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中多級多閾值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并且更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信號中檢測尋呼指示符是否存在的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當既沒有語音也沒有數據呼叫時,移動終端保持在空閑模式下,以保存電池電量。在空閑模式下,移動終端周期性地喚醒(wakeup)一小段時間(典型地是毫秒級),以監控尋呼指示符來檢測移動終端是否被尋呼。通常使用相對簡單的預定算法來確定尋呼指示符指示是否存在有正在進行的或即將到來的(up-and-coming)語音或數據呼叫。如果預定算法的結果是肯定的,則喚醒移動終端以解碼通過普通信道傳遞的信息,所述信息可能包括高達100ms的時間段中的專用或廣播消息。如果基于簡單算法的最終決定是否定的,則移動終端返回“睡眠模式”。其中在“睡眠模式”期間,大多數的移動終端組件關閉以保存電池電量,而使少量關鍵組件保持開啟狀態,以維持基本定時需求。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了解的,移動終端越頻繁地解碼普通信道中的信息,則該移動終端必須消耗的電量就越多。這樣,就需要增加移動終端的待機時間,或增加移動終端處于“睡眠模式”的時間量。
為了增加待機時間,有規律地與移動終端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隨著時間的流逝發送相同的尋呼指示符幾次,以指示是否存在對于移動終端的尋呼。例如,第三代合作項目2(3GPP2)描述了在CDMA2000環境中為該目的而設計的快速尋呼信道(QPCH)。參見2000年3月的3GPP2 C.S0002“用于CDMA2000擴頻系統的物理層標準”(“Physical Layer Standard for CDMA2000Spread Spectrum System,”3GPP2 C.S0002,March,2000)。也見2000年3月的3GPP2 C.S0005“用于CDMA2000擴頻系統(2000)的上層(第3層)信令標準”(“Upper Layer(layer 3)Signaling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System(2000),”3GPP2 C.S0005,March,2000)。QPCH指示符通常被鍵控打開/關閉,以降低傳輸功率。指示符將重復發送一次以獲得時間軸上的分散效果。
為了保存電池電量,可靠而有效地檢測尋呼指示符的存在是重要的。由于在空中通信中存在噪聲和衰落,信噪比(SNR)可能變得很低,導致進行任何檢測機制成為了頗具挑戰的任務。通常存在兩類與尋呼相關的錯誤。第I類錯誤,即假警報錯誤,是可能導致假警報進而導致使用更多電池電量的錯誤尋呼檢測。第II類錯誤,即遺漏錯誤,是遺漏語音/數據呼叫的錯誤檢測。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檢測尋呼的機制不得不被設計為使得假警報最小化而同時還能使遺漏比率不會大幅地增加。
在現有的技術參考中公開了單級檢測機制,其中為給定的假警報設置一個閾值,用于最大化檢測概率。詳情請見1993年3月Prentice Hall PTR的第1版“統計信號處理基礎檢測理論”(“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al SignalProcessingDetection Theory”,Prentice Hall PTR,1stEdition,March 1993)。然而,由于當信道增益比率改變時僅僅使用單個閾值,所以該機制對于多級尋呼指示符檢測來說不能切實地最小化假警報和遺漏比率。其它現有方法在解決某些上述的問題的同時在尋呼指示符的多級檢測中也是沒有效率的。
在沒有高效率的檢測機制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消耗較多的電池電量,或者不可避免地導致高遺漏比率,從而導致較差的通信性能。這樣,存在改進現有的用于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的需要。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下面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尋呼指示符的方法。
公開了一種用于使用多級和多閾值檢測機制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和系統,使得可以使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適當地移除。在接收到第一尋呼指示符后,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對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是否在第一和第二預定閾值之間。在接收到作為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的第二尋呼指示符后,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兩者而獲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與第三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其中,當適當地進行這兩個比較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移除。以將尋呼信道的信道條件和預定結構都作為因素而考慮在內的方式獲得指示符測量值和閾值。
于一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通過尋呼信道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以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該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接收第二尋呼指示符(I2),其是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以及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進行比較。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3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基于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對應的信噪比(SNR)而得出t1和t2,并基于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都對應的SNR得出t3。指示符測量值和基于SNR的閾值適應于各種信道條件和尋呼信道的預定結構。
