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鉸鏈組件及具有此鉸鏈組件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鉸鏈組件及具有此鉸鏈組件的電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使電子裝置的使用更為方便的鉸鏈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折疊式的手持電子裝置,常使用具有自動開合扭力裝置的鉸鏈(hinge),舉例來說,在打開角度最大為180度,自動開啟角度為30度的折疊式手機中,由關閉狀態開啟時,只需用手將蓋體(flipper)開啟至30度的角度后,手機便會通過鉸鏈的扭力而自動開啟;反之,由開啟狀態關閉時,同樣用手將蓋體推至30度的位置,手機便會通過鉸鏈的扭力而自動關閉。
欲實現上述動作的鉸鏈,可通過一組凸輪(cam)的裝置,來決定此型態的鉸鏈在不同角度的扭力表現,此種鉸鏈在開啟或關閉時,開啟角度或關閉角度皆需越過凸輪上的同一扭力轉折點,才能啟動自動開合的功能;舉例來說,當凸輪的曲面設計為使自動開啟角度為30度時,使用者在打開手機時,使用者需用手掀開超過30度后,鉸鏈便會直接將蓋體自動開啟至180度;然而,在關閉過程中,使用者亦必須將蓋體由180度的位置推至小于30度的位置,手機才會自動閉合,由于所需推移的角度很大,對于使用者而言,并非十分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具有不同自動開啟與關閉角度的鉸鏈組件,可讓使用更為方便,且更貼近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在具有本發明的鉸鏈組件的折疊式手持電子裝置中,自動開啟角度為30度時,自動閉合角度可為150度;亦即,使用者只需用手將蓋體掀開超過30度后,鉸鏈便會直接將蓋體自動開啟至180度,相似地,在關閉過程中,使用者只需將蓋體由180度的位置推至150度的位置,電子裝置便會自動閉合,可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發明中,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包括一本體、一蓋體、以及一鉸鏈組件,本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蓋體以可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上,且具有一第二固定孔;鉸鏈組件設置于本體和蓋體樞接處,用以連接蓋體和本體,且使蓋體可相對于本體轉動;鉸鏈組件包括一基底、一彈性構件、一第一凸輪、一第二凸輪、以及一第三凸輪,基底以可隨蓋體的轉動而轉動的方式設置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彈性構件以位于第二固定孔中的方式設置于基底上,第一凸輪以位于第二固定孔中、且與彈性構件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上,其可隨蓋體的轉動而轉動,第二凸輪以位于第二固定孔中、且與第一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上,其中當蓋體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蓋體可經由第一凸輪而轉動第二凸輪,第三凸輪以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孔中、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孔中、且與第二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上,且當蓋體在第二方向上轉動時,第三凸輪阻擋第二凸輪隨著蓋體的轉動而轉動。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凸輪在與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一曲面,第一曲面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與第一部分平行的一第二部分,第二凸輪在與第一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二曲面,第二曲面包括一第三部分以及與第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互嵌合,通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當蓋體使第一凸輪在第二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一預定角度后,第一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二預定角度。
另外,第一曲面還包括一第五部分、一第六部分、一第七部分、一第八部分,第五部分與第一部分相連接,第六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五部分相連接,第七部分與第二部分相連接,第八部分與第一部分、第七部分相連接,且第五部分與第七部分相對于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第六部分與第八部分相對于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另外,第二曲面還包括一第九部分、一第十部分、一第十一部分、一第十二部分,第九部分與第三部分相連接,第十部分與第四部分、第九部分相連接,第十一部分與第四部分相連接,第十二部分與第三部分、第十一部分相連接,且第九部分與第十一部分相對于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第十部分與第十二部分相對于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另外,第五部分和第七部分、以及第九部分和第十一部分相互配合,第六部分和第八部分、以及第十部分和第十二部分相互配合。
