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鋪裝用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般道路的人行道、公園的散步道、站前廣場等公共空地等處使用的鋪裝用砌塊(block)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以前,在人行道及公共空地等人來人往的地方,將聯鎖砌塊、平板、磚塊、鋪石等混凝土砌塊鋪設在砂子或灰漿等的底層(砂墊層)上使用。
作為連結上述混凝土砌塊的結構,例如,日本實用新型實開昭52-57404號公報中公開了在相鄰砌塊的接觸面上設置條狀凹下及凸條,使它們咬合,保持接縫的平面性,防止形成臺階的構造。
作為其它的接合構造,例如,日本實用新型實開平4-12506號公報中公開了在左右的接合面上分別設置接合墊片插入孔,通過粘合劑用伸縮接縫部件連結在該接合墊片插入孔內。通過該構造,可防止施工中的脫離、偏移,而且要防止施工后的砌塊由于膨脹而向上方偏移。
可是,成為現存問題的臺階狀高度差和高低不平,當施工精度差時出現上述問題是無可奈何的。而且,即使提供使用后,由于路基和砂墊層下沉,也會發生上述問題。發生上述臺階狀高度差和高低不平的問題時,存在步行、輪椅及兒童車等行走有危險的問題。
因此希望拿出對策,使得鋪裝用砌塊具有與地基的隨動性,即使承受集中的負荷,砌塊的表面也不能破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鋪裝用砌塊,在消除上述問題的同時,抑制施工后及提供使用后的鋪裝用砌塊之間的臺階狀高度差及高低不平的問題,實現步行時的安全性及輪椅、兒童車等的快速穩定行走,即使鋪裝用砌塊承受意外的負荷,也可防止砌塊表面破損,無損于美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具有成平板狀的砌塊主體,在其砌塊主體的一個側壁上形成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延伸的凸條,同時,在與其側壁相對的另一個側壁上,遍布該另一個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條狀凹下,該條狀凹下具有與上述凸條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且可與凸條咬合,構成上述凸條突起的兩個突起起點之間的距離的凸條寬度小于從該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也小于從該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且構成上述條狀凹下的一個邊緣與和該邊緣相對的另一個邊緣之間的距離的條狀凹下的寬度小于從該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上部邊緣的距離,也小于從該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的距離。
采用上述構成,當鋪裝用砌塊施工時,例如將相鄰的鋪裝用砌塊之間相互錯開約1/2,并進行施工時,在使一個鋪裝用砌塊的凸條嵌合在另一個砌塊的條狀凹下中的狀態下,相鄰的鋪裝用砌塊之間彼此形成一體化,構成各鋪裝用砌塊的頂面形成同一平面的整體構造體。從而,鋪裝用砌塊之間不會產生臺階狀高度差及高低不平的問題。
而且,由于咬合部的寬度比其它上下部窄,當破損時只在不影響外觀的咬合部破損。
以上構成中,上述凸條和條狀凹下優選形成在各自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的下方,且形成在同一高度位置上。
采用上述位置構成,施工時及提供使用后,在當車輛橫穿人行道的一部分地駛入時、過大的負荷作用在砌塊上的情況下,即使咬合部分破損了,破損也不會殃及鋪裝用砌塊的表面。
以上構成中,優選上述凸條的寬度大于該凸條突出的高度,且上述條狀凹下的寬度大于該條狀凹下的深度。
上述構成中,希望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上部邊緣的距離在上述凸條寬度的2.2倍以上,且從上述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的距離在上述凸條寬度的1.2倍以上。進一步優選地,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上部邊緣的距離為上述凸條寬度的2.75倍,且從上述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的距離為上述凸條的寬度的1.25倍。
鋪裝用砌塊也可以具有成平板狀的砌塊主體,在其砌塊主體的一個側壁上形成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延伸的凸條,同時,在與其側壁相對的另一個側壁上遍布該另一個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形成條狀凹下,該條狀凹下具有與上述凸條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且可與凸條咬合,構成上述凸條突起的兩個突起起點之間的距離的凸條寬度大于該凸條突出的高度,且上述條狀凹下的寬度大于該條狀凹下的深度。
以上構成中,也可以在形成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的側壁的至少任意一個側壁上,在其凸條或條狀凹下的上方部分形成凸部,該凸部通過接觸與該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在該鋪裝用砌塊與其它鋪裝用砌塊之間限定出規定的接縫寬度。
