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頻設計方法、記錄介質和發送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頻設計方法、記錄介質和發送設備。更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 種在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A)系統中按照上行鏈路4-層PUSC模式設計導頻的導頻設計 方法、記錄介質和發送設備。
背景技術:
正交頻分復用(此后被稱為“OFDM”)方法是一種將高速串行數據劃分為低速并行 信號,將并行信號調制為正交子載波,并發送子載波的通信方法。此外,正交頻分多址接入(被稱為“0FDMA”或“0FDM-FDMA” )方法是多址接入方 法之一。OFDMA方法為二維圖中的多層中的每一層分配一部分資源,并在對應的資源部分 設計一層,在所述二維圖中有限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無線電資源按時間軸和頻率軸被劃 分。在這種情況下,當多個用戶分別使用多根發送天線時,所述層可由用戶的數量與發送天 線的數量的乘積來表示。同時,使用導頻的信道估計可被用于補償符號的振幅與相位的失真,所述失真是 由無線電信道的多徑衰落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導頻是指具有在發送終端與接收終端之 間被使用的結構或形式的信號。上述導頻被分配給塊(tile)的若干子載波,所述塊是無線 電資源分配的基本單元,并且接收終端能夠通過導頻來估計對應信道的信道值。然而,由于確定哪個信道與對應的導頻相對應的方法根據在塊上設計導頻的方法 而變化,因此傳輸效率和信道估計性能也會變化。為此,需要有效的導頻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部分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為增強對本發明的背景技術的理解,因此可包含 未構成現有技術的信息,所述現有技術在本國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是公知的。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致力于提供一種能夠使用現有的塊結構提高信道估計性能的導頻設計方 法、記錄介質和發送設備。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頻設計方法,該導頻設計方法為包括多 個連續的塊的上行鏈路幀設計與多層中的第一層對應的導頻。所述導頻設計方法包括從 基站接收導頻位置信息;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 位置之一設計對應于一層的第一導頻;并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 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對應于一層的第二導頻。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拐角和第二拐 角可為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第一導頻的設計可包括在與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設 計空符號,第二導頻的設計可包括在與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設 計空符號。在這種情況下,多個塊可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此外,多個塊可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此外,多個塊可包括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和第四塊。第一塊和第二塊可沿時間 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三塊和第四塊可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可選擇地,第一塊和第三 塊可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第二塊和第四塊可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在這種情況下,所 述導頻設計方法還可包括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第三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 對應于一層的第三導頻;并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第四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 對應于一層的導頻。各個塊可沿頻率軸被劃分成多個子載波并沿時間軸被劃分成多個符號片段。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存儲上行鏈路幀的記錄介質。所述上行鏈 路幀可包括多個連續的塊。所述多個連續的塊可包括第一導頻,根據基站的導頻位置信 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第二導頻,根據基站的 導頻位置信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在這種情況 下,第一拐角和第二個拐角可為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空符號可被設計在與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并且空符 號可被設計在與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本發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存儲上行鏈路幀的記錄介質。所述上行鏈 路幀可包括多個連續的塊。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 鄰的多個符號位置。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 個符號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可為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此外,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三拐角相鄰的多個符 號位置,并且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四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 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拐角和第四拐角可為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此外,多個塊可沿時間軸或者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另外,多個塊可包括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和第四塊。第一塊和第二塊可沿時 間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三塊和第四塊可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第一塊和第三塊可沿 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二塊和第四塊可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第三層和第四層的 圖可被設計在與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并且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第 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第三拐角 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并且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可被設計在與第四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 置。