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信終端裝置及基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擴頻通信方式的通信裝置,特別涉及使用附加了形成延遲曲線(プロファイル)用的已知信號的信號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裝置。
過去,作為使用附加了形成延遲曲線用的已知信號的信號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裝置,具有如下所示的裝置。以下,作為擴頻通信方式,以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碼分多址)方式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CDMA方式通信中的基站通過傳輸線路接收多信道信號在同一頻帶同一時間內的復用信號。該基站使用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進行解擴處理,從接收信號中可取出由各信道(各移動臺)發送的信號。
然而,在發送各信道信號的各移動臺和上述基站之間距離加大的情況下,各信道信號到達上述基站發生延遲(以下稱“傳播延遲”),還有,在各移動臺和上述基站的距離各不相同的情況下,每個信道的傳播延遲發生偏差。
因此,在上述基站中,必須對每個信道檢測傳播延遲,根據考慮了檢測到的傳播延遲的定時進行解擴處理。因此,過去在各移動臺中,發送附加了用已知基本碼形成的中置碼(ミツド アンブル)部的信號,在基站中,使用對各移動臺發送的信號進行復用的接收信號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進行相關值計算處理,借此檢測每個信道(每個移動臺)的傳播延遲。以下,對利用已有的CDMA通信系統的中置碼部的傳播延遲的檢測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
圖1以及圖2說明由各移動臺(各信道)發送的信號。圖1是表示已有的CDMA通信系統的中置碼碼型(パタ一ン)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圖2是已有CDMA通信系統中的各移動臺發送定時的模式圖。此外,其中,規定和基站裝置進行無線通信的移動臺為8個。
如圖1所示,在各信道中使用的中置碼部的碼型(以下稱“中置碼碼型”)使用以456(=8W)碼片周期循環的基本碼,根據下述過程制作。該基本碼對于基站來說是已知的,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W(=57)碼片長的碼的A~H這8塊。
首先,作為第1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設定基準塊。其中,設基準塊為“A”。
作為第2步驟,使上述基準塊在每個信道中以{W×(n-1)}向圖中左方錯開。其中,W=57碼片,n為信道數。作為錯開相位,在信道1、信道2、信道3以及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成為0、W、2W以及7W。藉此,各信道的基準塊在信道1、信道2、信道3以及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為“A”、“B”、“C”以及“H”。
作為第3步驟,對每個信道,在上述基本碼中,從在第2步驟使相位錯開的基準塊前端部提取513碼片。以此,作為整體,在每個信道中形成513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還有在513碼片長的各中置碼碼型中,除去前端塊的前端1碼片。以此作為整體,在每個信道中形成512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在圖1中,在每個信道中形成的512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的前端塊相當于除去末端塊的前端1碼片的構成。例如在信道1的情況下,前端塊“A”是從末端塊“A”除去前端1碼片的部分。
下面如圖2所示,各移動臺對基站裝置發送傳輸信號,所述信號附加了由如上所述過程形成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即各移動臺按照與其它移動臺同樣的定時發送傳輸信號,所述信號使每個移動臺的中置碼碼型附加在數據部1和數據部2之間的中置碼部上。
另一方面,在基站中,接收在同一頻帶中復用從各移動臺發送的傳輸信號的信號。參照圖3和圖4說明使用基站的接收信號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圖3是示意性表示過去的CDMA通信系統的基站接收每個信道的傳輸信號的狀態。圖4是示意性表示利用在過去的CDMA通信系統中的基站的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的延遲曲線的一個例子。
如上所述,不僅各移動臺和基站的位置相隔一定距離,而且由于各移動臺和基站的距離各不相同,所以如圖3所示,由各移動臺傳輸的信號在到達基站之前產生傳播延遲,另外由各移動臺傳輸的每個信號的該傳播延遲發生偏差。即從各移動臺1、移動中2、移動臺3以及移動臺8傳輸的信號在到達基站之前發生的延遲時間分別成為傳播延遲1、傳播延遲2、傳播延遲3以及傳播延遲8。基站接收的信號主要為產生了圖3中所示的傳播延遲的來自各移動臺的傳輸信號被復用而得到的。
基站為了從這樣的接收信號中取出各移動臺傳輸信號,進行相關值計算處理。以下說明有關基站相關值計算處理。首先,在從基準時間13起接收的512碼片的接收信號內,從末端部12起抽出456碼片。其中所謂基準時間是由各移動臺傳輸的信號中的各中置碼部前端部(例如在信道1的情況下是前端部11)在傳播延遲不存在的情況下基站接收的時間。
接著計算抽出的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和上述已知循環的基本碼的相關值。即以圖4所示的循環的基本碼為基準,一邊使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相位逐個碼片錯開,一邊與上述基本碼相乘,算出各相位的相關值。
通過象這樣的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如圖4所示的各信道的延遲曲線。在象上述的相關值計算時,在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中包含的來自某個移動臺的中置碼碼型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時間點,相關值變成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
因此,圖4的路徑21、路徑22、路徑23以及路徑24的每條路徑大小成為最大的時刻相當于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中包含的來自移動臺1、移動臺2、移動臺3以及移動臺8的每個中置碼碼型與圖4所示循環的基本碼一致的時刻。
這里,在無各移動臺的傳播延遲的情況下,對應于各移動臺的路徑達到最大的時刻是已知的。從而,實際上,各移動臺傳輸的信號在到達基站之前產生的傳播延遲是通過參照對應于無傳播延遲的情況下的各移動臺的路徑大小成為最大的時刻來檢測的。例如對應移動臺1、移動臺2、移動臺3以及移動臺8每個的傳播延遲分別以碼片為單位檢測為圖4所示的傳播延遲1、傳播延遲2、傳播延遲3以及傳播延遲8。圖4所示的傳播延遲1、傳播延遲2、傳播延遲3以及傳播延遲8分別由圖3所示的傳播延遲1、傳播延遲2、傳播延遲3以及傳播延遲8在延遲曲線上面顯示出來。
并且,在各移動臺的傳播延遲與延遲分散之和比W碼片長度小的情況下,在延遲曲線上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出現的區間由每個移動臺決定。即在上述情況下,對應移動臺1~移動臺8的路徑出現在圖4所示的延遲曲線的各1~8的W碼片區間(延遲曲線寬度)。
按照考慮了如上述檢測到的每個移動臺的傳播延遲的定時,進行使用了數據部的解擴處理就能進行每個移動臺的數據部的去干擾解調。
另外,基站用如上所述檢測的每個移動臺的傳播延遲,可作時間對準(タイムアライメント)控制。即基站根據檢測的每個移動臺的傳播延遲對每個移動臺設定發送定時,將設定的發送定時通知到各移動臺,各移動臺根據通過基站通知的發送定時進行對基站的發送。通過象這樣的時間對準控制,基站可控制各移動臺間的接收定時偏差。
然而,在上述的已有CDMA通信系統中,隨著小區半徑的加大,越是從位于離基站遠的位置的移動臺傳輸的信號,傳播延遲越大,所以該信號的傳播延遲與延遲分散之和往往比W碼片長要大。在該情況下,對應上述移動臺的路徑不出現在如圖4所示的延遲曲線中所期待的W碼片區間上,而出現在其他W碼片區間上。例如,在移動臺1的情況下,對應移動臺1的路徑有時不是出現在圖4所示的1的W碼片區間上,而出現在2~8的W碼片區間上。
再有,在上述情況下,在基站不僅接收到從上述移動臺傳輸的信號的有用波而且接收到延遲波的情況下,在上述延遲曲線的其他的W碼片區間上,不僅出現對應上述移動臺的有用波的路徑而且出現延遲波的路徑。
其結果,在獲得的延遲曲線中,由于上述移動臺的有用波以及延遲波路徑不出現在所期待的W碼片區間中,所以檢出的上述移動臺的傳播延遲不正確。并且,在上述延遲曲線中,由于上述移動臺的各路徑出現在對應其他移動臺的W碼片區間上,所以有可能把上述移動臺的各路徑作為上述其他移動臺的有用波以及延遲波的路徑而誤檢。因此,檢出的上述移動臺以外的移動臺的傳播延遲也是不正確的。
從而,由于不能檢出各移動臺的正確傳播延遲,所以不僅使去干擾解調特性變差,而且難于進行時間對準控制。
為了解決該問題,所存在的方法是通過延長W使延遲曲線的各移動臺的W碼片區間加大。但是,由于用(容納信道+1)除中置碼區間的值相當于各移動臺延遲曲線寬度W,所以在延長W的情況下,如設定中置碼區間長為一定,則容納信道數減少。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裝置,不影響容納信道數,能正確檢測有關各移動臺裝置(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該目的是通過對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進行碼分復用或時分復用來實現的。
具體來說,首先第1是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使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在同一時間作碼分復用來產生發送信號。再通過使用將上述已知參照信號在同一時間進行碼分復用所得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中被復用的信號和第1基準碼以及第2基準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2個延遲曲線,比較這些延遲曲線的路徑,檢測各信道的延遲。
另外,第2是產生使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至少2個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每單位時分復用發送信號。并且,通過利用使在上述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時分復用的各信道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被復用的信號,和循環的基準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對應上述各單位時間的延遲曲線,利用形成的延遲曲線檢測各信道的延遲。
而且,達到該目的是通過利用接收信號和已知參照信號的相關值以及接收信號和各信道固有擴頻碼的相關值,進行對有關各信道信道的估計完成的。
結合通過例子說明其中一例的附圖所作的如下敘述,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會更加清楚。其中,圖1是表示已有CDMA通信系統的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圖2是表示已有CDMA通信系統的各移動臺的發送定時的模式圖;圖3是示意性表示已有CDMA通信系統的基站接收每個信道的傳輸信號的狀況的圖;圖4是表示通過在已有CDMA通信系統的基站中的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的延遲曲線的一個例子的模式圖;圖5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構成的方框圖;圖6是表示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構成的方框圖;圖7是表示由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使用的第1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圖8是表示由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使用的第2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圖9是表示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發送定時的模式圖;圖10A是表示通過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604形成的延遲曲線一個例子的圖;圖10B是表示通過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605形成的延遲曲線一個例子的圖;圖11A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604形成的循環后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圖11B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605形成的循環后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圖12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各相關部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的比較狀態圖;圖13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各相關部