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
背景技術:
在3GPP-LTE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長期演進,以下稱為“LTE” )中,作為下行線路的通信方式,采用了 OFDMA (正交頻分多址),作為上行線路的通信方式,采用了 SC-FDMA (單載波頻分多址)(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2、3)。在LTE中,無線通信基站裝置(以下簡稱為“基站”)通過將系統頻帶內的資源塊(Resource Block RB)以被稱為子巾貞的每個時間單位分配給無線通信終端裝置(以下簡稱為“終端”),從而進行通信。 另外,基站將用于通知對下行線路數據和上行線路數據的資源分配結果的下行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息)發送到終端。例如使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下行線路控制信道,將該下行控制信息發送到終端。這里,各F1DCCH占用由一個或連續的多個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單元)構成的資源。在LTE中,根據下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數或終端的傳播路徑狀態,選擇1、2、4、8中的一個CCE數作為HXXH占有的CCE數(CCE聚合數CCE aggregation level)。另外,在LTE中,作為系統帶寬支持具有最大20MHz的帶寬的頻帶。另外,在對I子幀分配多個終端時,基站同時發送多個roCCH。此時,為識別各PDCCH的發送對象的終端,基站將以發送對方的終端ID掩蔽(或擾碼)后的CRC(循環冗余校驗)比特包含在roccH中而進行發送。并且,終端在有可能發往本終端的多個roccH中,使用本終端的終端ID對CRC比特進行解蔽(或解擾),從而對TODCH進行盲解碼,檢測出發往本終端的roccH。另外,從基站發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Hi^ISDCI,其中包含基站分配給終端的資源的信息(資源分配信息)和MCS(Modulation and channelCoding Scheme,信道編碼調制方式)等。DCI有多個格式(format)。S卩,上行線路用格式、下行線路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發送用格式、下行線路非連續頻帶分配用格式等。終端需要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有關下行線路的分配控制信息)和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有關上行線路的分配控制信息)兩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有多個格式(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格式),而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有一個格式(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格式)。例如,對于下行控制信息(DCI),根據基站的發送天線控制方法和資源分配方法等定義多種大小(size)的格式。在該多種格式中,進行連續頻帶分配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以下稱為“連續頻帶分配下行格式”)和進行連續頻帶分配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以下簡稱為“連續頻帶分配上行格式”)具有相同的大小。這些格式(DCI格式)中,包含表示分配控制信息的類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或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類別信息(例如,I比特的標記)。因此,即使連續頻帶分配下行格式的大小和連續頻帶分配上行格式的大小為相同,終端通過確認分配控制信息所包含的類別信息,能夠確定該分配控制信息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還是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另外,連續頻帶分配下行格式被稱為DCI格式0(以下稱為DCI O),而連續頻帶分配上行格式被稱為DCI格式IA (以下稱為DCI 1A)。如上所述,DCI O和DCI IA的大小相同,根據類別信息可以區別。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DCI O和DCI IA合在一起,記載為DCI 0/1A。另外,除了連續頻帶分配下行格式和連續頻帶分配上行格式以外,DCI格式還有進行非連續頻帶分配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非連續頻帶分配下行格式”,DCI格式KDCI I))、以及分配空間復用MMO發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空間復用MMO下行格式”,DCI格式2、2A(DCI 2、2A))等。這里,DCI 1、2、2A是取決于終端的下行發送模式(非連續頻帶分配或空間復用MMO發送)而使用的格式。也就是說,DCI 1、2、2A均為對每 個終端設定的格式。另一方面,DCI 0/1A是不取決于發送模式的、可以對任何發送模式的終端使用的格式。也就是說,DCI 0/1A是可以在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另外,在使用DCI0/1A的情況下,作為缺省的發送模式,使用I天線發送或發送分集。另外,為降低終端的電路規模,以削減盲解碼的次數為目的,正在研究對每個終端限定盲解碼的對象的CCE的方法。在該方法中,限定有可能成為各終端中的盲解碼的對象的CCE區域(以下稱為“搜索區間(Search Space)”)。這里,將分配給各終端的CCE區域的單位(即,相當于進行盲解碼的單位)稱為“下行控制信息分配區域候選(PDCCH分配區域候選)”或者“盲解碼區域候選”。在LTE中,對每個終端隨機設定搜索區間。對每個HXXH聚合數,定義構成該搜索區間的CCE數。例如,與I3DCCH的CCE聚合數I、2、4、8分別對應的構成搜索區間的CCE數為6、12、8、16。此時,與HXXH的CCE聚合數1、2、4、8分別對應的、盲解碼區域候選的數目為6 個候選(6 = 6 + 1)、6 個候選(6 = 12 + 2)、2 個候選(2 = 8 + 4)、2 個候選(2 = 16 + 8)。也就是說,盲解碼區域候選被限定為合計16個候選。由此,各終端僅對于分配給本終端的搜索區間內的盲解碼區域候選群進行盲解碼即可,所以能夠削減盲解碼的次數。這里,使用各終端的終端ID和進行隨機化的函數即散列(hash)函數來設定各終端的搜索區間。該終端特有的CCE區域被稱為專用區域(UE specific Search Space (UE特定的搜索區間)UE-SS)。另一方面,PDCCH中還包含對多個終端同時通知的、用于各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的控制信息(例如,有關下行廣播信號的分配信息以及有關尋呼(Paging)用信號的分配信息)(以下稱為“公共信道用控制信息”)。為傳輸公共信道用控制信息,在HXXH中使用應當接收下行廣播信號的全部終端通用的CCE區域(以下稱為“公共區域(Common SearchSpace (公共搜索區間)C-SS) ”。C-SS的搜索區間中存在分別與CCE聚合數4和8對應的4個候選(4 = 16 + 4)、2個候選(2 = 16 + 8)的合計6個候選的盲解碼區域候選。另外,對于UE-SS,終端對全部終端通用的第I種DCI格式(DCI 0/1A)和取決于發送模式的第2種DCI格式(DCI 1、2、2A等)這兩種大小的DCI格式,分別進行盲解碼。例如,對于UE-SS,終端對上述的大小不同的第I種DCI格式(DCI 0/1A)和第2種DCI格式(DCI 1、2、2A等),分別進行對16個盲解碼區域候選的盲解碼,因此進行合計32次的盲解碼。
另外,對于C-SS,終端對公共信道分配用格式的DCI格式IC (以下稱為DCI 1C)和DCI 1A,分別進行對6個盲解碼區域候選的盲解碼,因此進行合計12次的盲解碼。這里,雖然用于公共信道分配的DCI IA和用于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的DCI 0/1A的大小相同,但通過終端ID相互被區別。因此,基站也能夠通過C-SS發送用于進行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的DCI 0/1A,而不增加終端的盲解碼次數。另外,開始了高級3GPPLTE(3GPP LTE-Advanced)(以下稱為LTE-A)的標準化,其與LTE相比,實現進一步的通信高速化。在LTE-A中,實現最大IGbps以上的下行傳輸速度以及最大500Mbps以上的上行傳輸速度。因此預計引入能夠以40MHz以上的寬帶頻率進行通信的基站和終端(以下稱為“LTE-Α終端”)。另外,LTE-A系統被要求除了收納LTE-A終端以外,還收納與LTE系統對應的終端(以下稱為“LTE終端”)。另外,正在研討在LTE-A中除了引入LTE所支持的最多4個天線的MMO傳輸以 夕卜,還引入最多8個天線的MMO傳輸。另外研討以小區邊緣的終端的吞吐量的提高為目的的CoMP傳輸的引入。在CoMP傳輸中,研討聯合處理(JointProcessing)和協同調度(Coordinated Scheduling)。聯合處理是,通過多個基站協同發送信號,在終端能夠以更強的功率接收信號的技術。另外,協同調度是多個基站協同減少對終端造成的干擾的技術。也就是說,在CoMP中,可以進行以多個基站為發送點的MMO傳輸。另外,在CoMP中,可以進行對于一個終端進行空間復用的SU-MMO以及對于多個終端進行空間復用的MU-MM0。在LTE-A中,正在研討定義能夠通知秩2 (Rank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的格式、以及僅能通知秩I (Rankl)的格式這兩種不同的格式作為MMO傳輸和CoMP傳輸中通用的DCI格式(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4)。現有技術文獻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 1]3GPP TS 36.211 V8. 7. 0,“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Release 8)September 2008[非專利文獻 2]3GPP TS 36.212 V8. 7· 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coding(Release 8)September 2008[非專利文獻3]3GPP TS 36.213 V8. 7. 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8),” September 2008[非專利文獻 4]3GPP TSG RAN WGl meeting,Rl-094513,“DL Multi-antennaoperaion image,,June 2009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在Rank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中,需要分別通知對兩個傳輸塊(數據塊)的MCS級別或HARQ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信息等發送參數。因此,能夠通知Rank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的DCI格式(以下記載為格式2C)的開銷大。另一方面,在Rankl的發送中,只通知對I個傳輸塊的發送參數即可。因此,只能通知Rankl的DCI格式(以下記載為格式2D)的開銷小。
