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領域,特別關于包含傳輸裝置的無線傳輸裝置、系統及方法,以從一第一通信層到一第三通信層傳送聚合(aggregated)數據, 并補填(padding)該傳輸。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無線局域網絡包含三層第一通信層,即一主機,以傳送數 據或信息幀,如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到第二通信層;第二通信層,用于緩沖從主機傳送的數據或信息幀, 且傳送該數據或信息幀到第三通信層。每一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都 對應一描述,如一傳送描述符(TX Descriptor),記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 據單元的屬性與儲存地址。儲存地址用以定位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 地址。當第二通信層隨機地獲取傳送機會(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TX0P)以傳送儲存在一緩沖器中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時,除了儲存在 如芯片等硬件外,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是儲存在第二通信層的緩沖器 中。其中傳送機會是用來從第一通信層傳送數據單元到第三通信層。然后, 系統在本次傳送機會期間傳送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 一旦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被成功傳送,緩沖器釋放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如果 不成功,芯片重新獲取一新傳送機會且重新傳送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 必須注意的是每一次只能傳送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在傳輸時,系統必須符合一臨界時間需求,即連續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單元在傳輸過程中,其延時不能超過一短幀間距(Short Inter Frame Space, SIFS)。如果超過,傳送機會將會被強迫中止且系統將必須找尋另一 傳送機會進行傳輸。通常短幀間距是10微秒。
圖1為一現有無線局域網絡傳輸的流程圖。在步驟101,系統獲取一傳送 機會以傳送數據。在步驟102, 一傳送描述符被讀取,且傳送描述符所指向的 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儲存于一緩沖器。此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是以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的格 式被傳送。在步驟103中,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傳送到第三通信層。然后 執行步驟104以判斷是否已接收第三通信層產生的一確認信號,其中確認信 號指出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成功地被第三通信層接收。如果判斷是肯 定的,在步驟105中, 一傳輸狀態被傳回用以釋放己成功傳送的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在步驟106中,讀取一新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以 傳輸。在步驟104中,如果判斷是否定的,則將再次執行步驟103且介質訪 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將再次被重新傳送。在執行步驟106后,執行步驟107 以判斷該傳送機會是否已終止,如果判斷是否定的,則再次執行步驟102;如 果判斷是肯定的,則執行步驟108以終止傳輸。一新的無線局域網絡規格,如IEEE 802. IIN標準,支持一次傳輸多個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根據IEEE 802. IIN標準,多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單元可以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Aggregated MSDU, A-MSDU〉、 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或者承載于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 單元的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且多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 元可被聚合成 一 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Aggregated MPDU, A-MPDU)。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或者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 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所承載。多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可被 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與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兩者 均有數據長度的限制。在傳輸期間,第一通信層可連續地傳送一新的介質訪
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到第二通信層,且此新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可 與先前已經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進行聚合,經過聚合而產生的 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在后續的傳輸中可被重新傳送。然而,IEEE802. IIN標準并未定義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傳輸。因此, 一個可以同時傳送多個數據單元且符合上述臨界時間要求的無線 傳輸方法在此領域中是迫切需要的。發明內容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無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一第二通信層執行的無線傳輸方法,以自一第一通信層傳輸一數據至一第三通信層;無線傳輸方法包含自第一通信層擷取一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以及根據此信息,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聚合 在一預定長度內并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其中多個待傳送信息幀形成此數據。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傳輸裝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層,以自一第一通信層傳輸一數據至一第三通信層,無線傳輸裝置包含一接收器及一處理器;接收 器自第一通信層擷取一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處理器根據此信息, 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聚合在一預定長度內并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其中多個待 傳送信息幀形成此數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傳輸系統,無線傳輸系統包含一第一通信層、 一第 二通信層以及一第三通信層;第一通信層用以產生多個待傳送信息幀,第二 通信層用以自第一通信層取得一數據,此數據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以 及根據該數據,在一預定長度內,聚合多個待傳送信息幀,第三通信層用以 接收己聚合的信息幀。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無線傳輸裝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層,以自一第一通信 層傳輸一數據至一第三通信層,該無線傳輸裝置包含 一自所述第一通信層 擷取一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的手段(means);以及一根據該信息, 聚合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于一預定長度內至該第三通信層的手段;其中待傳送
信息幀形成該數據。本發明通過對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進行擷取操作,并根據所擷取的 信息聚合待傳送信息幀的方法,確保無線傳輸系統實時更新聚合參數;并且 多個信息幀可以同時被傳送且符合臨界時間的要求,進而定義了一種穩定、 高效的傳輸機制。
