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據包的處理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包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超寬帶(UWB,UltraWideband)技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已逐漸成為無線通信領域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熱點,并被視為下一代無線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超寬帶技術是一項使用高帶寬和低功耗在短距離內高速傳輸數據的無線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低能耗、頻帶寬、低成本和抗干擾等優點,是無線傳輸數字視頻、圖像等高質量多媒體內容并構建高速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的理想選擇。無線多媒體(WiMedia)聯盟選用的超寬帶標準為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ECMA,EuropeanComputer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會且會只胃的ECMA—368/369豐示}f。ECMA-368/369標準基于超寬帶高速短距離無線網絡,規定了物理層(PHY)的技術方案。ECMA-368/369標準的子頻帶劃分方案如圖1所示,將頻譜范圍劃分成14個子頻帶,每個子頻帶的帶寬為528MHz,子頻帶1為3432MHZ、子頻帶2為3960MHZ、子頻帶3為4488MHZ、子頻帶4為5016MHZ、子頻帶5為5544MHZ、子頻帶6為6072MHZ、子頻帶7為6600MHZ、子頻帶8為7128MHZ、子頻帶9為7656MHZ、子頻帶10為8184MHZ、子頻帶11為8712MHZ、子頻帶12為9240MHZ、子頻帶13為9768MHZ、子頻帶14為10296MHZ。同時,在現有技術中還包括了第一代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DC-0FDM,Dual-Carrier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超寬帶通信系統實現方案,DC-OFDM方案的頻譜使用范圍為3036MHz-10428MHz,將上述頻譜范圍分為12對,共24個子頻帶,每個子頻帶的寬度為264MHz,子頻帶之間交錯排列。第一代DC-OFDM超寬帶通信系統中的OFDM調制采用128個子載波,子載波間隔為2.0615MHz,因此單路信號的總帶寬為264MHz,快速傅里葉變換(FFT,FastFourierTransform)周期為484.84ns。每個符號中還包含90.91ns(24個樣值)的循環前綴(CP,CyclicPrefix)和30.30ns(8個樣值)的保護間隔(GI,guardinterval)。CP用來消除子載波間干擾(ICI,Inter-carrierlnterference),GI時間內發送信號為0,用來消除符號間干擾(ISI,Inter-symbolinterference)。符號長度為CP、FFT周期和GI長度的總和606.06ns,即每個子載波信道上符號速率為1.65M符號/秒。在128個子載波信道中,100個用來傳輸數據,12個用來傳輸導頻,其它的為用戶自定義信道和頻譜控制信道。在傳輸數據和導頻的子載波信道中,采用正交移相鍵控(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調制,調制因子為2,即每個QPSK符號包含2比特信息。這樣,每個子頻帶上的傳輸的編碼后速率為1.65X100X2=330Mbps。因為采用頻域分集的方式,每對子頻帶上傳輸的信息相同,所以總的編碼后速率也為330Mbps。實驗模型中采用編碼速率為1/3的卷積碼作為信道編碼。當信息速率為IlOMbps時,編碼后速率為330Mbps,經串并變換后,分配到100個子載波信道上傳輸,每個子載波信道采用QPSK調制,比特速率為3.3Mbps。當信息速率為55Mbps時,編碼后速率為165Mbps,則在串并變換時進行擴頻,擴頻因子為2。在對現有技術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問題ECMA-368/369標準的子頻帶劃分方案不適合中國目前規定的頻譜劃分方案,以及實際使用情況,中國國家標準目前規定的子頻帶劃分方案每個子頻帶的寬度為264MHz,而ECMA-368/369標準的子頻帶劃分方案是528MHz,是中國劃分方案的兩倍,因為頻譜的使用不是連續的,使用時經常會造成浪費,例如使用子頻帶1之后使用子頻帶4,此時,子頻帶1和子頻帶4都只有一半頻帶得到了利用,而且被占用的頻帶也不能再繼續被分配,因此在使用時難免造成頻帶資源浪費,不適合在中國使用。而第一代DC-0FDM超寬帶通信系統實現方案中的數據包結構、參數定義和基帶處理部分與超寬帶國際標準ECMA-368/369相差較大,兼容性較差,在使用ECMA-368/369標準的環境中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本發明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及裝置,可以提高系統的兼容性,可以兼容多種超寬帶通信模式。本發明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是則,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否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射機,包括第一生成單元,用于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包頭攜帶有所述默認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生成單元發送第一數據包后,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第二生成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在預設的時間內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第三生成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在預設的時間內未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信息;根據接收端的響應狀態,來判斷是否要切換通信模式,其中,當接收端的響應狀態說明接收端無法處理所述發送端于所述默認通信模式下發送的所述第一數據包時,所述發送端將所述默認通信模式切換為備用通信模式。