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全球接入微波互操作性(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簡稱WiMAX)是一種基于IEEE802.16標準的無線城域網技術。IEEE802.16的空中接口由物理層(PHY)和媒體接入控制(MAC)層組成。MAC層又分成了三個子層,分別是特定業務匯聚子層(Service-specificConvergenceSublayer;簡禾爾Service-specificCS)、MAC公共部分子層(MACCommonPartSublayer;簡稱MACCPS)和安全子層(SecuritySublayer;簡稱SS)。圖1為現有WiMAX空口接口邏輯結構示意圖,圖中"BS"表示基站,"RS"表示中繼站,"MS"表示移動臺。802.16物理層協議主要解決與工作頻率、帶寬、數據傳輸率、調制方式、糾錯技術以及收發信機同步有關的問題。802.16在物理層使用10-66GHz和2-llGHz的頻率范圍,支持時分雙工(TDD)和頻分雙工(FDD)兩種雙工模式。根據頻段的不同分別有不同的物理層技術與之相對應單載波(SC)、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以下簡稱OFDM)(256點)和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以下簡稱0FDMA)。其中,1066GHz固定無線寬帶接入系統主要采用單載波調制技術,對于211GHz頻段的系統,主要采用0F匿和0FDMA技術。由于0F匿和0FDMA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抵抗多徑效應、頻率選擇性衰弱和窄帶干擾上的能力,所以0FDM和OFDMA是WiMAX物理層的核心技術。但是,IEEE802.16e和IEEE802.16d中的0FDMA有所不同在802.16d中,規定了0FDMA是2048點,是固定的。802.16e中,OFDMA是可分級,支持2048點、1024點、512點和128點,這樣可以適應不同地理區域從20腿z到1.25腿z的信道帶寬差異,這樣使移動性成為了可能。當802.16e物理層采用256點OFDM或2048點0FDMA時,IEEE802.16e向后兼容802.16d的物理層。同時,為了保證高速數據的傳輸質量,IEEE802.16協議采用了自適應調制和編碼,提供了二相相移鍵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簡稱BPSK),正交移相鍵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簡稱QPSK)禾口4/16/64/256正交調巾畐(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簡稱QAM)等調制方式,使收發信機可以根據信道質量和用戶業務需求來動態選擇調制方式,實現了速率和效率的有效結合。802.16物理層還具備以下一些特點靈活的信道寬度,"Reed-Solomon"碼與巻積級聯碼的前向糾錯,自適應天線系統(AAS)可以改善通信距離,提高系統容量,動態頻率選擇(DFS)可以幫助減小干擾,空時編碼(STC)可以通過空間分集提高在衰落環境下的性能。現有802.16j中透明模式下透明中繼站(relay)幀結構有如下特點透明模式下RS不發送屬于自身的"preamble"信號、DL—MAP、UL—MAP等管理消息,且只能存在于集中式調度的場景下;在相應同步信號以及管理消息的處理上,RS對BS的"preamble"信號、DL—MAP、UL_MAP管理消息采取透傳得方式去處理,因此RS下的MS直接解析來自BS的同步信號以及管理消息;在相應的調度方式上,BS通過"RSaccessm即"和"RSrelaym即"去告知RS需要如何調度收到來自BS以及MS的資源;在具體的幀結構設計上,RS在"DLAccessZone"上接收來自BS的數據,并在"OptionalTransparentZone"上向下轉發,同時在"ULAccessZone"上接收來自下級站的數據,在"ULRelayZone"上向上級站轉發;在具體的幀結構設計上,RS與BS在頻率或者時間上分開,以避免相應的干擾。現有802.16j中非透明模式下relay幀結構有如下特點只定義了2跳場景下的幀結構;該幀結構為非透明模式下relay幀結構,即RS可以用不同的頻率去與BS以及MS進行通信;非透明模式下的RS具有自己的"preamble"同步信號、DL-MAP、UL-MAP、下行信道描述符(DCD)、上行信道描述符(UCD)等管理消息;BS下的RS和MS在入網的時候都會去同步BS的"Preamble"信號,并獲取相應信息;BS下的RS和MS在與BS同步以后將會去解析BS的DL-MAP、UL-MAP以及DCD消息得知相應的資源分配情況以及相應的參數;此時RS以及MS將會知道BS的幀長,DL子幀長,上行子幀長,下行子幀和上行子幀中的"AccessZone"、"RelayZone"的長度,以及TTG、RTG等參數的值;此后BS下的MS將仍然通過接收BS的"preamble"信號去獲得與BS的同步,而BS下的RS將會在每幾幀中去同步一次BS的"R-amble"信號以獲得與BS的同步。通過獲得中繼鏈路信道描述符(RCD)消息去感知BS的實時參數變化;RS在之后的能力協商中將會告知其R-TTG以及R-RTG的值給BS;RS在初始化入網結束后,將會與BS同時產生"Preamble"同步信號,BS將會在"Preamble"序列中為RS選擇一個,然后將序列號告知RS;RS根據從BS處獲得的參數以及自身的資源調度能力,確定相應的各個Zone的大小,使得各個Zone的轉換時間與BS相對應;RS下的MS根據接收RS的"Preamble"信號去同步RS,通過接收RS的DL-MAP、UL-MAP等管理消息去確定資源分配情況。現有802.16m中的relay幀結構有如下特點支持多跳場景,相應幀結構按奇偶跳定義;支持透明、非透明模式下的幀結構;RS的每個"DLTransmitZone"和"ULReceiveZone"又被分成兩塊,分別用于與RS下的"SubordinateRS"以及MS進行通信。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802.16j所擬定的幀結構中,BS為了使得其下的RS以及MS與其保持同步,需要發送兩組同步信號"Preamble"和"R-amble"。其中BS下的MS通過定時獲得"Preamble"信號與BS保持同步,而BS下的RS通過定時獲得"R-amble"信號與BS保持同步。BS下發的用于指示MS和RS保持同步的兩組同步信號占用了較多的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有,802.16j所定義的幀結構中,BS為了對其下的RS和MS進行資源上的分配,需要發送兩組廣播消息,造成資源的浪費。再有,802.16j和802.16m所擬定的幀結構中,RS都存在一個TTG時間間隔,TTG時間間隔表示的是BS/RS用于從發送狀態到接收狀態所需要的時間間隔。但由于RS在TTG時間間隔的前后并不存在發送向接收的轉換過程,因此該種結構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802.16j和802.16m所擬定的幀結構中,當BS在某一幀中對與RS以及MS的資源分配情況相關的"DLAccessZone"以及"DLRelayZone"或者"ULAccessZone"以及"ULRelayZone"的大小進行改變后,RS需要通過大小等于"ULSubframe"長度的一段時間去進行相應的調整,重新對其下的MS進行資源分配,造成了資源分配的靈活性上的降7低。綜上所述,現有802.16協議中所擬定的幀結構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資源利用率較低、資源分配的靈活性差。
