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
背景技術:
:在通信領域中,在不同用戶之間進行通信時,為了便于處理,發送方設備會將具體業務的用戶數據單元轉換成在網絡上傳輸的數據單元;接收方設備收到在網絡上傳輸的數據單元后,再將網絡上傳輸的數據單元轉換為具體業務的用戶數據單元;從而實現網絡上不同用戶之間的數據通訊。具體業務的用戶數據單元稱為服務數據單元(SDU,ServiceDataUnit)。具體來說,涉及上述數據單元傳輸的技術包括以下流程一、發送前進行數據轉換;發送方設備會先對待發送的SDU進行處理,比如將一個SDU分割成幾個小的數據單元,或者將幾個SDU級連生成一個大的數據單元,并且為每個生成的小li據單元或大的l"居單元加一個傳輸頭部結構,該傳輸頭部結構中包含協議控制信息和每個數據塊的序列號。發送SDU處理得到的數據單元稱為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DataUnit),每個PDU中包含由SDU組成的數據部分和添加的傳輸頭部結構。二、接收后進行數據解析;接收方設備收到PDU后,依據頭部結構中該數據塊的序列號,去掉頭部結構,將數據部分轉換成用戶數據;實現網絡中不同用戶之間的數據通訊。在現有將SDU轉換成PDU技術中,都基于字節或都基于幀為每個數據部分加頭部結構以進行數據單元的轉換。現有技術中,數據單元轉換時為每個生成的小數據單元或大的數據單元添加的傳輸頭部結構有兩種方案一、基于幀的頭部結構;二、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在這兩種方案的實施過程中,若預先設置傳輸頭部結構為基于幀的頭部結構,則在所有業務用戶數據的轉換中都會添加基于幀的頭部結構;同理,若預先設置傳輸頭部結構為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則在所有業務用戶數據的轉換中都會添加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由上述內容可知,在現有技術中,不同業務用戶數據都是添加相同的傳輸頭部結構,為了滿足傳輸頭部結構需要兼顧所有業務用戶數據的要求,一種現有技術PDU傳輸頭部結構中包括盡可能多的字段。但是這些盡可能多的字段對于一些業務來說是不需要的。比如傳輸頭部結構中的請求接收方反饋狀態報告字段,對于服務數據單元較短、業務流量均勻且不需要重傳和反饋的一類業務來說是不需要的。該類業務的PDU傳輸頭部結構中出現這些字段會增加頭部結構的長度,增加傳輸過程中帶寬的消耗,不利于傳輸效率的提高。另夕卜,為了節約在傳輸過程中頭部結構的開支,另一種現有技術PDU傳輸頭部結構中也會選"^去掉一些業務不需要的字段。在去掉一些業務不需要的字段后,對其他需要這些字段的業務來說,又不能滿足業務本身的需求,用戶的體驗較差。比如頭部結構中的請求接收方反饋狀態報告字段,對于數據單元較短、業務流量均勻且不需要重傳和反饋的一類業務來說是不需要的,設計人員可能會選擇去掉該字段,但是對于服務數據單元較長、業務流量不均勻且需要重傳和反饋的一類業務來說又是必須的,當用戶選擇該類業務時,由于該類業務的PDU傳輸頭部結構不完整造成該類業務不能很好地傳輸,用戶體驗顯然較差。此外,現有技術PDU傳輸頭部結構中的序列號長度是固定的,該序列號長度為滿足所有業務序列號長度,往往規定長度為最大值,對于有些序列號要求不長的業務來說,頭部結構較長的序列號長度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從而不能有效地提高該類業務數據單元的傳輸效率。
發明內容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提高數據單元的傳輸效率。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包括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將所述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包括分類模塊,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數據部分生成模塊,用于將所述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以及添加模塊,用于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包括發送方設備,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后生成協議數據單元,并發送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以及接收方設備,用于接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并按照業務類型解析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后再進行數據單元的轉換,不同業務類型的服務數據單元添加不同的傳輸頭部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中服務數據單元不分業務類型添加相同頭部結構而造成數據傳輸效率低的技術缺陷,本發明實施例為需要轉換的服務數據單元添加適合的傳輸頭部結構,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又滿足每種業務數據單元轉換的需求,提高傳輸效率和用戶體驗。圖l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解析的方法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類業務的PDU的解析流程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轉換設備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解析設備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圖。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單元轉換/解析的方法及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提高數據單元的傳輸效率,滿足不同業務的不同需求,改善用戶體^r。如下本發明提供詳細的實施例。請參閱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圖。當用戶需要向網絡中另一個用戶通訊時,應用層程序生成用戶數據SDU,傳輸層收到來自應用層的業務SDU后,進入如下的步驟步驟101,將SDU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每類業務的SDU特點以及業務數據流量和業務數據是否需要重傳,根據不同的業務會有不同。總的來說,可以依據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小、業務數據流量是否均勻和業務數據是否需要重傳,可以將業務的SDU分為兩大類;業務的SDU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則該類業務的SDU分為第一類業務的SDU;業務的SDU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則該類業務的SDU分為第二類業務的SDU。比如IP語音承載業務(VOIP,VoiceonIP),VOIP業務的SDU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不需要重傳,所以VOIP業務的SDU被分為第一類業務的SDU;確認模式業務(AM,Acknowledgemode)的SDU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需要重傳,因此AM業務的SDU被分為第二類業務的SDU。上述分類的規則可以預置在發送方設備里,傳輸層接收到來自上層的SDU后,依據預置的分類規則將SDU分類。