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及無線網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及無線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以其便捷、靈活的特點滿足了人們工作、 生活中對通信的要求,呈現快速發(fā)展的勢頭。移動通信用戶數快速增長,移動 通信業(yè)務也在發(fā)生變化,隨著Internet的發(fā)展和普及,移動數據業(yè)務被普遍看 好。用戶數的增長和移動數據業(yè)務的發(fā)展,需要更多頻譜資源,迫切需要釆用 新頻段和頻譜效率更高的技術。針對這一情況,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第三代移動 (3G)通信系統,以緩解頻譜資源的緊張,滿足多媒體業(yè)務和高服務質量的 要求。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包括核心網(CN, Core Network )、無線網絡子系統 (RNS,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無線網絡子系統由包 括;無線網絡控制器(RNC)和NodeB兩個實體。其中,NodeB是3G系統 的基站,通過Iub接口與RNC相連接。
現有技術中,基站側和RNC側采用多路E1傳輸,多路El綁定為異步傳 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IMA, Inverse Multiplexing over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組。現有技術的基站開通包括在基站側配置基站的IMA鏈 路參數;基站和RNC連通并驗證基站參數是否正確;如基站參數配置錯誤, 即基站側的參數與RNC側的參數配置的不一致,則RNC和機房的管理站可 能無法和基站連通并進行管理,基站無法正常運行。在現有技術的基站開通方 法中,基站和RNC之間的傳輸參數需要在RNC和基站側分別設置,如果設 置的不同,則有可能導致傳輸不通,其不能根據缺省的最小傳輸條件,自動建 立基站和RNC之間的傳輸,也不能自動設置基站側和RNC側的傳輸參數的一致;且,由于幾路E1綁定為一個IMA組,如果其中一路或幾路被環(huán)回,則 可能導致基站和RNC之間的傳輸中斷,且無法自動檢測出環(huán)回的El鏈路, 并自動恢復傳輸。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及能實現該基站開通方法的無 線網絡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在基站側和RNC側間具備了最小傳輸條件 時,自動將RNC側的傳輸參數和基站側的傳輸參數設置為一致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基站啟動或斷鏈時,判斷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 El鏈路中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如是,則執(zhí)行步驟二, 否則,結束流程;
步驟二,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所述配置的 傳輸參數通過所述至少一條El通路傳輸至所述基站側;
步驟三,所述基站側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輸的所述傳輸參數,按照所 述傳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所述設置后建立與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 的傳輸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一包括
基站在啟動時以輪詢的方式在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 上向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
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在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后,從能接收到所述傳輸參 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至少一條El通路進行響應,并轉入執(zhí)行步驟二。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多條El鏈路上以缺省參數 獨立地發(fā)送所述傳輸參數申請。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二還包括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配置自身傳輸參數的步驟;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自身的傳輸參數與所述基站側的傳輸參數相同。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為放置無線網絡控 制器和管理站的機房側。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傳輸參數為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 用鏈路參數。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檢測基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1鏈路是否環(huán)回的步驟;如是,則 標記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并從剩余正常El鏈路中判斷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 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檢測基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 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的步驟包括
基站側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通過待測的El鏈路向相應的對端發(fā)送預 定的第一報文,并通過所述待測El鏈路接收所述對端返回的第二報文;
基站側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判斷所述第 一報文與第二報文是否相同; 如是,則確定所述待測的El鏈路已環(huán)回;否則,確定所述待測的El鏈路為 正常鏈路。