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在傳播延遲大的情況下)的比較狀態圖;圖14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各相關部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在延遲波存在的情況下)的比較狀態圖;圖15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構成的方框圖;圖16是表示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構成的方框圖;圖17是表示由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使用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碼型模式圖;圖18是表示對于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2的分配方法第1例的圖;圖19是表示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圖18所示的分配方法的應用方式的第1例的圖;圖20是表示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分配碼型1應用時的發送定時模式圖;圖21是表示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分配碼型2應用時的發送定時模式圖;圖22A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圖22B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圖23A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形成的循環后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圖23B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循環后的延遲曲線一例的圖24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應用時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比較狀態的圖;圖25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應用時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在傳播延遲大的情況下)比較狀態圖;圖26是表示由備有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應用時形成的位置調節后的延遲曲線(在延遲波存在的情況下)比較狀態圖;圖27是表示對于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分配方法的第2例的28是表示上述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圖27所示的分配方法應用方式的第2例的圖;圖29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和進行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構成方框圖;圖30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構成方框圖;圖31是表示分配給備有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和進行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的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圖32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和進行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的發送定時一例的模式圖;圖33是表示由備有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形成的延遲曲線一例的模式圖。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在實施例1中,說明有關把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進行碼分復用來產生發送信號的情況。在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說明有關把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進行時分復用來產生發送信號的情況。在實施例4中,說明使用接收信號和已知參照信號的相關值以及接收信號和各信道固有擴頻碼的相關值,進行各信道的信道估計的情況。
實施例1圖5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構成方框圖。在圖5中,擴頻部501使用分配給本發送機發送用信道的擴頻碼對發送數據進行擴頻處理。時分復用部502通過在幀中對中置碼碼型即第1中置碼碼型以及第2中置碼碼型和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進行復用(碼分復用),形成發送信號。作為幀格式,如圖12所示,主要使用包括數據部1、中置碼部以及數據部2的部分。此外,幀格式以及中置碼碼型的詳細內容待后述。
無線部503對于通過時分復用部502形成的發送信號進行變頻等規定的發送處理,經天線504發送上述處理后的發送信號。
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構成的方框圖。在圖6中,接收部602對于通過天線接收到的信號(接收信號)進行變頻等規定的接收處理,把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送到分離部603和存儲部607中。此外,該接收信號是通過多個發送機發送的信號在同一頻帶上被復用的信號。并且,上述多個發送機是分別具有在圖5所示構成的設備,分別使用不同的信道對圖6所示的接收機輸出信號。
存儲部607存儲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向后述的相關部608~610輸出。分離部603在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之中分離從基準時間開始接收到的512碼片信號。相關部604在進行被分離的512碼片接收信號和分配給每個信道的基本碼1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后,使用算出的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
相關部605在使用被分離的512碼片的接收信號和分配給每個信道的基本碼2的相關值計算處理之后,使用算出的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
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使用分別通過相關部604以及相關部605形成的延遲曲線進行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即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使用上述延遲曲線檢測有關各信道路徑以及該路徑的延遲傳播。
相關部608~610根據比較-線路估計部606產生的線路估計結果,使用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實施對來自接收部602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同步檢波部611~613對由各相關部602~610進行解擴處理后的信號進行同步檢波處理。合成部614合成由同步檢波部611~613進行同步檢波處理后的信號,輸出解調信號。
此外,在圖6中,作為一個例子,為了說明有關處理各信道3個路徑的情況,雖然表示了設置了3個系統的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波部的構成,但本發明在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波部的系統數作適宜變更的情況下也可適用。
接著,參照圖7和8說明有關在各信道中使用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方法。這里,說明形成8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情況。在本實施例中,給每個信道分配第1中置碼碼型(第1碼)和第2中置碼碼型(第2碼)的2個中置碼碼型。首先,參照圖7說明有關第1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
圖7是表示由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使用的第1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如圖7所示,使用以456碼片周期循環的第1基本碼(第1基準碼)根據下面的過程形成在各信道中使用的第1中置碼碼型。該第1基本碼對于圖6所示的接收機來說是已知的,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W(=57)碼片長的碼的A~H的塊。
首先,作為第1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決定基準位置,對各信道,將決定的基準位置依次朝圖中右方向錯開{W×(n-1)}碼片。其中,W=57碼片,n為信道數。作為錯開碼片數,在信道1、信道2、信道3以及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成為0、W、2W以及7W。此外,使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也可以是圖中的左方向。
作為第2步驟,對于各信道,從上述基本碼的錯開的基準位置抽出規定長度的碼。藉此,抽出的各碼作為整體成為456碼片長。在這里,作為一例設上述規定長度為456碼片。
作為第3步驟,作為整體在456碼片長的各碼中,把除去前端塊的末端1碼片的碼附加到末端上,作為整體規定512碼片長的碼,設定該碼為各信道的第1中置碼碼型。即例如,對于信道1,通過除去將作為整體形成456碼片長的碼的前端塊A的末端1碼片的碼A′附加到末端即塊H后面,形成信道1的第1中置碼碼型“ABCDEFGHA′”。
下面,參照圖8說明第2中置碼碼型形成過程。圖8是表示由本發明一實施例的CDMA通信裝置使用的第2中置碼碼型的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如圖8所示,在各信道中使用的第2中置碼碼型使用以456碼片周期循環的第2基本碼(第2基準碼)根據下面過程形成。該第2基本碼對于圖6所示的接收機是已知的,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W(=57)碼片長的碼的J~Q的8塊。
首先,作為第1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決定基準位置,對各信道,將決定的基準位置依次朝圖中左方向錯開{W×(n-1)}碼片(與第1中置碼形成時相反的方向)錯開。其中,W=57碼片,n為信道數。作為錯開碼片數,在信道1、信道2、信道3以及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成為0、W、2W以及7W。此外,只要使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與在第1中置碼碼型形成時使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相反,則也可以是任一方向。
作為第2步驟,對于各信道,從上述基本碼的錯開的基準位置起抽出規定長度的碼。藉此,抽出的各碼作為整體成為456碼片長。另外,設上述規定長度與第1中置碼碼型形成時的規定長度相同。
作為第3步驟,在整體456碼片長的各碼中,把除去前端塊的末端1碼片的碼附加到末端上,作為整體規定512碼片長的碼,設定該碼為各信道的第2中置碼碼型。即例如,對于信道1,通過除去將作為整體形成456碼片長的碼的前端塊Q的末端1碼片的碼Q′附加到末端即塊P后面,形成信道1的第2中置碼碼型“QJKLMNOPQ′”。
下面,說明有關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工作。首先,參照附圖5和9說明有關備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工作。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發送定時的模式圖。
參照圖5,發送數據在擴頻部501中使用分配給本發送機的發送用信道的擴頻碼進行擴頻處理。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送到時分復用部502。
而且,在根據上述過程形成的中置碼碼型內,分配給本發送機的發送用信道的第1中置碼碼型以及第2中置碼碼型被送到時分復用部502。
在時分復用部502中,通過在幀中復用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第1中置碼碼型以及第2中置碼碼型,來形成發送信號。即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在圖9所示的幀的數據部(這里是數據部1和數據部2)中被復用,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在上述幀的中置碼部(512碼片區間)上被復用,以此形成發送信號。其中,在中置碼部中,在同一時間上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被復用。
利用時分復用部502形成的發送信號通過無線部503進行變頻等規定發送處理之后,用天線504發送出去。
