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攝像設備(imaging apparatus),特別涉及一種裝備有取景器的攝像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地,攝像設備的取景器基于拍攝期間的視頻信號在液晶顯示單元顯示圖像。 并且,顯示于液晶顯示單元的圖像在目鏡透鏡處被放大。然而,諸如灰塵等附著到取景器內部的任何異物妨礙對圖像的觀察。鑒于此,如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將防塵玻璃設置于目鏡透鏡和目鏡開口之間以密封取景器的內部。另外, 日本特開平5-68189號公報論述了下述構造在該構造中,防塵玻璃以傾斜狀態配置,使得外界光不會被防塵玻璃反射。然而,在日本特開平5-68189號公報所論述的防塵玻璃以傾斜狀態配置在目鏡透鏡和目鏡開口之間的構造中,需要提供空間,從而導致取景器的尺寸增大。另一方面,在防塵玻璃不被傾斜地配置的情況下,防塵玻璃的表面需要設置有防止反射用的涂層,從而導致人工工時和成本增加。可以采用下述結構在該結構中,取景器的內部未被完全密封,并且,在適當時通過鼓風機清潔取景器的內部。然而,配置于取景器內部的顯示模塊非常容易破裂,并且顯示模塊在清潔期間等有被鼓風機損壞的危險。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攝像設備,其包括顯示模塊;防塵板,其配置于所述顯示模塊的觀察者側并且被構造成密封所述顯示模塊的表面;目鏡透鏡,其配置于所述防塵板的觀察者側并且能沿光軸方向移動;以及外殼構件,其保持所述防塵板和所述目鏡透鏡, 其中,所述外殼構件具有用于移除附著到所述防塵板的與所述目鏡透鏡相對的面和附著到所述目鏡透鏡的與所述防塵板相對的面的異物的開口。根據本發明,可以采用如下結構來保護配置于取景器內部的顯示模塊該結構不需要完全密封攝像設備的取景器內部并且允許通過鼓風機清潔取景器的內部。從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將變得明
Mo
包含在說明書中并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特征和方面,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圖1是取景器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取景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取景器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顯示單元部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示出顯示模塊的結構的截面圖。圖6是當從防塵板的前側看時示出防塵板如何組裝到外殼構件中的圖。圖7是示出顯示模塊如何安裝到顯示模塊保持件的立體圖。圖8是當從防塵板的前側看時示出防塵板、顯示模塊保持件以及顯示模塊如何組裝到外殼構件中的圖。圖9是示出使彈性構件和蓋構件一體化所形成的部件如何安裝到外殼構件的圖。圖IOA和圖IOB是目鏡透鏡單元部的外觀立體圖。圖11是目鏡透鏡單元部的分解立體圖。圖12A、圖12B和圖12C是示出處于組裝狀態的目鏡透鏡單元部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13A、圖1 和圖13C是示出遮蔽件(mask)如何配置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之間的立體圖。圖14是目鏡透鏡單元部的截面圖。圖15是示出取景器組件、上外殼和下外殼如何彼此組合的截面圖。圖16是構成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攝像設備的示例的攝像機的外觀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特征和方面。圖16是構成本發明所適用的攝像設備的示例的攝像機的外觀立體圖。如圖16所示,攝像機裝備有取景器1。圖1是取景器1的外觀立體圖。如圖1和圖16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從觀察者側看到的取景器1的上側、下側、右手側和左手側將被定義為攝像設備的上側、下側、 右手側和左手側。圖2是取景器1的分解立體圖。取景器1被構造為使得取景器組件5被上外殼2、下外殼3和能被觀察者安裝/ 拆卸的眼罩(eyeCup)4覆蓋。開口加形成于上外殼2。下外殼3具有開口 3a,目鏡透鏡單元部7經由開口 3a暴露。圖3是取景器組件5的分解立體圖。取景器組件5包括顯示單元部6、目鏡透鏡單元部7以及外殼構件8。外殼構件8保持顯示單元部6和目鏡透鏡單元部7。顯示單元部 6對應于使顯示模塊9和防塵板11 一體化所形成的顯示單元,目鏡透鏡單元部7對應于使多個透鏡彼此一體化所形成的目鏡透鏡單元。屈光度調整旋鈕(knob) 33形成為在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下方突出,從而允許如下所述的屈光度調整。開口 8b形成于外殼構件8的上部。圖4是顯示單元部6的分解立體圖。顯示單元部6包括顯示模塊9、顯示模塊保持件10、防塵板11、彈性構件12以及蓋構件13。顯示模塊9基于拍攝期間的視頻信號顯示圖像。顯示模塊保持件10保持顯示模塊9。防塵板11設置于顯示模塊9的后方,并且對顯示模塊9進行防塵等。彈性構件12以壓縮狀態被保持在蓋構件13和外殼構件8之間,由此對顯示模塊9、顯示模塊保持件10和防塵板11施加朝向外殼構件8的力。圖5是示出顯示模塊9的結構的截面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顯示模塊9使用反射型液晶顯示器;顯示模塊9通過膜面15反射從光源14發出的光,并且照射圖像顯示面16以獲得光量,從而顯示圖像。接著,將參照圖4、圖6、圖7和圖8說明顯示單元部6的密封結構。在諸如灰塵等異物已經進入顯示模塊9的情況下,使用取景器的使用者能夠在視覺上識別這樣的灰塵,從而使所顯示的圖像非常難以觀察。因此,需要裝備防塵件以使灰塵不能附著到顯示模塊9。