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與移動通信系統并基地臺與移動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業已建立的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其它無線電信道上方法。另外,本發明還涉及采用該方法的移動通信系統并基地臺與移動臺。
背景技術:
在如目前比較普及的移動電話系統那種移動通信系統中,在提供服務時是把整個服務區劃分成稱為"小區(cell)"的復數比較小的無線電區域。移動通信系統包括復數基地臺(各覆蓋一個被劃分小區)和同基地臺通信的移動臺。基地臺與移動臺藉其間建立的無線電信道互相通信。
一般,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建立的無線電信道因其間通信類型不同而異。譬如,在日本相當普及的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個人數字網)系統中,于所謂"半速"的窄帶音頻通信的場合,把作為一無線電頻率資源的無線電載波按時間分成6份,以其中一個時隙作無線電信道;而于所謂"全速"的高質量音頻通信的場合,也是把一個無線電載波按時間分成6份,但是卻以其中兩個時隙作無線電信道。
在分組通信系統中,由于復數移動臺(用戶)共用一個無線電載波,故當移動臺之間爭先傳送數據時要減少各移動臺發送數據量,以使得該臺同其它移動臺共存;而當其它移動臺沒有發送數據時則對無線電信道形態作調整,以使得一個移動臺可以占有無線電載波。
在W-C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聯接系統,其作為一有望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被加以研究開發)中,無線電信道由無線電載波和擴散碼構成。無線電信道有多種類型,因傳送信息類型(譬如是音頻或是數據)不同而異。在數據傳送場合,所使用無線電信道也因傳送速度變化而改變。通過采用相互間不同的擴散碼,不同的無線電信道可以共存。
在標準化組織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計劃)所頒定的規格TS25.213"擴散與調制(FDD)"中,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擴散碼指配作有說明。W-CDMA系統也是依據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通信類型而采用不同無線電信道或擴散碼。
可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可用無線電資源是有限的,故,為了獲得高質量通信,采用適合通信類型的無線電信道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分組通信系統中,數據送出量是不斷變換的。其結果,當大量傳送數據時數據連續被遞送,而當沒有需要傳送數據時只是斷斷續續地發送為保持連接而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數據。在固定通信系統采用的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系統中,為了實現有效利用線路,采用BOD(Bandwidth On Demand,帶寬請求)技術。
在通常條件下,BOD基本上是采用一個具有64kbps傳送能力的B信道。BOD技術是依據發送數據量來控制B信道使用的。譬如,當發送數據量增加時,把復數個B信道集在一起使用,以達到高傳送能力。那么,隨著發送數據量減少,BOD依次釋放集在一起的B信道,直到BOD所使用的B信道數目恢復到1為止。
通常,是當兩個終端之間或終端與交換設備之間得以容易地通信時采用B信道使用控制的。如果在平時也將B信道集在一起使用的話,則勢必會增加通信成本,因為連接費用是以單一信道來計算的。然而,依據BOD技術則會降低通信成本。這是因為其視發送數據情況來改變B信道使用數目。進一步,在BOD環境下還可以作到有效使用線路。可以說,BOD技術是一種對數據發送頻度不斷變化的分組通信比較適合的控制手段。
但是,將上述BOD技術向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地臺與移動臺推廣時則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為了維持無線電信道一定要在無線電信道上傳送各種信息,故會降低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譬如,上述信息包括有引導信號(其用途在于即便因傳送路徑衰落而引起接收信號產生嚴重相位旋轉和/或振幅變化時,也可以確保準確無誤地接收信號)和發送功率控制指令等。雖然,這些信息對于傳播環境變化劇烈的移動通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信息反過來卻影響到傳送效率。
在移動通信環境下,若移動臺將復數個無線電信道集在一起使用的話,這些無線電信道都傳送同樣信息,故造成傳送效率降低。由此不僅帶來移動臺不能達到所期望傳送效率的問題,還會產生如是問題因其它移動臺可用無線電信道數目減少使得整個系統總傳送效率降低。
其二,即便無線電信道或擴散碼可以為移動臺所用,也會因使用這種無線電信道而對其它移動臺造成無線電干擾,以至于造成整個系統總傳送能力降低。其道理拿PDC系統來說就是準備使用無線電信道的某移動臺準備可能會受到其它移動臺正在反復使用的同一無線電信道的干擾。
關于W-CDMA系統,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8-191481號中揭示了一種根據基地臺干擾量預測來判定新呼叫接受的方法。該文獻中詳細闡述了系統上行線路上干擾量之重要性。還有,在國際專利公開公報WO98/30057(名稱為"CDMA移動通信系統之呼叫接受控制方法以及移動臺裝置")中揭示了這樣一種方法通過由基地臺向移動臺通告有關上行線路干擾量和下行線路發送功率的信息,使移動臺作呼叫是否被接受的判定。在后一文獻中,還詳細闡述了在下行線路上總發送功率對質量之重要影響。其實,在W-CDMA系統中,上行線路干擾和/或下行線路發送功率往往限制到系統傳送能力。
故,對于移動通信系統來說,需要一種可以提高發送效率而并不沿用如上述BOD技術的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據此,即便當數據傳送量大時也可以提高傳送效率。
本發明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該信道為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通信用信道,其中,包括如下步驟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若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若所說檢測信息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根據上述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通過將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當前所使用的無線電信道切換到適于所要求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可以提高具有基地臺與移動臺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總傳送效率或能力。
關于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信息傳送量的檢測,可以包括檢測待傳送信息量或檢測當前被傳送信息量。
在上述用于通信的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中,可以對待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一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還對當前被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二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
如此,若待傳送信息量超過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而若當前被傳送信息量低于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具有較低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其結果,可以進一步提高傳送效率。
