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免持聽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免持聽筒,特別涉及一種能減少電磁波對腦部不良影響的免持聽筒。
一般常用的免持聽筒,其是設有一收話部,該收話部是藉由一第二信號線與一插頭相接,該插頭于鄰近該第二信號線處設有一第一信號線,該第一信號線相對該插頭的另端設有一受話部(如耳機),該插頭插接在一通訊裝置上時,可通過該收話部及受話部收話或受話。
但該受話部在動作時是會產生電磁波,而使用該免持聽筒時,該受話部通常長時間掛于耳朵內,如此,該受話部與人體的腦部是相當接近,令人體的腦部長期暴露在該電磁波的干擾,進而對該腦部會有不良影響之虞。
有鑒于此,為改進常用的缺點,本創作人經過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于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免持聽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免持聽筒,其能減少該受話部產生的電磁波對腦部的不良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免持聽筒,主要包括有一受話部,該受話部一端通過一第一信號線與一插頭相接,其特征在于該受話部設有一上蓋體,及一與該上蓋體相接合的下蓋體,該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是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設有一揚聲器;該第一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穿過該下蓋體而與該揚聲器相接,通過該插頭可與一通訊裝置相接;設有一撓性管,該撓性管是設在該上蓋體相對該下蓋體的另端,該撓性管相對該受話部的另端設有一音箱,該音箱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該撓性管形成傳送揚聲器聲音至該音箱并由其音孔輸出的通道。
該受話部的上蓋體與下蓋體間的容置空間設置的揚聲器下依序設有一分隔板、一麥克風及其一第二信號線;該分隔板是設在該揚聲器相對該上蓋體的另端;該麥克風是設在該分隔板相對該揚聲器的另端;該第二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穿過該下蓋體與該麥克風相接,該穿過下蓋體的第一信號線再穿過該分隔板與該揚聲器相接。
其中尚包括有一收話部及一第二信號線;該收話部設有一殼體,及一設在該殼體的容置空間內的麥克風;該第二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是穿過該殼體與該麥克風相接。
該收話部殼體上設置多個用以使聲音穿過進入該殼體內的開口,該多個開口是設在該殼體的一側上。
該收話部殼體上設置一能將該收話部固定的背夾,該背夾是設在該殼體相對于設置多個開口的另一側上。
設置一能將該音箱緊密地貼附在耳朵上的耳掛部,該耳掛剖設在該音箱上。
該受話部蓋體上設置多個貫穿孔,該多個貫穿孔是設在該下蓋體上。
本實用新型是于一免持聽筒的受話部一端設有一撓性管,該撓性管相對該受話部的另端設有一音箱,該音箱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該受話部另端設有一第一信號線與一插頭相接,以藉該插頭與一通訊裝置相接,并可藉由該第一信號線傳送該通訊裝置的信號至該受話部的揚聲器,該揚聲器將信號轉換成聲音,該撓性管可將該受話部發出的聲音傳至該音箱,再由該音孔聽到清晰的聲音,達到減少該受話部產生的電磁波對人腦部產生不良影響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一種免持聽筒的構造,是一種于免持聽筒的受話部上設有一撓性管,該撓性管相對該受話部的另端設有一音箱,該音箱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當該免持聽筒與一通訊裝置相接時,該通訊裝置可藉該撓性管將該受話部發出的聲音傳至該音箱,而由該音孔聽到清晰的聲音,且可減少該受話部產生的電磁波對腦部的不良影響而具實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受話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音箱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免持聽筒,其是設有一受話部3,該受話部3一端藉由一第一信號線14與一插頭1相接,該受話部3相對該第一信號線14的另端設有一撓性管4,該撓性管4相對該受話部3的另端設有一箱5,該音箱5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52,該插頭1鄰近該第一信號線14處設有一第二信號線12,該第二信號線12相對該插頭1的另端是與一收話部2相接,該插頭1插接在一通訊裝置時,該通訊裝置輸出的信號可由該第一信號線14輸送至該受話部3上,再由該受話部3轉換成聲音,該聲音經由該撓性管4傳送至該音箱5,最后由該音孔52輸出,另,聲音傳入該收話部2時,可由該收話部2將該聲音轉換成信號,再由該第二信號線12將該信號輸入該通訊裝置。
本實用新型該收話部2設有一殼體20,及一設在該殼體的容置空間內的麥克風(Microphone),該殼體20的一側上設有多個開口22,令聲音可穿過該多個開口22進入該殼體20內,進而使麥克風可接收到較清晰的聲音,該殼體20的另側上設有一背夾24,用以將該收話部2固定于適當處,而不致隨風飄揚。
