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信節點、服務器和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對網中的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擴展。網無論是存儲轉發交換網或線路交換網均可。
具體而言,屬于如下技術在通過將發送者為了特別指定目標方而使用的表象目標方信息、與網為了特別指定接收者所使用的通信節點而使用的識別實際目標方的信息建立關聯,來獲取到目標方通信節點的到達性的網中,在接收者具有一個以上通信節點的情況下,通過指定其中一個通信節點而作為單一的目標方被發現的技術。
背景技術:
與人的物理的移動相適應,希望進行從他人能夠到達自己的通信。
現在,以人攜帶為前提,由移動電話或PDA等單一的移動體通信節點獲得實現該通信的途徑。這些通信節點在無法接收電波的狀況下不起作用。
而且,也將筆記本PC等用于從移動目標方的賓館進行撥號的使用方面。在該情況下,移動中無法接收信號。
這樣,最初的難以使用的原因在于,在用于可到達移動的人的通信中,必須由與人一起移動的單一的通信節點接收信號的先入之見。
另一方面,網絡商用化后的一般接收者所使用的終端是具有變動的地址、且不具有作為通信對方特定的標識符的終端。也希望與這樣的終端進行通信。最初被嘗試的是,對設定唯一特別指定通信對方的標識符并使其跟蹤變動的地址的系統,委托特別指定通信對方。這樣的系統例如有webhop、IMPP(RFC2778、RFC2779)、動態DNS(RFC2136、RFC3007)、SIP(RFC3261-3265、RFC3856)、ENUM(RFC2916、RFC3401-3406、RFC3761)等。而且,對固定的地址可跟蹤變動的地址的系統有IP Mobility(RFC3344、RFC3775、RFC3963)。并且,在線路交換網中有蜂窩式電話的HLR(歸屬位置寄存器)等(以下,將這些統稱為“目標方發現服務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并非由單一的通信節點來接收信號,而是從多個通信節點中對接收者在通信節點間的移動進行跟蹤,使接收信號的通信節點也跳轉(hop)的方法。
最終,可將位于接收者附近的通信節點、或接收者所指定的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而發現(接收信號)。
即,跟蹤接收者的主機間移動,將接收者所指定的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而讓發送源來發現。
(發明效果)1.在電波品質惡劣的環境下,攜帶式的通信節點不起作用。但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下,也能夠使將有線或無線作為底層(layer)的其他通信節點接收信號。
2.為了使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之間協調,通過各通信節點自發地動作,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配合于維持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的立場。
即,存在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時,其他通信節點對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抑制。由此,手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可作為第一次發起的反映。這是由于若自動地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通信節點未被抑制,則例如即使由手動進行了控制,其他通信節點也會通過自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而被改寫(overwritten)。
3.在本發明中,即使在被固定地分配地址而構成的通信節點包括在組中的情況下,通過與靜態標識符相關聯的通信節點跳轉,而與靜態標識符關聯的地址也必定變為動態。由此,可對地址被固定地分配而構成的通信節點、和被動態地分配而構成的通信節點統一進行處理。
4.可升級(scalable)。在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組中,不依賴于構成該組的通信節點的個數,即使增減通信節點的個數,也能提供基于接收者的發起的目標方發現過程。因此,即使在第一通信節點為單一節點時,也可在其背后自由地添加通信節點。
5.小系統(small system)。將存在中央計算機的模式稱作“神模式(godmodel)”。以往,以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如神般進行統治作為設想的出發點,而設計了網。由此而實現的是巨大的社會系統。Mulitix(是一種操作系統)已經失敗了。在本發明中,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并不是神。在本發明中,成功地使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回到了僅提供服務的本來的位置。顧客期待著可由自己控制的環境。
6.可小規模啟動(small start)。只要封閉在組內就已經可實施。
7.在本發明中,對于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原則上不需要變更。
8.在本發明中,可對發送源通信節點不進行任何變更地直接利用現有的通信節點解決課題。
9.當前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無需預先知道下一次接收者所使用的通信節點。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也是同樣的。
(概要)接收者使接收者所希望的通信節點作為目的地來接收來自發送源通信節點的通信。
用于實現該情況的具體的思想如下。
1.作為用于使接收者所使用的通信節點接收來自他人的通信的方法,通過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以使發現接收者所希望的通信節點。
2.接收者在移動的范圍或所希望的范圍內,將想要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成為一組而作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組。該組在地理上和地址上都可以是分散的。
3.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組內,各通信節點之間,會產生相互奪取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立場的競爭關系。
此時,從網的特性出發,對于作為目標方在該時點未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其他通信節點也無法發現這樣的通信節點。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組內的通信節點也不例外。
4.根據唯一可被發現的通信節點、與在同一時點不能被發現的通信節點之間的通信的結果,來調整上述競爭關系。
即,在以下執行(implement)各通信節點的自發的行為。
根據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切換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情況和不控制的情況。
圖1是網整體框圖;圖2是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框圖;圖3是表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流程圖;圖4是實施例二涉及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框圖;圖5是表示實施例二涉及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維持時的流程圖;圖7是表示第一通信節點10怎樣將自節點的地址的變化動作到觸發器的流程圖;圖8是表示對實施例一進行變形后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流程圖;圖9是表示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PC11、和汽車13的狀態的變遷的時序圖;圖10是表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起動時的動作的流程圖;圖11是表示應用例涉及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框圖;圖12是表示應用例涉及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實際應用的圖。
圖中10-第一通信節點,20-第二通信節點,30-目標方發現服務器,40-網,110-存儲裝置,120-動作控制部,130-外部環境檢測部,150-切換部,170-更新部,190-通信接口,110-存儲裝置,111-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2-(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的地址存儲部,113-分配當前地址存儲部,114-起動選項存儲部,119-作業區域,120-動作控制部,121-初始動作決定部,129-定時器,130-外部環境檢測部,131-地址獲取部,132-判定部,133-標記信號處理部,134-應答口令信號處理部,135-到達性確認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另外,在各附圖中,對具有同樣功能的位置標注相同符號。以下所示的實施例是并非限制本發明的例子。