步驟102,將分類后的SDU生成PDU的數據部分;SDU被分類后,將一個SDU分割成幾個小的數據單元或者將幾個SDU級連生成一個大的數據單元,這些小的數據單元或者一個大的數據單元組成PDU的數據部分。形成PDU的數據部分后,執行步驟103,進一步生成完整的PDU。步驟103,為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生成PDU;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來源于第一類業務的SDU的教:據部分添加基于幀的頭部結構,為來源于第二類業務的SDU的數據部分添加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本發明實施例以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LinkControl)協議PDU的頭部結構為例說明。以下是基于幀的RLCPDU頭部結構RLCPDUHeader={RBID,RLCSN,Startflag,Endflag,listof{Extensionflag,LengthIndicator}}其中,listof表示有多個Extensionflag和LengthIndicator字段,各字段含義見表一表一字段含義RLCPDUHeaderRLCPDU頭RBID無線承載標識RLCSN順序標識該PDU在整個業務PDU的位置StartFlag標識PDU的第一個字節是否是一個SDU的第一個字節EndFlag標識PDU的最后一個字節是否是一個SDU的最后一個字節Extensionflag表示緊跟在該字段后面的是LengthIndicator字段,還是SDU數據的開始。1表示是后面是LengthIndicator字段,0表示是SDU數據的開始LengthIndicatorPDU的長度以下是基于字節的RLCPDU頭部結構RLCPDUHeader={RBID,Type,P,RLCSN,Startflag,Endflag,listof{Extensionflag,LengthIndicator}}其中,listof表示多個Extensionflag和LengthIndicator字段,各字段含義見表二:表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需要說明的是,在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中RLCSN是以字節偏移量標識的,具體來說,每個PDU的SN是以該PDU承載的業務數據的起始字節標識的。其中頭部結構中的PDU序列號長度可以用業務數據傳輸速率和傳輸時延計算得到或者業務數據傳輸速率、傳輸時延和服務數據單元包長計算得到。如VOIP業務的傳輸速率是每秒50幀,若允許傳輸時延是300ms,那么VOIP業務的PDU序列號長度=log(50x0.3)/log2=4bits;該計算公式中50是每秒50幀,0.3是傳輸時延300ms,2表示二進制。又如AM業務的傳輸速率為100Mbps,若允許傳輸時延是50ms,若規定通用最小SDU包長40byte為單位,那么PDU序列號長度=Iog((100/40)xl06x0.05)/log2=17bits;在該公式中100為傳輸速率100Mbps,40是通用最小SDU包長40byte,0.05是傳輸時延50ms,2表示二進制。至此,發送方設備將SDU生成了PDU,PDU在網絡上傳輸,最終到達接收方設備,接收方設備收到PDU后,需要將PDU解析生成SDU,從而實現網絡不同用戶之間的通訊。請參閱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解析的方法圖。接收方設備收到發送方設備發送的PDU后,進入如下步驟步驟201,將協議數據單元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在PDU的頭部結構中都會有具體的業務標識,如RLCPDU頭部結構中攜帶的RBID字段是無線承載標識,RBID標識該PDU為無線承載業務的具體業務類型。接收方設備中預置每種具體業務的分類狀況,預置的分類狀況用業務標識與具體的分類對應;接收方設備收到PDU后,使用該PDU頭部結構中攜帶的業務標識查詢預置的分類狀況,將該PDU分類為第一類業務PDU或者第二類業務PDU。預置的分類狀況的分類原則為,若該類業務的SDU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則該類業務的PDU對應為第一類業務的PDU;若該類業務的SDU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則該類業務的PDU對應為第二類業務的PDU。步驟202,解析PDU,生成業務的SDU;當接收到的協議數據單元是第一類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時,直接將PDU去掉傳輸頭部,生成業務的SDU。當接收到的協議數據單元是第二類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時,解析分類后的協議數據單元由以下步驟實現請參閱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類業務的PDU的解析流程圖。步驟2021,檢查PDU攜帶的序列號是否在接收窗口范圍內;在接收業務數據期間,接收方的接收窗口大小是不能改變的,接收窗口的大小需要在業務連接建立前預先配置。接收窗口的大小由接收狀態變量、最高期望狀態變量和最大可接受的接收狀態變量控制。接收狀態變量由最后一個已經按序接收的PDU的下一個PDU的SN決定,當4妄收到的PDU的SN等于該變量值時,更新該接收狀態變量;最高期望狀態變量為已經接收到的最高SN的PDU的下一個PDU的SN;最大可接受的接收狀態變量是第一個被接收方拒絕的PDU的SN。在協議數據單元的頭部結構中都會有該協議數據單元在業務數據中的位置,如表一和表二中,在RLCPDU的頭部結構中有RLCSN。當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在接收窗口范圍內時,執行步驟2022;當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不在接收窗口范圍時,直接丟棄該協議數據單元。步驟2022,檢查PDU是否亂序;通過檢查PDU頭部結構中攜帶的序列號查看收到的PDU是否時按序列號排列的;若收到的PDU是按照序列號排列的,直接執行步驟2026,當檢查PDU攜帶的序列號不是按照序列號排列時,執行步驟2023。步驟2023,緩存接收到的亂序的PDU,并啟動計時器;若在計時器規定的時間內接收完畢亂序的PDU,執行步驟2025;在計時器規定的時間內未接收完畢亂序的PDU,執行步驟2024;步驟2024,發出重傳未收到的亂序的PDU的通知;接收方設備向發送方設備發出重傳未收到的亂序的PDU的通知,直到收到所有亂序的PDU后,再執行步驟2025將亂序的PDU進行排序,然后執行步驟2026。接收方設備根據PDU頭部結構中攜帶的序列號,以及用戶此次發送SDU生成的所有PDU的序列號范圍判定亂序的PDU是否接收完畢。步驟2025,將亂序的PDU排序;在收到所有亂序的PDU后,對亂序的PDU進行排序后,執行步驟2026,解析PDU;步驟2026,解析協議數據單元。解析協議數據單元即去掉協議數據單元中的傳輸頭部結構得到數據部分。第二類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解析后,將數據部分生成服務數據單元,完成用戶數據從一個設備傳送到另一個設備的過程,實現網絡中用戶之間的通訊。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二類業務PDU的解析過程中可以先檢查接收到的PDU是否亂序,在檢查PDU不是亂序或者是亂序經重新排序后,再檢查PDU攜帶的序列號是否在接收窗口范圍內,在檢查該PDU攜帶的序列號在接收窗口范圍后,解析該PDU。以上兩個實施例分別描述了用戶數據的數據單元轉換成利于傳輸的數據現兩個流程的設備實施例。請參閱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圖。