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電磁線圈盤及電磁加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面電磁線圈盤及電磁加熱裝置。電磁線圈盤包括平面線圈盤支架,該線圈盤支架的背面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繞制勵磁線圈的環形繞線槽,所述環形繞線槽同心的設置,至少兩個勵磁線圈分別繞制于所述繞線槽內,多個磁條呈輻射狀的設置于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該磁條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繞線槽對應的槽口,磁條定位于線圈盤支架上時,所述槽口卡持于繞線槽上。該電磁線圈盤具有散熱效果好、能效轉換率高、發熱面積大、加熱更加均勻的優點。
【專利說明】
平面電磁線圈盤及電磁加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加熱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磁加熱裝置及其電磁線圈盤。
【背景技術】
[0002]電磁加熱是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將電能轉換為磁能,使周圍產生變化的磁場,通過交變磁場將磁能傳遞到鍋具等金屬器皿(導磁又導電的材料),交變磁場在鍋具底部產生感應電動勢,形成感應禍旋電流,禍旋電流產生熱能,達到致熱的目的。與傳統的致熱方式相比,電磁加熱具有許多優勢,因而被家電制造商采用,應用于工業加熱爐等加熱裝置,家用電磁爐、電磁電飯煲、電磁電壓力鍋及電磁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產品中。但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電磁式致熱電器的核心部件電磁線圈盤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由于勵磁線圈分布不合理,因兩相鄰勵磁線圈之間的磁感強度相消,導致磁能損耗過大;二是磁場分布不合理,導致鍋體發熱不均勻;三是磁條形狀、分布和結構不合理,導致磁路不合理,磁阻過大,磁能損耗增加。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電磁線圈盤及應用該電磁線圈盤的電磁加熱裝置,具有散熱效果好、能效轉換率高、發熱面積大、加熱更加均勻的優點。
[0004]—種電磁線圈盤,包括:
[0005]線圈盤支架,該線圈盤支架的背面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繞制勵磁線圈的環形繞線槽,所述環形繞線槽同心的設置;
[0006]至少兩個勵磁線圈,分別繞制于所述繞線槽內;
[0007]多個長片狀的磁條,呈輻射狀的跨設于所述多個環形繞線槽之間,該磁條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繞線槽對應的槽口,所述多個槽口的相鄰的槽口之間通過導片分隔開來,磁條定位于線圈盤支架上時,所述槽口卡持于繞線槽上,所述導片相應的定位于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
[0008]進一步的,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兩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和第二磁條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呈字母F型,包括背梁,內槽口,外槽口以及用于分隔所述內槽口與外槽口的導片,所述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呈字母E型,包括背梁,內槽口,外槽口以及用于分隔所述內槽口與外槽口的導片,所述外槽口和內槽口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09]進一步的,所述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的通槽;所述磁條的導片被定位于通槽內,磁條的底面與通槽的底面平齊即與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
[0010]進一步的,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三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和第二磁條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以及中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11]進一步的,所述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的通槽;所述磁條的導片被定位于通槽內,磁條的底面與通槽的底面平齊即與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
[0012]進一步的,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四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第二磁條和第三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三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一槽口以及中二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三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中三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中三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其中,中一槽口和中二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和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13]進一步的,所述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的通槽;所述磁條的導片被定位于對應的通槽內,磁條的底面與通槽的底面平齊即與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
