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透鏡適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在伸縮式照相機上的透鏡適配器。
背景技術:
在以往的數碼照相機中,通過在設置于其鏡筒的前端部的陰螺紋中安裝轉換透鏡,將攝影透鏡的倍率在廣角一側或者望遠一側之間進行變換。
但是,在伸縮式照相機中,如果在鏡筒中安裝轉換透鏡,則轉換透鏡的重量會對鏡筒、驅動該鏡筒的驅動機構施加不適當的力,所以向鏡筒安裝轉換透鏡會比較困難,前述伸縮式照相機的鏡筒在突出于殼體的前方的突出位置和收納于殼體的內部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因此,在伸縮式照相機中,提出了以下的結構在其殼體的前面以覆蓋鏡筒的形式設置有突起部,同時,在該突起部上形成有螺紋部,在該螺紋部上連接有筒狀的適配器,在該適配器的另一端連接有轉換透鏡。(特開2000-235222號公報)但是,在用上述的適配器將轉換透鏡安裝到照相機中的結構中,由于必須在照相機的殼體上設置用于安裝前述突起部等的安裝用專用部件,所以導致照相機的制造成本上升,殼體的設計自由度受到了制約,另外,由于適配器和突起部通過螺紋部進行安裝,所以適配器的相對于照相機的裝卸操作比較麻煩。
本發明,就是鑒于以上的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透鏡適配器,該透鏡適配器能夠不必在照相機一側設置安裝用專用部件地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同時,還能夠簡單地進行相對于殼體的裝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提供一種透鏡適配器,該透鏡適配器安裝于鏡筒在突出于殼體的前方的突出位置和收納于殼體的內部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的伸縮式照相機中,其特征在于,該透鏡適配器具有可拆裝地安裝于所述殼體上的安裝部和設置于所述安裝部上并收納所述鏡筒的鏡筒收納部,所述鏡筒收納部具有覆蓋所述鏡筒的筒狀壁部,和設置于所述筒狀壁部的前端、使所述鏡筒的前端露出的開口,所述筒狀壁部以能夠覆蓋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鏡筒的內徑及長度而形成,在所述開口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的陰螺紋。
因此,通過將透鏡適配器安裝到殼體上,能夠將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安裝到照相機上進行攝影,所以,不必在照相機一側設置用于安裝光學部件的專用部件,在能夠抑制照相機的成本上升的同時,也有利于確保照相機的設計自由度,另外,還能夠簡單地進行適配器的相對于殼體的裝卸。
第1圖是說明將透鏡適配器向數碼照相機安裝的立體圖。
第2A圖是說明從斜后方觀察安裝有透鏡適配器狀態的數碼照相機的立體圖,第2B圖是打開開閉部件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是從斜前方觀察透鏡適配器的立體圖。
第4圖是從前方觀察安裝有轉換透鏡狀態的透鏡適配器的立體圖。
第5圖是安裝有透鏡適配器的數碼照相機的立體圖。
第6A圖是安裝有轉換透鏡狀態的透鏡適配器的主視圖,第6B是第6A圖的B向視圖,第6C圖是第6A圖的C向視圖。
第7A圖是第6A圖的D向視圖,第7B圖是第6A圖的E向視圖,第7C圖是第7A圖的F向視圖。
第8圖是說明將透鏡適配器向數碼照相機安裝的立體圖。
第9圖是第8圖的A向視圖。
第10圖是第8圖的B向視圖。
第11A圖是透鏡適配器的正視圖,第11B圖是第11A圖的B向視圖。
第12A圖是第11A圖的C向視圖,第12B圖是第11A圖的D向視圖。第13A圖是第11A圖的E向視圖,第13B圖是第12B圖的F向視圖。第14圖是第11B圖的沿XX線的剖面圖。
第15圖是第11A圖的沿YY線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圖紙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1圖是說明將透鏡適配器向數碼照相機安裝的立體圖。第2A圖是從斜后方觀察安裝有透鏡適配器狀態的數碼照相機的立體圖,第2B圖是斷開開閉部件狀態的立體圖,第3圖是從斜前方觀察透鏡適配器的立體圖,第4圖是從前方觀察安裝有轉換透鏡狀態的透鏡適配器的立體圖,第5圖是安裝有透鏡適配器的數碼照相機的立體圖。
另外,第6A圖是安裝有轉換透鏡狀態的透鏡適配器的主視圖,第6B是第6A圖的B向視圖,第6C圖是第6A圖的C向視圖。第7A圖是第6A圖的D向視圖,第7B圖是第6A圖的E向視圖,第7C圖是第7A圖的F向視圖。
首先,參照第1圖、第5圖從安裝有透鏡適配器的數碼照相機100(以下稱為照相機)開始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照相機100是將動畫數據或者靜止畫面數據儲存到作為存儲介質的記憶卡中的裝置,具有殼體10。
