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便攜式通信裝置,尤其涉及通過拔出或按壓蓋部而使蓋部掛接或脫離,由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便攜式通信裝置是指用戶在攜帶的情況下能夠與對方進行無線通信的電子裝置。作為無線通信的例子,有語音通話,傳送短信,傳送文件,視頻通話,照相功能等。并且,便攜式通信裝置還可起到電話號碼管理、個人日程管理等個人秘書的作用。并且,便攜式通信裝置由于考慮到便攜性,越來越趨于小型化、微型化、手持化、輕薄化發展,且趨于向可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多媒體化方向發展,例如,趨于向重視包括游戲或娛樂等的消遣內容的方向發展。未來,便攜式通信裝置不僅只進行語音通話,還會趨于向包含視頻通話、游戲、互聯網、照相等多功能復雜化發展。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在主體所定位置形成有用于將IF連接器或存儲器等連接到主體的狹縫。尤其,所述主體所定位置一般形成在主體側面、下面或背面。這種狹縫是為了插入連接器使該IF連接器與主體內部的接觸部電氣連接而形成的空間,安裝在現有的狹縫的入口的蓋開閉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的蓋開閉裝置1的結構為如下。即,蓋3可旋轉地安裝于主體狹縫的入口2,而且根據蓋3的旋轉與否來決定所述入口2的開閉。所述蓋3由蓋主體3a和在所述蓋主體3a垂直方向延伸的結合部3b構成。所述結合部3b通過強制插入到主體狹縫入口2的結合孔2a的方式安裝。所述蓋主體3a與結合部3b用軟性材質構成。用戶從所述入口2稍微拔出所述蓋主體3a之后,以所述結合部3b為中心旋轉預定角度,以此開閉所述入口2。圖2示出了所述入口2根據旋轉所述蓋主體3a而開放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用戶將連接器推入到入口內側,使其與主體連接。但是,現有的蓋開閉裝置形成為先將蓋拔出之后旋轉,以此開閉所述入口的結構,因此,對于用戶而言,開閉動作比較繁瑣。并且,當反復開閉所述蓋時,所述蓋的結合部會會發生疲勞,從而有可能從主體分離或發生破損,由此有可能導致丟失所述蓋。并且,開放所述蓋時,所述蓋會突出到主體的外觀,因此會影像與連接器之間的連接,且影響通信裝置的外觀。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對現有的蓋開閉裝置研發出了由雙重注塑結構構成的掛鉤式,以及通過滑動蓋來進行開閉的滑動式等。但是,這使得增加用于滑動所述蓋的結構部件,而且由于增加部件數量而導致裝配工藝復雜,制造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需要研發出一種即使反復使用蓋也可防止蓋發生疲勞,由此防止蓋發生破損或丟失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根據拔出或按壓蓋部而形成掛接或脫離,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即使反復使用也能夠防止發生疲勞,進而防止蓋部的破損以及丟失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根據按壓蓋部而使蓋部解除鎖定且根據彈性力而使蓋部滑動,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且使用起來更加容易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根據磁鐵的磁力而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化,使產品的使用性更加提高,而且通過減少部件數量來減少產品的裝配工藝時間和節省制造成本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根據彈性部件而使蓋部半自動地滑動,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使產品的使用性更加提高,而且通過減少部件數量來減少產品的裝配工藝時間和節省制造成本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通過拔出或按壓而被掛接或脫離,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兩側的多個結合部;設置于所述蓋部且可插拔地與所述結合部結合的多個掛接部,所述多個掛接部根據拔出并按下所述蓋部或抬起所述蓋部而掛接或脫離于所述結合部。并且,所述結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的兩側的第一結合槽,所述第一結合槽當拔出或按壓所述掛接部時使所述掛接部能夠移動;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的兩側,且鄰近于所述第一結合槽的所述第二結合槽,所述第二結合槽根據拔出并按下所述蓋部或抬起所述蓋部而使得所述蓋部以強制插入的方式與所述掛接部結合而被固定或脫離。并且,所述第二結合槽小于所述第一結合槽,以使所述掛接部能夠強制插入到所述第二結合槽。并且,所述掛接部由第一掛接部和第二掛接部構成,所述第一掛接部形成于所述蓋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掛接部形成于所述蓋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掛接部和所述第二掛接部的一端分別形成有用于防止從所述第一結合槽和所述第二結合槽脫離的脫離防止臺。并且,所述蓋部由形狀記憶合金或橡膠材質制成。