另外,第一凸輪在形成第一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一固定頭,以使第一凸輪不會相對于蓋體轉動,以達到隨著蓋體的轉動而轉動的目的。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第二凸輪在與第三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三曲面,第三曲面包括一第十三部分以及與第十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四部分,第三凸輪在與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四曲面,第四曲面包括一第十五部分以及與第十五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六部分,第十三部分和第十四部分、以及第十五部分和第十六部分相互嵌合,通過第十三部分、第十四部分、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當蓋體使第一凸輪帶動第二凸輪在第一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三預定角度后,第一凸輪、第二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四預定角度。
另外,第三曲面還包括一第十七部分、一第十八部分、一第十九部分、一第二十部分,第十七部分與第十三部分相連接,第十八部分與第十四部分、第十七部分相連接,第十九部分與第十四部分相連接,第二十部分與第十三部分、第十九部分相連接,且第十七部分與第十九部分相對于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第十八部分與第二十部分相對于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另外,第四曲面還包括一第二十一部分、一第二十二部分、一第二十三部分、一第二十四部分,第二十一部分與第十五部分相連接,第二十二部分與第十六部分、第二十一部分相連接,第二十三部分與第十六部分相連接,第二十四部分與第十五部分、第二十三部分相連接,且第二十一部分與第二十三部分相對于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第二十二部分與第二十四部分相對于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另外,第十七部分和第十九部分、以及第二十一部分和第十三部分相互配合,第十八部分和第二十部分、以及第二十二部分和第二十四部分相互配合。
另外,第三凸輪在形成第四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二固定頭,以使第三凸輪不會相對于蓋體轉動。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基底包括一基部,位于第二固定孔中,用以放置彈性構件;以及一軸部,與基部一體成形,且用以供彈性構件、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第三凸輪通過。
另外,第一凸輪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凸輪具有一第二通孔,第三凸輪具有一第三通孔,通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使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第三凸輪穿過軸部而設置于基底上。
另外,軸部設有一第四通孔,且第三凸輪上設有與第四通孔對應的一第五通孔,而鉸鏈組件還包括一固定銷,其穿過第五通孔以及第四通孔,以將第三凸輪固定于基底上。
應了解的是彈性構件可為一彈簧。
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圖1a為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中的電子裝置閉合后的示意圖,其部分被切開;圖1c為圖1b中的A部分的放大圖;圖2a為本發明的鉸鏈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2b為圖2a中的鉸鏈組件組合后的示意圖;圖3a、3b為圖2a中的第一凸輪的示意圖;圖3c、3d為圖2a中的第二凸輪的示意圖;圖3e、3f為圖2a中的第三凸輪的示意圖;圖4a~4j為圖2a中的鉸鏈組件轉動時的示意圖;圖5為蓋體轉動時,彈性構件位能的示意圖;以及圖6a~6c為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一實施例圖1a、1b、1c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其包括一本體10、一蓋體20、以及一鉸鏈組件30;本體10即為電子裝置1的主要構成,其內可設有電路板等元件,而在其上可設有按鍵等元件,且如圖1c所示,在其內形成有一第一固定孔11,用以容納鉸鏈組件30;蓋體20以可在開啟方向(以下稱此為第一方向)和關閉方向(以下稱此為第二方向)上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10上,如圖1所示,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為相反的方向;另外,在蓋體20上可設有屏幕等元件,且如圖1c所示,在其內形成有一第二固定孔21,用以容納鉸鏈組件30。
鉸鏈組件30如圖1b、1c所示,設置于本體10的第一固定孔11和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中,用以連接蓋體10和本體20,且使蓋體20可相對于本體10轉動;另外,參考圖2a、2b,鉸鏈組件30包括一基底31、一彈性構件32、一第一凸輪33、一第二凸輪34、一第三凸輪35、以及一固定銷36。
如圖1c所示,基底31被設置于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21中,且如圖2a所示,包括一基部311、一軸部312,基部311是位于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中,用以供彈性構件32放置于其上,軸部312是以直立的方式一體成形于基部311上,用以供彈性構件32、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第三凸輪35通過;另外,軸部312上形成有一第四通孔313。
彈性構件32設置于基底31的基部311上,且位于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中,用以在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第三凸輪35轉動時,提供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第三凸輪35相對移動的空間;應了解的是彈性構件32可為一彈簧。