[0014]進一步的,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五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第二磁條和第三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五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所述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一個端部的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其他四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三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所述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的端部的兩個槽口均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其他三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15]進一步的,所述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的通槽;所述磁條的導片被定位于對應的通槽內,磁條的底面與通槽的底面平齊即與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
[0016]—種電磁加熱裝置,包括上述的電磁線圈盤。
[0017]在本實用新型中采用多個勵磁線圈結構,并使主發熱區域分為多個圓環區域。靠內的勵磁線圈電流激發的磁場產生的渦電流集中在內圓環區域,靠近圓環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迅速減小,圓心處發熱量最小,形成內圓環發熱帶。靠近外側的勵磁線圈的電流激發的磁場所產生的渦電流,主要集中在外圓環區域,靠近外圓環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減小,形成外圓環發熱帶。電磁線圈盤激發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相消的區域大大的減小,提高了電能轉換為磁能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大了發熱區域,使溫度分布更加均勻。
[0018]在本實用新型中,磁條呈輻射狀的設置于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且磁條包圍勵磁線圈,磁條的底面與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或者超出,從而可以緊貼加熱器皿的下底板。電磁線圈盤的磁條優化了磁路,減小了磁阻,同時提高了到達加熱器皿的磁場強度,增加了發熱區域。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中電磁線圈盤的爆炸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繞線結構剖面示意圖。
[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散熱環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線圈盤支架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圖5中線圈盤支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第一磁條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第二磁條結構示意圖。
[0027]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壓片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9]圖11是圖10中電磁線圈盤的爆炸圖。
[0030]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繞線結構剖面示意圖。
[0031]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線圈盤支架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32]圖14A和圖14B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磁條結構示意圖。
[0033]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4]圖16A、圖16B和圖16C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磁條結構示意圖。
[0035]圖1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6]圖18A、圖18B和圖18C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的磁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8]附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的結構示意圖。