另外,在本申請進行申請時,處于未公開的狀況的基于相同申請人、相同發明人的日本申請、特愿2005-308093及特愿2006-134591,通過引用而包括到本愿說明書中。
(網整體框圖)圖1是表示本發明中的網整體的框圖。在圖1中,表示了第一通信節點10、第二通信節點20、和根據來自通信節點的查詢而返回(或代理中介)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通過因特網等網40相互連接的狀態。
(用語)表象目標方信息,是指表示在進入目標方發現過程以前發送源所認識到的目標方的信息。靜態標識符是表象目標方信息(以下,簡稱“表象目標方”)的例子。
靜態的標識符是目標方發現時的目的語。通常用于發送者在網上特別指定目標方通信節點。作為靜態標識符的具體例,包括句柄(handle)名、主體(body)名、主機名、電話號碼、URI等。
因此,第一通信節點10的接收者為了發送源而事前進行通知的標識符就是靜態標識符的典型。例如,希望對方打電話過來的人,告知對方自己的電話號碼的情況就對應于此。
實際目標方信息(以下,簡稱“實際目標方”),是指網為了特別指定接收者所使用的通信節點而使用的信息。地址是實際目標方的典型。
地址是指掌握對通信節點的實際的訪問的網上的地址(=NetworkAddress)。
在該情況下的地址,是指掌握自目標方發現結束后到發送源最初可認識的實際的通信節點的到達的目標方。另外,在由代理中介連接的情況或到網建立連接為止的情況等,第二通信節點20可不知道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在該情況下,也可認為通過連接來發現。實際目標方未必需要是地址,可以是表示第一通信節點10的基站區域的信息,還可以是由多個參數構成的信息。
表象目標方和實際目標方都是識別第一通信節點10的信息。
但是,表象目標方和實際目標方也可存在基于相同表達體系的情況。
例如,存在表象目標方是電話號碼、實際目標方也是電話號碼的情況等。IP地址的情況也同樣。因此,地址存在屬于表象目標方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允許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為相同的值的情況。
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用于保持映射。映射的內容一般是表象目標方和實際目標方,但也可以是中間信息。例如,ENUM中的字符串重寫規則是中間信息的例子。
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功能性地公告該保持的映射,或基于映射進行代理中介而完成(第二通信節點20和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連接,但這些功能并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必須的,也存在由網代替的情況。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可以是由多個服務器構成的系統。
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原則上不需要變更,就可應用于本發明的通信系統。
但是,例如,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事先設定對通信節點進行個體識別的信息等,是不接受來自與該信息等涉及的通信節點不同的通信節點的更新要求的類型,在該個體識別的信息僅確保有一個個體份通信節點的情況等,無法直接應用于本發明的通信系統。
在這樣的情況下,改變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使其接受來自兩個以上通信節點的更新要求,這是為了應用于本發明而發明新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相當于本發明的實施。
第二通信節點20,是指希望開始通信的發起者所使用的通信節點。是發送源通信節點。
第二通信節點20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包括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公告上述映射,第二通信節點20直接參照的情況;由網代理地參照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情況;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對(第二通信節點20與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連接進行中介(將IMPP服務器作為表象的目標方,并且存在被隱蔽在該目標方中的真正的目標方的情況等)的情況;網連接為止進行代理中介(包括蜂窩式電話的情況、和IP移動性(mobility)中本地代理(Home Agent)進行截取(intercept)的情況一該情況中,存在未考慮發送源被轉發的情況)的情況等。使用其中的哪一種進行目標方發現,取決于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種類。
另外,目標方發現過程也可展開成多階段。而且,可以是任一階段的映射。
第一通信節點10,是指由表象目標方(例如,在通信開始時點,發送者特別指定作為通信對方的靜態標識符)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可認為連接包含于發現中。這是由于第二通信節點20即使在不知道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等的情況下被連接時,根據實現兩節點間的連接(通過中介等),結果與被發現的情況相等。即,第一通信節點10是從發送源來看的目標方。
另外,對第一通信節點10或第二通信節點20的任一種,都不問通信節點的類別。例如,通信節點中不僅包括移動電話機(僅包括SIM卡的情況)、PC、PDA等,還可包括車輛導航等汽車搭載產品和與汽車等的復合產品。而且,也不問所屬的網的類別及關系。在本說明書中,只作為通信節點的情況下,指用戶使用的裝置。即,不包括網絡操作員所運用的裝置。一般,這稱作端節點(edge node)或終點(end point)。另外,在第一通信節點10位于防火墻內側的情況等,還包括從網絡邊界通過端口轉發(forward)等到達并連接的情況。
第一通信節點10的接收者進行的發起,是指在作為目標方要發現的通信節點內,進行哪一個使第二通信節點20發現的決定(可發現的通信節點的選擇)。該發起不僅為明示的發起,還可以是基于自動化等的非明示的發起。在明示的發起的情況下,包括使通信節點不存在于網上和使其不作為目標方而發現的情況。
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背后,作為目標方存在當前未被發現但將來會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圖1中的11、12、1N)。
這樣的通信節點一般是只能發信的普通的通信節點,即與公眾電話或瀏覽終端同樣不能進行接收的通信節點。這與“背景技術”中說明的“網絡商用化后的一般接收者所使用的終端”同樣。
另一方面,從第二通信節點20來看,第一通信節點10是單一的通信節點。第二通信節點20,對位于第一通信節點10的背后的通信節點無法獲知。并且,第二通信節點20通常不對第一通信節點10進行個體識別。即,第一通信節點10替換成其背后的通信節點,一般而言,第二通信節點20無法獲知。對第二通信節點20來說,第一通信節點10只是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因此,第二通信節點20的所有者與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的結果,有時會接受不希望的響應。例如,盡管在期待顯示網頁卻未顯示等。但這是被允許的。這不過是由于即使第一通信節點10的接收者作為目標方可發現的預定的通信節點大多具備網絡服務器,在組中還包括不具備網絡服務器的通信節點情況造成的。
在此,在構成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組內僅存在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而不存在當前未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的情況下,考慮假如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變化的情況。此時,在第一通信節點10不進行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期間,第二通信節點20進行的目標方發現失敗。即,到達錯誤的目標方。但是,盡管如此,第一通信節點10仍作為通信節點而存在。因此,作為目標方被發現、和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或其背后的通信節點是其他情況。
第一通信節點10起到從相同接收者所使用的實節點(例如PC11、PC12、汽車13等)中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作用。
因此,在本說明書中,進行如下處理。
第一通信節點10是指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其中,存在被誤認的通信節點被發現的情況、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不存在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從被發現的通信節點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是否正確的觀點考慮)。