第一凸輪33以與彈性構件32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31上,且位于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中,如圖1c所示;另外,參考圖3a、3b,第一凸輪33在與第二凸輪34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一曲面331,且在形成第一曲面331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一固定頭332;第一曲面331包括一第一部分331a、一第二部分331b、一第五部分331c、一第六部分331d、一第七部分331e、一第八部分331f,其中第一部分331a、第二部分331b大致上為一平面,且兩者法線方向垂直于中心軸A1,同時,第一部分331a與第二部分331b互為相對稱于第一凸輪33的中心軸A1為共軛面。
如圖3a所示,第五部分331c、第六部分331d、第七部分331e、第八部分331f分別為一斜面,且第五部分331c與第一部分331a、第六部分331d相連接,第六部分331d與第二部分331b、第五部分331c相連接,第七部分331e與第二部分331b、第八部分331f相連接,第八部分331f與第一部分331a、第七部分331e相連接;另外,第五部分331c與第七部分331e互為相對稱于第一凸輪33的中心軸A1為共軛面,而第六部分331d與第八部分331f互為相對于第一凸輪33的中心軸A1為共軛面。
參考圖1c,第一固定頭332的形狀與第二固定孔21的形狀配合,以使第一凸輪33可在第二固定孔21內滑動,但并不會相對于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轉動,亦即,第一凸輪33可隨蓋體20的轉動而轉動;另外,如圖3b所示,第一凸輪33具有一第一通孔333,以穿過基底31的軸部312而設置于基底31上。
第二凸輪34以與第一凸輪33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31上,且位于蓋體20的第二固定孔21中,如圖1c所示;另外,參考圖3a、3d,第二凸輪34在與第一凸輪33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二曲面341,而在與第三凸輪35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三曲面342。
如圖3c所示,第二曲面341包括一第三部分341a、一第四部分341b、一第九部分341c、一第十部分341d、一第十一部分341e、一第十二部分341f,其中第三部分341a、第四部分341b大致上為一平面,且兩者的法線方向垂直軸A1,同時,第三部分341a與第四部分341b互為對稱于第二凸輪34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另外,第一凸輪33的第一部分331a和第二部分331b可與第二凸輪34的第三部分341a和第四部分341b相互嵌合,通過第一部分331a、第二部分331b、第三部分341a、第四部分341b,當蓋體20使第一凸輪33在第二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一預定角度后,如圖4i所示,第一凸輪33可自動轉動至一第二預定角度,如圖4j所示,這將在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3c所示,第九部分341c、第十部分341d、第十一部分341e、第十二部分341f分別為一斜面,且第九部分341c與第三部分341a、第十部分341d相連接,第十部分341e與第四部分341b、第九部分341c相連接,第十一部分341e與第四部分341b、第十二部分341f相連接,第十二部分341f與第三部分341a、第十一部分341e相連接;另外,第九部分341c與第十一部分341e互為相對稱于第二凸輪34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而第十部分341d與第十二部分341f互為相對于第二凸輪34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
另外,第一凸輪33的第五部分331c和第七部分331e可與第二凸輪34的第九部分341c和第十一部分341e相互配合,第一凸輪33的第六部分331d和第八部分331f可與第二凸輪34的第十部分341d和第十二部分341f相互配合。
如圖3d所示,第三曲面342包括一第十三部分342a、一第十四部分342b、一第十七部分342c、一第十八部分342d、一第十九部分342e、一第二十部分342f,其中第十三部分342a、第十四部分342b大致上為一平面,且兩者的法線方向垂直于軸A1,同時,第十三部分342a與第十四部分342b互為相對稱于第二凸輪32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
另外,第十七部分342c、第十八部分342d、第十九部分342e、第二十部分342f分別為一斜面,第十七部分342c與第十三部分342a、第十八部分342d相連接,第十八部分342d與第十四部分342b、第十七部分342c相連接,第十九部分342e與第十四部分342b、第二十部分342f相連接,第二十部分342f與第十三部分342a、第十九部分342e相連接;第十七部分342c與第十九部分342e互為相對稱于第二凸輪34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而第十八部分342d與第二十部分342f互為相對稱于第二凸輪34的中心軸A2為共軛面。
另外,當蓋體20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蓋體20可經由第一凸輪33而轉動第二凸輪34,這將在以下詳細說明;另外,如圖3c所示,第二凸輪34具有一第二通孔343,以穿過基底31的軸部312而設置于基底31上。
參考圖1c,第三凸輪35以與第二凸輪34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31上,且其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孔11中、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孔21中;另外,如圖3e、3f所示,第三凸輪35在與第二凸輪34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四曲面351,且在形成第四曲面351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二固定頭352;第三曲面351包括一第十五部分351a、一第十六部分351b、一第二十一部分351c、一第二十二部分351d、一第二十三部分351e、一第二十四部分351f,其中第十五部分351a、第十六部分351b大致上為一平面,且兩者的法線方向垂直于中心軸A1,同時,第十五部分351a與第十六部分351b為相對稱于第三凸輪35的中心軸A3為共軛面。