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中發送端通過等待接收端的對于第一次發送的數據包的狀態響應來確定使用何種通信模式,接收端可以使用發送端的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時,會回復反饋信息給發送端,發送端在其預設的時間里收到反饋信息,即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不能收到,說明接收端不能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實現了對多種通信模式設備的兼容。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ECMA-368/369標準的子頻帶劃分方案圖;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實施例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數據包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中物理層層頭的結構實例;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接收數據包的方法實施例流程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頻譜使用范圍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頻譜使用范圍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流程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接收數據包的方法流程圖;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射機結構圖;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收機結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及裝置,可以兼容多種超寬帶標準,如ECMA-368/369及DC-0FDM兩種超寬帶標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包括發送端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所述發送端當前的通信模式{曰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發送端中設置有默認通信模式,而向某一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時,所述發送端均會在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的信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接收端接收到第一數據包后,根據其攜帶的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其是否兼容發送端的當前的通信模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式信息可為保存于數據包包頭中的通信模式的特征信息,也可以是保存于數據包的包頭或負載中的用于指名發送端的通信模式的說明信息。根據接收端的響應狀態,來判斷是否要切換通信模式。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接收端可以處理接收端在當前通信模式下發送的數據時,其向發送端反饋信息,用于表示其可處理發送端于當前通信模式下的數據。易于理解的是,當第一數據包中包括待處理的數據的情況下,所述反饋信息亦可為接收端對所述待處理的數據的處理結果。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接收端無法處理發送端于當前模式下發送的數據時,其不就所述第一數據包向發送端反饋信息,以表示其并不兼容發送端于當前通信模式下發送的數據。在其他可選擇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亦可以在無法處理發送端發送的數據時,發送通知信息,以表示其無法處理數據。作為本發明實施例,根據接收端的響應狀態,來判斷是否要切換通信模式還可以包括啟動發送端中的計時器,如果發送端在預設的時間內接收到了接收端的確認信息,則以當前通信模式與接收端通信,否則,則切換通信模式,并以新的通信模式與接收端通{曰。其中,所述確認信息可以為接收端發送的表示可以處理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下的數據的反饋信息,或接受端對所述第一數據包的處理結果信息。易于理解的是,如果接收端無法處理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下的數據,則不返回任何信息,而當計時器的計時達到預設時間時,發送端就可以判斷接收端無法處理當前通信模式下的數據,并進行通信模式的切換。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發送端是雙模式設備,可以使用ECMA及DC-0FDM兩種超寬帶標準,根據實際情況默認通信模式可以是ECMA定義的模式、也可以是DC-0FDM模式。默認通信模式是ECMA定義的模式時,備用通信模式即為DC-0FDM模式,默認通信模式是DC-0FDM模式時,備用通信模式即為ECMA定義的模式,例如,在國內使用時,DC-0FDM標準更合適,因此設置DC-0FDM為默認模式,在國外使用時,由于ECMA標準更通行,因此設置ECMA為默認模式。易于理解的是,所述發送端亦可為兼容3種或3種以上通信模式的多模設備,并根據接收端的相應狀態,于多種通信模式中切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中發送端通過等待接收端的對于第一次發送的數據包的狀態響應來確定使用何種通信模式,接收端可以使用發送端的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時,會回復反饋信息給發送端,發送端在其預設的時間里收到反饋信息,即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不能收到,說明接收端不能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實現了對多種通信模式設備的兼容。