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包括輸入電路,輸出電路和濾波電路,所述輸入電路通過變壓器T1與所述輸出電路連接;所述輸入電路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3,電阻R5,電阻R6,MOS管Q3,電阻R7和電容C1,所述輸出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MOS管Q1,三極管Q2和二極管D2,二極管D4,所述濾波電路包括電阻R4和電容C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采用變壓器隔離方案替換現有的光耦隔離,既解決了控制信號與被控制信號間的物理隔離,又提高了控制信號的驅動能力。實現弱信號與強電系統控制信號間的隔離。
【專利說明】
_種等禹子體震源隔禹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地震勘測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 【背景技術】
[0002]等離子體震源因具有震源子波重復性好、能量傳輸效率高、安全可靠、壽命長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海洋工程地震勘探中。根據水深、地質類型、所需地層穿透深度等要求的不同,震源的輸出能量可以在幾十到數千焦之間,穿透深度可達100?250m,并能達到0.3?lm的分辨率。
[0003]現有海洋地震勘探測量接收系統與震源控制之間隔離僑聯技術中,采用弱信號控制高電壓,大電流常采用光耦隔離進行實現,這種電路簡單易行,要求不高。但當被控制的信號電壓、電流很大時,光耦器件極易損壞,而導致系統功能失效。【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解決現有光電耦合電路在被控制信號電壓、電流較大時,光耦合器件極易損壞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0006]—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包括輸入電路,輸出電路和濾波電路,所述輸入電路通過變壓器T1與所述輸出電路連接;
[0007]所述輸入電路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3,電阻R5,電阻R6,M0S管Q3,電阻R7和電容 C1,所述二極管D3正極與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3負極通過電阻R5與所述M0S管Q3的柵極連接,所述M0S管Q3的柵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0S管Q3的源極通過電阻R7接地,所述 M0S管Q3的漏極與所述二極管D1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1負極通過所述電容C1接地,所述二極管D1負極與第一電源連接,所述二極管D1兩端與所述變壓器T1的原邊并聯;
[0008]所述輸出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M0S管Q1,三極管Q2和二極管D2,二極管D4,所述變壓器T1副邊一端通過電阻R1與所述M0S管Q1柵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過電阻R2與所述三極管Q2基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過所述二極管D2與所述三極管Q2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2集電極與所述M0S管Q1柵極連接,所述M0S管Q1漏極與第二電源連接,所述M0S管Q1源極分別與所述三極管Q2發射極、所述二極管D2正極和所述二極管D4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4負極通過電阻R3與信號輸出端連接;
[0009]所述濾波電路包括電阻R4和電容C2,所述電阻R4—端與所述M0S管Q1源極連接,所述電阻R4另一端通過所述電容C2接地。
[0010]進一步的,所述變壓器T1為耦合變壓器或脈沖變壓器。[〇〇11]進一步的,所述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型號為IN914。
[0012] 進一步的,所述M0S管Q1,M0S管Q3型號為TN2460T。[〇〇13]進一步的,所述三極管Q2型號為2N222。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采用變壓器隔離方案替換現有的光耦隔離,既解決了控制信號與被控制信號間的物理隔離,又提高了控制信號的驅動能力。實現弱信號與強電系統控制信號間的隔離。【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結構的結合。
[0017]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包括輸入電路,輸出電路和濾波電路,所述輸入電路通過變壓器T1與所述輸出電路連接;
[0018]其中,所述輸入電路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3,電阻R5,電阻R6,M0S管Q3,電阻R7和電容C1,所述二極管D3正極與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3負極通過電阻R5與所述M0S管 Q3的柵極連接,所述M0S管Q3的柵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0S管Q3的源極通過電阻R7接地, 所述M0S管Q3的漏極與所述二極管D1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1負極通過所述電容C1接地,所述二極管D1負極與第一電源連接,所述二極管D1兩端與所述變壓器T1的原邊并聯;[〇〇19] 所述輸出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M0S管Q1,三極管Q2和二極管D2,二極管D4,所述變壓器T1副邊一端通過電阻R1與所述M0S管Q1柵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過電阻R2與所述三極管Q2基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過所述二極管D2與所述三極管Q2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2集電極與所述M0S管Q1柵極連接,所述M0S管Q1漏極與第二電源連接,所述M0S管Q1源極分別與所述三極管Q2發射極、所述二極管D2正極和所述二極管D4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4負極通過電阻R3與信號輸出端連接;
[0020]所述濾波電路包括電阻R4和電容C2,所述電阻R4—端與所述M0S管Q1源極連接,所述電阻R4另一端通過所述電容C2接地。
[0021]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變壓器T1為耦合變壓器或脈沖變壓器。所述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型號為IN914。所述M0S管Q1,M0S管Q3型號為TN2460T。所述三極管 Q2型號為2N222。電阻R1為10Q,電阻R2為10KQ,電阻R3為100Q,電阻R4為200Q,電阻R5 為100Q,電阻R6為1KQ,電阻R7為100Q,電容C1和電容C2為0.1UF。[〇〇22]參見圖1,S_IN為信號輸入端,具體可以是系統內部信號或外部弱電系統輸入控制信號;S_0UT為信號輸出端,具體可以是被強電系統的控制信號輸入。其中,S_IN端和S_0UT 端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均為脈沖觸發控制。采用變壓器T1將脈沖電壓控制輸出端打開, 形成脈沖控制信號。R4和C2形成濾波器對脈沖信號進行整形。其中,F1_GND與F1_VCC為系統內部電源系統。F2_GND與F2_VCC為系統隔離電源。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采用變壓器隔離方案替換現有的光耦隔離,既解決了控制信號與被控制信號間的物理隔離,又提高了控制信號的驅動能力。 實現弱信號與強電系統控制信號間的隔離。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電路,輸出電路和濾波電路,所 述輸入電路通過變壓器T1與所述輸出電路連接;所述輸入電路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3,電阻R5,電阻R6,M0S管Q3,電阻R7和電容C1,所 述二極管D3正極與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3負極通過電阻R5與所述MOS管Q3的柵極 連接,所述MOS管Q3的柵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OS管Q3的源極通過電阻R7接地,所述MOS 管Q3的漏極與所述二極管D1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1負極通過所述電容C1接地,所述二極 管D1負極與第一電源連接,所述二極管D1兩端與所述變壓器T1的原邊并聯;所述輸出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MOS管Q1,三極管Q2和二極管D2,二極管D4, 所述變壓器T1副邊一端通過電阻R1與所述MOS管Q1柵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 過電阻R2與所述三極管Q2基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副邊另一端通過所述二極管D2與所述三 極管Q2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2集電極與所述MOS管Q1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1漏極與第 二電源連接,所述MOS管Q1源極分別與所述三極管Q2發射極、所述二極管D2正極和所述二極 管D4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4負極通過電阻R3與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濾波電路包括電阻R4和電容C2,所述電阻R4—端與所述MOS管Q1源極連接,所述電 阻R4另一端通過所述電容C2接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壓器T1為耦 合變壓器或脈沖變壓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極管D1,二 極管D2,二極管D3型號為IN91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M0S 管Q3型號為TN2460T。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等離子體震源隔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極管Q2型號 為2N222。
【文檔編號】H03K19/0175GK205657673SQ201620272262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5日 公開號201620272262.8, CN 201620272262, CN 205657673 U, CN 205657673U, CN-U-205657673, CN201620272262, CN201620272262.8, CN205657673 U, CN205657673U
【發明人】陳自力, 連艷紅, 史明星, 龔云翔
【申請人】西安虹陸洋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