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及無線數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和無線數據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功能的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和無線數據機。
傳統的有線數據機,不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功能,因此無法自動依序回報,需要回報信號時,將資料及/或指令傳輸至某會員,該會員立即回報,而后再對下一個會員進行相同的傳輸——回報步驟,因此,整個傳輸——回報時間較長,而且不方便。
傳統的無線數據機,例如,美國第5592491,5619531和5694420號專利,同樣不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功能,傳輸時只能對所有會員或特定會員傳送信號,無法對特定會員群進行對話,會員群也無法依序自動回報。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功能,以達到自動依序回報的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數據機。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自動回報功能的無線數據機。
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如下本發明提供的無線數據機,包括一數據機;一中央處理單元,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和數據機進行數據資料傳輸;一只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無線電收發器,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收/發無線電波,并和數據機進行類比信號傳輸;其特征在于該無線數據機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并在確認群呼碼后,于必要時,依排序碼順序自動回報;該數據機外接一組或復數組類比裝置;所述的中央處理單元外接一組或復數組數據裝置;
所述的群呼碼和排序碼存于只讀寄存器及/或寄存器中;所述的寄存器為SRAM;所述的只讀寄存器為EEPROM。
本發明提供的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包括1)信號接收器在接收信號后,判定該信號中的系統識別碼;(2)確認系統識別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群呼碼;(3)確認群呼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回報碼;(4)確認須回報后,依信號接收端內建的排序碼順序,依序自動回報,而后恢復待機狀態其中,步驟1若確認系統識別碼不符,或步驟2若確認群呼碼不符,或步驟3確認不須回報,則系統恢復待機狀態;其特征在于信號接收端具有群呼碼判定,并依排序碼自動回報;所述的排序碼信號接收端可由軟件依該排序碼產生一延遲時間DT,而DT=ΔT×(n-1),其中ΔT為單位延遲時間,而n為排序碼。
本發明首先使用群呼碼和排序碼功能,因此除了可對全部會員或特定會員進行信號傳輸外,也可以對特定會員群進行信號傳輸,并使該會員群在必要時,依序回報。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無線數據機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無線數據機一較佳具體例的方塊圖。
圖3和圖4為本發明自動回報傳輸方法的操作流程圖。
由圖知,本發明的無線數據機,包括一數據機;一中央處理單元,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和數據機進行數據資料傳輸;一只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無線電收發器,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收/發無線電波,并和數據機進行類比信號傳輸;其特征在于該無線數據機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并可在確認群呼碼后,在必要時,依排序碼順序自動回報。
上述的數據機,可采用已知的數據機積體電路(IC)或市售的數據機,或經改裝的數據機。
上述的中央處理單元,可采用已知的中央處理單元,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晶片組或類似組件。
上述的只讀寄存器,可為可重復程式化只讀寄存器(EPROM)、電子式可重復程式化只讀(EEPROM)、快閃寄存器(flash memory),或類似IC或裝置,用以儲存系統程式、固定參數(例如系統識別碼,即SID)及/或主程式等。
上述的寄存器,可采用一般的寄存器,例如靜態隨機存儲寄存器(SRAM)、快閃寄存器;或外部寄存器,例如軟盤(FDD)、硬盤(HDD)、光盤(CD-ROM)等,用以儲存變動程式、變動參數(例如群呼碼、排序碼)等。
上述的無線電收發器,可為具有無線收發功能的IC或市售的無線電收發器,或經改裝的無線電收發器。
上述數據機和中央處理單元的連接方式,中央處理單元和只讀寄存器的連接方式,中央處理單元和寄存器的連接方式,數據機和無線電收發器的連接方式,均可采用已知的連接方式,例如以匯流排連接。當然也可以采取單晶片(single chip),例如使ROM和CPU構成單晶片。