于一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在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檢測從空閑模式中移除移動終端的尋呼指示符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將與第一尋呼指示符(I1)相應的第一指示符信噪強度(SNR1)與第一低閾值(T1)比較,當SNR1小于T1,則消除不可靠的第一尋呼指示符;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接收第二尋呼指示符(I2),其是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將與第二尋呼指示符(I2)相應的第二指示符信噪強度(SNR2)與第二低閾值(T2)比較,當SNR2小于T2,則消除不可靠的第二尋呼指示符;以及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比較。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3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基于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對應的信噪比(SNR)而得出t1和t2,并基于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都對應的SNR得出t3。指示符測量值和基于SNR的閾值適應于各種信道條件和尋呼信道的預定結構。
于一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通過尋呼信道檢測尋呼指示符的系統,以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該系統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和作為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的第二尋呼指示符(I2);測量標準生成器,用于計算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對應的指示符測量值;閾值生成器,用于生成與遺漏呼叫和假報警對應的一個或多個預定閾值;第一級單元,用于確定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信噪比(SNR)計算器,用于計算與尋呼指示符對應的信噪比;以及第二級單元,用于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進行比較。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2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的信噪比而分別得出t1和t2,并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二者的SNR得出t3。
然而,當參照附圖進行閱讀時,通過下面對特定實施例進行描述,本發明的結構及操作方法,以及其附加目的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易于理解。
圖1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判定流程圖。
圖2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判定狀態圖。
圖3A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一判定級中的第一概率分布圖表。
圖3B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判定級中的第二概率分布圖表。
圖4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確定閾值的流程圖。
圖5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錯誤檢測系統的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提供具有多個判定級的、用于確定無線通信系統中存在尋呼指示符的方法和系統的詳細描述。這里所闡述的主題適用于使用時分多路復用(TDM)、碼分多路復用(CDM)、以及頻分多路復用(FDM)技術對信號進行多路復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為了說明的目的,使用CDMA2000系統作為一個例子。
在諸如CDMA2000系統的無線通信系統中,實現了多個尋呼指示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尋呼指示符是用于檢測尋呼信號存在的信號,并且被廣泛定義為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的尋呼指示符示例。例如,快速尋呼信道尋呼指示符被設計為用于尋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另一快速尋呼信道配置改變指示符被設計為用于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而另一快速尋呼信道廣播指示符被設計為用于廣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CH)。在CDMA2000系統中的每個尋呼時隙周期中,發送I1和I2兩個尋呼指示符,其中I2是I1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這兩個指示符跨越信道相干長度(大約20ms),以獲得時間分集。假定將所接收的符號信號表示為ri,k,l,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分別為1或2),k是包括分集支路的多徑的索引,l是正交相移鍵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符號索引,其中QPSK被理解為是用于在通信信道上發送數字數據的數字調頻技術,其相應的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是ai,k,l,用于描述信道條件。然后,可以通過預定的組合方法得到與尋呼指示符對應的測量標準(metrics)。例如,通過簡單的導頻加權組合方法,可以將關于x1、x2和x3的三個快速尋呼指示符測量標準表示為x1=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等式1a)x2=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等式2a)x3=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等式3a)如果在信道條件a1和a2上以QPR歸一化(normalize)該測量標準,我們獲得下面等式x1=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QPR·Σl=1LΣk=1K|a1,k,l|2]]>(等式1b)x2=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a2,k,l|2]]>(等式2b)
x3=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a1,k,l|2+Σl=1LΣk=1K2|a2,k,l|2)]]>(等式3b)本發明也可以對QPR或信道條件a1和a2以及其它參數等進行歸一化。從數學角度看,這些等式是相同的。歸一化在數學分析和檢測設備實現上作出了幫助,如在后面描述中所證明的。
