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及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特別涉及移動通信網絡的網絡規劃和網絡優化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以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標志的高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越來越密切、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蜂窩移動通信的發展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目前其發展已經經歷了三代,分別是八十年代初以頻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FDMA”)技術為基礎的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九十年代初以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TDMA”)技術為基礎的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以及目前新一代的移動和個人通信系統,即以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CDMA”)技術為基礎的第三代移動和個人通信系統。第三代移動和個人通信系統的研究和發展成為電信領域的一個熱點,形成了三個主要的世界標準,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WCDMA”)就是其中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
在所有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中,切換都是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的說,當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UE”)離開一個小區進入另外一個小區時,該UE所接收到的原來小區的信號必然越來越弱,而它所接收到的正在進入小區的信號也就將越來越強。為了保持UE的通信質量,必需將對該UE的接續由原來的基站切換到新進入的信號較強的基站。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切換策略。
第一種是網絡控制切換,用于最初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第二種是UE輔助切換,用于諸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簡稱“GSM”)、IS-95系統等更新的系統、以及WCDMA系統,在這種切換策略中,UE和基站分別對前向和反向信道的質量,諸如接收場強指示(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簡稱“RSSI”)、信號干擾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簡稱“SIR”)、誤比特率(Bit Error Rate,簡稱“BER”)等進行測量,并分別將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網絡側根據測量結果進行切換判決,在目標小區的信號質量符合要求時進行切換。因此,在UE輔助切換的策略中,UE需要不斷檢測目標小區的信號質量。還有一種是UE控制切換。
根據進行切換的源小區和目標小區的不同,小區間的切換可以分為同頻小區之間的切換、異頻小區之間的切換、以及異系統鄰區之間的切換。在系統發展的初期,由于頻點單一,通常采用同頻切換,但隨著用戶數的不斷增多和網絡的演進,單個頻點往往不能滿足容量的要求,需要疊加新的頻點,由此便引入了不同頻點間的測量與切換。并且,考慮到對現有GSM網絡的利用,還引入了異系統間的檢測和切換。
另外,當UE處于空閑或非小區專用信道狀態(非CELL-DCH)時,UE駐留小區的變更通過小區重選過程完成,同樣需要對目標小區進行檢測,在符合要求時進行小區重選。
在現有技術中,當UE遠離源小區,需要進行切換時,或處于空閑/非CELL-DCH狀態,需要進行小區重選時,首先由網絡側向UE廣播或發送測量鄰區列表,為其確定目標小區,之后,由UE對目標小區的質量進行檢測。目標小區的測量主要在壓縮模式下進行。壓縮模式在蜂窩移動通信中應用十分普遍,例如,在CDMA系統中,移動終端進行異頻硬切換前,網絡側會要求UE進行異頻檢測,在異頻檢測中,由UE發起對鄰近異頻小區公共導頻信道(Common Pilot Channel,簡稱“CPICH”)的信噪比(Ec/No)或接受信號碼功率(RSCP)的測量,以得到異頻小區的信道質量,該測量需要在壓縮模式下進行。
又例如,當UE的源小區為CDMA系統小區,而所切換的目標小區為GSM系統小區時,在進行從CDMA系統小區到GSM系統小區的異系統切換之前,網絡側同樣會要求UE進行異系統測量,為系統間切換判決提供必要的信息。此時,由于GSM系統的頻率不相同,也需要啟動壓縮模式測量鄰近GSM小區的頻率信號。其測量該過程大致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UE發起對鄰近GSM小區廣播信道RSSI的測量;第二個階段,UE選擇其中8個RSSI最強的基站,捕獲同步突發(SynchronizationBurst,簡稱“SB”),解碼出基站識別碼(Base Station Identify Code,簡稱“BSIC”)和GSM小區觀察時間差信息;第三個階段,成功獲得BSIC后不斷的重新確認BSIC的值,以免BSIC發生變化,并更新GSM小區觀察時間差信息。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問題現有技術中對相鄰小區進行檢測的方法對UE的通信存在副作用,且該方法十分依賴網絡規化,無法自行檢測到網絡側的鄰區列表中遺漏的相鄰小區。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UE要通過壓縮模式進行小區間測量與切換,首先需要通過網絡側為其確定目標小區,現有技術主要通過網絡側向UE廣播或發送測量鄰區列表進行確定。然而這一方法對網絡規劃即配置依賴程度較大,使得網絡規劃和優化工作量太大,而對于鄰區列表中遺漏的相鄰小區,無法進行切換或檢測。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及其系統,使得網絡側能自動檢測漏配的鄰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網絡側通知用戶設備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所述用戶設備將鄰區信號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如果所述網絡側根據所述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判定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達到鄰區信號質量的要求,則判定該小區為所述用戶設備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