這里可以考慮,使對于MMO和CoMP發送共通定義的這兩個DCI格式(即格式2C和格式2D),能夠以子幀單位動態地切換。此時,不需要進行通過高層的信令(RRC信令)的發送模式(或者監視對象的DCI格式)的切換,因此可實現控制開銷的削減和基站處理的簡化。然而,為了使兩個DCI格式可動態地切換,需要由終端同時監視取決于發送模式的兩個DCI格式。也就是說,因為終端需要在UE-SS中再進行16次的盲解碼,所以需要進行合計48次的盲解碼。由此導致終端的復雜度的增大和終端功耗的增加。還有,因為盲解碼次數增多,所以誤檢測HXXH的誤報率(False Alarm Rate)也增加。因此,由于干擾的增大和差錯數據的HARQ合成,導致高層的重發的增加,有使系統吞吐量劣化的危險。相對于此,為削減盲解碼次數,可以考慮將對于各DCI格式的搜索區間一律縮小,例如使其為合計10個的盲解碼區域候選等。然而,若一律縮小,則產生終端間的競爭的幾率變高,因此即使要對某個終端分配roccH,該分配被阻止的幾率(即,阻止率(blockrate))增高。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其目的是提供能夠削減接收方的盲解碼次數且不使控制信號的分配阻止率增高的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案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將控制信號配置到搜索區間具有的多個分配區域候選中的一個分配區域候選內進行發送,該裝置包括搜索區間設定單元,設定將搜索區間進行分割所得的多個子集,所述搜索區間是根據第I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且對于各接收裝置個別設定的搜索區間;以及分配單元,對于所述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所述子集。本發明的控制信號發送方法用于將控制信號配置到搜索區間具有的多個分配區域候選中的一個分配區域候選內進行發送,該方法包括設定將搜索區間進行分割所得的多個子集的步驟,所述搜索區間是根據第I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且對于各接收裝置分別設定的搜索區間;以及對于所述第I發送模式所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所述子集的步驟。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削減接收方的盲解碼次數且不使控制信號的分配阻止率增高的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
圖I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I的基站的結構的方框圖。圖2是表示C-SS以及對于某個終端的UE-SS的設定例的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I的終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的圖。圖5是用于說明分配單元的對下行控制信息的資源分配處理的流程圖。
圖6是表示終端的接收質量和容易被使用的秩(Rank)數之間的關系的圖。圖7是分別表示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 (天線數2和4)的、與CCE聚合數對應的編碼率的圖。
圖8是表示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所支持的編碼率的圖。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的圖。標號說明100 基站101設定單元102控制單元103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4 PDCCH 生成單元
105、107、108編碼和調制單元106分配單元109復用單元110,213 IFFT 單元111、214 CP 附加單元112,215射頻發送單元113、201 天線114、202射頻接收單元115,203 CP 去除單元116、204 FFT 單元117提取單元118 IDFT 單元119數據接收單元120 ACK/NACK 接收單元200 終端205分離單元206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7 PDCCH 接收單元208 PDSCH 接收單元209、210 調制單元211 DFT 單元212映射單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相同的結構元素附加相同的標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實施方式I)[基站的結構]圖I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結構的方框圖。以下將基站100假設為LTE-A基站進行說明。在圖I中,基站100包括設定單元101、控制單元102、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PDCCH生成單元104、編碼和調制單元105、107和108、分配單元106、復用單元109、IFFT (快速傅立葉逆變換)單元110、CP(循環前綴)附加單元111、射頻發送單元112、天線113、射頻接收單元114工卩去除單元115、? 1'(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116、提取單元117、IDFT (離散傅立葉逆變換)單元118、數據接收單元119以及ACK/NACK接收單元120。設定單元101基于設定對象的終端發送接收能力(UE Capability)或傳播路徑狀況,設定與設定對象的終端之間的通信中的上行線路的發送模式和下行線路的發送模式。對每個設定對象終端進行該發送模式的設定。該發送模式中,例如包括LTE規定的基于發送分集的發送模式、基于空間復用MIMO的發送模式、基于Rankl預編碼的發送模式、MU-MIMO發送模式和波束成形發送模式,以及對于LTE-A終端的、在MMO和CoMP發送中通用的發送模式即“多天線發送模式”。另 夕卜,上行線路的發送模式包括MIMO發送模式和基于非連續頻帶分配的發送模式。設定單元101將表示對設定對象終端設定的發送模式的發送模式信息包含在設定信息中,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單元102、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PDCCH生成單元104和編碼和調制單元107。另外,將該設定信息作為高層的控制信息(RRC控制信息),通過編碼和調制單元107通知給各終端。控制單元102根據從設定單元101收到的設定信息中包含的發送模式信息,生成分配控制信息(DCI)。對每個分配對象終端生成該DCI。控制單元102對于發送分集模式的終端,以DCI格式I生成分配控制信息,該分配控制信息包括對于一個傳輸塊的MCS信息、資源(RB)分配信息和HARQ信息。控制單元102對于“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以從取決于發送模式的兩種DCI格式中選擇的一種DCI格式,生成分配控制信息。這兩種DCI格式為,能夠通知秩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的DCI格式(即,DCI格式2C(超集DCI))和只能通知秩I的DCI格式(即,DCI格式2D (單秩DCI))。對于該選擇方法,在后文中描述。這里,控制單元102所生成的分配控制信息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其表示分配給終端的上行線路數據的上行資源(例如,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以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其表示分配給發往終端的下行線路數據的下行資源(例如,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另外,控制單元102除了使用如上所述的與每個終端的發送模式對應的分配控制信息以外,也可以使用全部終端通用的分配控制信息(DCI 0/1A)。例如,在通常的數據發送時,控制單元102以對應于各終端的發送模式的格式(DCI 1、2、2A、2B、2C、2D、0A、0B)生成分配控制信息。由此能夠通過設定給各終端的發送模式進行數據傳輸,所以能夠提高吞吐量。但是,由于急劇的傳播路徑狀況的變化或者來自相鄰小區的干擾的變化等,有可能出現在設定給各終端的發送模式中頻繁產生接收差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單元102以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DCI 0/1A)生成分配控制信息(也就是說,以缺省發送模式的格式生成分配控制信息)。由此能夠實現更具魯棒性的發送。另外,控制單元102除了生成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以外,還以公共信道用的格式(例如DCI 1C、1A)生成分配控制信息。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用于廣播信息和尋呼信息等多個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
