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Internet Based Controllable Service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iCOSA)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互聯網是目前信息網絡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然而互聯網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互聯網業務的安全可控。
在原始互聯網設計中,很多電信級業務必需的功能(例如業務安全控制、業務流量工程)承載層并不具備。而受限于現實網絡的存量限制,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以下簡稱IP)承載網很難為上層應用增加這些功能,而如果這些功能都推給上層應用各自完成則會造成成本提高、管理復雜。其次,承載在同一個網絡中的多種業務/應用需要各自分別完成很多具有共性的工作,例如業務認證、對端查找等。這些重復性的工作不僅提高了業務成本,而且不同業務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也會造成管理/互通/融合的困難。其三,隨著用戶接入帶寬和網絡傳送技術不斷提升,多媒體業務、融合型業務的發展對互聯網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用戶可移動性、泛在性等。而這些新的功能在IP承載層或者由上層應用實現,也存在實現困難,成本高等問題。
與本發明相關的背景技術之一可控電信業務實現技術為了將互聯網的豐富信息及先進的業務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之中,無線應用協議(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以下簡稱WAP)論壇根據無線網絡的特點,把互聯網的一系列協議規范引入到無線網絡中。WAP只要求移動電話和WAP代理/網關的支持,不必對現有的移動通信網絡協議做任何的改動。因而適用于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簡稱CDMA)移動通信系統、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簡稱GSM)、國際移動通信-2000版(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簡稱IMT-2000)等不同的移動通信系統,從而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WAP服務大都是定制的,受運營商控制,所有WAP手機用戶通過單一的入口即WAP網關使用移動數據業務。而且包括WAP手機、和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Provider,簡稱ICP)針對WAP手機用戶的應用服務器都在移動運營商的虛擬專用網絡(Virtual Private Network,簡稱VPN)/專網中。這種方式將手機的訪問限制在了可控的范圍內,在提供較好安全保護能力的同時,限制了用戶對豐富互聯網資源的訪問,也抑制了業務的創新。
下一代網絡/IP多媒體子系統(Next Generation Network/IP MultimediaSubsystem,以下簡稱NGN/IMS)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The 3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簡稱3GPP)、先進網絡的電信與互聯網融合業務與協議組織(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Networking,簡稱TISPAN)、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簡稱ITU-T)等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能夠支持包括多媒體業務在內的全業務承載的電信網絡。NGN/IMS支持靈活的接入方式,能夠實現電信業務必需的各種特性要求,例如服務質量、可控、可管、安全等等。NGN/IMS并不是簡單的將IP承載技術直接引入電信網,而是給出了一整套全新的網絡業務體系架構,需要在基本IP技術中增加相關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簡稱QoS)、業務控制、安全等功能。
以上實現可控電信業務的技術或體系結構的基本思路都是業務的可控性依賴于承載網絡的可控性,這種把業務的可控性″寄生″在承載網絡的可控性上的做法,難以實現業務與承載真正意義上的分離,業務的開展必須考慮下層承載網絡的特征,例如地址翻譯、防火墻等等,大大增加了業務開發的技術和經濟成本,不利于第三方進行業務創新,也可能導致網絡運營商形成新的壟斷。
與本發明相關技術之二Overlay技術Overlay指為了實現特定的功能在一個或多個已存在網絡之上增加一個額外的、虛擬的墊層的網絡技術。Internet就是一種典型的Overlay網絡,互聯網利用封裝包頭技術,以達到不同類型局域網互通的目的。利用Overlay網在現有網絡上的虛擬性,可以實現下層網絡難于實現的功能,比如服務質量、安全保證,更好的路由算法等等。目前,Overlay技術的應用已經由網絡層發展到了應用層,研究主要集中在組網技術、路由技術以及QoS提供等方面,但這些研究都針對于為某類具體的應用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或QoS保障機制,沒有關注如何利用Overlay技術組織業務支撐網絡,從而實現對電信業務的共性,例如業務控制、安全、QoS等的支持,并在此基礎上提供達到電信級標準的可控可管的業務。
與本發明相關技術之三自組織網絡技術自組織網絡技術的重要特征是網絡中的節點可以在沒有仲裁者的情況下自已維護網絡的連接和性能,其網絡拓撲會隨著節點的加入和離去而重新組織。因此,自組織網絡具有較好的容錯性。現在的無線和有線領域都已經有多種自組織技術。無線自組織技術是在移動自組織網中提出的,為原本沒有物理連接的實體建立可以傳送數據包的底層連接,是適應于鏈路以下乃至物理層的技術。在互聯網領域,承載網的動態路由技術具有典型的自組織特性。目前,自組織理念已經從網絡層發展到應用層,對等網絡(Peer to Peer,以下簡稱P2P)應用是其典型代表。P2P是工作在網絡層之上的Overlay網絡,盡管Overlay網絡不一定具有P2P自組織的特征,但目前關于Overlay的很多研究是針對P2P網絡進行的,P2P網絡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針對應用特點,設計合理的網絡拓撲及路由機制,從而提高網絡的性能。也有大量研究針對具體的P2P應用,設計相應的機制來提高性能。例如,在文件共享P2P網絡中,設計文件下載機制激勵用戶共享文件,從而提高文件下載速度,縮短下載文件所需的時間。
