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采用E1傳輸電路的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圖1揭示了目前已有的一種采用E1傳輸電路進行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的結構。整個裝置設有一個數據采集服務器和若干節點數據接入設備。其中,數據采集服務器設置有PCM信道化數據采集卡和PC機。每個節點數據接入設備則配置有復用器(PCM)和數字交叉連接器(DXC),PCM與DXC之間通過E1電路相互連接。此外,每個節點數據接入設備的DXC及數據采集服務器的PCM信道化數據采集器相互之間通過E1電路依次連接在一起,由此共同形成鏈節式的E1傳輸電路。
該傳輸裝置工作時,外界的數據信息通過RS232串口輸入到復用器PCM中復用為2M的PCM信號,2M的PCM信號通過E1傳輸電路傳送到DXC中,由DXC對這些信號進行匯聚后再傳輸到數據采集服務器的PCM信道化數據采集器和PC機中進行數據處理。
然而,上述傳輸裝置存在以下不足(1)當該傳輸裝置的“鏈節”中間出現E1電路故障時,將會導致其下游節點數據通信的中斷,因此整個裝置缺乏必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2)由于作為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每個數據采集服務器只能容納2個PCM信道化數據采集卡,而每個PCM信道化數據采集卡所能處理的數據量少,因此,數據采集服務器的槽位和處理能力決定其本身的擴展能力有限,從而導致整個傳輸裝置的數據處理量少。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傳輸過程中發生E1電路故障時仍可使數據傳輸不中斷的、更加安全、可靠的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該傳輸裝置包括中心端傳輸設備和至少一個節點傳輸設備,其中,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包括——至少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該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同時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E1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一復用器,該第一復用器與所述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電氣連接;——數據存貯器,該數據存貯器與所述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TDM Over Package模塊,該模塊與所述數據存貯器電氣連接;——以太網MAC接口模塊,該以太網MAC接口模塊與所述TDM OverPackage模塊電氣連接;——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該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與所述以太網MAC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一信息處理器,該第一信息處理器同時與所述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和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每個所述節點傳輸設備包括——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該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同時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E1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二復用器,該第二復用器與所述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電氣連接;——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該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與所述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第二信息處理器,該第二信息處理器同時與所述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和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且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每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與對應的節點傳輸設備的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相互間依次串連在一起使所述傳輸裝置形成至少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本實用新型所述傳輸裝置的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E1接口模塊的數量為二的整數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模塊,該動態時隙分配模塊同時與所述第一信息處理器和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而所述節點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該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同時與第二信息處理器和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TDM Over Package模塊可以是TDMOver IP包模塊或TDM Over ETH模塊。