然后,控制單元102在生成的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中,將MCS信息和HARQ信息輸出到HXXH生成單元,將上行資源分配信息輸出到HXXH生成單元104和提取單元117,將下行資源分配信息輸出到HXXH生成單元104和復用單元109。另外,控制單元102將生成的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輸出到HXXH生成單元104。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設定公共搜索區間(C-SS)和專用搜索區間(UE-SS)。如上所述,公共搜索區間(C-SS)是全部終端通用的搜索區間,專用搜索區間(UE-SS)是各終端專用的搜索區間。具體而言,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將預先設定的CCE (例如,從開頭的CCE起16個的CCE)設定為C-SS。CCE是基本單位。另一方面,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對各個終端設定UE-SS。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例如基于使用該終端的終端ID和進行隨機化的散列(hash)函數計算出的CCE號和構成搜索區間的CCE數(L),計算某個終端的UE-SS。 圖2是表示C-SS以及對于某個終端的UE-SS的設定例的圖。在圖2中,對于HXXH的CCE聚合數4,設定有4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O 3、CCE4 7、CCE8 11、CCE12 15)作為C-SS。另外,對于PDCCH的CCE聚合數8,設定有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O 7、CCE8 15)作為C-SS。也就是說,在圖2中,設定有合計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作為C-SS。另外,在圖2中,對于CCE聚合數I,設定有6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16 21的每個CCE)作為UE-SS。另外,對于CCE聚合數2,設定有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將CCE6 17按每兩個CCE進行分割)作為UE-SS。另外,對于CCE聚合數4,設定有兩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20 23、CCE24 27)作為UE-SS。另外,對于CCE聚合數8,設定有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16 23、CCE24 31)作為UE-SS。也就是說,在圖2中,設定有合計1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作為UE-SS。并且,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對于“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設定將對各終端設定的UE-SS(UE-SSO)進行分割所得的兩個子集(UE-SS1、UE-SS2)。也就是說,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設定如下的子集群,即,將以第I發送模式(這里為多天線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這里,例如為LTE規定的基于發送分集的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分割為與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子模式(sub-mode)的個數相同的子集數所得的子集群。如上所述,“多天線發送模式”有第I子模式(秩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模式)和第2子模式(秩I的發送模式),因此,這里將UE-SS(UE-SSO)分割為兩個子集(UE-SSUUE-SS2)。該子集的設定方法的細節在后文中描述。然后,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將表示設定了的各終端的UE-SS的搜索區間信息輸出到分配單元106。PDCCH生成單元104生成包含從控制單元102輸入的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即,每個終端的上行資源分配信息、下行資源分配信息、MCS信息和HARQ信息等)的HXXH信號、或者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S卩,終端通用的廣播信息和尋呼信息等)的HXXH信號。此時,PDCCH生成單元104將CRC比特附加到對每個終端生成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并使用終端ID對CRC比特進行掩蔽(或擾碼)。然后,PDCCH生成單元104將掩蔽后的HXXH信號輸出到編碼和調制單元105。
編碼和調制單元105對來自PDCCH生成單元104的TOCCH信號進行信道編碼后進行調制,將調制后的PDCCH信號輸出到分配單元106。這里,編碼和調制單元105基于從各終端報告的信道質量信息(CQI :信道質量指示)設定編碼率以使各終端能夠獲得充分的接收質量。例如,編碼和調制單元105對于越位于小區邊界附近的終端(信道質量越差的終端),設定越低的編碼率。分配單元106將從編碼和調制單元105收到的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號、以及包含對于各終端的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的HXXH信號分別分配給從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收到的搜索區間信息所示的C-SS內的CCE或者每個終端的UE-SS內的CCE。這里,分配單元106對于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的分配控制信息,如果其為DCI格式2C則將其分配給UE-SSl內的CCE,如果其為DCI格式2D則將其分配給UE-SS2內的CCE。也就是說,分配單元106從以第I發送模式(這里為多天線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 式(這里例如為LTE規定的基于發送分集的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進行分割所得的子集群中,對于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子集。另外,一個HXXH信號的CCE聚合數根據編碼率和HXXH信號的比特數(S卩,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量)而不同。例如,發往位于小區邊界附近的終端的roccH信號的編碼率被設定得低,因此需要較多的物理資源。因此,分配單元106將發往位于小區邊界附近的終端的roccH信號分配給更多的CCE。例如,分配單元106從C-SS(例如圖2)內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選擇一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并且,分配單元106將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的HXXH信號分配給選擇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內的CCE。另外,在包含于roccH信號的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例如,DCI 1、2、2A、0A、0B)時,分配單元106從對于該分配控制信息的發送對方終端設定的ue-ss內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選擇一個roccH分配區域候選。另外,在多用戶發送模式的情況下,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為對應于上述第I子模式的格式(DCI格式2C)時,分配單元106從UE-SSl內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選擇一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另一方面,在其為對應于上述第2子模式的格式(DCI格式2D)時,從UE-SS2內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選擇一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另外,在包含于HXXH信號的終端專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為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例如DCI 0/1A)的情況下,分配單元106從C-SS內的T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或者對該分配控制信息的發送對方終端設定的UE-SS內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選擇一個roccH分配區域候選。然后,分配單元106將分配給CCE的roccH信號輸出到復用單元109。另外,分配單元106將表示被分配了 PDCCH信號的CCE的信息輸出到ACK/NACK接收單元120。另外,分配單元106中的CCE分配處理的細節在后文中描述。編碼和調制單元107對來自設定單元101的設定信息進行信道編碼后進行調制,將調制后的設定信息輸出到復用單元109。編碼和調制單元108對輸入的發送數據(下行線路數據)進行信道編碼后進行調制,將調制后的發送數據信號輸出到復用單元109。