在上述方法中,同第一與第二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可以是待傳送信息量。另外,通過檢測一定時間內傳送的數據量可以獲得該信息量。
在上述方法中,最好是視用戶易操作性以及服務商負荷來適當地確定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較高或較低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為此,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超過第一閾值時,就可以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高的無線電信道上;以及/或者,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低于第二閾值時,就可以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人們發現,即便無線電信道有空余,但是在干擾嚴重情況下也會因基地臺與某一移動臺之間通信使用該空余信道而造成對基地臺與其它移動臺之間通信的干擾。然而,若使得這種無線電信道成為不可被指配信道,那么就可以避免造成對其它通信干擾,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傳送效率。故從這種觀點考慮,上述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驟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否時,過一定時間后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是時,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另外,也從避免對其它通信造成干擾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傳送效率著想,本發明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進一步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否時,向基地臺登記一個指配請求以示意要向所期望無線電信道切換,于是,按該指配請求登記順序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是時,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再者,本發明還還考慮到通過向具有比所要求傳送能力要高的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切換,來防止整個傳送效率降低,或者說要確保達到所要求傳送能力。為此,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進一步可以包括如下步驟若對所要求傳送能力至少設定有上限與下限二者其一時,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時,阻止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再者,為了確保達到所要求傳送能力以及減輕對其它通信的干擾,上述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進一步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若對所要求傳送能力設定有下限時,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低于所說下限,當判定為是時,設定基地臺與復數移動臺之間的部分通信所共用的無線電信道,同時保留當前無線電信道。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進行無線電信道切換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當數據傳送量大時可以提高傳送效率。
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移動通信系統,適于實行上述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具備復數基地臺和藉無線電信道與基地臺通信的移動臺,其中,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當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當所說檢測信息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再者,在上述移動通信系統中,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可以執行檢測待傳送信息量。
再者,在上述移動通信系統中,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還可以執行檢測一定時間內業已傳送的信息量。
再者,上述移動通信系統進一步可以包括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的判定為否時,過一定時間后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可以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而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的判定為是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可以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再者,上述移動通信系統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以及一指配請求登記單元——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指配不可行時登記一個指配請求以示意要向所期望無線電信道切換。在此系統中,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指配不可行時,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按該指配請求登記順序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而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肯定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再者,上述移動通信系統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傳送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超過所要求傳送能力的上限或低于其下限。在此系統中,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阻止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另外,上述移動通信系統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傳送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低于所要求傳送能力的下限。在此系統中,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低于所說下限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設定基地臺與復數移動臺之間的部分通信所共用的無線電信道,同時保留當前無線電信道。
進一步,本發明目的還在于提供屬于上述移動通信系統的基地臺和移動臺,其可以達到上述本發明系統與方法所達到的效果。這一目的實現如下。
本發明基地臺或移動臺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若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若所說檢測信息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本發明其它目的與特點以及優點可以通過結合附圖作細節描述得到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基地臺之結構示意圖。