此時,優選在兩個側壁上分別形成上述凸部,各凸部形成在該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相互錯開的位置上,且與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平行地延伸,各凸部的長度小于從該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減去該凸部的長度后的長度的1/2。
該凸部的長度具有限定接縫寬度的功能,且鋪設鋪裝用砌塊時,可在能形成加入接縫砂的間隙的范圍內減小該凸部的長度。通過加入該接縫砂,獲得對振動和沖擊的緩沖效果。
進而,優選地,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形成其截面形狀呈大致圓弧狀的曲面,與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的凸條或條狀凹下在上述曲面處接觸,借此,該鋪裝用砌塊通過其接觸面可以滑動。
或者,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也可以帶有傾斜面,在這種構成中,與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的凸條或條狀凹下在上述傾斜面處接觸,借此,該鋪裝用砌塊通過其接觸面可以滑動。
由此,采用鋪裝用砌塊通過其接觸面可滑動地構成,即使地基下沉,或施加較大的負荷時,鋪裝用砌塊通過該曲面或傾斜面發生滑動,可相對地基隨動。而且通過該動作可分散負荷,可緩沖對砌塊表面的沖擊。
而且,優選在上述兩個側壁的側壁下端中的至少一個側壁下端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有斜的切口。
以前,施工時由于砂墊的嵌入,咬合不充分,隨之接縫寬度加大,會形成臺階狀高度差,但采用上述構成,可防止上述問題。
進而,優選在未形成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的該側壁的至少一個側壁上形成凸部,該凸部用于在該鋪裝用砌塊和與該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之間限定出規定的接縫寬度。
采用這種構成,以規定寬度形成沒有凸條和條狀凹下的咬合構造的側壁之間的接縫,均一地形成鋪裝用砌塊之間的接縫。
而且,上述砌塊主體的內部優選形成有空隙,具有透水性。采用這種構成,可防止雨水等使砌塊表面變滑。
進而,優選地,構成該鋪裝用砌塊的頂面的表面形成防滑的細微凹凸構造。
此時,利用該凹凸構造,可增大砌塊表面的阻力,使砌塊表面防滑。
作為凹凸構造,在構成該鋪裝用砌塊的頂面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設置的多個凹槽遍布兩端從而到達頂面的相對邊緣地形成。這種構造容易制造,可廉價地制成,同時排雨水等排水效果很好。
該構成中,為了提高由排水槽的連續性而產生的排水效果,上述多個凹槽優選等間距地形成。
而且,也可以在除上述凹槽以外的頂面的表面上形成不透水性的涂膜。該構成可使除了凹槽以外的頂面的表面具備防水性,同時凹槽可具備透水性。因此,可防止由空隙引起的污漬附著及破損,提高耐久性,同時可選擇涂膜的顏色,提高美觀性。
而且,在該鋪裝用砌塊的底面上,相互平行地設置的多個凹槽遍布兩端從而到達底面的相對邊緣地連續形成。該構成中,上述凹槽優選形成朝向該凹槽的開口且寬度變窄的燕尾槽狀。
該構成利用燕尾槽形狀,當遇到混凝土路基或瀝青路基時,可增大與干拌灰漿等底層的接觸面積,提高鋪裝用砌塊與底層的緊密接合性。
如上所述,采用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可消除施工后及提供使用后的鋪裝用砌塊之間的臺階狀高度差及高低不平的問題,實現步行時的安全性及輪椅、兒童車等的快速穩定行走。而且,即使鋪裝用砌塊承受意外的負荷,由于鋪裝用砌塊與地基的隨動性高,可分散負荷,因此可防止砌塊表面破損。在上述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下,施工后及提供使用后無損于美觀,可維持美觀的設施景觀。
圖1是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2是從圖1中的箭頭X3方向看的正面圖。
圖3是從圖1中的箭頭X4方向看的平面圖。
圖4是從圖1中的箭頭X2方向看的側面圖。
圖5是從圖1中的箭頭X1方向看的側面圖。
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實施形態的構造的示意截面圖。
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實施形態的里面構造的示意截面圖。
圖8是從上面看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的圖,是說明限定接縫的凸部的構成的圖。
圖9(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9(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0(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10(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1(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11(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2(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12(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3(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13(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4(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平面圖,圖14(b)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頂面構造的側面圖。
