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撓結合線路板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剛撓結合線路板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由撓性部和至少兩個剛性部組成,相鄰兩個所述剛性部中間為撓性部,所述剛性部由剛性基板與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剛性區層疊而成;所述撓性部由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層疊而成;多層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所述撓性部的第二層至最上層的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均設置有凸起,多層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本發明剛撓結合線路板不增加體積就能有很好的彎折度效果。
【專利說明】
剛撓結合線路板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PCB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剛撓結合線路板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0002]隨著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電路板)向體積小、重量輕、立體安裝以及高連接可靠性的方向發展,剛性印制電路板和撓性印制電路板開始向剛撓結合板方向發展,剛撓結合板是PCB產業未來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剛撓結合板由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壓合而成,撓性板材上設置有撓性區、剛性區(或稱為撓板剛性區)以及廢料區(或稱為撓板廢料區),剛性板材上設置有盲槽區、剛性區(或稱為剛板剛性區)以及廢料區(或稱為剛板廢料區),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對應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撓性板材上的剛性區為與剛性板材上的剛性區壓合的部分,壓合后,撓性板材上的廢料區去除形成撓性基板,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廢料區去除,形成剛性基板,燒性板材的剛性區與剛性基板層疊形成剛性部,燒性板材的撓性區層疊形成撓性部,傳統的剛撓結合板結構如圖1所示:圖中30為撓性部,40為剛性部,各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長度一致,并形成撓性部30。剛撓結合板的特點在于撓性區可以彎折,以實現后續組裝時的立體安裝。
[0003]但是普通的剛撓結合板彎折時各層撓性板由于長度一致,在彎折時會相互擠壓, 達不到很好的彎折效果(如圖2所示),這是由剛撓結合板的結構特點決定的,各層撓性板由于存在一定的距離,彎折半徑是不一致的,如圖3?4所示,當需要撓性區90°彎折時,從最底至上第2張撓性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撓性板的撓性區長度之差為23t(R+T)/4-23tR/4 = 3t*T/ 2,其中T為最底至上第2張撓性板與最底層撓性板之間的距離,R為最底層撓性板的彎折半徑;由此類推,則最底至上第N張撓性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撓性板的撓性區長度之差為2ji(R +Tn)/4-2jtR/4 = 3t*Tn/2,其中Tn為第N張撓性板與最底層撓性板之間的距離;而當需要撓性區180°彎折時,從最底至上第2張撓性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撓性板的撓性區長度之差為:2JI (R+T)/2-2jtR/2 = 3t*T,其中T為從最底至上第2張撓性板與最底層撓性板之間的距離,由此類推,則從最底至上第N張撓性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撓性板的撓性區的長度之差為2ji(R+ Tn)/2-2jtR/2 = 3t*Tn,其中Tn為第N張撓性板與最底層撓性板之間的距離。由此可見,如果各層撓性板長度一致,必然會出現相互擠壓的現象。
[0004]如需要達到很好的彎折效果,如彎折至90°?180°,則需要加長撓性區的長度,使剛撓結合板的長度增長,體積增大,這與目前電子產品對線路板體積越來越小的要求背道而馳。
【發明內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很好的彎折效果,同時不增大體積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及其制備方法。
[0006]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剛撓結合線路板,由撓性部和至少兩個剛性部組成,相鄰兩個所述剛性部中間為撓性部,所述剛性部由剛性基板與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剛性區層疊而成;所述撓性部由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層疊而成;多層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所述撓性部的第二層至最上層的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均設置有凸起,多層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
[0008]上述第二層撓性基板緊靠最底層撓性基板。
[0009]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0010]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大于或等于#Tn/2,其中Tn為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
[0011]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Tn/2。
[0012]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大于或等于#TN,其中Tn為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
[0013]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TN。
[0014]本發明剛撓結合線路板相較現有技術的優點以及有益效果為:
[0015]本發明為解決傳統剛撓結合板彎折時各層撓性板相互積壓,影響彎折效果的問題,設計了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按照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且當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撓性部的第二層至最上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均設置有凸起,多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從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本發明的上述設計可以滿足各層撓性板的彎曲半徑不一致的需求,且通過設置凸起,不增加所得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尺寸,本發明剛撓結合線路板不增加體積就能有很好的彎折度效果。
[0016]本發明還公開一種上述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1)提供或制備開料尺寸一致的至少兩個剛性板材和至少兩個撓性板材;
[0018](2a)在每個所述撓性板材和每個所述剛性板材上分別加工圖形;其中,
[0019]所述撓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撓板剛性區、撓性區和撓板廢料區,相鄰兩個所述撓板剛性區的中間為撓性區和部分所述撓板廢料區,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所述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的長度,其中撓性區的長度最短的撓性板材作為基準板材;
