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主要目的是降低移動終端的厚度。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為:一種移動終端,包括:內殼,所述內殼包括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具有導熱區域,所述導熱區域內設有連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導熱通孔,所述內殼由鋼質材質制成;導熱結構,包括導熱層和凸出于所述導熱層表面的導熱部,所述導熱層覆蓋在所述導熱區域上,所述導熱部插入所述導熱通孔內。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對移動終端內電子元件或電池進行保護。
【專利說明】
移動終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為了方便人們的使用,對于移動終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更薄的移動終端一直是人們所喜歡的。
[0003]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的內殼一般都采用鋁合金等金屬加工而成,其中,鋁合金金屬的密度低,而且導熱性好,這樣就可以減輕移動終端的重量,并且可以使移動終端的內部熱量很好的通過鋁合金內殼散發出去,但是,由于鋁合金金屬的強度較低,在制作內殼的過程中,招合金內殼厚度一般可以達到0.4mm至0.5mm,如果招合金內殼的厚度低于0.4mm,內殼就非常的容易斷裂,不符合移動終端的制作標準,這樣就使鋁合金金屬內殼的厚度較大,進而就會影響移動終端的整體厚度,造成移動終端厚度較厚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主要目的是降低移動終端的厚度。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0007]內殼,所述內殼包括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具有導熱區域,所述導熱區域內設有連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導熱通孔,所述內殼由鋼質材質制成;
[0008]導熱結構,包括導熱層和凸出于所述導熱層表面的導熱部,所述導熱層覆蓋在所述導熱區域上,所述導熱部插入所述導熱通孔內。
[0009]進一步的,所述導熱通孔為圓形。
[0010]進一步的,所述導熱部為圓柱狀,所述導熱部的直徑與所述導熱通孔的內徑相同。
[0011]進一步的,所述導熱部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面在同一平面內。
[0012]進一步的,所述導熱通孔為多個,多個所述導熱通孔均勻分布在所述導熱區域內。
[0013]進一步的,所述內殼與所述導熱結構為一體結構。
[0014]進一步的,所述內殼的厚度為0.15mm至0.2mm;所述導熱層的厚度為0.05mm至0.1mm0
[0015]進一步的,所述導熱結構由導熱膠制成。
[0016]進一步的,所述內殼由不銹鋼材質制成。
[0017]進一步的,所述內殼為不銹鋼沖壓而成。
[001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移動終端包括內殼和導熱結構,因為導熱結構中的導熱層覆蓋在內殼的第一面上,而導熱層上的導熱部充滿內殼的導熱通孔,這樣可以使內殼第一面側的熱量通過導熱結構傳遞到第二面側;又因為內殼可以采用鋼質材質制成,由于不銹鋼材質的強度較大,這樣內殼的厚度可以設置的較薄,進而可以使移動終端的厚度較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同時具備導熱性好和厚度薄兩個特性,而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采用鋁合金材質制成,雖然可以實現良好的導熱性,但是由于鋁合金材質的強度較低,其制作的移動終端的厚度較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在具有良好導熱性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較薄的移動終端厚度,進而可以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正視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后視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移動終端和移動終端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23]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0024]內殼I,內殼I包括相對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上具有導熱區域,導熱區域內設有連通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導熱通孔13,內殼I由鋼質材質制成;
[002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殼I可以為薄板狀結構,其中內殼I的第一面11可以用于覆蓋發熱部件,其中第一面11上設置導熱區域,使導熱區域設置在發熱部件上,這樣,當發熱部件進行工作時,發熱部件就會產生熱量,并通過導熱區域將熱量排出,避免了發熱部件的熱量積攢,導致發熱部件的溫度過高而燒毀,其中,移動終端內的電子元件都為發熱部件,在導熱區域內還可以設有導熱通孔13,該導熱通孔13連通于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當發熱部件產生熱量時,該熱量可以通過導熱通孔13傳遞到第二面12側,進而實現了散熱的效果,而為了盡量減小內殼I的厚度,該內殼I可以選用鋼質材質制成,在制成內殼I時可以采用沖壓的工藝進行加工,由于鋼質材質的強度較大,這樣在內殼I的沖壓過程中,可以將內殼I沖壓到0.15mm到0.2mm,其強度仍然可以滿足內殼I的制造要求和標準。
[0026]導熱結構2,包括導熱層21和凸出于導熱層表面的導熱部22,導熱層21覆蓋在導熱區域上,導熱部22插入導熱通孔13內。