圖15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實施形態的圖。
圖16(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咬合構造的圖,圖16(b)是用于說明該咬合構造的功能的圖。
圖17是示出了每個接縫保持部h的彎折角度與臺階狀高度差的關系的圖。
圖18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負荷試驗的圖。
圖19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實施形態的咬合構造的圖。
圖20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實施形態的咬合構造的圖。
圖21是示出了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另一實施形態的圖。
圖22(a)是從上面看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的概略圖,圖22(b)是沿圖22(a)中的X-X線所作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是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實施形態的立體圖。圖2是從圖1中的箭頭X3方向看的正面圖,圖3是從圖1中的箭頭X4方向看的平面圖,圖4是從圖1中的箭頭X2方向看的側面圖,圖5是從圖1中的箭頭X1方向看的平面圖。
圖1所示的鋪裝用砌塊10成平板狀,由在內部形成空隙、具有透水性的砌塊主體11構成。在該鋪裝用砌塊10的一個側壁12上,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形成凸條12c。而在與該側壁12相對的另一個側壁13上,遍布該側壁13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形成條狀凹下13c,該條狀凹下13c具有與凸條12c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且可與凸條咬合。凸條12c和條狀凹下13c的截面形狀均為形成圓弧的曲面,分別形成在各側壁12,13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CE的下方,且分別形成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使得鋪設時在凸條與條狀凹下相互咬合的狀態下,頂面形成同一平面。
由于凸條12c和凹下13c的構造,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的凸條12c或條狀凹下13c以曲面接觸,因而鋪裝用砌塊10可以通過其接觸面滑動。
而且如圖6所示,凸條的寬度b12小于從側壁上端121至其側壁上端側的凸條上升部122的距離a12,也小于從側壁下端124至其側壁下端側的凸條上升部123的距離c12(b12<a12,b12<c12)。而且條狀凹下的寬度b13小于從側壁上端131至其側壁上端側的條狀凹下上部邊緣132的距離a13,也小于從側壁下端134至其側壁下端側的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133的距離c13(b13<a13,b13<c13)。它們距離的比例希望如(1)式所示a12∶b12∶c12=a13∶b13∶c13=2.2以上∶1∶1.2以上 (1)本實施形態中,該比例為(2)式所示的值,是更優選的值。
a12∶b12∶c12=a13∶b13∶c13=2.75∶1∶1.25 (2)凸條的寬度b12大于凸條的突出長度d12,且條狀凹下的寬度b13大于條狀凹下的深度d13。
而且,側壁12上形成有與凸條12c平行且位于凸條12c上方的凸部12b,在側壁13上也同樣形成有與條狀凹下13c平行且位于條狀凹下的上方的凸部13b。上述凸部12b、13b形成在沿側壁12,13的高度方向相互錯開的位置上,如圖7所示,在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下,上述凸部上下平行,各凸部1b、2b與相鄰的鋪裝用砌塊的側壁接觸。
下面參照圖3說明,各凸部12b、13b的長度W1小于從側壁12,13長度方向的全長減去凸部12b、13b的長度后的長度W2的1/2(W1<W2/2)。上述凸部12b、13b接觸與本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其它鋪裝用砌塊,從而,如圖7所示,在鋪裝用砌塊與其它的鋪裝用砌塊之間的間隙中限定規定的接縫寬度M。通過上述構造,如圖8所示,在鋪裝用砌塊10A...10F之間限定的間隙中加入接縫砂SS,形成接縫。
作為在未形成凸條12c和條狀凹下13c的鋪裝用砌塊的側壁14之間限定接縫的構造,可在未形成凸條12c或條狀凹下13c的側壁14上形成凸部14b、14b。上述凸部14b,14b在與本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其它鋪裝用砌塊之間限定出規定寬度的接縫寬度M(參照圖8)。
而且,在側壁12,13的下端,遍布長度方向的全長地斜切,形成切口12d、13d。鋪設鋪裝用砌塊時,向該切口12d、13d部分中加入接縫砂,以前由于施工時砂墊的嵌入,咬合不充分,隨之接縫寬度加大,會形成臺階狀高度差,但采用上述構成,可防止上述問題。
另一方面,在側壁12,13的側壁上端,遍布長度方向的全長地斜切,形成切口12a、13a。該切口12a、13a在確保形成于鋪裝用砌塊之間的接縫寬度的同時,還可形成避免隨著鋪裝用砌塊的使用而在鋪裝用砌塊的側壁上端部分處產生接觸的空間。