[0020]所述剛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剛板剛性區、盲槽區和剛板廢料區,相鄰兩個所述剛板剛性區的中間為盲槽區和部分所述剛板廢料區,所述剛性板材上的剛板剛性區與所述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剛性區大小相同,所述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與所述基準板材上的撓性區對應設置;
[0021](2b)在除基準板材外的其他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附近設置垂直于所述撓性區的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關于撓性區中用于彎折的位置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之間形成彎折區,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所述撓性板材上的彎折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所述撓性板材的彎折區的長度;
[0022](2c)加工圖形后在每個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貼覆蓋膜;
[0023](2d)以所述基準板材上的對應其余撓性板材彎折區中線的位置為基準線,在所述基準線的附近開設多個定位孔構成第一組定位孔,并圍繞所述基準板材的邊緣開設多個定位孔構成第二組定位孔;
[0024]在其余所述撓性板材上根據所述其余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從最底層至最上層的撓性板材上的位于彎折區兩側的并且靠近所述彎折區的定位孔之間的距離依次增加的原則開設各定位孔;
[0025]相應地,在所述剛性板材上對應上述基準板材上的所述第一組定位孔以及第二組定位孔的位置上也分別開設定位孔;
[0026](3)將相應的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沿著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與所述第二彎折對位線彎折起來使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與所述第二彎折對位線重合,然后將所述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層疊,使各層板材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其中最上層和最底層均為剛性板材, 所述撓性板材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撓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各層板材之間利用粘接片粘合,所述粘接片經過銑孔處理,銑孔的大小與所述剛性板材的盲槽區大小相同;
[0027]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材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以及所述粘接片固定在一起,進行層壓;[〇〇28](4)層壓后,去除各層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剛板廢料區以及各層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廢料區后,得剛撓結合線路板,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的撓性板材的彎折區舒展形成凸起。
[0029]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第N層撓性板材的彎折區的寬度等于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〇〇3〇]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步驟(2a)中,各層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的長度設置方法為: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確定第N層撓性板材到設置在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距離Tn,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彡3i*Tn/2 ;
[0031]或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JI*Tn〇
[0032]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除所述基準板材外的其余撓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體設置方法為:
[0033]所述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彎折區左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所述基準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準線左側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彎折區右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所述基準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準線右側的定位孔向右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Dn為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所述基準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
[0034]本發明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相較現有技術的優點以及有益效果為:
[0035]本發明制備方法對各層剛性基板和撓性基板分別進行優選的圖形加工設計,根據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的長度,并配合在撓性板材上設置第一彎折對位線、第二彎折對位線來準確定位各層撓性板材的彎折區,并通過設置第一組定位孔和第二組定位孔保證層壓時的對位準確,所得剛撓結合線路板不增加體積就能有很好的彎折度效果。【附圖說明】
[0036]圖1為傳統剛撓結合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2為傳統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實物圖;
[0038]圖3為在剛撓結合線路板彎折90°時,各層撓性板材所需要的撓性區長度示意圖;
[0039]圖4為在剛撓結合線路板彎折180°時,各層撓性板材所需要的撓性區長度示意圖;
[0040]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剛撓結合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0041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基準板材的俯視示意圖;