本發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送包括多個連續的塊的上行鏈路幀的 發送設備。所述發送設備包括子信道分配單元、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單元、循環前綴插入單 元和發送單元。子信道分配單元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 計與多層中的一層對應的第一導頻,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 一設計對應于一層的第二導頻,并在與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 符號位置設計空符號。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單元將多個連續的塊變換為時域的多個符號。循 環前綴插入單元將循環前綴插入到所述多個符號之間。發送單元發送包括所述循環前綴和 所述多個符號的上行鏈路幀。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可為多個連續的塊的對 角線的端點。此外,多個塊可沿時間軸或者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在保持現有的塊結構的同時,可將導頻設計在多個連續的塊上以便 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的。此外,由于可應用線性內插法,因此能夠估計整個信道的信道 值。因此,與現有的導頻設計方法相比能夠更準確地估計信道值。結果,能夠改善處理關于 信道的頻率和時間的選擇特性的適應性。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0FDMA發送設備的框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0FDMA發送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圖7是在ITU-R信道Ped-B(3km/h)對比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 的性能的曲線圖。圖8是在ITU-R信道Ped-B (60km/h)對比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 的性能的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以下的詳細描述中,通過圖示僅簡單顯示并描述了本發明的特定示例性實施 例。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對描述的 實施例進行多種不同方式的修改。因此,附圖和描述可被認為是說明性和非限制性的。在 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還應該理解,當用于本說明書時,術語“包含”和/或“包括”說明存在所述的特征、 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體、步 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其組合。另外,說明書中描述的術語“器”和“模塊”表示用于處 理至少一個功能和操作的單元并能夠通過硬件組件或軟件組件和兩者的組合而被實現。本發明涉及一種按照正交頻分多址接入(此后被稱為“0FDMA”)方法中的上行鏈 路4-層部分使用子信道(partial usage of subchannels,PUSC)模式的導頻設計方法、記 錄介質和發送設備。這里,當一個用戶使用四根發送天線時、當兩個用戶中的每一個都使用 兩根發送天線時或當四個用戶的每一個都使用一根發送天線時,可生成四層。首先,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0FDMA發送方法和設備。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0FDMA發送設備的框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 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0FDMA發送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0FDMA發送設備包括編碼器110、數字調制單元120、子信道分配單 元130、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圖1中所示的“IFFT”)單元140、循環前綴(CP)插入單元(圖1 中所示的“CP插入單元”)150和發送單元160。圖1僅顯示了通過一根發送天線發送0FDMA 信號的0FDMA發送設備的一部分。即,僅顯示了與數據和任何一層的導頻的發送相關的塊。如圖2所示,編碼器110按對應的編碼速率對數據編碼(S210)。
數字調制單元120執行編碼數據的數字調制(S220)。子信道分配單元130確定發送對應層的數字調制數據的子信道。所述子信道包括 每塊多個子載波,并且子信道分配單元130確定將被包括在對應層的子信道中的子載波。 這里,塊通常包括沿頻率軸的四個子載波和沿時間軸的三個符號片段,以便使塊具有4X3 結構。如圖2所示,子信道分配單元130分配在被包括在子信道中的多個子載波中的用 于發送數據的子載波(S230)。此外,子信道分配單元130分配在被包括在子信道中的多個 子載波中的塊的用于發送導頻的部分子載波(S240)。將在下面詳細地描述在塊上設計導頻 的導頻設計方法。IFFT單元140將數據從頻域的信號變換為時域的信號,并生成與多個符號對應的 信號(S250)。循環前綴插入單元150將時域的循環前綴(CP)插入到從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單元 140輸出的多個符號之間(S260),所述時域的循環前綴被用于保持子載波之間的正交性。發送單元160通過天線將0FDMA信號發送到無線電信道(S270),所述0FDMA信號 包括多個插入有循環前綴的符號。接下來,將描述導頻設計方法,所述導頻設計方法通過子信道分配單元130按照 上行鏈路4-層部分使用子信道(PUSC)模式來設計導頻。為簡化描述,將在下面舉例說明兩個用戶中的每一個用戶使用兩根發送天線的情 況。即,假設第一層與使用第一發送天線的第一用戶對應,第二層與使用第一發送天線的第 二用戶對應,第三層與使用第二發送天線的第一用戶對應,第四層與使用第二發送天線的 第二用戶對應。此外,將塊的無線電資源稱為符號位置,在所述塊中一個子載波與一個符號片段 相互交叉。即,由于具有4X3結構,因此塊包括12個符號位置。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如圖3所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導頻或空符號可被設計在 位于塊的拐角的符號位置L1、符號位置L2、符號位置L3和符號位置L4,所述塊具有4 X 3結 構。在這種情況下,導頻應該被不同地設計在各層上以便接收裝置能夠區分包括在塊 中的導頻的層。例如,如圖3所示,與第一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1和符 號位置L4,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2和符號位置L3。相反,與第二發送天線對應的 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2和符號位置L3,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1和符號 位置L4。如果使用上述空符號將與第一發送天線對應的導頻和與第二發送天線對應的導頻 設計為正交的,則即使與第一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和與第二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在接收設 備中相互重疊,這兩個信號的導頻也能夠被相互區分。此外,在與第一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中,與第一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 符號位置L1和符號位置L4,并且與第二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1和符 號位置L4。