進而,參照用于說明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實施形態的里面構造的示意截面7,說明鋪裝用砌塊的底面構造。
如圖7所示,在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底面上形成相互平行設置的多個凹槽1k,2k。上述凹槽1k,2k遍布鋪裝用砌塊底面的相對兩端地連續形成,沿與凸條2c和條狀凹下1c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形成。上述凹槽1k、2k形成朝向凹槽1k、2k的開口且寬度變窄的燕尾槽狀。
由于上述底面構造形成燕尾槽狀的凹槽,設在路基23上的干拌灰漿進入凹槽1k、2k中,可抑制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剝離,因此可提高鋪裝用砌塊10A,10B與底層21的緊密貼靠性。此時,咬合形狀可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精度,可有效地抑制臺階狀高度差的產生。
以上構成的本實施形態的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如圖7所示,在將凸條2c對齊條狀凹下1c的狀態下,凸部1b、2b與相鄰的鋪裝用砌塊的側壁接觸,限定接縫寬度M。
圖8示出了以上構成的鋪裝用砌塊10A...10F的鋪設狀態。通過如上所述地限定接縫寬度M,接縫砂SS進入其限定的間隙(接縫寬度M)中,形成接縫。
另一方面,在鋪裝用砌塊的頂面上形成細微的凹凸,作為增大砌塊表面抗滑的構造,使得被雨水等潤濕而不會變滑。圖9至圖14示出了這樣的頂面構造的例子。各圖的(a)是鋪裝用砌塊的平面圖,(b)是側面圖。各鋪裝用砌塊頂面的尺寸為200mm×200mm,砌塊的高度為60mm。
圖9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1的頂面上形成格子狀的凹凸61a。
圖10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2的頂面上,從其中心放射狀地等間距地刻上同心圓。
圖11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3的頂面上等間距地形成相對于一邊成45°傾角的槽63a。
圖12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4的頂面上呈矩陣狀地設置形成圓柱的凸部64a。
圖13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5的頂面上形成均勻的波浪狀的槽65a,該槽65a相對于凸條651的延伸方向平行地等間距地形成。
圖14所示的構造是在鋪裝用砌塊66的頂面上等間距地形成均勻的波浪狀的槽66a,使該槽相對于凸條651成45°的傾角。
作為鋪裝用砌塊的頂面的其它構造,如圖15所示,也可以在鋪裝用砌塊52的表面上遍布相對兩端地相互平行且等間距地設置多個凹槽56。采用該鋪裝用砌塊50的構成,等間距地形成多個凹槽56,構成排水良好的構造。而且,在該鋪裝用砌塊50上,在除了該凹槽56以外的鋪裝用砌塊52的表面上形成有不透水性的涂膜57,構成保護鋪裝用砌塊50的表面的構造。采用該構造,可防止由空隙引起的污漬附著及破損,可提高耐久性,同時可選擇涂膜的顏色,提高美觀性。
下面參照圖16,更詳細地說明上述構成的鋪裝用砌塊的咬合構造。圖16(a)是示出了本鋪裝用砌塊的咬合構造的圖,圖16(b)是用于說明該咬合構造的功能的圖。
如圖16(a)所示,在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咬合部分(凸條2c、條狀凹下1c)中,在凸條2c、條狀凹下1c咬合的狀態下,在接觸點S1、S2處相互接觸。而凸部1b、2b分別與相鄰的鋪裝用砌塊的側壁接觸,限定出接縫寬度M。此處,如圖16(b)所示,當意外的負荷落在鋪裝用砌塊的表面上時,截面形狀為構成大致圓弧的曲面的凸條2c、條狀凹下1c在該曲面部分中接觸點偏移。總之,鋪裝用砌塊10A、10B通過該曲面部分可向箭頭R所示的方向作滑動動作。在上述滑動動作中由于存在凸部1b,只會在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側壁上端不接觸的范圍內作動作,因此可避免損壞鋪裝用砌塊的表面。而且,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側壁上端遍布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形成有斜切1a、2a,構成可避免鋪裝用砌塊10A、10B的側壁上端接觸的構造。
由于上述動作,雖然會產生一點點臺階狀高度差,但通過確定凸部1b的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咬合部分(凸條2c,條狀凹下1c)在咬合狀態下,凸部1b和鋪裝用砌塊10B的接觸點(凸部1b的頂點)與鋪裝用砌塊10A的頂面之間的距離],可將該臺階狀高度差限制在最低限度,使其不超過聯鎖砌塊鋪裝技術協會的臺階狀高度差標準2mm。如下式所述,每接縫保持部高度h所產生的臺階狀高度差y作為彎折角度θ的函數,其中上述θ是由于如圖16(b)所示的滑動動作而形成的一個鋪裝用砌塊的傾角(鋪裝用砌塊10A的頂面與鋪裝用砌塊10B的頂面所形成的角度)。
(a)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為5mm時y=0.0397x2-0.0537x+0.1565...(1)
(b)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為10mm時y=0.0265x2-0.0151x+0.0865... (2)(c)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為15mm時y=0.0172x2+0.0017x+0.0462... (3)上述函數式(1)至(3)中的x指彎折角度θ。