其中,所述用戶設備為處于非小區專用信道狀態的用戶設備。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鄰區是同頻鄰區或異頻鄰區或異系統鄰區。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用戶設備的服務小區為寬帶碼分多址系統小區,所述異系統鄰區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小區。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網絡側通過下發系統廣播消息通知所述用戶設備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所述系統廣播消息內包含要求所述用戶設備搜索的異頻頻點和/或異系統頻點范圍;所述用戶設備對所述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還包含以下步驟網絡側向所述用戶設備下發測量結果的上報條件,所述用戶設備僅在測量結果符合該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所述鄰區為異頻小區,則所述上報條件包含公共導頻信道的信噪比或接收信號碼功率的第一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所述用戶設備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公共導頻信道的信噪比或接收信號碼功率大于該第一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所述上報條件;如果所述鄰區為異系統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小區,則所述上報條件包含接收場強指示的第二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所述用戶設備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接收場強指示大于該第二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所述上報條件。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用戶設備通過隨機接入信道報告上報所述測量結果。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網絡側從服務小區中隨機選擇部分用戶設備進行所述測量。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用戶設備在達到所述網絡側預先設置的測量時間時,停止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的測量。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還包含以下步驟所述網絡側在鄰區自動更新功能打開時,將所判定的漏配鄰區添加到所述服務小區的鄰區列表中。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網絡側通知用戶設備對所有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上報;或者,所述網絡側向用戶設備下發服務小區的鄰區列表,通知用戶設備僅測量和上報不在該鄰區列表中的鄰區信號。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系統,包含網絡側與至少一個用戶設備,所述網絡側包含收發模塊,用于通知所述用戶設備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接收該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以及檢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超過預設門限,如果有,則判定該小區為所述用戶設備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所述用戶設備包含測量模塊,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時對本用戶設備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以及上報模塊,用于將所述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其中,所述用戶設備內還包含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所述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是否滿足所述網絡側下發的上報條件,如果滿足,則指示所述上報模塊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主要區別在于,通過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根據UE所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達到鄰區信號質量的要求,如果有,則該小區為UE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利用UE實現了一種自動檢測漏配鄰區的功能,從而減少了網規優化的工作量,為專用信道的UE的通話質量提供了保證。
網絡側僅通知處于非小區專用信道狀態的UE進行測量,使得接收到通知的UE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執行對鄰區的測量,尤其是異頻、異系統的小區測量,并且進行小區搜索的過程不會影響到服務質量。
UE測量的鄰區是同頻鄰區或異頻鄰區或異系統鄰區,適用的鄰區類型較為廣泛。
網絡側向UE下發測量結果的上報條件,UE僅在測量結果符合該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避免了UE上報較多的無效值,從而節約了系統的空口資源,并且也減小了網絡側對測量結果的處理負擔。
網絡側隨機選擇小區中部分的UE對鄰區進行測量,避免了過多的UE因同時處于漏配鄰區的檢測和上報狀態而導致的重復報告。