圖1為一現有無線局域網絡傳輸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第一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圖3a至圖3e是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與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聚合程序的示意圖;圖4a至圖4b是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 據單元的補填傳輸示意圖;圖5a至圖5b是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 據單元的補填傳輸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的第一實施例是一種無線傳輸方法,通過第二通信層將數據 單元從第一通信層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第一實施例的方 法流程圖。在步驟201中,獲取一個傳送機會。數據單元為信息幀格式且可 以表示為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介 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及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以下所提及的 數據單元等同于信息幀。在步驟202中,讀取一傳送描述符。傳送描述符包含數據單元的屬性及地址。地址指向一存儲器的儲存位置,其中,存儲器用 于儲存數據單元。且在步驟202中數據單元是為未確認的。在步驟203中, 更新一查詢表的聚合參數。在此實施例中,聚合參數包含介質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單元的數目、總長度、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bitmap)及
確認位圖。査詢表中為一聚合記錄。在步驟204中,判斷是否允許聚合。如 果允許,則執行步驟205,且根據確認位圖,讀取另一個傳送描述符以擷取一 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加以聚合,其中確認位圖記錄每一個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先前的一次傳輸結果。在步驟204中,如果不允許聚合,則 執行步驟209。關于步驟209的詳細敘述請參照后續說明。在步驟205之后, 執行步驟206以判斷是否允許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聚合在步驟205 中所擷取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如果允許聚合,則執行步驟208以 更新查詢表的聚合參數。如果不允許聚合,則執行步驟207以判斷是否允許 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聚合步驟205中所擷取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單元。如果允許聚合,則執行步驟208以更新聚合參數。在步驟208之 后,再次執行步驟205以擷取另一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在此實施例中,在步驟207中,如果不允許聚合,則表示聚合介質訪問 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以及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兩者并不被允許聚合 更多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允許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會 在傳輸期間根據査詢表而被聚合。 一聚合記錄是根據這些允許聚合的介質訪 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聚合參數所產生。在步驟208中,查詢表的聚合介質 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儲存這些允許傳送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 的目標格式,其中目標格式代表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傳輸格式。然 后執行步驟209,根據查詢表(即為一聚合記錄)傳送已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 務數據單元至第三通信層,且這些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依序 傳送。在步驟210中,從下一通信層回傳的一傳輸確認信號會被擷取且査尋表 中的確認位圖根據此確認信號而被更新,且確認信號至少與一信息幀有關。 在步驟211中,回傳傳輸狀態以釋放已成功傳輸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 元,其中僅在這些連續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第一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被成功傳輸時,才會釋放這些己成功傳輸的介質訪問控制服
務數據單元。確認信號也指出傳送失敗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表示為 未確認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其由待傳送信息幀形成。因此,確認 信號是關于多個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并指出這些信息幀是否連續。其中傳送失 敗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接著與從第一通信層接收的新的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聚合,且在下一次傳輸中再次被傳送。在步驟212中,查詢 表(聚合記錄〉根據確認信號而被更新,且根據査詢表,這些傳送失敗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可以被選取并加以聚合。然后執行步驟213,判斷傳送 機會是否己結束。如果未結束,則再次執行步驟202以讀取另一傳送描述符。 如果已結束,則執行步驟214以在本次傳送機會中終止傳輸。必須注意的是本發明并不限制上述步驟的執行順序。例如,步驟206可 以在步驟207之后被執行。圖3a至圖3e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 元與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聚合程序的示意圖。聚合程序在第二 通信層中運作,且被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會被傳送到第三通信 層。此次聚合將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解譯為一數據單元,而多個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且多 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 更具體而言,如果確認位圖是8個比特,則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 位圖將需要16個比特,因為每一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需要2個比特 來代表"0"、 "1"、 "2"以及"3"。這些比特的數量與值是用于清楚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確認位圖比特可以為"o"或"i",其中比特'r表示一傳送成功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而比特"0"表示一傳送失敗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 單元。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位圖比特可以為"0"、 "1"、 "2"或 "3"。其中,比特"0"意指一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單獨地包含比特"0"