[0042]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緊靠基準板材的撓性板材的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〇〇43]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〇〇44]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0045]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46]如圖5所示的一種剛撓結合線路板,由撓性部10和兩個剛性部20組成,兩個剛性部 20中間為撓性部10。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剛性部20的最上層和最底層均為剛性基板210,中間層由5個撓性基板的剛性區以及6個粘接片220層疊而成,粘接片220設置在各層基板之間。撓性部10由5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層疊而成,5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從底至上分別為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第三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30、第四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40和第五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50,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為位于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在本實施例中,粘接片220為PP片,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剛撓結合線路板可以由撓性部和至少兩個剛性部組成,只要滿足相鄰兩個剛性部之間為撓性部即可。撓性部可以由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層疊而成。剛性部可以由剛性基板與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剛性區層疊而成,而剛性部的中間層也可以由剛性基板的剛性區、撓性基板的剛性區以及粘接片層疊而成,粘接片設置在各層基板之間起粘接作用。
[0047]多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從撓性部10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當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從撓性部10的第二層(即緊靠最底層的一層)至最上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均設置有凸起,多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從撓性部10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
[0048]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第三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30、第四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40和第五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50的長度依次增加,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的長度最短。當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第三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30、第四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40和第五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50上均設置有凸起,且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第三撓性基板的撓性區 130、第四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40和第五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50上凸起的長度依次增加。
[0049]在本實施例中,以第二撓性基板為例,當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的凸起121的長度等于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與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之間的長度差。而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的凸起121的長度多jt*T/2,其中T 為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與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之間的最短距離。第二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20與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之間的長度差為多jt*T/2。
[0050]其他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以及該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即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之間的長度差的設定按照以下規律: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等于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多mTn/2,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Tn/2,其中Tn為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0051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多3t*Tn,第N 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Tn,其中Tn為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0052]當上述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過大時會造成板材的浪費,因此當需要所得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達到90°時,則設置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等于3i*TN/2即可達到相應的彎折效果。當需要所得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達到180°時,則設置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等于#Tn即可達到相應的彎折效果。[〇〇53]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只要多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從底至上依次增加,且多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從底至上依次增加,即可以實現比現有技術更優的彎折效果。[〇〇54]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加工難度、彎折角度等設計最佳的撓性區的凸起的長度。
[0055]上述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6](1)提供或制備開料尺寸一致的至少兩個剛性板材和至少兩個撓性板材。在本實施例中,剛性板材為2個,撓性板材為5個。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可以為至少兩個的其他數量。
[0057](2a)在每個撓性板材上和每個剛性板材上分別加工圖形。其中,[〇〇58]撓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撓板剛性區、撓性區和撓板廢料區。相鄰兩個撓板剛性區的中間為撓性區和部分撓板廢料區。根據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的長度,其中撓性區的長度最短的撓性板材作為基準板材。
[0059]剛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剛板剛性區、盲槽區和剛板廢料區。相鄰兩個剛板剛性區的中間為盲槽區和部分剛板廢料區。剛性板材上的剛板剛性區與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剛性區大小相同。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與基準板材上的撓性區對應設置。