其中K1和K2是分別用于I1和I2的多徑的數目(包括分集支路),L是每個尋呼指示符的QPSK符號的數目,QPR是快速尋呼指示符與導頻信號的功率之間的比率,并且也被公知為是由基站所通知的信道增益。在CDMA2000系統中,QPR的數學表述為QPR=10(QPCH_POWER_LEVEL_PAGE+3)/20,并且QPCH_POWER_LEVEL_PAGE是在CDMA2000標準中定義的與正向導頻信道尋呼指示符調制符號功率電平相關的尋呼指示符調制符號功率電平。應當明白,本發明基于由基站所通知的信道增益取得測量標準,并且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與現有技術參考相比提供了顯著的優點。上述的方法可被稱為導頻加權組合方法。使用該方法,因為已獲得了加權的效果,所以不用設計顯式噪聲降低的加權以用于解決噪聲問題。如本發明所示的,由于x1、x2和x3都是QPR的函數,且對于QPR進行歸一化,所以存在能與任何通信系統進行工作的內在固有的自適應機制。與由上述等式描述的無線信道信息對應的總和提供了一個歸一化處理,從而可以簡化分析。也應該理解,該測量標準不是必須被歸一化的,事實上,當確定測量標準要與其它的閾值進行比較時,可以考慮QPR(其將在下面作進一步的解釋)。通過在求導中結合考慮QPR與信噪比(SNR),并分析這些測量標準及它們相應的閾值,信道條件和信道配置兩者都被計算在內,使得尋呼檢測可以非常適用于各種通信環境。在另一實施例中,使用了最大比率組合(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方法,三個類似的快速尋呼指示符測量標準x1、x2和x3如下給定x1=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等式1a’)
x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等式2a’)x3=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等式3a’)其中,σi,k,l2是用于第i個尋呼指示符、第k個多徑、以及第l個符號的噪聲方差。如果對于QPR以及信道條件a1和a2對該標準進行歸一化,我們得到下面等式x1=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QPR·Σl=1LΣk=1K|a1,k,l|2σ1,k,l2]]>(等式1b’)x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a2,k,l|2σ2,k,l2]]>(等式2b’)x3=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a1,k,l|2σ1,k,l2+Σl=1LΣk=1K2|a2,k,l|2σ2,k,l2)]]>(等式3b’)也可以對QPR、或信道條件a1和a2、或其它等進行歸一化。從數學角度看,這些等式是相同的。歸一化在數學分析和檢測設備實現上作出了幫助,如在后面描述中所證明的。
在導出x1、x2和x3的本方法中,將噪聲計算在內并且適當考慮了所施加的權重。通常,如果噪聲比較高,則所施加的權重應該比較低。從上面的矩陣中可以看出,噪聲方差被放置在分母部分,以符合“反比”的關系。在該最大比率組合方法中,如上面所解釋的,施加特定加權以降低噪聲干擾,因而提高系統性能。
尋呼指示符I1和I2的有效信噪比(SNR)被分別地稱為SNR1和SNR2。SNR3被定義為是I1和I2的組合SNR。在通信系統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常常依靠于移動終端解調器、信道條件、和固有噪聲的特征來決定SNR。為了這種應用的目的,SNR用于與Eb/Nt進行相互交換,所述Eb/Nt是每比特的能量與有效噪聲頻譜密度的比率。
用于確定尋呼指示符的任何判定規則需要某種形式的SNR估計。例如,可以根據導頻信號估計SNR。以dB表示總共接收的功率干擾比Ecp/Io,其中Ecp和Io分別是導頻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與干擾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可以很容易地從移動終端搜索器中獲得該比率。通過下式近似給出快速尋呼指示符SNR。
SNR=n*(QPR)2*Ecp/Io (等式4)倍數n是正數,且等于(1+G),其中G=Ior/Ioc。在一個實施例中,倍數n等于2。由于Io=Ior+Ioc,所以對于Ior≅Ioc]]>的惡劣的無線信道條件可以獲得Ioc≅12Io]]>的近似,其中,術語Ior是后向信道發送的功率頻譜密度。在前向鏈路中,Ior是軟切換中用于基站的總發送功率頻譜密度。比值Ior/Ioc被稱為CDMA2000系統中的幾何度量(geometry)。
因而,對于I1和I2的SNR近似值如下所示SNR1=n*R*(QPR)2*Ecp1/Io1(等式5)SNR2=n*R*(QPR)2*Ecp2/Io2(等式6)對于組合的I1和I2的SNR近似值如下所示SNR3=n*R*(QPR)2*[Ecp1/Io1+Ecp2/Io2] (等式7)其中,對于CDMA2000系統來說,用于4800bps或2400bps的快速尋呼信道數據比率的R分別地等于256或512。當信號等于噪聲加上干擾時,近似誤差約為零。當幾何度量(G=Ior/Ioc)較低(例如,從-5dB到5dB)時,該估計相對準確,其對應于較低的SNR的區域并且主要與檢測和解碼有關。在下面所討論的判定規則中,判定閾值在較高的SNR的區域中是恒定的,其對應于較高的幾何度量。
圖1提供了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改進的檢測處理的流程圖100。在圖1中,T1、T2、t1、t2和t3是由一組預定最優化標準確定的五個閾值,以保證不出現假報警并最小化遺漏比率。對于導頻加權組合方法,設計了閾值T1和T2作為可選擇的改進機制,以排除具有較高噪聲的信號,即SNR小到對于檢測機制來說太不可靠而無法應用。在簡單的導頻加權組合方法中,可以將T1和T2這兩個閾值設置為例如是相等的值。在諸如最大比率組合方法的其它處理方法中,為了減小擦除(erasure)機制的概率,可以將T1和T2設置為相對來說非常低的值。閾值t1、t2和t3是用于多級檢測機制的關鍵閾值,并且是SNR的函數,且隨著即時無線信道條件(例如,QPR、信道衰落)而變化。
流程圖100通過經過判定步驟102而開始第一級的判定。如果SNR1非常低(例如,小于T1),則在步驟104中擦除指示符I1,用于指示所接收的信號太小以至于不能被認為其是可靠的尋呼指示符。類似地,如果用于第二指示符I2的SNR2也小于T2,如在步驟124中所決定的,則如果SNR3小于T2,就在步驟120中擦除或不考慮指示符I2(在這種情況下,移動終端被喚醒)。可以通過降低T1或T2、或降低這兩者而減小指示符擦除104和120的概率。為了說明的目的,本流程圖的其它步驟意欲將多級和多閾值檢測機制顯示為被施加到具有合理SNR的信號上。
設置閾值以比較測量值。在該實施例中,設置三個閾值(其全部都是SNR和諸如QPR等的信道條件的函數)以改進系統性能。如上所解釋的,可以基于QPR得到測量標準,其考慮到了信道配置的因素。當與所導出的測量標準進行組合時,閾值的導出也考慮到了信道配置因素(如SNR所表示的)的事實,使得這里所公開的尋呼指示符確定方法非常適用于任何網絡環境。還應進一步理解,并且如上所提及的,如果測量標準的導出不依賴于QPR,則閾值的導出可以考慮SNR和QPR兩者的因素,并且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容易理解的,盡管其確切的數學導出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所得到的解決方案是等價的。
在該實施例中,設置t1和t2以分別避免較高的遺漏與假報警比率。設置第三閾值t3,以在另一回合中同時考慮上述的兩個比率。返回到步驟102,如果SNR1等于或大于T1,則流程跳到步驟104,其中,將所歸一化的測量值x1與t1比較。如果x1小于t1,則指示存在尋呼指示符的概率極可能是“零”,在確定移動終端應為在步驟106中“關閉”或停留在空閑模式后,該流程結束。
如果x1等于或大于t1,則流程跳到步驟108。如果x1大于t2,則指示存在尋呼指示符的概率極可能是“1”,在確定移動終端應為步驟110中的“打開”或從空閑模式中移出后,該流程結束。
如果x1小于t2,則流程在步驟112中宣布I1未定義,并且必須進入第二判定級113。第一級使用第一尋呼指示符,第二級使用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組合的第二尋呼指示符,以進一步確定移動終端是否應當喚醒。在第一級中,信號被進行粗篩(screen),從而在第二級中對具有t1與t2之間的SNR的指示符信號進行進一步的詳細審查,以達到更好的性能。在第二級中,組合x1與x2以得到x3,作為相對于另一閾值而進行檢查的唯一一個標準。在步驟114中,仍然透過比較組合SNR3與T2,以確定信號是否太嘈雜而不可靠。如果SNR3小于T2,則不考慮I2,并且在步驟120中將其擦除,并且在步驟118中可以可選地將移動終端強制為“打開”。