由上述函數式(1)至(3)得到的臺階狀高度差表示在下述表格中,同時表示在圖17中。
<表1>
單位mm
根據上述結果可知,隨著彎折角度的減小,臺階狀高度差y也變小,還可確認,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越大,臺階狀高度差就越小。
根據以上結果,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最佳具體例子,頂面尺寸為200mm×200mm,砌塊高度為60mm的鋪裝用砌塊中,接縫保持部的高度h最好為15mm。
下面參照圖18說明采用圖1所示構造的鋪裝用砌塊10(a13=33mm,b13=12mm,c13=15mm,參照圖6)進行負荷試驗的結果。
該試驗是在金屬制成的模型90中全面鋪設粉碎物,形成粉碎物層92,在該粉碎物層92上形成砂墊層93,以相互咬合的狀態在該砂墊層93上設置3個鋪裝用砌塊10。粉碎物層92、砂墊層93分別厚100mm、30mm。在此設置狀態下,將直徑100mm的載荷板91放置在中央部分的鋪裝用砌塊10的頂面上,使其承受負荷,確認此時出現的破壞負荷和破壞狀況。準備載荷板91,使其可變化為適當的重量。在該試驗中,在負荷641kg下,凹部下側99處出現破損,此時看不到殃及鋪裝用砌塊10的頂面的破壞。
根據以上結果,實際證明,采用本實施形態的咬合構造和側壁構造,即使地基下沉,或意外地施加較大的負荷時,由于鋪裝用砌塊10可相對地基隨動,因此可分散負荷,可防止殃及鋪裝用砌塊頂面的破損。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的咬合構造并不限于上述實施形態,也可以采用例如圖19、圖20所示的構造。
圖19的咬合構造中,凸條21c、條狀凹下20c形成四棱臺,其寬度W5(相當于下底)大于高度W6。
而圖20的咬合構造中,凸條31c、條狀凹下30c形成四棱錐,其側面形成的傾斜角θ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為了防止由于鋪裝用砌塊偏移而產生的臺階狀高度差,其傾斜角θ優選在10度~15度的范圍內。
上述咬合構造通過傾斜面可進行滑動動作。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之處在于接觸面的面積增大了。
另外,上述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說明了咬合部設在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的下方的結構,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象例如圖21所示的鋪裝用砌塊40那樣,凸條43c、條狀凹下42c位于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CE處。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10的鋪設方法。
圖22(a)是從上面看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的鋪設狀態的概略圖,圖22(b)是沿圖22(a)中的X-X線的截面圖。
如圖22(a)所示,該鋪設圖案是在使凸條12c偏移至條狀凹下13c的中間位置為止的狀態下設置鋪裝用砌塊10而構成的。本鋪裝用砌塊10中,由于凸條12c和條狀凹下13c遍布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形成,因此在保持咬合的狀態下仍可偏移至規定位置。在上述鋪裝用砌塊10...10的鋪設狀態下,各頂面成為形成一個平面的整體構造體。由于上述相鄰的鋪裝用砌塊形成相互一體化的構造體,即,可形成如同一個砌塊形成的鋪裝面,因此鋪裝用砌塊之間不會產生臺階狀高度差和高低不平。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鋪裝用砌塊可實現上述鋪裝面,作為對近年來所注目的道路無障礙有很大貢獻的先進技術,是十分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鋪裝用砌塊,具有成平板狀的砌塊主體,在其砌塊主體的一個側壁上,形成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延伸的凸條,同時,在與其側壁相對的另一個側壁上,遍布該另一個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條狀凹下,該條狀凹下具有與上述凸條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且可與凸條咬合,構成上述凸條突起的兩個突起起點之間的距離的凸條寬度小于從該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也小于從該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且構成上述條狀凹下的一個邊緣與和該邊緣相對的另一個邊緣之間的距離的條狀凹下的寬度小于從該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上部邊緣的距離,也小于從該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的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條和條狀凹下形成在各自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的下方,且形成在同一高度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條的寬度大于該凸條突出的高度,且上述條狀凹下的寬度大于該條狀凹下的深度。