下面,參照圖6說明有關備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的工作。用天線601接收到的信號利用接收部602作變頻等規定的接收處理。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被送到分離部603和存儲部607中。在存儲部607中,存儲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
在分離部603中,在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內分離從基準時間開始接收到的512碼片信號,再在分離的512碼片長的信號內從末端部僅切下456碼片。此外,所謂基準時間如上所述在無傳播延遲的情況下相當于通過接收機(基站)接收由各發送機(各移動臺)發送的信號的各中置碼部前端部的時間。
在相關部604以及605中,進行使用從分離部603送達的456碼片長的信號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即在相關部604和605中,算出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和第1基本碼的相關值以及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和第2基本碼的相關值。
具體來說,在相關部604中,以圖7所示的第1基本碼為基準,一邊逐個碼片錯位上述456碼片長的信號的相位,一邊與上述第1基本碼相乘,算出各相位的相關值。同樣,在相關部605中,用圖8所示的第2基本碼算出相關值。
再有,在相關部604和605中,使用如上所述算出的各相關值來形成延遲曲線。此外,有關形成的延遲曲線的詳細內容待后述。形成的延遲曲線向比較-線路估計部606輸出。
在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中,使用由相關部604和605形成的各延遲曲線,對各信道進行線路估計。即使用上述各延遲曲線檢測有關各信道路徑以及該路徑的延遲傳播。線路估計結果向相關部608~610輸出。
在相關部608~610中,根據比較-線路估計部606的線路估計結果,實施對從存儲部607送來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即從存儲部607送來接收信號在相關部608~610中,對各信道以考慮通過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估計的3個路徑的各延遲時間的定時,實施對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采取通過相關部608~610的3個相關部進行解擴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但不限制相關部的數量。
在同步檢波部611~613中,實施對于各相關部608~610進行了解擴處理的信號的同步檢波處理。同步檢波的信號通過由合成部614合成得到解調信號。
下面說明有關根據備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內比較-線路估計部的線路估計方法。這里首先為了使說明簡單,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之和在W碼片長以下,并且,規定在來自各信道的信號中不存在延遲波。
在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中,使用通過相關部604和605每個形成的延遲曲線進行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其中,首先參照圖10A和10B說明有關通過相關部604和605每個形成的延遲曲線。
圖10A是表示通過備有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相關部604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例的圖;圖10B是表示通過備有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相關部605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例的圖。
如圖10A所示,在相關部604的相關值計算處理時,在來自分離部603的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某個移動臺的中置碼部的碼和上述已知的第1基本碼一致時刻,相關值達到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
因此,例如在圖10A中,路徑1001a、1002a、1003a、和1008a的各個值達到最大的時刻相當于上述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移動臺1、移動臺2、移動臺3和移動臺8的各中置碼部的第1中置碼碼型與上述已知的第1基本碼一致的時刻。
同樣,如圖10B所示,在相關部605的相關值計算處理時,在來自分離部603的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某個移動臺的中置碼部的碼和上述已知的第2基本碼一致的時刻,相關值達到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
因此,例如,在圖10B中,路徑1001b、1002b、1003b、和1008b的各個值達到最大的時刻相當于上述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移動臺1、移動臺2、移動臺3和移動臺8的各中置碼部的第2中置碼碼型與上述已知的第2基本碼一致的時刻。
并且,如上所述,在各移動臺的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的總計小于W(=57)碼片長的情況下,出現在延遲曲線上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的區間由每個移動臺決定。即,在上述的情況下,對應于移動臺1~8的路徑出現在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各1~8的W碼片區間(延遲曲線寬度)上。
此外,圖10A的各移動臺W碼片區間和圖10B的各移動臺W碼片區間的位置關系相反要歸因于,對應于各移動臺的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的形成方法,即,使上述第1步驟的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在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中相反。
還有,在相關部604和605中,分別使用循環的第1基本碼和循環的第2基本碼,實施相關值計算處理,所以圖10A和10B所示的延遲曲線成為循環的。
即,在圖10A的1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8的W碼片區間,在該8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7的W碼片區間,以后類推,設置6、5、4…的W碼片區間。在圖10A的8的W碼片區間之后設置1、2、3…的W碼片區間。相反,在圖10B的8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1的W碼片區間,在該1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2的W碼片區間,以后類推,設置3、4、5…的W碼片區間。并且在圖10B的1的碼片區間之后,設置8、7、6…的W碼片區間。
在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中,使用上述2個延遲曲線執行線路估計。在這里,以進行信道1(移動臺1)的線路估計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參照上述圖9的信道1的傳輸信號,在同一時間軸上復用中置碼部的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從而,對應于圖10A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的I分量和Q分量分別與對應于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的I分量和Q分量大致相同。即,有關圖10A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和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的I分量和Q分量的差在規定的誤差范圍以下。
藉此,圖10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大小與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大小大致相同,而且,從圖10A所示的延遲曲線檢出的信道1的傳播延遲和從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檢出的信道1的傳播延遲大致相同。
即,在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各延遲曲線中,由于對應路徑1的I分量和Q分量大致相同,所以路徑1001a的值成為最大的相位和路徑1001b的值成為最大的相位大致相同,路徑1001a和1001b的大小大致相同。換言之,可判斷I分量和Q分量的每個的差超出規定的誤差范圍的路徑,即路徑相位以及大小的每個的差超出規定的誤差范圍的路徑不是同一信道路徑。
于是,在比較-線路估計部606中,首先以信道1的W碼片區間為基準使上述2個延遲曲線循環。結果,使根據如圖10A所示的第1基本碼產生的延遲曲線象如圖11A所示那樣循環。使根據如圖10B所示的第2基本碼產生的延遲曲線象如圖11B所示地那樣循環。
接著,調節如圖11A和11B所示的循環后的各延遲曲線的位置,以使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一致,即,使在信道1中沒有延遲的情況下有用波(主波)的路徑大小成為最大的相位(基準相位)1101一致,然后比較各延遲曲線。位置調節后的各延遲曲線如圖12所示。
具體來說,比較圖12所示的位置調節后的各延遲曲線,當存在一致的路徑的情況下,即例如存在相位和大小的誤差成為規定誤差范圍以下的多個路徑的情況下,設定該路徑為信道1的路徑。藉此,檢出信道1的傳播延遲。此外,上述規定的誤差范圍是根據各種條件適當設定的參數。
然而,在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之和比W碼片長要大的情況下,在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延遲曲線中,例如信道1的路徑不出現在信道1的W碼片區間,而是其他的信道的W碼片區間上。因此,在已有的方法中,難于檢出信道1的路徑。
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傳輸信號的中置碼部的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由于在同一時間軸上復用,所以,在通過該傳輸信號和2個基本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對應各信道的I分量和Q分量大致相同。即,各信道路徑的大小和相位差大致相同。
而且,在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分別形成時,由于使第1步驟的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彼此相反,所以象通過利用上述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例如圖10)所了解到的那樣,與某信道的W碼片區間相鄰的信道的W碼片區間在各延遲曲線中分別相反。
例如,如果著眼于信道3的W碼片區間,那么在圖10A的延遲曲線中,在圖中右鄰設置信道4的W碼片區間,在圖中左鄰設置信道2的W碼片區間。相反,在圖10B的延遲曲線中,在圖中右鄰設置信道2的W碼片區間,在圖中左鄰設置信道4的W碼片區間。
因此可以說,在各延遲曲線中,某信道路徑的大小及相位和其他信道路徑的大小及相位幾乎不會完全一致。換言之,在各延遲曲線中,大小和相位大體一致的各路徑為同一信道路徑的可能性大。
從而,即便在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的和比W碼片長度要大的情況下,也能用上述的方法進行各信道的線路估計。例如,如圖13所示,當來自信道1的信號的延遲傳播比W碼片長度要大的情況下,在2個延遲曲線中,在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上不出現信道1的路徑。這里,根據上述主要原因,在上述各延遲曲線中,大體一致的路徑,即,例如有關大小及相位差成為規定誤差范圍以下的各個路徑可認作同一信道路徑。在圖13中,由于路徑1301a和路徑1301b的大小及相位大體相同,所以可將該路徑1301a(路徑1301b)檢測為信道1的路徑。
以上,雖然說明了包括本實施例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僅接收各信道的有用波的情況,但上述接收機也能應付不僅有用波(主波)而且延遲波的情況。圖14表示該情況下的2個延遲曲線的一個例子。
如上所述,傳輸信號的中置碼部的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由于在同一時間軸上復用,所以在通過該傳輸信號和2個基本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對應于各信道的延遲波的路徑的I分量及Q分量變得大體相同。即,各信道的延遲波的路徑值的大小及相位差也大體相同。
然而,如果根據上述的線路估計方法,那么對于各信道能檢測的不僅是有用波而且還有延遲波的路徑。即,在位置調節使圖14所示的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一致的各延遲曲線中,路徑1041a、1401b、1402a、1402b、1403a和1403b其大小及相位差大體相同。因此,可了解到這些路徑是對應于信道1的路徑。
具體來說,根據其路徑的大小估計路徑1401a(路徑1401b)是信道1的有用波的路徑;路徑1402a(路徑1402b)和路徑1403a(路徑1403b)是信道1的延遲波。路徑1404b由于和這大小及相位為相同的路徑在由第1基本碼產生的延遲曲線上不存在,所以估計為是信道1以外的延遲波。
這以后,檢出的3個路徑的傳播延遲分別被送到圖6所示的各相關部608~610。藉此,相關部608~610以考慮各傳播延遲的定時可實施對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
