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分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通信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線架。
背景技術:
隨著用戶對語音、數據、視頻等多業務通信的不斷增加,人們對于通信信號傳輸頻 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布線產品也逐漸從5e類升級到6類、從6類升級到6A類的趨勢 發展,這種分類是對包括電纜、連接硬件等以及由其組成的系統在傳輸性能要求上的分類, 6類系統的傳輸頻寬要求高達250MHz。 在辦公建筑或住宅小區中,通信電纜一般安裝在墻壁里、天花板上或地板下,電纜 的一端連接到配線架靠近服務器或其它網絡設備,另一端連接到插座靠近用戶,電纜和連 接硬件等組成了布線系統。為了測試其性能是否滿足適用標準中規定的要求,測試設備一 邊連接到配線架,一邊連接到插座,高頻傳輸給不同單體(電纜或兩端的連接硬件)的性能 帶來復雜的變化,不僅是單體的性能重要,還有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很重要,特別是電纜 連接到連接硬件上是一個重要因素,安裝操作時的偶然因素就會導致性能的顯著降低。 傳輸性能測試時一個重要的電氣參數就是近端串擾損耗(NEXT),近端串擾損耗是 處于電纜一側的某發送線對,對于同側的其它相鄰(接收)線對通過電磁感應所造成的信 號耦合,因此,近端串擾是我們不需要的干擾,它會嚴重影響信號傳輸性能。近端串擾損耗 直接受電纜端接方式的影響,在端接時兩個對絞線對交叉時會更加嚴重,導致線對交叉的 因素很多,包括安裝時的不恰當操作以及電纜和連接器帶來的物理應力,比如在安裝其它 電纜時就會產生物理應力,還有在開剝電纜護套和松開對絞線對時的不恰當操作會產生回 路,也影響傳輸性能。 圖1A和圖1B所示為現有技術領域常用的分線架9,其由4個可分別插入對絞線 對的穿線孔91組成,4個穿線孔91可保持插入的4個對絞線對呈一字形排列并相互隔開, 4個對絞線對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綠、橙、棕(T568A打線方式)或者藍、橙、綠、棕(T568B打 線方式),但使用時需要將T568A打線方式轉換成T568B打線方式或者將T568B打線方式轉 換成T568A打線方式時,就必須將電纜的4個對絞線對按照所需打線方式的線對順序重新 排列。,這種操作比較復雜,容易造成線對排序錯誤,降低了作業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纜安裝簡單、可顯著降低近端串 擾損耗的分線架。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分線架,包括兩穿線孔,所述兩穿線孔之間通過一 肋板連接,所述兩穿線孔之間設有一與所述肋板垂直的繞線片,所述繞線片上開設有兩個 分別位于所述肋板兩側的繞線槽。 具體地,所述繞線片位于所述肋板的中間位置。 優選地,所述穿線孔為方形或圓形。
3[0010] 具體地,所述繞線槽對稱設于所述肋板兩側。 優選地,所述繞線槽為半圓形或U形。 具體地,所述繞線片兩側各設有一卡勾。 本實用新型采用半圓形或U形的非封閉的繞線槽,當采用T568A打線方式時,橙色 線對和綠色線對需要繞在繞線槽上;當采用T568B打線方式時,橙色線對和綠色線對沿著 肋板直接彎折即可,不用繞在繞線槽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兩種打線方式對換 時,操作簡單,作業效率高,安裝時的人為操作因素大大減少,降低了近端串擾損耗,保證了 信號傳輸性能。
圖1A是現有技術提供的分線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現有技術提供的分線架的俯視圖; 圖2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線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線架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3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對絞線對在分線架上按照色序依次排開的示意
圖; 圖3B是圖3A中的A-A剖視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對絞線對按照T568A打線方式繞在分線架上的 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對絞線對按照T568B打線方式繞在分線架上的 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穿入分線架的雙絞線對向著電纜護套方向90° 折彎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理好線對的分線架卡入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理好線對的分線架與連接器裝配在一起的示 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采用110打線刀端接芯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 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2A和圖2B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分線架l,包括兩穿線孔ll,所 述兩穿線孔11之間通過一肋板12連接,所述兩穿線孔11之間設有一與所述肋板12垂直 的繞線片13,所述繞線片13上開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肋板12兩側的繞線槽131。 