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音箱結構及采用該音箱結構的移動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移動電子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電子設備的音箱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移動電子設備比如移動電話的需求量大增, 移動電話作為人們的通訊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傳輸聲音信號,為傳輸聲 音信號,需采用電聲轉換元件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訊號,或者將電訊號轉換 為結構振動以產生聲音,其中最為廣泛適用的揚聲器即是用來將電訊號轉換 為結構振動以產生聲音。
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除了與揚聲器本身有關之外,與設于揚聲器外的音 箱結構也極為相關,移動電話的音箱結構中音腔腔體的體積越大,其腔體內 的空氣對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的阻尼作用也越小,這樣可降低揚聲器的最低諧 振頻率,從而可達到較好的低頻響應效果以提升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然而 音腔腔體的體積增加也相應地使移動電話的體積增大,這顯然與移動電話向 短小輕薄的方向發展的趨勢相違背,因此如何在提升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的 同時又不增加其體積與大小已顯得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提升發聲品質的音箱結構及采用該音箱 結構的移動電子設備。
一種音箱結構,包括腔體及置于該腔體內的揚聲器,該腔體內形成有第 一音腔、第二音腔及第三音腔,該第一音腔包括前音腔及收容該揚聲器的后 音腔,該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后音響室,該前音腔與第三音腔連 通以形成一前音響室。
一種移動電子設備,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內設有音箱結構及內藏式天線, 該音箱結構包括腔體、置于該腔體內的揚聲器及與揚聲器電連接的電路板, 該電路板與內藏式天線分別設于該腔體的兩側,該腔體內形成有第一音腔、 第二音腔及第三音腔,該第一音腔包括前音腔及收容該揚聲器的后音腔,該 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后音響室,該前音腔與第三音腔連通以形成 一前音響室。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音箱結構中形成相互獨立的前、后音響室結構, 揚聲器發出的聲信號分別進入該前、后音響室產生共振,不僅形成移動電話 的特有共振效應,而且還使音箱結構中的體積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不增加移 動電話的體積與大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擴大腔體的體積,從而降低揚聲 器的最低諧振頻率,改善揚聲器的低頻響應效果,進而提升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
圖l為本發明移動電子設備(以移動電話為例)其中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l移動電話內的音箱結構與內藏式天線第一i見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閨2所示音箱結構與內藏式天線第二^L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中的腔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與內藏式天線的部分組裝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l所示為本發明移動電子設備的其中一實施例中以移動電話l為例的結 構示意圖,該移動電話l包括一殼體IO,該殼體10為一大致呈長方體狀的結構, 該殼體10的底部區域形成一掩建區U,中央區域形成一顯示區12,頂端則形 成一發聲區13,該殼體10的內部設有音箱結構20及內藏式天線29 (請參照圖 2),該音箱結構20對應移動電話1的發聲區13設置。該移動電子設備除了為移 動電話l之外,還可為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其他需內置音箱結構20的電子設 備。
如圖2至圖5所示,該音箱結構20包括一腔體21、置于該腔體21內的一揚
聲器25、設于該腔體21—側的一電路板28及夾設于該腔體21與電路板28之間 的一框體27,該內藏式天線29設于腔體21的另一側。
該內藏式天線29包括一板狀的本體290及由該本體2卯的邊緣向腔體21延 伸形成的兩個卡扣臂298,每一-M口臂298的末端設有一凸點291,用于將天線 29與電路板28電連接,該本體290上設有若干定位孔299,以用于將天線29定 位于該腔體21上。
該揚聲器25收容于該腔體21內,該揚聲器25靠近內藏式天線29的一面上 設有若干前出音孔251(請參照圖3),與該面相對的另一面上設有若干后出音 孔252,該揚聲器25電連接至電路板28,用于將電路板28輸入的電訊號轉化為 聲訊號,并通過前出音孔251及后出音孔252傳出,該揚聲器25側面上設有一 凸耳250,以將該揚聲器25定位于該腔體21內。