發明內容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協議所擬定的幀結構不合理而造成的資源浪費,資源利用率低等缺陷,實現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包括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包括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中繼站設備,包括第一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構建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站設備,包括第二發送模塊,用于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系統,包括基站,用于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中繼站,用于接收所述管理信息,并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中由于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兩個區域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兩個區域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圖1為現有WiMAX空口接口邏輯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實施例一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RS基于RS幀進行網絡編碼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圖5為本發明RS進行網絡編碼時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示意圖圖6為relay系統中超幀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圖7為relay系統中超幀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進行網絡編碼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圖10為本發明中繼站設備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中繼站設備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基站設備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網絡系統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網絡中的BS和RS各自維護一個幀用于數據接收和發送的資源分配,并且均按照該幀的幀結構中對應的時間做相應的操作,例如RS根據RS幀的幀結構獲知某一段時間是用于向BS發送數據,則在到達該時間時,則執行向BS發送數據的操作等等。鑒于現有技術中由于幀結構構建不合理造成資源浪費,資源分配的靈活性差等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幀結構的創建方法,在不影響relay系統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通過對基于0FDMA物理層的TDD下的幀結構進行適當的改進,以提升系統資源利用率以及提高系統資源分配靈活性。在relay系統中,存在透明和非透明兩種模式,以下將以非透明模式下分布式調度為例進行詳細說明。圖2為本發明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實施例一流程圖,如圖2所示,包括步驟IOO,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RS接收BS發送的管理信息,進行RS幀的構建以實現RS的資源分配。為了提高資源分配的靈活性和資源利用效率,BS幀和RS幀存在一定的偏移,即RS幀的起始時間要落后于BS幀的起始時間,該段偏移時間可以是BS預先告知RS的,RS根據接收到的BS發送的、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確定該偏移時間即確定RS幀的起始時間。BS下發偏移量信息可以是通過中繼站配置命令消息下發,在該中繼站配置命令消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該偏移時間內,RS正好處于上一個RS幀中用于接收BS發送數據的區域,因此RS可以在上一RS幀結束之前,提前獲知資源分配的廣播消息即時進行資源分配調整,同時可以與BS進行同步。RS在該偏移時間內接收BS發送的管理信息,RS可以根據管理信息對RS自身的資源作分配調整。步驟IOI,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RS在接收到BS發送的管理信息后,將重新進行資源分配,即對RS幀的幀結構進行調整,圖3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如圖3所示,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DLSubframe)和接收子訊框(ULSubframe),RS將"DLSubframe"劃分成第一發送區域(DLAccessZone)和第二發送區域(ULRelayZone),其中"DLAccess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發送數據,"ULRelayZone"用于RS向BS發送數據,并且"DLAccessZone"與"ULRelayZone"相互連接;RS將"ULSubframe"劃分成第一接收區域(ULAccessZone)和第二接收區域(DLRelayZone),其中"ULAccessZone"用于接收MS發送數據,"DLRelayZone"用于接收BS的數據,并且"ULAccessZone"與"DLRelayZone"相互連接。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RS幀中,由于"DLAccessZone"與"ULRelayZone"相互連接,"ULAccessZone"與"DLRelayZone"相互連接,因此RS幀中僅包括一個從發送數據狀態切換到接收數據狀態的時間(TTG),以及一個從接收數據狀態切換到發送數據狀態的時間(RTG),避免了現有RS幀中不必要的切換造成一個RS幀中存在多個TTG和RTG,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中通過RS幀相對BS幀的偏移,使得RS中繼BS傳給MS的數據時所產生的時延大為減少;由于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在本實施例中,BS可以充分利用RS幀相對于BS幀的這段偏移靈活地分配下行鏈路上的資源。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在上述方法實施例中,RS建立RS幀之前還將包括與BS進行同步、網絡編碼協商等操作,以下將以圖3的場景為例,對RS初始化過程進行詳細介紹如下當RS初始化入網時,BS可以在BS幀的頭部(虛線框部分)發送用于指示RS進行同步的"preamble"信號,RS在偏移時間內接收來自BS的"preamble"信號,以獲得和BS的同步。隨后,RS會接收到來自BS的管理信息,該管理信息包括下行管理信息(DL-MAP)和上行管理信息(UL-MAP),以獲得相關的資源分配情況,該上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發送區域和第二發送區域的配置信息,該下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接收區域和第二接收區域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繼鏈路特殊管理消息IE即"R-linkspecificIE"信息,所述的各配置信息具體包括"DL-Subframe,,、"UL-Subframe,,、"DLAccessZone,,、"DLRelayZone',、"U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的長度信息。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相比現有的協議,是將R-MAP消息與DL-MAP、UL-MAP消息進行了合并。BS所發送的R-MAP消息主要是為了通知RS其資源分配的變化情況,主要涉及了"DL-MAPIE"、"UL-MAPIE"以及"R-linkspecificIE"中的相關信息的變化情況;而R-MAP消息中的"DL-MAPIE"、"UL-MAPIE"禾PDL-MAP、UL-MAP消息中的IE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完全可以通過DL-MAP和UL-MAP消息來傳達。因此在消息合并后,只需要在DL-MAP消息中包含RS需要接收的"R-linkspecificIE"所涉及的信息即可,而不需要對UL-MAP消息進行修改。修改后的DL-MAP消息格式表1所示。