第二凸輪34的第十三部分342a和第十四部分342b可與第三凸輪35的第十五部分351a和第十六部分351b相互嵌合,通過第十三部分342a、第十四部分342b、第十五部分351a、第十六部分351b,當蓋體20使第一凸輪33帶動第二凸輪34在第一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三預定角度后,如圖4e所示,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可自動轉動至一第四預定角度,如圖4f所示,這將在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3e所示,第二十一部分351c、第二十二部分351d、第二十三部分351e、第二十四部分351f分別為一斜面,且第二十一部分351c與第十五部分351a、第二十二部分351d相連接,第二十二部分351d與第十六部分351b、第二十一部分351c相連,第二十三部分351e與第十六部分351b、第二十四部分351f相連接,第二十四部分351f與第十五部分351a、第二十三部分351e相連接,且第二十一部分351c與第二十三部分351e為相對稱于第三凸輪35的中心軸A3為共軛面,而第二十二部分351d與第二十四部分351f為相對稱于第三凸輪35的中心軸A3為共軛面。
另外,第二凸輪34的第十七部分342c和第十九部分342e可與第三凸輪35的第二十一部分351c和第二十三部分351e相互配合,第二凸輪34的第十八部分342d和第二十部分342f可與第三凸輪35的第二十二部分351d和第二十四部分351f相互配合。
參考圖1c,第二固定頭352的形狀與第一固定孔11的形狀配合,以使第三凸輪35并不會相對于本體10的第一固定孔11轉動,藉此當蓋體20在第二方向上轉動時,第三凸輪35可阻擋第二凸輪34隨著蓋體20的轉動而轉動,這將在以下詳細說明;另外,如圖3e所示,第三凸輪35具有一第三通孔353,以穿過基底31的軸部312而設置于基底31上。
另外,如圖3f所示,第三凸輪35上設有與基底31的軸部312的第四通孔313對應的一第五通孔354,以供固定銷36穿過,亦即,固定銷36可穿過第五通孔354以及第四通孔313,而將第三凸輪35固定于基底31上,且將彈性構件32、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定位于基底31和第三凸輪35之間,如圖2b、4a所示。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1及其鉸鏈組件30的構成如上所述,以下參考圖4a~4j以及圖5說明其動作原理,其中圖5為蓋體轉動時,彈性構件位能的示意圖,在圖5中,橫軸為本體和蓋體間的夾角,而縱軸為彈性構件的位能,且實線為蓋體在開啟時、彈性構件的位能變化,而虛線為蓋體在關閉時、彈性構件的位能變化。
圖4a顯示鉸鏈組件30的起始狀態,其中第三凸輪35的第十五部分351a與第二凸輪34的第十三部分342a互相嵌合,第二凸輪34的第三部分341a與第一凸輪33的第一部分331a互相嵌合,應注意的是此時彈性構件32的位能如圖5中、本體和蓋體間的夾角為0度角時所示;當欲將蓋體20開啟時,如圖4b~4f所示,經由第一凸輪33相對于第三凸輪35在順時針方向(亦即,第一方向)上轉動,由于第二凸輪34的第三部分341a與第一凸輪33的第一部分331a法線方向皆垂直轉動軸且彼此嵌合,使第一凸輪33和第二凸輪34之間并無相對轉動,因此當第一凸輪33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時,第一凸輪33帶動第二凸輪34同時轉動,而第二凸輪34與第三凸輪35之間曲面的相對運動,使得第一凸輪33和第二凸輪34同時往下壓縮彈性構件32而使其彈性位能增加,如圖5的實線所示,亦即,當第一凸輪33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與第三凸輪35之間的扭力表現,是由第二凸輪34與第三凸輪35間曲面的相對運動決定;另外,當第二凸輪34和第三凸輪35之間的關系是在如圖4b所示的狀態和如圖4c所示的狀態之間時,本體10和蓋體20之間的夾角到達如圖5所示的θ1的角度時,此時彈性構件32的位能沿著實線到達最高點,而后彈性構件32的扭力可使第二凸輪34和第三凸輪35再度嵌合,如圖4d~4f所示,以將本體10和蓋體20之間的夾角達到180度。
相對地,當欲將蓋體20關閉時,如圖4g~4i所示,經由第一凸輪33相對于第三凸輪35在逆時針方向(亦即,第二方向)上轉動,由于第三凸輪35的第十五部分351a與第二凸輪34的第十三部分342a互相嵌合,使第二凸輪34和第三凸輪35之間并無相對轉動,因此當第一凸輪33在第二方向上轉動時,第三凸輪35使第二凸輪34無法隨第一凸輪33的轉動而轉動,而第二凸輪34與第一凸輪33之間曲面的相對運動,使得第一凸輪33往下壓縮彈性構件32而使其彈性位能增加,如圖5的虛線所示,亦即,當第一凸輪33在第三方向上轉動時,與第三凸輪35之間的扭力表現,由第二凸輪34與第一凸輪33間曲面的相對運動決定;另外,當第一凸輪33和第二凸輪34之間的關系是在如圖4g所示的狀態時,本體10和蓋體20之間的夾角為(180-θ1),參考圖5,此時彈性構件32的位能沿著虛線到達最高點,而后可將第一凸輪33和第二凸輪34再度嵌合,如圖4j所示,以將本體10和蓋體20之間的夾角回到0度。
應注意的是在圖4a~4j中,是以第一凸輪33為中心來繪圖,亦即,使第一凸輪33保持在定位,而移動第三凸輪35的位置,不過這并不影響上述說明,因為仍可表現出第一凸輪33和第三凸輪35之間的相對轉動,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由以上說明可知,當蓋體20開啟時,蓋體20與本體10之間扭力的表現,由第二凸輪34和第三凸輪35之間的曲面決定,而當蓋體20關閉時,蓋體20與本體10之間扭力的表現,由第一凸輪33和第二凸輪34之間的曲面決定。
利用本實施例的鉸鏈組件的特點,可設計“第一凸輪與第二凸輪”、以及“第二凸輪與第三凸輪”之間曲面的不同,使得蓋體開啟與閉合時,除可具有不同的扭力轉折點(即自動開合點),亦可使電子裝置具有更多樣的開合扭力表現。
第二實施例圖6a、6b、6c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a,其包括一本體10a、一蓋體20a、以及一鉸鏈組件30;本體10a即為電子裝置1a的主要構成,其內可設有電路板等元件,而在其上可設有按鍵等元件,且如圖1c所示,在其內形成有一第一固定孔11a,用以容納鉸鏈組件30;蓋體20a以可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10a上,其上可設有屏幕等元件,且如圖1c所示,在其內形成有一第二固定孔21a,用以容納鉸鏈組件30;應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鉸鏈組件30與第一實施例的構成相同,因此標以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鉸鏈組件30如圖1b、1c所示,其彈性構件32、第一凸輪33、第二凸輪34位于本體10a的第一固定孔11a,而第三凸輪35則部分位于本體10a的第一固定孔11a、部分位于蓋體20a的第二固定孔21a中,亦即,第一凸輪33的第一固定頭332的形狀與第一固定孔11a的形狀配合,以使第一凸輪33并不會相對于本體10的第一固定孔11a轉動,而第三凸輪35的第二固定頭352的形狀與第二固定孔21a的形狀配合,以使第三凸輪35并不會相對于蓋體20a的第二固定孔21a轉動。