[0039]請一并參考圖1和圖2,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以雙線槽的電磁線圈盤為例。電磁線圈盤100包括線圈盤支架101,外勵磁線圈10,內勵磁線圈30以及多個磁條40。其中,所述外勵磁線圈10和內勵磁線圈30均為圓環型的線圈組,且外勵磁線圈10和內勵磁線圈30同心的設置,外勵磁線圈10的半徑大于內勵磁線圈30的半徑。所述多個磁條40呈輻射狀的設置于外勵磁線圈10和內勵磁線圈30之間。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勵磁線圈可以是圓環形線圈,也可以是正方形線圈或者橢圓形線圈等形狀。
[0040]請一并參考圖3,所述外勵磁線圈10的圈數可以是一圈或者多圈,外勵磁線圈10的層數也可以是一層或者多層。在本實施方式中,外勵磁線圈10為多圈多層的纏繞層疊結構。每一層線圈之間通過散熱環51分隔開來。
[0041]同樣的,所述內勵磁線圈30的圈數也可以是一圈或者多圈,內勵磁線圈30的層數也可以是一層或者多層。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勵磁線圈30為多圈多層的纏繞層疊結構。每一層線圈之間通過散熱環52分隔開來。
[0042]其中,外勵磁線圈10和內勵磁線圈30的各圈和各層線圈均相互串聯。
[0043]請一并結合圖4,以散熱環51為例來說明,散熱環51為導熱材料制造的環形片,所述散熱環51上還開設有多個散熱槽511。散熱環51的形狀大小與每一層外勵磁線圈10的線圈的形狀大小相同。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環51上開可以通過開設肩、梁或者凹槽等結構,起到對勵磁線圈進行固定和通風散熱的雙重作用。
[0044]可以理解的,散熱環52的形狀與散熱環51相同,僅僅是大小尺寸不同,散熱環52的形狀大小與每一層內勵磁線圈30的線圈的形狀大小相同。
[0045]請一并結合圖5和圖6,所述線圈盤支架101包括相對設置的正面102和背面103。其中,所述正面102為電磁線圈盤100在工作過程中靠近加熱器皿的一面;所述背面103為電磁線圈盤100在工作過程中遠離加熱器皿的一面。該線圈盤支架101上還設有螺紋孔104,通過外設的螺絲(圖未示出)和該螺紋孔104可以將電磁線圈盤100固定于對應的機體(圖未示出)上。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孔104可以設置于一凸起于線圈盤支架101外環側面的固定肩105上,該固定肩105及其對應的螺紋孔104的數量可以是兩個、三個、四個或者更多。
[0046]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外勵磁線圈10的外繞線槽11,以及用于容納內勵磁線圈30的內繞線槽12。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凸設有第一環形擋墻111以及半徑小于該第一環形擋墻111的第二環形擋墻112,所述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以及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共同環繞形成所述外繞線槽11。同樣的,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凸設有第三環形擋墻121以及半徑小于該第三環形擋墻121的第四環形擋墻122,所述第三環形擋墻121、第四環形擋墻122以及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共同環繞形成所述內繞線槽12。其中,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三環形擋墻121、第四環形擋墻122為同心的四個環狀擋墻,且半徑依次減小。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三環形擋墻121、第四環形擋墻122以及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均開設有多個散熱口,便于對相應的線圈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進行散發。
[0047]所述第一環形擋墻111上開設有外勵磁線圈10的出線口 113、第二環形擋墻112上開設有外勵磁線圈10的進線口 114、第三環形擋墻121上開設有內勵磁線圈30的出線口 123、第四環形擋墻122上開設有內勵磁線圈30的進線口 124。
[0048]所述第二環形擋墻112與第三環形擋墻121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40的通槽13 ο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三環形擋墻121以及第四環形擋墻122上分別還設有與所述多個通槽13對應的開口 60。
[0049]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環形擋墻112與第三環形擋墻121之間是鏤空的設置,以增加電磁線圈盤100的散熱性能。所述第二環形擋墻112與第三環形擋墻121之間通過多組呈輻射狀設置的磁條夾片組20連接,每個磁條夾片組20包括兩個夾片21,夾片2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環形擋墻112與第三環形擋墻121連接,兩個夾片21之間形成所述通槽13。
[0050]所述磁條夾片組20還包括設置于通槽13的底部的用于承載插入其中的磁條40的承載部22,該承載部22用于承載和固定所述定位于該通槽13內的磁條40。可以理解的所述承載部22可以是自磁條夾片組20的兩個夾片21的相對的兩個內側面或者四個角落處凸伸設置的內肩,也可以是連接該兩個夾片21的相對的兩個內側面(未標號)的橫肩等,也可以是上述結構的多種結構的組合。可以理解的,該承載部22只要是用于承載和固定所述定位于該通槽13內的磁條40,使磁條40穩固的定位在通槽13內的結構即可。
[0051]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磁條夾片組20的兩個夾片21的相背的兩個外側面(外標號)上還設有凸肩14。