此外,在與第二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中,與第一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 在符號位置L2和符號位置L3,并且與第二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L2和符號位置L3。即,與第一用戶和第二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一個塊上從而相互重疊。例如,在與第一發送天線對應的信號的第一塊和第二塊上,與第一用戶對應的具 有相同正負的信號的導頻被設計在各個符號位置L1,與第二用戶對應的具有相反正負的信 號的導頻被設計在各個符號位置L4。接收設備從第一塊與第二塊之和來認知與第一用戶對 應的信號的導頻,并從第一塊與第二塊之差來認知與第二用戶對應的信號的導頻。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中,通過使用空符 號的重疊導頻設計和正交設計來區分四層的導頻。因此,當只接收到一個塊時,接收設備不 能認知與被包括在對應塊中的兩個導頻對應的層。本發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實施例提出一種正交導頻設計方法,所述正交 導頻設計方法將四層的導頻設計在具有空子載波的多個連續的塊上。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視圖。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四層的導頻被設計在沿時間軸連續地排列形成 4X3結構的塊(此后被稱為“4X6”結構)上,以便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的。如圖4所示,在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中,導頻或空符號可被設 計在與4X6結構中的四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此后被稱為“第一符號位置組”)。在 這種情況下,與各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即,第一符號位置組 包括圖4左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A塊”)的符號位置AL1、符號位置AL2、符號位置 AL3、符號位置AL4和圖4右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B塊”)的符號位置BL1、符號位置 BL2、符號位置BL3和符號位置BL4。對應于相同層的兩個導頻被分別包括在第一符號位置組的A塊和B塊中。所述兩 個導頻被分別設計在沿對角線方向彼此相對的兩個符號位置,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一符 號位置組中未被設計導頻的剩余符號位置。將在下面描述第一符號位置組的四個層中的每一層。當與第一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AL1和符號位置BL1,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中除符號位置AL1和符號位 置BL1之外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二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AL2和符號位置BL2,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三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AL3和符號位置BL3,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四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AL4和符號位置BL4,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一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接下來,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圖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四層的導頻被設計在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排列形 成4X3結構的塊(此后被稱為“8X3”結構)上,以便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的。如圖5所示,在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中,導頻或空符號可被設 計在與8X3結構中的四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此后被稱為“第二符號位置組”)。在這種情況下,與各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即,第二符號位置組 包括圖5上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C塊”)的符號位置CL1、符號位置CL2、符號位置 CL3、符號位置CL4和圖5下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D塊”)的符號位置DL1、符號位置 DL2、符號位置DL3和符號位置DL4。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似,對應于相同層的兩個導頻被 分別包括在第二符號位置組的A塊和B塊中。所述兩個導頻被分別設計在沿對角線方向彼 此相對的兩個符號位置,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中未被設計導頻的剩余符號 位置。將在下面描述第二符號位置組的四層中的每一層。當與第一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CL1和符號位置DL1,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中除符號位置CL1和符號位 置DL1之外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二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CL2和符號位置DL2,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三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CL3和符號位置DL3,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與第四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時,該導頻被設計在符號 位置CL4和符號位置DL4,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二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接下來,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圖6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的示圖。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四層的導頻被設計在沿時間軸或頻率軸被連續 地排列形成4X3結構的塊(此后被稱為“8X6”結構)上,以便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 的。即,第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在四個塊上設計四層的導頻的導頻設計方法。如圖6所示,在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中,導頻或空符號可被設 計在與8X6結構中的四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此后被稱為“第三符號位置組”)。