本實用新型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本實用新型所述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可以是RS232、RS485或RS422中的任何一種。
本實用新型所述節點傳輸設備的第二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上述第一種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其中的中心端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模塊,該動態時隙分配模塊同時與所述第一信息處理器和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所述節點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該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同時與第二信息處理器和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TDM Over Package模塊可以是TDM Over IP包模塊或TDM Over ETH模塊;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所述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可以是RS232、RS485或RS422中的任何一種;所述節點傳輸設備的第二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優點主要是(1)由于中心端傳輸設備與對應的節點傳輸設備之間相互連接形成閉合的E1環形電路,即便在某個節點傳輸設備的其中一路E1電路發生故障時,仍能保證它與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數據通信不中斷。(2)由于中心端傳輸設備與節點傳輸設備之間的數據插入/提取采用了TDM模式,且節點傳輸設備的各個串口數據彼此互相隔離,減少了數據之間的干擾,而當節點傳輸設備有突發信息時,只占用其被分配的時隙通道,從而保證了各信息傳送的順暢,增加數據傳輸的安全性。(3)由于中心端傳輸設備還可設置有動態時隙分配模塊,而節點傳輸設備也可設置有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因此,只要預先設置好節點傳輸設備的標識(唯一性)和異步串口的數量,該傳輸裝置就能自動給每個節點傳輸設備分配時隙,即在一個環網傳輸系統中增加或刪除任一節點傳輸設備,均不影響該傳輸裝置的正常數據傳輸工作。(4)由于中心端傳輸設備將PCM信道化數據路由技術擴展到ADPCM的數據格式應用,大大增加了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數據信道的處理能力,使得該傳輸裝置可應用于數據采集點多且較為龐雜的體系,并能保證數據的安全傳輸。
圖1是現有技術中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的結構框圖;圖2是實施例1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結構框圖;圖3是實施例1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正常狀態下的E1環形電路工作原理圖;圖4是實施例1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節點傳輸出現故障時的E1環形電路自愈保護原理圖;圖5是實施例2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結構框圖;圖6是實施例2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正常狀態下的E1環形電路工作原理圖;圖7是實施例2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節點傳輸出現故障時的E1環形電路工作原理圖;圖8是實施例3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結構框圖;圖9是實施例3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正常狀態下的E1環形電路工作原理圖;圖10是實施例3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節點傳輸出現故障時的E1環形電路工作原理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拓撲圖;圖12是在圖11中增加節點傳輸設備的拓撲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中心端傳輸設備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框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節點傳輸設備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框圖;圖15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中含有兩個E1環形電路時的結構框圖;圖16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應用于移動基站時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由中心端傳輸設備和節點傳輸設備I組成。
其中,中心端傳輸設備配置有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1、以太網MAC接口模塊2、TDM Over Package模塊3、數據存貯器4、第一信息處理器5、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7和第一復用器8。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7同時與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第一復用器8和第一信息處理器5電氣連接;第一復用器8與數據存貯器4電氣連接;數據存貯器4還與TDM Over Package模塊3電氣連接;此外,TDM Over Package模塊3還與以太網MAC接口模塊2電氣連接;以太網MAC接口模塊2又與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1電氣連接。