所表示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比特"1"意指一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數據單元包含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且由比特"1"所表示的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是在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中的一第一 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比特"3"意指一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包含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且由比特"3"所表示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是為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中的一最后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比特"2"意指一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包含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 服務數據單元,且由比特"2"所表示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在聚合 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中為一中間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在第二實施例中,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的預定長度是為10K 字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預定長度是為4K字節,目前的確認 位圖是為00111000且在聚合之前目前的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 是為00123000。第一比特與第二比特兩者均為0,意指在上一次的傳輸中, 第一以及第二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以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的格 式分別傳輸,但傳輸失敗。確認位圖的第三比特到第五比特均為"1",意指在之前的傳輸期間,第 三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到第五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被聚合成另 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并放入另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 加以傳輸,且被成功地傳送。在聚合前,從第一通信層所擷取的三個新的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分別被表示為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五305。因為最后聚合的第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傳送失敗,這些已成功 傳送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并未被釋放。第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 單元與第二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分別被表示為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 單元一 301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二 302,且將再次以介質訪問控制協
議數據單元的格式被傳送并被表示為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 3111與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二3112,以供后續傳輸。在一開始時,兩個均有2K字節長度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一 301 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二 302被讀取,且被判斷為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數據單元一 3111與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二 3112以供后續傳輸,如圖 3a所示。然后,讀取一具有2K字節長度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且放 入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將 被判斷是否可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因為聚合介質訪 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的預定長度為10K字節,故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 三322可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且以聚合介質訪問控 制協議數據單元3表示。在此時,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只包含 如圖3b所示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如此一來,介質訪問控制 服務數據單元三303被表示成在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中的一 個"0",且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為00123000。然后, 一具有2K字節長度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被讀取, 且判斷是否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聚合且形成一聚合介質訪問 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因為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預定長度為4K 字節,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可被聚合成一具有介質訪問控制服 務數據單元三303的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32。此時,如圖3c所 示,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以及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 被判斷是否以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的格式傳送。因此,介質訪 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三303被表示為在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 中的一個"1",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被表示成"3",且聚合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為00123130。當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 元三303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四304時,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 據單元32達到預定長度。最后,讀取一具有2K字節長度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五305。根 據上述相同的原則,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五305可被放入一介質訪問 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333加以傳輸。此時,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333 只包含如圖3d所示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五305。因此,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五305被表示為在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中 的一個"0"且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位圖為00123130。介質訪問控 制服務數據單元數量為5,總長度為IOK字節,且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 單元位圖為00123130。如圖3e所示,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3111、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 據單元二 3112、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與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 單元四333被包含在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3中加以傳輸。