優(yōu)選地,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定時查詢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是否已經解除環(huán)回;如是,則無線網絡控制 器側通過已經建立的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通信來更新傳輸參數 或通過執(zhí)行步驟一來更新傳輸參數。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無線網絡系統,包括基站和無線網絡控制器,其中,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包括
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用于當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 El鏈路中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時,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 參數,并將所述配置的傳輸參數通過所述至少一條El通路傳輸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輸的所述傳輸參數,按照所述傳 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所述設置后建立與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之間的傳輸 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 所述基站還包括
傳輸參數申請發(fā)送模塊,用于以輪詢的方式在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上向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還包括
傳輸參數申請響應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傳輸參數申請,并在接收到所述傳 輸參數申請后,從能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至少一條El 通路進行響應。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還包括
El鏈路環(huán)回檢測模塊,設置在基站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上,用于檢測基
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
環(huán)回鏈路標記模塊,設置在基站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上,用于標記檢測
出的環(huán)回El鏈路,并從剩余正常El鏈路中判斷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
據通信的El通路。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El鏈路環(huán)回檢測模塊包括 報文發(fā)送模塊,用于通過待測的El鏈路向對端發(fā)送預定的第一報文; 報文接收模塊,用于通過所述待測的El鏈路接收對端返回的第二報文; 報文比較模塊,用于比較所述第一報文與第二報文是否相同; 環(huán)回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報文比較模塊的比較結果確定所述待測的
El鏈路是否為環(huán)回鏈路;其中,當所述第一報文與第二報文相同時,所述待
測的El鏈路為環(huán)回鏈路;當所述第 一報文與第二報文不同時,所述待測鏈路
為正常鏈路。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還包括
環(huán)回解除查詢模塊,用于定時查詢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是否已經解除環(huán)回, 并當環(huán)回鏈路已解除時通過已經建立的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通 信來更新傳輸參數或通過所述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更新傳輸參數。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為放置無線網絡控 制器和管理站的機房側。
優(yōu)選地,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傳輸參數為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 用鏈路參數。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中,當基站側和RNC側間具備了最小傳輸條件時,即當基站側和RNC側間的El鏈路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基本數據通信的El通路時,RNC側, 如機房側,可利用該至少一條E1通路遠程設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如IMA鏈 路參數,從而可實現在RNC側,如機房側,自動將基站側和RNC側的傳輸 參數設置為一致,且在傳輸參數變化時能自動更新傳輸參數的設置,從而,可 保證IMA能成功啟動,且避免了派人上站修改參數的麻煩。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通過E1環(huán)回探測或檢測機制,能及時發(fā)現并標記環(huán)回 鏈路,避免其影響IMA組內其它鏈路的通信,且通過定時探測環(huán)回鏈路是否 已解除環(huán)回,可及時將解除環(huán)回恢復正常的E1鏈路加入IMA組進行通信,并 在環(huán)回的E1鏈路解除時,自動更新傳輸參數,從而使得本發(fā)明的方法及系統 具有容錯機制。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另 一 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 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本發(fā)明一 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IOI,在基站啟動或斷鏈時,判斷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側之間的El鏈路中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 信的El通路;如是,則執(zhí)行步驟二,否則,結束流程;
步驟102,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配置的傳輸 參數通過上述至少一條El通路傳輸至基站側;