對于節點傳輸設備I而言,它設有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10、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11、第二復用器12、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13和第二信息處理器14。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11同時與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10、、第二復用器12和第二信息處理器14電氣連接;而第二復用器12與第二信息處理器14之間又相互電氣連接;此外,第二復用器12還與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13電氣連接。
第一E1接口模塊6和第二E1接口模塊10均設有兩路E1接口,節點傳輸設備I與中心端傳輸設備相互間使用2M線可如圖2所示依次通過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和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10串連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上述節點傳輸設備I可置于各數據采集現場,它通過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13的接口與來自外界的數據信息進行交互。
節點傳輸設備I將來自外界的異步數據加上路由信息,插入復用到傳輸E1通道的時隙里,進而傳輸到中心端傳輸設備;下行接收來自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數據,解析并提取出其中的信息。
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傳輸裝置E1電路為一環路,因此在節點傳輸設備I的其中一路E1電路發生故障或掉電時,仍能夠實現E1端口保護直通功能,并不影響另一路E1電路,節點傳輸設備I將通過備用的E1通道進行正常接收或采集數據,從而保證它與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數據通信不中斷,具有自愈保護功能。關于該傳輸裝置E1環形電路的自愈保護可參看圖3和圖4。具體地說,當電路正常時,中心端傳輸設備與節點傳輸設備I的業務信號流向可參見圖3。業務信號和保護信號分別由電路S1和P1攜帶,中心端傳輸設備,進入環以節點傳輸設備I為目的地的信號(AC)同時饋入發送方向的電路S1和P1,即所謂的雙饋方式(1+1保護)。其中S1電路按順時針方向將業務信號送至節點傳輸設備I。P1電路按逆時針方向將節點傳輸設備I的業務信號送至中心端傳輸設備。節點傳輸設備I同時收到兩個方向的業務信號,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信號丟失,同步丟失標記),決定用哪一路業務信號,正常情況下以S1電路的信號為主信號。同時,從節點傳輸設備I進入的業務信號(CA),根據數據流向選擇信息,正常時插入到P1電路中,流向中心端傳輸設備。
當節點傳輸設備I和中心端傳輸設備的電路被切斷時,如圖4所示,在節點傳輸設備I由于從經S1電路的來的業務信號丟失,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倒換開關將由插入和提取業務信號的路由進行動作,接收經由P1而來的AC信號,CA信號則通過S1流向中心端設備,從而保證業務的繼續。故障排除后,開關返回原來位置。
實施例2參看圖5,在本實施例中,傳輸裝置相對于實施例1增加了一個節點傳輸設備,而主要由中心端傳輸設備、節點傳輸設備I和節點傳輸設備II組成。
其中,中心端傳輸設備和節點傳輸設備I的配置與實施例1的基本相同,而節點傳輸設備II的結構亦與節點傳輸設備I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其中,各個第一E1接口模塊6和各個第二E1接口模塊10均設有兩路E1接口,節點傳輸設備I、節點傳輸設備II及中心端傳輸設備相互間使用串口線可如圖5所示依次通過各個第一E1接口模塊6和第二E1接口模塊10串連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上述節點傳輸設備I和II可分置于各數據采集現場,節點傳輸設備I和II分別通過各自的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13與外界的數據信息進行交互。
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傳輸裝置E1電路為一環路,因此在節點傳輸設備I的其中一路E1電路發生故障或掉電時,同實施例1一樣,仍可實現E1端口保護直通功能,并不影響另一E1電路,節點傳輸設備I將通過備用的E1通道進行正常接收或采集數據,從而保證它與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數據通信不中斷,具有自愈保護功能。關于本實施例中的傳輸裝置的E1環形電路的自愈保護原理可參看圖6和圖7。具體地說,當電路正常時,中心端傳輸設備與節點傳輸設備I的業務信號流向,如圖6所示。業務信號和保護信號分別由電路S1和P1攜帶,中心端傳輸設備,進入環以節點傳輸設備II為目的地的信號(AC)同時饋入發送方向的電路S1和P1。其中S1電路按順時針方向將業務信號送至節點傳輸設備II。P1電路按逆時針方向將同樣的業務信號送至節點傳輸設備II。節點傳輸設備II同時收到兩個方向的業務信號,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信號丟失,同步丟失標記),決定用哪一路業務信號,正常情況下以S1電路的信號為主信號。同時,從節點傳輸設備II進入的業務信號(CA),根據數據流向選擇信息,正常時插入到P1電路中,流向中心端傳輸設備。
當節點傳輸設備I和節點傳輸設備II的節點間的電路被切斷時,如圖7所示,在節點傳輸設備II由于從經S1電路的來的業務信號丟失,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倒換開關將由插入和提取業務信號的路由進行動作,接收經由P1而來的AC信號,CA信號則通過S1流向中心端傳輸設備,從而保證業務的繼續。故障排除后,開關返回原來位置。