該第二信號線12相對該插頭1的另端是穿過該殼體20適當處與該麥克風相接,該麥克風接收到聲音時,該聲音可藉由該麥克風轉換成一信號,通過該第二信號線12輸入該通訊裝置。
該受話部3設有一上蓋體32,及一與該上蓋體32相接合的下蓋體34,該上蓋體32與下蓋體34之間是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設有一揚聲器36(Speaker),且該下蓋體34于適當處設有多個貫穿孔342,而該上蓋體32相對該下蓋體34的另端設有一撓性管4,該撓性管4相對該受話部3的另端設有一音箱5,該音箱5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52,于該音箱5上適當處設有一耳掛部6,用以將該音箱5可緊密地貼附在耳朵上。
該第一信號線14相對該插頭1的另端是由該收話部2的殼體20一端穿入該殼體20內,再由該殼體20的另端穿出該殼體20外,且與該受話部3的揚聲器36相接,當該通訊裝置輸出一信號,由該第一信號線14傳至揚聲器36時,該信號是可藉該揚聲器36轉換成聲音,該聲音經由該撓性管4傳送至該音箱5,最后由該音孔52輸出,如此,該受話部3可遠離人體的腦部,而可減少該受話部3產生的電磁波對腦部的不良影響。
如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該上蓋體32與下蓋體34之間形成的容置空間內依序設有一揚聲器36、一分隔板38及一麥克風39,該第一、第二信號14、12相對該插頭1的另端是穿過該下蓋體34的一端,其中該第二信號線12是與該麥克風39相接,而該第一信號線14是再穿過該分隔板38而與該揚聲器36相接,該上蓋體32相對該下蓋體34的另端設有一撓性管4,該撓性管4相對該上蓋體32的另端設有一音箱5,該音箱5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52,且其于音箱5上適當處設有一耳掛部6,用以將該音箱5可緊密地貼附在耳朵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最佳的一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實用新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本案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免持聽筒,主要包括有一受話部,該受話部一端通過一第一信號線與一插頭相接,其特征在于該受話部設有一上蓋體,及一與該上蓋體相接合的下蓋體,該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是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設有一揚聲器;該第一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穿過該下蓋體而與該揚聲器相接,通過該插頭可與一通訊裝置相接;設有一撓性管,該撓性管是設在該上蓋體相對該下蓋體的另端,該撓性管相對該受話部的另端設有一音箱,該音箱的一側上設有一音孔,該撓性管形成傳送揚聲器聲音至該音箱并由其音孔輸出的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該受話部的上蓋體與下蓋體間的容置空間設置的揚聲器下依序設有一分隔板、一麥克風及其一第二信號線;該分隔板是設在該揚聲器相對該上蓋體的另端;該麥克風是設在該分隔板相對該揚聲器的另端;該第二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穿過該下蓋體與該麥克風相接,該穿過下蓋體的第一信號線再穿過該分隔板與該揚聲器相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尚包括有一收話部及一第二信號線;該收話部設有一殼體,及一設在該殼體的容置空間內的麥克風;該第二信號線一端與該插頭相接,另端是穿過該殼體與該麥克風相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該收話部殼體上設置多個用以使聲音穿過進入該殼體內的開口,該多個開口是設在該殼體的一側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該收話部殼體上設置一能將該收話部固定的背夾,該背夾是設在該殼體相對于設置多個開口的另一側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設置一能將該音箱緊密地貼附在耳朵上的耳掛部,該耳掛剖設在該音箱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持聽筒,其特征在于該受話部蓋體上設置多個貫穿孔,該多個貫穿孔是設在該下蓋體上。
專利摘要一種免持聽筒,主要包括一受話部,該受話部一端藉由一第一信號線與一插頭相接,其特征是該受話部相對該第一信號線的另端設有一撓性管,該撓性管另端設有一音箱,該音箱一側上設一音孔,當該插頭與一通訊裝置相接時,該通訊裝置輸出的信號由第一信號線輸送至該受話部上,再由該受話部轉換成聲音,該聲音經由該撓性管傳送至該音箱,最后由該音孔輸出,如此,該受話部遠離人體的腦部,能減少該受話部產生的電磁波對腦部的不良影響。
文檔編號H04M1/02GK2443554SQ00246210
公開日2001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31日
發明者王火盛 申請人:王火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