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業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網絡技術領域,主要涉及光連接中的業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光網絡是一種基于集中管理的系統。這種光網絡系統的光連接的創建、維護、拆除都需要人工干預,因此不能滿足數據業務的不斷增長、動態和靈活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際電聯(ITU-T)提出了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架構。該架構在傳統上的光網絡增加了一個控制平面,由控制平面來實現網絡拓撲信息的擴散以及業務路徑的建立和維護。根據這一思想,光網絡的節點首先通過鏈路局部的發現技術,獲得本節點與其他光節點的連接關系,再通過控制平面中的路由協議發布其節點和鏈路狀態,并接收網絡中其他節點的狀態發布,最終每個光節點都有一份描述網絡精確拓撲的“網絡地圖”。該“網絡地圖”中包括節點、鏈路、資源等多種信息。當節點被客戶設備或管理系統要求建立連接時,節點利用“網絡地圖”的信息,結合一定的路由算法得到一條可行的路徑,再通過信令協議驅動路徑上的節點建立交叉連接。在網絡連接動態建立、拆除、或者故障引起鏈路資源變化時,相應節點將及時發布更新的節點、鏈路狀態信息,從而實現“網絡地圖”的再同步。
光連接建立后,由于網絡故障等原因,經過一系列保護恢復動作之后,連接經過的路徑可能已經不是一條最優的路徑,或者不是用戶最初規劃的路徑,因此用戶希望對業務路經重新進行調整。另外一種情況是,當網絡拓撲發生變化或網絡擴容時,用戶需要把業務臨時性或永久性地調整到別的路徑上去。
現有技術中,對業務路徑調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拆除業務經過的舊路徑,然后按用戶的期望建立一條新的路徑;或者是先建立一條新的路徑,但在業務的首末節點業務的入出時隙不和新路徑建立交叉,當拆除舊路徑的時候才建立交叉,將新路徑上的業務打通。
這種方案的缺點是調整業務路徑時,會使業務中斷,并且采用先拆后建的技術,還可能會導致在舊路徑已經被拆除,新路徑又建立失敗的時候,造成業務路徑消失。
2003年8月份公開的互聯網草案draft-li-shared-mesh-restoration-01.txt,RSVP-TE ExtensionsFor Shared-Mesh Restoration in Transport Networks一文中給出了一種用于路徑恢復的bridge and roll技術。即當業務路徑發生故障后,啟動恢復機制,計算和新建一條恢復路徑來傳送業務;當原路徑的故障消除后,使業務能夠恢復到原來的業務路徑上。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保留原來的路徑,并當故障消除后,在首節點將用戶的正向業務分別橋接到原路徑上和恢復路徑上,即為bridge過程,然后向末節點發送Notification消息,末節點收到后將反向業務也橋接到原路徑和恢復路徑上,并對于正向業務將從恢復路徑上接收改成從原路徑上接收,即為roll過程。由于此時首節點對正向業務已經進行了橋接,所以這個過程不會中斷業務。然后末節點再向首節點發送一個Notification消息通知首節點,首節點收到后,停止在恢復路徑上發送正向業務信號,然后再向末節點發送另一個Notification消息。末節點收到后,停止在恢復路徑上發送反向業務信號,并向首節點發送RESVTEAR消息發起拆除恢復路徑的過程。
利用這一技術,也可以實現業務路徑的調整和優化,即先建立一條新路徑,然后將業務bridge and roll到新路徑上,再拆除舊路徑。但顯而易見,上述過程比較復雜,為了使業務轉移到另一條路徑上,發送了三次Notification消息。并且如果在末節點已經翻轉到新路徑上之后,新路徑發生故障,則會導致業務中斷,因為此時雖然舊路徑還是好的,但在末節點接收的卻是新路徑上的業務。
發明內容為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業務路徑的調整優化方法。該方法對業務路徑調整或優化時,可以避免發生業務中斷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業務路徑的調整優化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特定路徑上;b)拆除原路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對只有一條業務路徑的業務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SNCP(Sub-NetworkConnection Protection,子網連接技術,下簡稱SNCP)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b)通過SNCP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路徑上;c)拆除舊路徑。
其中,在建立新路徑的業務交叉時,可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資源預留協議(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下簡稱為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RSVP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另外,在PATH消息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中可新增一個標明PATH消息是否觸發倒換動作的標志,在上述步驟b)中進行SNCP倒換時,首節點向下游發送一個攜帶有上述倒換信息的PATH消息,通知首末節點進行SNCP倒換。
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主路徑,將新主路徑與原備路徑組成SNCP保護組,形成新主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備路徑上,以優化原主路徑;b)拆除原主路徑;c)通過SNCP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