該腔體21為一半封閉的殼體,其由底板211 (請參照圖3)與側板212合圍 形成并于該半封閉的殼體內形成一收容空間,該收容空間內設有由底板211 向半封閉的殼體開放的一側延伸的一環墻221,該環墻221為筒狀,其內形成 一收容揚聲器25的第一音腔220,該收容空間內還設有將環墻221與腔體21的 側板212連接的兩個隔板231,以于該第一音腔220外圍與腔體21的側板212之 間形成一第二音腔230及一第三音腔240,當然,當該環墻221的一部分與腔體 21的側板212接觸時,則只需一個隔板即可將第 一音腔220的外圍分成兩個腔 體。
該第 一音腔220的環墻221對應第二音腔230與第三音腔240的部分分別為 第 一相交壁233與第二相交壁232,該第二相交壁232及兩個隔板212的頂面與 該腔體21的側板212的頂面共面,在垂直于腔體21的底板211的方向上,該第 一相交壁233的頂面低于第二相交壁232的頂面,即該第一相交壁233的頂面與 第二相交壁232的頂面之間存在高度差,由此該第一音腔220與第二音腔230 連通。
該第 一音腔220的環墻221的底側即靠近底板211的 一側凸設有一環狀的 凸緣222,該凸緣222將第一音腔220分為一前音腔223及一后音腔224,該前音 腔223的內壁即該凸緣222的內緣上于第二相交壁232處設有一出音孔225,從 而將前音腔223與第三音腔240連通。該后音腔224用于收容揚聲器25,該后音 腔224對應于第二音腔230的第 一相交壁233上設有 一 凹槽226,該凹槽226與揚聲器25側壁上的凸耳250相配合,以將該揚聲器25定位于后音腔224內,該揚 聲器25的前出音孔251對應該前音腔223 ,而其后出音孔252則對應該后音腔 224。該揚聲器25置于該后腔體224內后,前音腔223與后音腔224相互隔開, 從而使后音腔224與第二音腔230共同形成一后音響室,而前音腔223則與第三 音腔240共同形成一前音響室,且所述前、后音響室相互獨立。
該腔體21的側板212對應該第三音腔240的位置設有一通音孔227,以將該 前音腔223與第三音腔240所形成的前音響室與外界環境連通。該腔體21的底 板211上靠近側板212的位置設有一貫穿腔體21的底板211的固定孔228,該固 定孔228大致呈方形,其周緣向上延伸形成一方形壁235,該方形壁235的頂面 與腔體21的側板212的頂面共面,該內藏式天線29的兩個卡扣臂298可卡制于 該方形壁235內,該腔體21的底板211朝向內藏式天線29凸設有若干凸柱229 (請參照圖3),這些凸柱229與內藏式天線29上的定位孔299配合,以將內藏 式天線29固定于該腔體21的底板211上。
該框體27是由橡膠、玻璃纖維布等制振材料制成,該框體27設于該腔體 21與該底板211相對的一個開放式的壁面上,并夾設于該腔體21與電路板28 之間。
該框體27包括一外框271及i殳于該外框271內的第一內框272、第二內框 273,該外框271的形狀與腔體21的外圍形狀大致相同,該第一內框272貼設于 該腔體21的固定孔228的方形壁235上,其與外框271合圍形成與該固定孔228 對應的 一 第 一 空間274,該第二內框273貼設于該腔體21的隔板231與第二相交壁232上,其與外框271合圍形成與該第三音腔240對應的一第二空間276,而 該第一內框272、第二內框273與外框271共同圍設形成一第三空間275,該第 三空間275對應于由第 一音腔220的后音腔224與第二音腔230共同形成的后音 響室,該第三空間275可使該后音響室的體積擴大,而該第二空間276可使由 第 一音腔220腔體的前音腔223與第三音腔240共同形成的前音響室的體積擴 大。
該框體27的外框271 、第一 內框272與第二內框273的尺寸需進行合理設 計,以盡可能地增大該第二空間276與第三空間275,并使該框體27不會因為 其外框271、第一內框272與第二內框273的尺寸過小而影響其制振效果。
組裝時,該揚聲器21置于該腔體21的后音腔224內,其前出音孔251對應
該腔體21的前音腔223,而其后出音孔252則對應該后音腔224;該電路板28 設于該腔體21開放的一側;該框體27夾設于該電路板28與腔體21之間,該框 體27與該電路板28及腔體21的接觸處可利用粘合劑(圖未示)進行充分的填 充粘合,且該框體27也可填補該電路板28與腔體21間的空隙,從而使該前、 后音響室分別形成各自相互獨立的相對密閉的空間;該內藏式天線29貼設于 腔體21的底板211上,其上的定位孔299與腔體21的底板211上的凸柱229配合, 兩個卡扣臂298穿過腔體21的固定孔228并利用卡扣臂298向外的張力與方形 壁235卡合,兩個卡扣臂298的末端穿過框體27的第一空間274,從而使卡扣臂 298上的凸點291與電路板28連接。
上述音箱結構20中形成相互獨立的前音響室(前音腔223及第三音腔240) 及后音響室(后音腔224及第二音腔230)結構,揚聲器25由前出音孔251及后 出音孔252發出聲信號,分別進入該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產生共振,并通過腔 體21的側板212上的通音孔227傳送至外界,這樣一方面可使音箱結構20中的 體積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不增加移動電話l的體積與大小的前提下,最大地擴 大腔體21的體積,從而降低揚聲器25的最低諧振頻率,改善揚聲器25的低頻 響應效果,進而提升移動電話l的發聲品質,另一方面可形成移動電話l的特 有共振效應,根據聲-振分析軟件SYSNOISE模擬可得出,上述音箱結構20的 前、后音響室的響應頻率分別在2941Hz、 3851Hz左右,采用該種音箱結構20 的移動電話l的聲音響度適當并趨于穩定,且可避免鈴聲尖銳化或破音現象的 發生,可提升聲音的質感與豐富感,從而獲得良好的發聲品質。
另外,上述音箱結構20中由于夾設了框體27,使該前、后音響室分別形 成為相對密閉的空間,可防止音箱結構20漏出聲波,避免該漏出的聲波與音 箱結構20由腔體21的側板212的通音孔227發出的直達波產生干涉,可使聲音 的頻率特性趨于穩定,提升移動電話l的發聲品質;同時,該框體27由制振材 料制成,可降低由于揚聲器25的發聲所引起的揚聲器25與電路板28間共振的 傳遞,從而可避免聲音受到干擾。