如在步驟114中所確定的,如果SNR3等于或大于T2,則在步驟116中將x3與t3比較。如果x3等于或大于t3,則保證尋呼指示符是真實的并且可將移動終端應喚醒,并且通過在步驟118中確定移動終端應為“打開”以最小化遺漏呼叫的概率而使該流程結束。如果x3小于t3,則通過在步驟122中確定移動終端應為“關閉”而使該流程結束。無論每種方法,都可完成第二級的檢查。當在步驟104中擦除第一尋呼指示符I1時,余下的流程依賴于第二尋呼指示符I2。在步驟124中,如果第二尋呼指示符I1的SNR2大于或等于T2,則流程跳到步驟126;否則,在SNR1和SNR2二者都低于它們的相應閾值T1和T2的情況下,應在步驟120中擦除I2。此時,最好喚醒移動終端,以檢查在接收兩個噪聲尋呼指示符時是否存在尋呼。然而,其依靠于實際的設計體系和/或實現考慮。在步驟126中,如果x2小于t3,則通過在步驟122中確定移動終端應為“關閉”而終止流程;否則,通過在步驟118中確定移動終端應為“打開”而終止流程。
如上所示,通過改變作為SNR函數的閾值t1和t2,可以設計用于I1的完整判定規則。使用較低的t1以最小化遺漏比率,而使用較高的t2宣告“打開”以最小化假報警率。當歸一化的測量值x1位于t1和t2之間時,在步驟112中宣告未定義狀態,并且移動終端需要移到第二判定級113并收集I2,以做出更可靠的判定。只要組合SNR等于或大于T2,組合測量值x3就被用于更可靠的判定。t3也是變化的,并且通過打開移動終端而被有利地用于實現最小化遺漏比率。
圖2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判定狀態圖200。判定狀態圖200說明了可以如果應用上面關于圖1所描述的判定規則的例子。
在狀態202中,假定移動終端首先進入待機模式或“睡眠模式”。在經歷如路徑204所指示的由定時器所調度的某個等待時間段之后,系統在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后進入狀態206,其中計算x1和SNR1。如果x1太小,則確定I1“關閉”,并且系統應返回睡眠模式(如路徑208所指示的),直到下一所調度的尋呼時間。如果x1等于或大于t2,則路徑209確定I1指示移動終端應為“打開”且系統應喚醒,并且轉到狀態212,其中,系統解碼任何尋呼信道消息或進入通信業務。在解碼之后,路徑214進入稱為IDLE的狀態216,其中將快速尋呼設置為不活動的。在路徑218之后的某個點,系統返回狀態202以等待判定循環的下一所調度的應用。
在狀態206,如果SNR1大于或等于T1并且x1小于t2(即,宣告未定義I1)或如果SNR1小于T1(即,擦除第一尋呼尋呼指示符),在路徑220使得系統進入狀態222,其中系統接著等待I2。當接收I2時,路徑224使得系統進入狀態226,其中系統計算x3和SNR3。
如果x3小于t3,則路經228確定該系統為“關閉”,這使得系統返回狀態202。如果x3等于或大于t3,則路徑230確定系統為“打開”,這使得系統進入狀態212,其中,系統喚醒并且等待輪到它解碼任何尋呼信道消息的時機。
也就是從狀態222開始,如果擦除I1,則通過路徑210輸入另一狀態211。在接收第二尋呼指示符I2后獲得SNR2和x2,并且與T2和t3進行比較,以確定移動終端是否應保持睡眠(如路徑213所表示的)或喚醒(如路徑215所表示的)。
圖3A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在僅僅具有I1作為指示符的第一判定級中的第一概率密度分布圖300,圖3B描述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在具有組合I1和I2作為指示符的第二判定級中的第二概率密度分布圖302。應該理解,通過歸一化處理,如果信號不存在,則高斯概率密度分布曲線的中心應當在“0”周圍,而檢測信號的曲線的中心應當在“1”周圍。在300和302兩個圖中,高斯概率密度分布曲線的左邊表示SNR指示移動終端為“關閉”狀態的概率,而高斯概率密度分布曲線的右邊表示SNR指示“打開”狀態的概率。
在圖3A中,大于t2的任何x1值指示系統應為“打開”,而低于t1的任何x1值指示系統應為“關閉”。因為小于t1的任何x1將不會導致移動終端喚醒,所以閾值t1的值確定移動終端的遺漏比率。類似地,閾值t2影響假報警比率。如在圖3A中所看到的,當其更接近于“1”時,假報警比率將更低。也應該認識到,在通信系統中將總是存在遺漏呼叫和假報警,并且更好的檢測機制提供了一種用于控制和管理這兩個重要性能基準的手段。
在圖3B中,大于t3的任何x3值指示移動終端應為“打開”,而小于t3的任何x3指示移動終端應為“關閉”。通過調整t1、t2和t3,由下式給出總體遺漏比率(PM)PM=PM{(x1<t1)or[(t1<x1<t2)&(x1x2<t3)]}=PM(x1<t1)+PM(x1x2<t3)[PM(x1<t2)-PM(x1<t1)] (等式8)通過下式給出總體假報警比率(PF)PF=PF{(x1>t2)or[(t1<x1<t2)&(x1x2>t3)]}=PF(x1>t2)+PF(x1x2>t3)[PF(x1>t1)-PF(x1>t2)] (等式9)移動終端與第二尋呼指示符組合的概率為P2nd(H1)=[PM(x1<t2)-PM(x1<t1)],當實際發送“1”時P2nd(H0)=[PF(x1>t1)-PF(x1>t2)],當實際發送“0”時 (等式10)這樣,在加性白高斯噪聲(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條件下,使用右端的概率,通過下式給出在x小于給定閾值條件下的遺漏的概率PM(x<t)=Q((1-t)SNR)]]>(等式11)而在x大于給定閾值條件下的假報警的概率被給定為PF(x>t)=Q(tSNR)]]>(等式12)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獲得閾值。例如,它們可以被導出為t1=1-Q-1(PM(x<t1))SNR1]]>(等式13)t2=Q-1(PF(x>t2))SNR1]]>(等式14)t3=1-Q-1((αm2)SNR1+SNR2]]>(等式15)其中在第二級中使用的設置遺漏比率為αm2=(αm-PM(x<t1))Q((1-t2)SNR1)-Q((1-t1)SNR1)]]>(等式16)
其中,αm是目標遺漏比率。
在瑞利平緩衰落(Rayleigh flat fading)條件下,概率為PM(x<t)=12[1-SNR(1-t)21+SNR(1-t)2]]]>(等式17)PF(x>t)=12[1-SNR·t21+SNR·t2]]]>(等式18)然后,可以得到閾值t1=1-Cm/(1-Cm)SNR,]]>其中Cm=(1-2PM(x<t1))2(等式19)t2=Cf/(1-Cf)SNR,]]>其中Cf=(1-2PF(x>t2))2(等式20)對于組合尋呼指示符,在瑞利平緩衰落條件下,所述概率為PM(x<t)=12[1-SNR(1-t)2(SNR(1-t)2+3)2(SNR(1-t)2+2)3]]]>(等式21)PF(x>t)=12[1-SNR·t2(SNR·t2+3)2(SNR·t2+2)3]]]>(等式22)可以獲得閾值為t3≅1-2Cm/(1-Cm)SNR,]]>其中Cm=(1-2PM(x<t3))2(等式23)在瑞利平緩衰落條件中的術語SNR表示平均輸入SNR,可以使用等式5、6和7對其進行估計。可以看出,所述閾值是 的函數。可以通過級數展開對其進行近似t=c0+c1·SNRdB+c2·SNRdB2+...(等式24)其中,SNRdB是以dB表示的SNR,c0、c1和c2和其它類似的常數是預定系數。
基于上述級數展開方法的具體和有效的實現變化是使用分段線性表示,即t=t(i)+(SNRdB-SNRdB(i))·Rs(等式25)其中,在該等式的線性表示中,(SNRdB(i),t(i))是截斷點,Rs是斜率。i是分段線性的段索引,且SNRdB(i)≤SNRdB≤SNRdB(i+1),并且SNRdB是相應的SNR。可以生成查找表,并將其用于存儲截斷點和斜率。