實施例3參看圖8,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相對于實施例2又增加了一個節點傳輸設備III,而主要由中心端傳輸設備、節點傳輸設備I、節點傳輸設備II和節點傳輸設備III組成。中心端傳輸設備、節點傳輸設備I和節點傳輸設備II的內部結構與實施例2的相同;且節點傳輸設備I、節點傳輸設備II和節點傳輸設備III的內部組成亦基本一致。如圖8所示,節點傳輸設備I、節點傳輸設備II、節點傳輸設備III及中心端傳輸設備可按照實施例2的方式依次通過各自的E1接口模塊(未在圖8中示出)相互串連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電路正常時,中心端設備與節點傳輸設備I的業務信號流向,如圖9所示。業務信號和保護信號分別由電路S1和P1攜帶,中心段傳輸設備,進入環以節點傳輸設備II為目的地的信號(AC)同時饋入發送方向的電路S1和P1。其中S1電路按順時針方向將業務信號送至節點傳輸設備II。P1電路按逆時針方向將同樣的業務信號送至節點傳輸設備II。節點傳輸設備II同時收到兩個方向的業務信號,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信號丟失,同步丟失標記),決定用哪一路業務信號,正常情況下以S1電路的信號為主信號。同時,從節點傳輸設備III進入的業務信號(CA),根據數據流向選擇信息,正常時插入到P1電路中,流向中心端傳輸設備。
當節點傳輸設備I和節點傳輸設備II的節點間的電路被切斷時,如圖10所示,在節點傳輸設備II由于從經S1電路的來的業務信號丟失,按照數據流向選擇信息,倒換開關將由插入和提取業務信號的路由進行動作,接收經由P1而來的AC信號,CA信號則通過S1流向中心端設備。同時往S1中插入上游電路故障信息,以啟動節點傳輸設備III的倒換動作,從而保證業務的繼續。故障排除后,開關返回原來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可根據需要在已有的節點傳輸設備之間再增加若干個節點傳輸設備,圖11和圖12揭示了這種拓展關系,圖12中的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即是在圖11所示的傳輸裝置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節點傳輸設備VI。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可以如圖13所示在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8與第一信息處理器5之間連接一個動態時隙分配模塊15;并如圖14所示,在節點傳輸設備中的第二信息處理器14和第二復用器12之間連接一個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16,該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16的作用與動態時隙分配模塊15相似。這樣,當使用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時,只要預先設置好各個節點傳輸設備的標識(唯一性),該傳輸裝置就能自動給每個節點傳輸設備分配時隙,即便在一個環網傳輸系統中增加或刪除任一節點傳輸設備,也均不影響其它設備的正常工作,從而不需對中心端傳輸設備進行人工處理也能保證整個傳輸裝置對數據傳送的不中斷進行。對于日常工作中,因各數據采集現場的傳輸調整而引起對數據采集現場監控組網的調整時,只需打通該數據采集現場的上下游E1傳輸通道即可,不會造成對其他數據采集現場的節點傳輸設備的數據的傳送中斷。如圖1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工作正常后,在中心端傳輸設備中,自動生成一個節點傳輸設備的列表(見表1),并定時向網管服務器發送。
表1
表2
與中心端傳輸設備連接的網管服務器根據節點傳輸設備列表,進行控制/命令信息的交互。同時,中心端傳輸設備將收到的有效IP包信息解析,并查找數據包要求傳送的端口節點是否在節點傳輸設備列表中。如果服務器的下行IP包所對應的設備,不在節點傳輸設備的列表中(IP發送錯誤,或設備離線),則中心端傳輸設備將向數據采集服務器發送節點離線信息。
當在拓撲中如圖12所示新加入1個節點傳輸設備VI時,中心端傳輸設備能迅速查找到該新的節點傳輸設備VI,并給節點傳輸設備VI分配時隙,同時將節點傳輸設備列表刷新(見表2),并報送給上述網管服務器。
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若不設置動態時隙分配模塊15和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16,則一旦增加或刪減節點傳輸設備,便由操作熟練的工作人員專門對中心端傳輸設備進行人工處理以重新分配每個節點傳輸設備的時隙,以使整個傳輸裝置的數據傳輸不中斷。可見,動態時隙分配模塊15的設置使本實用新型的整個傳輸裝置對進行數據傳輸的節點傳輸設備具有自發現、自啟用和自診斷能力,即便在一個環網傳輸系統中增加或刪除任一節點傳輸設備,也均不影響其它設備的正常工作,從而不需對中心端傳輸設備進行人工處理也能保證整個傳輸裝置對數據傳送的不中斷進行,大大提高了該傳輸裝置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任何一種結構的傳輸裝置的中心端傳輸設備的TDM OverPackage模塊3可以是TDM Over IP包模塊或TDM Over ETH模塊中的任何一種。其中,以采用TDM Over IP包模塊較TDM Over ETH模塊更能適應更為復雜的應用。由于TDM Over IP包的傳輸及處理速度,總開銷遠少于異步數據的傳輸時延;同時中心端傳輸設備與數據采集服務器采用了udp模式,避免了中心端傳輸設備作為TDM Over IP網關接收TDM數據流時對時鐘同步問題的處理,因此大大提高了整個傳輸裝置的可靠性。并且,由于TDM overPackage技術的運用,使信道數據完全透明,避免了分級處理帶來的繁瑣協議處理,從而使整個傳輸裝置的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
本實用新型任何一種結構的傳輸裝置的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其中,尤以使用ADPCM為優選,因為ADPCM的數據格式應用大大增加了數據信道的處理能力(相對于PCM增加了一倍),使得該傳輸裝置可應用于數據采集點多且較為龐雜的體系,并能保證數據的安全傳輸。