[0060]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撓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兩個撓板剛性區、撓性區和撓板廢料區。兩個撓板剛性區的中間為撓性區和部分撓板廢料區。以圖6基準板材(即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第一撓性基板)上的圖形為例,分為撓性區(即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第一撓性基板的撓性區)110、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第二撓板剛性區112和撓板廢料區113, 第一撓板剛性區111和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中間為撓性區110以及部分撓板廢料區113,根據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的長度。各撓性板材的撓板剛性區的大小相同。
[0061]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為先根據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確定第N層撓性板材到設置在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距離Tn,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然后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mTn/2;
[0062]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彡3i*TN;
[0063]當上述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過大時會造成板材的浪費,因此當需要所得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達到90°時,則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等于#Tn/2即可達到相應的彎折效果。當需要所得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達到 180°時,則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等于 Jt*Tn即可達到相應的彎折效果。
[0064]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只要按照撓性板材的所在層數,從底至上設置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依次增加,即可以實現比現有技術更優的彎折效果。[〇〇65]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剛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兩個與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剛性區相對應的剛板剛性區以及一個與基準板材上的撓性區110相對應設置的盲槽區,其余為剛板廢料區。
[0066](2b)在除基準板材外的每個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附近設置垂直于撓性區的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關于撓性區中用于彎折的位置對稱設置,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之間形成彎折區,根據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撓性板材上的彎折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撓性板材的彎折區的長度。
[0067]在本實施例中,以圖7中緊靠基準板材的撓性板材為例,第二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附近設置垂直與撓性區的第一彎折對位線2131和第二彎折對位線2132, 第一彎折對位線2131和第二彎折對位線2132關于撓性區中用于彎折的位置對稱設置。本實施例中彎折的位置是指位于撓性區的中間位置并垂直于撓性區的直線,在撓板廢料區上進行對稱設置在該直線兩側的第一彎折對位線2131和第二彎折對位線2132的畫線。第一彎折對位線2131和第二彎折對位線2132之間形成彎折區。各層撓性板材上的彎折區的寬度根據該層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層數從底至上依次增加,在本實施例中,第N層撓性板材的彎折區的寬度等于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0068](2c)加工圖形后在每個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貼覆蓋膜。[〇〇69]在本實施例中,覆蓋膜為聚酰亞胺覆蓋膜(PI)。
[0070](2d)以基準板材上的對應其余撓性板材彎折區中線的位置為基準線,在基準線的附近開設多個定位孔構成第一組定位孔,并圍繞基準板材的邊緣開設多個定位孔構成第二組定位孔。
[0071]在其余撓性板材上根據其余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 按照從最底層至最上層的撓性板材上的位于彎折區兩側的并且靠近彎折區的定位孔之間的距離依次增加的原則開設各定位孔。
[0072]相應地,在剛性板材上對應上述基準板材上的第一組定位孔以及第二組定位孔的位置上也分別開設定位孔。
[0073]基準板材上的第一組定位孔的位置進一步優選為在基準板材上基準線的兩側且靠近基準線并靠近撓性區的位置、以及在基準板材的撓板廢料區上對應基準板材的撓板剛性區且靠近撓性區的位置。[〇〇74]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基準線1130即為基準板材的撓性區110的中線,基準板材上的第一組定位孔的具體設置方法如下:[〇〇75]在基準板材上的基準線1130的其中一側開設第一定位孔1131、第三定位孔1133, 另外一側開設第二定位孔1132、第四定位孔1134,第一定位孔1131和第二定位孔1132開設在撓性區110的一側,第三定位孔1133和第四定位孔1134開設在撓性區110的另一側。[〇〇76]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6mm,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為5?6mm,第二定位孔1132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6mm,第二定位孔113 2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為5?6mm;第三定位孔113 3的圓心到基準線 1130的距離為5?6mm,第三定位孔1133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為5?6mm,第四定位孔1134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6mm,第四定位孔1134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為5?6mm。[〇〇77]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二定位孔1132的圓心到基準線 1130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與第二定位孔1132 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不相等。[〇〇78]第二定位孔1132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與第四定位孔1134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二定位孔1132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四定位孔 1134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不相等。[〇〇79]第四定位孔1134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三定位孔1133的圓心到基準線 1130的距離不相等,或第四定位孔1134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與第三定位孔1133 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不相等。