上述數據機,可再外接任意類比裝置,例如喇叭(speaker)、麥克風(microphone)等。
上述中央處理單元可再外接任意數據裝置,例如條碼器(Bar-CodeReader)、電腦(computer)等。
上述所謂群呼碼(Group ID,GID),是指全體會員中,部分會員成一會員群,則該一會員群即具有特定的群呼碼,當然整體會員中可含一個或復數個部分會員群,即本發明的無線數據機中具有一個或復數個群呼碼,若以兩個位元組(bytes)作為群呼碼,則最多可擁有65536個群呼碼。當然群呼碼本身可含除錯碼,例如以兩個位元為除錯碼,則兩個位元組的群呼碼最多仍具有16384個群呼碼。當然整體會員可用盡全部群呼碼,也可只用部分群呼碼,隨其部分會員群的數量而定。此外,任何會員可任意選擇加入或不加入任一部分會員群,即可能有些會員未加入任何部分會員群,可能有些會員加入一個或復數個部分會員群,而不同部分會員群,可能擁有完全相同的會員,部分相同的會員或完全不同的會員。甚至可能某個部分會員群是另一個部分會員群的子集合。
上述所謂排序碼,是指同一群呼碼的會員,在該部分會員群中,具有各自不同的順序,用以在接收到該群呼碼且須回報時,能依該順序回報。同一群呼碼中的會員,其排序碼可為不連續但互異的順序碼,但以連續的互異順序碼為較佳。
上述無線數據機中,可含系統識別碼(System ID,SID),和本身的辨識碼(code ID,CID),以作為全呼(使用SID)和單呼(使用CID)用。當然也可以把全呼視為群呼(使用GID)的一種。本文所謂全呼是指呼叫全體會員,單呼是指呼叫單一會員。
圖1為本發明無線數據機方塊示意圖,虛線框內的元/組件為必要元/組件,其中CID和GID存于寄存器中。圖2為本發明無線數據機一較佳具體例的方塊圖,其中ROM為EEPROM,寄存器為SRAM,類比裝置使用喇叭和麥克風,數據裝置則采用個人電腦(PC)。其中CID和GID均存于SRAM中。
本發明的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包括(1)信號接收器在接收信號后,判定信號中的系統識別碼;(2)確認系統識別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群呼碼;(3)確認群呼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回報碼;(4)確認須回報后,依信號接收端內建的排序碼順序,依序自動回報,而后恢復待機狀態其中,步驟1若確認系統識別碼不符,或步驟2若確認群呼碼不符,或步驟3確認不須回報,則系統恢復待機狀態;其特征在于信號接收端判定群呼碼,并依排序碼自動回報。
上述的系統識別碼、群呼碼、排序碼均如前述。
確認系統識別碼、群呼碼及/或排序碼的方法,可采用已知的硬件、固件及/或軟件辨認方法。
依排序碼計算自動回報的延遲時間,及執行于延遲時間后再回報的方法,可采用已知的硬件、固件及/或軟件方法。
本發明下述實施例均以軟件/固件方法解決上述問題。
上述方法同時適用于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尤其適用于無線傳輸,當用于無線傳輸時,以采用上述本發明的無線數據機為較佳。
本發明中的所謂資料包括各種識別碼(ID)、檢驗碼(C)、前置碼(P)、數據(data)及/或指令(command)等,例如參見例1所示。
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方法,茲以較佳具體例配合流程圖說明如下實施例1空中界面(air interface)的下行信號結構如下
其中P表示前置碼,為連續32位元,依數據設定。S為同步碼,為2個位元組,用以使解碼程式同步,該同步碼必要時可連續發送二次(共32位元),但須全系統采用相同格式。C為檢驗碼,共二位元,例如00和11為保留碼,01表示CID,10為GID。SID(共14位元),CID和GID(共16位元)的定義同前述,其中CID和GID。SID(共14位元),CID和GID(共16位元)的定義同前述,其中CID和GID的判定依C為01(表CID)或10(表GID)而定。D/C為資料(Data)或指令(command),其位元數依需要而定。
無線數據機在無線電收發器PROM中設定
其中SID、C、CID/GID配合空中界面定義。而排序碼采用8位元,即每個部分會員群的會員數不超過256名。當然,為了適應部分會員群的會員數超過256名的特殊狀況,排序碼可大於8位元,但排序碼過大,則信號傳輸效率較差。
設會員的GID和排序碼如下表,表中數字均為16進位數。最上方一行為GID,最末一行為該群會員總數。最右一列為各會員的CID。表中其他數字表示右列所示CID會員,在最上行所示GID中的排序碼。 由表1可知會員0000(以下均以CID代表會員名稱)屬GID0000,0001,0002,0004。當空中界面群呼0000或0002時,會員0000應于第1時間(延遲時間為256ms×0)回報,若空中界面群呼0001,則會員0000應于第3時間(延遲時間為256ms×2)回報,若空中界面群呼0001,則會員0000應于第3時間(延遲時間為256ms×2)回報,若空中界面群呼0004,則會員0000應于第26(16×1+10=26)時間(延遲時間為256ms×25)回報。
同理若空中界面群呼GID0003,則只有該群8個會員收受該信號,在須回報情況下,該群的8個會員,自動依CID0003→0008→0006→000B→000E→000D→0011→08AF的順序,分別于第1,2,3,4,5,6,7,8時間(即延遲時間分別為0,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ms)回報。
若空中界面單呼CID000A,則只有該會員能收受該信號,若須回報,則在第1時間(延遲時間為0秒)立即回報。