本發明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各種優勢。使用多閾值的多級檢測機制確保通信系統獲得關于遺漏比率和假警報比率的最佳性能結果。此外,當確定閾值時,其被有目的地設置為SNR和/或QPR的函數。這樣,檢測機制相對地不依賴于各種信道條件。如上所述,雖然并不要求,但是對檢測標準的測量值進行了歸一化。該歸一化使得其更適合于信道配置(如QPR所表示的)。所提出的發明允許通信系統用給定的遺漏比率和預定的假報警比率來配置最佳標準。
請參照圖5,其是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上述檢測的系統500的示意性圖。可以在任何移動終端中以各種類型的物理布局來實現系統500。該系統500包括至少兩個模塊一個是接收器模塊510,另一個是喚醒檢測模塊520。這樣,接收器模塊510被配置為分別通過尋呼指示符接收器502和導頻信號接收器504而接收尋呼指示符和導頻信號。例如,尋呼指示符接收器502可以被配置接收QPCH中的尋呼指示符,并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I1和I2傳遞到喚醒檢測模塊520。所傳遞的尋呼指示符包括在等式1、2和3中被表示為r1,k,l和r2,k,l的形式。此外,導頻信號接收器504可以被配置為接收PCH和/或CPICH中的導頻信號,并將它們發送到喚醒檢測模塊520中。類似地,導頻信號可以包括在等式1、2和3中的a1,k,l和a2,k,l。另外,導頻信號接收器504也可以傳遞噪聲方差參數σ1,k,l和σ2,k,l以及總共接收到的功率干擾比ECp/Io。在該實施例中,接收器模塊510可以包括傳遞QPR的QPR接收器506,所述QPR是快速尋呼指示符的功率和基于所接收的符號的導頻信號之間的比率,且該QPR可以在多條路徑中傳播。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QPR接收器506并不限于執行如等式1、2和3或1′、2′和3′中所描述的操作。
如圖5所示,喚醒檢測模塊520被配置為基于接收器模塊510提供的信息確定是否喚醒移動終端。在該實施例中,喚醒檢測模塊520還包括SNR計算器522、歸一化測量標準生成器524、閾值生成器526以及控制器528。可以由SNR計算器522來計算被稱為SNR1、SNR2和SNR3的尋呼指示符I1和I2的有效SNR及其組合。
在接收了QPR值、尋呼指示符和SNR值之后,歸一化測量標準生成器524依據等式1、2和3或1′、2′和3′來生成測量標準x1、x2和x3。閾值生成器526向控制器528提供所有的五個閾值,T1、T2、t1、t2和t3。在該實施例中,預先確定所述閾值,以確保基于所期望的假報警和較低的遺漏比率的性能。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可以依據移動終端周圍的通信環境而動態地調節閾值。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明白,依據動態確定的參數,可以將多級檢測降低到信號級,反之亦然。最后,通過從閾值生成器526中收集閾值,從生成器524中收集歸一化的測量標準,并從SNR計算器522中收集SNR值,依據圖1和/或圖2中示出的實施例,控制器528可以確定是否應當喚醒移動終端。還應當明白,可以以硬件或軟件手段實現各種計算器和生成器。例如,在移動終端中,可以由諸如控制器的微處理器來提供所有的處理功率。可選擇地,可以用獨立于控制器操作的分離硬件模塊來實現某些模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控制器528可以包括第一級單元,用于確定第一歸一化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在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控制器528也可以包括第二級單元,用于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而導出的第二歸一化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進行比較。為此,第一級單元可以還包括第一閾值比較單元,用于將第一歸一化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一閾值(t2)進行比較;第二閾值比較單元,用于將第一歸一化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二閾值(t2)進行比較。此外,控制器528可以包括第一SNR閾值比較單元,用于將與第一尋呼指示符(I1)對應的第一指示符信噪比強度(SNR1)與第一低閾值(T1)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一尋呼指示符(I1)。類似地,控制器528可以包括第二SNR閾值比較單元,用于將與第二尋呼指示符(I2)對應的第二指示符信噪比強度(SNR2)與第二低閾值(T2)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二尋呼指示符(I2)。
上面的描述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用于實現本發明的不同特征的實施例。描述組件和處理的具體實施例以幫助闡明本發明。當然,這些僅僅是實施例,并不意欲背離權利要求書中所述的內容而限制本發明。
雖然此處已在一個或多個具體示例中作為實施例而解釋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其并不意欲被限制在所示出的細節中,因為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并在權利要求書的等價物的范圍和領域內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中做出各種修改和結構變化。因此,適當的是,依據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中所闡述的較寬范圍來解釋所附權利要求書。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通過尋呼信道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以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該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接收第二尋呼指示符(I2),其是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以及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進行比較;其中,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3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其中,基于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對應的信噪比(SNR)而得出t1和t2,并基于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都對應的SNR得出t3,其中,指示符測量值和基于SNR的閾值適應于各種信道條件和尋呼信道的預定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小于第一閾值(t1)時,將移動終端停留在空閑模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還包括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一閾值(t1)比較;以及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二閾值(t2)比較,其中,當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大于第二閾值(t2)時,則喚醒移動終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與第一尋呼指示符(I1)相應的第一指示符信噪強度(SNR1)與第一低閾值(T1)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一尋呼指示符(I1)。