如圖所示,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包括分類模塊310,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數據部分生成模塊320,用于將所述分類模塊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模塊330,用于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如下提供分類模塊的分類原則和分類后的結果所述業務分類模塊依據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小、業務數據流量是否均勻和業務數據是否需要重傳將服務數據單元分類;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則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為第一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在所述分類模塊分類的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二類業務服務數據單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則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為第二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在所述分類模塊分類的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一類業務服務數據單元時,所述添加模塊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基于幀的頭部結構;元時,所述添加模塊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依據本發明數據單元轉換方法實施例的流程,本發明數據單元轉換設備還包括序列號長度計算模塊340;所述序列號長度計算單元340,用于依據所述分類^t塊的分類,為不同業務類型的服務數據單元分別計算并得到協議數據單元頭部結構中序列號的長度;所述添加模塊330在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時,依據所述序列號長度計算模塊計算的序列號長度為所述頭部結構中添加序列號。相應地,有了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為了實現網絡中用戶之間的通訊,還需要解析數據單元的設備。請參閱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解析設備圖。如圖所示數據單元解析設備包括協議數據分類模塊410,用于將協議數據單元按業務類型分類;解析模塊420,用于將分類后的協議數據單元按所屬業務類型進行解析,生成服務數據單元。協議數據分類單元的分類原則和分類結果如下協議數據分類單元使用協議數據單元中攜帶的業務標識查詢預置的分類狀況,將協議數據單元分為第一類業務協議數據單元或第二類業務協議數據單元,為所述解析單元提供區分業務類型的協議數據單元;所述預置的分類狀況的分類原則為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則所述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對應為第一類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則所述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分對應為第二類業務的協議數據單元。在所述協議數據分類^^莫塊分類的協議數據單元為第二類業務協議數據單元時,所述數據單元解析設備還包括序列號范圍檢查模塊430和亂序檢查模塊440;在所述協議數據分類;f莫塊分類的協議數據單元為第二類業務協議數據單元時,序列號范圍檢查模塊430,用于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是否在接收窗口范圍內;亂序才企查模塊440,用于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是否亂序;所述解析模塊420在所述序列號范圍檢查模塊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在接收窗口范圍內,所述亂序檢查模塊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不亂序后,解析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當序列號范圍檢查模塊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不在接收窗口范圍內時,丟棄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在亂序檢查模塊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亂序時,所述數據單元解析設備還包括緩存模塊450、計時器460、重傳模塊470和排序模塊480;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攜帶的序列號在接收窗范圍內,且亂序檢查模塊檢查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亂序時,緩存模塊450,用于緩存接收到的亂序的協議數據單元;計時器460,用于對接收亂序的協議數據單元過程進行計時;重傳模塊470,用于在計時器超時時,發出重傳未接收到的所述亂序的協議數據單元的通知;排序模塊480,用于將在計時器規定時間內接收到的所述緩存模塊緩存的協議數據單元排序;所述解析模塊420解析所述排序模塊排序的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上述分別描述本發明提供的數據單元轉換設備的實施例和數據單元解析設備的實施例;在通信領域中,實現不同用戶之間的通訊,需要多個設備同時參與,如下本發明提供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實施例。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1包括發送方設備和接收方設備,發送方設備具備數據單元轉換設備的功能和結構,同樣接收方設備具備數據單元解析設備的功能和結構。請參閱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圖。如圖所示凌t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包括發送方設備300,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后生成協議數據單元,并發送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以及接收方設備400,用于接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并按照業務類型解析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依據發送方設備具體的功能,將發送方設備結構細化如下分類模塊310,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數據部分生成模塊320,用于將所述分類模塊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模塊330,用于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以及發送模塊350,用于發送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同樣,依據接收方設備的具體功能,將接收方設備的結構細化如下接收模塊490,用于接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協議數據分類模塊410,用于將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按業務類型分類;以及解析模塊420,用于解析所述分類后的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數據傳輸的系統完成網絡中數據的傳輸,實現不同用戶之間的通訊。