在 這種情況下,與各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沿時間軸或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S卩,如圖6所示,第三符號位置組包括各塊的四個符號位置,所述位置與8 X 6結構 的各個拐角相鄰,所述各塊為左上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E塊”)、右上部分示出的塊 (此后被稱為“F塊”)、左下部分示出的塊(此后被稱為“G塊”)和右下部分示出的塊(此 后被稱為“H塊”)。因此,第三符號位置組包括十六個符號位置。更詳細地,第三符號位置組包括與8X6結構的左上角相鄰并包括在E塊中的符 號位置EL1、符號位置EL2、符號位置EL3和符號位置EL4,以及與8 X 6結構的右上角相鄰并 包括在F塊中的符號位置FL1、符號位置FL2、符號位置FL3和符號位置FL4。第三符號位置 組還包括與8X6結構的左下角相鄰并包括在G塊中的符號位置GL1、符號位置GL2、符號 位置GL3和符號位置GL4,以及與8 X 6結構的右下角相鄰并包括在H塊中的符號位置HL1、 符號位置HL2、符號位置HL3和符號位置HL4。同時,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對應于相同層的四個導頻被設計在四個符號位置, 所述四個符號位置被包括在第三符號位置組的E塊、F塊、G塊和H塊的各塊中。此外,空 符號被設計在第三符號位置組中未被設計導頻的剩余符號位置,即,沒有設計導頻的其它 十二個符號位置。將在下面描述第三符號位置組的四層中的每一層。
當設計與第一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時,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ELI、符號位置 FL1、符號位置GL1和符號位置HL1,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三符號位置組中除符號位置 EL1、符號位置FL1、符號位置GL1和符號位置HL1之外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設計與第二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時,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EL2、符號位置 FL2、符號位置GL2和符號位置HL2,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三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 置。當設計與第三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時,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EL3、符號位置 FL3、符號位置GL3和符號位置HL3,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三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當設計與第四層的信號對應的導頻時,導頻被設計在符號位置EL4、符號位置 FL4、符號位置GL4和符號位置HL4,并且空符號被設計在第三符號位置組中的剩余符號位置。如上所述,根據第二、第三或第四示例性實施例,按上行鏈路4-層模式設計導頻 而不使用導頻相互重疊的正交設計。因此,與現有的導頻設計方法相比可更精確地估計信 道值。此外,因為按上行鏈路4-層模式設計導頻以便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的,所以可 以在一個塊估計一個信道值。此外,可將從多個連續的塊估計的多個信道值應用于線性內 插法。因此,可估計全部信道值。同時,根據上行鏈路4-層PUSC模式,通過劃分上行信道獲得的子信道被分配給四 個層中的每一層。所述子信道包括多個可非連續放置的子載波。在這種情況下,可按塊將 子載波分配給子信道。等式1是用于當如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將導頻設計在與四個子載波對應的 多個符號位置的部分符號位置時,將多個子載波分配給子信道的公式。(公式1)Tiles(s,n) = Nsubchannels *n+ (Pt [ (s+n) mod Nsubchannel J +UL_PermBase) mod Nsubchannels在公示1中,Tile(s, n)表示多個塊和FFT中的物理塊的索引。這里,塊索引從0 開始。n表示子信道中的塊索引。Pt表示塊排列(permutation)。s表示子信道的索引。 UL_PermBase表示在0至69范圍內的整數的值。Nsub。h_el表示關于FFT的大小的子信道編 號。同時,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或第四示例性實施例,導頻被設計在與八個子載波對應 的多個符號位置的部分符號位置。因此。按照公式1將多個子載波應用于子信道是不合適 的。下列的公式2是用于當導頻被設計在與八個子載波對應的多個符號位置的部分 符號位置時,將多個子載波分配給子信道的公式。(公式2)Tiles (s,2n) = Nsubchannels ‘2n+ (2 {(Pt [ (s+n)mod Nsubchannels]) +UL_PermBase})mod
9 . M
。 1 ^subchannelsTiles(s,2n+l) = Tiles(s,2n)+1接下來,將本發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塊錯誤率(BLER)相 互比較。
1
圖7是在ITU-R信道Ped-B (3km/h)對比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 的性能的曲線圖,并且圖8是在ITU-R信道Veh-A (60km/h)對比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 例的導頻設計的性能的曲線圖。在圖7和圖8中,橫軸代表信噪比(SNR),并且縱軸代表塊錯誤率(BLER)。此外, 使用4X3結構表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并使用4X6結構表示根據第 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此外,使用8X3結構表示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 設計方法,并使用8X6結構表示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圖7顯示了在Ped_B(3km/h)中N印(編碼包大小)為1920,并且在Nsch (分配的 時隙的數量)為12的情況下的上行鏈路性能根據導頻設計而變化,所述Ped-B是ITU-R信 道模型之一。如圖7所示,在任意的塊錯誤率下,按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順 序顯示更小的SNR。即,可以看到,與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相比,根據第 二、第三或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提高了性能。具體地說,根據第三或第四示例 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比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此外,圖8顯示了在Veh_A(60km/h)中N印為1920,并且在Nsch為12的情況下的 上行鏈路性能根據導頻設計而變化,所述Veh-A是ITU-R信道模型之一。如圖8所示,在任意的塊錯誤率下,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順 序需要更小的SNR。即,可以看到,與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相比,根據第 二、第三或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頻設計方法提高了性能。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實施例,導頻按上行鏈路4-層 PUSC模式被設計在多個連續的塊上,以便使用空符號使導頻是正交的。因此,與現有的導頻 設計方法相比能夠更精確地估計信道。上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并不只通過方法和設備實現。可選擇地,上述示例性 實施例可通過執行與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對應的功能的程序或者記錄所述程序的介質 來實現。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從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設計出這些實 施例。盡管已經結合目前所考慮的實際的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應該理解,本 發明并不局限于公開的實施例,相反,本發明旨在覆蓋包括在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的 多種修改和等同物。