復用單元109將來自分配單元106的HXXH信號、來自編碼和調制單元107的設定信息以及來自編碼和調制單元108的數據信號(即,PDSCH信號)進行復用。這里,復用單元109基于來自控制單元102的下行資源分配信息,對HXXH信號和數據信號(PDSCH信號)進行映射。另外,復用單元109也可以將設定信息映射到roSCH。然后,復用單元109將復用信號輸出到IFFT單元110。IFFT單元110將來自復用單元109的復用信號變換為時間波形,CP附加單元111通過在該時間波形中附加CP,獲得OFDM信號。射頻發送單元112對從CP附加單元111收到的OFDM信號,進行無線發送處理(上變頻、數字模擬(D/A)轉換等),并通過天線113發送。另一方面,射頻接收單元114對于通過天線113以接收頻帶接收的無線信號,進行無線接收處理(下變頻、模擬數字(A/D)轉換等),將獲得的接收信號輸出到CP去除單元115。CP去除單元115從接收信號中去除CP,FFT單元116將去除CP后的接收信號變換為頻域信號。提取單元117基于來自控制單元102的上行資源分配信息,在從FFT單元116收到的頻域信號中提取上行線路數據,IDFT單元118將提取信號變換為時域信號,將該時域信號輸出到數據接收單元119和ACK/NACK接收單元120。數據接收單元119對從IDFT單元118收到的時域信號進行解碼。然后,數據接收單元119將解碼后的上行線路數據作為接收數據而輸出。ACK/NACK接收單元120在從IDFT單元118收到的時域信號中,提取來自各終端的對下行線路數據(PDSCH信號)的ACK/NACK信號。具體而言,ACK/NACK接收單元120基于從分配單元106輸入的信息,從上行線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該ACK/NACK信號。另外,該上行線路控制信道是,與被分配給該下行線路數據的CCE關聯的上行線路控制信道。然后,ACK/NACK接收單元120進行提取出的ACK/NACK信號的ACK/NACK判定。另外,這里,使CCE和PUCCH關聯的理由是,省去基站將終端用于發送ACK/NACK信號的TOCCH通知給各終端所需的信令。由此,能夠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線路的通信資源。因此,各終端根據該關聯關系,基于映射有發往本終端的控制信息(PDCCH信號)的CCE,判定用于發送ACK/NACK信號的PUCCH。[終端的結構]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終端200的結構的方框圖。這里,終端200是LTE-A終端,其接收數據信號(下行線路數據),將對該數據信號的ACK/NACK信號使用PUCCH發送到基站100。在圖3中,終端200包括天線201、射頻接收單元202、CP去除單元203、FFT單元204、分離單元205、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PDCCH接收單元207、PDSCH接收單元208、調制單元209和210、DFT單元211、映射單元212、IFFT單元213、CP附加單元214以及射頻發送單元215。射頻接收單元202基于從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收到的頻帶信息,設定接收頻帶。 射頻接收單元202對通過天線201以接收頻帶接收的無線信號(這里為OFDM信號),進行無線接收處理(下變頻、模擬數字(A/D)轉換等),并將獲得的接收信號輸出到CP去除單元203。另外,接收信號包括I3DSCH信號、PDCCH信號和包含設定信息的高層的控制信息。另外,PDCCH信號(分配控制信息)被分配給對終端200和其它終端設定的公共搜索區間(C-SS)或者對終端200設定的專用搜索區間(UE-SS)。CP去除單元203從接收信號中去除CP,FFT單元204將去除CP后的接收信號變換為頻域信號。該頻域信號被輸出到分離單元205。分離單元205將從FFT單元204收到的信號分離為包含設定信息的高層的控制信息(例如RRC信令等)、PDCCH信號、以及數據信號(即,PDSCH信號)。然后,分離單元205將控制信號輸出到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將HXXH信號輸出到HXXH接收單元207,將PDSCH信號輸出到roSCH接收單元208。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在從分離單元205收到的控制信號中,讀取表示對本終端設定的終端ID的信息,并將讀取的信息作為終端ID信息輸出到HXXH接收單元207。另外, 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讀取表示對本終端設定的發送模式的信息,將讀取的信息作為發送模式信息輸出到roCCH接收單元207。PDCCH接收單元207對從分離單元205輸入的TOCCH信號進行盲解碼(監視),從而獲得發往本終端的HXXH信號。這里,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以下的DCI格式分別進行盲解碼,即,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DCI格式(例如DCI 0/1A)、取決于設定給本終端的發送模式的DCI格式(例如,DCI 1、2、2A、2C、2D、0A、0B)、以及全部終端通用的公共信道分配用DCI格式(例如,DCI 1C、1A)。由此獲得包含各DCI格式的分配控制信息的HXXH信號。具體而言,首先,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C-SS進行公共信道分配用DCI格式(DCI1C、1A)和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DCI格式(DCI 0/1A)的盲解碼。也就是說,PDCCH接收單元207對C-SS內的各盲解碼區域候選(即,分配給終端200的CCE區域的候選),以公共信道分配用DCI格式的大小以及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DCI格式的大小為對象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解碼后的HXXH信號,使用多個終端間通用的ID進行CRC比特的解蔽。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將解蔽結果為CRC = OK (無差錯)的roccH信號,判定為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的roccH信號。另外,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解碼后的roccH信號,使用終端ID信息所示的本終端的終端ID進行CRC比特的解蔽。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將解蔽結果為CRC = OK(無差錯)的HXXH信號,判定為包含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的HXXH信號。也就是說,PDCCH接收單元207在C-SS中,根據終端ID (在多個終端間通用的ID或終端200的終端ID)來區別DCI 0/1A的分配控制信息是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還是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另外,PDCCH接收單元207使用從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收到的終端ID信息所示的本終端的終端ID,對于各CCE聚合數,分別計算本終端的UE-SS。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對計算出的UE-SS內的各盲解碼區域候選,以與設定給本終端的發送模式(發送模式信息所示的發送模式)對應的DCI格式的大小以及全部終端通用的DCI格式(DCI 0/1A)的大小為對象,進行解調和解碼。這里,在設定有多天線發送模式的情況下,PDCCH接收單元207對計算出的UE-SS內的兩個子集(UE-SS1和UE-SS2),分別以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為對象,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解碼后的I3DCCH信號,使用本終端的終端ID進行CRC比特的解蔽。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將解蔽結果為CRC = OK (無差錯)的HXXH信號,判定為發往本終端的HXXH信號。然后,PDCCH接收單元207將發往本終端的HXXH信號所包含的下行資源分配信息輸出到roSCH接收單元208,并將上行資源分配信息輸出到映射單元212。另外,PDCCH接收單元207將被檢測出發往本終端的HXXH信號的CCE (成為CRC = OK的CCE)的CCE號(在CCE聚合數為復數的情況下,為開頭的CCE的CCE號)輸出到映射單元212。另外,設定了多天線發送模式的情況下的HXXH接收單元207中的盲解碼(監視)處理的細節,在后文中描述。PDSCH接收單元208基于從HXXH接收單元207收到的下行資源分配信息,在從分離單元205收到的roSCH信號中提取接收數據(下行線路數據)。另外,PDSCH接收單元208對于提取的接收數據(下行線路數據)進行差錯檢測。然后,差錯檢測的結果,在接收數據有差錯時,PDSCH接收單元208生成NACK信號作為ACK/NACK信號,在接收信號無差錯時,生成ACK信號作為ACK/NACK信號。該ACK/NACK信號被輸出到調制單元209。調制單元209對從I3DSCH接收單元208收到的ACK/NACK信號進行調制,將調制后的ACK/NACK信號輸出到DFT單元211。調制單元210對發送數據(上行線路數據)進行調制,將調制后的數據信號輸出到DFT單元211。DFT單元211將從調制單元209收到的ACK/NACK信號以及從調制單元210收到的數據信號變換到頻域,將獲得的多個頻率分量輸出到映射單元212。映射單元212根據從HXXH接收單元207收到的上行資源分配信息,在從DFT單元211收到的多個頻率分量中,將相當于數據信號的頻率分量映射到PUSCH。另外,映射單元212確定與從HXXH接收單元207收到的CCE號對應的PUCCH。然后,映射單元212在從DFT單元211輸入的多個頻率分量中,將相當于ACK/NACK信號的頻率分量或碼資源,映射到上述的確定出的PUCCH。IFFT單元213將映射到PUSCH和PUCCH的多個頻率分量變換為時域波形,CP附加單元214在該時域波形中附加CP。