[0080]第三定位孔1133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與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撓性區110邊緣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三定位孔1133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一定位孔1131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不相等。
[0081]在基準板材上的撓板剛性區的周圍開設第五定位孔1135、第六定位孔1136、第七定位孔1137、第八定位孔1138,第五定位孔1135開設在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一側,且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與第一燒板剛性區111的距離為5?6mm,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與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6mm+撓性區長度的一半;第六定位孔1136開設在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另一側,且第六定位孔1136的圓心與第一燒板剛性區111的距離為5?6mm,第六定位孔1136 的圓心與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6mm+燒性區長度的一半。
[0082]第七定位孔1137開設在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一側,且第七定位孔1137的圓心與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距離為5?6mm,第七定位孔1137的圓心與基準線1130的距離為5? 6mm+撓性區長度的一半;第八定位孔1138開設在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另一側,且第八定位孔1138的圓心與第二燒板剛性區112的距離為5?6mm,第八定位孔1138的圓心與基準線 1130的距離為5?6mm+撓性區長度的一半。[〇〇83] 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到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距離與第六定位孔1136的圓心到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六定位孔1136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不相等。[〇〇84] 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七定位孔1137的圓心到基準線 1130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五定位孔1135的圓心到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距離與第七定位孔 1137的圓心到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距離不相等。[〇〇85] 第七定位孔1137的圓心到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距離與第八定位孔1138的圓心到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距離不相等,或第七定位孔1137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八定位孔1138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不相等。[〇〇86] 第六定位孔1136的圓心到基準線1130的距離與第八定位孔1138的圓心到基準線 1130的距離不相等,或第六定位孔1136的圓心到第一撓板剛性區111的距離與第八定位孔 1138的圓心到第二撓板剛性區112的距離不相等。[〇〇87]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只要能起到對應固定各層撓性板材上撓性區以及撓板剛性區位置的作用,并避開撓性區以及撓板剛性區、剛板剛性區的位置,可以在其他位置設置定位孔。
[0088]在本實施例中,除基準板材外的其余撓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體設置方法為: [〇〇89]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彎折區左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基準板材上的位于基準線左側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彎折區右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基準板材上的位于基準線右側的定位孔向右平移Dn/2的位置上,Dn為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基準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
[0090](3)將相應的設置有第一彎折對位線與第二彎折對位線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沿著該撓性板材上的第一彎折對位線與第二彎折對位線彎折起來使第一彎折對位線與第二彎折對位線重合,然后將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層疊,使各層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此時,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相互重疊,各撓性板材對應的撓板剛性區相互重疊,各剛性板材的剛板剛性區和撓性板材的對應的撓板剛性區相互重疊,其中最上層和最底層均為剛性板材,撓性板材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撓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各層板材之間利用粘接片(PP片)粘合,粘接片經過銑孔處理,銑孔的大小與剛性板材的盲槽區大小相同。
[0091]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材上的定位孔將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以及粘接片固定在一起,進行層壓。
[0092]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為鉚釘,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為其他固定件。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剛撓結合線路板的中間層中包含有剛性板材時,在進行將撓性板材和剛性板材層疊前,先去除位于剛撓結合線路板的中間層的剛性板材的盲槽區再進行層疊。 [〇〇93](4)層壓后,去除各層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剛板廢料區以及各層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廢料區后,得剛撓結合線路板,剛撓結合線路板的撓性板材的彎折區舒展形成凸起。
[0094]此時,剛性板材去除盲槽區、剛板廢料區形成剛性基板,撓性板材去除撓板廢料區形成撓性基板。
[0095]層壓后,優選進行常規的鉆孔、沉銅、圖形轉移、印阻焊、表面處理工序、然后揭蓋 (去除盲槽區),去除撓板廢料區、剛板廢料區后,得剛撓結合線路板。