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與第二尋呼指示符(I2)相應的第二指示符信噪強度(SNR2)與第二低閾值(T2)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二尋呼指示符(I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閾值(t1)是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信噪強度的函數,所述第二閾值(t2)是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信噪強度的函數,以及第三閾值(t3)是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相應的組合信噪強度的函數。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導頻加權組合方法得到指示符測量值,其中基于從基站提供的信道增益與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而得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的數學表示為x1=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QPR·Σl=1LΣk=1K|a1,k,l|2,]]>其中K1是用于第一尋呼指示符的多徑的數目,L是正交相位鍵控QPSK符號的數目,QPR表示信道增益,所接收的符號信號被表示為ri,j,k,相應的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被表示為ai,k,l,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k是多徑的索引,并且l是QPSK符號索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測量值被給定為x2=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a2,k,l|2]]>以及x3=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1|a1,k,l|2+Σl=1LΣk=1K2|a2,k,l|2).]]>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最大比率組合方法得到指示符測量值,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為x1=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QPR·Σl=1LΣk=1K|a1,k,l|2σ1,k,l2]]>x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a2,k,l|2σ2,k,l2]]>以及x3=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1|a1,k,l|2σ1,k,l2+Σl=1LΣk=1K2|a2,k,l|2σ2,k,l2).]]>其中,K1是用于第一尋呼指示符的多徑的數目,L是正交相位鍵控QPSK符號的數目,QPR表示信道增益,并且所接收的符號信號被表示為ri,j,k,并且相應的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被表示為ai,k,l,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k是多徑的索引,并且l是QPSK符號索引,并且σi,k,l2是用于第i個尋呼指示符、第k個多徑和第l個符號的噪聲方差。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CDMA2000通信系統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以大約20毫秒的時間間隔分開。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期望遺漏比率之后以得到閾值t1、t2、t3。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組合中選擇出來的參數的函數,并在其上進行歸一化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所接收的符號信號;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以及用于指示符測量值的噪聲方差。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指示符測量值不對于從該組合中選擇的參數進行歸一化,所述閾值t1、t2、t3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SNR;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根據從以下組中選擇的參數估計信噪比(SNR)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與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之間的總共接收的功率干擾比(ECp/Io);QPR的平方的n倍以及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的比值的函數n*(QPR)2*ECp/Io),其中n是正數并且等于(1+G),其中G是幾何度量。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是后向信道發送功率頻譜密度和帶限白噪聲的功率頻譜密度以及來自其它小區的干擾的組合。
18.一種用于在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檢測從空閑模式中移除移動終端的尋呼指示符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將與第一尋呼指示符(I1)相應的第一指示符信噪強度(SNR1)與第一低閾值(T1)比較,當SNR1小于T1,則消除不可靠的第一尋呼指示符;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接收第二尋呼指示符(I2),其是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將與第二尋呼指示符(I2)相應的第二指示符信噪強度(SNR2)與第二低閾值(T2)比較,當SNR2小于T2,則消除不可靠的第二尋呼指示符;以及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比較,其中,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3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其中,t1和t2分別是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相應的信噪比(SNR)的函數,并且基于兩個SNR而取得t3,其中,指示符測量值和基于SNR的閾值適用于各種信道條件和預定信道結構。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小于第一閾值(t1),則移動終端處于空閑模式。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還包括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一閾值t1)比較;以及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二閾值t2)比較,其中,當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大于第二閾值(t2),則喚醒移動終端。