P2P技術的諸多特點,例如節點的自主性、網絡自組織特點、分布式資源的共享與協作等,但由于P2P業務的不可控,為互聯網監管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目前,通過網絡搜索發現,仍沒有相關機構或個人提出類似思路在不可控互聯網上提供可控可管、相對安全的電信業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現有不可控互聯網基礎上建立可控的業務網體系架構,通過在互聯網承載層之上構建Overlay網絡來實現業務的控制管理、安全、QoS等電信級功能需求。
鑒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iCOSA網絡系統,上述網絡系統在承載層和業務/應用層之間增加一個可感知上層業務的iCOSA層,上述iCOSA層包括業務節點和葉子節點,業務節點為網絡實體,其實際連接由下層承載網提供,葉子節點為應用服務器或終端用戶,其在經過認證后通過業務節點進行操作,上述業務節點使用統一的邏輯標識空間,并利用對等網絡技術進行網絡組織,使用相應的對等網絡尋址和路由協議。
上述業務節點均為功能性的,分別完成業務附著層功能和網絡服務層功能,其中,業務附著層至少包括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主要處理用戶和業務相關的功能,實現對接入到網絡中的用戶和業務的管理控制;網絡服務層至少包括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負責感知底層網絡的狀況,并將業務適配到網絡,同時為上層的業務控制提供網絡資源相關的信息。其中,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屬于公共的、與特定業務無關的功能,而業務邏輯及控制節點是特定業務相關的功能實體。iCOSA網絡支持業務功能的擴展,新的業務功能可以采用插件的方式添加到網絡中。
上述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實現包括對iCOSA用戶進行注冊、認證、授權及業務計費的用戶管理功能,記錄用戶終端相關的登記信息,上述登記信息至少包括iCOSA層的邏輯標識,用戶業務賬戶名和當前該用戶使用終端的互聯網協議地址。
上述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分析進入iCOSA層的業務請求和業務數據,獲取上述業務的屬性信息,針對具體業務的特點將業務控制功能為業務選擇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并把業務請求提交到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節點。
上述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根據特定業務的實現邏輯及控制策略,進行業務實現以及相應的管理控制,至少包括為上層業務應用提供呼叫建立、計費、業務路由等基本控制功能;以自組織方式共同承擔數據內容的分發、下載的內容分發類業務;實現對業務的用戶溯源,為建立用戶信用體系提供基本信息支持;支持針對惡意業務流量的控制,包括監測、屏蔽和定位,以及針對業務的合法監聽;與信任體系聯動,支持基于用戶信任的業務控制。
上述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實現對底層網絡性能、功能以及安全特性的屏蔽,使得下層應用可以不必關心底層的網絡狀態,至少包括對網絡性能的適配;對網絡功能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某些功能差異;對網絡協議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技術細節,提供對網絡底層協議的封裝;對網絡安全的適配。
上述網絡感知業務節點通過技術手段收集下層網絡狀態信息,上述網絡狀態信息至少包括網絡性能信息、網絡協議信息、網絡設備信息、網絡安全信息等。
上述iCOSA層的同一類型的業務節點提供的服務相同,如果一個業務節點失效,可以采用與其類型相同的其他業務節點代替。上述不同類型的業務節點采用標準接口定義語言(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簡稱IDL)定義的接口進行交互。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獲取基于互聯網的iCOSA的網絡系統的服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提供如上面所述的一種基于互聯網的iCOSA網絡系統;步驟2,用戶接入iCOSA的網絡系統后,向業務目錄提交查看iCOSA網絡業務的請求;步驟3,業務目錄向用戶返回業務列表;步驟4,用戶根據需要選擇特定的業務;步驟5,業務目錄將用戶及所請求業務的信息提交到屬于業務附著層的業務節點,業務附著層中的各個業務節點分別對上述用戶及業務信息進行相應處理和初始化操作,并將初始化操作后得到的業務數據提交到屬于網絡服務層的業務節點;步驟6,網絡服務層接收到業務數據后,獲取相關的網絡信息并將其返回業務附著層;步驟7,業務附著層進行業務實現并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
該方法中的業務附著層至少包括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網絡服務層至少包括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
所述的步驟5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1,業務附著層中的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根據上述用戶的權限和所請求的業務的信息進行用戶接入iCOSA的網絡系統的認證;步驟12,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將通過認證的用戶和業務請求的信息提交到業務分析業務節點;步驟13,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對用戶屬性及用戶所請求業務的屬性業務進行分析,為與該用戶相關的特定業務選定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并將用戶及業務信息提交到負責該用戶業務管理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步驟14,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獲取業務控制策略并進行相應分析,根據用戶及業務信息進行業務初始化操作,并將初始化后得到的業務數據提交到網絡服務層。
所述的步驟6包括以下步驟步驟21,網絡服務層中的網絡適配業務節點收到業務數據后,向網絡感知業務節點獲取相關的網絡信息;步驟22,網絡感知業務節點將網絡信息返回網絡適配業務節點;步驟23,網絡適配業務節點進行相應網絡適配操作并發送業務數據到業務附著層。