如圖4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沿光軸方向從前側朝向后側順序地對構件施力,由此,密封顯示單元部6,或至少基本上密封顯示單元部6。根據顯示單元部6的組裝順序進行說明。圖6是當從防塵板11的前側看時示出防塵板11被組裝到外殼構件8中的狀態的圖。防塵板11具有切口部17,切口部17僅在正確的位置與外殼構件8的突出部18接合。 防塵板11沿圖6所示的方向組裝到外殼構件8中,并且使防塵板11抵接外殼構件8的內壁8a。防塵板11在除了圖6所示的方向以外的任何方向上都不能被組裝到外殼構件8。通過使防塵板11的上側、下側、右手側和左手側抵接形成于外殼構件8的定位肋 19而相對于外殼構件8定位防塵板11。接著,依次組裝顯示模塊保持件10和顯示模塊9。如圖7所示,顯示模塊9具有定位用的切口部20,顯示模塊保持件10具有定位肋21和彈性施力肋22。顯示模塊9的切口部20與顯示模塊保持件10的定位肋21和施力肋22相應地接合,由此相對于顯示模塊保持件10定位顯示模塊9。顯示模塊9被施加朝向顯示模塊保持件10側的力,由此減輕了由于間隙而引起的位置變化。圖8是當從防塵板11的前側看時示出防塵板11、顯示模塊保持件10以及顯示模塊9被組裝的狀態的圖。具體地,該圖示出從圖6的狀態開始顯示模塊保持件10和顯示模塊9被組裝到外殼構件8中的狀態。如圖8所示,滑動部23形成于外殼構件8 ;通過使滑動部23滑動,可以將顯示模塊保持件10平滑地組裝到外殼構件8中。在顯示模塊保持件I0和顯示模塊9組裝到外殼構件8中之后,彈性構件12和蓋構件13被一體地安裝到外殼構件8。圖9是示出使彈性構件12和蓋構件13 —體化所形成的部件如何被安裝到外殼構件8的圖。如圖9所示,使形成于外殼構件8的爪M和形成于蓋構件13的鉤25彼此接合,由此將蓋構件13安裝到外殼構件8。在該情況下,彈性構件 12以壓縮狀態被保持在外殼構件8和蓋構件13之間。因此,彈性構件12對顯示模塊9、顯示模塊保持件10和防塵板11施加朝向外殼構件8的內壁8a的力。結果,使防塵板11的后表面與外殼構件8的內壁8a緊密接觸,由此密封從防塵板11到顯示模塊9的空間。圖IOA和圖IOB是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外觀立體圖。目鏡透鏡單元部7放大顯示于顯示模塊9的取景器圖像。通過使目鏡透鏡單元部7沿光軸方向移動,目鏡透鏡單元部 7的相對于顯示模塊9的位置變化,由此可以依照觀察者的視力進行屈光度調整。換言之, 目鏡透鏡單元部7與以能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配置于防塵板11的觀察者側的目鏡透鏡對應。圖IOA所示的配置于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下表面的凸臺(boss) 7a與屈光度調整旋鈕33連接。結果,通過觀察者操作屈光度調整旋鈕33,目鏡透鏡單元部7沿光軸方向移動,并且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相對于顯示模塊9的位置變化。換言之,通過觀察者操作屈光度調整旋鈕33,可以進行屈光度調整。圖11是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分解立體圖。目鏡透鏡單元部7收納箱形狀的透鏡保持件沈、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以及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其中,保持件外殼31覆蓋透鏡保持件沈、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以及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另外,在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之間,配置用于遮蔽顯示模塊9免受不必要的光的遮蔽件32。接著,將說明相對于透鏡保持件沈定位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方法。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兩面具有凸構造。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兩面具有凹構造。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兩面具有凸構造。圖14是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截面圖;光30從顯示模塊9發出。如圖14所示,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中的允許觀察顯示模塊9上所顯示的圖像用的必要光進入的必要范圍比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中的所述必要范圍大。由此,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外部尺寸需要大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的外部尺寸。接著,將說明目鏡透鏡的構造。圖12A至圖12C是示出處于組裝狀態的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如圖12A所示,以使形成于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四個角處的肋27a與形成于小一號的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四個角處的肋28a接合的方式進行插入。結果,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和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被定位。如圖12C所示,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也以與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接合的方式插入,由此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被定位。