21.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期望遺漏比率之后以得到閾值t1、t2、t3。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閾值被確定為t1=1-Q-1(PM(x<t1))SNR1]]>t2=Q-1(PF(x<t2))SNR1]]>t3=1-Q-1((αm2)SNR1+SNR2]]>其中,PM(x<t1)表示當歸一化的指示符測量值小于t1時的遺漏呼叫概率,PF(x>t2)表示假報警的概率,SNR1和SNR2分別是用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的信噪比,并且αm2=(αm-PM(x<t1))Q((1-t2)SNR1)-Q((1-t1)SNR1),]]>am表示期望遺漏比率。
23.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下式表示的級數展開而近似t1、t2或t3t=c0+c1·SNRdB+c2·SNRdB2+…其中SNRdB是dB形式的SNR,c0、c1、c2和其它類似常數是預定系數。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分段線性表示將t1、t2或t3近似地表示為t=t(i)+(SNRdB-SNRdB(i))·Rs其中(SNRdB(i),t(i))是截取點,Rs是等式的線性表示中的斜率,i是分段線性的段索引,SNRdB(i)≤SNRdB≤SNRdB(i+1),并且SNRdB是相應的SNR。
25.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組合中選擇出來的參數的函數,并在其上進行歸一化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26.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所接收的符號信號;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以及指示符測量值的噪聲方差。
27.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指示符測量值不對于從該組合中選擇的參數進行歸一化,所述閾值t1、t2、t3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SNR;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28.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根據從以下組中選擇的參數來估計信噪比(SNR)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與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之間的總共接收的功率干擾比(ECp/Io);QPR的平方的n倍以及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的比值的函數n*(QPR)2*ECp/Io),其中n是正數并且等于(1+G),其中G是幾何度量。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是后向信道發送功率頻譜密度和帶限白噪聲的功率頻譜密度以及來自其它小區的干擾的組合。
3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瑞利平緩衰落條件下將閾值表示為t1=1-Cm/(1-Cm)SNR;]]>以及t2=Cf/(1-Cf)SNR,]]>其中Cm=(1-2PM(x<t1))2,其中Cf=(1-2PF(x>t2))2,其中PM(x<t)=12[1-SNR(1-t)21+SNR(1-t)2]]]>以及其中PF(x>t)=12[1-SNR·t21+SNR·t2].]]>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瑞利平緩衰落條件下將閾值還表示為t3≅1-2Cm/(1-Cm)SNR,]]>其中Cm=(1-2PM(x<t3))2,其中PM(x<t)=12[1-SNR(1-t)2(SNR(1-t)2+3)2(SNR(1-t)2+2)3],]]>以及其中PF(x>t)=12[1-SNR·t2(SNR·t2+3)2(SNR·t2+2)3].]]>
32.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通過尋呼信道檢測尋呼指示符的系統,以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該系統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尋呼指示符(I1)和作為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的第二尋呼指示符(I2);測量標準生成器,用于計算與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對應的指示符測量值;閾值生成器,用于生成與遺漏呼叫和假報警對應的一個或多個預定閾值;第一級單元,用于確定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是否介于第一和第二閾值(分別為t1和t2)之間,其中t1指示容忍遺漏呼叫的邊界,t2指示容忍假報警的邊界;信噪比(SNR)計算器,用于計算與尋呼指示符對應的信噪比;以及第二級單元,用于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所取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x3)與第三閾值(t3)進行比較;其中,當x1處于t1和t2之間并且x3大于t3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中移除,其中,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的信噪比而分別得出t1和t2,并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二者的SNR得出t3。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當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小于第一閾值(t1),則移動終端停留在空閑模式。
3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級單元還包括第一閾值比較單元,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一閾值(t1)比較;以及第二閾值比較單元,將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與第二閾值(t2)比較,其中,當第一指示符測量值(x1)大于第二閾值(t2),則喚醒移動終端。