前述殼體10,作為整體,具有上下高度、前后厚度、比這些高度及厚度尺寸更大的左右長度,形成為橫長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0的左右是以從后方觀察該殼體10的狀態為準。
前述殼體10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右側面形成為大致平面,左側面形成為半圓筒面,前面及后面的左側部分形成為圓弧形狀。
在前述殼體10的前面偏左的位置上設置有鏡筒12,該鏡筒12如圖5所示以能夠在突出于殼體10的前方的突出位置和收納于殼體10的內部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的形式構成。此外,在前述殼體10的前面在包圍前述鏡筒12的外圓周的位置上設置有圓環狀的凸緣部13,該圓環狀的凸緣部13從殼體10的前面向前方突出。
在前述鏡筒12的內側收納保持有對被拍攝物進行成像的攝影光學系統14。
在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的光軸上在殼體10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檢測在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中所成的被攝物體的像、并生成攝像信號的未圖示的攝像元件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以能夠連續地改變攝影倍數的變焦式構成。
在前述殼體10的前面的上部靠右的位置上,設置有能發出輔助光的閃光燈16,在前述殼體10的上面靠左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進行攝影的快門開關18,在該快門開關18的左側的位置上設置有電源開關19。
在前述殼體10的前面的上部大致中央設置有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和取景器透鏡24。
在前述殼體10的右側部設置有用于收納電池及記憶卡的未圖示的收納室,在右側面設置有用于開閉前述收納室的開閉蓋20。
在前述殼體10的后面靠左的位置上設置有由液晶裝置等構成的顯示器22,該顯示器22用于顯示根據由前述攝像元件檢測到的攝像信號而生成的圖像數據等。
在前述殼體10的后面的上部大致中央設置有接眼窗26。該接眼窗26以能夠目視由前述取景器透鏡24所成的被拍攝物體的像的方式構成。即,通過取景器透鏡24和接眼窗26構成取景裝置。
在前述殼體10的后面的上部靠右的位置上設置有變焦操作開關28,該變焦操作開關28用于將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的攝影倍率在望遠和廣角之間變換。
在前述殼體10的后面在前述接眼窗26和變焦操作開關28之間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進行攝影模式、重放模式等的切換操作的切換開關30。
在前述殼體10的后面,在前述切換開關30的下方位置上,設置有包含用于進行各種設定的十字開關、決定開關的操作開關32。
在前述操作開關32的左側,設置有用于顯示照相機100的動作、模式的多個指示器34。
下面,對由以上部件構成的安裝于照相機100上的透鏡適配器進行說明。
如第1圖、第3圖、第6A圖至第7C圖所示,透鏡適配器40具有可拆卸地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安裝部42和設置于該安裝部42上的用于收納前述鏡筒12的鏡筒收納部48,這些安裝部42及鏡筒收納部48都由具有剛性的合成樹脂形成。
前述安裝部42,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相互卡合、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并通過前述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在前述殼體10的前后方向上以夾持著該殼體10的狀態安裝于殼體10上。
前述第1部件44,具有與殼體10的下面大致左半部相接觸的下壁4402,從下壁4402的前部立起、并與殼體10的前面的偏左位置相接觸的前壁4404,從前壁4404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并與殼體10的上面的偏左位置相接觸的上壁4406,連接這些下壁4402、前壁4404、上壁4406的左側并與殼體10的左側面相接觸的半圓筒面形狀的左側壁4408。
在前述上壁4406的后端設置有凹狀的被卡合部4410。
前述第2部件46,具有與殼體10的后面的大致左半部相接觸的后壁4602,該后壁4602的下端經由鉸鏈47與前述第1部件44的下壁4402的后端相連結,由此,將前述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可擺動地連結在一起。