介質訪 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322包含聚合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32。然后, 讀取聚合參數與確認位圖,且這些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以這些 目標格式,如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或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 格式,被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其中目標格式代表已聚合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單元的傳輸格式。為符合臨界時間的要求,當第二通信層不能及時地傳送這些已聚合待傳 送信息幀的任何部分時,本發明提供一補填傳輸的方法。圖4a至圖4b是為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的補填傳輸示意 圖。在第三實施例中,在第二通信層中一緩沖器的容量是等于或大于一個介 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長度,其意指一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可 在被完全地緩沖且不會發生下溢的情況下,被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在第三實施例中,假設己獲取一傳送機會且五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 單元41、 42、 43、 44、 45被聚合以便傳輸。在圖4a中, 一聚合介質訪問控 制協議數據單元40包含五個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41、 42、 43、 44、 45
以傳輸。如果沒有下溢,這些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41、 42、 43、 44、 45可被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圖4b顯示一有下溢發生的傳輸。在時間tl時, 對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41的傳輸已結束,但下一個介質訪問控制 協議數據單元二42尚未準備好。 一補填定界符(Padding Delimiter, PD) 401 隨后被傳輸。此次補填將持續到時間t2,在時間t2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 元二42已準備好傳輸。同樣地,在時間t3,在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 43已傳輸后,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44尚未準備好,所以補填定界符 402被傳輸。在時間t4,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44已準備好傳輸。在 時間t5,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44已被傳輸,但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 議數據單元的剩余空間不足以傳送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五45。因此 一補填定界符403用來補填此空間。
在第三實施例中,當下溢發生時,雖然無法傳送所有五個介質訪問控制 服務數據單元,但通過補填傳輸的方式,五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中 的四個仍然可以被傳送,使傳送機會保持有效狀態。
圖5a至圖5b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 單元的補填傳輸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通信層的緩沖器的容量小于一 個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長度。并且假設已獲取一傳送機會且五個介 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51、 52、 53、 54、 55已聚合以便傳輸。
在圖5a中, 一聚合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50包含五個介質訪問控 制協議數據單元51、 52、 53、 54、 55以便傳輸。如果沒有發生下溢,這些介 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51、 52、 53、 54、 55可被傳送至第三通信層。圖5b 顯示傳輸有下溢發生,在時間tl時,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 51沒有 被完整地傳送,其意指儲存在緩沖器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 51的部 分已用盡且發生下溢。在此時,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51的傳輸被略 過,且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一 51的剩余空間被一補填定界符501所補 填。在時間t2時, 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二 52己準備好傳輸。在時
間t3時, 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53沒有被完整地傳送,且介質訪 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三53的剩余空間被一補填定界符502所補填。在時間t4 時,傳送一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四54。在時間t5時,傳送一介質訪問 控制協議數據單元五55。
在第四實施例中,當每次下溢發生時,目前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 會被忽略。通過補填發生下溢的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的剩余空間,使 得其它介質訪問控制服務數據單元仍然可以被傳送,保持傳送機會有效狀態。
圖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二 通信層中一無線傳輸裝置用于從一第一通信層至一第三通信層傳送數據。此 無線傳輸裝置包含一接收器601、 一處理器603、 一選擇電路605、 一更新電 路607、 一補填電路609、 一緩沖器611與一査詢表613。接收器601用以從 第一通信層擷取關于待傳送信息幀的信息,因此,接收器601讀取包含在一 傳送描述符615的信息602。處理器603用以根據信息602聚合這些待傳送信 息幀,其中待傳送信息幀被選擇電路605選取。信息602也應用來更新查詢 表613的聚合參數。選擇電路605用以根據査詢表613選取待傳送信息幀。 更新電路607用以當從第三通信層接收到一確認信號604時更新査詢表613。 在處理器603完成聚合之后,緩沖器611在傳輸之前緩沖待傳送信息幀的內 容。補填電路609用以在下溢時補填該傳輸。接收器601、處理器603、選擇 電路605、更新電路607、補填電路609、與緩沖器611的功能相似于在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實施例中所提及的相應功能,且因此,可執行所有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的步驟。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實施例可被應用于從一第一通信 層至一第三通信層傳送數據的一無線傳輸系統。
權利要求
1. 一種無線傳輸方法,執行于一第二通信層,以自一第一通信層傳送一數據至一第三通信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傳輸方法包含自所述第一通信層擷取一信息,所述信息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以及根據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于一預定長度內,以傳送至所述第三通信層;其中所述待傳送信息幀形成所述數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根據一查詢表,選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以聚合。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接收 一確認信號自所述第三通訊層,其中所述確認信號與至少一信息幀有關,若 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一所述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若所述 確認信號是關于所述多個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并指出所述 多個信息幀為連續或不連續。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個待傳 送信息幀為一數據單位。