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根據按壓而脫離,并根據彈性力而移動,以此打開所述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和所述蓋部的滑動鎖定部,所述滑動鎖定部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解除鎖定,進而根據彈性力使所述蓋部滑動。并且,所述主體形成有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可滑動地結合的移動部,所述移動部形成為槽狀。并且,所述滑動鎖定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蓋部的掛扣部;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的一側且位于對應于所述掛扣部的位置的脫離鎖定部,所述脫離鎖定部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從所述掛扣部脫離,以使所述蓋部根據彈性力而滑動;設置于所述主體的彈性部件,以提供彈性力而使所述蓋部滑動。并且,所述蓋部的一端形成有朝外部暴露的止動凸起,以用于限制所述蓋部的滑動;所述止動凸起的背面形成有用于與所述掛扣部掛扣或脫離出所述掛扣部的脫離鎖定部;所述蓋部的另一端形成至少一個支撐凸起,以用于與所述彈性部件結合而支撐所述彈性部件。并且,所述脫離鎖定部與所述掛扣部形成為半球狀,使得所述脫離鎖定部與所述掛扣部的脫離更加容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的鄰近位置的第一磁鐵;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且內部裝有第二磁鐵的蓋部,以用于滑動時根據所述第一磁鐵的磁力而開閉所述狹縫入口。并且,所述蓋部通過雙重注塑將所述第二磁鐵安裝在內部。并且,所述主體形成有引導所述蓋部滑動的導軌,所述蓋部的外側面突出形成朝外部暴露的凸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根據彈性力而半自動地移動,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主體與所述蓋部之間的彈性部件,以用于提供彈性力而使所述蓋部半自動地滑動。并且,所述主體具有使所述蓋部滑動的移動空間。并且,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主體,所述彈性部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蓋部,以使所述蓋部在滑動初期被拉伸,而超過預定位置而移動時,被壓縮而提供彈性力。并且,所述彈性部件由彈簧桿構成。如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由于根據拔出或按壓蓋部而使其掛接或脫離,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即使反復使用也不會產生疲勞,進而防止產品破損以及丟失。并且,根據按壓蓋部而解除鎖定并根據彈性力而使蓋部滑動,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化,使產品使用起來更加容易。并且,根據磁鐵的磁力而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使產品的使用性更加提高,并且通過減少部件數量來減少產品的裝配工藝時間和節省制造成本。并且,根據彈性部件而使蓋部半自動地滑動,以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入口,從而使蓋部的開閉動作更加簡單,使產品的使用性更加提高。圖1為現有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構分解立體圖;圖2為現有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狀態的側視圖;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結構中的蓋部的立體圖;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結構中的狹縫入口的側視圖;圖5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合6狀態的平面圖;圖6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過程的平面圖;圖7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開放狀態的平面圖;圖8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開放狀態的示意圖;圖9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開放狀態的側視圖;圖10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過程的示意圖;圖1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為蓋部的立體圖;圖1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為將蓋部結合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構立體圖;圖14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合狀態的立體圖;圖15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狀態的立體圖;圖16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結構中的蓋部的開放狀態的立體圖;圖1