這里"R-LinkspecificIE"所需要包含的IE與R-m即中"R-LinkspecificIE"所包含的IE的一致。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隨后,RS會接收到來自BS的DCD、UCD和RCD消息以獲得相關的參數信息。本實施例方法中相比現有的協議,BS是將RCD消息放入BS幀的頭部第一個區域中與DCD、UCD消息同時發送。RS可以在偏移時間內接收DCD、UCD和RCD消息。之后RS將會進行測距過程,在測距過程完成后,RS會進行基本能力的協商。在能力協商過程中,RS通過能力協商消息即SBC消息告知BS其是否具有網絡編碼的能力和/或幀結構偏移能力,該SBC消息中包括用于標識RS網絡編碼能力和/或幀結構偏移能力的屬性信息。例如可以在SBC-REQ的TLV中的"ExtendedC即ability"屬性中力口入"NetworkCodingCapability"—項,具體詳見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之后RS將進行注冊過程。在注冊過程中,BS會發送中繼站配置命令消息即"RS_Config—CMD"消息給RS,"RS_Config—CMD"消息中將包含RS幀起始時間相對BS幀起始時間的偏移量信息,RS通過該值進而確定RS幀的開始時間,本方法實施例中"RS_Config_CMD"消息格式如表3所示。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之后RS會繼續進行初始化入網的剩余過程,直到初始化入網過程完成。RS的初始化過程完成之后,RS將會根據在初始化過程所獲得相關信息去構建RS幀的幀結構,同時BS也會因RS的入網去重新分配下行以及上行的資源。具體過程如下由于RS的入網,BS這時會將"DLSubframe"以及"ULSubframe"進行重新劃分。BS將"DLSubframe"劃分成"DLAccessZone"以及"DLRelayZone"。"DLAccessZone"用于BS向接入的MS發送數據,"DLRelayZone"用于BS向接入的RS發送數據。BS將"ULSubframe,,劃分成"ULAccessZone,,以及"ULRelayZone,,。"ULAccessZone,,用于接收MS的數據,"ULRelayZone"用于接收RS的數據。RS"將DLSubframe"劃分成"DLAccessZone以及"ULRelayZone"。"DLAccess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發送數據,"ULRelayZone"用于RS向BS發送數據。RS將"ULSubframe"劃分成"ULAccessZone"以及"DLRelayZone"。"ULAccessZone"用于接收MS發送數據,"DLRelayZone"用于接收BS的數據。由于RS的幀與BS的幀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偏移,BS在發送"Preamble"信號以及發送用于資源分配的廣播消息例如DCD、UCD和RCD消息時,RS處于上一幀的"DLRelayZone"。因此對于RS來說,它能夠提前感知相關的資源分配的變化,同時可以及時進行自身資源分配上的調整。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中,RS根據從"RS—Config—CMD"消息中所獲得的RS幀的偏移量,去控制每一幀的起始時間,使得RS的每幀滯后BS每幀"Nosymbols.RSFrameOffset"長時間。RS通過這段偏移時間去接收BS幀最前端的"Preamble"信號去保持與BS幀的同步。RS還可以通過這段偏移時間去接收BS每幀中的DL-MAP、UL-MAP、DCD、UCD和RCD消息,進而定時獲得相應的參數以及資源分配信息。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禾P"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禾P"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在本實施例中,BS可以充分利用RS幀相對于BS幀的這段偏移靈活地分配下行鏈路上的資源。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網絡編碼(NetworkCoding;以下簡稱NC)是通信網絡中信息處理和傳輸理論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其核心思想是允許網絡節點對傳輸信息進行編碼處理。運用網絡編碼能夠提升網絡吞吐量、均衡網絡負載和提高網絡帶寬利用率。以下各實施例在對基于OFDMA物理層的TDD下的幀結構進行適當的改進的基礎上,同時將網絡編碼技術應用到該系統的中繼過程中去,以進一步提升系統資源利用率以及提高系統資源分配靈活性。圖4為本發明RS基于RS幀進行網絡編碼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該方法包括步驟200,RS將接收到的M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B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當BS發現MS上行鏈路上的某條服務流比較適合與某條下行的服務流進行網絡編碼時,或者BS發現某條下行鏈路上的服務流比較適合于某條上行鏈路上的服務劉進行網絡編碼時,則在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例如服務流建立請求即DSA-REQ或者服務流建立響應即DSA-RSP消息中通知RS以及MS,RS在RS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BS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并從中獲知網絡編碼區域的大小信息、位置信息和用于網絡編碼的兩個連接標識符(CID)信息。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判斷依據可以是兩條需要進行網絡編碼的服務流的調度類型,如若調度類型是主動授權服務(UGS)或者擴展的實時輪詢服務(ertPS),BS則會認為這兩條服務流滿足網絡編碼的條件,并向RS發送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RS根據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獲知能夠被RS本身用來進行網絡編碼的資源塊"NC—Zone"的大小,以及能夠用來構造廣播消息的資源塊的位置,同時還會獲知進行網絡編碼所用的兩個CID的值。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無論是集中式安全還是分布式安全,RS均能正確的解析出媒體接入控制層(MAC)PDU的頭部信息,因此NC過程可以在MAC層進行實施,本實施例以一組PDU為基本單位進行介紹。RS的NC具體方案如下,本實施例僅涉及RS對需要發送的NC比特流進行加密之前的過程RS接收MS和BS發送的數據包(以下稱為PDU)后,由于MS和BS發送PDU時將應用CID進行標識,因此RS可以分別對MS和B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RS將具有同樣的CID的PDU在邏輯上進行邏輯打包,構成一組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即"MS_NC_PDU";RS將收到的BS的具有相同的CID的PDU進行邏輯打包,構成一組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即"BS_NC_PDU"。步驟201,RS根據BS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RS按照BS的指示,分別在"MS—NC—PDUs"和"BS—NC—PDUs"中找出兩組PDU進行網絡編碼,例如可以進行異或運算。若找出的兩個PDU長度不一致,則可以對長度較小的PDU進行末尾補位即編碼前需要將長度較小的那一個PDU的末尾填"0",以使其的長度等于較大的那個PDU。步驟202,RS對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根據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向MS和BS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編碼后,將新的PDU稱為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即"RS_NC_PDU"。"