包發送的時間戳,數據源節點到該執行器節點的距離,源節點的ID及標記路由中源節點的下一跳節點ID。源節點根據本地信息設置好以上信息域并將該上傳信息沿標記路由發送;22)當執行器節點接收到該上傳信息,首先保存上傳信息的數據信息域內的信息,并根據上傳信息的到達時間和TimeMamp域保存的時間計算出本次數據收集的時延。之后再將此時延除以Hops中的數值,計算出指本路徑中的每一跳的平均時延,并將平均時延同SourceID保存至執行器節點的本地寄存器內;23)事件區域內的所有無線傳感器節點完成一次數據上傳,則執行器節點即可以根據收集的SourcelD,FatherID和Hops等信息建立數據收集樹,同時完成事件區域內的簇的劃分。最后,路徑及分簇調整是指執行器節點根據上傳信息的時延,對不適合的路徑和簇的劃分進行調整,直至每個無線傳感器節點均沒有調整的趨勢,則調整完成。具體的步驟如下31)經過N輪的數據收集,執行器節點將計算其上的本地寄存器內相同SourceID的N輪時延的平均值,并將結果進行排序,對于平均時延最長的SourcelD,執行器節點將反饋路徑更改的控制信息。如圖3所示,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包括有如下幾個域源節點ID(SourceID),該執行器節點ID(ActorID)以及計算得到的平均時延(Delay)。32)當無線傳感器節點接收到路徑更改控制信息,該無線傳感器節點將對本地路由表中的未標記的路徑求取平均時延,并將這些平均時延與收到的路徑更改控制信息的Delay域中的數值進行比較(a)如果Delay域中的數值仍是這組時延的最小值,則表示該無線傳感器節點沒有改變傳輸路徑的趨勢,該節點仍將按此路徑進行上傳數據。當執行器節點再次收到來自該SourceID的數據時,標記該無線傳感器節點為無調整趨勢的節點,將不再參加此后的時延排序;(b)如果本地路由中存在平均時延更小的路徑,則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標記此路徑為首選路由,此后將按照此路徑進行數據傳輸。33)當執行器節點將全部的SourceID都進行標記,則認為調整的過程完成。下面參照圖4和圖5詳細說明本發明建立以事件為驅動基于時延感知的數據收集簇的過程。其中方框表示觀測區域;點劃圓表示事件區域;圓表示無線傳感器節點;五邊形表示執行器節點。下面以執行器節點A2簇的建立為應用實例。首先執行器節點A2對整個觀測區域泛洪路徑查詢信息。執行器節點A2執行步驟11)。其中在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設置ActorID為A2,設置Hops為1,并將發送路徑查詢信息時的本地時間保存至TimeMamp,完成路徑查詢信息的封裝之后將其進行廣播。參照步驟12),無線傳感器節點23,25,17,18和20均將收到由A2發出的路徑查詢信息。上述各無線傳感器節點將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的ActorID JensorlD及Hops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并根據接收到該路徑查詢信息的本地時間和數據幀的TimeMamp中保存的時間計算出路徑查詢信息由A2出發到達本節點的時延,并將計算結果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完成上述操作后,各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本地ID添加至knsorID域,并將Hops值加1,之后將路徑查詢信息轉發出去。以節點18為例,其轉發的路徑查詢信息將會被21,29,20和23接收到,接收到路徑查詢信息的各無線傳感器節點再次執行步驟12)。參照步驟13),各執行器節點完成路徑查詢信息的泛洪,則各無線傳感器節點的路由表內保存了一組可行的數據上傳路徑。以節點四為例,保存的上傳路徑有29— 18— A2,29 — 32 — A3,29 — 43 — A3,29 — 21 — 18 —A2,29 — 21 — 17 — 25 —Al,四一18 — 20 — 23 — 25 — Al。節點四按照時延大小對以上路徑進行排序,并標記時延最小的四一18 — A2為信息傳輸的首選路由。當有事件發生時,處于事件區域內的無線傳感器節點按照本地路由表中標記的首選路由向執行器節點上傳事件信息,收到事件信息的執行器節點則根據收到的相關信息建立數據收集樹,完成分簇。參照步驟21),檢測到事件的無線傳感器節點采集事件信息,并設置上傳信息的數據幀的各域內容。以無線傳感器節點四為例,該節點將采集到的數據信息放入^foData內,設置SourceID為本地ID (29),設置!^itherID為標記路由中下一跳節點ID (18),保存本地路由表中標記路由的Hops值C3)至上傳信息的數據幀的Hops域,同時保存本地時間至Tim必tamp。完成上傳信息的封裝之后,按照本地標記路由四一18 — A2上傳信息。參照步驟22),當執行器節點A2接收到無線傳感器節點四的上傳信息之后,首先將hfoData,SourceID, !