另外,通過設置于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外周的肋,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光軸中心相對于透鏡保持件26被定位。結果,能夠使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光軸中心、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光軸中心以及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光軸中心與顯示模塊9的場角中心精確地一致(match)。在正常使用時,取景器1幾乎不顛倒使用,所以,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考慮重力的影響,并且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上部和下部關于光軸中心不完全對稱。另外,對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透鏡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形狀彼此不同。此外,第一單元目鏡透鏡 27和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具有彼此相似的形狀。由此,如圖12B所示,為了防止錯誤的組裝,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具有凸部^b,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具有凹部27b。結果,只有當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和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在正確的取向上組合時,第二單元目鏡透鏡 28的凸部2 才與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凹部27b接合。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沒有設置以上所述的這樣的構造。這有助于防止錯誤的組裝。更具體地,如果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彼此弄錯,則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不能被組裝。另外,如果第二單元目鏡透鏡洲在水平方向上沿相反的方向組裝, 則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與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干涉。另外,如果試圖將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顛倒地組裝,則第三目鏡透鏡四不能被組裝。另外,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通過被保持在透鏡保持件沈和保持件外殼31之間而沿光軸方向定位。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保持件外殼31包括朝顯示單元部6對各個目鏡透鏡加載的臂31a ;通過組裝保持件外殼31, 消除了目鏡透鏡在光軸方向上的任何間隙,從而不用擔心目鏡透鏡傾倒。
圖13A至圖13C是示出遮蔽件32被配置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之間的狀態的立體圖。如圖14所示,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使光30變窄,所以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必要直徑比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必要直徑和第三單元目鏡鏡筒四的必要直徑小。然而,由于目鏡透鏡單元部7可以形成為長方體形狀,所以在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周圍產生間隙。因此,擔心不需要的光的不利影響,所述光諸如是被允許從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直接進入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而不途經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的光。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了避免這樣的不利影響,將遮蔽件32配置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之間。遮蔽件32被配置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透鏡面的延長部, 并且具有光30所通過的開口。如圖1 所示,遮蔽件32在與形成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的肋28a對應的位置具有孔32a。通過以第二單元目鏡透鏡28的肋28a插入到孔3 中的方式相對于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配置遮蔽件32,實現遮蔽件32和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之間的定位。