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背后存在0個以上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
不區別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和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而包含的概念、且視為單一的通信節點的情況下,設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在地理和地址上均分散也無妨。
組是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集合。這里所說的組是指邏輯學中所說的那種,即由公共的特征而歸納并賦予名稱的集合。其中,構成該集合的個體的數量可在一個以上。因此,組由一個以上通信節點構成。
以下,對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中的標準的狀態,是指單一的第一通信節點10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這在現有例中也存在。
在此,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是指通過將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存儲的映射(例如,與表象目標方相關聯的實際的目標方)保證為最新且正確的信息,使得不會發現錯誤的目標方。具體為進行后述的更新。
在此,考慮了組是由多個通信節點構成的情況。
在組是由多個通信節點構成的情況下,會發生競爭。
因此,為了將接收者的發起反映到網中,以下說明用于各通信節點協調的自發的動作。
圖2是表示可作為圖1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內部構成的框圖。在圖2中,表示了用于將包括作業用的暫時存儲的存儲裝置110、外部環境檢測部130、切換部150、更新部170、和用于與網40連接的物理通信接口190。
存儲裝置110包括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1和作業區域119。
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1,作為第二通信節點20發現第一通信節點10時所使用的表象目標方的例子而存儲靜態標識符。
作業區域119用于作業用的暫時存儲。另外,對于作業區域119,在以下不逐一說明。
外部環境檢測部130起到作為傳感器的作用,相當于接受容器。
即,外部環境檢測部130檢測包圍自節點的外部環境處的網的狀態。
(檢測內容)外部環境檢測部130利用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1中存儲的內容,檢測網中的自節點的位置。(稱作地址及位置的用語,在沒有特別預先通知的情況下表示網上的地址和位置。)這是由于既然網發生變動,自節點的位置也會(隨著網的變動)被動性地變動。
另外,確定自節點是否為第一通信節點10,取決于作為存儲在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的、與某一表象目標方建立關聯的實際目標方(或中間信息),以何為映射而保持。
即使個別通信節點從網整體來看是構成要素之一,對個別通信節點來說,網本身也是外部環境。
以下,表示需要檢測的外部環境的三個類型。
(1)自節點是否為第一通信節點10,或(2)自節點之外是否為第一通信節點10,或(3)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
(運行)更新部170起到作為運行的部分的作用,相當于效應器。
運行的內容是向外部環境施加作用。向外部環境施加作用,具體而言,是指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
進一步具體而言,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地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控制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內將哪一個通信節點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而使第二通信節點20發現。
更新(也稱作登記。或還稱作refresh、logon等),是指第一通信節點10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發送指示重寫被映射(也稱作綁定等)的值的組的命令(更新命令)。該命令有可能是間接的。一般,更新中需要認證。更新中包括“位置登記”。廣義地說,包括第一通信節點10對目標方發送服務器30發送僅用于維持映射對的命令(例如,保活(keep alive))等。(舉兩個間接更新的例子。例如,在IP Mobility中,存在移動節點更新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外地代理更新本地代理的情況等。本地代理相當于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例如,在蜂窩式電話中,在通信節點跨位置登記區域而移動的情況下,若對基站進行位置登記,則包括網對HLR進行更新的情況等。稱作蜂窩式電話的位置是物理的位置的同時也是網中的路由(routing)上的位置。當然間接的更新也包括在更新中)。
更新的方法因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種類而異。
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在兩個以上的情況下,存在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此時,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通過進行更新,能夠將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轉向(turn to)自節點(即,直到更新以前尚未被發現的通信節點)。
(協調的內容)圖1中的由包括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圓所包圍的范圍是組。對組中的哪一個通信節點獲得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權進行協調。
協調的結果,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各通信節點作為整體不進行競爭,成為一個圓,向第二通信節點20提供正確的目標方發現過程。
基本思想是,通過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各通信節點自發地動作,實現上述協調。
協調在通信節點之間進行,對此,自發在通信節點的內部進行。自發是用于協調的安裝。
(自發的內容)自發是指以維持正確的狀態的方式施加作用的功能即恒常性。
在此,正確的狀態不會有自節點單獨獲得的正確的狀態等(假如存在那樣的狀態,在此也不成為問題),是指接收者的發起(即,將哪個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而發現的決定)所反映的狀態。
實現恒常性的是反饋。
在本發明中,系統是兩個系統。
第一系統由第二通信節點20、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和第一通信節點10構成。
第二系統由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和單個或多個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即,至少有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和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構成。即,第二系統對組添加了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而構成。
第一系統和第二系統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受益者不同。
第一系統是為了發起通信開始者的系統。這是現有模式。
第二系統是由本發明提出的,是用于反映接收者的發起的系統。進而,第二系統構成反饋環路。
反饋有兩個,一個是作為向外部環境施加作用的結果的協調,這是反饋環路。并且,另一個是自發。
即,具有將外部環境檢測的結果反映到自節點的動作的反饋的是自發。
自發基于刺激(也稱作接受)和反應模式。
將外部環境檢測部130進行的外部環境的檢測作為刺激,更新部170進行稱作向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的反應。此時,切換部150判斷檢測內容,確定是否使更新部170反應。
切換部150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的檢測結果判斷分支轉移(branch)。
分支轉移的結果,切換部150對更新部170的開啟/關斷進行切換。
切換的概念可認為是選擇地進行可表達(express)對更新部170的起動、連接、傳送(delivery)、呼叫等的動作。
因此,切換部150也與更新部170同樣地進行控制。更新部170與切換部150的不同點在于,更新部170用于向外部環境施加作用(即,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對此,切換部150用于控制自節點的動作。
即,切換部150實現自發。
(控制權)控制權是為了調整競爭關系而使用的邏輯性的概念。
