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以及通道,形成于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通道由貫通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
【專利說明】
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散熱部件,更詳細地,設及如下的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 良P,作為可使熱量分散及阻隔熱量的散熱部件,可有效地對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化Ot spot)所產生的熱量進行散熱W及隔熱,從而可使施加于便攜式終端的內部部件的熱量影 響最小化,并阻隔在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便攜式終端的外部泄漏。
【背景技術】
[0002] 最近,包括便攜式終端在內的電子產品正持續發展,而根據使用人員的需求,正促 進電子產品的高性能化及多功能化。
[0003] 尤其,便攜式終端為了實現使用人員的便攜性及便利性的最大化而必須使其實現 小型化及輕量化,并且為了實現高性能,力求在更小的空間內安裝集成部件。由此,高性能 化提高了應用于便攜式終端的部件的發熱溫度,所被提高的發熱溫度對鄰近的部件產生影 響,從而導致降低便攜式終端的性能。
[0004] 為了解決運種因發熱而產生問題,在便攜式終端使用了各種隔熱材料,但到目前 為止也沒能開發出厚度薄且隔熱性能優秀的最佳隔熱材料,因而正進行針對隔熱的多種研 究及技術開發。
[0005] 在韓國登錄特許公報第10-1134880號中公開了具有W包括配置于液晶屏的前部 面的隔熱膜的方式構成的隔熱膜的便攜式終端,上述隔熱模具有可防止從便攜式終端所產 生的熱量通過液晶屏向使用人員的面部傳遞的優點。但是,所公開的上述隔熱膜的結構并 不具體,且無法了解上述隔熱膜的隔熱性能,因而無法解決在最近的高性能化便攜式終端 所產生的熱量問題。
[0006] 因此,本發明人持續研究可通過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分散W及阻 隔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來提高散熱性能和隔熱性能的散熱部件技術,導出并 發明了可依次執行熱分散、隔熱并可使通信用無線信號出入的散熱部件的結構特征,從而 完成了更經濟、可應用、具有競爭力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0007] 技術問題
[000引本發明是考慮到如上所述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散熱部件及 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即,W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散熱部件分散W及阻 隔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產生的熱量來進行散熱和隔熱,從而可使施加于便攜式終端的內部 部件的熱量影響最小化,并阻隔在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外部泄漏。
[0009]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即,在散熱 片設置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的通道,從而使執行便攜式終端的近場通信(NFC,Near Fi e 1 d Commun i cat ion)等的通信功能時所受到的障礙最小化,進而可順楊地執行便攜式終 端的通信功能。
[0010]本發明的還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散熱部件及具有其的便攜式終端,即,使散 熱片包括W=維網絡結構排列的納米纖維網或無紡布,從而可由熱阻隔能力強的納米纖維 網的納米大小的微細氣孔或無紡布提高隔熱性能。
[00川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2]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散熱部件,上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 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 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 形成。
[0013] 并且,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散熱部件,上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用于使所傳 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 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上述 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第一粘結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 一面;第二粘結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另一面;隔熱層,層疊在上述第一粘結層,用于阻 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W及保護蓋層,層疊在上述隔熱層,用于保護隔熱層。
[0014] 并且,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散熱部件,上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用于使所傳 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 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上述散熱片包括未沖壓區域、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 及形成于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的內側的島形區域,上述通道為上述第一沖壓 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上述第四沖壓區域W中間隔著連接上述未沖壓 區域和上述島形區域的橋形部的方式與相鄰的沖壓區域相隔開。
[0015] 并且,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便攜式終端,上述便攜式終端包括:終端本體,用于 執行便攜式終端的功能;后蓋,W可拆裝的方式設置于上述終端本體的后部面;W及散熱部 件,設置于上述后蓋的內側,上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 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 號通過,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