圖3是相應于無線電信道類型而設定的第一與第二閾值的例示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之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移動臺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以說明。
根據圖1,例示了一種采用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的移動通信系統。該移動通信系統包括覆蓋復數無線電區域或小區的復數基地臺111和同基地臺111通信的移動臺112。各無線電區域是通過服務區劃分而成的。基地臺111與移動臺112藉其間建立的無線電信道互相通信。在此假設通信系統采用W-CDMA方式、每一無線電信道以擴散碼來特定。
圖2給出了圖1所示移動通信系統中基地臺的一種結構。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對基地臺111只示出了與本發明有關的結構,其它結構省略掉了。
基地臺111最多可以同N個移動臺120進行信號發送和接受。基地臺111對其同各移動臺之間的接發數據量進行檢測,若檢測量超過第一閾值,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若檢測量低于第二閾值,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具有較低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
基地臺111包括發送(TX)緩沖器11-1至11-N、發送(TX)基帶處理器12-1至12-N、接發器13-1至13-N、接收(RX)基帶處理器14-1至14-N、接收(RX)緩沖器15-1至15-N、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控制單元18、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存儲器20、分用器(DEMUX)21、共用器或公用放大器22、天線23、復用器(MUX)24。各個單元細節將在以下詳述。
由于具備N個發送緩沖器11-1至11-N、N個發送基帶處理器12-1至12-N、N個接發器13-1至13-N、N個接收基帶處理器14-1至14-N、N個接收緩沖器15-1至15-N、N個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故基地臺111最多可以同N個移動臺112進行信號接發。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控制單元18、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存儲器20之間通過總線25連接。
DEMUX21把交換中心(圖1中省略)來的數據向對應于各目標移動臺112的各發送緩沖器11-1至11-N分配。發送緩沖器11-1至11-N對DEMUX21提供的數據作臨時儲存,并把該儲存數據向對應發送基帶處理器12-1至12-N輸出。
發送基帶處理器12-1至12-N在發送緩沖器11-1至11-N所提供數據基礎上附加一信息后向對應接發器13-1至13-N輸出。該附加信息譬如可以包括糾錯碼、為維持無線電線路連接所必須的基本數據等。
接發器13-1至13-N和移動臺112之間藉無線電線路進行數據接發。具體來說,接發器13-1至13-N對將通過無線電線路發送的數據進行調制、而對通過無線電線路接收的數據進行解調。接發器13-1至13-N同共用器22(用于對天線23共用)或公用放大器22(用于對各接發器13-1至13-N所提供無線電信號進行合成和放大)連接。
接收基帶處理器14-1至14-N把對應接發器13-1至13-N來的數據進行解碼、并把解碼后數據向對應接收緩沖器15-1至15-N輸出。
接收緩沖器15-1至15-N把對應接收基帶處理器14-1至14-N來的數據作臨時儲存,并把該儲存數據向MUX24輸出。MUX24把接收緩沖器15-1至15-N輸出的數據進行復用、并把該復用數據向交換中心輸出。
各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對各發送緩沖器11-1至11-N和各接收緩沖器15-1至15-N的內容進行監視、按一定時間間隔檢測基地臺111和移動臺112之間的信息傳送量,于是,信息量檢測單元可以依據檢測出的信息量判定是否要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其它無線電信道上。
具體來說就是每當對發送緩沖器11-1至11-N或接收緩沖器15-1至15-N所臨時儲存的數據作處理時各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對處理的數據量作累計,每隔一定時間就抽出累計值,同時對累計值清零。于是,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可以獲取被傳送信息量。
另外,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還每隔一定時間計算發送緩沖器11-1至11-N中存放的數據量,于是,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可以獲取被傳送信息量,同時,信息量檢測單元對累計值清零。
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之結構既可以是按直接使用檢測結果的方式來構成也可以是按對檢測結果加以修正后再使用的方式來構成。譬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可以對若干次檢測的結果求平均,從而使用該平均值。或者,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也可以各種濾波器處理檢測結果,從而使用檢測值與一常數之積。另外,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還可以是對檢測結果作各種演算、從而使用該演算結果。
基地臺111中的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如上述那樣一檢測出基地臺111同各移動臺112之間的數據傳送量,就作該檢測數據量是否超過第一閾值的判定,若否,則再判定一下該檢測數據量是否低于第二閾值。
第一閾值THR1和第二閾值THR2是依據無線電信道類型或傳送能力來選定的。譬如,若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64kbps,則把第一與第二閾值分別設為50kbps與12kbps。若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144kbps,則把第一與第二閾值分別設為110kbps與20kbps。總之,是相應于傳送能力來選定第一與第二閾值。
該兩個閾值THR1與THR2如圖3所示那樣儲存在存儲器20中。在識別出對應傳送器13-1至13-N同移動臺112之間的當前無線電信道之類型后,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相應于該當前無線電信道類型從存儲器20讀取第一與第二閾值,進而將檢測數據量同第一與第二閾值作比較、判定一下檢測數據量是否超過第一閾值和低于第二閾值。
若檢測數據量超過第一閾值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輸出一個切換請求、以示意要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傳送能力更高的其它無線電信道上。而若檢測數據量低于第二閾值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也輸出一個切換請求、以示意要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傳送能力更低的其它無線電信道上。
通過檢測待傳送信息量可以獲取同第一與第二閾值作比較的數據量。最好是,同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的數據量分別對應于待傳送信息量和當前被傳送數據量。這樣一來,當傳送速度不能滿足數據傳送需要時,可以迅速地提高傳送速度。