[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內殼I由鋼質材質制成,而鋼質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差,為了彌補該導熱性的缺陷,可以設置導熱結構2,將導熱層21覆蓋在導熱區域上,而導熱部22充滿導熱通孔13,這樣在發熱部件工作時,發熱部件所產生的熱量將會傳遞到導熱層21上,熱量從導熱層21傳遞到導熱部22上,再通過導熱部22將熱量傳遞到第二面12側,進而導熱結構2實現了將熱量從內殼I的第一面11側傳遞到第二面12側,并散發到空氣中,其中導熱結構2可以采用導熱材質制成,而導熱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強,可以將熱量很快的傳遞出去,就可以彌補內殼I導熱性能差的缺陷,而移動終端的內殼厚度卻可以達到0.2mm至
0.3mm,從而就可以減小了內殼的厚度,實現了移動終端厚度的減小。
[0028]以下通過本實施例中移動終端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具體說明本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
[0029]上述的移動終端用于覆蓋在電子元件或電池上,主要用于保護電子元件或電池,該移動終端需要具備良好的導熱性和足夠的強度,為了實現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的目的,可以通過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來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而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的內殼一般都采用鋁合金金屬加工而成,其中,鋁合金金屬的密度低,而且導熱性好,這樣就可以減輕移動終端的重量,使移動終端的內部熱量可以很好的通過內殼散發出去,但是,由于鋁合金金屬的強度較低,在制作內殼I的過程中,招合金金屬的內殼I厚度一般為0.4mm至0.5mm,如果內殼I的厚度低于0.4_,內殼I就非常的容易斷裂,不符合內殼I的制作標準,而鋁合金金屬的內殼I厚度較大,進而影響移動終端的整體厚度,造成移動終端的厚度較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殼I采用鋼質材質制成,而鋼質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差,為了彌補鋼質內殼I導熱性的缺陷,可以設置導熱結構2,將導熱層21覆蓋在導熱區域上,而導熱部22充滿導熱通孔13,這樣在發熱部件工作時,發熱部件所產生的熱量將會傳遞到導熱層21上,熱量從導熱層21傳遞到導熱部22上,并通過導熱部22將熱量傳遞到第二面12側,進而導熱結構2實現了將熱量從內殼I的第一面11側傳遞到第二面12側,并散發到空氣中,其中導熱結構2可以采用導熱材質制成,而導熱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強,可以將熱量很快的傳遞出去,就可以彌補內殼I導熱性能差的缺陷,而移動終端的內殼和導熱結構的厚度可以達到0.2mm至
0.3mm,與現有技術中招合金金屬內殼的厚度0.4mm至0.5mm相比,實現了移動終端厚度的減小。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移動終端包括內殼和導熱結構,因為導熱結構中的導熱層覆蓋在內殼的第一面上,而導熱層上的導熱部充滿內殼的導熱通孔,這樣可以使內殼第一面側的熱量通過導熱結構傳遞到第二面側;又因為內殼可以采用鋼質材質制成,由于不銹鋼材質的強度較大,這樣內殼的厚度可以設置的較薄,進而可以使移動終端的厚度較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同時具備導熱性好和厚度薄兩個特性,而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采用鋁合金材質制成,雖然可以實現良好的導熱性,但是由于鋁合金材質的強度較低,其制作的移動終端的厚度較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在具有良好導熱性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較薄的移動終端厚度,進而可以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
[003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2]上述的導熱通孔13主要用于將內殼I第一面11側的熱量傳遞到第二面12側來,并在第二面12側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這樣為了提高散熱效率,其導熱通孔13的面積越大越好,然而如果導熱通孔13的面積過大會影響移動終端內殼I的強度,這樣就需要既考慮移動終端內殼I的強度,又要考慮散熱性,具體的,上述導熱通孔13可以為圓形,圓形在單位空間內所占的面積最大,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移動終端內殼I的散熱性能。
[0033]進一步的,上述導熱部22可以為圓柱狀,導熱部22的直徑與導熱通孔13的內徑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熱部22可以伸入到導熱通孔13內,而導熱部22的直徑又與導熱通孔13的內徑相同,這樣就使導熱部22的外側壁與導熱通孔13完全貼合,即導熱部22填充在該導熱通孔13內,使導熱通孔13內沒有剩余的空間,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擴大導熱面積,提尚導熱效率。
[0034]上述移動終端用于覆蓋在電子元件或電池上,主要用于保護電子元件或電池,為了合理的利用空間,移動終端的兩側可以為一體平面,具體的,導熱部22具有第一端面,第一端面與第二面12在同一平面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熱部22的一端固定在導熱層21上,另一端可以伸入到導熱通孔13內,并且充滿該導熱通孔13,而該導熱部22在導熱通孔13內顯露出來的一端上設有上述的第一端面,該第一端面與內殼I的第二面12在同一平面內,這樣移動終端兩側都可以為平面,方便進行結構安裝。