[0052]請一并結合圖7和圖8,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條40包括兩種不同形狀的磁條。磁條40被定位于通槽13內,磁條40的高度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線圈盤支架101的高度,從而使得磁條40插入通槽13中時,磁條40的底面可以與通槽13的底面平齊即與線圈盤支架101的正面102平齊,或者超出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正面102。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磁條40的高度也可以是小于線圈盤支架101的高度,只需要在磁條40插入通槽13中時,磁條40深入通槽13的底部,使得磁條40的底面與通槽13的底面平齊或者超出即可。所述磁條40是由導磁材料制造,在一實施方式中還可以是采用高磁導率或超高磁導率材料制造。
[0053]其中,第一磁條41為大致呈字母F型的片狀導磁體,第一磁條41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內槽口414以及外槽口415。具體的,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條41包括背梁411,自背梁411的一個端部延伸出的延伸臂412,以及自背梁411的中部延伸出的導片413。該延伸臂412與導片413之間形成內槽口414,背梁411上無延伸臂412的一端與導片413之間形成外槽口415。其中,第一磁條41定位于通槽13中時,導片413插入通槽13中,內槽口414卡持住所述第三環形擋墻121和第四環形擋墻122,外槽口 415卡持住所述第一環形擋墻111和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三環形擋墻121以及第四環形擋墻122上分別開設的與所述槽13對應的開口 60容置第一磁條41的背梁411。
[0054]第二磁條42為大致呈字母E型的片狀導磁體,第二磁條42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內槽口 424以及外槽口 425 ο具體的,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磁條42包括背梁421,自背梁421的兩個端部分別延伸出的延伸臂422,以及自背梁411的中部延伸出的導片423。該兩個延伸臂422與導片423的兩個端面之間分別形成內槽口 424和外槽口425。第二磁條42定位于通槽13中時,導片423插入通槽13中,內槽口424卡持住所述第三環形擋墻121和第四環形擋墻122,外槽口 425卡持住所述第一環形擋墻111和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一環形擋墻111、第二環形擋墻112、第三環形擋墻121以及第四環形擋墻122上分別開設的與所述槽13對應的開口 60容置第二磁條42的背梁421。
[0055]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條41和第二磁條42相互間隔的設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磁條40可以是全部相同的長片狀磁條,E型磁條,F型磁條等,也可以是各種不同形狀的磁條相互組合。
[0056]請參考圖9,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磁線圈盤100還包括壓片201,用于將磁條40穩定的固定于通槽13中。壓片201呈環形片狀,壓片201的一表面上間隔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多個磁條夾片組20——對應的卡爪15。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爪15為一對自壓片201的表面上凸起的擋壁151,該兩個擋壁151之間形成卡槽152。在裝配時,磁條夾片組20的兩個夾片21卡入卡槽152中,兩個擋壁151的自由端則分別抵持于磁條夾片組20的兩個夾片21的相背的兩個外側面(外標號)上的凸肩14上,從而達到將定位于通槽13內的磁條40固定的目的。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壓片201可以采用彈性材料制備,兩個擋壁151之間形成的卡槽152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略小于磁條夾片組20的尺寸,利用彈性材料的彈性緊緊地卡箍所述磁條夾片組20。
[0057]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壓片201也可以是采用多個獨立的卡箍,夾子,卡塞等,只需要壓片20與磁條夾片組20配合,將磁條40固定于通槽13內即可。
[0058]請一并結合圖1?圖9,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的裝配方式。將導線,例如漆包線集成線束,從第四環形擋墻122上開設有的進線口 124進入內繞線槽13,在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繞制多圈形成第一層內線圈,墊上一個散熱環52后在散熱環52上繼續繞制多圈形成第二層,按照需要依次墊上散熱環52并繞制成多圈多層的內勵磁線圈30。內勵磁線圈30繞制完成后,導線穿過第三環形擋墻121上開設的出線口 123以及第二環形擋墻112上開設的進線口 114進入外繞線槽11,同樣的,在所述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103上繞制多圈形成第一層外線圈,墊上一個散熱環51后在散熱環51上繼續繞制多圈形成第二層,按照需要依次墊上散熱環51并繞制成多圈多層的外勵磁線圈10,然后經第一環形擋墻111上開設的出線口 113穿出。將磁條40定位于通槽13中,然后將壓片201的卡爪15對準磁條夾片組20,并下壓壓片201。最后通過螺釘將電磁線圈盤100安裝于相應的機體上即可。
[0059]其中,外勵磁線圈10與內勵磁線圈30的層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外勵磁線圈10的累計高度以不超出第一環形擋墻111和第二環形擋墻112上的開口60的下沿為限,內勵磁線圈30的累計高度以不超出第三環形擋墻121和第四環形擋墻122上的開口 60的下沿為限。
