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及具有所述調整電路的電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視機電路的改進,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電視機電源的輸出電壓調整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用電器的使用數量日益巨大,家電在待機時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也日益嚴重。為實現待機低功耗的目的,需要對電源的各路輸出電壓作較大的調整。目前,在大部分電源電路中,實現輸出電壓的調整需要配置結構復雜的電路加以實現,從而造成設備成本高、可靠性低,不利于產品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源調整電路結構復雜,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電視機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以簡單的電路結構對電源控制取樣電路進行調整,從而實現了電源輸出電壓的有效切換,降低了設備的成本,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及具有所述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包括交流電源和變壓器,在所述變壓器的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有一反饋調整電路;在所述反饋調整電路中,變壓器的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一方面經一三端可調式調整器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三端可調式調整器的基準電壓控制端一方面經一電阻連接變壓器的第二個直流電源輸出端,另一方面經另一電阻接地;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控制端一方面經一穩壓管連接變壓器的第三個直流電源輸出端,并經一電阻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另一選通端接地,控制端接收外部電路輸出的控制指令信號。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變壓器的第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經一光耦與所述的三端可調式調整器和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又進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開關元件采用一NPN型三極管實現,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與三端可調式調整器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所述第二開關元件也采用一NPN型三極管實現,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與作為第一開關元件的三極管的基極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連接外部電路的控制指令信號輸出端。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再進一步限定,所述控制指令信號是由主控板的CPU或由外部開關電路發出的高低電平信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變壓器的直流電源輸出端設置反饋調整電路,使電視機的電源輸出在各個電壓間進行調整,從而以簡單的電路結構、最少的元器件實現了電源輸出電壓的有效切換,有效降低了電源電路的成本,對今后其他電路的設計應用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中,在變壓器的直流電源輸出端Vcc、V-out1、V-out2連接有一反饋調整電路。在所述反饋調整電路中,電源輸出端Vcc經電阻R1連接光耦U1的發光端,給光耦U1供電,其受光端連接電源初級的控制管腳。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1經電阻R2、R3接地,其連接節點與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的基準電壓控制端相連。所述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分別與光耦U1的發光端和NPN型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基極與另一NPN型三極管Q2的集電極相連。所述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地,基極經電阻R6連接外部電路發出的控制指令信號Sign。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2經穩壓管ZD1、電阻R4、R5接地,其電阻R4、R5的連接節點與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
所述控制指令信號Sign是由主控板的CPU或由外部開關電路發出的高低電平脈沖信號。當電視機正常工作時,控制指令信號Sign為高電平,三極管Q2導通,其集電極和發射極相當于對地短接,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2經穩壓管ZD1、電阻R4到地。此時,由于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較低,使三極管Q1截止,不起作用,從而使電源輸出電壓V-out2不可控。電源輸出電壓Vcc通過電阻R1給光耦U1供電,然后通過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連接調整電阻R2、R3,所述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的基準電壓為2.5V,當電阻R2、R3的節點電壓超過2.5V時,調整器TL431導通幅度增大,使流過光耦U1的電流增大,從而控制電源初級的控制管腳,改變變壓器的輸出電壓,減小電源輸出端V-out1的電壓值。當電阻R2、R3的節點電壓低于2.5V時,調整器TL431導通幅度減小,使流過光耦U1的電流減小,從而控制電源初級的控制管腳,改變變壓器的輸出電壓,增大電源輸出端V-out1的電壓值,以此穩定電源輸出端V-out1的電壓值。電阻R2、R3的阻值決定了電源輸出端V-out1的電壓值。
當電視機待機時,控制指令信號Sign輸出低電平,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發射極斷路,三極管Q2不起作用,此時,電源輸出端V-out2經穩壓管ZD1、電阻R4、R5接地。當電源輸出端V-out2的電壓過高時,擊穿穩壓管ZD1,升高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控制三極管Q1導通,使流過光耦U1的電流增大,控制變壓器降低輸出電壓,從而減小電源輸出端V-out1、V-out2的電壓。當電源輸出端V-out2的電壓降低后,穩壓管ZD1截止,三極管Q1截止,流過光耦U1的電流減小,從而使變壓器輸出電壓升高,以此穩定電源輸出端V-out2的電壓值。由此實現了由輸出端V-out2的電壓大小控制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進而決定了輸出電壓V-out1、V-out2的大小。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簡單的電路結構使電視機輸出在各個電壓間調整,實現了電源輸出電壓的切換功能,電路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包括交流電源和變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變壓器的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有一反饋調整電路,在所述反饋調整電路中,變壓器的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Vcc)一方面經一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的基準電壓控制端一方面經一電阻(R2)連接變壓器的第二個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1),另一方面經另一電阻(R3)接地;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控制端一方面經一穩壓管(ZD1)連接變壓器的第三個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2),并經一電阻(R5)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另一選通端接地,控制端接收外部電路輸出的控制指令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壓器的第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Vcc)經一光耦(U1)與所述的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和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元件采用一NPN型三極管(Q1)實現,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開關元件采用一NPN型三極管(Q2)實現,所述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作為第一開關元件的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連接外部電路的控制指令信號輸出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信號由主控板的CPU或由外部開關電路發出的高低電平信號。
6.一種具有所述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包括交流電源和變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變壓器的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有一反饋調整電路,在所述反饋調整電路中,變壓器的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Vcc)一方面經一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的基準電壓控制端一方面經一電阻(R2)連接變壓器的第二個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1),另一方面經另一電阻(R3)接地;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控制端一方面經一穩壓管(ZD1)連接變壓器的第三個直流電源輸出端(V-out2),并經一電阻(R5)接地,另一方面連接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另一選通端接地,控制端接收外部電路輸出的控制指令信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所述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壓器的第一個直流電壓輸出端(Vcc)經一光耦(U1)與所述的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和第一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所述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元件采用一NPN型三極管(Q1)實現,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三端可調式調整器(TL431)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選通端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所述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開關元件采用一NPN型三極管(Q2)實現,所述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作為第一開關元件的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發射極接地,基極連接外部電路的控制指令信號輸出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所述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信號由主控板的CPU或由外部開關電路發出的高低電平信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源輸出電壓調整電路及具有所述調整電路的電視機,包括交流電源和變壓器,在所述變壓器的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有一反饋調整電路;在所述反饋調整電路中,通過對作為開關元器件的三極管的導通和截止狀態進行控制,進而改變流過光耦電流的大小,以此實現對電源輸出電壓的穩定和切換。本實用新型采用簡單的電路結構、以最少的元器件實現了電源輸出電壓的有效切換,使電視機的電源輸出在各個電壓間進行調整,從而有效降低了電源電路的成本,對今后其他電路的設計應用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文檔編號H04N5/63GK2824470SQ20052008777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30日
發明者王清金, 管仁秀 申請人: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