所述的步驟7包括以下步驟步驟31,業務附著層中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實現業務;步驟32,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步驟33,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
本發明提出的iCOSA網絡系統的優點在于其借鑒并融合了WAP、NGN/IMS中業務控制的思想,引進了P2P自組織的特性,使得在對互聯網不做改動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屏蔽底層網絡差異,為電信運營級別要求的上層業務/應用提供有針對性地服務(例如業務可控性、可管理性、業務安全等),從而在互聯網上提供一個包容現實網絡、簡便易行、切實有效、低成本的,可管理的相對安全的電信級業務的支撐網,實現對可控、可管、可運營的相對安全的電信級業務的支持。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對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從對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中,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顯而易見。
圖1是本發明的iCOSA網絡系統的架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iCOSA網絡系統的層次模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iCOSA網絡系統的數據驅動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用戶獲取iCOSA網絡系統的服務序列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所述的iCOSA網絡系統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所提出的iCOSA網絡系統在原有業務網絡體系架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位于互聯網承載網之上,業務/應用層之下,可以感知上層業務的墊層一iCOSA層,業務節點之間的實際連接依靠下層承載網提供。iCOSA網絡系統引入P2P自組織和IMS可控性的特點,根據需要設計實現了部分傳統IP層可選功能(例如安全控制、組播、內容分發、流量工程等),以及上層業務應用中某些具有共性的業務控制功能(例如NAT/防火墻的穿越、業務控制、呼叫建立、業務流導向/監控等)。
如圖1所示,iCOSA網絡系統由業務節點11和葉子節點組成,其中業務節點11由網絡運營商布設,從而保證對業務的可管理和可運營。葉子節點可以為應用服務器12或終端用戶13、14,也可以是其他合適的設備。業務節點11使用統一的邏輯標識空間,并利用P2P技術進行網絡組織,且使用相應的P2P尋址和路由協議。利用P2P技術組網使得iCOSA網絡系統具有很好的可擴展性和容錯能力。其中,作為葉子節點的應用服務器12和終端用戶13、14之間的尋址、通信、數據交換均通過業務節點11以中介方式幫助完成,如圖2所示,這是iCOSA網絡系統的重要特征之一。iCOSA網絡系統在承載層和業務/應用層之間增加一個感知上層業務的iCOSA層,在圖2中,網絡中的業務/應用層27和分組承載網28之間有iCOSA業務網絡,業務/應用層27可以是網絡電視(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簡稱IPTV)或者網絡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Protocol,簡稱VOIP),而用戶方面,客戶端13與IP主機23之間通過葉子節點21聯系。在iCOSA網絡系統中,具有明確的網絡與用戶之間的界限,即iCOSA網絡系統中存在用戶網絡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簡稱UNI)來滿足業務可控可管的需求。葉子節點21在經過網絡認證后,在網絡運營者對其可知、可控的情況下參與到iCOSA網絡系統中。這實現了對利用P2P技術組織的業務承載網iCOSA網絡系統的可控性。
iCOSA網絡系統是公共的業務平臺,提供管理平面、控制平面的一些通用業務的功能。根據功能的不同,iCOSA網絡系統中的業務節點邏輯上可分為以下幾類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同一類業務節點提供相同的服務,任何一個節點失效都可用同類的其他節點代替。因此這種不同類型業務節點實現不同的功能的方法使得業務節點的復用性增強,增加了iCOSA網絡系統業務資源的共享程度,并提高了網絡的容錯能力。同時,不同類型業務節點之間可以采用標準IDL定義的接口進行交互,也可以采用其他標準定義的接口。這使得業務節點功能的實現機制可以靈活調整,而業務節點功能擴展后,只需更新相關接口定義文件即可,從而提高了iCOSA網絡系統的功能可擴展性。
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iCOSA網絡系統的數據驅動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業務附著層31包括業務控制、業務分析和用戶管理等部分,主要處理用戶和業務相關的功能,實現對接入到網絡中的用戶和業務的管理控制。在此實施例中,業務附著層31包括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網絡服務層32包括網絡感知和網絡適配等部分,負責感知底層網絡的狀況,并將業務適配到網絡,同時為上層的業務控制提供網絡資源相關的信息。在此實施例中,網絡服務層32包括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和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其中,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屬于公共的、與特定業務無關的功能,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是特定業務相關的功能實體。iCOSA網絡支持業務功能的擴展,新的業務功能可以采用插件的方式添加到網絡中。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對iCOSA網絡的用戶實現注冊、認證、授權及業務計費相關的用戶管理功能。同時,要記錄接入用戶終端相關的登記信息,包括iCOSA層的邏輯標識(Identity,簡稱ID),用戶業務賬戶名,當前該用戶使用終端的IP地址。
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分析進入iCOSA網絡的業務請求和業務數據,獲取業務的屬性信息,從而針對具體業務的特點,為業務選擇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將業務控制功能提交到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