RS_NC_PDU"需要封裝一個"NCheader"。"NCheader"并不進行網絡編碼操作。"NCheader"頭里面需要包含"RS—NC—PDU"的構造信息NSN的值,"RS_NC_PDU"的格式具體見表5所示。表5NSNRS—NC—PDU(32bits)RS根據要求對接收到的PDU進行網絡編碼后,并構造相應的網絡編碼消息即"R_NC_MAP"去指示這塊"NC—Zone"中的資源分配情況,并向MS和BS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R—NC—MAP"消息無需MAC頭以及消息類型。如果RS在某一幀中因故沒有需要發送給MS或者BS的數據,則RS會在網絡編碼的時候填充進相應的冗余信息。15然后RS根據RS到MS的鏈路信道情況,在"NC_Z0ne"中劃分不同的區域子塊即"burst"。"burst"的具體劃分方式將會在"R_NC_MAP"消息中給出。這里每個"burst"的劃分原則可以是按照調制編碼方式進行劃分,或可以根據MS和BS到RS具有類似的信道質量,以及在區域(zone)內上下行使用相同的"subcarrierallocation"方式劃分。圖5為本發明RS進行網絡編碼時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所示的RS可以在RS幀的頭部區域內或其它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所指示的網絡編碼的區域,向MS和BS發送所述中繼站構建的網絡編碼消息即"R_NC_MAP"消息,該"R—NC—MAP"消息包括網絡編碼區域即"NC—Zone"中例如按照調制編碼方式劃分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各區域子塊對應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CID信息。具體地,RS在"R—NC—MAP"里面告知MS以及BS每個"burst"中"RS—NC—PDU"的序號NSN以及CID_BS_NC_PDU、CID_MS_NC_PDU、MS_NC_PDU_SN_B、MS_NC_PDU_SN_E、BS_NC_PDU_SN_B、BS_NC_PDU_SN_E、"LEN_BS_NC_PDU"、和"LEN_MS_NC_PDU"的值。"R_NC_MAP"消息格式見如表6和表7所示。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BS或MS會在收到"NC_Zone"的數據后,會按照"R_NC_MAP"消息的指示去解析整個"NC—Zone"的數據,按照與自己保存的相對應的PDU進行異或運算,便可以解析出整塊資源中所包含的數據。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中,RS通過網絡編碼使得RS能夠將原本需要放在兩個區域"Zone"中發送的數據合并到一個"Zone"中去發送,從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可以傳遞更多的資源給MS,在不影響網絡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網絡的效率。圖6為relay系統中超幀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如圖6所示,對于MRBS,每個超幀"superframe"由4個"frame,,組成,每個"frame,,由8個"subframe,,組成,其中用于MRBS發送數據的有5個"subframe",用于MRBS接收數據的有3個"subframe",每個超幀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幀的最前端。對于RS,每個"superframe"由4個"frame"組成,每個"frame"由8個"subframe"組成,其中用于RS發送數據的有5個"subframe",用于RS接收數據的有3個"subframe",每個超幀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幀的最前端。RS的每個超幀的起始位置相對于BS的超幀的起始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量,RS利用這個偏移量接收來自MRBS的數據。MRBS的每個"frame"中只存在一個TTG以及RTG。RS的每個"frame"中只存在一個TTG以及RTG。RS在收到來自BS的數據后,會首先與收到的來自MS的數據進行網絡編碼,若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包不適合進行網絡編碼,則可以將網絡編碼后多余的所述數據包在所述第一發送區域內進行發送即將剩余的來自BS的數據填入"DLAccessZone"中傳輸給MS。BS和MS在收到NC的數據后,會根據實現協商好的過程來進行解碼,得到自己需要的數據。網絡編碼流程如前所述,不再贅述。圖7為relay系統中超幀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如圖7所示,在上一實施例中,可以看出每個"superframe"中存在4個TTG和4個RTG時間間隔。如果每個TTG或者RTG占用一個"symbol"的時隙,那么一幀中存在8個"symbol"是無法被利用的,這樣對系統的資源利用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本實施例提出另一個超幀結構實施例,從圖7中可以看出對于MRBS,每個"superframe"由2個"frame,,組成,每個"frame,,由16個"subframe"組成,其中用于MRBS發送數據的有10個"subframe",用于MRBS接收數據的有6個"subframe",每個超幀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幀的最前端。對于RS,每個"superframe"由2個"frame"組成,每個"frame"由16個"subframe"組成,其中用于RS發送數據的有10個"subframe",用于RS接收數據的有6個"subframe",每個超幀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幀的最前端。RS的每個超幀的起始位置相對于BS的超幀的起始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量,RS利用這個偏移量接收來自MRBS的數據。MRBS的每個"frame"中只存在一個TTG以及RTG。RS的每個"frame"中只存在一個TTG以及RTG。RS在收到來自BS的數據后,會首先與收到的來自MS的數據進行網絡編碼,若所述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個數比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個數多,則將多余的所述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在所述第一發送區域內進行發送即將剩余的來自BS的數據填入"DLAccessZone"中傳輸給MS。BS和MS在收到NC的數據后,會根據實現協商好的過程來進行解碼,得到自己需要的數據。網絡編碼流程如前所述,不再贅述。以上均是relay系統中非透明模式下的實施例,圖8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的幀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BS幀和RS幀進行網絡編碼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如圖8和圖9所示對于透明模式集中式調度下RS幀結構的設計方案,RS進行初始化以及進行網絡編碼等內容基本相同,與非透明模式的不同之處包括透明模式下,RS不發送屬于自身的"preamble"信號、DL—MAP、UL—MAP等管理消息,且只能采用集中式調度的資源調度方法,并且RS下的MS直接接收BS發送的同步信號以及DL_MAP、UL_MAP等管理消息,在具體的RS幀結構設計上,RS在"DLAccessZone"上接收來自BS的數據,并在"OptionalTransparentZone"上向下轉發,同時在"ULAccessZone"上接收來自下級站的數據,在"ULRelayZone"上向上級站轉發;如果存在滿足NC的某對服務流時,BS向RS發送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RS在RS幀的DLAccessZone內,接收BS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包括網絡編碼區域即"NCZone"的配置信息和用于網絡編碼的兩個CID信息。