圖2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流程圖步驟201、發送端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第一數據包并將所述第一數據包發送給所述接收端,其中,該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默認通信模式信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默認通信模式信息被保存在所述第一數據包的包頭中,用于確定接收端能否使用默認通信模式;所述默認通信模式信息可以是ECMA定義的模式、也可以是DC-0FDM模式?;跇藴实亩x,數據包通常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前導符、包頭和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PSDU,PHYServiceDataUnit),該前導符可被稱為物理層匯聚協議(PLCP,PhysicalLayerConvergenceProtocol)前導符,i亥包頭可被稱為PLCP包頭。202、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是則執行步驟203,否則執行步驟204;判斷的方法可以是在發送檢測包頭時啟動計時器,判斷在計時器計時完畢前能否收到反饋信息;如果接收端可以兼容該默認通信模式則會向發送端返回反饋信息。易于理解的是,如果接收端為可兼容多模式的設備,接收端可自己完成模式的轉換并反饋信息。203、使用當前的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發送端在預設的時間內收到反饋信息,說明接收端可以使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因此發送端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默認通信模式為ECMA模式,即按照ECMA的標準規定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默認通信模式為DC-0FDM模式,即按照DC-0FDM的標準規定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204、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發送端在預設的時間內沒有收到反饋信息,說明接收端不可以使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因此發送端需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備用通信模式為ECMA模式,即按照ECMA的標準規定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需要了解的是,無論當前通信模式是什么,通信模式信息均可以以字段的形式保存在第一個數據包中,以通知接收端發送端當前所采用的通信模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發送端通過發送檢測包頭,等待接收端反饋信息來確定使用何種通信模式,接收端可以使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時,會回復反饋信息給發送端,發送端在預設的時間里能收到反饋信息,即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不能收到,說明接收端不能用默認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很好的實現了對多種通訊模式的兼容。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數據包中亦可不包括任何通信模式信息,而接收端在接收第一數據包的時候,如果無法解碼,則不反饋任何信息,而發送端在預設時間內未收到任何反饋信息時,亦可判斷接收端與其當前的通信模式不兼容并進行模式切換。請參照圖5,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多模式的接收數據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501、接收發送端信號;502、從所述發送端信號中,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具體的,所述通信模式的信息可從所述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包中獲得,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式的信息的獲得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檢測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包包頭,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第二種、檢測發送端發送的信號特征,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503、向發送端發送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反饋信息,通常為一個反饋信號,表示接收端可以使用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接收數據,進一步也可以在其中附帶接收端可以使用的通信模式信息。易于理解的是,步驟503亦可在步驟502之前進行。504、選擇獲取的通信模式接收并解析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包;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收數據包的方法先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進而選擇相應的通信模式接收數據,很好的完成了對多種超寬帶標準的兼容,適用范圍要比現有方法更加廣泛。以上為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接收數據包的方法的描述。為了更好的利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數據包的處理方法,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對第一代DC-0FDM超寬帶通信系統的改進方案EnhancedDC-OFDM模式方案,為了更清楚地說明EnhancedDC-OFDM模式的使用方法,以下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進行詳細描述。