象這樣,根據本實施例,使用循環的第1基本碼和第2基本碼,形成每個信道固有的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該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在由接收側裝置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形成使得W碼片區間的位置關系相反。
發送側裝置發送在中置碼部上將上述2個中置碼碼型在同一時間軸上復用的信號,并且在接收機側,通過比較使用接收信號的上述第1基本碼和上述第2基本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的各延遲曲線的路徑的大小及相位,縱使在傳播延遲比W碼片長度大的情況下和還有延遲波存在的情況下也能正確地執行各信道的線路估計。藉此,不會影響到傳輸容量及容納信道數,能正確地檢測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以第1中置碼碼型及第2中置碼碼型作為一例對利用上述方法形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若能滿足以下條件,在上述第1步驟中使基準位置錯開的碼片數、錯開的方向及總信道數等作適當變更的情況下也可適用。
即,與各信道W碼片區間相鄰的W碼片區間必須形成上述各中置碼碼型,使得在2條延遲曲線中各自不成為同一信道的W碼片區間。更詳細地說,某信道的W碼片區間和其他信道的W碼片區間的位置關系(相位差)在2條延遲曲線中必須使其彼此不同。
因此,可以形成分配給各信道的第1中置碼碼型及第2中置碼碼型,使得分配第1中置碼碼型的信道和分配第2中置碼碼型的信道不同,所述第1中置碼碼型在前端部具有從由分配給規定信道的第1中置碼碼型的前端部錯開任意區間的地點抽出規定長度的碼,所述第2中置碼碼型在前端部具有從由分配給規定信道的第2中置碼碼型的前端部錯開所述任意區間的地點抽出所述規定長度的碼。
例如,參照上述的圖7及圖8,首先,在分配給信道1的第1中置碼碼型中通過從由前端部錯開W區間的地點抽出W碼片長,得到塊B的碼。在前端部具有該塊B的第1中置碼碼型成為信道2。接著在分配給信道1的第2中置碼碼型中通過從由前端部錯開W區間的地點抽出W碼片長,得到塊J的碼。在前端部具有該塊J的第2中置碼碼型成為信道8。可以這樣對所有信道形成各中置碼碼型,使得信道都不相同。
如果把各中置碼碼型分配給各信道,使得滿足如上述的條件,那么在上述的中置碼碼型形成時,即使第1步驟在第1中置碼碼型及第2中置碼碼型中使基準位置錯開的方向相同的情況下,作為結果,對于信道1至信道8也可分別分配如圖9所示的各中置碼碼型。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在中置碼碼型形成時的上述的第1步驟中,雖然說明了在所有信道設錯開基準位置的碼片數為W碼片的情況,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在每個信道使基準位置錯開的碼片數作適當變更的情況下也可適用。在該情況下,只要接收側裝置能識別使各信道的基準位置錯開的碼片數,則與上述例相同,也能正確檢測有關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對于作為中置碼碼型使用第1中置碼碼型和第2中置碼碼型2個的情況做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適用于中置碼碼型3個以上的情況。在該情況下,能更正確地檢測有關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通信裝置,在發送側裝置中,中置碼部在同一時間軸上復用(碼分復用)發送使用循環的2種碼形成的每個信道中固有的2個中置碼碼型,在接收側裝置中,通過算出接收信號和上述2種碼的相關值,形成2個延遲曲線,并為了在沒有傳播延遲的情況下檢測對象信道路徑出現的區間相互一致,在循環的上述各延遲曲線中,由于要檢測大體一致的路徑,所以不影響傳輸容量及容納信道數,可正確地檢測有關各移動臺的傳播延遲。
實施例2圖15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構成的方框圖。在圖15中,擴頻部1501使用分配給本發送機發送用信道的擴頻碼對發送數據進行擴頻處理。時分復用部1502通過在幀中復用中置碼碼型和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來產生發送信號。此外,所謂中置碼碼型是在接收本發送機發送的信號的通信對方側,為了形成延遲曲線而使用的已知信號。輸入到時分復用部1502的中置碼碼型是固有地分配給各信道(各發送機)的碼型,隨規定碼型而變化。有關該中置碼碼型的具體內容待下文陳述。
作為幀格式,如圖2所示,主要使用包括數據部1、中置碼部、以及數據部2的格式。中置碼是插入延遲曲線形成用的已知信號部分。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就有關在圖2所示的幀格式的中置碼部中插入延遲曲線形成用的已知信號的情況做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適用于把延遲曲線形成用的已知信號插入幀格式的任何部分的情況。
無線部1503對于由時分復用部1502形成的發送信號進行變頻等規定的發送處理。上述處理后的發送信號通過天線1504發送。
圖16是表示備有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構的方框圖。在圖16中,接收部1602對通過天線1601接收的信號(接收信號)作變頻等規定的接收處理。把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送到分離部1603和存儲部1607。另外,該接收信號是由多個發送機發送的信號在同一頻帶被復用的信號。而且,上述多個發送機是具有各個如圖15所示的構成的設備,使用各個不同的信道對圖16所示的接收機發送信號。
存儲部1607存儲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向后述的相關部1608~1610輸出。分離部1603從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中分離從基準時間開始接收到的512碼片信號。
相關部1604在進行使用分離的512碼片接收信號和分配給每個信道的循環的基本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之后,使用算出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還有,相關部1604把有關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送到存儲部1605中。此外,所謂有關相關部1604送到存儲部1605的延遲曲線的信息,是例如通過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的相關值(I分量以及Q分量)和各路徑大小(功率值)等。存儲部1605存儲有關來自相關部16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
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使用有關在存儲部1605中存儲的延遲曲線的信息,進行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即,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使用有關上述延遲曲線的信息檢測有關各信道路徑以及該路徑的延遲傳播。而且,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使用線路估計結果即傳播延遲的結果檢測結果,產生時間對準控制信號。有關該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待后陳述。
相關部1608~1610根據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產生的線路估計結果,使用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作對來自存儲部1607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同步檢波部1611~1613對由各相關部1608~1610產生的解擴處理后的信號作同步檢波處理。合成部1614合成同步檢波部1611~1613產生的同步檢波處理后的信號并輸出解調信號。
還有,在圖16中,作為一例,為了說明有關使用各信道的3個路徑的情況,顯然表示了設置3系統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波部的結構,但本發明也可適用于適當變更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波部的系統數的情況。
接著,說明有關對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已知參照碼)的分配方法。首先,參照圖17說明有關用于分配給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方法。此外,這里作為一例假定總信道數為8進行說明。
圖17是表示由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使用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如圖17所示,使用在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利用以456(=8W)碼片周期循環的基本碼(基準碼),按如下所示的過程形成。該基本碼是采取圖16所示的接收機的已知的碼,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W(=57)碼片長的碼A~H的8塊。
首先,作為第1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設定基準塊。這里設基準塊為“A”。
作為第2步驟,使上述基準塊向圖中左方向錯開{W×(m-1)}相位(碼片數)使上述基準塊。其中,W=57碼片;m為總信道數。另外,錯開基準塊的方向也可以是圖中右方向。
作為第3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從在第2步驟中錯開相位的各基準塊前端部抽出513碼片。藉此,總共形成m個即總信道數個513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還有,在513碼片長的各中置碼碼型中,前端塊的前端1碼片或末端被除去。以此,總共形成總信道數個512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此外,在圖17,在512碼片長的各中置碼碼型中,前端塊是除去末端塊的1碼片的部分。
在圖17中表示在形成的8個中置碼碼型中,通過在第2步驟使相位分別錯開0、W、2W和7W形成的中置碼碼型。
而且,為以后說明簡單起見,將通過在第2步驟使相位分別錯開0~7W形成的中置碼碼型分別稱為“相位1的中置碼碼型~相位8的中置碼碼型”。
接著,參照圖18及圖18說明將如上所述形成的中置碼碼型分配給各信道的方法。圖18是表示對于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方法第1例的圖。圖1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圖18中所示的分配方法應用方式的第1例。
參照圖18,作為分配碼型準備例如分配碼型1及分配碼型2的2個分配碼型,在每個分配碼型中,使分配給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變化。即在分配碼型1中,對信道1(發送機1)~信道8(發送機8)分別分配相位8的中置碼碼型~相位1的中置碼碼型,并且,在分配碼型2中,對信道1(發送機1)~信道8(發送機8)分別分配相位1的中置碼碼型~相位8的中置碼碼型。
還有,參照圖19,作為實際使用的分配碼型使上述的分配碼型1及分配碼型2在每單位時間交替變化。即,在時刻“T-1”,根據分配碼型2給各信道分配中置碼碼型。在時刻“T+0”,根據分配碼型1給各信道分配中置碼碼型,以下根據每單位時間交替變化的分配碼型,給各信道分配中置碼碼型。以上是對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方法。
接著,說明有關具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工作。首先,除圖15之外還參照圖20及圖21說明有關備置具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工作。圖20是表示備置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分配碼型1應用時的發送定時模式圖。圖21是表示備置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分配碼型2應用時的發送定時模式圖。
參照圖15,在擴頻部1501中發送數據使用給本發送機的發送用信道分配的擴頻碼進行擴頻處理。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被送到時分復用部1502。
此外,根據上述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方法,被分配給本發送機的發送用信道的中置碼碼型被送到時分復用部1502。
在時分復用部1502中,通過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及中置碼碼型在幀中被復用產生發送信號。即,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被插入圖20或圖21所示的幀的數據部中(這里是數據部1及數據部2),通過中置碼碼型被插入上述幀的中置碼部產生發送信號。
具體來說,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例如圖19的時刻“T+0”、“T+2”和“T+4”等),插入中置碼部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成為如圖20所示的碼型,而且,在分配碼型2應用時(例如圖19的時刻“T-1”、“T+1”和“T+3”等)插入中置碼部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成為如圖21所示的碼型。即,在幀上2個中置碼碼型被時分復用。