其中,在建立新主路徑的業務交叉時,可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RSVP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另外,在PATH消息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中可新增一個標明PATH消息是否觸發倒換動作的標志,在上述步驟c)中進行SNCP倒換時,首節點向下游發送一個攜帶有上述倒換信息的PATH消息,通知首末節點進行SNCP倒換。
此外,在建立新主路徑的過程中,可仍保持原主路徑與原備路徑之間SNCP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主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備路徑,將新備路徑與原主路徑組成SNCP保護組,形成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并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以優化原備路徑;b)拆除原備路徑。
其中,在建立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時,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RSVP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另外,在建立新備路徑的過程中,可仍保持原備路徑與原主路徑之間SNCP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備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對于對只有一條業務路徑的業務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在步驟a)中,新路徑的交叉建立過程中,建立SNCP保護組時,使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可以保證不使業務中斷。此外,在拆除業務原路徑之前,把業務倒換到新的路徑上來,使業務選收在新路徑上,也保證了路徑優化時業務不會中斷。
對于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在步驟a)中,新主路徑的交叉建立過程,使業務選收在備路徑上,可以保證不使業務中斷。而且,在新主路徑建立成功之后,便可以拆除原路徑。由于業務在備路徑上,所以拆除原主路徑也不會對業務產生任何影響。
同樣,對于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在建立新備路徑的過程中,可仍保持原備路徑與原主路徑之間SNCP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備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所以,上述各種業務路徑調整優化時,通過新建路徑與原路徑組成SNCP保護組和SNCP倒換技術的結合,可以很容易的實現路徑調整優化過程中的業務無中斷的技術效果。
圖1所示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一條待優化的雙向業務的普通業務路徑的示意圖。
圖2所示為建立一條新路徑A-C-D,將業務的路徑由圖1中的原路徑A-B-D優化到新路徑A-C-D的過程。
圖3所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PATH消息中的Administrative Status的對象格式。
圖4所示為圖2所示的業務倒換完成之后的路徑交叉示意圖。
圖5所示為原路徑被拆除后的業務路徑示意圖。
圖6所示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的一條具有主、備兩條路徑保護的業務路徑示意圖。
圖7所示為建立一條新主路徑A’-D’-E’,將業務的路徑由圖6中的原主路徑A’-C’-E’優化到新主路徑A’-D’-E’的過程。
圖8所示為原主路徑拆除后的路徑交叉示意圖。
圖9所示圖8中的業務經過SNCP倒換后的路徑交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分別對只有一條業務路徑的業務(下簡稱普通業務)的路徑優化和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下簡稱1+1業務)的路徑優化,來闡明采用本發明構思的具體路徑優化過程。
首先,對于普通業務,本發明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SNCP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b)通過SNCP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路徑上;c)拆除舊路徑。
下面結合圖1至圖5,以雙向業務為例進行說明本發明對于普通業務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首先請參照圖1,圖1所示為一條待優化的雙向業務的普通業務路徑。如圖所示,該普通業務路徑在每個節點上都有一個正向交叉和一個反向交叉。
對于步驟a),請參照圖2。圖2所示為建立一條新路徑A-C-D,將業務的路徑由圖1中的原路徑A-B-D優化到新路徑A-C-D的過程。在步驟a)中,新路徑的交叉建立過程為在首節點對于正向業務,建立一條廣播業務;對于反向業務,拆除原來的普通交叉,同時建立一個SNCP保護組。為了不使業務中斷,建立SNCP保護組時,要使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首節點的交叉建立完畢后,利用RSVP信令協議向下游節點,即C節點,發送PATH消息,下游節點收到后,建立兩條普通的交叉。然后再向下游節點,即末節點D發送。末節點收到后,對于反向業務建立一條廣播業務,對于正向業務,拆除原來的普通交叉,同時建立一個SNCP保護組,并選收在原路徑上。這樣,便完成了新路徑全部交叉的建立,然后從末節點向首節點發送RESERVE消息以完成信令過程。