具體地,所述繞線片13位于所述肋板12的中間位置,以充分利用空間,且便于對 絞線對的繞線。 優選地,所述穿線孔11為方形或圓形,以保證對絞線對順利地穿入穿線孔11。 具體地,所述繞線槽131對稱設于所述肋板12兩側,對絞線對在繞線槽131上繞線后,便于后續的裝配操作。 優選地,所述繞線槽131為半圓形或U形,棱邊均倒圓角,目的是消除對絞線對在 折彎時產生較大的彎曲應變,避免對傳輸性能產生影響。 進一步地,如圖2A、圖2B和圖7所示,所述繞線片13兩側各設有一卡勾132,該卡 勾132在裝配時可與110打線塊31上的卡口 (圖中未示出)配合,從而將分線架1與110 打線塊31固定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繞線架的具體繞線操作及裝配過程如下 (1)開剝線纜如圖3A和圖3B所示,圖3A中所示的A、B、C、D對絞線對分別為藍、 橙、綠、棕對絞線對,開剝線纜護套,末端預留約40mm的對絞線對,剪去十字骨架2(如圖3B 所示),注意剝線時不要劃傷芯線絕緣層。 (2)整理對絞線對按照圖3A所示的色序分開和整理雙絞線對,將對絞線對按照 藍、橙、綠、棕(即圖3A中的A、 B、 C、 D)順序在垂直方向依次排列,將中間的橙色線對B和 綠色線對C在水平方向分別向下和向上整理,注意不要讓對絞線對交叉。 (3)穿線和繞線按照圖2A和圖2B所示將藍色線對A和棕色線對D分別插入穿 線孔11中,圖2A中所示的弧形部14是為了舒緩兩邊藍色線對A和棕色線對D在分開時產 生的應變,橙色線對B和綠色線對C通過肋板12隔開;如果采用T568A打線方式,橙色線對 B和綠色線對C需要按照圖4A中T568A打線順序繞在繞線槽131上;如果采用T568B打線 方式,橙色線對B和綠色線對C按照圖4B中T568B打線順序沿著肋板12直接彎折即可,不 用繞在繞線槽131上。在穿線時,圖2A中所示的弧形部14頂部需盡量靠近電纜護套的邊 緣;而且,對絞線對之間不能發生交叉。 (4)整理線對按照圖5所示,將穿入分線架1的雙絞線對向著電纜護套方向折彎 90° ,在折彎線對時,不宜將線對拉得過緊。 (5)卡入如圖6和圖7所示,將整理好線對的分線架1卡入連接器3上,通過圖 2A和圖2B所示的繞線片13兩側的卡勾132卡入連接器3上的110打線塊31上的卡口而 裝配在一起(如圖7所示)。 (6)固定芯線如圖7所示,松開對絞線對,按照標簽上的色標順序將芯線卡入110 打線塊31上的線槽中,線對開絞距離不超過7mm。 (7)打線如圖8所示,按照T568A和T568B兩種打線方式完成裝配后,用110打 線刀4端接芯線,刀刃朝外,切除芯線末端多余的部份,從而完成了繞線架的繞線和裝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穿線孔,所述兩穿線孔之間通過一肋板連接,所述兩穿線孔之間設有一與所述肋板垂直的繞線片,所述繞線片上開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肋板兩側的繞線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片位于所述肋板的中間位置。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線孔為方形或圓形。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槽對稱設于所述肋板兩側。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槽為半圓形或U形。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片兩側各設有一卡勾。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通信器材領域,提供了一種分線架,包括兩穿線孔,所述兩穿線孔之間通過一肋板連接,所述兩穿線孔之間設有一與所述肋板垂直的繞線片,所述繞線片上開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肋板兩側的繞線槽。本實用新型采用半圓形或U形的非封閉的繞線槽,當采用T568A打線方式時,橙色線對和綠色線對需要繞在繞線槽上;當采用T568B打線方式時,橙色線對和綠色線對沿著肋板直接彎折即可,不用繞在繞線槽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兩種打線方式對換時,操作簡單,作業效率高,安裝時的人為操作因素大大減少,降低了近端串擾損耗,保證了信號傳輸性能。
文檔編號H04Q1/14GK201541331SQ20092020586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3日
發明者何龍, 李剛, 鄭朝輝 申請人:深圳日海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