BS會在RS的"ULRelayZone"中指定一個"NCZone"用于RS發送NC后的數據,具體方式參考非透明RS的實施過程;在具體的RS幀結構設計上,RS與BS在頻率或者時間上分開,以避免相應的干擾。在在集中式調度下,RS不是本身構建網絡編碼指示信息,而是接收BS發送的網絡編碼指示信息,并根據BS發送的網絡編碼指示信息,向MS和BS發送經過封裝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BS發送的網絡編碼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RS在網絡編碼區域中例如按照調制編碼方式劃分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該區域子塊對應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CID信息。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中,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RS還通過網絡編碼使得RS能夠將原本需要放在兩個區域"Zone"中發送的數據合并到一個"Zone"中去發送,從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可以傳遞更多的資源給MS,在不影響網絡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網絡的效率。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該方法包括向RS發送用于標識RS幀相對于BS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構建RS幀的管理信息,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該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MS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BS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該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MS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其中,偏移量信息是指示RS所構建的RS幀的起始時間要滯后于BS幀的時間,RS可以根據偏移量信息確定RS幀的開始時間。BS利用這段偏移時間,向RS發送用于指示RS構建RS幀的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包括下行管理信息(DL-MAP)和上行管理信息(UL-MAP),以獲得相關的資源分配情況。該上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發送區域和第二發送區域的配置信息,該下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接收區域和第二接收區域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繼鏈路特殊管理消息IE即"R-linkspecificIE"信息,所述的各配置信息具體包括"DL-Subframe"、"UL_Subframe,,、"DLAccessZone,,、"DLRelayZone,,、"ULAccessZone,,禾口"ULRelayZone"的長度信息。RS可以根據上述信息構建如圖3所示的RS幀,即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DLSubframe)和接收子訊框(ULSubframe),RS將"DLSubframe"劃分成第一發送區域(DLAccessZone)和第二發送區域(ULRelayZone),其中"DLAccess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發送數據,"ULRelayZone"用于RS向BS發送數據,并且"DLAccessZone"與"ULRelayZone"相互連接;RS將"ULSubframe"劃分成第一接收區域(ULAccessZone)和第二接收區域(DLRelayZone),其中"ULAccessZone"用于接收MS發送數據,"DLRelayZone"用于接收BS的數據,并且"ULAccessZone"與"DLRelayZone"相互連接。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通過RS幀相對BS幀的偏移,使得RS中繼BS傳給MS的數據時所產生的時延大為減少;由于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由于RS的入網,BS會將BS幀的幀結構進行重新劃分,并構建出如圖3所示的BS幀,B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RS發送數據的第三發送區域和用于向MS發送數據的第四發送區域,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三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MS發送的數據的第四接收區域。BS還可以在BS幀的頭部區域內即利用偏移時間,向RS發送DCD、UCD和RCD等消息以使得RS獲得相關的參數信息,BS還可以在偏移時間內向RS發送用于指示RS進行同步的同步信號即"preamble"信號。當BS發現MS上行鏈路上的某條服務流比較適合與某條下行的服務流進行網絡編碼時,或者BS發現某條下行鏈路上的服務流比較適合于某條上行鏈路上的服務劉進行網絡編碼時,則向RS發送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指示RS進行網絡編碼,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包括"NC—Zone"的大小和網絡編碼所用的兩個CID等信息。RS對BS和MS發送的PDU進行網絡編碼后,在同一區域內同時向BS和MS發送網絡編碼后的PDU,BS接收RS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該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RS根據BS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對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而獲得的,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對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所述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對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BS在接收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后,對其進行解析,按照網絡編碼消息即"R_NC_MAP"20消息的指示去解析整個"NC—Zone"的數據,按照與自己保存的相對應的PDU進行異或運算,便可以解析出整塊資源中所包含的數據。其中,在非透明模式下,"ILNC—MAP"消息是RS構建后發送給BS和MS的;在透明模式下,"ILNC—MAP"消息是BS自己構建的,并發送給RS和MS的。無論在何種模式下,"R_NC_MAP"消息均應包括網絡編碼區域中例如按照調制編碼方式劃分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各個區域子塊對應的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CID信息。