射頻發送單元215被構成為可以變更發送頻帶。射頻發送單元215基于從設定信息接收單元206收到的頻帶信息,設定發送頻帶。然后,射頻發送單元215對由CP附加單元214附加CP后的信號,進行無線發送處理(上變頻、數字模擬(D/A)轉換等),并通過天線201發送。[基站100和終端200的動作]<基站100的搜索區間的設定>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設定公共搜索區間(C-SS)和專用搜索區間(UE-SS)。在圖4所示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中,與圖2同樣地,對于HXXH的CCE聚合數4,設定有4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O 3、CCE4 7、CCE8 11、CCE12 15)作為C-SS0另外,對于HXXH的CCE聚合數8,設定有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O 7、CCE8 15)作為C-SS。該設定根據在LTE標準化的搜索區間。另外,在圖4所述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中,與圖2同樣地,對于CCE聚合數1,設定、有6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16 21的每個CCE)作為UE-SS。另外,對于CCE聚合數2,設定有6個I3DCCH分配區域候選(即,將CCE6 17按每兩個CCE進行分割)作為UE-SS。另外,對于CCE聚合數4,設定有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CCE20 23、CCE24 27)作為UE-SS。還有,對于CCE聚合數8,設定有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S卩,CCE16 23、CCE24 31)作為 UE-SS0而且,在圖4所示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中,在UE-SS中,設定有包括對CCE聚合數I的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和對CCE聚合數2的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子集(UE-SSl),以及包括對CCE聚合數2的4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對CCE聚合數4的2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和對于CCE聚合數8的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子集(UE-SS2)。也就是說,以CCE聚合數2為基準等級,與少于該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PDCC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l,與多于該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2。并且,與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對應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l和UE-SS2。在圖4中,特別在與CCE聚合數2對應的6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中,2個候選被分配給UE-SSl,剩下的4個候選被分配給UE-SS2。也就是說,在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的情況下,與UE-SSl相比,對UE-SS2分配了更多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基站100的對下行控制信息的資源分配處理>分配單元106對從編碼和調制單元105收到的包含下行控制信息的HXXH信號,分配搜索區間內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圖5是用于說明由分配單元106進行的對發往各終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資源分配處理的流程圖。在步驟ST301中,分配單元106判定HXXH信號中包含的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是否為多天線發送模式(即,包括子模式的發送模式)的格式。在HXXH信號中包含的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不是多天線發送模式的格式時(步驟ST301 否”),在步驟ST302中,分配單元106判定該格式是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還是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DCI 0/1A)。在步驟ST302中將格式判定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時,在步驟ST303中,分配單元106對于該分配控制信息,分配UE-SS中包含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的I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在步驟ST302中將格式判定為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DCI 0/1A)時,在步驟ST304中,分配單元106分配C-SS或者UE-SS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的I個roccH分配區域候選。在roccH信號中包含的分配控制信息的格式是多天線發送模式的格式時(步驟ST301 是”),在步驟ST305中,分配單元106判定該格式是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還是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DCI 0/1A)。在步驟ST305中將格式判定為全部終端通用的格式(DCI 0/1A)時,在步驟ST306中,分配單元106分配C-SS或UE-SS的I3DCC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的I個I3DCCH分配區域候選。在步驟ST305中判定格式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時,在步驟ST307中,分配單元106判定該格式是否為DCI格式2C。在步驟ST307中判定為是DCI格式2C時,在步驟ST308中,分配單元106對該分配控制信息分配UE-SSl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的I個PDCCH分配區域候選。在步驟ST307中判定為不是DCI格式2C時,即,在該格式為DCI格式2D時,在步驟ST309中,分配單元106對該分配控制信息分配UE-SS2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中的I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如上所述,下行控制信號被分配給對應于DCI格式的資源,從基站100發送到終端。<終端200的接收處理>終端200對C-SS和UE-SS進行盲解碼。具體而言,終端200的HXXH接收單元207對于C-SS中包含的全部盲解碼區域候選進行盲解碼。對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DCI 1C、1A)和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DCI 0/1A),分別進行該盲解碼。在未設定多天線發送模式時,即,僅有一種(或者上行、下行各一種)的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時,對于在UE-SS中包含的全部盲解碼區域候選進行盲解碼。對根據發送模式設定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I)和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DCI0/1A),分別進行該盲解碼。這里,在設定有多天線發送模式時,PDCCH接收單元207僅對與發送子模式對應的子集進行盲解碼。也就是說,PDCCH接收單元207對于DCI格式2C,僅對UE-SSl的盲解碼區域候選進行盲解碼,對于DCI格式2D,僅對UE-SS2的盲解碼區域候選進行盲解碼。這樣,因為配置DCI格式2C的子集與配置DCI格式2D的子集被分離,所以能夠削減盲解碼次數。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基站100中,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設定將根據第I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分割為與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子模式的個數相同的子集數所得的子集群,分配單元106對于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子集。由此,能夠將與對應于各子模式的DCI格式有關的盲解碼區域候選限定為與各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因此能夠削減終端200中的盲解碼次數。而且,不使根據第2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 —律縮小,因此能夠防止阻止率的增加。也就是說,UE-SSl和UE-SS2相互不重 疊,合計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數與根據第2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數相同,所以能夠防止對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的roccH發送的阻止率的增加。