[0060]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雙線槽結構,分別繞制了外勵磁線圈10與內勵磁線圈30,增大了二個線圈的距離,并使主發熱區域分為內外二個圓環區域。內勵磁線圈30電流激發的磁場產生的渦電流集中在內圓環區域,靠近內繞線槽12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迅速減小,圓心處發熱量最小,形成內圓環發熱帶。外勵磁線圈10電流激發的磁場所產生的渦電流,主要集中在外圓環區域,靠近外繞線槽11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減小,形成外圓環發熱帶。與相關技術中的勵磁線圈分布、結構和效果相比,本實施方式在中的電磁線圈盤100激發的磁場,一方面磁感應強度相消的區域大大減小,提高了電能轉換為磁能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大了發熱區域,使溫度分布更加均勻。
[0061 ]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條40采用F型第一磁條41和E型第二磁條42相互間隔的呈輻射狀的設置于外勵磁線圈10和內勵磁線圈30之間,F型第一磁條41的內槽口 414卡持于內勵磁線圈30上,外槽口 415卡持于外勵磁線圈10上;E型第二磁條42的內槽口 424卡持于內勵磁線圈30上,外槽口 425卡持于外勵磁線圈10上。磁條40包圍勵磁線圈的三面,磁條40的底面與通槽13的底面平齊或者超出,從而可以緊貼加熱器皿的下底板。本實施方式中電磁線圈盤100的磁條40優化了磁路,減小了磁阻,同時提高了到達加熱器皿的磁場強度,增加了發熱區域。
[0062]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電磁線圈盤100也可以是采用三個或者更多的勵磁線圈結構,只需要在線圈盤支架101的背面相應的設置多個繞線槽。同樣的在磁條40上設置多個對應的槽口以卡持所述勵磁線圈,相鄰的繞線槽之間設置對應的通槽來容置磁條40即可。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經過做出適當的組合即可得到。
[0063]請參考圖10?14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三線槽的電磁線圈盤200的結構示意圖。以下僅就第二實施方式中三線槽的電磁線圈盤200相比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的不同之處進行介紹,相關通用的和相同的結構不做贅述。
[0064]請一并結合圖1O與圖11,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相似,電磁線圈盤200包括線圈盤支架2101。其不同在于,電磁線圈盤200除了外勵磁線圈210與內勵磁線圈230,還包括中勵磁線圈220。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均為圓環型的線圈組,且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同心的設置,外勵磁線圈210的半徑大于中勵磁線圈220的半徑,中勵磁線圈2420的半徑大于內勵磁線圈230的半徑。多個磁條240呈輻射狀的跨設于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上。
[0065]請一并結合圖12,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均為多圈多層的纏繞層疊結構,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的各圈和各層線圈均相互串聯。外勵磁線圈210、中勵磁線圈220以及內勵磁線圈230的各自的每一層線圈之間均通過散熱環分隔開來,散熱環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66]請一并結合圖13,線圈盤支架2101的背面2103上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外勵磁線圈210的外繞線槽211,用于容納中勵磁線圈220的中繞線槽212以及用于容納內勵磁線圈230的內繞線槽213。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盤支架2101的背面2103上凸設有六個同心的半徑依次減小的環狀擋墻,第一環形擋墻2111、第二環形擋墻2112、第三環形擋墻2121、第四環形擋墻2122、第五環形擋墻2131以及第六環形擋墻2132。第一環形擋墻2111、第二環形擋墻2112、以及線圈盤支架2101的背面2103共同環繞形成所述外繞線槽211;第三環形擋墻2121、第四環形擋墻2122、以及線圈盤支架2101的背面2103共同環繞形成所述中繞線槽212;第五環形擋墻2131、第六環形擋墻2132、以及線圈盤支架2101的背面2103共同環繞形成所述內繞線槽213。
[0067]所述第一環形擋墻2111上開設有外勵磁線圈210的出線口 2113、第二環形擋墻2112上開設有外勵磁線圈210的進線口 2114、第三環形擋墻2121上開設有中勵磁線圈220的出線口 2123、第四環形擋墻2122上開設有中勵磁線圈220的進線口 2124、第五環形擋墻2131上開設有內勵磁線圈230的出線口 2133、第六環形擋墻2132上開設有內勵磁線圈230的進線□ 2134。
[0068]所述第二環形擋墻2112與第三環形擋墻2121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240的第一通槽2013,第四環形擋墻2122與第五環形擋墻2131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240的第二通槽2015。第一環形擋墻2111、第二環形擋墻2112、第三環形擋墻2121、第四環形擋墻2122、第五環形擋墻2131以及第六環形擋墻2132上分別還設有與所述第一通槽2013和第二通槽2015對應的開口 260。其中,所述每一個相對應的第一通槽2013、第二通槽2015以及開口 260是沿線圈盤支架2101的半徑方向一一對應的設置的。
