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像追蹤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攝像追蹤方法,尤指一種用于一攝像裝置的攝像追蹤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一般的攝像裝置中,例如,數碼相機(DC)、數碼攝影機(DV)等,通常所使用的自 動對焦機制可略分為單次自動對焦(one shot AF)與追蹤自動對焦(tracking AF)等方式。以單次對焦為例,在進行掃描時,首先會借助于對焦馬達將變焦鏡頭驅動至起始 位置,接著在往固定方向驅動以進行掃描取樣程序。一旦掃描點的評價值下降次數與比例 滿足合焦條件時,則反向驅動變焦鏡頭回到最大評價值的位置,如此即完成了自動對焦的 動作。但是,單次自動對焦在每次取像之前都會驅動變焦鏡頭回到起始位置,并重新進 行掃描取樣的程序,進而導致單次自動對焦必須耗費許多更新畫面的時間方可完成。因此, 凡有追蹤自動對焦的應用,亦即,變焦鏡頭在每一個更新畫面時間內都在進行對焦的動作, 以改善單次自動對焦的缺點。目前,攝像裝置大部分都具有自動追蹤對焦(Tracking AF)被攝物的功能,也就 是所謂的被攝物追蹤(Object Tracking),而其原理則為在被攝物對焦后,自動對焦(auto focus)便依據該對焦被攝物的移動,而做自動追蹤對焦的動作。然而,目前數字相機自動追 蹤對焦的機制只能夠在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之內,單純的做被攝物追蹤的功用,因此,當被 攝物脫離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之后,攝像裝置便無法尋得到該被攝物,因而導致需重新尋 找或改變對焦物。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被應用在一攝像裝置中的攝像追蹤方法,其利用攝像 裝置中的自動對焦(Tracking AF)追蹤一被攝物的技術,加以判斷該被攝物的運動慣性,進 而作為拍照或攝影時,鏡頭自動變焦的依據。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其步驟包括,首先,執(zhí)行攝像裝置的追蹤自動對焦 (tracking AF)功能,以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然后,判斷被攝物是否從攝像裝置 的一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判斷結果為“是”,則進行變焦,以對被攝物或整個畫面 進行縮小(zoom out)追蹤對焦。相反的,判斷結果為“否”,則接下來判斷被攝物是否在攝 像范圍的一設定區(qū)域中進行一規(guī)律的運動。如果被攝物規(guī)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的設定區(qū)域 中時,則進行變焦,以對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zoom in)追蹤對焦。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其步驟包括,首先,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然后根 據該被攝物從該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以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 行縮小追蹤對焦。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其步驟包括,首先,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然后根 據該被攝物規(guī)律的運動在一攝像范圍的一設定區(qū)域中,以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追蹤對焦。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是利用自動追蹤對焦的技術,對運動中的被攝 物進行追蹤并自動對焦,并且對被攝物的運動軌跡加以判斷。然后,根據判斷結果,對攝像 裝置的變焦鏡頭進行驅動,進而讓超出攝像范圍的被攝物可以重新回到攝像范圍中,或是 放大攝像范圍中的被攝物。如此,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可以在被攝物脫離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之后,可以 自動尋得到該被攝物,并且,可以自動放大攝像范圍中微小的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而有效 改善現有技術的缺點。以上的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范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權利 要求。而有關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與優(yōu)點,將在后續(xù)的說明與附圖加以闡述。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圖4為被攝物的運動超出攝像范圍的示意圖;及圖5為被攝物運動在設定區(qū)域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被攝物10攝像范圍20設定區(qū)域20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是一種攝像追蹤方法,其利用一攝像裝置(未標示)中自動追蹤對焦 (Tracking AF) 一被攝物的技術,加以判斷該被攝物的運動軌跡的慣性,進而作為拍照或攝 影時,鏡頭自動變焦的依據。參考圖1與圖4。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圖4為被 攝物的運動超出攝像范圍的示意圖。配合圖4,參照圖1所示,首先,啟動追蹤自動對焦 (tracking AF)機制,以對一運動中的被攝物10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S100)。接下來, 判斷運動中的被攝物10是否從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S102),如 果運動中的被攝物10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接著進行鏡頭的變 焦,以對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zoomout)追蹤對焦(S104)。相反的,如果運動中 的被攝物10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中消失后并沒有再次出現,則回到步驟S100,以重新 尋找另一個被攝物(未標示)并對該另一個被攝物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再配合圖4,參考圖1。在步驟S102中,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方法依據被攝物10 從攝像范圍20的一側邊消失后,再次由該側邊出現,作為被攝物10正進行規(guī)律運動的判斷 依據。另外,當被攝物10正進行前述的規(guī)律運動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會根據規(guī)律運動的 被攝物10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以產生與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相關的更替的對焦參 數。