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根據特定業務的實現邏輯及控制策略,進行業務實現以及相應的管理控制,此類管理控制至少包括1).為上層業務應用提供呼叫建立(對端尋址、呼叫協商等等)、計費、業務路由等基本控制功能;2).在內容分發類業務中,以自組織方式共同承擔數據內容的分發、下載;3).實現對業務的用戶溯源,為建立用戶信用體系提供基本信息支持;4).支持針對惡意業務流量的控制(監測/屏蔽/定位),以及針對業務的合法監聽;5).與信任體系聯動,支持基于用于信任的業務控制。
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實現對底層網絡性能、功能以及安全特性的屏蔽,使得上層應用可以不必關心底層的網絡狀態,此類功能包括
1).對網絡性能的適配不改變現有互聯網“盡力而為”的路由方式,通過將流量工程的控制策略引入iCOSA網絡系統,根據對于下層承載網絡的性能,找到更適合的路由方向,以對業務流量流向進行導引、控制,提高業務服務質量;2).對網絡功能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某些功能差異,例如組播功能;3).對網絡協議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技術細節,提供對網絡底層協議的封裝。
4).對網絡安全適配屏蔽承載網對安全的不同程度的支持。
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通過技術手段收集下層網絡狀態信息,包括網絡性能信息、網絡協議信息、網絡設備信息,網絡安全信息等。
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用戶獲取iCOSA網絡系統的服務的方法如圖4所示,包括如下步驟1)用戶41接入網絡后,向業務目錄42提交察看iCOSA網絡業務的請求。
2)業務目錄42向用戶41返回業務列表。
3)用戶41根據需要,選擇特定的業務。
4)業務目錄42將用戶及所請求的業務信息提交到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
5)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根據用戶和業務信息進行用戶41接入iCOSA業務的認證。
6)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將用戶和業務信息提交到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
7)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對用戶業務進行感知分析,為用戶41選定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
8)業務分析業務節點34將用戶及業務信息提交到負責該用戶業務管理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
9)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獲取業務控制策略并進行相應分析10)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根據用戶及業務信息進行業務初始化操作。
11)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將業務數據提交到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
12)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收到業務數據后,向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獲取網絡相關信息。
13)網絡感知業務節點37將網絡信息返回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
14)網絡適配業務節點36進行相應網絡適配操作并發送業務數據到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
15)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35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
16)用戶管理業務節點33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4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的,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網絡系統在承載層和業務/應用層之間增加一個可感知上層業務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層,上述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層包括業務節點和葉子節點,業務節點為網絡實體,其實際連接由下層承載網提供,葉子節點為應用服務器或終端用戶,其在經過認證后通過業務節點進行操作,上述業務節點使用統一的邏輯標識空間,并利用對等網絡技術進行網絡組織,使用相應的對等網絡尋址和路由協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業務節點為功能性的,分別完成業務附著層功能和網絡服務層功能,其中,業務附著層至少包括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主要處理用戶和業務相關的功能,實現對接入到網絡中的用戶和業務的管理控制;網絡服務層至少包括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負責感知底層網絡的狀況,并將業務適配到網絡,同時為上層的業務控制提供網絡資源相關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屬于公共的、與特定業務無關的功能,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是與特定業務相關的功能實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該網絡系統支持業務功能的擴展,新的業務功能采用插件的方式添加到該網絡系統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實現包括注冊、認證、授權及業務計費的用戶管理功能,記錄用戶終端相關的登記信息,上述登記信息至少包括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層的邏輯標識,用戶業務帳戶名和當前該用戶使用終端的互聯網協議地址的登記信息。