[0016] 并且,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便攜式終端,上述便攜式終端包括:終端本體,用于 執行便攜式終端的功能;后蓋,W可拆裝的方式設置于上述終端本體的后部面;W及散熱部 件,設置于上述后蓋的內側,上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 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 號通過,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上述散熱片包括:熱擴散 層,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隔熱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 向傳遞熱量;W及粘結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另一面。
[0017] 發明的效果
[0018] 如上所述,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即,作為能夠W使熱量分散W及阻隔熱量的方 式執行散熱功能和隔熱功能的散熱部件,通過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分散, 可使施加于便攜式終端的內部部件的熱量影響最小化,并阻隔在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外部 泄漏,從而可使傳遞到握住(Grip)便攜式終端的使用人員的熱量最小化。
[0019]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即,在散熱片形成沖壓區域,并使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上 述沖壓區域,從而使執行便攜式終端的近場通信等的通信功能時所受到的障礙最小化,進 而可順楊地執行便攜式終端的通信功能。
[0020] 本發明提供如下散熱片,上述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用于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發熱 部件所產生的熱量擴散;W及隔熱層,用于阻隔在發熱部件所產生的熱量向其它部件傳遞, 從而,上述散熱片可同時執行熱擴散功能和隔熱功能。
[0021] 在本發明中,在散熱片的熱擴散層的表面設置防氧化層,從而具有可防止熱擴散 層被氧化的效果。
[0022] 在本發明中,在散熱片的熱擴散層的一面形成導電性粘結層,從而經由熱擴散層 對傳遞到熱擴散層的熱量進行第一次擴散,并且W使熱量傳遞到附著于導電性粘結層的另 一熱擴散部件的方式對熱量進行第二次擴散,從而可提高散熱性能。
[0023]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即,在散熱片的熱擴散層的一面形成彩色層,當使散熱片附 著于蓋子時,可使蓋子的顏色與散熱片向外部露出的顏色相同。
【附圖說明】
[0024] 圖1為用于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示意剖視圖。
[0025] 圖2為用于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設置有散熱部件的便攜式終端的通信功能的示 意結構圖。
[0026] 圖3為用于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的簡要俯視圖。
[0027] 圖4為用于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內的熱量流動的示意俯視 圖。
[0028] 圖5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在手機終端的后部面設置有近場通信天線的狀態進行 拍攝的照片。
[0029] 圖6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在手機終端的后蓋設置有散熱部件的狀態進行拍攝的 照片。
[0030] 圖7為用于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機終端的近場通信天線和近場通信忍片電連 接的狀態的示意部分剖視圖。
[0031] 圖8為記錄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適用于手機終端的散熱片的通信距離及驗證項目 進行測試的結果數據的表格。
[0032] 圖9為用于說明完成圖8中的測試的散熱片的條件的圖。
[0033] 圖10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34] 圖11為放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隔熱層的照片。
[0035]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36] 圖13為本發明第S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37] 圖14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38] 圖1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39] 圖16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40] 圖17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附著有散熱片的蓋子的俯視圖。
[0041] 圖18為制作本發明的散熱片的電紡絲裝置的結構圖。
[0042] 圖19為示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一例的制作工藝的工序流程圖。
[0043] 圖20為示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再一例的制作工藝的工序流程圖。
[0044] 圖21為示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還有一例的制作工藝的工序流程圖。
[0045] 圖22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片基于時間變化是否發生熱性能變化進行觀察 的照片。
[0046] 圖23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片基于時間所發生的散熱特性進行比較的曲線 圖。
[0047] 圖24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基于時間變化的熱成像照片。
[004引圖25為對本發明的散熱片的純銅板的散熱特性和為了氧化而在銅板涂敷Ni的銅 板的散熱特性進行比較的曲線圖。