[0069]所述第二環形擋墻2112與第三環形擋墻2121之間通過多組呈輻射狀設置的磁條夾片組220連接,每個磁條夾片組220包括兩個夾片221,夾片22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環形擋墻2112與第三環形擋墻2121連接,兩個夾片221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通槽2013。同樣的,所述第四環形擋墻2122與第五環形擋墻2131之間通過多組呈輻射狀設置的磁條夾片組220連接,每個磁條夾片組220包括兩個夾片221,夾片22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環形擋墻2112與第三環形擋墻2121連接,兩個夾片221之間形成所述第二通槽2015。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相似,所述磁條夾片組220還包括設置于第一通槽2013/第二通槽2015底部的用于承載插入其中的磁條240的承載部(未標號),所述磁條夾片組220的兩個夾片221的相背的兩個外側面(未標號)上還設有凸肩(未標號)。
[0070]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線圈盤支架2101上有兩組呈放射狀設置的第一通槽2013和第二通槽2015,因此電磁線圈盤200包括兩個壓片2201,壓片2201的形狀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壓片201相同,壓片2201的尺寸與其所對應的第一通槽2013或第二通槽2015所在圓環尺寸相同。
[0071]請一并參考圖14A和圖14B,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條240也可以包括兩種不同形狀的磁條。第一磁條2401大致呈長片狀導磁體,第一磁條2401大致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內槽口2413、中槽口 2412以及外槽口 2411,中槽口 2412以及外槽口 2411之間通過第一導片2414隔開,內槽口 2413與中槽口 2412之間通過第二導片2415隔開。內槽口 2413、中槽口 2412以及外槽口 2411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72]同樣的,第二磁條2402大致呈長片狀導磁體,第二磁條2402大致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內槽口 2423、中槽口 2422以及外槽口 2421,中槽口 2422以及外槽口 2421之間通過第一導片2424隔開,內槽口 2423與中槽口 2422之間通過第二導片2425隔開。第二磁條2402與第一磁條2401的不同僅在于第二磁條2402上外槽口 2421連通所述第二磁條2402的端部形成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 2423、中槽口 2422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73]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條2401上的內槽口2413和外槽口2411均可以設置成分別連通所述第一磁條2401的端部,形成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74]電磁線圈盤200在裝配時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相似,漆包線集線束從第六環形擋墻2132的進線口 2134進入內繞線槽213,并繞制成多圈多層形成內勵磁線圈230后,從第五環形擋墻2131的出線口 2133穿出;然后經由第四環形擋墻2122上的進線口2124進入中繞線槽212繞制中勵磁線圈220,從第三環形擋墻2121的出線口 2123穿出;再經由第二環形擋墻2112的進線口 2114進入外繞線槽211,從第一環形擋墻2111的出線口 211穿出。
[0075]第一磁條2401定位于線圈盤支架2101上時,第一導片2414定位于第一通槽2013中,第二導片2415定位于第二通槽2015中,內槽口 2413跨設于內繞線槽213上,中槽口 2412跨設于中繞線槽212上,外槽口 2411跨設于外繞線槽211上。
[0076]第二磁條2402定位于線圈盤支架2101上時,第一導片2424定位于第一通槽2013中,第二導片2425定位于第二通槽2015中,內槽口 2423跨設于內繞線槽213上,中槽口 2422跨設于中繞線槽212上,外槽口 2421跨設于外繞線槽211上。
[0077]然后將兩個壓片2201分別卡持于對應的第一通槽2013和第二通槽2015的上方,從而將磁條240固定,完成裝配。
[0078]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內、中、外三層勵磁線圈,主發熱區域分為內、中、外三個圓環區域。內繞線槽213的勵磁線圈電流激發的磁場產生的渦電流集中在內圓環區域,靠近內線槽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迅速減小,圓心處發熱量最小,形成內圓環發熱帶;外繞線槽211的勵磁線圈電流激發的磁場所產生的渦電流,主要集中在外圓環區域,靠近外線槽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減小,形成外圓環發熱帶。中繞線槽212的勵磁線圈電流激發的磁場所產生的渦電流,主要集中在中圓環區域,靠近中線槽的內側電流大,發熱量大,沿指向圓心方向減小,形成中圓環發熱帶。
[0079]請參考圖15、圖16A、圖16B和圖16C,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四線槽的電磁線圈盤300的結構示意圖。以下僅就第三實施方式中四線槽的電磁線圈盤300相比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和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200的不同之處進行介紹,相關通用的和相同的結構不做贅述。
[0080]請參考圖15,電磁線圈盤300包括線圈盤支架3101,半徑依次減小的外勵磁線圈
310、中一勵磁線圈321、中二勵磁線圈322以及內勵磁線圈330,多個磁條340呈輻射狀的跨設于外勵磁線圈310、中一勵磁線圈321、中二勵磁線圈322以及內勵磁線圈330上。