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分析進入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層的業務請求和業務數據,獲取上述業務的屬性信息,針對具體業務的特點將業務控制功能為業務選擇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并把業務請求提交到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節點。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根據特定業務的實現邏輯及控制策略,進行業務實現以及相應的管理控制,至少包括為上層業務應用提供呼叫建立、計費、業務路由的基本控制功能;以自組織方式共同承擔數據內容的分發、下載的內容分發類業務;對業務的用戶溯源,為建立用戶信用體系提供基本信息支持;支持針對惡意業務流量的控制,包括監測、屏蔽和定位,以及針對業務的合法監聽;與信任體系聯動,支持基于用戶信任的業務控制。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實現對底層網絡性能、功能以及安全特性的屏蔽,至少包括對網絡性能的適配;對網絡功能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某些功能差異;對網絡協議的適配,屏蔽承載網的技術細節,提供對網絡底層協議的封裝;對網絡安全的適配。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網絡感知業務節點通過技術手段收集下層網絡狀態信息,上述網絡狀態信息至少包括網絡性能信息、網絡協議信息、網絡設備信息、網絡安全信息。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絡系統,其特征是上述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層的同一類型的業務節點提供的服務相同,如果一個業務節點失效,可以采用與其類型相同的其他業務節點代替,上述不同類型的業務節點采用標準接口定義語言定義的接口進行交互。
11.一種獲取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系統的服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提供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系統;步驟2,用戶接入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系統后,向業務目錄提交查看基于互聯網的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網絡業務的請求;步驟3,業務目錄向用戶返回業務列表;步驟4,用戶根據需要選擇特定的業務;步驟5,業務目錄將用戶及所請求業務的信息提交到屬于業務附著層的業務節點,業務附著層中的各個業務節點分別對上述用戶及業務信息進行相應處理和初始化操作,并將初始化操作后得到的業務數據提交到屬于網絡服務層的業務節點;步驟6,網絡服務層接收到業務數據后,獲取相關的網絡信息并將其返回業務附著層;步驟7,業務附著層進行業務實現并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業務附著層至少包括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和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網絡服務層至少包括網絡適配業務節點和網絡感知業務節點。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5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1,業務附著層中的用戶管路業務節點根據上述用戶的權限及所請求的業務的信息進行用戶接入可控業務網體系架構的網絡系統的認證;步驟12,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將通過認證的用戶的權限和所請求的業務的信息提交到業務分析業務節點;步驟13,業務分析業務節點對用戶屬性及用戶所請求業務的屬性業務進行感知分析,為與該用戶相關的特定業務選定相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并將用戶及業務信息提交到負責該用戶業務管理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步驟14,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獲取業務控制策略并進行相應分析,根據用戶及業務信息進行業務初始化操作,并將初始化后得到的業務數據提交到網絡服務層。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6包括以下步驟步驟21,網絡服務層中的網絡適配業務節點收到業務數據后,向網絡感知業務節點獲取相關的網絡信息;步驟22,網絡感知業務節點將網絡信息返回網絡適配業務節點;步驟23,網絡適配業務節點進行相應網絡適配操作并發送業務數據到業務附著層。
15.根據權利要求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7包括以下步驟步驟31,業務附著層中的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實現業務;步驟32,業務邏輯及控制業務節點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管理業務節點;步驟33,用戶管理業務節點將用戶所選業務返回用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iCOSA網絡系統,其在承載層和業務/應用層之間增加一個可感知上層業務的iCOSA層,iCOSA層包括業務節點和葉子節點,業務節點為網絡實體,其實際連接由下層承載網提供,葉子節點為應用服務器或終端用戶,其在經過認證后通過業務節點進行操作,業務節點使用統一的邏輯標識空間,并利用對等網絡技術進行網絡組織,使用相應的對等網絡尋址和路由協議。本發明提出的iCOSA網絡系統的優點在于其借鑒并融合了WAP、NGN/IMS中業務控制的思想,引進了P2P自組織的特性,通過在互聯網承載層之上構建Overlay網絡來實現業務的控制管理、安全、QoS等電信級功能需求。
文檔編號H04L29/08GK101026632SQ200710001100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4日
發明者何寶宏, 曹薊光, 魏亮, 田輝, 謝瑋, 田慧蓉, 徐貴寶 申請人: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