前述后壁4602的左側部,與殼體10的后面的左側部的圓弧形狀相對應,形成為圓弧形狀。
另外,為了與殼體10的上面的偏左位置及殼體10的左側面相接觸,從前述后壁4602的左緣沿上緣形成有立起壁4604。
在位于前述后壁4602的上緣的立起壁4604的位置上,能夠向左右方向滑動地設置有操作部件4606。在前述操作部件4606上一體地設置有卡合部4608,該卡合部4608由能夠與前述被卡合部4410相卡合、脫離的卡合爪構成,這些操作部件4606和卡合部4608被向前述卡合部4608與前述被卡合部4410相卡合的方向彈壓。此外,如第1圖、第2A圖至第2B圖所示,在通過前述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夾著殼體10的狀態下,通過將卡合部4608卡合于被卡合部4410來連結這些第1、第2部件44、46,由此,將前述安裝部42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
如第2A圖至第2B圖所示,在將前述安裝部42安裝于前述殼體10的狀態下,在與前述顯示器22相對的前述后壁4602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露出前述顯示器22的顯示器用開口4610。
另外,在將前述安裝部42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狀態下,在與前述接眼窗26相對的前述后壁4602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露出前述接眼窗26的接眼窗用開口4612。
在前述接眼窗用開口4612上,能夠向左右方向滑動地設置有開閉部件4614,如圖2A所示,通過將前述開閉部件4614向左側滑動來關閉前述接眼窗用開口4612,如圖2B所示,通過將前述開閉部件4614向右側滑動來打開前述接眼窗用窗口4612。
此外,在將前述安裝部42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狀態下,前述快門開關18、電源開關19、變焦操作開關28、切換開關30、操作開關32位于前述安裝部42的外側并向外部露出。
前述鏡筒收納部48,在將透鏡適配器40安裝于照相機100上的時候,為了防止無用的光進入前述攝影光學系統14,由遮蔽光的材料構成。
前述鏡筒收納部48,如圖3所示,設置于前述第1部件44的前壁4404上。
前述鏡筒收納部48,具有覆蓋前述鏡筒12的筒狀壁部50,和使設置于前述筒狀壁部50的前端的前述鏡筒12的前端的攝影光學系統14露出的開口52。
前述筒狀壁部50以能夠覆蓋位于前述突出位置的鏡筒12的內徑及長度形成。
在前述筒狀壁部50的前端嵌入固定有金屬環54,在前述環54的內周面形成有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60等的光學部件的內螺紋56。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前述環54的內周面的內側,形成有用于露出前述鏡筒12的前端的攝影光學系統14的開口52。
下面,對如以上構成的透鏡適配器40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將前述透鏡適配器40安裝于殼體10上的時候,如圖3所示,在打開前述第1部件44和前述笫2部件46的狀態下,使前述第1部件44的前壁4404與前述殼體10的前面相對,同時,在前述筒狀壁部50的內側插入前述鏡筒12,使前述殼體10的上面、左側面、下面分別與前述第1部件44的下壁4402、左側壁4408、上壁4406相接觸并壓入,使前述殼體10的前面與前述第1部件44的前壁4404相接觸。由此,如圖1所示,將第1部件44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
接著,使前述第2部件46向相對于前述第1部件44接近的方向轉動,使后壁4602與殼體10的后面、立起部4604與殼體10的上面偏左的位置及殼體10的左側面分別接觸,由此將前述卡合部4608卡合于前述被卡合部4410。
由此,結合前述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在以前述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夾著前述殼體10的狀態下將前述安裝部件42安裝于殼體10上。
在此,通過前述安裝部42的上壁4406和下壁4402與前述殼體10的上面和下面分別接觸、前述鏡筒收納部48的筒狀壁部50的基部與殼體10的凸緣部13相接觸來限制透鏡適配器40向上下方向移動。另外,通過前述安裝部42的前壁4404和后壁4602分別和前述殼體10的前面和后面相接觸來限制透鏡適配器40向前后方向移動。此外,通過前述安裝部42的左側壁4408與前述殼體10的左側面相接觸、前述鏡筒收納部48的筒狀壁部50的基部與前述殼體10的凸緣部13相接觸來限制透鏡適配器40向左右方向移動。由此,前述透鏡適配器40能夠相對于前述殼體10不晃蕩地以穩定的狀態進行安裝。