4.一種鋪裝用砌塊,它具有成平板狀的砌塊主體,在其砌塊主體的一個側壁上,形成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延伸的凸條,同時,在與其側壁相對的另一個側壁上,遍布該另一個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條狀凹下,該條狀凹下具有與上述凸條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且可與凸條咬合,構成上述凸條突起的兩個突起起點之間的距離的凸條寬度大于該凸條突出的高度,且上述條狀凹下的寬度大于該條狀凹下的深度。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上述側壁上端至其側壁上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上部邊緣的距離,在上述凸條的寬度的2.2倍以上,且從上述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凸條的突起起點的距離、及從側壁下端至其側壁下端側的該條狀凹下的下部邊緣的距離,在上述凸條的寬度的1.2倍以上。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的側壁的至少任意一個側壁上,在其凸條或條狀凹下的上方部分形成凸部,該凸部通過接觸與該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在該鋪裝用砌塊與其它鋪裝用砌塊之間限定出規定的接縫寬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兩個側壁上分別形成上述凸部,各凸部形成在該側壁的高度方向上的相互錯開的位置上,且與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平行地延伸,各凸部的長度小于從該側壁的長度方向的全長減去該凸部的長度后的長度的1/2。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形成其截面形狀呈大致圓弧狀的曲面,與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的凸條或條狀凹下在上述曲面處接觸,該鋪裝用砌塊可以通過其接觸面滑動。
9.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帶有傾斜面,與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的凸條或條狀凹下在上述傾斜面處接觸,該鋪裝用砌塊可以通過其接觸面滑動。
10.如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兩個側壁的側壁下端中的至少一個側壁下端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有斜的切口。
11.如權利要求1~10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未形成上述凸條或條狀凹下的該側壁的至少一個側壁上形成凸部,該凸部用于在該鋪裝用砌塊和與該鋪裝用砌塊相鄰設置的鋪裝用砌塊之間限定出規定的接縫寬度。
12.如權利要求1~11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砌塊主體在內部形成有空隙,具有透水性。
13.如權利要求1~12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構成該鋪裝用砌塊的頂面的表面形成防滑的細微凹凸構造。
14.如權利要求1~13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構成該鋪裝用砌塊的頂面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設置的多個凹槽遍布兩端從而到達頂面的相對邊緣地形成。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凹槽等間距地形成。
16.如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除上述凹槽以外的頂面的表面上形成有不透水性的涂膜。
17.如權利要求1~1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在該鋪裝用砌塊的底面上,相互平行地設置的多個凹槽遍布兩端從而到達底面的相對邊緣地連續形成。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鋪裝用砌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形成朝向該凹槽的開口且寬度變窄的燕尾槽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鋪裝用砌塊,它由成平板狀的砌塊主體(11)構成,分別在鋪裝用砌塊主體(10)的一個側壁(12)上形成凸條(12c),在另一個側壁(13)上形成條狀凹下(13c),凸條(12c)及條狀凹下(13c)遍布其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形成。凸條(12c)及條狀凹下(13c)形成各自的截面形狀呈圓弧狀的曲面,形成在各側壁(12)、(13)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CE的下方,且鋪設時,凸條(12c)與條狀凹下(13c)在相互咬合的狀態下,形成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使頂面形成同一平面。
文檔編號H04N5/14GK1697904SQ20048000002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12日
發明者和田捷平, 堀大造 申請人:日本興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