最好是,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對數據量作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同第一閾值作比較,當檢測結果超過第一閾值時對比較結果作記錄。若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判定出連續幾次(一定次)以上的檢測結果都超過第一閾值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發送一個切換請求以示意將當前信道切換到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其它無線電信道上。進一步,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還對數據量作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同第二閾值作比較,若檢測結果低于第二閾值時就對比較結果作記錄。若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判定出連續幾次(一定次)的檢測結果都低于第二閾值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發送一個切換請求以示意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具有較低傳送能力的其它無線電信道上。
因此,一旦檢測數據量已超過第一閾值后可以迅速地實行無線電信道切換,以提高傳送速度。而只要檢測數據量已連續地低于第二閾值時也可以立即實行無線電信道切換,以降低傳送速度。這可以防止服務翻轉動作(flip-flop)以及減輕系統負荷。
須指出的是,上述修正、平均、濾波、檢測數據量操作、以及連續檢測數據量與拿數據量同閾值作比較等都由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進行。
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對各接發器13-1至13-N指配擴散碼,并對這些被指配擴散碼加以管理、向控制單元18輸出管理信息。
控制單元18對所有基地臺111進行管理。另外,控制單元18還根據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所提供的擴散碼管理信息識別空余擴散碼。于是,控制單元18從空余擴散碼當中選擇一個適合于切換請求的擴散碼。
譬如,當接收到一個示意要提高傳送能力的切換請求時,控制單元18選擇的擴散碼所對應的無線電信道之傳送能力就比當前無線電信道的要高。反之,當接收到一個示意要降低傳送能力的切換請求時,控制單元18選擇的擴散碼所對應的無線電信道之傳送能力就比當前無線電信道的要低。其選擇結果向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輸出。
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在接收到了擴散碼選擇結果后判定一下是否可以對對應于要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擴散碼進行指配。譬如,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判定一下上行線路干擾功率和/或下行線路傳送功率是否達到系統極限,若沒有達到極限則判定為指配可行,反之則判定為不可行。
當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作出指配可行判定時,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就指示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將當前擴散碼切換到了新指配擴散碼。反之,當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作出指配不可行判定的場合,則過一定時間后(即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以數據量檢測時序再次輸出切換請求,從而控制單元18又選擇了用于無線電信道切換的擴散碼時),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再次判定一下是否可以對擴散碼進行指配。或者,當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作出指配不可行判定的場合,將指配請求登記到等待序列,按序列中登記順序再次判定一下對將要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指配是否可行。
當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判定出指配可行并向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作出指示時,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就按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的指示對接發器13-1至13-N指配擴散碼,于是實現無線電信道切換。
另外,若對接發器與移動臺之間通信所要求傳送能力設有上限與下限或二者其一時,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還要判定一下使用被指配擴散碼是否會達到所要求傳送能力的上下限。至于是否需要設傳送能力上下限則依據使用移動臺112用戶合同內容和基地臺111所擁有無線電信道的使用狀況來定。那么,若被指配擴散碼超過傳送能力上限或低于其下限時,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就不把當前擴散碼切換到被指配擴散碼。
若對各接發器13-1至13-N同各移動臺112之間通信所要求傳送能力設定下限時,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就要判定一下使用被指配擴散碼是否會造成傳送能力低于該所要求傳送能力下限。若是的話,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就一方面維持業已指配給當前無線電信道的擴散碼一方面把該被指配擴散碼指配作基地臺111與對應移動臺112之間通信所共用的無線電信道。
圖4例示出了一種基地臺111實施的無線電信道切換處理之流程。在此假設沒有對各接發器13-1至13-N同各移動臺112之間通信所要求傳送能力作上下限設定。
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按一定時間間隔對基地臺111同移動臺112之間的數據傳送量作檢測(步驟1)。接著,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從存儲器20讀取對應于當前無線電信道的第一閾值THR1(步驟2),進而將檢測數據量同第一閾值作比較、判定一下檢測數據量是否超過第一閾值(步驟3)。
若沒有超過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從存儲器20讀取對應于當前無線電信道的第二閾值THR2(步驟4),進而將檢測數據量同第二閾值作比較、判定一下檢測數據量是否低于第二閾值(步驟5)。
若不低于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在下一次檢測數據量的時刻返回到步驟1。
若檢測數據量超過第一閾值(步驟3判定結果為肯定)或檢測數據量低于第二閾值(步驟5判定結果為肯定)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則輸出一個無線電信道切換請求給控制單元18。接收到該切換請求后,控制單元18選擇一個適合切換請求(譬如示意增加或降低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即擴散碼、以當做將向其切換的下一個無線電信道(步驟6)。
接著,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依據控制單元18所選擇結果判定一下是否已選擇了要向其切換的新無線電信道(步驟7)。若判定結果為否定,則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在下一次檢測數據量的時刻返回到步驟1。
反之,若已選擇了要向其切換的新無線電信道,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就視系統能力(如W-CDMA方式下的上行線路干擾功率和下行線路傳送功率)對新選定無線電信道的指配能力作判定(步驟8)。
接著,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藉對系統能力同其極限值作比較來判定一下新選定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被指配給基地臺111同移動臺112之間的通信(步驟9)。