步驟103,基站側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輸的傳輸參數,按照上述傳輸 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設置后連接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在具體實現中,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可以為放置無線網絡控制器和管理站 的機房側。
在該實施例中,傳輸參數可以為IMA鏈路參數,如包括IMA組設置、 是否加擾、El鏈路的路數、匹配電阻等。
在基站側和RNC側的通信中,IMA接口需要配置的參數較多,如果基站 和RNC將某些參數配置的不一致,則會導致IMA無法進入工作狀態(tài)或激活狀 態(tài),從而基站側和RNC側也就無法通信了,具體地,如操作或配置模式參數、 IMA協議版本號、時鐘模式等。而在最小傳輸條件下,可在未啟動IMA層協 議的連接時先用一條E1通路建立一條最簡單的物理通道,這樣就可以先在基 站側和RNC側之間進行簡單的通信了 ,在機房側通過這條El通路可先給基 站遠程配置好正確的傳輸參數,如IMA鏈路參數,然后再啟動IMA,就可以 保證IMA啟動成功,且避免了派人上站修改參數的麻煩。
圖2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2,本發(fā)明 另一實施例的基站開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基站在啟動時,4企測基站側與RNC側之間物理上所有可用的 E1鏈路,并以輪詢的方式在每條鏈路上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如IMA鏈路參數 申請,并且把本地的El情況上報;
步驟202, RNC側,如機房側,檢測各個獨立的E1通路,此刻,因為各 個E1通路是獨立的,都用缺省的參數,所以在基站側和機房側之間只要有一 條El鏈路是通的,則機房側和基站側就可以利用該El通路進行數據通信, 并建立ATM上的IP通道(IPOA, IP OVER ATM);
步驟203, RNC側,如機房側,接收基站側發(fā)送的傳輸參數申請,并從能 接收到傳輸參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一條通路或通道進行響應,并通過該選 擇的El通路把相應的傳輸參數傳輸至基站側;
步驟204,基站側接收機房側傳輸下來的傳輸參數,進行回應,并按照接 收的傳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設置后建立與RNC側如機房側之間的傳輸 通道。
在該實施例中,機房側可在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之前或之后為 RNC側配置傳輸參數,且為滿足機房側和基站側連接建立的需要,機房側可將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和RNC側的傳輸參數設置為一致。
進一步地,在該實施例中,如果基站側和才幾房側的傳輸中斷,則返回々丸行 步驟201 ,進行重新獲得傳輸參數的過程。
在基站側和RNC側建立了傳輸通道即IMA連通后,基站側和RNC側之 間IPOA通道的建立可進行基站側和RNC側之間后續(xù)參數地設置及版本升級 等操作。
利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只要基站側和RNC側之間具備了最小傳輸條件,即 具有了至少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時,即可在機房側自動設置RNC 側和基站側的參數一致,并可在鏈路出現故障如環(huán)回、或故障解除之后通過該 El通路自動更新基站側傳輸參數的設置。從而,當多路E1中出現了環(huán)回,也 不至于導致斷鏈。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可通過增加一個RNC側和基站側之 間的環(huán)回探尋機制來檢測是否出現環(huán)回的El鏈路,并在檢測出環(huán)回的El鏈 路時,標記該環(huán)回El鏈路,以將其與剩余的、非環(huán)回的、正常E1鏈路區(qū)別 開來,并同時利用剩余的、非環(huán)回的、正常El鏈路執(zhí)行步驟201,以通過步 驟201更新傳輸參數,并保持基站側和RNC側的傳輸。其中,環(huán)回是指從一 個方向過來的數據,又給原樣發(fā)回去了。
示例性地,可通過如下方法來實現環(huán)回的探測或檢測預先設定特殊的報 文,在基站側和/或RNC側都發(fā)送特殊的報文,則并在接收到相對應的對端發(fā) 送的特殊報文后返回與該接收到的報文不同的預定的報文,從而,如果E1鏈 路未環(huán)回,則基站側和/或RNC側接收到的報文與發(fā)送的報文不同;反過來, 如果El鏈路已環(huán)回,則基站側和/或RNC側接收到的報文與發(fā)送的報文相同。 因此,通過判斷基站側和/或RNC側發(fā)送的第一報文與接收到的第二報文是否 相同可檢測出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其中,基站側相對應的對端為RNC側,RNC 側相對應的對端為基站側。在對所有的El鏈路檢測后,就知道有哪幾路El 鏈路被環(huán)回了。在具體實現中,可將檢測出的El鏈路標記后,并禁止掉,以 防止其影響IMA組內的其它El鏈路的通信。
進一步地,當存在已經被標記的環(huán)回E1鏈路時,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可 進一步定時查詢這些環(huán)回El鏈路是否已解除環(huán)回,以使得已解除環(huán)回的El 鏈路能及時加入IMA組參與通信。具體地,可設置一定時器,定時地啟動探尋或查詢E1鏈路環(huán)回是否已被解除,如已被解除,且此時IMA組已利用那些 非環(huán)回的、正常E1鏈路建立了基站和RNC側的正常的連接,則由RNC通過 已經建立的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通信即IMA通信更新傳輸參數 以將解除環(huán)回的El鏈路重新動態(tài)地加入IMA組;如此時IMA組未建立正常 連接,則可通過執(zhí)行步驟201來更新參數。示例性地,El鏈路環(huán)回的解除可 能時由于人工的處理,將該環(huán)回取消了。
在具體實現中,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進行環(huán)回鏈路探測或4企測的時機,如可 在基站啟動后即開始進行,且在基站側和RNC側通信的過程中定時進行。且 可采用觸發(fā)機制來觸發(fā)該環(huán)回檢測。示例性地,可設置RNC和基站各自獨立 觸發(fā)。其中,RNC側的觸發(fā)可在RNC側上已經配置了基站的相關傳輸參數后, 等待基站連接到RNC上時,觸發(fā)環(huán)回檢測;基站側的觸發(fā)可在基站第一次啟 動后且尚未配置IMA參數時,觸發(fā)環(huán)回檢測,和/或,在基站與RNC側的傳 輸中斷后的第一次重新啟動后且尚未配置IMA參數時觸發(fā)。