35.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還包括第一SNR閾值比較單元,將與第一尋呼指示符(I1)相應的第一指示符信噪強度(SNR1)和第一低閾值(T1)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一尋呼指示符(I1)。
36.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還包括第二SNR閾值比較單元,將與第二尋呼指示符(I2)相應的第二指示符信噪強度(SNR2)和第二低閾值(T2)進行比較,以消除不可靠的第二尋呼指示符(I2)。
37.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閾值(t1)是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信噪強度的函數,所述第二閾值(t2)是與第一尋呼指示符相應的信噪強度的函數,以及第三閾值(t3)是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的組合信噪強度的函數。
38.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系統,其中,基于導頻加權組合方法得到指示符測量值,其中基于從基站提供的信道增益與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而得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
39.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的數學表示為x1=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QPR·Σl=1LΣk=1K|a1,k,l|2,]]>其中K1是用于第一尋呼指示符的多徑的數目,L是正交相位鍵控QPSK符號的數目,QPR表示信道增益,所接收的符號信號被表示為ri,j,k,相應的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被表示為ai,k,l,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k是多徑的索引,并且l是QPSK符號索引。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測量值被給定為x2=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a2,k,l|2]]>以及x3=Σl=1LΣk=1K1(Re(a1,k,l*·r1,k,l)+Im(a1,k,l*·r1,k,l))+Σl=1LΣk=1K2(Re(a2,k,l*·r2,k,l)+Im(a2,k,l*·r2,k,l))QPR(Σl=1LΣk=1K1|a1,k,l|2+Σl=1LΣk=1K2|a2,k,l|2).]]>
41.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基于最大比率組合方法得到指示符測量值,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測量值為x1=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QPR·Σl=1LΣk=1K|a1,k,l|2σ1,k,l2]]>x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a2,k,l|2σ2,k,l2]]>x3=Σl=1LΣk=1K1(Re(a1,k,l*·r1,k,lσ1,k,l2)+Im(a1,k,l*·r1,k,lσ1,k,l2))+Σl=1LΣk=1K2(Re(a2,k,l*·r2,k,lσ2,k,l2)+Im(a2,k,l*·r2,k,lσ2,k,l2))QPR(Σl=1LΣk=1K1|a1,k,l|2σ1,k,l2+Σl=1LΣk=1K2|a2,k,l|2σ2,k,l2).]]>其中,K1是用于第一尋呼指示符的多徑的數目,L是正交相位鍵控QPSK符號的數目,QPR表示信道增益,并且所接收的符號信號被表示為ri,j,k,并且相應的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被表示為ai,k,l,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k是多徑的索引,并且l是QPSK符號索引,并且σi,k,l2是用于第i個尋呼指示符、第k個多徑和第l個符號的噪聲方差。
42.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在CDMA2000通信系統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以大約20毫秒的時間間隔分開。
4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組合中選擇出來的參數的函數,并在其上進行歸一化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4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指示符測量值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所接收的符號信號;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以及指示符測量值的噪聲方差。
45.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當指示符測量值不對于從該組合中選擇的參數進行歸一化,所述閾值t1、t2、t3是從下述的組合中選擇的參數的函數SNR;QPR;以及所估計的無線信道信息作為ai,其中i是尋呼指示符索引(對于I1或I2來說,分別為1或2)。
46.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其中信噪比計算器還根據從以下組中選擇的參數來估計信噪比SNR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與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之間的總共接收的功率干擾比(ECp/Io);QPR的平方的n倍以及導頻信號的碼片能量和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的比值的函數n*(QPR)2*ECp/Io),其中n是正數并且等于(1+G),其中G是幾何度量。
47.如權利要求46所述的系統,其中,包括信號和干擾兩者的總共接收的輸入功率頻譜密度是后向信道發送功率頻譜密度和帶限白噪聲的功率頻譜密度以及來自其它小區的干擾的組合。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用于使用多級和多閾值檢測機制檢測尋呼指示符的方法和系統,使得可以從空閑模式適當地移除移動終端。在接收到第一尋呼指示符后,確定與第一尋呼指示符對應的第一指示符測量值是否在第一和第二預定閾值之間。在接收到可以作為第一尋呼指示符的時間分集對應部分的第二尋呼指示符后,將基于第一和第二尋呼指示符兩者而獲得的第二指示符測量值與第三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其中,當適當地進行這兩個比較時,將移動終端從空閑模式移除。
文檔編號H04W76/02GK1992973SQ20061014200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5日
發明者楊鴻奎, 蘇瑾 申請人: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