因此,當蓋體20a相對于本體10a轉動時,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其帶動第三凸輪35轉動,來相對于第一凸輪33轉動。
由于本實施例的鉸鏈組件的構成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因此其仍可達到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亦即,其可使電子裝置具有更多樣的開合扭力表現。
雖然本發明已以優選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基底;一彈性構件,設置于該基底上;一第一凸輪,以與該彈性構件鄰接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底上,且可在一第一方向和一第二方向上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為相反的方向;一第二凸輪,以與該第一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底上,且當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該第二凸輪可隨著該第一凸輪的轉動而轉動;以及一第三凸輪,以與該第二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底上,且當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二方向上轉動時,該第三凸輪阻擋該第二凸輪隨著該第一凸輪的轉動而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輪在與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一曲面,該第一曲面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與該第一部分平行的一第二部分,該第二凸輪在與該第一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二曲面,該第二曲面包括一第三部分以及與該第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四部分,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以及該第三部分和該第四部分相互嵌合,通過該第一部分、該第二部分、該第三部分、該第四部分,當外力使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二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一預定角度后,該第一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二預定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曲面還包括一第五部分、一第六部分、一第七部分、一第八部分,該第五部分與該第一部分相連接,該第六部分與該第二部分、該第五部分相連接,該第七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相連接,該第八部分與該第一部分、該第七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五部分與該第七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六部分與該第八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曲面還包括一第九部分、一第十部分、一第十一部分、一第十二部分,該第九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相連接,該第十部分與該第四部分、該第九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一部分與該第四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二部分與該第三部分、該第十一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九部分與該第十一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十部分與該第十二部分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五部分和該第七部分、以及該第九部分和該第十一部分相互配合,該第六部分和該第八部分、以及該第十部分和該第十二部分相互配合。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輪在形成該第一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一固定頭。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凸輪在與該第三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三曲面,該第三曲面包括一第十三部分以及與該第十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四部分,該第三凸輪在與該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四曲面,該第四曲面包括一第十五部分以及與該第十五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六部分,該第十三部分和該第十四部分、以及該第十五部分和該第十六部分相互嵌合,通過該第十三部分、該第十四部分、該第十五部分、該第十六部分,當外力使該第一凸輪帶動該第二凸輪在該第一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三預定角度后,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四預定角度。