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發送模式是多天線發送模式,第I子模式是秩2(Rank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模式,第2子模式是秩I (Rankl)的發送模式。因此,能夠動態地切換與CoMP發送和MMO的發送方法(秩I和秩2以上)對應的DCI格式且不使終端200中的盲解碼次數增加。另外,能夠根據信道狀態使用不同的DCI格式,因此能夠實現效率更佳的控制信息傳輸。通常在秩2以上的發送方法中,需要對接收信號高精度地進行空間分離。因此,秩2以上的發送方法主要適用到位于小區中心部的終端等傳播路徑狀態(路徑丟失、接收功率或SINR等接收質量)良好的終端。另一方面,對小區邊界附近的終端等傳播路徑狀態差的終端,主要適用秩I的發送方法。另外,在秩2以上的發送方法中,從終端向基站報告的CQI信息的信息量大。因此,從上行線路的效率化的觀點,秩2以上的發送方法也不適合用于小區邊界附近的終端。因此,終端的接收質量和容易被使用的秩數的關系為如圖6所示的關系。也就是說,隨著終端的接收質量變高,所使用的秩數也增大。因此,在接收質量低時使用DCI格式2C,在接收質量較高時使用DCI格式2D。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I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分配與少于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對與第2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分配與多于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也就是說,對與第I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分配大量被要求較高的SINR的編碼率高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對與第2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分配大量能夠以較低的SINR接收的編碼率低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由此,能夠充分增多對于各個DCI格式容易被使用的CCE聚合數的HXXH分配區 域候選。也就是說,DCI格式2C和2D雙方都是,在容易被使用的CCE聚合數下,CCE分配的靈活性高。因此能夠降低阻止率。圖7是表示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 (天線數2和4)各自的、與CCE聚合數對應的編碼率的圖。在圖7中,對于系統帶寬為5MHz、IOMHz、20MHz的各種情況,表示與CCE聚合數對應的編碼率。另外,在圖7中,將DCI格式2C表示為單秩DCI,將DCI格式2D表示為超集DCI。從圖7可以看出,在CCE聚合數為I的情況下,編碼率較高,即O. 6以上,因此使用DCI格式2D的可能性低。另外,在CCE聚合數為4和8的情況下,編碼率較低,即O. 25以下,因此使用DCI格式2C的可能性低。因此,即使在CCE聚合數為4和8的情況下不支持DCI格式2C,并在CCE聚合數為I的情況下不支持DCI格式2D,對系統造成的影響也小。圖8是表示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支持的編碼率的圖。如圖8所示,通過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能夠覆蓋從高編碼率至低編碼率的范圍。也就是說,與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對應的整個子集群能夠覆蓋從高編碼率至低編碼率的范圍。因此,對于小區內的任何終端都可以使用多天線發送模式。另外,UE-SS與LTE規定的UE-SS相同。因為將該UE-SS分割后分別設定為子集,所以終端200對與DCI格式0/1A的情況相同的盲解碼區域候選進行盲解碼即可。因此終端200的設計簡化。另外,在從終端ID等計算LTE的UE-SS時,也暗示地計算出子集。因此,不再需要新的搜索區間的設定,可實現基站100和終端200的進一步的簡化。另外,在上述說明中,對于CCE聚合數2,使UE-SS內的前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為UE-SSl,使后4個I3DCCH分配區域候選為UE-SS2。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后2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為UE-SSl,使前4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為UE-SS2。另外,也可以使UE-SSl和UE-SS2不連續。在非連續的情況下,能夠降低HXXH阻止率。(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2涉及在專用搜索區間中的子集設定的變形例。在圖9所示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中,在UE-SS中,設定了具有對于CCE聚合數I的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對于CCE聚合數2的4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子集(UE-SSl),以及具有對于CCE聚合數2的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對于CCE聚合數4的2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對于CCE聚合數8的2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子集(UE-SS2)。也就是說,在圖9所示的搜索區間的設定例中,與圖4同樣地,以CCE聚合數2為基準等級,與少于該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1,與多于該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2。并且,與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對應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被分配給UE-SSl和UE-SS2。在圖9中,特別在與CCE聚合數2對應的6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中,4個候選被分配給服-331,剩下的2個候選被分配給服-332。也就是說,在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的情況下,與UE-SS2相比,對于UE-SSl分配了更多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其結果,UE-SSl的合計I3DCCH分配區域候選數為10個(CCE聚合數I的6個和CCE聚合數2的4個),UE-SS2的合計HXXH分配區域候選數為6個(CCE聚合數2的2個和CCE聚合數4的2個和CCE聚合數8的2個)。也就是說,UE-SSl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數更多。
這里,對于DCI格式2C分配UE-SSl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對于DCI格式2D分配UE-SS2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群。DCI格式2C用于秩2以上的分配,而且,通過將一個傳輸塊設定為無效(disable),也能夠指示秩I。也就是說,因為DCI格式2C支持全部秩,所以其使用頻度高。另一方面,DCI格式2D僅支持秩1,因此多在傳播路徑狀況變惡等時輔助使用。因此,DCI格式2D的使用頻度低。因此,通過圖9所示的搜索區間的設定,能夠對使用頻度越高的DCI格式分配越多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由此能夠降低對于較多存在的秩以上的終端的roccH分配被阻止的幾率。另外,也可以在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下,將6個TOCCH分配區域候選中的3個候選分配給UE-SSl,將剩下的3個候選分配給UE-SS2。(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3涉及在專用搜索區間中的子集設定的變形例。在實施方式3的設定例中,根據小區環境,分別使包含于UE-SSl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和包含于UE-SS2的F1DCCH分配區域候選為可變(configurable)。但是,包含于UE-SSl和UE-SS2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總數固定。例如,在熱點(Hot spot)或毫微微小區(Femto Cell)等較小的小區中,所收納的終端的數量較少,因此可以考慮,在各個子幀,存在滿足了需要對終端分配的roccH的數的、充分的數量的roccH資源。另外,在較小的小區中,終端和基站的間距較小,因此接收質量良好的終端較多。因此,在較小的小區中,分配單元106對與DCI格式2C對應的UE-SSl,設定更多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所述DCI格式2C雖然有效載荷大小較大,但能夠支持全部的秩。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在宏蜂窩小區等較大的小區中,在各子幀作為HXXH的分配對象的終端的數目也多,而且存在大量接收質量差的終端。因此,在較大的小區中,分配單元106對于與有效載荷大小較小的DCI格式2D對應的UE-SS2,設定更多的TOCCH分配區域候選。