如圖4所示,在用轉換透鏡60進行攝影的時候,將轉換透鏡60的基部的陽螺紋擰合在前述透鏡適配器40的鏡筒收納部48的陰螺紋56,如圖2A至圖2B、第4圖所示,將轉換透鏡60安裝到透鏡適配器40中。
由此,前述轉換透鏡60位于前述照相機100的攝影光學系統14的前方,能夠以合成攝影光學系統14和轉換透鏡60后的攝影倍率進行攝影。
另一方面,前述轉換透鏡60具有將攝影光學系統14的攝影倍率變換成廣角側或望遠側的功能。因此,在將轉換透鏡60安裝在透鏡適配器40上的狀態下,通過前述取景裝置觀察到的被攝物體的像與實際通過轉換透鏡60和攝影光學系統14用攝像元件拍攝到的被攝物體的像,它們的攝影倍率和圖像角是不同的。
因此,在使用轉換透鏡60的時候,有必要不使用前述取景裝置而通過前述顯示器22目視確認被攝物體的像。
因此,在將轉換透鏡60安裝于前述透鏡適配器40上的情況下,如圖2A所示,如果用開閉部件4614關閉前述接眼窗用開口4612,則可以防止用前述取景裝置進行攝影。
另外,在使用濾光器進行攝影的時候,將該濾光器的陽螺紋擰合在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透鏡適配器40的鏡筒收納部48的陰螺紋56中,以此將濾光器安裝在透鏡適配器40上。
由此,前述濾光器位于前述照相機100的攝影光學系統14的前方,能夠使用濾光器進行攝影。
另外,在將前述透鏡適配器40從殼體10取下的時候,通過操作前述透鏡適配器40的操作部件4606,解除前述卡合部4608和被卡合部4410的卡合,同時,將前述第2部件46向從前述第1部件44離開的方向轉動,并向前述殼體10的前方引出前述安裝部42。由此,能將前述透鏡適配器40從前述殼體10取下。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將透鏡適配器40的安裝部42安裝到殼體10上,能夠將濾光鏡、轉換透鏡60等的光學部件安裝在照相機100上并進行攝影。
因此,能夠在照相機一側不必設置用于安裝光學部件的專用部件地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能夠抑制照相機的成本上升,同時在確保照相機的設計的自由度方面也是很有利的。
另外,由于在殼體10的前后方向能夠通過以夾持該殼體10的狀態結合第1、第2部件44、46,將透鏡適配器40安裝在殼體10上,所以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相對于透鏡適配器40的殼體10能夠簡單地進行裝卸。
此外,在將透鏡適配器40安裝到殼體10上的狀態下,由于鏡筒12位于鏡筒收納部48的筒狀壁部50的內側,所以能夠切實地防止向位于突出位置的鏡筒12施加外力,在保護鏡筒12、用于驅動該鏡筒12的驅動機構方面是很有利的。
另外,在將透鏡適配器40安裝到殼體10上的狀態下,由于能夠以手保持鏡筒收納部48的筒狀壁部50的部分,所以在攝影時,在防止手抖動方面是很有利的。
此外,由于設置有用于開閉前述接眼窗用開口4612的開閉部件4614,所以在用轉換透鏡60進行攝影時不會誤用取景裝置,在防止攝影失誤方面是很有利的。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為了開閉接眼窗用開口4612設置有開閉部件4614,但是即使在安裝部42的面對前述取景器透鏡24的位置設置用于開閉該取景器透鏡24的開閉部件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下面,參照圖紙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8圖是說明將透鏡適配器向數碼照相機安裝的立體圖,第9圖是第8圖的A向視圖,第10圖是第8圖的B向視圖。
另外,第11A圖是透鏡適配器的正視圖,第11B圖是第11A圖的B向視圖。第12A圖是第11A圖的C向視圖,第12B圖是第11A圖的D向視圖。第13A圖是第11A圖的E向視圖,第13B圖是第12B圖的F向視圖。第14圖是第11B圖的沿XX線的剖面圖,第15圖是沿第11A圖的YY線剖面圖。
此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對于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及部分用相同的符號進行說明。
首先,對透鏡適配器進行說明。
如圖8至圖13B所示,透鏡適配器70具有可以裝卸地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安裝部72和設置于前述安裝部72上并用于收納前述鏡筒12的鏡筒收納部78,這些安裝部72及鏡筒收納部78都是由具有剛性的合成樹脂形成的。
前述安裝部72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相互卡和、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74和第2部件76,前述鏡筒收納部78,具有覆蓋前述鏡筒12的筒狀壁部80和設置于前述筒狀壁部80的前端并用于露出前述鏡筒12的前端的開口82。