由時分復用部1502產生的發送信號通過無線部1503進行變頻等規定的發送處理后,通過天線1504發送出去。
下面,參照圖16說明備置具有上述構成通信裝置的接收機的工作。通過天線1601接收的信號經接收部1602實施變頻等規定接收處理。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被送到分離部1603、存儲部1607。在存儲部1607中存儲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
在分離部1603中,分離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內的從基準時間開始接收到的512碼片的信號,并且在分離的512碼片長的信號內的從末端部僅切下456碼片。而且所謂基準時間相當于如上所述在無傳播延遲的情況下由本接收機接收到通過各發送機(各移動臺)發送的信號的各中置碼部前端部的時間。
在相關部1604中,進行使用由分離部1603送來的456碼片長的信號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即,在相關部1604中,進行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和循環的基本碼的相關值的計算。再有,在相關部1604中,使用如上所述算出的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此外,有關形成的延遲曲線的詳細內容待后述。關于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被送到存儲部1605。
在存儲部1605中,存儲有關來自相關部16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具體來說,每單位時間存儲有關來自相關部16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作為其中的單位時間,例如可使用為接收單位幀所需時間。以此,存儲部1605可存儲有關對應使圖15所示的發送機每單位時間變化的中置碼碼型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即,例如,存儲部1605使用由上述發送機在時刻“T-1”發送的發送信號,使用有關相關部1604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和使用由上述發送機在時刻“T+0”發送的發送信號,可存儲有關相關部1604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等。
另外,由存儲部1605對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發送有關每單位時間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在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中,使用有關每單位時間延遲曲線的信息,通過進行線路估計,檢測有關各信道路徑以及該路徑的傳播延遲。此外,具體的線路估計方法留待后述。把線路估計結果向相關部1608~1610輸出。
在相關部1608~1610中,根據由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產生的線路估計結果,進行對由存儲部1607發送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即,在相關部1608~1610中,就有關各信道以分別考慮由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估計的3個路徑的延遲時間的定時,對從存儲部1607發送的接收信號的實施解擴處理。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以通過相關部1608~1610的3個相關部實施解擴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對相關部的數量不限定。
在同步檢波部1611~1613中,分別實施對由相關部1608~1610作解擴處理的信號的同步檢波處理。同步檢波的信號通過由合成部1614的合成,得到解調信號。
接著,說明有關根據備置具有上述構成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內的比較-線路估計部的線路估計方法。為了說明簡單起見,這里首先對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合計在W碼片長以下,并且,對來自各信道的信號中不存在延遲波的情況進行說明。
在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中,使用有關由存儲部1605存儲的每單位時間延遲曲線的信息進行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其中,首先參照圖22對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以及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進行說明。此外,所謂分配碼型1應用時(分配碼型2應用時)是相當于各發送機發送插入了根據分配碼型1(分配碼型2)分配的中置碼碼型的發送信號,本接收機接收由上述各發送機發送的信號的情況。
圖22A是表示由備置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例。圖22B是表示由備置本發明實施例2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內的相關部1604在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例。
如圖22A所示,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在由相關部1604形成的延遲曲線中,在使來自分離部1603的456碼片長的信號中包含的來自某個發送機的中置碼碼型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時候,相關值為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
因此,例如在圖22A中,路徑2201a、路徑2202a、路徑2203a和路徑2208a的每個值成為最大的時刻相當于上述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發送機1、發送機2、發送機3和發送機8的每個中置碼碼型與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時刻。
同樣,如圖22B所示,在分配碼型2應用時,在由相關部1604形成的延遲曲線中,在來自分離部1603的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某個發送機的中置碼碼型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時刻,相關值變成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
因此,例如在圖22B中,路徑2201b、路徑2202b、路徑2203b和路徑2208b的每個值成為最大的時刻相當于上述456碼片長的信號中所包括的來自發送機1、發送機2、發送機3和發送機8的每個中置碼碼型與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時刻。
并且如上所述,在各發送機的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的合計比W(=57)碼片長小的情況下,出現具有作為在延遲曲線上的一定大小的路徑的區間在每個發送機是確定。即,在上述的情況下,對應于發送機1~8的路徑出現在圖22A、22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各1~8的W碼片區間(延遲曲線的寬度)上。
此外,圖22A的各信道(各發送機)的W碼片區間和圖22B的各信道的W碼片區間的位置關系相反要歸因于對各發送機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方法在分配碼型1和分配碼型2中相反,具體來說,對于各發送機的相位1的中置碼碼型~相位8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順序在分配碼型1和分配碼型2中不同。
而且,在相關部1604中,使用循環的基本碼作相關值計算處理,所以,圖22A和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可以說是循環的。
即,在圖22A的1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8的W碼片區間,在該8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7的W碼片區間,以后同樣,設置6、5、4…的W碼片區間。并且,在圖22A的8的W碼片區間之后設置1、2、3…的W碼片區間。相反在圖22B的8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1的W碼片區間,在該1的W碼片區間之前設置2的W碼片區間,以后同樣,設置3、4、5…的W碼片區間。并且在圖22B的1的碼片區間之后設置8、7、6…的W碼片區間。
在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中,作使用上述2個延遲曲線的線路估計。這里,以進行信道1(發送機1)的線路估計的情況為例說明。此外,即便對信道1以外的信道的線路估計,也可通過與信道1同樣的線路估計來進行。
參照上述圖20和圖21的信道1的傳輸信號,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和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假定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要小,那么圖16所示的接收機可看作大體同時接收圖20信道1的中置碼碼型和圖21信道1的中置碼碼型。因此,對應于圖22A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2201a的I分量和Q分量分別與對應于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2201b的I分量和Q分量大體相同。即,有關圖22A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2201a和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2201b的I分量和Q分量差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
藉此,圖22A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大小,和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的信道1的路徑大小大致相同,并且,從圖22A所示的延遲曲線檢出的信道1的傳播延遲和從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檢出的信道1的傳播延遲大致相同。
即,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小的情況下,在圖22A和圖22B所示的各延遲曲線中,由于對應路徑1的I分量和Q分量大致變得相同,所以路徑2201a的值成為最大的相位和路徑2201b的值成為最大的相位大致相同,路徑2201a的大小和路徑2201b的大小大致相同。換言之,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小于傳播環境變化周期的情況下,I分量和Q分量的每個差超出規定誤差范圍的路徑,即,路徑的相位以及大小的每個的差超過規定誤差范圍的路徑,就可判定為不是同一信道路徑。
于是,在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中,首先以信道1的W碼片區間為基準使上述2個延遲曲線循環。結果,使圖22A中所示的延遲曲線如圖23A所示的那樣進行循環。使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如圖23B所示的那樣進行循環。
接著為了使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一致,即,為了在信道1沒有延遲的情況下,使有用波(主波)的路徑的大小成為最大的相位(基準相位)2301一致,在調節圖23A和圖23B中所示的循環后的各延遲曲線位置之后,比較各延遲曲線。在圖24中展示位置調節后的各延遲曲線。
具體來說,比較圖24所示的位置調節后的各延遲曲線,在一致的路徑存在的情況下,即,當例如相位和大小的誤差成為規定誤差范圍以下的路徑存在的情況下,設定該路徑為信道1的路徑。以此,檢出信道1的傳播延遲。此外,上述規定的誤差范圍是根據各種條件適當設定的。
然而,在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總計大于W碼片長的情況下,在圖22A和圖22B所示的延遲曲線中,例如信道1的路徑不是出現在信道1的W碼片區間,出現在其他信道的W碼片區間上。因此,用已有的方法難以檢出信道1的路徑。
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小于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和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對應各信道的I分量和Q分量大致相同。即各信道路徑的大小和相位差大體相同。
還有,如上所述,對于各發送機的相位1的中置碼碼型~相位8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順序由于在分配碼型1和分配碼型2中不同,所以如從分配碼型1應用時和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例如圖22)可知,與某信道的W碼片區間相鄰的信道的W碼片區間在各延遲曲線中分別相反。
例如,若著眼于信道3的W碼片區間,那么,在圖22A的延遲曲線中,在圖中右鄰設置信道4的W碼片區間,在圖中左鄰設置信道2的W碼片區間。相反,在圖22B的延遲曲線中,在圖中右鄰設置信道2的W碼片區間,在圖中左鄰設置信道4的W碼片區間。