例如,在對于較小的小區的設定(configuration) I中,UE-SS1對于CCE聚合數I、2、4、8,分別具有6個、4個、O個、O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10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UE-SS2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O個、2個、2個、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6個的H)CCH分配區域候選)。另外,在對于較大的小區的設定(configuration) 2中,UE-SSl對于CCE聚合數I、2、4、8,分別具有4個、2個、O個、O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6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UE-SS2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2個、4個、2個、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10個的H)CCH分配區域候選)。將有關使用設定I和設定2中的哪一種設定的信息作為小區內的廣播信息通知給終端。或者,在缺省 設定(configuration)中,UE-SSl和UE-SS2分別具有相同數目的PDCCH分配區域候選。例如,與實施方式I同樣地,UE-SSl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6個、2個、O個、O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8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UE-SS2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O個、4個、2個、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8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也可以在通常使用該缺省設定,而作為特殊例使用上述的設定I或2。在使用設定I或2的情況下,可以將有關所使用的設定的信息作為小區內的廣播信息而通知給終端。或者也可以分別通知給各個終端。該信息僅是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需要的信息,因此根據多天線發送模式的終端數,有時相比于以發送到整個小區的方式進行廣播,進行分別通知的方式所需的無線資源較少。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分配單元106具有多個UE-SS設定,并根據小區環境,選擇與使用頻度高的DCI格式對應的子集中包含較多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子集。由此,能夠對于與使用頻度高的DCI格式對應的子集,分配適當的數目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因此可以降低對終端的roccH分配被阻止的幾率。(實施方式4)實施方式4涉及在專用搜索區間中的子集設定的變形例。在實施方式4的設定例中,將與基準等級的CCE聚合數對應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全部分配給任一個子集。也就是說,對多個子模式的每個子模式,設定CCE聚合數不同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例如,在實施方式4的設定例中,UE-SSl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6個、6個、O個、O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1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UE-SS2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O個、O個、2個、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即,合計4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也就是說,將在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的6個HXXH分配區域候選,全部分配給UE-SSl。這里,在多個基站協同進行數據發送的CoMP發送時,多個基站協同發送數據,但只從一個小區發送roccH。因此可以認為,PDCCH的接收質量比數據惡劣。因此主要使用有效載荷大小較小的DCI格式2D。因此,可以認為,在進行CoMP發送時,在可實現更低的編碼率的CCE聚合數4或8的情況下的DCI格式2D的使用頻度高。也就是說,在使編碼率更高的CCE聚合數1、2的情況下,在終端中,無法以充分的接收質量接收DCI格式2D的可能性高。因此,即使DCI格式2D只支持CCE聚合數4和8,PDCCH分配被阻止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增高。另外,通過對于使用頻度越高的DCI格式2C設定越多的候選數,能夠改善整個系統的PDCCH阻止率。另外,對每個CCE聚合數,一對一地決定可分配的DCI格式,因此可以使分配單元106的處理簡化。另外,只要在終端200中對每個CCE聚合數設定進行盲解碼的DCI格式即可,因此也可以使終端200的處理簡化。(實施方式5)實施方式5涉及在專用搜索區間中的子集設定的變形例。在實施方式5的設定例中,根據帶寬改變各CCE聚合數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數目。通過廣播信息向終端通知帶寬。這里,DCI格式 2C 在單位帶(Component carrier)為寬帶(例如 10MHz、20MHz)時,用于資源(RB)分配通知(基于位圖的分配通知)的比特數增多。因此,在CCE聚合數為I的情況下,DCI格式2C的編碼率過高(R = O. 8以上)。因此,使用DCI格式2C的終端被限定為位于小區中心且頻率選擇性衰落平坦的終端。
另一方面,對于DCI格式2C,在單位帶為窄帶(例如5MHz)時,CCE聚合數I容易被使用(R = O. 75左右)。從圖7可以了解這些情況。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帶寬而改變各CCE聚合數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的數目。例如,在基站100和終端200之間的通信中使用的單位帶的帶寬小于IOMHz (50RB)時,UE-SSl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6個、2個、O個、O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在其為IOMHz (50RB)以上時,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2個、6個、O個、O個的PDCCH分配區域候選。另一方面,對于DCI格式2D,通過開頭RB和長度,進行RB分配通知。因此,DCI格式2D的比特數不怎么因帶寬而變化。因此,UE-SS2在任何帶寬下,對于CCE聚合數1、2、4、8,分別具有O個、4個、2個、2個的HXXH分配區域候選。由此,對于UE-SSI,根據單位帶的帶寬能夠使使用頻度高的CCE聚合數的TOCCH分配區域候選增多,因此,可以降低roccH分配被阻止的幾率。(其它實施方式)(I)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多天線發送模式”是適用于LTE-A(Release10)而引入的支持多層發送的發送模式,其不同于LTE (Release 8)中的發送模式(transmission mode) 3、4 等 MIMO 模式。另外,在上述說明中,作為除監視DCI 0/1A以外還監視與下行線路的發送模式對應的兩個DCI格式的發送模式,以多天線發送模式為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不限于此,只要是監視與發送模式對應的多個DCI格式的發送模式,也可以是多天線發送模式以外的發送模式。另外,多天線發送模式也可以為使用終端專用的解調用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或 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的發送模式。(2)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將能夠通知秩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的格式設為DCI格式2C,并將只能通知秩I的格式設為DCI格式2D來進行了說明。但是,在終端監視取決于發送模式的多個DCI格式時,可以利用本發明。由此,能夠獲得如下的效果在利用與LTE同樣的搜索區間的同時,能夠動態地切換發送模式或其子模式,也不增加盲解碼。而且,只要是存在用于通知不同的發送方法的多個格式,并且作為各發送方法的動作區域的、接收質量(路徑丟失、幾何數據、SINR、接收功率、SNR等)的范圍不同的情況,就能夠通過適用本發明,根據終端的接收質量增加與使用頻度高的DCI格式對應的子集的PDCCH分配區域候選的數目。由此,能夠對與使用頻度高的DCI格式對應的子集,分配合適的數目的roccH分配區域候選,因此可以降低對終端的roccH分配被阻止的幾率。(3)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監視兩個DCI格式作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的情況。然而,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適用到監視3個以上的DCI格式作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的情況。(4)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將能夠通知秩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的格式設為DCI格式2C,并將只能通知秩I的格式設為DCI格式2D來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對于其它的不同發送模式或發送方法的DCI格式。例如,在CoMP發送中,可以考慮從多個基站進行數據發送的聯合處理(Joint processing(JP))模式和雖然在多個基站間進行協同調度但從一個基站進行數據發送的協同調度(Coordinated Scheduling(CS))模式。