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EnhancedDC-OFDM模式為默認模式時的第一數據包的結構示意圖,所述DC-0FDM模式的數據包包括物理層匯聚協議前導符,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和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其中,物理層匯聚協議前導符的作用包括接收端的時間同步、載波偏移恢復和信道估計;PLCP包頭進一步包括物理層(PHY,Physical)層頭、尾比特1、媒體接入層(MAC,MediumAccessControl)層頭、頭校驗序列、尾比特2、解里德-索羅蒙碼(RS,Reed-Solomon)和尾比特3;物理層層頭和媒體接入層層頭用于傳達有關物理層和媒體接入層的信息,信息包括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的傳輸速率、有效載荷長度、擾碼、突發模式、前導符類型、發射或發射端時頻編碼等信息,從而使接收端可以對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PSDU,PHYServiceDataUnit)正確解調和譯碼;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由有效載荷(FramePayload)、幀校驗序列、尾比特4和填充比特順序連接而成,攜帶有通信中傳輸的數據;這種結構只是一種實施例,在實際使用中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發送端的當前發送模式信息從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中的媒體接入層中獲得,具體的,可在媒體接入層中增加系統模式字段,以告知接收端當前數據包所采用的通信模式,比如,用“1”表示提供的DC-0FDM模式,如果采用的是ECMA定義的模式,則置“0”,如果需要表征的模式類型較多,可使用多個比特位來表示。圖4為一個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中物理層層頭的結構實例,長40bits,第lbit為系統模式域,記錄系統模式;第2為雙載波模式域,記錄雙載波模式;第3-7bit攜帶速率域的信息,記錄數據速率,而調制方法、編碼速率和用來傳送MAC幀體的擴展因子等參數都由該速率域的信息位所決定;第8-19bits則為長度域,記錄有效載荷的長度,第8bit為最低有效位(LSB,Least-SignificantBit),第19為最高有效位(MSB,Most-SignificantBit),最低有效位最先發送;第22-23bits是擾碼器初始狀態的種子值,用于與接收端的解擾碼器同步;第26bit表示了數據包的發送模式,數據包的發送模式分為突發和標準兩種,采用突發模式發送的包,每一幀都可以進行調整,采用標準模式發送的包,每一幀結構固定,如果包在突發模式下傳輸,第27bit攜帶在后數據包的前導符模式,數據包的前導符模式包括標準模式或突發前導符模式;第28-30bits為發射或發射端時頻編碼,記錄了發送端發送在后數據包時使用的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第31bit表示發送端頻帶組的最低有效位;沒有定義的其他信息位,都用作預留位并設置為0;系統模式域可以使用“0”“1”來分別代表ECMA及DC-0FDM模式。例如,在發射端為WiMedia設備時,設置為0;在發射端為DC設備時,設置為1;如果發射端為雙模式設備,選用的默認通信模式為WiMedia模式,在第一次發送時,系統模式域置為0,選用的默認通信模式為DC-0FDM模式,在第一次發送時,系統模式域置為1。本發明實施例在EnhancedDC-OFDM模式中,給出了多種傳輸速率,進一步還給出了多種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其中,在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的雙載波模式上給出了頻率分集雙載波模式、復用技術雙載波模式兩種方案。使用頻率分集雙載波模式時,在兩個分離的子頻帶內傳送相同的基帶符號,即采用頻率分集方法來獲得較好的通信質量,通常在對通信質量有較高要求時使用,本發明實施例中稱之為雙載波模式1;使用復用技術雙載波模式時,在兩個分離的子頻帶內傳送不同的基帶符號,即采用復用技術來獲得較高的傳輸速率,通常在對傳輸速率有較高要求時使用,本發明實施例中稱之為雙載波模式2;進一步在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的時頻擴展模式上給出了時域擴展模式、和頻域擴展模式兩種方案,以供選擇;因此本實施例可選用的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可以是頻率分集雙載波模式、復用技術雙載波模式兩者之一;和/或,時域擴展模式、頻域擴展模式兩者之一;即可以使用頻率分集雙載波模式與時域擴展模式、頻域擴展模式兩者之一組合,也可以使用復用技術雙載波模式與時域擴展模式、頻域擴展模式兩者之一,也可以只選擇頻率分集雙載波模式、復用技術雙載波模式兩者之一,或只選擇時域擴展模式、頻域擴展模式兩者之一。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頻譜使用范圍如圖6所示其中,101、103、104、107、109為中國目前寬帶無線接入應用目前已劃分的頻段,102為預留給4G移動通信頻段,105為3.5GHz固定無線接入頻段,106為5.8GHz固定無線接入頻段,108為航空和氣象雷達頻段,4.2-4.8GHz和6_9GHz部分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的頻譜使用范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的頻譜使用范圍避開了中國目前已經使用的多個頻段,降低了與這些頻段系統之間的干擾。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子頻帶劃分方案將上述可利用頻譜使用范圍4.2-4.8GHz、6-9GHz分為10個子頻帶,每個子頻帶的帶寬為264MHz,表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0FDM模式子頻帶劃分方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1、子頻帶劃分方案劃分子頻帶后的子頻帶示意圖如圖7所示,4.2-4.8GHz被分為兩個子頻帶,分別是中頻為4356MHz和4620MHz的子頻帶,子頻帶4356MHz的頻帶編號為1,子頻帶4620MHz的頻帶編號為2;6-9GHz被分為八個子頻帶,分別是中頻為6204MHz、6468MHz、6732MHz、6996MHz、7260MHz、7524MHz、7788MHz和8052MHz的子頻帶,子頻帶6204MHz的頻帶編號為3,子頻帶6468MHz的頻帶編號4,子頻帶6732MHz的頻帶編號為5,子頻帶6996MHz的頻帶編號為6,子頻帶7260MHz的頻帶編號為7,子頻帶7524MHz的頻帶編號為8,子頻帶7788MHz的頻帶編號為9,子頻帶8052MHz的頻帶編號為10。