因此,在各延遲曲線中,某信道路徑的大小及相位和其他的信道路徑的大小及相位可以說幾乎不會完全一致。換言之,在各延遲曲線中,大小及相位大體一致的各路徑是同一信道路徑的可能性大。
從而,即便在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總計比W碼片長大的情況下,也能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執行各信道的線路估計。例如,如圖25所示,當來自信道1的信號的延遲傳播比W碼片長大的情況下,在2個延遲曲線中,在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上不出現信道1的路徑。其中,根據上述原因,在上述各延遲曲線中,大體一致的路徑,即,例如有關大小及相位的差成為規定的誤差范圍以下的路徑可作為同一信道路徑識別。在圖25中,由于路徑2501a和路徑2501b的大小及相位大體相同,所以把該路徑2501a(路徑2501b)作為信道1的路徑檢測。
以上盡管對有關備置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裝置的接收機只接收有關各信道有用波的情況作了說明,但上述接收機對于不僅接收有用波而且還有延遲波的情況也有效。圖26表示該情況下的2個延遲曲線的一例。
如上所述,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在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小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和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對應于各信道的延遲波路徑的I分量及Q分量成為大致相同。即,各信道的延遲波路徑的值的大小及相位差也變得大致相同。
從而,根據上述的線路估計方法,對于各信道不僅能檢測有用波而且還有延遲波的路徑。即,為了使圖26所示的信道1的W碼片區間一致,在調節位置的各延遲曲線中,路徑2601a和路徑2601b、路徑2602a和路徑2602b、路徑2603a和路徑2603b其大小和相位差大體相同。因此,可知這些路徑為對應于信道1的路徑。
具體來說,根據其路徑的大小,估計為路徑2601a(路徑2601b)是信道1的有用波的通道,路徑2602a(路徑2602b)及路徑2603a(路徑2603b)是信道1的延遲波路徑。路徑2604b由于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上不存在與其大小及相位相同的路徑,所以估計為信道1以外的延遲波。
此外,至此,盡管對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在小于傳播環境變化周期的情況下,即,對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和分配碼型2應用時的傳播環境不變化的情況做了說明,但實際上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往往大于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以下就有關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的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的線路估計方法進行說明。
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下,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及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對應某信道路徑的I分量及Q分量大體相同的可能性小,而且,某信道路徑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可能性也小。
然而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下,某信道的延遲量的時間變化與該信道的路徑大小和I分量和Q分量要慢。于是,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要大的情況下,可著眼于某信道延遲量。
具體來說,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下,在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中,在分配碼型1應用時及分配碼型2應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延遲量差低于規定誤差范圍而且大小超出規定閾值的路徑被判定為同一信道路徑,延遲量差超出規定誤差的路徑可判定為不是同一信道路徑。其中,所謂延遲量例如是在有關信道1的線路估計時(參照圖23),可以是距基準相位2301的相位的偏移。
根據以上所述,由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檢測的各信道的傳播延遲(這里為3個路徑的傳播延遲)被送到圖16的相關部1608~1610。借此,相關部1608~1610以考慮各個傳播延遲的定時,可進行對在存儲部1607中存儲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
并且,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通過進行如上所述的線路估計,可檢出有關各信道的傳播延遲。借此,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產生用于進行對各發送機的時間對準控制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即,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由于可檢出各信道(各發送機)的傳播延遲,所以為了要在延遲曲線的W碼片區間上出現路徑,可對每個信道設定錯開多少發送定時。以此,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可產生用于對各信道指示發送定時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因此,本接收機可進行對各發送機的發送定時控制。
象這樣,根據本實施例,使用循環的基本碼形成相互不同的多個中置碼碼型。還有,為了在相鄰的各單位時間中對各發送機(各信道)分配不同的中置碼碼型,上述多個中置碼碼型在每單位時間分配給各發送機。具體來說,在相鄰單位時間由接收機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為了對全部信道滿足與某信道的W碼片區間相鄰的W碼片區間沒有成為同一信道的W碼片區間的條件,每單位時間給各發送機分配上述多個中置碼碼型。
另一方面,接收機在每單位時間形成延遲曲線,在相鄰的單位時間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通過比較路徑的I分量和Q分量、路徑的大小及路徑的延遲量等,即使在傳播延遲大于W碼片長的情況下和延遲波存在的情況下,也能正確地進行各信道的線路估計。
以此,不會影響到容納信道數,能正確地檢測各信道的傳播延遲,所以能取出精度高的解調信號,同時可作對各發送機的時間對準控制。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一個例子,說明了用上述方法進行中置碼碼型的形成及形成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但本發明不限于此,若是滿足以下條件的,在中置碼碼型形成時,在適當變更循環基本碼的1周期長長度、第2步驟中的基準塊錯開的方向和錯開的碼片數、和總信道數等的情況下也能適用,而且,在中置碼碼型分配時,適當變更分配碼型和分配的變化碼型的情況下也能適用。
即,在相鄰的單位時間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為了與各信道的W碼片區間相鄰的W碼片區間不成為同一信道的W碼片區間,形成中置碼碼型,必須在各信道每單位時間分配形成的中置碼碼型。
這里,參照圖27及圖28說明有關變更中置碼碼型分配方法情況的一例。圖27是表示對本發明實施例1通信裝置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分配方法第2例的圖。圖28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通信裝置的圖27所示的分配方法適用方式的第2例的圖。此外,有關中置碼碼型形成方法,作為一例,適用與上述相同的方法。
參照圖27,作為分配碼型,準備分配碼型2~5的4個分配碼型,使分配給除信道1、信道3、信道5、信道7以外的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在每個分配碼型上發生變化。
并且,參照圖28,作為實際使用的分配碼型,以每單位時間依次變化上述分配碼型2~5。
如果使用如圖27和圖28所示的分配方法,那么在通過接收機在相鄰的單位時間形成的延遲曲線中,與各信道W碼片區間相鄰的W碼片區間不成為同一信道的W碼片區間。即,作為相鄰的單位時間,以圖28的時刻“T+1”和“T+2”為例,那么在時刻“T+1”即分配碼型3應用時以及時刻“T+2”即分配碼型4應用時分別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例如與信道3相鄰的W碼片區間在分配碼型3應用時,成為信道4(左鄰)以及信道6(右鄰)的W碼片區間,而在分配碼型4應用時,成為信道6(左鄰)以及信道8(右鄰)的W碼片區間。
在相鄰的單位時間形成的各延遲曲線中,鄰接各信道的W碼片區間沒有成為同一信道的W區間,通常對所有有關信道滿足。
此外,圖27和圖28所示的中置碼碼型分配方法是一個例子,可以適當增減分配碼型數或適當變更應用分配碼型的順序。
而且,根據在本實施例中說明的線路估計產生的結果可用于去干涉解調處理中的路徑限制。
實施例3在本實施例中,說明有關在實施例2中使在同一分配碼型應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平均化,使用平均化了的各延遲曲線檢測各信道傳播延遲的情況。
在實施例2中,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下,使用在2個分配碼型適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在檢測各信道傳播延遲時,不使用路徑的I分量和Q分量以及路徑的大小,而是使用路徑的延遲量。但是,僅根據路徑的延遲量檢測各信道的傳播延遲的情況下,相互不同的信道的路徑延遲量有偶然一致的可能性。
于是,在本實施例中,使在同一分配碼型適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平均化。以下再次參照圖16說明本實施例的通信裝置。此外,對于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相同的結構,詳細說明從略,僅對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不同處進行說明。這里作為一個例子,首先根據用圖18和圖19說明的中置碼碼型分配方法,對各發送機分配中置碼碼型。
參照圖16,存儲部1605存儲有關在前單位時間中分配碼型1以及分配碼型2適用時形成的各延遲曲線的信息。
并且,存儲部1605對于前單位時間內的規定的期間在每個分配碼型使有關存儲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平均化。例如,存儲部1605參照圖19,若設規定期間為時刻“T-1”~“T+4”,那么使有關在時刻“T+0”、時刻“T+2”和時刻“T+4”存儲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平均化,而且,使有關時刻“T-1”、時刻“T+1”和時刻“T+3”中存儲的延遲曲線平均化。存儲部1605對每個分配碼型把有關平均化的延遲曲線的信息送到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
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使用有關從存儲部1605送來的延遲曲線的信息,比較對應于各分配碼型的延遲曲線,利用在實施例2中說明的方法,檢出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象這樣,根據本實施例,使有關在同一分配碼型適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平均化,使用有關平均化了的延遲曲線的信息檢測各信道傳播延遲,所以可提高各信道傳播延遲檢測精度。尤其是在形成延遲曲線的周期比傳播環境變化的周期大的情況下,在檢測各信道傳播延遲時,可降低把相互不同的信道的路徑誤認為同一信道的路徑的概率。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盡管作為對于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分配方法,說明了有關使用2個分配碼型的情況,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即便對于使用3個以上分配碼型也可適用。在該情況下,存儲部1607在每個分配碼型中存儲有關在各分配碼型適用時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使有關存儲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在每個分配碼型上平均化。還有,比較-線路估計部1606比較對應各分配碼型的延遲曲線,檢出各信道傳播延遲。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裝置,在各信道中,對于每單位時間的發送信號,要插入從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碼中選擇的信道固有已知參照碼,并且,通過使用在上述多個已知參照碼內每單位時間插入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碼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上復用的信號,和循環的基準碼作相關值計算處理,形成對應前述各單位時間的延遲曲線,因使用形成的延遲曲線檢測各信道的延遲,所以不會影響容納信道數,可正確地檢測有關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實施例4圖29是表示與備置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進行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結構方框圖。在圖29中,擴頻部2901使用分配給本移動臺裝置的擴頻碼對發送數據進行擴頻處理。時分復用部2902通過在幀中復用分配給本移動臺裝置的中置碼碼型和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來產生發送信號。此外,所謂中置碼碼型是在基站裝置側為形成延遲曲線而使用的已知信號,是使用對基站裝置已知的循環的基本碼形成的。輸入時分復用部2902的中置碼碼型是各信道(各移動臺裝置)固有被分配的碼型。有關該中置碼碼型的具體內容待后述。