^atherID保存至本地寄存器,同時根據接收到上傳信息的時間和TimeStamp內的值計算該上傳過程的時延,并將該時延除以Hops值以計算平均每跳的時延,并將計算結果保存至執行器節點A2的本地寄存器。當執行器節點接收到的數據中不再有新的SourceID產生,則認為一輪數據收集完成。如步驟23),執行器節點可根據本地寄存器內的信息建立以自身為根節點的數據收集樹,同時完成對事件區域內源節點簇的劃分。經過N輪數據收集,執行器節點對不適合的路徑和簇的劃分進行調整,調整過程將伴隨數據收集過程進行,至每個數據源節點均沒有改變自身狀態的趨勢,則調整過程完成,具體的步驟如下參照步驟31),N輪數據收集過后,各執行器節點計算本地寄存器內相同SourceID的N個時延值的均值,并對簇內所有SourceID的時延均值進行排序,對時延最長的SourceID進行標記,并反饋路徑修改信息。在路徑更改控制信息中設置ActorID為本地ID,SourceID作為標記ID,Delay記錄標記SourceID的平均時延。參照步驟32),當本地ID為SourceID的無線傳感器節點收到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后,將計算本地路由表內未標記的各條路徑每跳的平均時延,并與Delay域內的值進行比較。如果不存在平均時延更小的為標記路徑,則認為該無線傳感器節點沒有更改路徑的趨勢,該節點將繼續按照原標記路由進行數據上傳。以無線傳感器節點12為例,其上傳平均時延是Al的所有源節點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其路由表內只有一條可行路徑,所以沒有更改路由的趨勢,因此無線傳感器節點12仍將按照標記路徑傳輸。如果本地路由表內存在平均時延更優的路徑,則將放棄原有路徑,標記新路徑為首選路由;如果出現多條路徑可選,則仍將選擇其中時延最小的路徑傳輸,同時無線傳感器節點將Delay中的值保存為原標記路徑的平均時延。以無線傳感器節點四為例,由于標記的路徑四一32 — A3的時延均值優于Delay域中的值,則選擇該路徑為新的首選路徑,并開始按照新的路徑進行數據上傳。原標記路徑四一18 — A2的平均時延將被更新為Delay域內的值。當執行器節點在發出路徑更改控制信息之后,仍然收到該SourceID的無線傳感器上傳的數據,參照步驟3 ,則執行器節點認為該源節點沒有更改其路徑的趨勢。執行器節點將標記該SourceID為固定無線傳感器節點,將不再參加平均時延的排序。如果不再收到來自原SourceID的數據則認為源節點已經將路徑更改,執行器節點將刪除寄存器內該SourceID的相關數據。再經過N輪的數據收集,各執行器節點將重復步驟31) -33),至各簇內的無線傳感器節點全部被標記,則調整的過程將最終完成。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9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分簇建立及數據傳輸,路徑及分簇調整,其中,所述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是指在未有事件發生時,執行器節點和無線傳感器節點之間建立可行的通信路徑并交互分簇所需信息;所述分簇建立及數據傳輸是指當有事件發生時,檢測到事件的無線傳感器節點按照路由表中標記的路徑進行數據的上傳,從而完成以執行器節點為簇首的簇的劃分;所述路徑及分簇調整是指執行器節點根據上傳信息的時延,對不適合的路徑和簇的劃分進行調整,直至各個簇的劃分達到相對穩定,即各個簇的成員沒有改變自身所在簇的趨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執行器節點將泛洪路徑查詢信息,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包含執行器節點ID(ActorID)、曾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的ID(SensorID)、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節點到執行器節點的距離(Hops)及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發出的時間戳(TimeStamp)J^述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1)各執行器節點設置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的ActorID為本地的ID,SensorID為空,設置Hops為1,并保存發出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時間點到Tim必tamp,設置完成后,各執行器節點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進行廣播;12)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路徑查詢信息后,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數據幀中的ActorIDAensorID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并根據所述路徑查詢信息到達本地的時間和數據幀中TimeMamp保存的時間計算出所述路徑查詢信息沿該條路徑傳播的時延,并將所述時延保存至本地路由表中;然后,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本地ID添加至所述路徑查詢信息的數據幀中WknsorID域中,并將Hops域中的數值加1 ;完成以上操作,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所述路徑查詢信息進行轉發;13)各執行器節點的路徑查詢信息將以泛洪的方式傳播至整個觀測區域,當這一過程完成后每個無線傳感器節點將保存在本地路由表中的路徑信息按照時延升序排列,并將時延最小的路徑進行標記,作為信息傳播的首選路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簇建立及數據傳播過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21)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檢測到事件發生后,對所述事件信息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放置在上傳信息的數據幀的數據信息域(InfoData)內,所述上傳信息的數據幀還包含有如下信息域時間戳(TimeStamp),上傳路徑跳數(Hops),數據源節點ID (SourceID),源節點的下一跳節點ID(FatherID),源節點根據本地信息設置好所述上傳信息的各個信息域并將所述上傳信息沿標記的路由發送;22)執行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上傳信息后,首先保存所述上傳信息的數據信息域(InfoData)內的信息,并根據所述上傳信息的到達時間和TimeMamp域保存的時間計算出本次數據收集的時延;之后再將所述時延除以Hops中的數值,計算出指本路徑中單跳的平均時延,并將所述平均時延同SourcelD,FatherID, Hops保存至所述執行器節點的本地寄存器內;23)事件區域內的所有無線傳感器節點完成一次數據上傳,則執行器節點根據收集的SourcelD, FatherID和Hops信息建立數據收集樹,同時完成事件區域的簇的劃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徑及分簇調整具體的步驟如下31)經過N輪的數據收集,所述執行器節點將計算本地寄存器內相同數據源節點ID(SourceID)的N輪時延的平均值,并將結果進行排序,對于平均時延最長的SourcelD,執行器節點將反饋路徑更改的控制信息,其中,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包括數據源節點ID(SourceID),當前執行器的ID(ActorID)以及計算得到的平均時延(Delay);32)無線傳感器節點在接收到所述路徑更改控制信息后,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將對本地路由表中未標記的路徑求取單跳平均時延,并將所述單跳平均時延與收到的路徑更改控制信息的Delay域中的數值進行比較如果Delay域中的數值仍是這組時延的最小值,則表示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沒有改變傳輸路徑的趨勢,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仍將按此路徑進行上傳數據,當執行器節點再次收到來自該SourcelD的數據時,標記所述無線傳感器節點為無調整趨勢的節點,將不再參加此后的時延排序;如果本地路由中存在平均時延更小的路徑,則無線傳感器節點將標記此路徑為首選路由,此后將按照此路徑進行數據傳輸;33)當執行器節點將全部的SourcelD都進行了標記,則調整過程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徑建立及信息交互,分簇建立及數據傳輸,路徑及分簇調整。本發明的基于事件驅動的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數據收集分簇方法基于時延感知進行數據收集簇的劃分,有效地提升了以事件為驅動的數據收集過程的效率,優化了無線傳感器執行器網絡中無線傳感器與執行器之間協調的實時性。
文檔編號H04W40/02GK102595546SQ20111045267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關新平, 成斌, 陳彩蓮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