本發明實施例EnhancedDC-OFDM模式提供了一種邏輯信道劃分方案子頻帶1和子頻帶2作為一組雙載波使用固定頻率發射;子頻帶3到子頻帶10作為第二組,這八個子頻帶采用跳頻模式,具體邏輯信道劃分方案如表2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2、邏輯信道劃分方案以上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系統子頻帶及邏輯信道劃分方案,在這種劃分方案基礎之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采用了雙載波調制的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該系統發射機在基帶部分采用了OFDM技術,以有效地抑制多路徑干擾,提高了頻譜利用率。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的數據包采用基于包(Packet-Based)的突發結構,以更利于進行高速無線多媒體通信。每個數據包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前導符、包頭和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具體結構可參考上文對圖3的描述。其中,PLCP包頭能夠進一步分解成物理層層頭、尾比特1、媒體接入層層頭、頭校驗序列、尾比特2、解里德-索羅蒙碼和尾比特3;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物理層層頭占用5個字節,尾比特1占用6個比特,媒體接入層層頭占用10個字節,頭校驗序列占用2個字節,尾比特2占用6個比特,RS碼占用6個字節,尾比特3占用4個比特;這種結構只是一種實施例,在實際使用中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物理層層頭和媒體接入層層頭用于傳達有關物理層和媒體接入層的信息,信息包括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傳輸速率、有效載荷長度、擾碼、突發模式、前導符類型、發射或發射端時頻編碼等信息,從而在接收端可以對PSDU正確解調和譯碼;尾比特在物理層層頭和媒體接入層層頭之間,或是在頭校驗序列和RS碼之間,包頭的末端也有尾比特,它的作用是將卷積碼編碼器復位到零狀態,頭校驗序列是用循環冗余校驗碼(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對物理層層頭和媒體接入層層頭進行包頭校驗,RS碼用于改善PLCP包頭的魯棒性。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是PPDU最后一個組成部分,這個部分由有效載荷(FramePayload)、幀校驗序列、尾比特4和填充比特順序連接而成;其中,有效載荷部分的長度在0-4095字節之間,幀校驗序列占用4個字節,尾比特4占用6個比特;加入填充比特是為了在交織器前對編碼器輸出比特流進行調整以適合三重交織,尾比特與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中尾比特部分作用一樣,幀校驗序列和物理層匯聚協議包頭中頭校驗序列部分作用一樣。這種結構只是一種實施例,在實際使用中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采用了ECMA-368標準中規定的前導符結構、包頭結構、數據幀結構,物理層的編碼/打孔、三重交織、正交移相鍵控(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映射/雙載波調制(DCM,DualCarrierModulation)映射以及OFDM中的時頻擴展等一系列的技術方案。表3為其中由速率決定的相關參數。<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表3、由速率決定的參數數據速率也就是傳輸數率,根據表3的對應關系,可根據選擇的傳輸速率,選擇不同的調制模式、編碼模式、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其中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包括時域擴展或頻域擴展模式以及雙載波模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一共提供了9種傳輸速率,其中,雙載波模式1有5種數據傳輸速率,分別為53.3Mbps,80Mbps,160Mbps、200Mbps和240Mbps,模式2同樣有5種數據傳輸速率,并且分別為模式1相應速率的2倍,分別為106.7Mbps、160Mbps、320Mbps、400Mbps和480Mbps,模式1與模式2中都可以進行160Mbps數據速率的包傳輸,可以根據對通信質量和數據速率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雙載波模式來傳輸數據。表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0FDM模式提供的物理層的時間基本參數。<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4、物理層基本參數其中,子載波總數也表征了FFT的長度。由表3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采用了與ECMA-368標準相同的4種編碼速率的編碼,編碼母速率R為1/3,其他編碼速率1/2、5/8和3/4由母速率通過打孔得到,編碼速率由數據速率決定,不同的數據速率對應不同的編碼速率,通常,低速率采取低編碼速率的編碼模式,高速率采取高編碼速率的編碼模式。編碼速率為1/3的卷積碼編碼器的生成多項為gQ=1338、gl=1658和&=1718,譯碼可采用維特比算法。使用三重交織技術,數據速率不一樣選擇的交織參數也不一樣,但卷積碼編碼器的輸出比特流都會依次進行符號交織、符號內交織和符號內循環移位交織。交織后的二進制數據序列應映射到一個復數星座圖上,在雙載波模式1的53.3Mbps,80Mbps數據速率和模式2的106.7Mbps、160Mbps數據速率的情況下,應選擇使用QPSK映射方法進行映射,然后再進行相應調制;對于雙載波模式1和雙載波模式2的其他三種數據速率,使用DCM技術映射到多維的星座圖上,再進行相應調制。這兩種映射方法對應的調制因子都是為2,QPSK是將2bits映射成1個復數符號,DCM是將4bits映射成2個符號,DCM增強了高速傳輸下系統對深衰落的抵抗能力。OFDM調制首先根據數據速率的不同將QPSK/DCM映射后的數據分成100個數據一組,進行時頻擴展,雙載波模式1和雙載波模式2的前兩種速率需要,后三種不需要,形成100個數據子載波,然后產生12個導頻子載波,將導頻子載波插入數據子載波中,復制數據子載波的邊緣各5個數據形成保護子載波,共122個子載波。將這122個子載波映射到IFFT輸入端,形成128點頻域數據,進行IFFT運算,得到128點時域數據。將形成的OFDM符號添加循環前綴和保護間隔,并進行并串轉換,形成符號。