由于中心端傳輸設備與節點傳輸設備之間的數據插入/提取采用了TDM模式,且節點傳輸設備的各個串口數據彼此互相隔離,減少了數據值之間的干擾,而當節點傳輸設備有突發信息時,只占用其被分配的時隙通道,從而保證了各信息傳送的順暢,增加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中心端傳輸設備的處理能力為可支持64個19.2K數據流的通訊。當各個節點傳輸設備(如節點1、節點2、節點3......節點15)同時有數據發送時,中心端傳輸設備對各個節點傳輸設備的數據通道的響應時間是均等的,這樣就保證了各個數據的時延是一致的,從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任何一種結構的傳輸裝置的節點傳輸設備的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可以是RS232、RS485或RS422中的任何一種。每個節點傳輸設備可通過232串口方式,直接與外界的數據輸入設備連接并進行數據交互;每臺節點傳輸設備配置有兩路E1接口用于連接環路上下游相鄰基站的E1傳輸通道,形成數據的傳輸環路。當節點傳輸設備上行時,將被采集數據的設備的異步數據(RS32接口數據)加上路由信息,插入復用到E1通道的時隙中,通過相鄰基站的E1傳輸通道,傳輸到中心端傳輸設備;下行接收來自中心端的監控數據,解析并提取出控制信息。
中心端傳輸設備可置于數據監控中心或分中心,與多臺節點傳輸設備配套使用,構成自愈環狀組網。中心端傳輸設備可以對環路中的每個節點傳輸設備進行遠程配置及監測,自動為每個節點傳輸設備配置E1通道時隙,并將每個節點傳輸設備插入到E1通道時隙的RS232數據,統一轉化成IP包,傳輸到監控中心處理;同時能將從監控中心發出的IP包信息,解析并提取出控制信息,插入到E1通道時隙中,傳輸到被監控設備,實現監控中心對每個數據輸入現場的每個串口(即每個被監控設備)的透明通信。
參看圖15,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可以包含有兩個E1環形電路,其與只含有一個E1環形電路的區別是在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7上電氣連接有四個第一E1接口模塊6,其中的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與節點傳輸設備I和節點傳輸設備II的各自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未在圖中示出)按前述方式依次串連在一起構成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中心端傳輸設備的另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則與節點傳輸設備A和節點傳輸設備B的各自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未在圖中示出)也按前述方式依次串連在一起構成另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通過在中心端傳輸設備上增加第一E1接口模塊從而增加E1環形電路的方式可以擴展中心端傳輸設備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也擴展了整個傳輸裝置的信息處理能力。另需要說明的是,按照這種擴展方式,即在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7按二的倍數增加第一E1接口模塊6,使每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6與各自對應的節點傳輸設備內的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電氣連接可形成若干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傳輸裝置中的第一E1接口模塊6、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7、第一復用器8、數據存貯器4、TDM Over Package模塊3、以太網MAC接口模塊2、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1、第一信息處理器5、第二E1接口模塊10、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11、第二復用器12、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13、第二信息處理器14、動態時隙分配模塊15和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16均可在市場上購得。
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可在許多領域中應用,如可用于移動基站的模擬量監控系統中、電力系統及其他行業中。其中,尤以在移動基站的模擬量監控系統中的應用意義為大。與現有的監控組網方案相比不僅系統更簡單,并將地區級監控中心和縣(區)監控站進行了合并。使用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的傳輸系統結合了E1時隙復用和串口通信技術,利用每個基站的E1收發路由,在若干個基站間組建E1環路;每個基站可自動分配若干個32K時隙,以異步232串口方式接入基站被監控設備,實現監控中心與每個串口之間的點對多點透明傳輸;同時,利用各基站所使用的時隙在雙E1電路中的路由,實現監控傳輸的環路自愈和保護。
本實用新型傳輸裝置在移動機房的模擬量監控組網應用可如圖16所示,地區監控中心的中心端傳輸設備與若干個移動基站的節點傳輸設備連接成一個E1環形電路。每個基站現場的節點傳輸設備,通過232串口方式,直接與基站的被監控設備連接并進行數據交互;每臺節點傳輸設備配置有兩路E1接口用于連接環路上下游相鄰基站的E1傳輸通道,形成監控數據傳輸鏈路。節點傳輸設備上行時,將被監控設備的異步數據(RS32接口數據)加上路由信息,插入復用到E1通道的時隙中,通過相鄰基站的E1傳輸通道,傳輸到中心端設備;下行接收來自中心端的監控數據,解析并提取出控制信息。