前述的建立業務交叉過程即為正反向交叉一次建立的技術。應當指出的是,本發明也可以按照資源預留技術,在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的PATH消息的過程中,只建立反向交叉,在RSVP協議向上游返回RESERV消息的過程中,再建立正向交叉。上述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根據RSVP協議建立交叉的的方法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贅述。
新路徑的交叉全部建立成功之后,不可馬上拆除舊的路徑,主要是為了保證在建立新路徑的過程中業務不中斷。在首末節點建立SNCP保護組時,需將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如果此時拆除原路徑,便會造成業務中斷。因此,在拆除業務原路徑之前,需要把業務倒換到新的路徑上來,即在首末節點向交叉板下發SNCP倒換命令,使業務選收在新路徑上。這個過程可通過信令完成,當首節點收到下游返回的RESERVE消息后,再向下游發送一個PATH消息,通知首末節點進行SNCP倒換。
為了達到在PATH消息中攜帶倒換信息的目的,需要在PATH消息中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的保留字段中增加三個標志,新的對象格式請參照圖3。其中R/T/A/D bit的含義不變,新增的S bit表示是否需要倒換,1表示需要倒換,0表示不需要倒換。倒換完成之后,交叉如下圖4所示。
當SNCP倒換完成后,就可以拆除舊路徑了。拆除舊路徑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末節點收到上游節點發來的用于倒換的PATH消息并使SNCP倒換成功后,就馬上從末節點發起刪除;也可以向首節點發送響應,由首節點發起刪除。這取決于信令協議的實現。原路徑被拆除后,業務路徑如圖5所示,至此業務路徑優化成功。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新舊路徑的距離可能不同,在進行SNCP人工倒換時,仍可能會使業務有次小于1ms的中斷,這無論對于語音業務還是圖像業務都可以忽略不計。
對1+1業務路徑優化時,可以采用主、備路徑分別優化的方法。本發明對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主路徑,將新主路徑與原備路徑組成SNCP保護組,形成新主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備路徑上,以優化原主路徑;b)拆除原主路徑;c)通過SNCP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
下面結合圖6至圖9,以一條雙向業務的為例進行說明本發明對1+1業務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首先請參照圖6,該1+1業務具有主、備兩條路徑,且在首、末節點已使用了SNCP技術。
對于步驟a),請參照圖7。圖7所示為建立一條新主路徑A’-D’-E’,將業務的路徑由圖6中的原主路徑A’-C’-E’優化到新主路徑A’-D’-E’的過程。在步驟a)中,新主路徑的交叉建立過程為在首節點,對于正向業務,建立一條廣播業務,對于反向業務,拆除原來主備路徑的SNCP保護組,同時在備路徑和新的主路徑之間建立一個新的SNCP保護組。為了不使業務中斷,業務選收在備路徑上。然后下游節點發送PATH消息,中間節點收到后,建立雙向普通交叉。然后再向下游節點發送PATH消息,末節點收到后,對于反向業務建立一條廣播業務,對于正向業務,拆除原來的主備路徑之間的SNCP保護組,同時在備路徑和新的主路徑之間建立新的SNCP保護組,并使業務選收在備路徑上。這樣,便完成了新路徑全部交叉的建立。末節點處理完畢后,向首節點發送RESERVE消息完成信令過程。
同樣,上面在建立業務交叉時,使用了正反向交叉一次建立的技術。當然,也可以按照資源預留技術的原始含義,在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的PATH消息的過程中,只建立反向交叉,在RSVP協議向上游返回RESERV消息的過程中,再建立正向交叉。
在本實施例中,在建立新主路徑的過程中,仍保持原主路徑與原備路徑之間SNCP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主路徑建立失敗時恢復原主路徑。
對于步驟b),請參見圖8。在新主路徑建立成功之后,便可以拆除原路徑。由于業務在備路徑上,所以拆除原主路徑不會對業務產生任何影響。圖8所示為原主路徑拆除后的路徑交叉示意圖。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主備路徑的距離可能不同,所以在建立交叉的過程中,由于業務切換到了備路徑上,仍可能會使業務有次小于1ms的中斷,但這無論對于語音業務還是圖像業務都可以忽略不計。
經過上述過程之后,雖然新的主路徑成功建立,但業務卻運行在備路徑上,因此需要信令協議向下游發送一個用于SNCP倒換的PATH消息,使業務倒換到新的主路徑上。PATH消息中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格式如前所述。圖9所示為SNCP倒換完成后的路徑交叉示意圖。
對1+1業務的備用路徑優化時,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備路徑,將新備路徑與原主路徑組成SNCP保護組,形成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并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以優化原備路徑;b)拆除原備路徑。
因為在優化的過程中,業務始終在主路徑上,所以對1+1業務的備用路徑優化時,不需要上述的SNCP倒換過程。因為備路徑的優化與主路徑的優化大致相同,故其具體步驟不再在此贅述。