控制權,是指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中的哪一個通信節點具有對網(即,從通信節點來看的外部環境)施加作用的權利。
即,判斷各通信節點對自節點是否具有控制權。
在表1中表示具體例。
表1
對于表1中的注1,由于不存在妨礙自節點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要素,因此作為結果,自節點自發地控制。
對于注2,“更新”和“維持(maintain)”,在此可認為是相同含義。這是由于在“第一通信節點10是自節點”的情況下,即使進一步更新,從第二通信節點20來看,也沒有任何變化。詳細內容在后面敘述。
對于注3,作為自節點的控制,進行不更新的控制。即,不向外部環境施加作用或成為放任的狀態。
以往,由于單一的通信節點被作為前提,因此必須更新,但在此有未必要更新的含義。
這樣,切換部150判斷自節點是否具有對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權,在具有控制權的情況下,進行“更新”的歷來的自節點的控制,在不具有控制權的情況下,進行“不更新”的由本發明首次提出的自節點的控制。
自節點的控制屬于自發,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屬于協調。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的目的也在于此。
因此,切換部150需要判斷的內容是,除自節點以外是否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
例如,在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自節點沒有控制權。因此,自節點不更新。
此時,具有控制權的通信節點是作為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的第一通信節點10(不是自節點)。
這樣,各通信節點通過自發地動作來作為組進行協調。
(流程圖)圖3表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流程圖。
在步驟S202中,外部環境檢測部130檢測從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來看的外部環境。
在步驟S204中,基于步驟S202的檢測結果,對是否切換進行判斷分支轉移。即,切換部150判斷自節點是否具有對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權。
作為觸發器(trigger)的步驟S202的檢測結果為如已經說明的那樣,是否“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
圖3的流程圖是對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內的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和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都同樣地實施的流程圖。例如,在某時點,第一通信節點10(即,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由PC12構成的情況下,在PC11檢測外部環境的情況下,由于自節點為PC11,因此已經檢測到“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反之,在PC12實施檢測的情況下,由于PC12是第一通信節點10,因此檢測到第一通信節點10是自節點。
例如,即使手動,也能控制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提供的目標方發現過程。手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是用于反映接收者所進行的發起的明示方法之一。
在此,自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是指跟蹤地址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以下,稱為“自動更新”)。
在僅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更新的情況下,即使在等待時間期間地址發生變化,在下一次更新時也會反映地址的變化,因此包含跟蹤地址的變化。
手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是指基于發送者的發起來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以下,稱為“手動更新”)。
由于基于發送者的發起而進行的是手動更新,因此在啟動了現有的自動更新程序時的最初的更新包括在手動更新中。因此,在按照通信節點起動時啟動自動更新程序的方式設定的通信節點的情況下,既然在起動中存在發起,因此在該情況下,最初的第一次更新也相當于手動更新。
但是,并非手動更新即可。在組中即使存在一個以往存在的、跟蹤地址的變化并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通信節點(以下,稱“自動更新節點”),則手動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就由自動更新節點改寫。存在多個自動更新節點的情況下,相互改寫。即,在現有的自動更新中,存在無法協調的問題。因此,只要使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如下自發即可。
在步驟S204中,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130進行的外部環境的檢測結果,切換部150進行判斷分支轉移。
在檢測到“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即,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的情況下,分支轉移到步驟S210。否則進入步驟S206。
在步驟S206中,切換部150開啟更新部170。
在步驟S208中,更新部170直接或間接地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即,通信節點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在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通過更新,維持從第二通信節點20來看所發現的目標方是自節點。在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通過更新,將目標方轉向自節點。
在步驟S210中,切換部150關斷更新部170。
步驟S212是明示不更新的邏輯性的步驟。即,在不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的情況下。特征在于,未必進行以往(例如,自節點的地址變化時)必須要進行的更新。在該情況下,應該由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的第一通信節點10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檢測的重要理由就在于此。在此,若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進行更新,則接收者的發起不被反映到網中。即,自動更新節點從第一通信節點10奪走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權,進而使第二通信節點20所發現的目標方混亂。
但是,僅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時、即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全部只有一個時的自動更新節點,不需要在步驟S202中進行的外部環境的檢測和在步驟S204中進行的分支轉移,只要直接實施步驟S208即可。
但是,存在多個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時,在按照以往各通信節點直接實施步驟S208的情況下,會發生競爭。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步驟S208中進行的“更新”并非始終進行,根據檢測的外部環境(步驟S202),選擇性地切換(步驟S204、S206、S210),對外部環境施加作用(步驟S208或步驟S212)。
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存在存儲多個與某表象目標方對應的實際目標方(或中間信息)的情況。
(到優先級的對應)在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存在上述各映射還與優先級信息建立關聯的情況。
此時,對具有從最高優先級到低優先級的映射進行的更新稱作預備的更新。之所以稱作預備的更新,是由于一般若最高優先級所對應的實際目標方能正確地通信,則下一等級以后的映射被忽略。因此,在步驟S212中不更新的情況下,也可包括進行預備的更新。
(到業務標識符的對應)而且還存在如下情況代替(/與)優先級信息,在目標方發現之后進行的正式的通信中使用的應用程序(也稱作服務等)的類別與各映射建立關聯,而由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存儲。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以應用程序單位更新。
(外部環境的檢測方法)