如圖2所示,作為幀格式所使用的部分,主要包括數據部1、中置碼部以及數據部2。中置碼部是插入中置碼碼型的部分。此外,在實施例中,盡管就有關中置碼碼型插入圖2所示的幀格式的中置碼部的情況作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不管把中置碼碼型插入幀格式怎樣的部分都可適用。
無線部2903對由時分復用部2902形成的發送信號進行變頻等規定的發送處理,通過天線2904發送上述處理后的發送信號。
圖30是表示備置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結構的方框圖。在圖30中,接收部3002對通過天線3001接收到的信號(接收信號)進行變頻等規定的接收處理,把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送到存儲部3003中。另外,該接收信號主要是在同一頻帶中復用通過移動臺裝置發送的信號的信號。并且,上述多個移動臺裝置是分別具有圖29所示的構成,分別使用不同的信道以及中置碼碼型對圖30所示的基站裝置發送信號。
存儲部3003在存儲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的同時,把存儲的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送到第1相關部3004、第2相關部3005以及相關部3008~3010。
第1相關部3004用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和上述循環的基本碼實施相關值計算處理,使用算出的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并且,第1相關部3004把有關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送到第2相關部3005以及線路估計部3006中。此外,所謂有關第1相關部3004傳送到線路估計部3006的延遲曲線的信息是例如通過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的相關值(I分量以及Q分量)和各路徑大小(功率值)等。
第2相關部3005根據有關來自第1相關部30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使用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和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進行相關值計算處理。把相關值算出結果送到線路估計部3006中。
線路估計部3006使用有關來自第1相關部30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以及來自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算出結果,進行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即,線路估計部3006使用有關上述延遲曲線的信息以及上述相關值算出結果檢測有關各信道的路徑以及該路徑的傳播延遲。而且,線路估計部3006使用線路估計結果即傳播延遲的檢測結果,產生時間對準控制信號。有關該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待后敘述。
相關部3008~3010根據線路估計部3006產生的線路估計結果,使用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對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進行解擴處理。同步檢波部3011~3013分別對由相關部3008~3010產生的解擴處理后的信號進行同步檢波處理。合成部3014合成根據同步檢波部3011~3013的同步檢波處理后的信號,輸出解調信號。
此外,在圖30中,作為一例,為了說明使用有關各信道的3個路徑的情況,雖然展示了設置3系統的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測部的結構,但本發明即便在適當變更相關部以及同步檢測部的系統數也可適用。
下面,參照圖31說明分配給各信道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方法。此外,其中,作為一例對總信道數為8的進行說明。圖31是表示分配給執行與備置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的中置碼碼型的形成過程的模式圖。如圖31所示,在各信道中使用的中置碼碼型利用以456碼片(8W)碼片周期循環的基本碼,根據下面所示的順序形成。該基本碼具有多個包括有彼此不同的W(=57)碼片長的碼的“A”~“H”的8塊的碼。
首先,作為第1步驟,在上述基本碼中設定基準塊。其中設基準塊為“A”。
作為第2步驟,使上述基準塊在每個信道向圖中左方向錯位{W×(n-1)}。其中,W=57碼片,n為信道數,作為錯開的相位,在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成為0、W、2W和7W。借此,各信道的基準塊在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8的情況下,分別成為“A”、“B”、“C”和“H”。
作為第3步驟,每個信道在上述基本碼中,從在第2步驟錯開相位的基準塊的前端部中提取513碼片。藉此,作為整體在每個信道形成513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還有,在513碼片長的各中置碼碼型中,除去前端塊的前端1碼片。這樣,作為整體在每個信道中形成512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在圖31中,在每個信道中形成的512碼片長的中置碼碼型中,前端塊相當于除去末端塊的前端1碼片的塊。例如,在信道1的情況下,前端塊“A”是從末端塊“A”中除去前端1碼片的塊。
然后,再參照圖32說明有關具有上述構成的移動臺裝置(圖29)以及基站裝置(圖30)的工作。圖32是表示執行與備置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無線通信的移動臺裝置的發送定時的一例的模式圖。
參照圖29,發送數據在擴頻部2901中,使用分配給本移動臺裝置的擴頻碼進行擴頻處理。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傳送到時分復用部2902。而且,如上述形成的多個中置碼碼型內的任一個被發送到時分復用部2902中。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說明簡單起見,對于移動臺裝置1~8規定分別分配使用圖31說明的中置碼碼型1~8。
在時分復用部2902中,通過使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以及中置碼碼型在幀上復用而形成發送信號。即,擴頻處理后的發送數據被插入圖32所示的幀的數據部(這里為數據部1以及數據部2),通過把中置碼碼型插入上述幀的中置碼部,產生發送信號。另外,圖32所示的幀是一個例子,對幀的中置碼部以及數據部的碼片數不限定。
由時分復用部2902產生的發送信號通過無線部2903作變頻等規定的發送處理之后,通過天線2904發送出去。具體來說,各個具有圖29所示結構的移動臺裝置根據如圖32所示的發送定時,對基站裝置發送。
由各移動臺裝置發送的發送信號以在同一頻帶上復用的狀態由基站發送。首先,通過天線3001接收的信號(接收信號)作變頻等規定的接收處理。把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存儲在存儲部3003中。存儲的上述處理后的接收信號被發送到第1相關部3004、第2相關部3005以及相關部3008~3010。
在第1相關部3004中,首先從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內分離從第1基準時間開始接收到的512碼片信號,在被分離的512碼片長的信號內,從末端部僅剪下456碼片。另外,所謂第1基準時間相當于在無傳播延遲情況下,通過本基站裝置接收到由各移動臺裝置發送的信號的各中置碼部前端部的時間。
并且,在第1相關部3004中,在算出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和循環的基本碼的相關值之后,使用算出的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圖33中表示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個例子。圖33表示由備置本發明實施例4的通信裝置的基站裝置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一個例子的模式圖。還有,圖33所示的延遲曲線僅僅是一例,在實際的延遲曲線中,在各W碼片區間上出現具有各種定時以及各種大小的路徑。
在計算如上所述的相關值時,在來自上述456碼片長的接收信號中包括的某個移動臺裝置的中置碼碼型和上述已知的基本碼一致的定時中,相關值變得最大,出現具有某一定大小的路徑。參照圖33,例如在W碼片區間8、3、2、1上分別出現路徑3308、路徑3303、路徑3302(a)~(c)以及路徑3301。
只在圖33所示的曲線中,路徑3301、路徑3302(a)~(c)、路徑3303、路徑3308分別相當于有關移動臺裝置1、2、3以及8的路徑,這一點盡管適用于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和傳播分散總計比W碼片小的情況下,但是在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和傳播分散總計比W碼片大的情況下未必適用。即,在后者情況下,例如,在W碼片區間2的路徑3302(a)~(c)中,不能判斷哪個路徑是有關移動臺裝置2的路徑,哪個路徑是有關其他移動臺裝置的路徑。
于是,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利用中置碼算出的相關值和利用數據部算出的相關值,識別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為了實現這一點,有關通過第1相關部3004形成的延遲曲線的信息發送到第2相關部3005以及線路估計部3006。這里,關于延遲曲線的信息為各W碼片區間出現哪個路徑變得明確的信息。即,關于延遲曲線的信息成為在圖33所示的例子中,在W碼片區間1(移動臺裝置1)中檢出路徑3301,在W碼片區間2(移動臺裝置2)中檢出路徑3302(a)~(c)變得明確的信息。
在第2相關部3005中,根據有關來自第1相關部30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進行使用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和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的相關值計算處理。
具體來說,首先第1,以在延遲曲線中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在所期待的W碼片區間上存在的假定為基礎推測對應各路徑的接收信號的數據部1(信息信號)開始定時。即參照圖33所示的延遲曲線,例如以路徑3303是有關移動臺裝置3的路徑的假定為基礎,路徑3303成為最大的定時估計為對應路徑3303的接收信號(即,有關移動臺裝置3的接收信號)的中置碼部的開始定時。因此,比該開始定時超前規定碼片數(數據部1的碼片數)的定時被估計為對應路徑3303的接收信號(即有關移動臺裝置3的接收信號)的數據部1的開始定時。
第2,就有關通過第1相關部3004檢測的全部路徑進行相關值計算處理,所述相關值計算處理使用分配給對應各路徑的移動臺裝置的數據部1的擴頻碼,和從存儲部3003發送的接收信號中對應上述路徑的開始定時中抽出規定碼片數(這里規定16碼片)的信號。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利用數據部1作為在相關值計算處理中使用的數據部,并且就有關在相關值計算處理中使用的數據部的碼片數規定為16碼片的情況下作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使用數據部2等作為在相關值計算處理中使用的數據部,并且即便在適當變更在相關值計算處理中使用的數據部的碼片數當然也能適用。
以此,在利用第1相關部3004檢測的每個路徑上能得到相關值計算處理結果。該相關值計算處理結果被發送到線路估計部3006。
根據象該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計算處理,在利用第1相關部3004算出的延遲曲線中,有關正確的W碼片區間上出現的路徑(即有關傳播延遲為W碼片長以下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由于根據該路徑估計的接收信號的數據部1的開始定時正確,所以算出大的相關值。相反,在上述延遲曲線中,關于錯誤的W碼片區間上出現的路徑(有關傳播延遲大于W碼片長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由于根據該路徑估計的接收信號的數據部1的開始定時錯誤,所以算出小的相關值。
藉此,根據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算出處理結果可成為判定利用第1相關部3004算出的延遲曲線的W碼片區間上出現的路徑是否為有關對應于該W碼片區間上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時的指標。