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結構中的蓋部的平面圖;圖18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合狀態的平面圖;圖19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狀態的主視圖;圖20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結構分解立體圖;圖21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開放之前狀態的平面圖;圖22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過程的平面圖;圖23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開放狀態的平面圖。附圖主要符號說明10、20、30、40為蓋開閉裝置,11、21、31、41為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lla、21a、31a、41a為狹縫入口,12、22、33、42為蓋部,13為結合部,13a為所述第一結合槽,13b為第二結合槽,14為掛接部,14a為第一掛接部,14b為第二掛接部,14c為脫離防止臺,23為滑動鎖定部,32為第一磁鐵,33a為第二磁鐵,43為彈性部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說明書記載的實施例和附圖所示的結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全部技術思想,因此,本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應當知道,還可存在替換本說明書記載的實施例的各種變形例。如圖3至圖12所示,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10包括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11;狹縫入口Ila;蓋部12;多個結合部13;多個掛接部14。所述狹縫入口Ila與后述的蓋部12結合而可開閉地形成于所述主體11。所述蓋部12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11a,并通過拔出或按壓所述蓋部12而使所述蓋部12被掛接或脫離,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11a。所述多個結合部13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Ila的兩側,以使所述多個掛接部14可插拔地與所述多個結合部13結合。所述多個掛接部14設置于所述蓋部12,且可插拔地在所述結合部13結合,并根據拔出并按下或抬起所述蓋部12而使所述蓋部12掛接或脫離。如圖3至圖10所示,所述結合部13由第一結合槽13a和第二結合槽13b構成。所述第一結合槽13a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Ila的兩側,以當插入/拔出所述掛接部14時使所述掛接部14可移動地結合。所述第二結合槽13b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Ila的兩側,且鄰近設置于所述第一槽13a,以用于根據拔出并按下或抬起所述蓋部12而使得所述蓋部以強制插入的方式與所述掛接部14結合而被固定或脫離。為了能夠強制插入所述掛接部14,所述第二結合槽13b相比所述第一結合槽13a形成得更小。如圖3至圖10所示,所述掛接部14由第一掛接部14a和第二掛接部14b構成,所述第一掛接部14a形成于所述蓋部12的一端,以與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Ila—側的所述第一、第二結合槽13a、13b結合,所述第二掛接部14b形成于所述蓋部12的另一端,以與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Ila另一側的所述另一所述第一、第二結合槽13a、13b結合。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的一端形成用于防止從所述第一、第二結合槽13a、13b脫離的脫離防止臺14c。圖11和圖12示出了所述蓋部的另一實施例。為了在外部連接端子(未圖示)插入或脫離出所述蓋部12時,發生彎曲變形而開閉所述狹縫入口11a,所述蓋部12用形狀記憶合金或橡膠材質制成。但是,所述蓋部12除了形狀記憶合金或橡膠材質,也可以用其他材質制成。上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根據外形或動作方式一般可分為折疊型、直板型、翻蓋型、滑動型,而本實用新型可適用于上述所有類型。另外,以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以移動通信終端為代表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并不限定于移動通信終端,可適用于各種樣式的便攜式通信裝置。作為這種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例子,以依據對應于各種通信系統的通信協議而工作的所有移動通信終端(mobilecommunicationterminal)為首,可包括PMP(PortableMultimediaplayer)、mp3播放器、數字廣播播放器,個人數碼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以及智能手機(smartphone)等所有信息通信裝置和多媒體裝置及其對應的應用裝置。