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中,BS指示RS進行網絡編碼,RS通過網絡編碼使得RS能夠將原本需要放在兩個區域"Zone"中發送的數據合并到一個"Zone"中去發送,從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可以傳遞更多的資源給MS,在不影響網絡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網絡的效率。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圖IO為本發明中繼站設備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如圖IO所示,該中繼站設備包括第一接收模塊11和構建模塊12,其中第一接收模塊11用于接收BS發送的用于指示RS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構建模塊12用于根據管理信息構建所述RS幀,該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MS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BS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MS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具體地,RS可以在處于上一個RS幀的用于接收BS發送數據的區域時,即RS幀與BS幀的偏移時間內,第一接收模塊11提前獲知資源分配的廣播消息即時進行資源分配調整。第一接收模塊11在該偏移時間內接收BS發送的管理信息,RS可以根據管理信息對RS自身的資源作分配調整。第一接收模塊11在接收到BS發送的管理信息后,將重新進行資源分配,即對通過構建模塊12對RS幀的幀結構進行調整,所構建的RS幀中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DLSubframe)和接收子訊框(ULSubframe),RS將"DLSubframe"劃分成第一發送區域(DLAccessZone)和第二發送區域(ULRelayZone),其中"DLAccess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發送數據,"ULRelayZone"用于RS向BS發送數據,并且"DLAccessZone"與"ULRelayZone"相互連接;RS將"ULSubframe"劃分成第一接收區域(ULAccessZone)和第二接收區域(DLRelayZone),其中"ULAccessZone"用于接收MS發送數據,"DLRelayZone"用于接收BS的數據,并且"ULAccessZone"與"DLRelayZone"相互連接。由于"DLAccessZone,,與"ULRelayZone,,相互連接,"ULAccessZone,,與"DLRelayZone"相互連接,因此RS幀中僅包括一個TTG,以及一個RTG,避免了現有RS幀中不必要的切換造成一個RS幀中存在多個TTG和RTG,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本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站設備中,RS通過RS幀相對BS幀的偏移,使得RS中繼BS傳給MS的數據時所產生的時延大為減少;由于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圖11為本發明中繼站設備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基于上述實施例,該中繼站設備包括第一接收模塊11和構建模塊12,還包括用于對MS和B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的網絡編碼模塊13。當BS發現MS上行鏈路上的某條服務流比較適合與某條下行的服務流進行網絡編碼時,或者BS發現某條下行鏈路上的服務流比較適合于某條上行鏈路上的服務劉進行網絡編碼時,則指示RS進行網絡編碼,RS通過網絡編碼模塊13完成數據包的網絡編碼操作。具體地,網絡編碼模塊13包括第一編碼子模塊131、第二編碼子模塊132和第三編碼子模塊133,其中第一編碼子模塊131將接收到的M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B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隨后,第二編碼子模塊132根據BS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最后,第三編碼子模塊133對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根據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向MS和BS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本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站設備RS中還包括第一發送模塊14,用于向MS和BS發送中繼站構建的網絡編碼消息,該網絡編碼消息包括網絡編碼區域中例如按照調制編碼方式劃分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所述區域子塊對應的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CID信息。第一發送模塊14還在網絡協商過程中,向BS發送能力協商消息,該能力協商消息包括用于標識RS網絡編碼能力的屬性信息和/或幀結構偏移能力的屬性信息。本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站設備,RS可以通過偏移時間去接收BS幀最前端的同步信號去保持與BS幀的同步。RS還可以通過這段偏移時間去接收BS每幀中的DL-MAP、UL-MAP、DCD、UCD和RCD等消息,進而定時獲得相應的參數以及資源分配信息。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禾P"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RS還通過網絡編碼使得RS能夠將原本需要放在兩個區域"Zone"中發送的數據合并到一個"Zone"中去發送,從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可以傳遞更多的資源給MS,在不影響網絡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網絡的效率。圖12為本發明基站設備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該基站設備BS包括第二發送模塊21用于向RS發送用于標識RS幀相對于BS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構建RS幀的管理信息,BS指示RS構建的RS幀結構如下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MS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BS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MS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本實施例提供的基站設備中還包括構建模塊22。由于RS的入網,BS也會對BS幀的幀結構進行調整,構建模塊22構建的B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RS發送數據的第三發送區域和用于向MS發送數據的第四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三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MS發送的數據的第四接收區域。本實施例中的BS還可以在偏移時間內通過第二發送模塊21向RS發送RCD消息和用于指示RS進行同步的同步信號例如"preamble"信號。當BS發現MS上行鏈路上的某條服務流比較適合與某條下行的服務流進行網絡編碼時,或者BS發現某條下行鏈路上的服務流比較適合于某條上行鏈路上的服務劉進行網絡編碼時,指示RS進行網絡編碼。