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本發(fā)明一 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300包括基站301和無線網絡控制器302,其中,無 線網絡控制器302包括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303,用于當基站側與 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中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 時,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配置的傳輸參數通過上述至少一條E1通 路傳輸至基站;基站301包括接收模塊304,用于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 輸的所述傳輸參數,按照所述傳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所述設置后建立與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之間的傳輸通道。
進一步地,該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中,基站還包括傳輸參數申請發(fā)送 模塊,用于以輪詢的方式在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上向所 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還包括傳輸參 數申請響應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傳輸參數申請,并在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 后,從能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至少一條El通路進行響 應。
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本發(fā)明 另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系統與圖3所示的系統相比,還包括El鏈路環(huán)回檢測模塊401,用于檢測基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環(huán) 回鏈路標記模塊402,用于標記檢測出的環(huán)回El鏈路,并從剩余正常El鏈路 中判斷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其中,El鏈路環(huán)回檢測 模塊401及環(huán)回鏈路標記模塊402可設置在基站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上,圖4
中示出了設置在基站和無線網絡控制器上的情況。
進一步地,在該實施例的系統中,El鏈路環(huán)回4企測模塊包括報文發(fā)送 模塊,用于通過待測的E1鏈路向對端發(fā)送預定的第一報文;報文接收模塊, 用于通過所述待測的El鏈路接收對端返回的第二報文;報文比較模塊,用于 比較所述第一報文與第二報文是否相同;環(huán)回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報文比 較模塊的比較結果確定所述待測的E1鏈路是否為環(huán)回鏈路;其中,當所述第 一報文與第二報文相同時,所述待測的El鏈路為環(huán)回鏈路;當所述第一報文 與第二報文不同時,所述待測鏈路為正常鏈路。
進一步地,該實施例的系統還包括環(huán)回解除查詢^^莫塊,用于定時查詢所 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是否已經解除環(huán)回,并當環(huán)回鏈路已解除時通過已經建立的 IMA通信來更新傳輸參數或通過所述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更新傳輸 參數。
其中,上述的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可為放置無線網絡控制器和管理站的機 房側;上述傳輸參數可為IMA鏈路參數。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 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f見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在基站啟動或斷鏈時,判斷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1鏈路中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1通路;如是,則執(zhí)行步驟二,否則,結束流程;步驟二,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所述配置的傳輸參數通過所述至少一條E1通路傳輸至所述基站側;步驟三,所述基站側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輸的所述傳輸參數,按照所述傳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所述設置后建立與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傳輸通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包括 基站在啟動時以輪詢的方式在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上向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在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后,從能接收到所述傳輸參 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至少一條E1通路進行響應,并轉入執(zhí)行步驟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多條E1鏈 路上以缺省參數獨立地發(fā)送所述傳輸參數申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還包括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配置自身傳輸參數的步驟;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自身的傳輸參數與所述基站側的傳輸參數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網絡控 制器側為放置無線網絡控制器和管理站的機房側。