以下,參照圖3至圖10對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的動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3至圖10所示,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10包括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11;形成于所述主體11的狹縫入口Ila;蓋部12;多個結合部13和多個掛接部14。在所述狹縫入口Ila的兩側形成的結合部13由相互鄰近的第一結合槽13a和第二結合槽13b構成,而形成于所述蓋部12的所述掛接部14由第一掛接部14a和第二掛接部14b構成。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可滑動地結合在所述第一結合槽13a。在此狀態下,如圖6至圖10所示,當用戶將所述蓋部12在所述狹縫入口Ila開放時,首先抓住所述蓋部12并拔出,使其滑動而移動。此時,所述蓋部12的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從所述第一結合槽13a滑出,在此狀態下,若向下部按下所述蓋部12,則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被強制插入而結合于所述第二掛接槽13b,由此被掛接而固定。所述第二結合槽13b相比第一結合槽13a形成得更小,因此,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在所述第一掛接槽13a滑動之后可強制插入在所述第二結合槽13b。此時,由于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的一端形成有脫離防止臺14c,因此所述脫離防止臺14c限制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的滑動,并防止蓋部12從所述主體11脫離。此時,所述蓋部12開放所述狹縫入口11a。并從開放的所述狹縫入口Ila插入外部的連接端子(未圖示)以進行電氣連接。在此,如圖5和圖10所示,用戶再次關閉所述狹縫入口Ila時,將所述蓋部12朝上抬起時,所述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從所述第二掛接槽13b脫離,并移動到所述第一結合槽13a。在此狀態下,將所述蓋部12滑動而推動到所述狹縫入口Ila側,使第一、第二掛接部14a、14b移動到所述第一結合槽13a。此時,所述蓋部12關閉所述狹縫入口11a。以下,參照圖13至圖16對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3至圖16所示,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20包括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21;形成于所述主體21的狹縫入口21a;蓋部22;滑動鎖定部23。所述狹縫入口21a與后述的蓋部22結合的狀態下可開閉地形成于所述主體21。所述蓋部22可滑動地與所述狹縫入口21a結合。并且,所述蓋部22根據按壓而脫離,并根據彈性力而移動,由此可開閉所述狹縫入口21a。所述滑動鎖定部23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21a和所述蓋部22,以使所述蓋部22根據按壓而解除鎖定,從而根據彈性力而進行滑動。所述主體21形成有用于根據按壓所述蓋部22而可滑動地結合所述蓋部22的移9動部21b,所述移動部21b可形成為槽狀。所述滑動鎖定部23包括掛扣部23a和脫離鎖定部23b以及彈性部件23c。所述掛扣部23a形成于所述蓋部22,以與所述脫離鎖定部23b掛接或分離。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21a的鄰近位置,且位于與所述掛扣部23a對應的位置,從而當按壓形成于所述蓋部22的止動凸起(knob)22a時,所述脫離鎖定部23b從所述掛扣部23a脫離,并根據彈性力而滑動。所述彈性部件23c設置于所述主體21,以用于提供彈性力而使所述蓋部22滑動。所述蓋部22的一端形成暴露于外部且用于限制所述蓋部22的滑動的止動凸起22a。所述止動凸起22a的背面形成用于掛扣到所述掛扣部23a或脫離出所述掛扣部23a的所述脫離鎖定部23b。所部蓋部22的另一端形成用于與所述彈性部件23c結合而支撐所述彈性部件23c的至少一個支撐凸起22b。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與所述掛扣部23a可以形成為半球狀,使得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與所述掛扣部23a的分離更加容易。在此狀態下,如圖15至圖16所示,當用戶要從所述狹縫入口21a開放所述蓋部22時,首先按壓形成于所述蓋部22的止動凸起22a。此時,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與所述止動凸起22a—起被按壓,由此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被按壓的同時從所述掛扣部23a脫離。所述脫離鎖定部23b被按壓時,所述掛扣部23a發生彎曲,由此所述脫離鎖定部23b從所述掛扣部23a脫離。此時,被拉伸的所述彈性部件23c根據彈性力而收縮,從而使得所述蓋部22滑動,并根據所述止動凸起22a,在滑動受到限制的狀態下開放所述狹縫入口21a。所述止動凸起22a通過與所述狹縫入口21a的一端接觸而限制所述蓋部22的滑動。在此,如圖13至圖14所示,當用戶要再次關閉所述狹縫入口21a時,抓住所述蓋部22的止動凸起22a而滑動所述蓋部22,此時,所述蓋部22的掛扣部23a也一起滑動,由此掛扣并固定于形成在所述主體21的脫離鎖定部23b。此時,所述彈性部件23c也一起滑動而被拉伸,且所述蓋部22關閉所述狹縫入口21a。