RS完成網絡編碼后,將編碼結果發送給BS,BS中的第二接收模塊23用于接收RS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根據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對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而獲得的,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RS對M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所述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RS對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BS中的解析模塊24用于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解析,獲得MS發送給BS的數據包。本實施例提供的基站設備,BS可以充分利用RS幀相對于BS幀的這段偏移靈活地分配下行鏈路上的資源。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圖13為本發明網絡系統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該系統包括基站1和中繼站2,其中BS1用于向RS2發送用于標識RS幀相對于所述BS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2構建RS幀的管理信息;RS2用于在根據所述偏移量信息確定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管理信息,并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RS幀,所述RS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BS1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BS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RS2還用于將接收到的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BS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BS1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根據BS1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BS1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根據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向所述移動臺和BS1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BS1還用于接收RS2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解析,獲得所述移動臺發送給BS1的數據包。該系統還包括移動臺即MS3,用于接收RS2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解析,獲得BS1發送給所述移動臺的數據包。本系統中涉及的基站和中繼站可以采用上述各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和中繼站,此處不再贅述。本實施例提供的網絡系統中,RS根據BS發送的偏移量信息,去控制每一幀的起始時間,使得RS的每幀滯后BS每幀一段偏移時間。RS通過這段偏移時間去接收BS幀最前端23的同步信號去保持與BS幀的同步。RS還可以通過這段偏移時間去接收BS發送的廣播消息,進而定時獲得相應的參數以及資源分配信息。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DLAccessZone"和"ULRelayZone"連接起來,將接收數據的"ULAccessZone"和"DLRelayZone"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BS可以充分利用RS幀相對于BS幀的這段偏移靈活地分配下行鏈路上的資源。當BS發送給RS的數據較少時,可以在用于資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時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會將分配給RS資源之后的剩余資源分配給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AccessZone"的限制。本系統中,BS指示RS進行網絡編碼,RS通過網絡編碼使得RS能夠將原本需要放在兩個區域"Zone"中發送的數據合并到一個"Zone"中去發送,從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可以傳遞更多的資源給MS,在不影響網絡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網絡的效率。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2權利要求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包括在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并根據所述偏移量信息確定所述偏移時間。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上行管理信息和下行管理信息,所述上行管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發送區域和所述第二發送區域的配置信息,所述下行管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接收區域和所述第二接收區域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繼鏈路特殊管理消息。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還包括在所述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進行同步的同步信號。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之后還包括在所述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中繼鏈路信道描述符消息。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向所述基站發送能力協商消息,所述能力協商消息包括用于標識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能力的屬性信息和/或幀結構偏移能力的屬性信息。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接收到的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根據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包括根據所述中繼站構建的網絡編碼消息,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所述中繼站構建的網絡編碼消息,所述網絡編碼消息包括網絡編碼區域中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所述區域子塊對應的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連接標識符信息。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包括根據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消息,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指示,所述網絡編碼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在網絡編碼區域中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所述區域子塊對應的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連接標識符信息。