前述第1部件74具有與殼體10的下面的左半部的靠近鏡筒12的位置相接觸的下壁7402,從下壁7402的前部立起并與殼體10的前面的左半部的靠近鏡筒12的左側位置相接觸的前壁7404,從前壁7404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并與殼體10的上面的左半部的靠近鏡筒12的位置相接觸的上壁7406,連接下壁7402、前壁7404、上壁7406的左側并與殼體10的左側面相接觸的半圓筒面形狀的左側壁7408,連接下壁7402、前壁7404、上壁7406、左側壁7408的后側并與殼體10的后面的大致左半部的位置相接觸的后壁7410。
前述前壁7404的左側部,形成為與殼體10的前面的左側部的圓弧形狀相對應的圓弧狀,前述后壁7410的左側部,形成為與殼體10的后面的左側部的圓弧形狀相對應的圓弧形狀。
在前述下壁7402的下面的靠前的位置上,如圖10所示,設置有卡合槽7412。
另外,在前述下壁7402的下面的靠前的位置,在前述卡合槽7412的后方位置上膨脹突出形成有安裝座7413,在該安裝座7413上通過螺絲安裝有矩形板狀的金屬板7414,在該金屬板7414上設置有用于安裝三角架的陰螺紋7416。換言之,前述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7416設置于與前述殼體10的底面相對的下壁7402的位置。
此外,在前述殼體10的下壁上設置有未圖示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在將前述下壁7402配合在前述殼體10的下壁上的狀態下,在與前述殼體10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相對的前述下壁7402的位置上,設置有螺絲插通孔7418。在前述螺絲插通孔7418的旁邊的下壁7402的位置上,通過防止脫落用支承片7422保持設置有安裝螺絲7421。
另外,在使前述第1部件74的前述前壁7404、后壁7410、上壁7406、下壁7402與前述殼體10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相接觸的狀態下,在與前述顯示器22相對的前述后壁7410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露出前述顯示器22的顯示器用開口7420,另外,與前述接眼窗26相對的前述后壁7410的位置以使前述接眼窗26露出的形狀形成。
此外,從前述前壁7404突出設置有第1筒狀壁80A,在前述笫1筒狀壁80A的前端設置有環狀壁8006。
前述第1筒狀壁80A,用于構成前述筒狀壁80的一部分,前述第1筒狀壁80A及環狀壁8006以遮蔽光的材料形成。
更詳細地說就是,前述第1筒狀壁80A,以能夠覆蓋位于前述突出位置的鏡筒12的半徑及長度形成,以從鏡筒12的外圓周的左半部向右半部的一部分覆蓋的形式形成為半圓筒形狀,第1筒狀壁80A的右側部處于開放狀態。
此外,如圖10所示,在第1筒狀壁80A的上部的左緣,形成有厚度較薄的薄壁部8002,另外,在第1筒狀壁80A的下部的左緣,形成有與前述薄壁部8002相同厚度的薄壁部8004。
在前述環狀壁8006的內圓周嵌入固定有金屬制的環84,在前述環84的內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60等的光學部件的陰螺紋86。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前述環84的內周面的內側,形成有用于使前述鏡筒12的前端的攝影光學系統14露出的開口82。
另外,前述環狀壁8006的偏右半部的圓弧部分,以厚度較薄的薄壁部8008形成。
前述第2部件76,在殼體10的前面的左半部,具有前壁7602和從前述前壁7602突出設置的第2筒狀壁80B,前述前壁7602在鏡筒12的右側位置上與除了與前述第1部件74的前壁7404相接觸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相接觸。
前述第2部件76的前述前壁7602的上端經由鉸鏈77與前述第1部件74的上壁7406的前端相連結,由此將前述第1部件74和第2部件76擺動自如地連結。
此外,在使前述第1部件74的前述前壁7404、后壁7410、上壁7406、下壁7402與前述殼體10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相接觸,同時,使前述第2部件76擺動,并使第2部件76的前壁7602與前述殼體10的前面相接觸的狀態下,以與前述卡合槽7412相對的形式在前壁7602的下端設置L字形狀的操作片7608,在該操作片7608上設置有與前述卡合槽7412相卡合的卡合爪7610。通過在前述卡合槽7412上卡合卡合爪7610,來結合第1、第2部件74、76,由此能夠將前述安裝部72安裝到前述殼體10上。另外,若從該狀態操作前述操作片7608的按手觸指突起部7608A,則卡合爪7610便可從前述卡合槽7412脫離。