上述判定群呼的方法由軟件讀取收受信號中的檢驗碼C,若C=01表示單呼(CID),C=10,表示群呼(GID)。
上述延遲時間,可利用軟件的回路(FOR…NEXT)方法完成,而后以H/L驅動方式,使無線數據機于到達延遲時間時自動回報。
上述方法參見圖3所示流程,終端無線數據機先讀取SRAM內資料(含SID、檢驗碼C、CID、GID相對的排序碼等),而后成待機(stand-by)狀態。于收受信號后,確認SID(若否,恢復待機狀態),確認GID(C=10,若否,則確認是否為CID,而后依傳統方式進行,即若為CID,且須回報,則立即回報,否則恢復待機狀態),再判定是否須回報(否,則恢復待機狀態),若是,則依下式計算延遲時間DTDT=256毫秒×(nOD-1)其中nOD代表表中所示排序碼值。而后以軟件方法執行延遲時間(例如使用FOR-NEXT回路),在達到延遲時間DT后,發出信號。
圖4所示方法類同圖3所示方法,其不同點僅在于圖3所示流程先判斷是否為GID,若否再判斷是否為CID,而圖4所示流程則先判斷是否為CID,再判斷是否為GID。當然熟知此項技術的人士也以將其改成先判斷是否為CID或GID,再判斷為CID或GID。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數據機,其包括一數據機;一中央處理單元,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和數據機進行數據資料傳輸;一只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寄存器,其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一無線電收發器,其和數據機連接,用以收/發無線電波,并和數據機進行類比訊號傳輸;其特征在于該無線數據機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并在確認群呼碼后,于必要時,依排序碼順序自動回報。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該數據機外接一組或復數組類比裝置。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處理單元外接一組或復數組數據裝置。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呼碼和排序碼存于只讀寄存器及/或寄存器中。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呼碼和排序碼存于寄存器中。
6.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為SRAM。
7.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為SRAM。
8.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為SRAM。
9.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為SRAM。
10.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只讀寄存器為EEPROM。
11.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只讀寄存器為EEPROM。
12.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只讀寄存器為EEPROM。
13.按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數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只讀寄存器為EEPROM。
14.一種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包括1)信號接收器在接收信號后,判定該信號中的系統識別碼;(2)確認系統識別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群呼碼;(3)確認群呼碼后,判定該信號中的回報碼;(4)確認須回報后,依信號接收端內建的排序碼順序,依序自動回報,而后恢復待機狀態其中,步驟1若確認系統識別碼不符,或步驟2若確認群呼碼不符,或步驟3確認不須回報,則系統恢復待機狀態;其特征在于信號接收端具有群呼碼判定,并依排序碼自動回報。
15.按權利要求14所述的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序碼信號接收端可由軟件依該排序碼產生一延遲時間DT,而DT=ΔT×(n-1),其中ΔT為單位延遲時間,而n為排序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無線數據機,包括:數據機;和數據機連接用以進行數據資料傳輸的中央處理單元,和中央處理單元連接的只讀寄存器及寄存器;無線電收發器和數據機連接,用以收/發無線電波,并和數據機進行類比訊號傳輸,特征是:具有群呼碼和排序碼,并在確認群呼碼后,必要時,依排序碼順序自動回報;其無線傳輸自動回報方法,除可對全部會員或特定會員進行信號傳輸外,還可對特定會員群進行信號傳輸,并在必要時,依序回報。
文檔編號H04L1/00GK1306355SQ0010031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7日
發明者林維崗, 左適佑, 林智一, 林圣富 申請人:林維崗, 左適佑, 林智一, 林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