為了檢測除自節點以外是否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只要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各通信節點站在與第二通信節點20相同的立場,仿照通常的目標方發現過程即可。即,在第一系統和第二系統中,目標方發現的方法相同。
包括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種類所對應的目標方發現、外部環境的檢測、更新,是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應該安裝的。
在存在提供狀態呈現(presence)的結構的情況下,與第二通信節點同樣,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也可相信該狀態呈現。否則嘗試連接。
在實施例二中,表示在可獲知地址時使用了到達性確認的情況的具體例。
(實施例二)圖4是表示可作為圖1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內部構成的框圖。在圖4中,表示了用于將包括作業用的暫時存儲的存儲裝置110、外部環境檢測部130、切換部150、和更新部170連接到網40的物理的通信接口190。
存儲裝置110包括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1、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存儲部112、分配當前地址存儲部113和作業區域119。
靜態標識符存儲部111,作為第二通信節點20發現第一通信節點10時所使用的表象目標方的例子而存儲靜態標識符。
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存儲部112,存儲查詢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結果所獲知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即,用于存儲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
分配當前地址存儲部113用于存儲分配給自節點(或與外部網連接的網邊界)的地址。
作業區域119用于作業用的暫時存儲。
外部環境檢測部130具備地址獲取部131,其獲取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所存儲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判定部132,其判定由地址獲取部131所獲取的地址與分配給自節點的地址是否一致;標記信號處理部133,其對由地址獲取部131所獲取的每個地址生成標記并發送、或接收標記信號;應答口令(countersign)信號處理部134,其接收應答口令信號,或者在接收從其他通信節點發送來的標記信號時,生成應答口令信號而返回;和到達性確認部135,其判斷返回的應答口令信號是否為由上述標記信號到達了所希望的通信節點而生成的。
切換部150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130的檢測結果判斷分支轉移。
切換部150對分支轉移的結果、更新部170的開啟/關斷進行切換。
更新部170直接或間接地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
圖5表示可作為圖4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概要的流程圖。
在步驟S402中可包括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向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查詢,或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請求連接到第一通信節點10的步驟;和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的響應獲知實際目標方、或在不知道實際目標方的狀態下嘗試連接的步驟。實施例二是能夠獲知地址的情況,因此如下所述。
步驟S402是如下步驟地址獲取部131查詢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從其結果中獲取與接收者發現目標方時使用的表象目標方相關聯的實際目標方的在該時點的地址。當然不問物理層的類別。另外,獲取的地址預先存儲到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存儲部112中。
步驟S404是如下步驟判定部132對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存儲部112中存儲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與分配當前地址存儲部113中存儲的分配給自節點(或與外部網連接的網邊界)的當前地址是否一致進行判斷。在此,若一致則自節點即為第一通信節點10。在該情況下,分支轉移到步驟S420。若不一致則進入到步驟S406。
在步驟S406中,讀出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存儲部112中存儲的地址,標記信號處理部133向該每個地址發送標記信號。
在步驟S408中,應答口令信號處理部134接收對于上述發送的標記信號的應答口令信號。另外,應答口令信號存在未被響應的情況。
在步驟S410中,到達性確認部135由上述接收的應答口令信號(或通過不接收應答口令信號),對到達性的真偽進行判斷。另外,第一通信節點10設為在接收標記信號時由標記信號處理部133接收,應答口令信號處理部134響應應答口令信號為好。在此,在到達性確認的結果為真的情況下,分支轉移到步驟S406,在為假的情況下進入到步驟S412。(關于到達性確認,希望參照WO2004/059925)在步驟S412中,切換部150開啟更新部170。
在步驟S414中,更新部170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即,通信節點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由于該情況是“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因此通過更新,將目標方轉向自節點。
在步驟S416中,切換部150關斷更新部170。
步驟S418是明示不更新的邏輯性的步驟。即,由于是“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因此不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特征在于,未必進行以往必須要進行的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
步驟S402~步驟S404用于判斷是否“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示的地址與自節點的地址一致”。
步驟S406~步驟S410用于判斷是否已經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關于是否存在第一通信節點的檢測的方法使用了到達性確認,但由狀態呈現檢測、認證、個體識別等也同樣可實現。由于這些是熟知的技術,因此以下定位在可輕易涉及的程度。
在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狀態呈現服務器)提供狀態呈現的情況下,也可檢測狀態呈現。在檢測狀態呈現時,也可進行向目標方發現過程的臨時的參與等。通過檢測狀態呈現,在即使判斷是否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也不判斷其是否為自節點的情況下,向目標方發現過程的臨時的參與是有用的。另外,對于狀態呈現,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于,不需要對第一通信節點10的詳細的狀態信息,僅檢測在線/離線即足夠。
另外,在嘗試實際的連接時,除已經說明的到達性確認以外,還可通過認證進行。這不會妨礙與進行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時所使用的認證為相同的認證。當然也可以是不同的認證過程。
另外,也可將接收者對作為目標方而想要被發現的通信節點進行個體識別的信息預先登記到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中,通過該登記的一致來判斷。由此,即使在不知道地址的情況下嘗試連接時,也能檢測外部環境。
由以上說明的步驟S402~步驟S410的步驟檢測外部環境。將此作為刺激。
步驟S412~步驟S420表示對檢測到的刺激的反應。
在步驟S412~步驟S414中,更新部170通過更新,對外部環境施加作用。
在步驟S416~步驟S418中,通過不更新,對外部環境施加負的作用(換而言之,對外部環境不施加作用)。
在步驟S420中,僅維持現狀的目標方發現。
(進行維持)在實施例一中,將“更新”和“維持”作為相同的過程進行處理,在此分別考慮。
以下表示更詳細地說明表1中的注2部分的表。
表2
從表2可知,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且在自節點的地址也未變化的情況下進行的反應是“維持”。
“維持”也可看作是“原則上不進行任何處理。若需要則發送保活”。
對于表2中的注4,利用圖6進行說明。
圖6是表示維持時的流程圖。是步驟S420的內部動作。
在步驟S602中,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是否為需要保活的類型進行判斷。在是需要保活的類型的情況下,分支轉移到步驟S608。在不需要的情況下,進入到步驟S604。
在步驟S604中,切換部150關斷或開啟更新部170。