流量是否均勻和業務數據是否需要重傳將服務數據單元按業務類型分類,根據業務特點將數據單元分類,從而實現依據業務特點為不同的業務數據單元添加合適的頭部結構,增強方案的可實施性。進一步的,由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中,使用業務數據傳輸速率和傳輸時延計算頭部結構中的序列號長度,相對現有技術中固定長度的序列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不同類型業務有不同的序列號長度,減少一些業務協議數據單元頭部結構中序列號長度不必要的開支,提高傳輸的效率。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權利要求1、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將所述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具體為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則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為第一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若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則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為第二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一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時,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為基于幀的頭部結構;在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二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時,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為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一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時,使用業務數據傳輸速率和傳輸時延計算并得到所述頭部結構中序列號的長度;在所述服務數據單元為第二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時,使用業務數據傳輸速率、傳輸時延和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計算并得到所述頭部結構中序列號的長度。5、一種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類模塊,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數據部分生成模塊,用于將所述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以及添加模塊,用于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類模塊在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小、業務數據流量均勻、且業務數據不需要重傳時,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類為第一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所述分類模塊在所述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長度變化大、業務數據流量不均勻、且業務數據需要重傳時,將所述服務數據單元分類為第二類業務的服務數據單元。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服務數據單元被分類為第一類業務服務數據單元時,所述添加模塊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基于幀的頭部結構;當所述服務數據單元被分類為第二類業務服務數據單元時,所述添加模塊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基于字節的頭部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數據單元轉換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轉換設備還包括序列號長度計算單元;所述序列號長度計算單元,用于依據所述分類模塊的分類,為不同業務類型的服務數據單元分別計算并得到協議數據單元頭部結構中序列號的長度;所述添加模塊在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時,依據所述序列號的長度為所述頭部結構添加序列號。9、一種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發送方設備,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后生成協議數據單元,并發送所述協議數據單元;以及接收方設備,用于接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并按照業務類型解析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數據單元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送方設備進一步包括分類模塊,用于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數據部分生成模塊,用于將所述分類模塊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模塊,用于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以及發送模塊,用于發送所述協議數據單元。11、根據權利要求9或IO所述的數據單元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設備進一步包括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協議數據單元;協議數據分類^^塊,用于將所述協議數據單元按業務類型分類;以及解析模塊,用于解析所述分類后的協議數據單元,生成服務數據單元。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及設備及數據單元傳輸的系統。數據單元轉換的方法包括將服務數據單元按照業務類型分類;將所述分類后的服務數據單元生成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為所述協議數據單元的數據部分添加所屬分類的頭部結構,生成協議數據單元。本發明減少傳輸過程中數據單元的開支,提高傳輸效率。文檔編號H04L12/56GK101299711SQ20071010562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發明者方志鵬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