接下來,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被攝物10是否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 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S102),亦即,被攝物10出現在攝像范圍20的一側邊時,追蹤自動 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另外,當被攝物10消失在攝像范圍20的該側邊時, 追蹤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二更替的對焦參數。因此,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產生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第二更替的對焦參 數、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則比較運算前述更替的第一更替對焦參數與第二更替的對焦參 數,判斷出被攝物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然后,接著根據更替的對焦 參數推算出一縮小距離,并且,依據該縮小距離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 行縮小(zoom out)追蹤對焦。參考圖2與圖5。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圖5為被攝 物運動在設定區(qū)域的示意圖。配合圖5,參照圖2所示,首先,啟動追蹤自動對焦(tracking AF)機制,以對一運動中的被攝物10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S200)。接下來,判斷被攝物 10是否規(guī)律在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20的一設定區(qū)域202中進行一規(guī)律的運動(S202)。 如果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時,接著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 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zoomin)追蹤對焦(S204)。相反的,如果被攝物10沒有規(guī) 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而是超出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時,則回 到步驟S200,以對被攝物10繼續(xù)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再配合圖5,參考圖2。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劃分有多個 設定區(qū)域202,圖5所示,攝像范圍20劃分成9個設定區(qū)域202作為實施說明。同時,當被 攝物10正進行前述的規(guī)律運動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會根據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進行追 蹤并進行自動對焦,以產生與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相關的更替的對焦參數。接下來,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被攝物10是否規(guī)律的在攝像范圍20的 設定區(qū)域202中進行規(guī)律的運動620 ,亦即,被攝物10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之 中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三更替的對焦參數,另外,當被攝物10在攝像范圍20的 設定區(qū)域202之外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四更替的對焦參數。因此,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只有產生第三更替的對焦參數,則可以判斷出 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202之中。相反的,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產生第 三更替的對焦參數、第四更替的對焦參數,則可以判斷出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 202之外。如果運動的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202之中時,接著根據更替的對焦參 數推算出一放大距離,并且,依據該放大距離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 進行放大(zoom in)追蹤對焦。參考圖3。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示意圖。同時配合圖4與圖 5,如圖3所示,首先,啟動追蹤自動對焦(tracking AF)機制,以對一運動中的被攝物10進 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S300)。接下來,判斷運動中的被攝物10是否從攝像裝置的一攝像 范圍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S302),如果運動中的被攝物10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中 消失后又再次出現,接著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zoom out) 追蹤對焦(S304)。相反的,如果運動中的被攝物10并沒有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中消失,則接著判斷被攝物10是否在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進行一規(guī)律的運動 (S306)。如果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時,接著進行鏡頭的 變焦,以對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zoom in)追蹤對焦(S308)。相反的,如果被攝 物10沒有規(guī)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而是超出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 202時,則回到步驟S300,以對被攝物10繼續(xù)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再配合圖4與圖5,參考圖3,在步驟S302中,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方法依據被攝 物10從攝像范圍20的一側邊消失后,再次由該側邊出現,作為被攝物10正進行規(guī)律運動 的判斷依據。另外,當被攝物10正進行前述的規(guī)律運動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會根據規(guī)律 運動的被攝物10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以產生與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相關的更替的 對焦參數。接下來,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被攝物10是否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 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S302),亦即,被攝物10出現在攝像范圍20的一側邊時,追蹤自動 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另外,當被攝物10消失在攝像范圍20的該側邊時, 追蹤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二更替的對焦參數。