中心端傳輸設備置于監控中心或分中心,與多臺節點傳輸設備配套使用,構成鏈狀或自愈環狀組網。中心端傳輸設備可以對環路中的每個節點傳輸設備進行遠程配置及監測,自動為每個節點傳輸設備配置E1通道時隙,并將每個節點傳輸設備插入到E1通道時隙的RS232數據,統一轉化成IP包,傳輸到監控中心處理;同時能將從監控中心發出的IP包信息,解析并提取出控制信息,插入到E1通道時隙中,傳輸到被監控設備,實現監控中心對每個基站現場的每個串口(即每個被監控設備)的透明通信。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中心端傳輸設備,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包括——至少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該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同時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E1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一復用器,該第一復用器與所述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電氣連接;——數據存貯器,該數據存貯器與所述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TDM Over Package模塊,該模塊與所述數據存貯器電氣連接;——以太網MAC接口模塊,該以太網MAC接口模塊與所述TDMOver Package模塊電氣連接;——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該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與所述以太網MAC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一信息處理器,該第一信息處理器同時與所述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和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至少一個節點傳輸設備,每個所述節點傳輸設備包括——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該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同時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E1接口模塊電氣連接;——第二復用器,該第二復用器與所述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電氣連接;——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該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與所述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第二信息處理器,該第二信息處理器同時與所述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DXC)和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每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與對應的節點傳輸設備的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相互間依次串連在一起使所述傳輸裝置形成至少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E1接口模塊的數量為二的整數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模塊,所述節點傳輸設備還可包括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所述動態時隙分配模塊同時與所述第一信息處理器和第一復用器電氣連接,所述動態時隙分配處理模塊同時與第二信息處理器和第二復用器電氣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TDM Over Package模塊可以是TDM Over IP包模塊或TDM Over ETH模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可以是RS232、RS485或RS422中的任何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節點傳輸設備的第二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TDM Over Package模塊可以是TDM Over IP包模塊或TDM Over ETH模塊、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第一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所述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可以是RS232、RS485或RS422中的任何一種、所述節點傳輸設備的第二復用器可以是PCM或ADP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用E1傳輸電路的用于串行數據接入的傳輸裝置。它主要包括中心端傳輸設備和至少一個節點傳輸設備。其中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包括至少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第一數字交叉連接模塊、第一復用器、數據存貯器、TDM Over Package模塊、以太網MAC接口模塊、以太網物理接口模塊、第一信息處理器;每個所述節點傳輸設備包括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第二數字交叉連接模塊、第二復用器、異步串行數據接口模塊、第二信息處理器;且所述中心端傳輸設備的每兩個第一E1接口模塊與對應的節點傳輸設備的兩個第二E1接口模塊相互間依次串連在一起使所述傳輸裝置形成至少一個閉合的E1環形電路。其優點是在傳輸時發生E1電路故障仍可使數據傳輸不中斷。
文檔編號H04J3/08GK2894111SQ20062010151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9日
發明者徐葉芳, 俞龍云, 王曉義, 胡堅鈞, 馬建程, 張肖璞, 鄧尚方, 劉雙廣 申請人:浙江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艾賽通訊技術(杭州)有限公司, 廣東高新興通信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