若在步驟9判定為新選定的要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不可以被指配給上述通信時,則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在下一次檢測數據量的時刻返回到步驟1。
若在步驟9判定為新選定的用切換的無線電信道可以被指配給上述通信時,指配能力判定單元19就向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發一指令,以允許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新選定的無線電信道上。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接收到該指令后就對相應的接發器指配擴散碼(步驟10)。借此,可以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新選定無線電信道上。
最后,控制單元18判定一下每一組接發器(13-1至13-N中之一)與移動臺112之間通信是否已經結束(步驟11)。若某組通信已經結束,就結束對該組的一系列無線電信道切換處理。對于仍在繼續通信的各組,則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返回到步驟1、在下一次檢測數據量的時刻重復各個步驟。
由上述可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基地臺111對其同各移動臺112之間接發的數據量進行檢測,對檢測數據量同第一和/或第二閾值作比較,若檢測數據量超過第一閾值,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新選定的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若檢測數據量低于第二閾值,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新選定的傳送能力較低的無線電信道上。故,移動通信系統可以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適合所要求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因此可以提高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傳送效率。
須指出的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譬如,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列舉的是控制單元18對要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如擴散碼)作判斷,然而也可以預先在存儲器20中儲存可供切換無線電信道的信息,而由控制器18從存儲器20中所儲存的可供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當中選定要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另外,也可以讓基地臺111和移動臺112就當前無線電信道向新無線電信道切換事項作交涉。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列舉的是每當對發送緩沖器11-1至11-N或接收緩沖器15-1至15-N所臨時儲存的數據作處理時對應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就對處理的數據量作累計,每隔一定時間就檢測出累計值以當做檢測結果。但是,本發明并非僅限于這種結構,其它的可以檢測基地臺111同移動臺112之間傳送信息量的結構(譬如以下各例)都可以適用。
譬如,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每隔一定時間就抽出發送緩沖器11-1至11-N所臨時儲存的數據總量,將之當做檢測結果。
還譬如,可以讓移動臺112檢測移動臺112發送給基地臺111的信息量或者讓移動臺112對移動臺112發送給基地臺111的信息量以及基地臺111發送給移動臺112的信息量二者一并進行檢測。當讓移動臺112檢測信息量時,可以讓移動臺112具備類似基地臺111的信息量檢測單元16之功能,于是,讓其把檢測結果發送給基地臺111。
圖5給出了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移動臺112之結構。在此,不僅可以讓移動臺112執行信息量檢測,而且也可以讓其執行無線電信道(擴散碼)選擇、被選定無線電信道可否指配的判斷、以及無線電信道切換。最好可以這樣理解移動臺112僅被提示了與本發明有關的部分結構,其它部分結構被省略掉了。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讓移動臺112具備信息量檢測單元16′、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控制單元18′以及指配能力判斷單元19′,這些單元分別類似或相同于圖2所示基地臺111的信息量檢測單元16-1至16-N、擴散碼指配控制單元17、控制單元18以及指配能力判斷單元19。
移動臺112進一步還包括發送(TX)緩沖器11′、發送(TX)基帶處理器12′、接發器13′、接收(RX)基帶處理器14′、接收(RX)緩沖器15′、存儲器20′、天線23′以及總線25′。其細節已在上面結合圖2作了說明。
本發明并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發明要點范圍之內可以有種種變形和修改。
權利要求
1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該信道為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通信用信道,其中,包括如下步驟(a)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b)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c)當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當所說檢測數據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2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對待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一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對當前被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二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
3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所說步驟(a)包括檢測待傳送信息量。
4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所說步驟(a)包括檢測一定時間內業已傳送的信息量。
5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超過第一閾值時,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高的無線電信道上。