以下,參照圖17至圖19對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7至圖19所示,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30包括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31、形成于所述主體31的狹縫入口31a、第一磁鐵32以及內部裝有第二磁鐵33a的蓋部33。所述狹縫入口31a與后述的所述蓋部33結合的狀態下被開閉地形成于所述主體31。所述第一磁鐵32設置在所述狹縫入口31a的鄰近位置,以與后述的第二磁鐵33a相對應。所述蓋部33可滑動地結合于狹縫入口31a,以使所述蓋部33滑動時根據所述第一、第二磁鐵32、33a的磁力而開閉所述狹縫入口31a。所述蓋部33利用雙重注塑的方式將所述第二磁鐵33a安裝在所述蓋部33的內部。所述主體31形成有用于引導所述蓋部33的滑動的導軌31b,所述蓋部33的外側面突出形成朝外部暴露的凸起33b。在此狀態下,如圖19所示,當用戶要從所述狹縫入口31開放所述蓋部33時,首先抓住形成于所述蓋部33的凸起33b,以使所述蓋部33滑動。此時,安裝于所述蓋部33的內部的第二磁鐵33a也一起滑動,并且所述第二磁鐵33a由于越來越遠離所述第一磁鐵32,從而所述蓋部33脫離出所述第一、第二磁鐵32、33a的磁力影響范圍,從而不會受到所述第一、第二磁鐵32、33a的磁力的影響。此時,所述蓋部33沿著形成于所述主體31的導軌31b滑動。此時,所述蓋部33開放所述狹縫入口31a。在此,如圖18所示,當用戶要關閉所述狹縫入口31時,抓住所述蓋部33的凸起33b而使所述蓋部33滑動,此時,所述蓋部33沿著形成于所述主體31的導軌31b引導滑動。當所述蓋部33的第二磁鐵33a朝鄰近于所述第一磁鐵32的位置移動時,根據所述第一、第二磁鐵32、33a的磁力相互吸引,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磁鐵32、33a相對應。此時,所述蓋部33關閉所述狹縫入口31a。以下,參照圖20至圖23對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如圖20至圖23所示,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40包括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41、形成于所述主體41的狹縫入口41a、蓋部42以及彈性部件43。所述狹縫入口41a與后述的所述蓋部42結合的狀態下可被開閉地形成于所述主體41。所述蓋部42可滑動地與所述狹縫入口41a結合,以使所述蓋部42根據后述的所述彈性部件43的彈性力而半自動地滑動,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41a。所述彈性部件43設置于所述主體41與所述蓋部42之間,以提供使所述蓋部42半自動地滑動的彈性力。所述主體41具有可使所述蓋部42滑動的移動空間41b。所述彈性部件43的一端43a連接在所述主體41,所述彈性部件43的另一端43b連接在所述蓋部42。所述彈性部件43可由彈簧桿(pushrod)構成,也可由除了彈簧桿以外的另外的彈性部件構成。例如,所述彈性部件43可由卷簧等彈性部件構成。在此狀態下,如圖21和圖22所示,用戶要從所述狹縫入口41a開放所述蓋部42時,首先抓住所述蓋部42使其滑動。此時,所述彈性部件43也一起滑動,且進行旋轉,由此所述彈性部件43的兩端43a、43b被壓縮。此時,將所述蓋部42從滑動初期的位置移動到中間位置時,所述彈性部件的兩端43a、44b被壓縮,而當所述蓋部42經過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彈性部件43也一起旋轉并移動,從而被壓縮著的所述彈性部件43的兩端43a、44b拉伸而提供彈性力,以使所述蓋部42半自動地滑動。所述蓋部42根據所述彈性部件43的彈性力移動到滑動結束的位置,以開放所述狹縫入口41a。在此,如圖22和圖23所示,用戶要再次關閉所述狹縫入口41a時,將所述蓋部42再次朝逆方向滑動。此時,所述蓋部42從滑動結束的位置移動到所述中間位置,由此所述彈性部件43的兩端43a、43b再次被壓縮。當所述蓋部42從所述中間位置再次移動到所述滑動初期位置時,被壓縮著的所述彈性部件43的兩端43a、43b拉伸而提供彈性力,以使所述蓋部42半自動地滑動到原始位置。此時,所述蓋部42關閉所述狹縫入口41a。如上所述,所述彈性部件43根據所述蓋部42的滑動而被壓縮或拉伸,從而使得所述蓋部42半自動地滑動。綜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對于本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來說應當知道,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替換、變形、變更。權利要求一種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通過拔出或按壓而被掛接或脫離,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兩側的多個結合部;設置于所述蓋部且可插拔地與所述結合部結合的多個掛接部,所述多個掛接部根據拔出并按下所述蓋部或抬起所述蓋部而掛接或脫離于所述結合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的兩側的第一結合槽,所述第一結合槽當拔出或按壓所述掛接部時使所述掛接部能夠移動;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的兩側,且鄰近于所述第一結合槽的所述第二結合槽,所述第二結合槽根據拔出并按下所述蓋部或抬起所述蓋部而使得所述蓋部以強制插入的方式與所述掛接部結合而被固定或脫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結合槽小于所述第一結合槽,以使所述掛接部能夠強制插入到所述第二結合槽。