[0081]線圈盤支架3101的背面(未標號)上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外勵磁線圈310的外繞線槽311,用于容納中一勵磁線圈321的中一繞線槽3121,用于容納中二勵磁線圈322的中一繞線槽3122以及用于容納內勵磁線圈330的內繞線槽313。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盤支架3101的背面上凸設有八個同心的半徑依次減小的環狀擋墻,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和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200類似的方式形成所述四個線槽,即外繞線槽
311、中一繞線槽3121、中二繞線槽3122以及內繞線槽313。所述八個擋墻上相應開設有用于供導線穿過的線口。
[0082]相應的,相鄰的兩個線槽之間相對的兩個擋墻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340的通槽。具體的在所述外繞線槽311與中一繞線槽3121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340的第一通槽3013,中一繞線槽3121與中二繞線槽3122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340的第二通槽3015,中二繞線槽3122以及內繞線槽313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340的第三通槽3017。八個擋墻上分別還設有與所述第一通槽3013,第二通槽3015和第三通槽3017對應的開口(未標號)。其中,所述每一個相對應的第一通槽3013,第二通槽3015,第三通槽3017以及開口是沿線圈盤支架3101的半徑方向一一對應的設置的。其中,所述第一通槽3013,第二通槽3015以及第三通槽3017也可以是以與前述實施方式一樣的采用夾片組的結構實現,在此不再贅述。可以理解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采用的是四線槽結構,相應的壓片(未標號)結構需要由四個直徑不同的壓片組成。
[0083]請參考圖16A、圖16B和圖16C,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條340可以包括三種不同形狀的磁條。第一磁條3401大致呈長片狀導磁體,第一磁條3401大致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內槽口3413、中二槽口 3414、中一槽口 3412以及外槽口 3411,中一槽口 3412以及外槽口 2411之間通過第一導片3415隔開,中二槽口3414與中一槽口3412之間通過第二導片3416隔開,內槽口3413與中二槽口 2414之間通過第三導片3417隔開。第一磁條3401定位于線圈盤支架3101上時,第一導片3415定位于第一通槽3013中,第二導片3416定位于第二通槽3015中,第三導片2417定位于第三通槽3017中,內槽口 3413跨設于內繞線槽313上,中一槽口 3412跨設于中一繞線槽3121上,中二槽口 3414跨設于中二繞線槽3122上,外槽口 3411跨設于外繞線槽311上。
[0084]第二磁條3402與第一磁條3401的結構相似,其不同僅在于,第二磁條3402上外槽口 3421連通所述第二磁條3402的端部形成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內槽口 3423、中一槽口3422、二中槽口 3424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85]第三磁條3403與第一磁條3401的結構相似,其不同僅在于,第三磁條3403上外槽口3431連通所述第三磁條3403的端部形成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3433連通所述第三磁條3403的端部形成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中一槽口 3432、中二槽口 3434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86]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內、中一、中二、外四層勵磁線圈,主發熱區域分為內、中一、中二、外四個圓環區域。
[0087]請參考圖17、圖18A、圖18B和圖18C,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中五線槽的電磁線圈盤400的結構示意圖。以下僅就第四實施方式中五線槽的電磁線圈盤400相比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100和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磁線圈盤200的不同之處進行介紹,相關通用的和相同的結構不做贅述。
[0088]請參考圖17,電磁線圈盤400包括線圈盤支架4101,半徑依次減小的外勵磁線圈410、中一勵磁線圈421、中二勵磁線圈422、中三勵磁線圈423以及內勵磁線圈430,多個磁條440呈輻射狀的跨設于外勵磁線圈410、中一勵磁線圈421、中二勵磁線圈422、中三勵磁線圈423以及內勵磁線圈430上。
[0089]線圈盤支架3101的背面通過設置十個同心的半徑依次減小的環狀擋墻,以與前述實施方式中類似的方式形成所述五個線槽。所述相鄰的兩個線槽之間相對的兩個擋墻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440的通槽。
[0090]請參考圖18A、圖18B和圖18C,與第三實施方式相似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條440可以包括三種不同形狀的磁條。第一磁條4401大致呈長片狀導磁體,第一磁條4401大致沿長度方向開設有五個槽口,該五個槽口通過四個導片依次分隔開來。第二磁條4402與第一磁條4401的結構相似,其不同僅在于,所述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4402—個端部的槽口設置成連通所述端部的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其他四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三磁條4403的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4402的端部的兩個槽口均設置成連通所述端部的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中間三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