另外,如上述,在將前述安裝部72安裝到前述殼體10上的狀態下,在前述前壁7602的下端,以與前述第1部件74的下壁7402的螺絲插通孔7418相對的形式向后方延伸地設置有立起片7604。
此外,如上所述,在將前述安裝部72安裝到前述殼體10上的狀態下,前述快門開關18、電源開關19、變焦操作開關28、切換開關30、操作開關32,位于前述安裝部72的外側并向外部露出。
前述第2筒狀壁80B,用于構成前述筒狀壁部80的剩余部分,在前述第2筒狀壁80B的前端形成有以圓弧狀延伸的薄壁部8014,第2筒狀壁80B與薄壁部8014以遮蔽光的材料形成。
更詳細地說就是,前述第2筒狀壁80B,形成有能夠覆蓋位于前述突出位置的鏡筒12的內徑及長度,并且以能夠覆蓋鏡筒12的外圓周面的右半部的一部分的形式形成為半圓筒狀,第2筒狀壁80B的左側部處于開放狀態。
此外,如圖9所示,在第2筒狀壁80B的上部的左緣,形成有厚度較薄的薄壁部8010,另外,在第2筒狀壁80B的下部的左緣,形成有與前述薄壁部8010同樣厚度的薄壁部8012。
下面,對如以上構成的透鏡適配器70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將前述透鏡適配器70安裝到殼體10上的時候,如第8圖所示,在打開前述第1部件74和第2部件76的狀態下,使前述第1部件74的左側壁7408與前述殼體10的左側面相對,同時,使前述鏡筒12與前述第1筒狀壁部80A的內側相對,在前述第1部件74的下壁7402、前壁7404、上壁7406,后壁7410上,分別接觸并壓入前述殼體10的下面、前面、上面、后面,并使前述殼體10的左側面與前述第1部件74的左側壁7408相接觸。
此外,經由前述螺絲插通孔7418將前述安裝螺絲7421擰合在前述殼體10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中,由此,將前述第1部件74固定在前述殼體10上。
接著,使前述第2部件76向相對于前述第1部件74接近的方向擺動,使前壁7602與殼體10的前面相接觸。此時,通過使前述立起片7604與前述下壁7402相對,如圖13A、圖13B所示,以此用立起片7604來覆蓋前述安裝螺絲7421的頭部,并通過隱藏螺絲7421的頭部來提高美觀性。
此外,使前述卡合爪7610卡合于前述卡合槽7412,以此通過結合前述第1部件74和第2部件76,將前述安裝部件72安裝到前述殼體10上。
在此,通過使前述安裝部72的上壁7406和下壁7402分別與前述殼體10的上面和下面相接觸,使前述鏡筒收納部78的筒狀壁部80的基部與前述殼體10的凸緣部13相接觸,來限制透鏡適配器70向上下方向移動。另外,通過使前述安裝部72的前壁7404、7602和后壁7410分別與前述殼體10的前面和后面相接觸來防止透鏡適配器70向前后方向移動。此外,通過使前述安裝部72的左側壁7408與前述殼體10的左側面相接觸,同時使前述鏡筒收納部78的筒狀壁部80的基部與前述殼體10的凸緣部13相接觸來防止透鏡適配器70向左右方向移動。由此,前述透鏡適配器70能夠相對于前述殼體10不晃蕩地以穩定的狀態進行安裝。
另外,通過前述第1筒狀壁80A和第2筒狀壁80B形成前述筒狀壁部80。此時,如圖14、圖15所示,通過使前述第1筒狀壁80A的薄壁部8002與前述第2筒狀壁80B的薄壁部8010重疊配合,使前述第1筒狀壁80A的薄壁部8004與前述第2筒狀壁80B的薄壁部8012重疊配合,使前述第1筒狀壁80A的薄壁部8008與前述第2筒狀壁80B的薄壁部8014相重疊,以此切實地使前述第1筒狀壁80A和第2筒狀壁80B的配合面能夠遮蔽光。
另外,由于設置有前述薄壁部8002、8004、8010、8012,所以雖然重疊配合前述薄壁部8002、8010或者重疊配合前述薄壁部8004、8012,前述筒狀壁部80的內圓周及外圓周也能形成均一直徑的內周面及外周面,由于設置有前述薄壁部8008、8014,所以能夠形成前述筒狀壁部80的前端的環狀壁無臺階高差的均一的環狀面,有利于美觀性。
在用前述轉換透鏡60進行攝影的時候,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將轉換透鏡60的基部的陽螺紋擰合在前述透鏡適配器70的鏡筒收納部78的陰螺紋86,以此將轉換透鏡60安裝到透鏡適配器40上。
由此,前述轉換透鏡60位于前述照相機100的攝影光學系統14的前方,能夠進行合成攝影光學系統14和轉換透鏡60后的攝影倍率。
另外,在用濾光器進行攝影的時候,通過將該濾光器的陽螺紋擰合在安裝于前述殼體10上的透鏡適配器70的鏡筒收納部78的陰螺紋86中,以此將濾光器安裝到透鏡適配器70上。
由此,前述濾光器位于前述照相機100的攝影光學系統14的前方,可以用濾光器進行攝影。