因此,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產生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第二更替的對焦參 數、第一更替的對焦參數,則比較運算前述更替的第一更替對焦參數與第二更替的對焦參 數,判斷出被攝物10是從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然后,接著根據 更替的對焦參數推算出一縮小距離,并且,依據該縮小距離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被攝物10 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zoom out)追蹤對焦。再配合圖4與圖5,參考圖3。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20劃分 有多個設定區(qū)域202。同時,當被攝物10正進行前述的規(guī)律運動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會根 據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進行追蹤并進行自動對焦,以產生與規(guī)律運動的被攝物10相關的 更替的對焦參數。接下來,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被攝物10是否規(guī)律的運動在攝像范圍 20的設定區(qū)域202中(S306),亦即,被攝物10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202之中時,追蹤 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三更替的對焦參數,另外,當被攝物10在攝像范圍20的設定區(qū)域 202之外時,追蹤自動對焦機制產生一第四更替的對焦參數。因此,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只有產生第三更替的對焦參數,則可以判斷出 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202之中。相反的,如果追蹤自動對焦機制依序產生第 三更替的對焦參數、第四更替的對焦參數,則可以判斷出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 202之外。如果運動的被攝物10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202之中時,接著根據更替的對焦參 數推算出一放大距離,并且,依據該放大距離進行鏡頭的變焦,以對被攝物10或整個畫面 進行放大(zoom in)追蹤對焦。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是利用追蹤自動對焦的技術進行追蹤被攝物規(guī) 律的運動情況,再根據被攝物規(guī)律的運動情況加以判斷被攝物是否超出攝像范圍或是只在 攝像范圍中的一小區(qū)域做移動。例如,追蹤的被攝物從攝像范圍的左邊消失后又從左邊再 次出現,則可判斷被攝物的運動范圍超出攝像范圍,則鏡頭推至廣角端(zoom out),反之若 被攝物就只在攝像范圍中的小區(qū)域做移動,則鏡頭應推至望遠程(zoom in)。
如此,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可以在使用者做數字攝影機(DV)自動拍攝時發(fā)揮 作用,或可用在數字相機(DC)自動拍攝被攝物時,如此可以幫助使用者,拍到移動中的被 攝物,而不致發(fā)生拍到的影像或影片中的被攝物時常不見亦或是該被攝物占整張影像比例 過小。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最佳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改,皆可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追蹤方法,適用于一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判斷該被攝物是否從該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若是,則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追蹤對焦;若否,則判斷該被攝物是否在該攝像范圍的一設定區(qū)域中進行一規(guī)律的運動;及若該被攝物在該設定區(qū)域中進行該規(guī)律的運動,則對該被攝物或該整個畫面進行放大 追蹤對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追蹤運動的該被攝物并進行自動 對焦,以產生更替的對焦參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 該被攝物是否從該攝像裝置的該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更替的對焦參數推算出一縮 小距離,并且,依據該縮小距離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追蹤對焦。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 該被攝物是否在該攝像范圍的該設定區(qū)域中進行該規(guī)律的運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更替的對焦參數推算出一放 大距離,并且,依據該放大距離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追蹤對焦。
7.一種攝像追蹤方法,適用于一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及根據該被攝物從該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以對該被攝物或整個 畫面進行縮小追蹤對焦。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追蹤運動的該被攝物并進行自動 對焦,以產生更替的對焦參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斷 該被攝物是否從該攝像裝置的該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更替的對焦參數推算出一縮 小距離,并且,依據該縮小距離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追蹤對焦。
11.一種攝像追蹤方法,適用于一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及根據該被攝物規(guī)律的運動在一攝像范圍的一設定區(qū)域中,以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 行放大追蹤對焦。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追蹤運動的該被攝物并進行自 動對焦,以產生更替的對焦參數。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較運算更替的對焦參數,以判 斷該被攝物是否在該攝像范圍的該設定區(qū)域中進行該規(guī)律的運動。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攝像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更替的對焦參數推算出一 放大距離,并且,依據該放大距離對該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追蹤對焦。
全文摘要
一種攝像追蹤方法,被使用在一攝像裝置中,方法步驟包括首先,追蹤一被攝物并進行自動對焦;接下來,判斷被攝物是否從攝像裝置的一攝像范圍中消失后又再次出現;如果是,則對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縮小追蹤對焦;如果否,則接著判斷被攝物是否在攝像范圍的一設定區(qū)域中進行一規(guī)律的運動;當被攝物規(guī)律的運動在設定區(qū)域時,則對被攝物或整個畫面進行放大追蹤對焦。本發(fā)明的攝像追蹤方法可以在被攝物脫離攝像裝置的攝像范圍之后,可以自動尋得到該被攝物,并且,可以自動放大攝像范圍中微小的被攝物或整個畫面。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2055897SQ20091021122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日
發(fā)明者翁啟榮, 蕭銘松 申請人:華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