在線路估計部3006,使用來自第1相關部30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以及來自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算出結果,作有關各信道的線路估計。這里,以進行信道2(移動臺裝置2)的線路估計的情況為例說明。而且,在圖33所示的延遲曲線中,規定路徑3302(a)以及(c)是對應信道2的路徑,分別是主波以及延遲波。另外,即便有關信道2以外信道的線路估計也可與信道1同樣進行。
首先第1,根據關于來自第1相關部3004的延遲曲線的信息,如圖33所示,在對應信道2的W碼片區間2上識別路徑3302(a)~(c)出現。
第2,根據來自第2相關部3305的相關值計算處理結果,比較有關上述各路徑的相關值和閾值。如上所述,在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計算結果中,具有如下性質,根據正確W碼片區間上出現的路徑算出的相關值變大,根據錯誤W碼片區間上出現的路徑算出的相關值變小。
因此可通過比較有關來自第2相關部3005的路徑3302(a)~(c)的相關值計算結果和閾值,判斷路徑3302(a)~(c)內哪個路徑是有關移動臺裝置2的路徑。即,在路徑3302(a)~(c)內,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計算結果大于閾值的路徑可判斷是有關移動臺裝置2的路徑,第2相關部3005的相關值計算結果在閾值以下的路徑可判斷是有關移動臺裝置2以外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從而,路徑3302(a)和(c)規定為有關移動臺裝置2的路徑,路徑3302(b)規定為有關移動臺裝置2以外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
在該時刻,不能判斷路徑3302(b)是有關哪個移動臺裝置的路徑。這樣,在某信道的線路估計時,在對應該信道的W碼片區間上確認其他信道的路徑存在的情況下,通過作以下處理就可測出上述其他路徑是對應哪個信道的路徑。
從圖33所示的延遲曲線可知,路徑3302(b)有可能是對應移動臺裝置3~8中某個的路徑。因此,首先第1,在第2相關部3005中,作相關值計算處理,其使用分配給對應移動臺3~8的數據部1的各擴頻碼和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的對應路徑3302(b)的開始定時起一定碼片數的信號。藉此,移動臺裝置3~8的每個得到相關值計算結果。
第2,在線路估計部3006中,在對應第2相關部3005的移動臺裝置3~8的相關值計算結果中,檢索比上述閾值大的相關值。當某個相關值計算結果比閾值大時,可判斷路徑3302(b)是有關對應該相關值計算結果的移動臺裝置的路徑。
在有關某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的傳播延遲超出W碼片區間的情況下,在已有的方式中,由于在對應該移動臺裝置的W碼片區間上不出現具有一定大小的路徑的可能性加大,所以難于檢測有關該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進行上述的線路估計,所以在有關其他某個移動臺裝置的信道估計時,檢測上述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的可能性提高。從而,在本實施例中,即便有關某移動臺裝置的路徑的傳播延遲超出W碼片,也能可靠地檢測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
對全部信道進行如上所述的線路估計,把實施線路估計的結果發送到相關部3008~3010。
另一方面,對上述閾值要作如下設定。即,通過使用在第1相關部3004的相關值計算處理中利用的中置碼部的碼片數(這里是456碼片),和由該相關值計算處理獲得的相關值大小的關系,在使用數據部1內的一定碼片數(這里是16碼片)的情況下,估計期待通過第2相關部3005獲得的相關值大體大小。可使用適當變更象這樣估計的相關值作為閾值。
而且,在線路估計部3006中,通過象上述線路估計也能檢測有關各信道的傳播延遲。這樣,在線路估計部3006中,產生用于對各移動臺裝置進行時間對準控制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即,在線路估計部3006中,由于檢測各信道(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所以為了使在延遲曲線的W碼片區間上出現路徑,在每個信道上可設定錯開多少發送定時。借此,線路估計部3006可產生用于對各信道指示發送定時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因此,本基站裝置可進行對各移動臺裝置的發送定時控制。
在相關部3008~3010中,根據線路估計部3006的線路估計結果,進行對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即,在相關部3008~3010中,就有關各信道以考慮通過線路估計部3006估計的3個路徑的每個延遲時間的定時,對來自存儲部3003的接收信號作解擴處理。
在同步檢波部3011~3013中,作對通過各相關部3008~3010作解擴處理的信號的同步檢波處理。同步檢波處理的信號利用通過合成部3014合成得到解調信號。
這樣,根據本實施例,對于使用中置碼得到的延遲曲線上存在的路徑,在分配給對應于該路徑出現的W碼片區間的移動臺裝置的擴頻碼,和接收信號的通過根據該路徑估計的上述移動臺裝置的數據部開始定時的一定碼片信號被用于相關值計算處理之后,根據該相關值計算處理的結果,判斷在上述延遲曲線上存在的路徑是對應哪個移動臺裝置的路徑。借此,即便在如傳播延遲和延遲分散總計比W碼片長的移動臺裝置存在的情況下,也能可靠地檢測有關各移動裝置的傳播延遲。因此根據本實施例,不影響容納信道數,能正確地檢測有關各移動臺裝置的傳播延遲。
而且,根據本實施例中說明的線路估計的結果,能夠用于去干涉解調處理的路徑限制。
如上說明,根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這樣的通信裝置,使用接收信號和已知參照信號的相關值,以及接收信號和各信道固有擴頻碼的相關值,進行有關各信道的信道估計,所以不影響容納信道數,能正確地檢測有關各移動臺裝置(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各種改變和修正。
本說明書基于1999年7月5日提出的專利申請平11-190050、1999年11月22日提出的專利申請11-331391,以及2000年3月13日提出的專利申請2000-068426,這些內容都包括在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備有復用至少2個信道固有的已知參照信號來生成發送信號的生成部;發送生成的發送信號的發送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是,生成部在同一時間碼分復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由基站裝置指定的2個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來生成發送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是,生成部使用在循環的第1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某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一定長度形成的第1碼內的某一個,和在循環的第2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與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一定長度形成的第2碼內的某一個,作為2個已知參照信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是,生成部具有選擇部,在每單位時間選擇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由基站裝置指定的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復用部,在所述每單位時間時分復用由所述選擇部選定的已知參照信號,由此生成發送信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是,多個已知參照信號是通過在循環的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某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一定長度形成的。
6.一種基站裝置,備有接收部,接收復用至少2個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被復用的信號延遲檢測部,使用接收的信號檢測各信道傳播延遲。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接收部接收在同一時間碼分復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2個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被復用的信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延遲檢測部備有延遲曲線形成部,通過使用循環的第1基準碼以及循環的第2基準碼的每個和通過接收部接收的信號計算相關值,分別形成第1延遲曲線以及第2延遲曲線;檢測部,使用形成的各延遲曲線檢測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接收部接收使用在循環的第1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某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一定長度形成的第1碼內的某個,和在循環的第2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與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所述一定長度形成的第2碼內的某個,作為2個已知參照信號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檢測部備有調整部,在一定的信道的延遲不存在的情況下,為了使有用波路徑的大小成為最大的基準相位一致,調整各延遲曲線的位置;識別部,把在位置調整的前述各延遲曲線中一致的路徑識別為所述一定的信道路徑;確定部,把識別的路徑相位和所述基準相位的相位差作為該路徑傳播延遲來確定。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接收部接收在每單位時間時分復用相互不同的多個已知參照信號內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的各信道的發送信號在同一頻帶被復用的信號。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延遲檢測部備有形成部,通過使用由接收部接收的信號和循環的基準碼在每單位時間算出相關值,形成所述每單位時間的延遲曲線;檢測部,使用由前述形成部形成的延遲曲線,檢測各信道的傳播延遲。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檢測部備有調整部,在一定的信道的延遲不存在的情況下,為了使有用波路徑的大小成為最大的基準相位一致,調整在由形成部形成的延遲曲線內對應各特定單位時間的延遲曲線的位置;識別部,把在位置調整的各延遲曲線中一致的路徑識別為所述一定的信道路徑;確定部,把識別的路徑相位和所述基準相位的相位差作為該路徑傳播延遲來確定;所述特定單位時間是根據各信道的已知參照信號的時分復用方法固有的單位時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調整部調整在由形成部形成的延遲曲線內使對應各特定時間的延遲曲線平均化的延遲曲線位置。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多個已知參照信號通過在循環的基準碼中從使基準地點朝某方向依次錯開的各地點抽出一定長度形成。
16.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備有控制信號發生部,根據由延遲檢測部檢出的結果,用于產生對各信道指示發送定時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
17.一種基站裝置,備有接收部,接收在同一頻帶復用各信道發送信號的復用信號,所述各信道的發送信號插入通過基準碼產生的信道固有已知參照信號;第1相關值計算部,通過使用所述復用信號以及所述基準碼算出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第2相關值計算部,使用所述復用信號以及分配給各信道的擴頻碼算出相關值;信道估計部,根據所述延遲曲線以及所述第2相關值計算部算出的相關值作信道估計。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第2相關值計算部備有定時估計部,對延遲曲線中的一定路徑,檢測對應所述延遲曲線中的位置的信道,在復用信號中估計對應所述信道的信息信號的開始定時;計算部,算出在所述復用信號中從對所述路徑估計的開始定時抽出一定長的抽出信號,和分配給對所述路徑檢測的信道的擴頻碼的相關值;信道估計部只是在對所述路徑算出的相關值超出閾值的情況下,確定所述路徑作為通過所述定時估計部檢出的信道路徑。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征是,備有控制信號發生部,根據利用信道估計部產生的信道估計結果,產生用于對各信道指示發送定時的時間對準控制信號。
全文摘要
接收部602通過天線601接收在同一頻帶復用各信道信號的信號。分離部603分離出接收信號的相關值計算中使用的部分。相關部604以及相關部605對分離后的信號分別用第1基本碼以及第2基本碼計算相關值,形成延遲曲線。比較-線路估計部606為了使在傳播延遲沒有的情況下檢出對象信道的路徑出現的區間一致,使各延遲曲線循環,在循環后的各延遲曲線中檢出大體一致的路徑。
文檔編號H04B1/707GK1292611SQ00131890
公開日2001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5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5日
發明者林真樹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