由網絡側控制UE的測量時間,避免了由于UE始終處于漏配鄰區的檢測狀態而導致損耗過多電池的情況。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中檢測參數配置方法流程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中UE測量鄰區信號方法流程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中測量結果判斷方法流程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中檢測參數配置方法流程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中UE測量鄰區信號方法流程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系統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核心在于,網絡側通知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根據UE所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存在信號質量超過預設門限,且在網絡規劃中未被規化為鄰區的小區,如果有,則判定該小區為UE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可以進一步將該小區添加為該服務小區的鄰區。從而實現了自動檢測漏配鄰區的功能,減少了網規優化的工作量,為UE的通話質量提供了保證。
下面根據發明原理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與漏配鄰區檢測的UE為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所檢測的鄰區為同頻/異頻鄰區。網絡側在需要對服務小區進行同頻/異頻鄰區的漏配檢測時,首先對漏配鄰區檢測參數進行配置。
具體的配置過程如圖1所示,在步驟110中,網絡側首先判斷漏配鄰區檢測功能是否打開,如果是則進入步驟120,反之則結束本流程。
在步驟120中,網絡側對要求UE檢測的頻點范圍進行配置。對于異頻小區的漏配檢測,即配置所需檢測的異頻頻點范圍,對于同頻小區的漏配檢測,其頻點范圍即該頻點本身。
接著進入步驟130,網絡側進一步設定漏配鄰區檢測結果上報條件,上報條件包含CPICH Ec/No或CPICH RSCP的第一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UE對小區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CPICH Ec/No或CPICHRSCP大于該第一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上報條件。
接著進入步驟140,網絡側預先設置隨機因子,隨機因子是一個數值,例如如預先設置一個0.8的值作為隨機因子,以便隨機選擇進行漏配鄰區檢測的UE。
在完成對各鄰區檢測參數的配置后,網絡側通過下發系統廣播消息通知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對本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該系統廣播消息中包含以上所配置的所有漏配鄰區檢測參數。由于網絡側僅通知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進行鄰區信號測量,從而進行小區搜索的過程并不會影響到CELL-DCH狀態的UE的通信質量。
在UE側,接收到該系統廣播消息的UE隨機地根據漏配鄰區檢測參數對鄰區相關信號進行測量,并將滿足上報條件的測量結果上報網絡側。
具體地說,如圖2所示,當處于非CELL-DHC狀態的UE需要變更其駐留小區時,讀取系統廣播消息,檢查當前網絡側是否下發了漏配鄰區檢測的系統廣播消息,在檢測到該系統廣播消息時,進入步驟210,UE首先產生一個隨機數,與系統廣播消息中的隨機因子相比較,根據比較結果來決定是否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在本實施方式中,如果UE產生的隨機數大于該隨機因子時,則說明該UE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否則該UE不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比如說,系統廣播消息中的隨機因子為0.8,UE在檢測到該系統廣播消息時生成一個0至1范圍內的隨機數,例如為0.9,那么,該UE則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
如果UE不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則進入步驟220,按正常流程發起小區重選的過程;如果UE需要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則進入步驟230。
通過將所產生的隨機數與網絡側下發的隨機因子相比較,隨機地選擇部分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避免了過多的UE同時進行漏配鄰區檢測,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在步驟230中,UE對同頻頻點以及該系統消息中所配置的異頻頻點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具體地說,UE根據該同頻頻點以及該異頻頻點范圍進行小區搜索,搜索相關小區擾碼,測量頻點范圍內小區的CPICH Ec/No和CPICH RSCP,并對測量結果進行濾波。
接著進入步驟240,UE根據網絡側所配置的上報條件,判斷該測量結果是否需要上報網絡側。具體地說,根據網絡側所配置的上報條件,如果UE的測量結果為在遲延觸發時間內的CPICH Ec/No或CPICH RSCP大于第一絕對值,則判定該測量結果滿足上報條件,進入步驟250,通過隨機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簡稱“RACH”)報告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網絡側,由于UE僅在測量結果符合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避免了UE上報較多的無效值,從而節約了系統的空口資源,并且也減小了網絡側對測量結果的處理負擔;反之,如果UE的測量結果為在遲延觸發時間內的CPICH Ec/No和CPICH RSCP不大于第一絕對值,則判定該測量結果不滿足上報條件,進入步驟260,UE進一步判斷當前是否已達到網絡側預先設置的測量時間,如果是則進入步驟270,UE停止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避免了由于UE始終處于漏配鄰區的檢測狀態而導致損耗過多電池的情況;反之則返回步驟230,繼續對頻點范圍內的小區信號進行測量。
在另一側,網絡側在下發漏配鄰區檢測的系統廣播消息后,等待接收來自非CELL-DCH狀態的UE的RACH報告,當收到UE的RACH報告時,根據報告中的測量結果判定當前是否存在漏配的鄰區。