13.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包括所述網絡編碼區域的大小信息、用于構建所述網絡編碼消息的資源塊的位置信息和用于網絡編碼的兩個連接標識符信息。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中繼站幀相對于基站幀的偏移時間內,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包括所述網絡編碼區域的大小信息和用于網絡編碼的兩個連接標識符信息。15.—種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構建所述基站幀,所述基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所述中繼站發送數據的第三發送區域和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四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三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四接收區域。17.—種中繼站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構建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中繼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網絡編碼模塊,所述網絡編碼模塊包括第一編碼子模塊,將接收到的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第二編碼子模塊,根據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第三編碼子模塊,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根據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中繼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發送模塊,用于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所述中繼站構建的網絡編碼消息,所述網絡編碼消息包括網絡編碼區域中數個區域子塊的劃分方式信息和所述區域子塊對應的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的構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應的兩個連接標識符信息。20.—種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發送模塊,用于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構建模塊,用于構建所述基站幀,所述基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所述中繼站發送數據的第三發送區域和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四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三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四接收區域。2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中繼站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根據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對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而獲得的,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對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所述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為所述中繼站對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而獲得的;解析模塊,用于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解析,獲得所述移動臺發送給所述基站的數據包。23.—種網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用于向中繼站發送用于標識中繼站幀相對于所述基站幀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站構建中繼站幀的管理信息;中繼站,用于接收所述管理信息,并根據所述管理信息構建所述中繼站幀,所述中繼站幀包括發送子訊框和接收子訊框,所述發送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向移動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發送區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發送數據的第二發送區域,所述接收子訊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第一接收區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數據的第二接收區域。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中繼站還用于,將接收到的移動臺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將接收到的所述基站發送的數個數據包中具有相同連接標識符的數據包進行邏輯打包,獲得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根據所述基站發送的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在所述移動臺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和基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中獲取對應的兩組數據包,進行網絡編碼獲得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封裝,根據所述網絡編碼資源配置指示,向所述移動臺和所述基站發送經過封裝的且包括構造信息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所述基站還用于接收所述中繼站發送的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并對所述中繼站網絡編碼邏輯數據包進行解析,獲得所述移動臺發送給所述基站的數據包。全文摘要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該方法包括接收基站發送的用于指示中繼站進行資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根據管理信息構建中繼站幀。本實施例提供的幀結構的構建方法及幀結構的構建指示方法及網絡系統中由于RS將用于發送數據的兩個區域連接起來,將用于接收數據的兩個區域連接起來,使得RS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之間相互轉換的時間減少到最少,提高資源利用率。文檔編號H04W72/04GK101777948SQ20091000123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申請日期2009年1月14日優先權日2009年1月14日發明者盧磊,梁文亮,王軼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