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曲面還包括一第十七部分、一第十八部分、一第十九部分、一第二十部分,該第十七部分與該第十三部分相連接,該第十八部分與該第十四部分、該第十七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九部分與該第十四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部分與該第十三部分、該第十九部分相連接,且該第十七部分與該第十九部分相對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十八部分與該第二十部分為相對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四曲面還包括一第二十一部分、一第二十二部分、一第二十三部分、一第二十四部分,該第二十一部分與該第十五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二部分與該第十六部分、該第二十一部分相連,該第二十三部分與該第十六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四部分與該第十五部分、該第二十三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二十一部分與該第二十三部分相對于該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二十二部分與該第二十四部分相對稱于該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十七部分和該第十九部分、以及該第二十一部分和該第二十三部分相互配合,該第十八部分和該第二十部分、以及該第二十二部分和該第二十四部分相互配合。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凸輪在形成該第四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二固定頭。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底包括一基部,用以放置該彈性構件;以及一軸部,與該基部一體成形,且用以供該彈性構件、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該第三凸輪通過。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輪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二凸輪具有一第二通孔,該第三凸輪具有一第三通孔,通過該第一通孔、該第二通孔、該第三通孔,使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該第三凸輪穿過該軸部而設置于該基底上。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軸部設有一第四通孔,且該第三凸輪上設有與該第四通孔對應的一第五通孔,而該鉸鏈組件還包括一固定銷,穿過該第五通孔以及該第四通孔,以將該第三凸輪固定于該基底上。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構件為一彈簧。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還包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其中該基底的一部分以及該第三凸輪的一部分是設置于該第一固定孔中;以及一蓋體,以可相對于該本體在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上轉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本體上,且具有一第二固定孔,其中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為相反的方向,而該基底的另一部分、該彈性構件、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以及該第三凸輪的另一部分是設置于該第二固定孔中,藉此該基底可隨該蓋體的轉動而轉動,且該第一凸輪可隨該蓋體的轉動而轉動,而當該蓋體在該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該蓋體可經由該第一凸輪而轉動該第二凸輪,且當該蓋體在該第二方向上轉動時,該第三凸輪阻擋該第二凸輪隨著該蓋體的轉動而轉動。
17.一種鉸鏈組件,包括一基底;一彈性構件,設置于該基底上;一第一凸輪,設置于該基底上,且可在一第一方向和一第二方向上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為相反的方向;一第二凸輪,以與該第一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底上,且當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該第二凸輪可隨著該第一凸輪的轉動而轉動;以及一第三凸輪,以與該第二凸輪、該彈性構件鄰接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底上,且當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二方向上轉動時,該第三凸輪阻擋該第二凸輪隨著該第一凸輪的轉動而轉動。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一凸輪在與該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一曲面,該第一曲面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與該第一部分平行的一第二部分,該第二凸輪在與該第一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二曲面,該第二曲面包括一第三部分以及與該第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四部分,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以及該第三部分和該第四部分相互嵌合,通過該第一部分、該第二部分、該第三部分、該第四部分,當外力使該第一凸輪在該第二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一預定角度后,該第一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二預定角度。