在步驟S606中,按照步驟S604,原則上不進行任何處理(換而言之,不更新)或者也可更新。即,在不需要保活的情況下,更新或不更新都是同樣的。這是由于在第二通信節點20所發現的通信節點是自節點、且地址也未變化的情況下,雖然進一步更新,但目標方發現過程也沒有任何變化。
在步驟S608中,切換部150便利地開啟更新部170。
在步驟S610中,更新部170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發送保活信號。
在此,可便利地進行的理由是,保活與更新在現有技術中未進行區別的情況較多,實際上是相同的動作。因此,在本說明中,也不設置保活發送部,而以更新部170代用。另外,當然也可設置保活發送部。
通常,在目標方發現以前,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是需要保活的服務器還是不需要保活的服務器進行判斷。圖6僅用于明示比較說明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是需要保活的服務器與不是需要保活的服務器的情況。在安裝時,在步驟S602中不分支轉移,而根據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類別來安裝為好(由于總歸更新的具體的方法不同)。
通過以上敘述,說明了“維持”的情況。
對“維持”與“更新”未明確地區別的情況也進行了說明。但是,原本并非要將目標方發現過程維持在現狀,而希望僅更新表象目標方所關聯的實際目標方的明示的變更。例如,在第二通信節點20所發現的第一通信節點10未變化,但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目標方發現過程(至少)會暫且看不見。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使目標方發現過程返回到接收者希望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等。以下,對不包含“維持”的“更新”的情況進行說明。
(地址變化)表2中的注5的情況。即,是指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此外自節點的地址也變化的情況。這是相當于以往的更新的情況。
如以往那樣,在第一通信節點10為單一的情況下,當自節點的地址變化時,只要直接更新即可。
在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自節點的地址變化時,目標方發現會暫且看不見。
因此,檢測(3)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即可。
在圖7中,表示第一通信節點10怎樣將自節點的地址的變化動作到觸發器。在圖7中,PC11是接收者意圖的第一通信節點10,原PC11是作為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所存儲的實際目標方的第一通信節點10。
在步驟S802中,PC11以表象目標方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進行查詢。
在步驟S804中,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響應,獲得該時點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但是,由于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且自節點的地址發生了變化,因此當然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在地址變化之前,在步驟S804中會返回分配給自節點的地址。相當于在圖5的步驟S404中檢測到自節點不是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
在步驟S806中,對步驟S804中獲得的每個地址(即,原地址)嘗試通信。
在步驟S808中,當然沒有回復。另外,此時,從第二通信節點20來看,第一通信節點10也看不見。(原地址是到此為止自節點所使用著的地址,且自節點地址發生了變化,因此使用著該地址的通信節點原則上是不存在的)。
在步驟S810中,由于在步驟S808中沒有返回,因此判斷為第一通信節點10不存在。即,檢測到使用著該地址的通信節點不存在。或者,為了還檢測無關的通信節點使用著該地址的情況,也可使用到達性確認。
在步驟S812中,切換部150開啟更新部170。更新部170進行反映了地址變化的更新(圖5的步驟S414)。由此,自節點繼續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
在實施例二中,對外部環境檢測的具體例、進行維持的情況、地址變化進行了說明。
根據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本質在于,將外部環境的檢測作為刺激,對以往在自動更新時直接發送更新命令的情況,根據外部環境生成了更新的情況和不更新的情況。
即,特征在于,是根據外部環境檢測方法所檢測到的外部環境來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通信節點。
(變形例)根據已經說明的那樣,在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不需要保活的情況下,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不變化時也可不更新。由于既可更新也可不更新,因此希望不更新。
但是,盡管需要保活,但是也可存在未終止(expire)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在該情況下,認為與不需要保活的情況同樣。
若將此反映到實施例二的情況中,則在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且地址未變化的情況(圖6的S606)、和除自節點以外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圖5的S418),都將不更新,因此,只要檢測到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就不更新。因此,在不需要保活的情況下,無需知道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只要能檢測到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即可(即,無需區別(1)和(2))。在不需要保活的情況下,希望將表1中的注2部分從“維持”替換成“不更新”。
另外,對于變形例,框圖和圖2相同。
在圖8中,表示將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可適用于不需要保活的情況的實施例一變形后的流程圖。
在步驟S202中,外部環境檢測部130檢測從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來看的外部環境。
在步驟S204-2中,基于在步驟S202中外部環境檢測部130進行的外部環境的檢測結果,切換部150判斷分支轉移。即,切換部150判斷自節點是否具有對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權。
在步驟S204-2中檢測到“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分支轉移到步驟S210。否則進入到步驟S206。
在步驟S206中,切換部150開啟更新部170。
在步驟S208中,更新部170直接或間接地更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即,通信節點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施加作用。在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通過更新,將目標方引向到自節點是與實施例一相同的。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自節點是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在步驟S204-2中被排除在外。即,不存在維持的情況。
在步驟S210中,切換部150關斷更新部170。
步驟S212是明示不更新的邏輯性的步驟。
實施例一無論需要保活的情況還是不需要的情況都可適用。
變形例適用于不需要保活的情況。
(整體順序)圖9是表示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PC11、汽車13、和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之間的動作的時序圖。
對于各通信節點的動作,希望參照實施例二。
在時序圖的開始時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存儲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設為汽車13的地址(步驟S1)。
以規定的定時(timing),PC11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按照在圖5的步驟S402中說明的順序,進行地址獲取處理(步驟S2、S3)。
由于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中存儲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地址是汽車13的地址,因此PC11將獲得汽車13的地址。在該情況下,PC11判定為所獲取的地址與自節點的當前的地址不一致(圖5的步驟S404),通過對獲得的每個地址即每個汽車13發送標記信號,進行到達性確認(步驟S4、S5、圖5的步驟S406~S410)。