數據速率為53.3Mb/s、80Mb/s和106.7Mb/s時,應使用時域擴展;數據速率為200Mb/s、240Mb/s、320Mb/s、400Mb/s和480Mb/s時,不使用時域擴展;數據速率為160Mb/s時,可使用也可不使用時頻擴展技術。如果接收端和發送端都確定了使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收發數據,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流程如圖8所示,包括步驟801、生成前導符;物理層匯聚協議前導符又可以細分成包/幀同步序列和信道估計序列,主要用于接收端的時間同步、載波偏移恢復和信道估計。步驟802、生成包頭;根據實際情況,在包頭里攜帶在后數據包的傳輸信息,在后數據包的傳輸信息包括在后數據包使用的雙載時頻擴展波模式、數據速率、有效載荷長度、擾碼、突發模式、前導符類型、頻帶組最低有效位等部分;包頭結構可采用圖4的結構實例實現;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信息均為在后數據包的相應信息,接收端在解析出包頭攜帶的數據后,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在后數據包進行解析;由于包頭部分攜帶了解析在后數據包的數據部分需要的信息,如果接收不到或者解析錯誤就將導致在后數據包的數據部分無法解析,因此為了保證包頭部分傳輸的安全性,為包頭部分選擇39.4Mb/s傳輸速率,編碼速率為1/3的編碼,QPSK映射,將包頭經過編碼速率為1/3的編碼,三重交織,QPSK映射進行調制,串并轉換,然后進行反向快速傅里葉變換(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并串轉換,加上補零后綴(ZPS,ZeroPaddedSuffix),生成包頭符號;為包頭部分的選擇的傳輸速率通常是實際可提供的最低傳輸速率,以保證最高的傳輸安全性,選擇的其他參數也都是在實際使用中經過驗證安全性較好的參數。在對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進行發送,通過打孔的模式按照其傳輸速率選擇不同編碼速率的編碼模式進行編碼,三重交織,QPSK映射或DCM映射進行調制,串并轉換,然后經過IFFT變換,并串轉換,加上補零后綴,生成包頭符號。步驟803、生成數據部分;PSDU也被稱為數據部分,PSDU可以以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進行發送,通過打孔的模式按照其傳輸速率選擇不同編碼速率的編碼模式進行編碼,三重交織,QPSK映射或DCM映射進行調制,串并轉換,然后經過IFFT變換,并串轉換,加上補零后綴,生成數據符號;這些相關參數都在在前的數據包包頭中發送到了接收端。其中補零后綴可以用循環前綴和保護間隔替代。步驟802和步驟803之間沒有順序關系,可同時進行。步驟804、使用前導符、包頭符號和數據符號生成數據包;使用前導符、包頭符號和數據符號一起生成數據包。步驟805、根據在前數據包中攜帶的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進行相應的數模變換和載波調制,濾波后由天線發射到空中。至此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流程結束。如果接收端和發送端都確定了使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收發數據,接收解碼數據包的方法流程如圖9所示,包括步驟901、接收數據,獲得基帶數字信號;接收端接收到數據后,對接收到數據進行載波解調和模數轉換,對基帶數字信號進行同步處理和OFDM解調,進行數字合并;步驟902、進行導頻分離;對數字合并后的基帶數字信號進行導頻分離,分離出導頻部分和數據包部分。;步驟903、根據在前數據包攜帶的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對數據包進行恢復。步驟904、解析數據包中包頭數據,獲得解析在后數據包的數據部分需要的信息;例如,在后數據包采用的雙載波時頻模式、數據速率、有效載荷長度、擾碼、突發模式、前導符類型、頻帶組最低有效位和下個包的傳輸信息等;通常發送端都對包頭部分采用39.4Mb/s傳輸速率,編碼速率為1/3的編碼,QPSK映射模式,此時接收端可直接采用39.4Mb/s進行速率匹配,進行QPSK解調、三重解交織、采用編碼速率為1/3的模式解碼,解析獲得包頭部分的原始數據;如果包頭部分采用了和數據部分相同的傳輸速率、編碼模式、調制模式,則根據在前數據包包頭中解析出的信息,進行相應解析獲得包頭部分數據。步驟905、解析數據包中數據部分,獲得數據;根據在前數據包包頭中解析出的信息,對分離出的數據包中數據部分進行速率匹配、QPSK或DCM解調、三重解交織、快速譯碼、解擾碼和循環校驗,解析出原始數據,。至此接收解碼數據包的方法流程結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射機結構如圖10所示,包括第一生成單元1001,用于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第一數據包包頭攜帶有默認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單元1002,用于在第一生成單元1001發送第一數據包后,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第二生成單元1003,用于在判斷單元1002在預設的時間內收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三生成單元1004,用于在判斷單元1002在預設的時間內未收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接收端發送。其中,默認通信模式為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或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備用通信模式為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或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在使用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生成數據包時,在數據包中攜帶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的傳輸速率,及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的雙載波時頻擴展模式在發送第一數據包時,在第一數據包包頭中攜帶在后數據包的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的傳輸參數。