具體地說,如圖3所示,網絡側在接收到來自UE的RACH報告時,進入步驟310,根據UE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是否達到鄰區信號質量的要求,如果是,則判定該小區為UE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進入步驟320;反之則判定當前不存在漏配的鄰區,結束本流程。
在步驟320中,向話務統計上報漏配小區。
接著進入步驟330,網絡側進一步判斷該漏配的同頻/異頻小區的測量結果是否大于同頻/異頻切換門限,且該小區自動更新功能是否打開。如果是則進入步驟340,將該小區自動添加到服務小區的同頻/異頻鄰區中;反之則結束本流程。
其中,本實施方式中UE的服務小區為WCDMA系統小區。
下面對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與漏配鄰區檢測的UE為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所檢測的鄰區為異系統鄰區。網絡側在需要對服務小區進行異系統鄰區的漏配檢測時,首先對漏配鄰區檢測參數進行配置。
具體的配置過程如圖4所示,在步驟410中,網絡側首先判斷漏配鄰區檢測功能是否打開,如果是則進入步驟420,反之結束本流程。
在步驟420中,網絡側對要求UE檢測的異系統頻點范圍進行配置。
接著進入步驟430,網絡側進一步設定漏配鄰區檢測結果上報條件,上報條件包含廣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簡稱“BCCH”)RSSI的第二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UE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BCCH RSSI大于該第二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上報條件。
接著進入步驟440,網絡側預先設置隨機因子,以便隨機選擇進行漏配鄰區檢測的UE。
在完成對鄰區檢測參數的配置后,網絡側通過下發系統廣播消息通知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對本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該系統廣播消息中包含以上所配置的所有漏配鄰區檢測參數。由于網絡側僅通知處于非CELL-DCH狀態的UE進行鄰區信號測量,從而進行小區搜索的過程并不會影響到CELL-DCH狀態的UE的通信質量。
在UE側,接收到該系統廣播消息的UE隨機地根據漏配鄰區檢測參數對鄰區相關信號進行測量,并將滿足上報條件的測量結果上報網絡側。
具體地說,如圖5所示,當處于非CELL-DHC狀態的UE需要變更其駐留小區時,讀取系統廣播消息,檢查當前網絡側是否下發了漏配鄰區檢測的系統廣播消息,在檢測到該系統廣播消息時,進入步驟510,UE首先產生一個隨機變量,與系統廣播消息中的隨機因子相比較,如果所產生的隨機變量大于消息中的隨機因子,則進入步驟520,按照現有技術發起小區重選的過程;反之,則進入步驟530。通過將所產生的隨機數與網絡側下發的隨機因子相比較,隨機地選擇部分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避免了過多的UE同時進行漏配鄰區檢測,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在步驟530中,UE對系統消息中所配置的異系統頻點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具體地說,UE根據該異系統頻點范圍,進行異系統小區的搜索,并解碼BSIC,測量BCCH RSSI。
接著進入步驟540,UE根據網絡側所配置的上報條件,判斷該測量結果是否需要上報網絡側。具體地說,根據網絡側所配置的上報條件,如果UE的測量結果為在遲延觸發時間內的BCCH RSSI大于第二絕對值,則判定該測量結果滿足上報條件,進入步驟550,通過RACH報告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網絡側,由于UE僅在測量結果符合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避免了UE上報較多的無效值,從而節約了系統的空口資源,并且也減小了網絡側對測量結果的處理負擔;反之,如果UE的測量結果為在遲延觸發時間內的BCCH RSSI不大于第二絕對值,則判定該測量結果不滿足上報條件,進入步驟560,UE進一步判斷當前是否已達到網絡側預先設置的測量時間,如果是則進入步驟570,UE停止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的測量,避免了由于UE始終處于漏配鄰區的檢測狀態而導致損耗過多電池的情況;反之則返回步驟530,繼續對異系統頻點范圍內的小區進行測量。
在另一側,網絡側在下發漏配鄰區檢測的系統廣播消息后,等待接收來自非CELL-DCH狀態的UE的RACH報告,當收到UE的RACH報告時,根據報告中的測量結果判定當前是否存在漏配的異系統鄰區,如果有,則用添加同頻/異頻鄰區的類似方法,將該異系統小區自動添加到服務小區的異系統鄰區中。
在本實施方式中UE的服務小區為WCDMA系統小區,異系統為GSM系統,異系統小區為GSM系統小區。
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漏配鄰區的檢測系統如圖6所示,包含網絡側與至少一個UE。
其中,網絡側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還包含收發模塊和檢測模塊,收發模塊用于通知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接收該UE上報的測量結果;檢測模塊用于根據UE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超過預設門限。
UE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還包含測量模塊、上報模塊和判斷模塊,測量模塊用于在接收到通知時對本UE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上報模塊用于將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是否滿足網絡側下發的上報條件。
具體地說,在需要進行漏配鄰區檢測時,網絡側通過收發模塊把漏配鄰區的檢測參數發送給處于CELL-DCH狀態的UE,通知其對檢測參數指示的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UE接收到該通知后,通過測量模塊對所指示的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通過判斷模塊判斷該測量結果是否滿足網絡側下發的上報條件,如果滿足,則指示上報模塊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網絡側通過收發模塊接收來自UE的測量結果,由檢測模塊根據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超過預設門限,如果有,則判定該小區為UE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由于本實施方式通過利用UE實現了自動檢測漏配鄰區的功能,從而減少了網規優化的工作量,為專用信道的UE的通話質量提供了保證。