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多個 地址,指向一存儲器的儲存位置,所述存儲器儲存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包含一目 標格式,以表示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中的至少一個。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通信層 擷取一信息的一執行時間是在10微秒以內。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 當所述第二通信層無法及時傳輸所述多個已聚合的待傳送信息幀的任何 一部分時,補填所述傳輸。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提供一緩沖器,在傳輸所述數據之前,緩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的容量等于或大于一信息幀的長度。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的容量小于一信息幀的長度。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根據一査詢表,選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接 收一確認信號自所述第三通訊層,其中所述確認信號與至少一信息幀有關, 若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一所述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査詢表;若所 述確認信號是關于所述多個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并指出所 述多個信息幀為連續或不連續。
14.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個待 傳送信息幀為一數據單位,是由所述第一通信層所形成。
15.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多 個地址,指向一存儲器的儲存位置,所述存儲器儲存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16.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一 目標格式,以表示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中的至少一個。
17.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通信 層擷取一信息的一執行時間是在io微秒以內。
18.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當所述 第二通信層無法及時傳輸所述多個已聚合的待傳送信息幀中的任何一部分 時,補填所述傳輸。
19. 一種無線傳輸裝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層,以自一第一通信層傳送一數 據至一第三通信層,所述無線傳輸裝置包含一接收器,以自所述第一通信層擷取一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以及一處理器,根據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于一預定長度內,以傳送至所述第三通信層;其中所述待傳送信息幀形成所述數據。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選擇電路,以根據一查詢表,選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以聚合。
21.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更新電路,其中所述確認信號與至少一信息幀有關,若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一所述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若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所述多個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并指出所述多個信息幀為連續或不 連續。
22.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為一數據單位。
23.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多個地址,指向一存儲器的儲存位置,所述存儲器儲存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24. 如權利要求19項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一目標格式,以表示至少一個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25.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自所述第一通信層擷取所述信息的一執行時間是在io微秒以內。
26.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補填電路,當所述第二通信層無法及時傳輸所述多個已聚合的待傳送信息幀中 的任何一部分時,補填所述傳輸。
27.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緩沖器,以在傳輸所述數據之前,緩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的容量等于或大于一信息幀的長度。
29.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的容 量小于一信息幀的長度。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選 擇電路,用以根據一查詢表,選取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以聚合。
31. 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更新電路,其中所述確認信號與至少一信息幀有關,若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一所述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若所述確認信號是關于所述多 個信息幀的傳輸結果,則更新所述查詢表并指出所述多個信息幀為連續或不 連續。
32.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為一數據單位。
33.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多個地址,指向一存儲器的儲存位置,所述存儲器儲存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
34.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包含一 目標格式,以表示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中的至少一個。
35.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補 填電路,當所述第二通信層無法及時傳輸所述多個已聚合的待傳送信息幀的 任何一部分時,補填所述傳輸。
36. —種無線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傳輸系統包含一第一通信層,用以產生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一第二通信層,用以自所述第一通信層取得數據,所述數據與多個待傳 送信息幀有關,以及根據所述數據,在一預定長度內,聚合所述多個待傳送 信息幀;以及一第三通信層,以接收所述多個已聚合信息幀。
37.—種無線傳輸裝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層,以自一第一通信層傳輸一數 據至一第三通信層,所述無線傳輸裝置包含一自所述第一通信層擷取一與多個待傳'送信息幀有關的信息的手段;以及一根據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個待傳送信息幀于一預定長度內至所述第三通信層的手段;其中所述待傳送信息幀形成所述數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一第一通信層至一第三通信層傳送聚合數據單元的無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該無線傳輸系統包含一裝置;該裝置包含一接收器與一處理器;無線傳輸系統從第一通信層至第三通信層傳輸聚合數據單元;一種在一第二通信層執行的無線傳輸方法,以傳送一數據自一第一通信層至一第三通信層,包含步驟自第一通信層擷取一信息;根據該信息,在一預定長度內聚合待傳送信息幀,以傳送至第三通信層;該多個待傳送信息幀形成該數據。本發明通過對待傳送信息幀的信息進行擷取操作,并根據所擷取信息聚合待傳送信息幀的方法,確保無線傳輸系統實時更新聚合參數;并且多個信息幀可以同時被傳送且符合臨界時間要求,定義一種穩定高效的傳輸機制。
文檔編號H04L12/28GK101212379SQ20071010554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8日
發明者曹文龍 申請人: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