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一曲面還包括一第五部分、一第六部分、一第七部分、一第八部分,該第五部分與該第一部分相連接,該第六部分與該第二部分、該第五部分相連接,該第七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相連接,該第八部分與該第一部分、該第七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五部分與該第七部分相對于該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六部分與該第八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一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二曲面還包括一第九部分、一第十部分、一第十一部分、一第十二部分,該第九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相連接,該第十部分與該第四部分、該第九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一部分與該第四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二部分與該第三部分、該第十一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九部分與該第十一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十部分與該第十二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五部分和該第七部分、以及該第九部分和該第十一部分相互配合,該第六部分和該第八部分、以及該第十部分和該第十二部分相互配合。
2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一凸輪在形成該第一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一固定頭。
23.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二凸輪在與該第三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三曲面,該第三曲面包括一第十三部分以及與該第十三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四部分,該第三凸輪在與該第二凸輪鄰接的一側上形成一第四曲面,該第四曲面包括一第十五部分以及與該第十五部分平行的一第十六部分,該第十三部分和該第十四部分、以及該第十五部分和該第十六部分相互嵌合,通過該第十三部分、該第十四部分、該第十五部分、該第十六部分,當外力使該第一凸輪帶動該第二凸輪在該第一方向上轉動至一第三預定角度后,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可自動轉動至一第四預定角度。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三曲面還包括一第十七部分、一第十八部分、一第十九部分、一第二十部分,該第十七部分與該第十三部分相連接,該第十八部分與該第十四部分、該第十七部分相連接,該第十九部分與該第十四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部分與該第十三部分、該第十九部分相連接,且該第十七部分與該第十九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十八部分與該第二十部分為相對稱于該第二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四曲面還包括一第二十一部分、一第二十二部分、一第二十三部分、一第二十四部分,該第二十一部分與該第十五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二部分與該第十六部分、該第二十一部分相連,該第二十三部分與該第十六部分相連接,該第二十四部分與該第十五部分、該第二十三部分相連接,且該第二十一部分與該第二十三部分相對稱于該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而該第二十二部分與該第二十四部分相對稱于該第三凸輪的中心軸為共軛面。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十七部分和該第十九部分、以及該第二十一部分和該第二十三部分相互配合,該第十八部分和該第二十部分、以及該第二十二部分和該第二十四部分相互配合。
27.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三凸輪在形成該第四曲面的相反面上設有一第二固定頭。
28.如權利要求1 7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基底包括一基部,用以放置該彈性構件;以及一軸部,與該基部一體成形,且用以供該彈性構件、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該第三凸輪通過。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第一凸輪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二凸輪具有一第二通孔,該第三凸輪具有一第三通孔,通過該第一通孔、該第二通孔、該第三通孔,使該第一凸輪、該第二凸輪、該第三凸輪穿過該軸部而設置于該基底上。
30.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軸部設有一第四通孔,且該第一凸輪上設有與該第四通孔對應的一第五通孔,而該鉸鏈組件還包括一固定銷,穿過該第五通孔以及該第四通孔,以將該第一凸輪固定于該基底上。
31.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鉸鏈組件,其中該彈性構件為一彈簧。
全文摘要
一種鉸鏈組件及具有此鉸鏈組件的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具有第一固定孔的本體、具有第二固定孔的蓋體、鉸鏈組件,設置于本體和蓋體樞接處,使蓋體相對于本體轉動。鉸鏈組件包括基底、彈性構件、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第三凸輪,彈性構件位于第二固定孔中,第一凸輪位于第二固定孔中、與彈性構件鄰接,可隨蓋體的轉動而轉動,第二凸輪位于第二固定孔中、與第一凸輪鄰接,其中當蓋體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時,蓋體可經由第一凸輪而轉動第二凸輪,第三凸輪以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孔中、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孔中、且與第二凸輪鄰接的方式設置于基底上,且當蓋體在第二方向上轉動時,第三凸輪阻擋第二凸輪隨著蓋體的轉動而轉動。
文檔編號H04M1/02GK1540958SQ0312257
公開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1日
發明者謝泳村 申請人: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