權利要求
一種導頻設計方法,所述導頻設計方法為包括多個連續的塊的上行鏈路幀設計與多層中的第一層對應的導頻,所述導頻設計方法包括從基站接收導頻位置信息;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一層對應的第一導頻;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一層對應的第二導頻,其中,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是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其中,第一導頻的設計包括在與第一拐角相鄰 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設計空符號,第二導頻的設計包括在與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設計空符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其中,多個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其中,多個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其中,多個塊包括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和第 四塊,第一塊和第二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三塊和第四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 第一塊和第三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二塊和第四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還包括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第三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一層對應的第三 導頻;根據導頻位置信息在與第四個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一層對應的導頻。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頻設計方法,其中,各個塊沿頻率軸被劃分成多個子載波并 沿時間軸被劃分成多個符號片段。
8.一種存儲上行鏈路幀的記錄介質, 其中,上行鏈路幀包括多個連續的塊,所述多個連續的塊包括第一導頻,根據基站的導頻位置信息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 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第二導頻,根據基站的導頻位置信息被設計在與 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是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空符號被設計在與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 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空符號被設計在與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
10.一種存儲上行鏈路幀的記錄介質, 其中,上行鏈路幀包括多個連續的塊,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第一拐角和第二個拐角是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三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被設計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四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第三拐角和第四拐角是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多個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多個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多個連續的塊包括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 和第四塊,第一塊和第二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三塊和第四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 第一塊和第三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并且第二塊和第四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被設計在與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圖被設計在與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記錄介質,其中,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被設計在與第三拐角 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圖被設計在與第四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
16.一種發送包括多個連續的塊的上行鏈路幀的發送設備,所述發送設備包括子信道分配單元,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多層 中的一層對應的第一導頻,在與多個連續的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對 應于一層的第二導頻,在與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中的剩余符號位置設 計空符號;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單元,將多個連續的塊變換為時域的多個符號; 循環前綴插入單元,將循環前綴插入到所述多個符號之間; 發送單元,發送包括所述循環前綴和所述多個符號的上行鏈路幀, 其中,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是多個連續的塊的對角線的端點。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發送設備,其中,多個塊沿時間軸被連續地放置。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發送設備,其中,多個塊沿頻率軸被連續地放置。
全文摘要
在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A)通信系統中,發送設備按上行鏈路4-層PUSC模式沿時間軸或者頻率軸連接具有4×3結構的多個塊,并在與多個塊的第一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以及與沿對角線方向面對第一拐角的多個塊的第二拐角相鄰的多個符號位置之一設計與一層對應的導頻。在這種情況下,在與第一拐角或第二拐角相鄰的未被設計導頻的剩余符號位置設計空符號。因此,接收設備能夠從n個塊獲得n個信道值。此外,將n個估計的信道值應用于線性內插法,從而能夠估計n個塊的全部信道值。
文檔編號H04L27/26GK101878627SQ200880118081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6日
發明者宋永錫, 權東昇, 金志炯 申請人: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