6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低于第二閾值時,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7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超過第一閾值時,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高的無線電信道上,而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低于第二閾值時,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8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于所說步驟(c),在切換無線電信道之前先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否時,過一定時間后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是時,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9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于所說步驟(c),在切換無線電信道之前先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否時,向基地臺登記一個指配請求以示意要向所期望無線電信道切換,于是,按該指配請求登記順序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判定為是時,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10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于所說步驟(c),當對所要求傳送能力至少設定有上限與下限二者其一時,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時,阻止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11按權利要求1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方法,其中,于所說步驟(c),當對所要求傳送能力設定有下限時,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低于所說下限,當判定為是時,設定基地臺與復數移動臺之間的部分通信所共用的無線電信道,同時保留當前無線電信道。
12移動通信系統,具備復數基地臺和藉無線電信道與基地臺通信的移動臺,其中,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當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當所說檢測數據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13按權利要求11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待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一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還對當前被傳送信息量進行檢測以當做同所說第二閾值作比較的信息量。
14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執行檢測待傳送信息量。
15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所說信息量檢測單元執行檢測一定時間內業已傳送的信息量。
16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超過第一閾值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高的無線電信道上。
17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低于第二閾值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18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超過第一閾值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高的無線電信道上,而只要檢測信息量連續一定次數以上低于第二閾值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就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19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還包括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的判定為否時,過一定時間后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的判定為是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20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還包括一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以及一指配請求登記單元——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指配不可行時登記一個指配請求以示意要向所期望無線電信道切換,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指配不可行時,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按該指配請求登記順序再次判定一下所期望無線電信道是否可以指配給通信,當所說指配能力判定單元判定為肯定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21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還包括一傳送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超過所要求傳送能力的上限或低于其下限,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超過所說上限或低于所說下限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阻止把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所期望無線電信道上。
22按權利要求12所說移動通信系統,其中,還包括一傳送能力判定單元——判定一下期望向其切換的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是否低于所要求傳送能力的下限,當判定為所期望無線電信道的傳送能力低于所說下限時,所說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設定基地臺與復數移動臺之間的部分通信所共用的無線電信道,同時保留當前無線電信道。
23基地臺,屬于一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包括復數基地臺和藉無線電信道與基地臺通信的移動臺,其中,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當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當所說檢測數據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24移動臺,藉無線電信道與基地臺通信,屬于一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所還包括復數基地臺,其中,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正使用的當前無線電信道所設定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當所說檢測信息量超過所說第一閾值時就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具有較高傳送能力的無線電信道上,當所說檢測數據量低于所說第二閾值時則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比當前無線電信道傳送能力為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全文摘要
一種具備基地臺和移動臺的移動通信系統,其中包括:信息量檢測單元——對基地臺與移動臺之間傳送的信息量進行檢測;和比較單元——把檢測信息量同對應于當前使用無線電信道的第一和第二閾值作比較;和無線電信道切換單元——當檢測信息量超過第一閾值或低于第二閾值時將當前無線電信道切換到傳送能力較高或較低的無線電信道上。
文檔編號H04L12/28GK1364040SQ01144610
公開日2002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9日
發明者石川義裕, 尾上誠藏, 小畑和則, 佐藤隆明 申請人:株式會社Ntt都科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