6. 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參數為 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參數。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檢測基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1鏈路是否環(huán)回的步驟;如是,則標記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并從剩余正常El鏈路中判斷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 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基站與無線網絡 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的步驟包括基站側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通過待測的El鏈路向相應的對端發(fā)送預 定的第一報文,并通過所述待測El鏈路接收所述對端返回的第二報文;基站側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判斷所述第 一報文與第二報文是否相同; 如是,則確定所述待測的El鏈路已環(huán)回;否則,確定所述待測的El鏈路為 正常鏈路。
9. 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定時查詢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是否已經解除環(huán)回;如是,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通過已經建立的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通信來更新傳輸參數 或通過執(zhí)行步驟一來更新傳輸參數。
10. —種無線網絡系統,包括基站和無線網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包括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用于當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 El鏈路中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l通路時,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 參數,并將所述配置的傳輸參數通過所述至少一條El通路傳輸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無線網絡控制器側傳輸的所述傳輸參數,按照所述傳 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所述設置后建立與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之間的傳輸 通道。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還包括傳輸參數申請發(fā)送模塊,用于以輪詢的方式在基站側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 之間的El鏈路上向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側發(fā)送傳輸參數申請; 所述無線網絡控制器還包括傳輸參數申請響應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傳輸參數申請,并在接收到所述傳 輸參數申請后,從能接收到所述傳輸參數申請的El鏈路中選擇至少一條El 通路進行響應。
12.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El鏈路環(huán)回檢測模塊,設置在基站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上,用于檢測基 站與無線網絡控制器側之間的El鏈路是否環(huán)回;環(huán)回鏈路標記模塊,設置在基站和/或無線網絡控制器上,用于標記檢測 出的環(huán)回El鏈路,并從剩余正常El鏈路中判斷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 據通信的El通路。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E1鏈路環(huán)回檢測 模塊包括報文發(fā)送模塊,用于通過待測的El鏈路向對端發(fā)送預定的第一報文; 報文接收模塊,用于通過所述待測的El鏈路接收對端返回的第二報文; 報文比較模塊,用于比較所述第 一報文與第二報文是否相同; 環(huán)回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報文比較模塊的比較結果確定所述待測的 El鏈路是否為環(huán)回鏈路;其中,當所述第一報文與第二報文相同時,所述待 測的E1鏈路為環(huán)回鏈路;當所述第一報文與第二報文不同時,所述待測鏈路 為正常鏈路。
14.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環(huán)回解除查詢模塊,用于定時查詢所述環(huán)回的El鏈路是否已經解除環(huán)回,并當環(huán)回鏈路已解除時通過已經建立的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通 信來更新傳輸參數或通過所述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更新傳輸參數。
15. 根據權利要求10-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網 絡控制器側為放置無線網絡控制器和管理站的機房側。
16. 根據權利要求10-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參 數為異步傳輸模式的反向多路復用鏈路參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站開通的方法及無線網絡系統,該方法包括步驟一,在基站啟動或斷鏈時,判斷基站側與RNC側之間的E1鏈路中是否至少存在一條可進行數據通信的E1通路;如是,則執(zhí)行步驟二,否則,結束流程;步驟二,RNC側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傳輸參數通過至少一條E1通路傳輸至基站側;步驟三,基站側接收傳輸參數,按照傳輸參數進行設置,并在進行設置后建立與RNC側之間的傳輸通道。該系統包括基站和RNC,RNC包括基站側傳輸參數遠程配置模塊,用于當具備最小傳輸條件時,遠程配置基站側的傳輸參數,并將配置的傳輸參數通過至少一條E1通路傳輸至基站;基站包括接收模塊。利用本發(fā)明能自動將基站側和RNC側的傳輸參數設置為一致。
文檔編號H04W24/04GK101448274SQ20071017810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26日
發(fā)明者張祖禹, 剛 李, 梁志科 申請人: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