雖然通過參照本發明的某些優選實施方式,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網絡側通知用戶設備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所述用戶設備將鄰區信號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如果所述網絡側根據所述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判定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達到鄰區信號質量的要求,則判定該小區為所述用戶設備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為處于非小區專用信道狀態的用戶設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鄰區是同頻鄰區或異頻鄰區或異系統鄰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的服務小區為寬帶碼分多址系統小區,所述異系統鄰區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小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通過下發系統廣播消息通知所述用戶設備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所述系統廣播消息內包含要求所述用戶設備搜索的異頻頻點和/或異系統頻點范圍;所述用戶設備對所述范圍內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以下步驟網絡側向所述用戶設備下發測量結果的上報條件,所述用戶設備僅在測量結果符合該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鄰區為異頻小區,則所述上報條件包含公共導頻信道的信噪比或接收信號碼功率的第一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所述用戶設備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公共導頻信道的信噪比或接收信號碼功率大于該第一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所述上報條件;如果所述鄰區為異系統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小區,則所述上報條件包含接收場強指示的第二絕對值、以及遲延觸發時間,如果所述用戶設備的測量結果為在該遲延觸發時間內的接收場強指示大于該第二絕對值,則該測量結果滿足所述上報條件。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通過隨機接入信道報告上報所述測量結果。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從服務小區中隨機選擇部分用戶設備進行所述測量。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在達到所述網絡側預先設置的測量時間時,停止對服務小區的鄰區信號進行的測量。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以下步驟所述網絡側在鄰區自動更新功能打開時,將所判定的漏配鄰區添加到所述服務小區的鄰區列表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通知用戶設備對所有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上報;或者,所述網絡側向用戶設備下發服務小區的鄰區列表,通知用戶設備僅測量和上報不在該鄰區列表中的鄰區信號。
13.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系統,包含網絡側與至少一個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包含收發模塊,用于通知所述用戶設備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接收該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以及檢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超過預設門限,如果有,則判定該小區為所述用戶設備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所述用戶設備包含測量模塊,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時對本用戶設備的鄰區信號進行測量;以及上報模塊,用于將所述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漏配鄰區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內還包含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所述測量模塊的測量結果是否滿足所述網絡側下發的上報條件,如果滿足,則指示所述上報模塊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所述網絡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公開了一種漏配鄰區的檢測方法及其系統,使得網絡側能自動檢測漏配的鄰區。本發明中,通過UE對鄰區信號進行測量,并根據UE所上報的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有網絡規劃中非鄰區的小區的信號質量達到鄰區信號質量的要求,如果有,則該小區為UE服務小區的漏配鄰區。網絡側僅通知處于非小區專用信道狀態的UE進行測量,使得接收到通知的UE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執行對鄰區的測量。網絡側向UE下發測量結果的上報條件,UE僅在測量結果符合該上報條件時,將該測量結果上報給網絡側,節約了系統的空口資源。網絡側通過下發隨機因子以選擇少量的UE對鄰區進行測量。由網絡側控制UE的測量時間,避免UE耗電過多。
文檔編號H04W52/24GK1901750SQ200610107140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9日
發明者李臻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