同樣,在建立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時,可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RSVP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RSVP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在建立新備路徑的過程中,可仍保持原備路徑與原主路徑之間SNCP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備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說明僅是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敘述僅為說明本發明的可實現性及其突出效果,具體特征并不能用來作為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業務路徑的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特定路徑上;b)拆除原路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只有一條業務路徑的業務的路徑調整優化時,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路徑上;b)通過子網連接保護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路徑上;c)拆除原路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路徑的業務交叉時,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資源預留協議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資源預留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ATH消息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中新增一個標明PATH消息是否觸發倒換動作的標志,在上述步驟b)中進行子網連接保護倒換時,首節點向下游發送一個攜帶有上述倒換信息的PATH消息,通知首末節點進行子網連接保護倒換。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時,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主路徑,將新主路徑與原備路徑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主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原備路徑上,以優化原主路徑;b)拆除原主路徑;c)通過子網連接保護倒換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主路徑的業務交叉時,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資源預留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資源預留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ATH消息的Administrative Status對象中新增一個標明PATH消息是否觸發倒換動作的標志,在上述步驟c)中進行子網連接保護倒換時,首節點向下游發送一個攜帶有上述倒換信息的PATH消息,通知首末節點進行子網連接保護倒換。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主路徑的過程中,仍保持原主路徑與原備路徑之間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主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采用主、備路徑進行保護的業務的備路徑調整優化時,其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備路徑,將新備路徑與原主路徑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并使業務選收在新主路徑上,以優化原備路徑;b)拆除原備路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備路徑的業務交叉時,采用一次建立正反向交叉的方法,或先在資源預留協議向下游發送PATH消息的過程中建立反向交叉,再在資源預留協議向上游發送RESERVE消息的過程中建立正向交叉。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備路徑的過程中,仍保持原備路徑與原主路徑之間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對應關系,以用于在新備路徑建立失敗時進行恢復。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一種業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屬于業務路徑調整優化方法的技術領域。為解決對業務路徑調整或優化時,避免發生業務中斷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業務路徑的調整優化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建立一條新路徑,在新路徑與原路徑間組成子網連接保護保護組,形成新路徑的業務交叉,并將業務選收在特定路徑上;b)拆除原路徑。
文檔編號H04B10/20GK1802030SQ20051003275
公開日2006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7日
發明者石興華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