另外,如圖13C所示,遮蔽件32通過被保持在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肋27a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 29的肋29a之間而被固定于光軸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如圖14所示,為了限制允許進入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不需要的光,在透鏡保持件26的取景器面板面側形成遮蔽部^Λ。如圖IOA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通過從透鏡保持件沈的下方在遮蔽部26b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保持面之間制作孔而形成遮蔽部^Λ。由此,在防止灰塵侵入到目鏡透鏡單元部7中的狀態下,可以不必形成作為單獨構件的遮蔽部,這意味著部件的數量不會增加。由于上述構造,目鏡透鏡單元部7允許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光軸中心、第二單元目鏡透鏡觀的光軸中心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光軸中心與顯示模塊9的屏幕中心精確地一致。結果,可以確保滿意的光學性能,以防止灰塵侵入到目鏡透鏡之間的間隔中,并且通過減小不需要的光的影響而獲得可視性方面的改進。由于上述構造,通過使顯示單元部6和目鏡透鏡單元7在各自的單元中密封而使顯示單元部6和目鏡透鏡單元7防塵。然而,防塵板11的后表面、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前表面和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后表面沒有密封,所以擔心灰塵會附著到這些表面。圖15是示出取景器組件5、上外殼2和下外殼3彼此組合的狀態的截面圖。形成于外殼構件8的上部的開口 8b用于允許插入鼓風機,以清潔防塵板11的后表面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前表面。具體地,開口 8b與用于移除附著到防塵板11的與目鏡透鏡單元部7相對的面和附著到目鏡透鏡單元部7的與防塵板11相對的面的異物的開口對應。如圖15所示,上外殼2的開口加和外殼構件8的開口 8b在取景器1的縱向上彼此一致。由此,通過將鼓風機的末端插通上外殼2的開口 2a,鼓風機的末端進入外殼構件8 的開口 8b ;可選地,從鼓風機的末端噴射的氣體進入外殼構件8的開口 Sb。這有助于清潔防塵板11的后表面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前表面。在該情況下,從防塵板11到顯示模塊9的空間被密封,使得鼓風機的末端不與顯示模塊9接觸,從鼓風機的末端噴射的氣體也不會直接損壞顯示模塊9。如圖1所示,通過安裝眼罩4,上外殼2的開口加和外殼構件8的開口汕被眼罩 4覆蓋,由此防止灰塵進入開口加和開口 8b。如圖15所示,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后表面經由開口 3a暴露,使得可以經由開口 3a清潔第三單元目鏡透鏡四的后表面。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從防塵板11到顯示模塊9的空間被形成為密封空間,而目鏡透鏡單元部7沿光軸方向移動的空間形成為開放空間。而且,外殼構件8具有允許清潔防塵板11的后表面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前表面的開口 Sb。結果,可以有效地移除諸如灰塵等附著到防塵板11的后表面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的前表面的異物而不損壞顯示模塊9。另外,防塵板11被配置于顯示模塊9和第一單元目鏡透鏡27之間,使得不允許外界光直接照射防塵板11。因此,防塵板11的表面不需要設置用于防止反射的涂層,因此可以減小人工工時和成本。盡管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應符合最寬泛的解釋,從而涵蓋所有的變型、等同結構和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設備,其包括顯示模塊;防塵板,其配置于所述顯示模塊的觀察者側并且被構造成密封所述顯示模塊的表面;目鏡透鏡,其配置于所述防塵板的觀察者側并且能沿光軸方向移動;以及外殼構件,其保持所述防塵板和所述目鏡透鏡,其中,所述外殼構件具有用于移除附著到所述防塵板的與所述目鏡透鏡相對的面和附著到所述目鏡透鏡的與所述防塵板相對的面的異物的開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構件保持使所述顯示模塊和所述防塵板一體化所形成的顯示單元和使多個透鏡一體化所形成的目鏡透鏡單元,并且以允許移除附著到所述防塵板的與所述目鏡透鏡相對的面和附著到所述目鏡透鏡單元的與所述防塵板相對的面的異物的方式形成所述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模塊具有光源和被構造成將來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到圖像顯示面的膜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設備具有能拆裝的眼罩,通過將所述眼罩安裝到所述攝像設備而覆蓋所述開口。
全文摘要
一種攝像設備,其包括顯示模塊;防塵板,其配置于顯示模塊的觀察者側并且被構造成大致密封顯示模塊的表面;目鏡透鏡,其配置于防塵板的觀察者側并且能沿光軸方向移動;以及外殼構件,其保持防塵板和目鏡透鏡,其中,外殼構件具有用于移除附著到防塵板的與目鏡透鏡相對的面和附著到目鏡透鏡的與防塵板相對的面的異物的開口。
文檔編號H04N5/225GK102375218SQ20111024323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明者氏家裕隆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