此時,只要汽車13沒有發生未正常工作等故障,就能獲得所希望的到達性確認結果。因此,判斷為除自節點以外還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PC11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不進行更新(步驟S6、圖5的步驟S416~S418)。
然后,同樣,在汽車13側,進行地址獲得處理(步驟S7、S8)。但是,在該情況下,汽車13判斷為所獲取的地址與自節點的當前的地址一致(圖5的步驟S404),因此維持該時點的目標方發現(步驟S9,圖5的步驟S420)。或者,也可以用該定時,發送未圖示的保活信號(圖6的步驟S610)。
接著,繼續重復與步驟S2~S6同樣的處理(步驟S10~S14)。
而后,設為發生了分配給汽車13的地址變化的事件(步驟S15)。
但是,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仍存儲著汽車13過去的地址。在該狀態下,汽車13即使進行地址獲取處理(步驟S16、S17),汽車13也是獲取自節點的過去的地址,進而,對自節點的過去的地址與當前的地址進行比較。其結果,被判定為兩地址不一致(圖5的步驟S404)。因此,汽車13對自節點的過去的每個地址進行到達性確認(步驟S18、S19、圖5的步驟S406~S410)。由于汽車13已未使用過去的地址,因此不能獲得所希望的到達性確認的結果。因此,汽車13進行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更新(步驟S20、S21、圖5的步驟S412~S414)。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選擇PC11、12及汽車13中的一個作為目標方而發現,并且人跳轉通信節點而可進行通信。
(系統)以下,表示通信系統的整體。
該系統為通過網連接有要求開始通信的發起者所使用的第二通信節點20;接收者所使用的第一通信節點10;和目標方發現服務器40,其中存儲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的映射,在第二通信節點20希望與第一通信節點10進行通信時,第二通信節點20向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40查詢表象目標方、或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40請求連接,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或網40的應答而獲知實際目標方、或在不知道實際目標方的狀態下嘗試連接,在目標方是由一個以上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構成的組時,一個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將自節點作為表象目標方所對應的實際目標方進行更新,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為兩個以上時,上述的通信節點以外的通信節點,不會將自節點作為表象目標方所對應的實際目標方進行更新,由此,將接收者指定的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讓第二通信節點20來發現。
(應用例)在圖10中表示將本發明自動化后的流程圖。
圖10(1)用于與以往的自動更新程序的開始對比。
以下說明的是新的自動更新的例子。新的自動更新將繼續嘗試更新。起動可以是通信節點的起動,也可以是嘗試更新的開始。
實施例一的整體(即,步驟S200)根據檢測到的外部環境,切換更新部170的開啟/關斷,因此與以往的自動更新不同,結果是否被更新在事先是不明確的。根據該特征,將實施例一的整體稱作“嘗試更新”。另外,也可將實施例二的整體(即,步驟S400)或變形例的整體(即,步驟S200-2)調換。
步驟S906由定時器計時規定時間的經過。在規定時間待機之后,循環更新的嘗試。其結果,作為整體,將繼續更新的嘗試。這是新的自動更新的例子。另外,在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需要保活的情況下,上述規定時間受目標方發現服務器30的終止時間的限制。或者,代替步驟S906,也可將歷來進行的自節點的地址變化的檢測在觸發器中實施更新的嘗試。
與以往的自動更新不同,作為目標方當前未被發現但將來會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在已經存在不是自節點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即使在起動時進行更新的嘗試,也不會從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奪走目標方發現。
由此,即使在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僅由單一的通信節點構成的情況下(總之組的構成要素為一個的情況),任何時候都可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背后添加通信節點。
添加到背后的通信節點仍然是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即,僅進行添加,不會變成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
并且,在一旦成為第一通信節點10(當前被發現的通信節點)之后,第一通信節點10的立場被維持。此時,當前未發現的通信節點不會侵占第一通信節點10本來具有的控制權而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正是這樣,接收者的發起被反映到網中。
即,可使第二通信節點20發現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內的接收者希望的通信節點。
但是,在通信節點起動時開始自動更新是歷來進行的。以往,通信節點與外部無關而必須進行更新。換而言之,在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的情況下,之后添加的通信節點會從第一通信節點10奪走作為目標方被發現的立場。將此反過來利用,可用于接收者的發起的反映。即,如圖10(2)。
在圖10(2)中,在實施更新的嘗試之前實施以往的更新。即,在起動時強制更新。
為了使通信節點進行這樣的動作,可由起動選項等實現。通過預先保存指定起動選項的起動設定(例如,通信節點的電源接通時的動作的設定),在起動時強制地更新,即可將目標方發現轉向自節點,然后切換到嘗試更新的實施。
在圖11中表示設為可切換實施圖10的(1)和(2)時的框圖。
圖11是表示可作為圖1所示的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內部構成的框圖。在圖11中,對圖2所示的框圖增加了動作控制部120。在存儲裝置110中增加了起動選項存儲部114。
起動選項存儲部114用于存儲指示起動時的動作的值。也可存儲從外部傳送的該值。
動作控制部120包括初始動作決定部121、定時器129。
初始動作決定部121用于從起動選項存儲部114讀取起動選項來決定初始動作。
定時器129用于規定動作定時。
圖12是表示繼續嘗試更新時的可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的通信節點的動作的概要的流程圖。
在步驟S902中,初始動作決定部121從起動選項存儲部114讀取起動選項。
在步驟S904中,初始動作決定部121判斷起動選項的內容。若起動選項的內容是在起動時進行更新,則分支轉移到步驟S206。若起動選項的內容0(normal)或沒有選項時,進入到步驟S202。
前進到步驟S202的情況與實施例一相同因此省略。以下,僅說明改變方面。
分支轉移到步驟S206的情況也與實施例一相同,但在此預先對分支轉移到步驟S206而非步驟S208的理由進行補充。這是由于在以往的自動更新中,由于不存在更新部170的開啟/關斷的概念,只要直接更新即可,但在本發明中,由于切換更新部170的開啟/關斷,要明示進行開啟的情況。
然后,在規定時間待機(步驟S906)之后,循環到步驟S200的前面即步驟S202,這是按照圖10的說明。
如圖10(2)那樣,在起動時強制更新的情況在汽車等中是有用的。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實際的應用)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際應用的說明圖。對于第一通信節點10的用戶將實節點的PC11、PC12、汽車13作為第一通信節點10而使其被發現,同時在實際中走動的例子進行說明。
設PC11設置在自家,PC12設置在公司。設PC12的電源在周一接通在周五關斷。
在此,舉Mojo先生在早上從自家到公司的例子。
Mojo先生用早餐并確認了早上的聯絡事項之后,對PC11發出結束命令,驅車駛向公司。
此時,對PC11發出結束命令相當于用于使通信節點離開網的明示的發起。即,Mojo先生早上在自家期間,作為目標方被發現的通信節點是PC11。
Mojo先生乘上汽車13之后,當然要開發動機。
在開發動機中存在發起。以應用例中說明的在起動時進行強制更新(指圖10(2))的方式構成汽車13即可。在此,即使自家的PC11在結束處理的中途仍然是第一通信節點10,通過該強制更新,將通信節點的起動和基于此的目標方發現轉向自節點(該情況下為汽車13)的手動更新也被自動實施。此后,作為目標方被發現的通信節點變為汽車13。
Mojo先生到達公司,下汽車13,來到公司內的自家的辦公桌。此時,若切斷汽車13的發動機,則仍相當于用于使通信節點離開網的明示的發起。
在此,公司的PC12的電源處于接通的狀態,若繼續進行本發明中所說明的更新的嘗試,則根據汽車13已不存在于網上,會檢測到不存在第一通信節點10,因此PC12將目標方發現轉向自己。此后,作為目標方被發現的通信節點變為PC12。
為了更加慎重起見,預先指出在Mojo先生進行的PC11的電源斷開較早的情況下,目標方發現可能轉移到公司的PC12。但是,即使在該情況下,從已經進行的說明可判斷在Mojo先生將汽車13的發動機開啟時,目標方變為汽車13,因此可正確跟蹤人在通信節點之間的移動,從而完成目標方發現。