[0091]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內、中一、中二、中三、外四層勵磁線圈,主發熱區域分為內、中一、中二、中三、外四個圓環區域。
[0092]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面線圈盤支架,該線圈盤支架的背面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繞制勵磁線圈的環形繞線槽,所述環形繞線槽同心的設置; 至少兩個勵磁線圈,分別繞制于所述繞線槽內; 多個長片狀的磁條,呈輻射狀的跨設于所述多個環形繞線槽之間,該磁條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繞線槽對應的槽口,所述多個槽口的相鄰的槽口之間通過導片分隔開來,所述磁條定位于所述線圈盤支架上時,所述槽口卡持于繞線槽上,所述導片相應的定位于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兩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和第二磁條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一磁條呈字母F型,包括背梁,內槽口,外槽口以及用于分隔所述內槽口與外槽口的導片,所述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呈字母E型,包括背梁,內槽口,外槽口以及用于分隔所述內槽口與外槽口的導片,所述外槽口和內槽口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三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和第二磁條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以及中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四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第二磁條和第三磁條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三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內槽口、中一槽口以及中二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三磁條包括背梁、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中三槽口以及外槽口,所述內槽口、中一槽口、中二槽口、中三槽口以及外槽口之間通過兩個導片分隔開來,其中,中一槽口和中二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內槽口和外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繞線槽的個數為五個,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第二磁條和第三磁條的至少一種;第一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五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二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所述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一個端部的槽口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其他四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第三磁條包括五個槽口,所述五個槽口之間通過四個導片分隔開來,所述五個槽口中靠近第二磁條的端部的兩個槽口均為兩面圍擋的開口結構,而其他三個槽口均為三面圍擋的開口結構。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成輻射狀的設置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磁條的通槽;所述磁條的導片被定位于對應的通槽內,所述磁條的底面與所述通槽的底面平齊即與所述線圈盤支架的正面平齊。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兩個環形繞線槽之間通過多組呈輻射狀設置的磁條夾片組連接,每個磁條夾片組包括兩個夾片,所述兩個夾片之間形成所述通槽;所述磁條夾片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通槽的底部的用于承載插入其中的磁條的承載部,所述承載部用于承載和固定定位于所述通槽內的磁條。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線圈盤還包括壓片,用于將所述磁條穩定的固定于所述通槽中;所述壓片呈環形片狀。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線圈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勵磁線圈的圈數和層數均是多圈和多層的纏繞層疊結構,每一層線圈之間通過一散熱環分隔開來;所述勵磁線圈的各圈和各層線圈均相互串聯;所述散熱環為導熱材料制造的環形片,所述散熱環上開設有肩、梁或者凹槽結構,用于對所述勵磁線圈進行固定和散熱。10.—種電磁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磁線圈盤。
【文檔編號】H05B6/44GK205666986SQ201620320388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7日
【發明人】毛杰鍵, 楊建榮, 毛潤華
【申請人】毛杰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