另外,在將前述透鏡適配器70從殼體10取下的時候,通過操作前述透鏡適配器70的操作片7608,來解除前述卡合爪7610和卡合槽7412的卡合,同時,使前述第2部件76向從前述第1部件74離開的方向擺動,并將前述安裝部72向前述殼體10的左方引出。由此,可將前述透鏡適配器70從前述殼體10取下。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不需要在照相機100一側設置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60等的光學部件的光學部件安裝用專用部件,所以能夠抑制照相機的成本上升,同時有利于確保照相機設計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通過結合第1部件74和第2部件76將安裝部72安裝到殼體10上,以此將透鏡適配器70安裝到殼體10上,所以能夠簡單地進行透鏡適配器70的向殼體10的裝卸。
此外,通過透鏡適配器70能夠切實地防止向位于突出位置的鏡筒12施加外力,在保護鏡筒12、保護驅動該鏡筒12的驅動機構方面是很有利的。
另外,由于可以用手保持鏡筒收納部78的筒狀壁部50的部分,所以攝影時在防止手抖動方面是很有利的。
此外,由于在前述透鏡適配器70上設置有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7416,所以即使由于將前述透鏡適配器70向殼體10安裝而導致殼體10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不能使用,也可以使用三角架進行攝影。
另外,由于將前述安裝螺絲7421擰合在殼體10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以此將前述安裝部72固定到殼體10上,所以能夠切實地將前述透鏡適配器70安裝到前述殼體10上,在通過三角架切實地支承照相機100方面是很有利的。
此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一樣,在安裝部72的與接眼窗26相對的位置上設置有接眼窗用開口,但也可以以開閉接眼窗開口的形式設置開閉部件,在這種情況下,在防止用轉換透鏡60進行攝影時的攝影錯誤方面是很有利的。另外,在透鏡適配器70的安裝部72的與取景器透鏡24相對的位置上,如果設置用于開閉取景器透鏡24的開閉部件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1實施方式中,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在安裝部42上設置有螺絲插通孔,經由該螺絲插通孔將安裝用螺絲擰合在殼體10的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以此,可以將安裝部42任意地固定在殼體10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用數碼照相機作為安裝透鏡適配器的照相機進行說明的,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適用于安裝于膠卷照相機等的各種照相機的透鏡適配器。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如下的透鏡適配器能夠不用在照相機一側設置安裝用專用部件地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同時,能夠簡單地向殼體進行裝卸。
權利要求
1.一種透鏡適配器,該透鏡適配器安裝在伸縮式照相機中,該伸縮式照相機的鏡筒在突出于殼體的前方的突出位置和收納于殼體的內部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拆裝地安裝于所述殼體上的安裝部和設置于所述安裝部上并收納所述鏡筒的鏡筒收納部,所述鏡筒收納部具有覆蓋所述鏡筒的筒狀壁部,和設置于所述筒狀壁部的前端、使所述鏡筒的前端露出的開口,所述筒狀壁部以能夠覆蓋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鏡筒的內徑及長度而形成,在所述開口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的陰螺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相互卡合、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與所述殼體的靠近所述鏡筒的前面位置相接觸的前壁,所述第2部件具有與所述殼體的后面相接觸的后壁,所述安裝部的向所述殼體的安裝,是通過在由所述前壁和后壁在所述殼體的前后方向夾持所述殼體的狀態下,結合第1部件和第2部件來進行的,所述鏡筒收納部設置于所述第1部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相互卡合、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構成所述筒狀壁部的一部分的形成為半圓筒狀的第1筒狀壁,所述第2部件具有構成所述筒狀壁部的剩余部分的形成為半圓筒狀的第2筒狀壁,所述筒狀壁部由第1筒狀壁和第2筒狀壁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相互卡合、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與所述殼體的靠近鏡筒的前面位置相接觸的前壁,和從所述前壁突出設置成半圓筒狀并構成所述筒狀壁部的一部分、設置有所述開口的第1筒狀壁,所述第2部件具有在所述殼體的靠近鏡筒的前面上與所述第1部件的前壁所接觸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相接觸的前壁,和從所述前壁突出設置為半圓筒形狀并構成所述筒狀壁部的剩余部分的第2筒狀壁,所述鏡筒收納部由所述第1筒狀壁和第2筒狀壁構成。