[0096]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〇〇9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由撓性部和至少兩個剛性部組成,相鄰兩個所述 剛性部中間為撓性部,所述剛性部由剛性基板與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剛性區層疊而成;所 述撓性部由至少兩個撓性基板的撓性區層疊而成;多層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的長度從所 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然伸展狀態時,所述 撓性部的第二層至最上層的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均設置有凸起,多層 所述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從所述撓性部的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 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 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 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大于或等于jt*Tn/2,其中Tn為第N層撓 性基板的撓性區上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 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jt*Tn/2。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 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大于或等于mTn,其中Tn為第N層撓性 基板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之間的最短距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處于自 然伸展狀態時,第N層撓性基板的撓性區上凸起的長度等于#TN。7.—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驟:(1)提供或制備開料尺寸一致的至少兩個剛性板材和至少兩個撓性板材;(2a)在每個所述撓性板材和每個所述剛性板材上分別加工圖形;其中,所述撓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撓板剛性區、撓性區和撓板廢料區,相鄰兩個所述撓板剛 性區的中間為撓性區和部分所述撓板廢料區,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 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所述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 置各層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的長度,其中撓性區的長度最短的撓性板材作為基準板材;所述剛性板材上的圖形分為剛板剛性區、盲槽區和剛板廢料區,相鄰兩個所述剛板剛 性區的中間為盲槽區和部分所述剛板廢料區,所述剛性板材上的剛板剛性區與所述撓性板 材上的撓板剛性區大小相同,所述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與所述基準板材上的撓性區對應設 置;(2b)在除基準板材外的其他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用于彎折的位置附近設置垂直 于所述撓性區的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 線關于撓性區中用于彎折的位置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和第二彎折對位線之間形 成彎折區,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按照所述撓性板 材上的彎折區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的原則設置各層所述撓性板材的彎折區的 長度;(2c)加工圖形后在每個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上貼覆蓋膜;(2d)以所述基準板材上的對應其余撓性板材彎折區中線的位置為基準線,在所述基準線的附近開設多個定位孔構成第一組定位孔,并圍繞所述基準板材的邊緣開設多個定位孔 構成第二組定位孔;在其余所述撓性板材上根據所述其余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線路板中的所在 層數,按照從最底層至最上層的撓性板材上的位于彎折區兩側的并且靠近所述彎折區的定 位孔之間的距離依次增加的原則開設各定位孔;相應地,在所述剛性板材上對應上述基準板材上的所述第一組定位孔以及第二組定位 孔的位置上也分別開設定位孔;(3)將相應的所述撓性板材的撓性區沿著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與所述第二彎折對位線 彎折起來使所述第一彎折對位線與所述第二彎折對位線重合,然后將所述剛性板材和撓性 板材層疊,使各層板材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其中最上層和最底層均為剛性板材,所述 撓性板材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撓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各層板材之間利用粘 接片粘合,所述粘接片經過銑孔處理,銑孔的大小與所述剛性板材的盲槽區大小相同;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材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材和撓性板材以及所述粘接片固定 在一起,進行層壓;(4)層壓后,去除各層剛性板材上的盲槽區、剛板廢料區以及各層撓性板材上的撓板廢 料區后,得剛撓結合線路板,所述剛撓結合線路板的撓性板材的彎折區舒展形成凸起。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N層撓性 板材的彎折區的寬度等于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 度差,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2a) 中,各層撓性板材上的撓性區的長度設置方法為:根據所述撓性板材在最終成品剛撓結合 線路板中的所在層數,確定第N層撓性板材到設置在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距離Tn,設置第N 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Tn/2;或設置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最底層的撓性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差多ji*Tn。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剛撓結合線路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所述基準板材 外的其余撓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體設置方法為:所述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彎折區左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所述基準板材上 的位于所述基準線左側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其余撓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 彎折區右側的定位孔開設在相對于所述基準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準線右側的定位孔向右 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Dn為第N層撓性板材的撓性區與所述基準板材的撓性區之間的長度 差。
【文檔編號】H05K1/14GK105979698SQ20161056763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5日
【發明人】劉國漢, 黃德業, 李超謀, 任代學
【申請人】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