再者,上述音箱結構20中由于內藏式天線29與電路板28分設于腔體21的 兩側,不僅可充分利用空間,實現良好的低頻響應效果,還可防止內藏式天 線29與電路板28發生電磁干擾,從而獲得良好的通話品質。
權利要求
1.一種音箱結構,包括腔體及置于該腔體內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腔體內形成有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及第三音腔,該第一音腔包括前音腔及收容該揚聲器的后音腔,該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后音響室,該前音腔與第三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前音響室。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該揚聲器電連 接的電路板,該腔體為一半封閉的殼體,該電路板設于該腔體開放的一側。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夾設于該腔體與 電路板之間的框體,該框體由制振材料制成。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制振材料為橡膠或玻 璃纖維布。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腔體由底板與側板合 圍形成并于該腔體內形成一收容空間,該收容空間內設有由該底板向上延伸 的環墻,該環墻內形成所述第一音腔,該收容空間內還設有將該環墻與腔體 的側板連接的至少一隔板,以于所述第 一音腔外圍與腔體的側板之間形成所 述第二音腔及所述第三音腔。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的環墻對 應第二音腔與第三音腔的部分分別為第 一相交壁與第二相交壁,在垂直于腔 體的底板的方向上,該第一相交壁的頂面^[氐于第二相交壁的頂面,由此該后 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而該第二相交壁的底端"i殳有出音孔,將所迷前音腔與 第三音腔連通。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音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框體包括外框及內框, 所述外框的形狀與該腔體的外圍形狀相同,所述內框對應該腔體的隔板及第 二相交壁,以使該框體內形成分別對應該前、后音響室的兩個空間,所述兩 個空間分別與前、后音響室連通以分別擴大前、后音響室的體積。
8. —種移動電子設備,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內設有音箱結構及內藏式天 線,該音箱結構包括腔體、置于該腔體內的揚聲器及與揚聲器電連接的電路 板,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與內藏式天線分別設于該腔體的兩側,該腔體內 形成有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及第三音腔,該第一音腔包括前音腔及收容該揚聲器的后音腔,該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后音響室,該前音腔與第 三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前音響室。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夾設于該腔 體與電路板之間的框體,該框體由制振材料制成。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腔體由底板與側 板合圍形成并于該腔體內形成一收容空間,該收容空間內設有由該底板向上 延伸的環墻,該環墻內形成所述第一音腔,該收容空間內還設有將該環墻與 腔體的側板連接的至少一隔板,以于所述第一音腔外圍與腔體的側板之間形 成所述第二音腔及所述第三音腔。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移動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的 環墻對應第二音腔與第三音腔的部分分別為第 一相交壁與第二相交壁,在垂 直于腔體的底板的方向上,該第一相交壁的頂面低于第二相交壁的頂面,由 此該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而該第二相交壁的底端i殳有出音孔,將所述前 音腔與第三音腔連通。
12. 如權利要求8至ll任一項所述的移動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移 動電子設備為移動電話或者個人數位助理。
全文摘要
一種音箱結構,包括腔體及置于該腔體內的揚聲器,該腔體內形成有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及第三音腔,該第一音腔包括前音腔及收容該揚聲器的后音腔,該后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后音響室,該前音腔與第三音腔連通以形成一前音響室,上述音箱結構可最大限度地擴大腔體的體積,從而可提升揚聲器的發聲品質。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采用上述音箱結構的移動電子設備比如移動電話。
文檔編號H04R1/22GK101198196SQ20061015736
公開日2008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8日
發明者楊宗龍, 白先聲 申請人: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