另外,Mojo先生在公司期間,即使Mojo先生的家人打開自家的PC11的電源,在PC11不進行應用例中說明的起動后強制更新而繼續嘗試更新的情況(圖10(1))下,公司的PC12可繼續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自家的PC11不會從PC12奪走目標方發現。
這樣,將接收者希望的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而發現,并且人可以跳轉通信節點并走動。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節點,其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其特征在于,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來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
2.一種程序,其由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執行,其特征在于,使通信節點執行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來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步驟。
3.一種通信節點,其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其特征在于,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切換部控制更新部的開啟/關斷。
4.一種程序,其由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執行,其特征在于,使通信節點執行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切換部控制更新部的開啟/關斷的步驟。
5.一種通信節點,其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其特征在于,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外部環境檢測部檢測是否存在以表象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切換部基于所述檢測結果來控制更新部的開啟/關斷。
6.一種程序,其由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執行,其特征在于,使通信節點執行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外部環境檢測部檢測是否存在以表象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切換部基于所述檢測結果來控制更新部的開啟/關斷的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1、3、5的任一項所述的通信節點,其特征在于,在外部環境的檢測之前,起動時更新部對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控制。
8.根據權利要求1、3、5、7的任一項所述的通信節點,其特征在于,根據起動時的選項來切換在外部環境的檢測之前更新部對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控制的情況、和根據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來確定是否對目標方發現過程進行控制的情況。
9.一種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通過網連接有要求開始通信的發起者所使用的發送源通信節點;接收者所使用的目標方通信節點;和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其中存儲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的映射,在發送源通信節點的用戶希望與目標方通信節點的用戶進行通信時,發送源通信節點向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或網查詢表象目標方、或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或網請求連接,從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或網的應答而獲知實際目標方、或在不知道實際目標方的狀態下嘗試連接,在目標方是由一個以上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構成的組時,一個可作為實際目標方的通信節點對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將自節點作為表象目標方所對應的實際目標方進行登記,在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的通信節點為兩個以上時,所述的通信節點以外的通信節點,不會將自節點作為表象目標方所對應的實際目標方進行登記,由此,將接收者指定的通信節點作為目標方,讓發送源通信節點來發現。
10.一種用于權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統中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
11.一種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其中存儲有目標方通信節點的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的映射,其特征在于,與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對應,該目標方發現過程的控制由所述目標方通信節點基于外部環境所執行。
12.一種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通過網相互連接有發送者所使用的發送源通信節點;接收者所使用的一臺或兩臺以上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和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其中存儲有所述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的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的映射,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送源通信節點,在向所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查詢表象目標方、或對網請求連接之后,對該表象目標方涉及的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進行發送,并且,所述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處于所述連接的狀態下,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并且,在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的情況下,其他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不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
13.一種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通過網相互連接有發送者所使用的發送源通信節點;接收者所使用的一臺或兩臺以上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和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其中存儲有所述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的表象目標方與實際目標方的映射,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送源通信節點,在向所述目標方發現服務器查詢表象目標方、或對網請求連接之后,對該表象目標方涉及的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進行發送,并且,所述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處于所述連接的狀態下,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并且,在實際目標方通信節點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的情況下,其他可作為目標方的通信節點不進行接收或等待接收。
全文摘要
一種通信節點,可作為目標方而被發現,對于向發送源通信節點提供目標方發現過程的目標方發現服務器,基于外部環境檢測部所檢測的外部環境,來控制目標方發現過程。
文檔編號H04W48/16GK1972473SQ20061014243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24日
發明者福嶋一 申請人:福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