[0035]上述移動終端用于覆蓋在電子元件或電池上,當電子元件或電池進行工作時,電子元件或電池的自身就會產生熱量,而內殼會覆蓋在電子元件或電池的上,這樣電子元件或電池所產生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就會傳遞到移動終端內殼I的第一面11上,并通過第一面11上的導熱結構2傳遞到內殼I的第二面12側,而第一面11側與第二面12側之間僅僅是通過內殼I上的導熱通孔13連通,為了可以盡可能加快散熱速度,具體的,導熱通孔13為多個,多個導熱通孔13均勻分布在導熱區域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多個導熱通孔13可以擴大導熱通孔13的面積,其中導熱通孔13的數量可以根據電子元件或電池工作時的發熱量進行設定,為了保證內殼的強度均勻,多個導熱通孔13可以均勻的分布在導熱區域內。
[0036]為了可以進一步提高內殼的強度,具體的,內殼I與導熱結構2可以為一體結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加工過程中,可以先將鋼質本體制作出來,然后再通過模內注塑的方式,將液體的導熱材質注入到內殼I的第一面11和導熱通孔13內,形成導熱結構2,并且使內殼I和導熱結構2成為一條結構,這樣就可以加強內殼I與導熱結構2之間的連接強度。
[0037]上述的內殼的主要性能是采用了鋼質材質制成,而鋼質材質的強度較大,在將其制作成內殼時,可以加工的較薄,并且還能保證有足夠的強度來實現內殼的性能,具體的,內殼I的厚度為0.15mm至0.2mm,導熱層21的厚度為0.05mm至0.1mm。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殼I采用鋼質材質制成,而鋼質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差,為了彌補鋼質內殼I導熱性的缺陷,可以設置導熱結構2,將導熱層21覆蓋在導熱區域上,而導熱部22充滿導熱通孔13,這樣在發熱部件工作時,發熱部件所產生的熱量將會傳遞到導熱層21上,熱量從導熱層21傳遞到導熱部22上,并通過導熱部22將熱量傳遞到第二面12側,進而導熱結構2實現了將熱量從內殼I的第一面11側傳遞到第二面12側,并散發到空氣中,其中導熱結構2可以采用導熱材質制成,而導熱材質的導熱性能較強,可以將熱量很快的傳遞出去,就可以彌補內殼I導熱性能差的缺陷,內殼I的厚度加上導熱層21的厚度具體為0.2mm至0.3mm,而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內殼的厚度卻為0.4_至0.5mm,與現有技術相比,厚度減小了 25 %至60 %,使移動終端內殼的厚度得很大程度的減小,進而實現了移動終端厚度的減小。
[0038]為了保證上述移動終端的導熱性能,上述的導熱結構2可以有導熱材質制成,具體的,導熱結構2由導熱膠制成。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熱膠具有良好的導熱性,當電子元件或電池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可以傳遞到導熱層21上,并通過導熱層21傳遞到導熱部22上,進而通過導熱部22傳遞到空氣中。而導熱結構2采用導熱膠材質制成,可以很快的將熱量從導熱結構2傳遞到空氣中,提供了移動終端內殼的散熱效率。
[0039]進一步的,上述內殼I可以由不銹鋼材質制成。
[0040]進一步的,上述內殼I可以為不銹鋼沖壓而成,通過沖壓工藝,可以將不銹鋼材質加工到較薄的尺寸,而且還可以保證不銹鋼的內殼I的強度,滿足內殼I的工作需求。
[004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移動終端包括內殼和導熱結構,因為導熱結構中的導熱層覆蓋在內殼的第一面上,而導熱層上的導熱部充滿內殼的導熱通孔,這樣可以使內殼第一面側的熱量通過導熱結構傳遞到第二面側;又因為內殼可以采用鋼質材質制成,由于不銹鋼材質的強度較大,這樣內殼的厚度可以設置的較薄,進而可以使移動終端的厚度較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同時具備導熱性好和厚度薄兩個特性,而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采用鋁合金材質制成,雖然可以實現良好的導熱性,但是由于鋁合金材質的強度較低,其制作的移動終端的厚度較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在具有良好導熱性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較薄的移動終端厚度,進而可以減小移動終端的厚度。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殼,所述內殼包括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具有導熱區域,所述導熱區域內設有連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導熱通孔,所述內殼由鋼質材質制成; 導熱結構,包括導熱層和凸出于所述導熱層表面的導熱部,所述導熱層覆蓋在所述導熱區域上,所述導熱部插入所述導熱通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熱通孔為圓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熱部為圓柱狀,所述導熱部的直徑與所述導熱通孔的內徑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熱部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面在同一平面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熱通孔為多個,多個所述導熱通孔均勻分布在所述導熱區域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殼與所述導熱結構為一體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殼的厚度為0.15mm至0.2mm; 所述導熱層的厚度為0.05mm至0.1mm。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熱結構由導熱膠制成。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殼由不銹鋼材質制成。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殼為不銹鋼沖壓而成。
【文檔編號】H05K5/04GK205611115SQ201620269515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王瑜
【申請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