也就是說,可以將JP模式和CS模式看作CoMP發送模式的子模式。在任一子模式中,從一個基站發送H)CCH。在動態地切換這些子模式時,通過對各子模式使用不同的DCI格式,也能夠獲得與上述說明同樣的效果。也就是說,因為JP模式是終端接收來自多個小區的信號的模式,所以適用于存在于小區邊界附近且PDCCH接收質量惡劣的終端。所以,與DCI格式2D同樣,可以使JP模式用DCI格式僅支持較大的CCE聚合數。與此同時,使CS用DCI格式僅支持較小的CCE聚合數。(5)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在基站100和終端200之間使用I個單位帶(Componentcarrier)的前提下進行了說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實施使用多個單位帶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時適用本發明。也就是說,能夠對各單位帶適用上述的各實施方式。(6)對于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的終端ID,可以使用C-RNTU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7)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的“全部終端通用的DCI格式”也可以讀成“不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格式”。(8)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將不取決于終端發送模式的格式設為DCI 0/1A來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不取決于終端發送模式而能夠使用的格式,任何格式都可。另外,作為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也可以使用除DCI 1、2、2A、2B、2C、2D、0A、0B以外的格式。另外,作為上行線路或下行線路的發送模式,可以包含連續頻帶分配發送。設定該發送模式的終端的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分別為DCI 0(上行線路)和DCI 1A(下行線路)。此時,全部終端通用的DCI格式和取決于發送模式的格式為同一格式,因此在UE-SS中,在上行線路和下行線路中,分別以一種格式為對象進行盲解碼即可。另外,在上行和下行都為連續頻帶分配時,格式為合計一種。通過將DCI 0/1A設定給搜索區間大的取決于發送模式的DCI,從而能夠防止對原來因傳輸路徑狀況惡劣而只能以DCI 0/1A格式分配HXXH的終端的、阻止率的增加。(9)在上述實施方式(0052段)中,設定了如下的子集群,即,將根據第I發送模式(這里為多天線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這里例如為LTE規定的基于發送分集的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分割為與第I發送模式具有的子模式的個數相同的子集數所得的子集群。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設定如下的子集群,即,將對于全部終端通用的數據分配用DCI格式(這里為DCI格式0/1A)設定的UE-SS分割為與發送模式具有的子模式的個數相同的子集數所得的子集群。這里,例如,多天線發送模式具有2個子模式,發送分集模式具有I個子模式。(10)在上述實施方式I至3和5中,僅在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將搜索區間分割為UE-SSl和UE-SS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對于除基準等級即CCE聚合數2以外的CCE聚合數,分割為US-SSl和UE-SS2。對于越多的CCE聚合數使UE-SSl越少(S卩,使UE-SS2越多),并對于越少的CCE聚合數使UE-SSl越多(S卩,使UE-SS2越少),由此能夠獲得與本發明同樣的效果。(11)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用天線進行說明,但用天線端口(antenna port)也可以同樣地適用本發明。天線端口是指,由I個或多個物理天線構成的邏輯的天線。也就是說,天線端口并不一定指I個物理天線,有時指由多個天線構成的陣列天線等。
例如,在3GPP LTE中,未規定由幾個物理天線構成天線端口,而將天線端口規定為基站能夠發送不同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單位。另外,有時天線端口被規定為乘以預編碼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權重的最小單位。(1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構成本發明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也可以由軟件實現。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各功能塊通常被作為集成電路的LSI來實現。這些功能塊既可以被單獨地集成為單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為單芯片。雖然此處稱為LSI,但根據集成程度,可以被稱為1C、系統LSI、超大LSI (Super LSI)、或特大 LSI(Ultra LSI)。另外,實現集成電路化的方法不僅限于LSI,也可使用專用電路或通用處理器來實現。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編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或者可重構LSI內部的電路單元的連接和設定的可重構處理器。再者,隨著半導體的技術進步或隨之派生的其它技術的出現,如果出現能夠替代LSI的集成電路化的新技術,當然可利用該新技術進行功能塊的集成化。還存在著適用生物技術等的可能性。2009年12月17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特愿第2009-286655號所包含的說明書、說明書附圖和說明書摘要的公開內容全都引用于本申請。工業實用性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作為可削減接收方的盲解碼次數且不使控制信號的分配阻止率增高的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很有用。
權利要求
1.無線發送裝置,將控制信號配置到搜索區間具有的多個分配區域候選中的一個分配 區域候選內進行發送,該無線發送裝置包括搜索區間設定單元,設定將搜索區間分割所得的多個子集,所述搜索區間是根據第1 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且對于各接收裝置分別設定的搜索區間;以及分配單元,對于所述第1發送模式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所述子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分配區域候選由一個基本單位構成,或者通過聚合多個該基本單位而構成,所述搜索區間設定單元對第1子集設定與小于規定的聚合數的聚合數對應的所述分 配區域候選,對第2子集設定與大于所述規定的聚合數的聚合數對應的所述分配區域候 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搜索區間設定單元使第1子集中包含的所述分配區域候選的數多于第2子集中包 含的所述分配區域候選的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搜索區間設定單元根據通信環境而變更所述子集中包含的分配區域候選的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分配區域候選由一個基本單位構成,或者通過聚合多個該基本單位而構成,所述搜索區間設定單元將與任意的聚合數對應的全部分配區域候選設定給一個子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搜索區間設定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的發送頻帶的帶寬而變更所述子集中包含 的分配區域候選的數。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所述無線發送裝置是LTE-A基站,所述第2發送模式是基于LTE的發送分集的發送模式,所述第1發送模式包含秩2以上的空間復用發送模式和秩1的發送模式分別作為第1 子模式和第2子模式,所述分配單元對于所述第1子模式設定所述第1子集,對于所述第2子模式設定所述 第2子集。
8.控制信號發送方法,用于將控制信號配置到搜索區間具有的多個分配區域候選中的 一個分配區域候選內進行發送,該控制信號發送方法包括設定將搜索區間進行分割所得的多個子集的步驟,所述搜索區間是根據第1發送模式 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且對于各接收裝置分別設定的搜索區間;以及對于所述第1發送模式所具有的多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所述子集的步驟。
全文摘要
公開了可以削減控制信號的接收方中的盲解碼次數而不會提高控制信號的分配阻止率的無線發送裝置和控制信號發送方法。在基站(100)中,搜索區間設定單元(103)設定將根據第1發送模式以外的第2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分割為與第1發送模式具有的子模式的數相同的子集數所得的兩個子集,分配單元(106)對于該兩個子模式分別分配不同的子集。各子集具有多個下行控制信息分配區域候選。由此,能夠將與對應于各子模式的DCI格式的盲解碼區域候選限定為與各子模式對應的子集,因此能夠削減終端(200)中的盲解碼次數。而且,不使根據第2發送模式設定的UE-SS一律地縮小,因此還能夠防止阻止率的增加。
文檔編號H04B7/04GK102668671SQ20108005288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7日
發明者C.溫格特, 中尾正悟, 西尾昭彥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