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收機結構如圖11所示,包括獲取單元1101,檢測接收到的接收發送端信號,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反饋單元1102,用于在獲取單元1101獲取發送端使用的通信模式之后,向發送端發送反饋關于通信模式的信息;接收單元1103,用于選擇獲取單元1101獲取的通信模式接收解析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包。設備模式獲取單元1104,用于在反饋單元1102向發送端發送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之前,根據數據包獲取發送端的設備模式;在發送端為雙模式設備時,再控制反饋單元1102向發送端發送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其中,通信模式為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或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射機及接收機的具體使用方式可參考上文對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接收數據包的方法的描述。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包括如下步驟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發送數據包的方法,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是則,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否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發送數據包的方法,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信息;根據接收端的響應狀態,來判斷是否要切換通信模式,其中,當接收端的響應狀態說明接收端無法處理所述發送端于所述默認通信模式下發送的所述第一數據包時,所述發送端將所述默認通信模式切換為備用通信模式。上述提到的存儲介質可以是只讀存儲器,磁盤或光盤等。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發送數據包的方法、接收數據包的方法及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權利要求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如果收到所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則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否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為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或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所述備用通信模式為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或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包括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的改進方案。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送所述第一數據包時,在所述第一數據包包頭中攜帶在后數據包的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的傳輸參數。5.一種發射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成單元,用于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判斷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生成單元發送第一數據包后,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第二生成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在預設的時間內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第三生成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在預設的時間內未收到所述接收端關于通信模式的反饋信息時,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射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為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或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所述備用通信模式為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定義的模式或雙載波正交頻分復用模式。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發射機,其特征在于,在發送所述第一數據包時,在所述第一數據包包頭中攜帶在后數據包的在后數據包數據部分的傳輸參數。全文摘要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超寬帶無線通信中數據包處理的方法,包括使用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并向接收端發送第一數據包,所述第一數據包中攜帶有發送端的當前通信模式信息;判斷在預設的時間內是否收到所述接收端的反饋信息;是則,使用所述默認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否則,使用備用通信模式生成后續數據包并向所述接收端發送。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發射機,包括第一生成單元、判斷單元、第二生成單元、第三生成單元。應用本發明可以兼容多種超寬帶通信模式。文檔編號H04B1/713GK101800630SQ20091000518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申請日期2009年2月6日優先權日2009年2月6日發明者劉培,徐平平,徐漢青,林旺德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