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及第2部件分別具有與所述殼體的側面相接觸的側壁。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具有與所述殼體的側面相接觸的側壁。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式照相機,具有由不同于所述鏡筒的另外的光學系統構成的取景器裝置,所述取景器裝置具有用于觀察被拍攝物體的像的接眼窗,在所述安裝部對著所述接眼窗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開閉所述接眼窗的開閉部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式照相機,配置有具有取景器透鏡的取景器裝置,在所述安裝部對著所述取景器透鏡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開閉該取景器透鏡的開閉部件。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及鏡筒收納部,都由具有剛性的合成樹脂形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及鏡筒收納部,都由具有剛性的合成樹脂形成,在所述筒狀壁部的前端嵌入有金屬制的環并被固定,所述開口在所述環的內周面的內側形成,所述陰螺紋形成于所述環的內周面上。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筒收納部由遮蔽光的材料形成。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殼體上形成有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在將所述安裝部安裝到所述殼體上的狀態下,在與所述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相對的所述安裝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螺絲插通孔,通過經由所述螺絲插通孔將安裝用螺絲擰合在所述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將所述安裝部固定在所述殼體上。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裝部對著殼體的下面的位置上設置有三角架安裝用陰螺紋。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在進行攝影時所用的快門開關、變焦操作開關等的各種開關,在將所述安裝部安裝到所述殼體上的狀態下,這些開關位于所述安裝部的外側并向外部露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鏡適配器,該透鏡適配器能夠不必在照相機一側設置安裝用專用部件地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同時,還能夠簡單地進行相對于殼體的裝卸。透鏡適配器(40)具有相對于照相機(100)的殼體(10)可裝卸的安裝部(42),和設置于該安裝部(42)上、用于收納鏡筒(12)的鏡筒收納部(48)。安裝部(42)具有能夠擺動且能夠卡合、脫離地結合的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并通過第1部件(44)和第2部件(46)在殼體(10)的前后方向上以夾持該殼體(10)的狀態將其安裝到殼體(10)上。在構成鏡筒收納部(48)的筒狀壁部(50)的前端嵌入固定有金屬制的環,在環的內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濾光器、轉換透鏡等的光學部件的陰螺紋。
文檔編號H04N5/225GK1698006SQ20048000025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0日
發明者福元鐵朗, 久保隆史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