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接部由第一掛接部和第二掛接部構成,所述第一掛接部形成于所述蓋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掛接部形成于所述蓋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掛接部和所述第二掛接部的一端分別形成有用于防止從所述第一結合槽和所述第二結合槽脫離的脫離防止臺。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部由形狀記憶合金或橡膠材質制成。6.一種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根據按壓而脫離,并根據彈性力而移動,以此打開所述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和所述蓋部的滑動鎖定部,所述滑動鎖定部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解除鎖定,進而根據彈性力使所述蓋部滑動。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形成有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可滑動地結合的移動部,所述移動部形成為槽狀。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鎖定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蓋部的掛扣部;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的鄰近位置且位于對應于所述掛扣部的位置的脫離鎖定部,所述脫離鎖定部根據按壓所述蓋部而使所述蓋部從所述掛扣部脫離,以使所述蓋部根據彈性力而滑動;設置于所述主體的彈性部件,以提供彈性力而使所述蓋部滑動。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部的一端形成有朝外部暴露的止動凸起,以用于限制所述蓋部的滑動;所述止動凸起的背面形成有用于與所述掛扣部掛扣或脫離出所述掛扣部的脫離鎖定部;所述蓋部的另一端形成至少一個支撐凸起,以用于與所述彈性部件結合而支撐所述彈性部件。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離鎖定部與所述掛扣部形成為半球狀,使得所述脫離鎖定部與所述掛扣部的脫離更加容易。11.一種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狹縫入口的鄰近位置的第一磁鐵;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且內部裝有第二磁鐵的蓋部,以用于滑動時根據所述第一磁鐵的磁力而開閉所述狹縫入口。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部通過雙重注塑將所述第二磁鐵安裝在內部。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形成有引導所述蓋部滑動的導軌,所述蓋部的外側面突出形成朝外部暴露的凸起。14.一種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可滑動地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所述蓋部根據彈性力而半自動地移動,以此開閉所述狹縫入口;設置于所述主體與所述蓋部之間的彈性部件,以用于提供彈性力而使所述蓋部半自動地滑動。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具有使所述蓋部滑動的移動空間。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主體,所述彈性部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蓋部,以使所述蓋部在滑動初期被拉伸,而超過預定位置而移動時,被壓縮而提供彈性力。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由彈簧桿構成。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攜式通信裝置的蓋開閉裝置,所述蓋開閉裝置通過拔出或按壓蓋部而使蓋部掛接或脫離,由此開閉便攜式通信裝置的狹縫的入口。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開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便攜式通信裝置的主體的狹縫入口;結合于所述狹縫入口的蓋部,以用于通過根據拔出或按壓而被掛接或脫離來開閉所述狹縫入口;形成于所述狹縫入口兩側的多個結合部;設置于所述蓋部且可插拔地與所述結合部結合的多個掛接部,所述多個掛接部根據拔出并按下或抬起所述蓋部而掛接或脫離。因此,即使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也能夠防止發生疲勞,進而可防止蓋部破損以及丟失。文檔編號H04M1/02GK201690489SQ201020208678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申請日期2010年5月24日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發明者樸宰弘,李承夏,趙柄憲,金永錫,高晶熙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