[0049] 圖26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純銅板和為了氧化而在銅板涂敷Ni的銅板的基于時間 變化的熱成像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50] W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0051] 參照圖1,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包括:散熱片510,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 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W及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510,用于供通信 用無線信號通過,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510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520形成。其中,在本 發明中,W與后述的熱量的擴散相同的術語定義熱量的分散,沖壓區域520能夠W對散熱片 510的邊緣區域、散熱片510的中央區域及它們的混用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進行沖壓的方 式形成。
[0052] 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可安裝于便攜式終端,當散熱片安裝于便 攜式終端時,能夠使在便攜式終端所產生的熱量分散W及阻隔在便攜式終端所產生的熱量 來執行散熱功能和隔熱功能,從而可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分散,進而使施 加于便攜式終端的內部部件的熱量影響最小化,并且可阻隔在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外部泄 漏,從而可使傳遞到握住便攜式終端的使用人員的熱量最小化。
[0053] 并且,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設置于便攜式終端的情況下,當執行便攜式 終端的近場通信等的通信功能時,上述散熱部件會成為障礙因素,因而在散熱片510設置供 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的通道,從而具有可順楊地執行便攜式終端的通信功能的優點。
[0054] 如圖1所示,優選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中,在便攜式終端的后蓋530的 內側設置散熱部件的散熱片510。其中,便攜式終端可包括:終端本體550,用于執行便攜式 終端的功能;W及后蓋530,W可拆裝的方式設置于終端本體550的后部面。在終端本體550 的后部面設置有可安裝電池、存儲忍片等的區域,為了便于更換上述電池、存儲忍片等,且 為了便攜式終端的美觀,后蓋530W可拆裝的方式設置于終端本體550的后部面。其中,后蓋 530可被稱作電池蓋。
[0055] 在終端本體550內置有高速、高功能忍片,當運行上述忍片時,在局部區域形成集 中發熱的熱點區域551。由于散熱部件的散熱片510安裝于后蓋530的內偵U,因此,當后蓋530 與終端本體550相結合時(沿著圖1中的箭頭方向結合),散熱片510緊貼于熱點區域551,從 而上述散熱片510直接接收在熱點區域551所產生的熱量,并執行熱量分散功能及熱量阻隔 功能。
[0056] 并且,設置于終端本體550的通信用天線,例如,圖1中的近場通信天線560可通過 散熱片510的沖壓區域520與外部的設備順楊地收發無線信號,因此,即使將散熱部件安裝 于便攜式終端的后蓋,也不會產生通信障礙。
[0057] 雖然便攜式終端可采用多種方式的通信功能,但優選地,在便攜式終端設置近場 通信方式的通信功能。
[0058] 近場通信作為使用13.56MHz頻帶的非接觸式近距離無線通信方式,是為了通常在 IOcm程度的近距離進行終端間數據傳送而開發的通信規格。近場通信不僅應用于支付,還 廣泛應用于傳送超市或普通商店中的產品信息、向游客傳送旅游信息、交通出入控制鎖定 裝置等。
[0化9] 參照圖2,便攜式終端500包括近場通信忍片561,上述近場通信忍片561可使上述 便攜式終端500進行近場通信,近場通信忍片561可通過近場通信天線560與同一近場通信 規格的其他終端、讀寫器等的外部設備600進行近距離數據交換。此時,便攜式終端500W近 場通信方式收發無線信號,從而與外部設備600進行收發數據的近場通信。
[0060] 參照圖3,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510呈平坦的板形狀,作為供通信 用無線信號通過的通道,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510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521、522、 523、524形成。
[0061] 此時,優選地,散熱片510的沖壓區域由形狀沖壓的第一沖壓區域521、第二 沖壓區域522、第=沖壓區域523、第四沖壓區域524形成。由于第一沖壓區域521、第二沖壓 區域522、第=沖壓區域523、第四沖壓區域524在第一沖壓區域521、第二沖壓區域522、第= 沖壓區域523、第四沖壓區域524內側形成四邊形的島形區域525,第一沖壓區域521、第二沖 壓區域522、第=沖壓區域523、第四沖壓區域524W中間隔著連接未沖壓區域526和島形區 域525的橋形部5273、5276、527(3、527(1的方式與相鄰的沖壓區域相隔開。其中,優選地,橋形 部 527曰、5276、527(3、527(1的寬度為5111111^下,若橋形部527曰、52713、527(3、527(1的寬度為5111111^ 上,則由于通信距離變短,從而無法滿足近場通信規格。
[0062] 并且,在上述散熱片510還可形成有至少一個狹槽,上述至少一個狹槽向外部開放 第一沖壓區域521、第二沖壓區域522、第=沖壓區域523、第四沖壓區域524中的一個沖壓區 域,從而借助近場通信天線來增強無線信號的收發強度。即,在圖3中,在上述散熱片510形 成有向外部開放第二沖壓區域522的狹槽528,從而W開環(open loop)的方式制作散熱片 510,進而可改善電感禪合(inductive coupling)。
[0063] 并且,在島形區域525存在與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529,島形區域525的大小 大于與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529的大小。此時,在本發明中,將從與近場通信天線相 接觸的區域529的邊緣到島形區域525的邊緣為止的距離定義為偏移值P(Offset),優選地, 上述偏移值為1.5mmW上,若上述偏移值為1.5mmW下,則由于通信距離變短,從而無法滿足 近場通信規格。
[0064] 參照圖4,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510的未沖壓區域526與熱點區域 551相接觸,在熱點區域551所產生的熱量通過散熱片510的橋形部5273、5276、527(3、527(1向 散熱片510的整個區域分散。
[0065] 參照圖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機終端的后部面501安裝有電池700,優選地,在 上述電池700設置有近場通信天線560。并且,如6所示,在手機終端的后蓋安裝有散熱部件 的散熱片510。
[0066] 如圖7所示,在手機終端的終端本體550的后部面形成有可安裝電池700的槽552, 在上述槽552插入并固定電池700。
[0067] 此時,在本發明中,優選地,近場通信天線560附著于電池700,在終端本體550的內 部安裝近場通信忍片(未圖示)。由于電池700可從槽552脫離,因而無法設置用于直接連接 近場通信天線560和近場通信忍片的配線。
[0068] 因此,在本發明中,在近場通信天線560設置第一接觸點591,在終端本體550的后 部面設置與近場通信忍片相連接的第二接觸點592,在后蓋530設置用于連接第一接觸點 591及第二接觸點592的配線線路593。即,當后蓋530從終端本體550的后部面脫離時,配線 線路593也從第一接觸點591及第二接觸點592脫離,使第一接觸點591及第二接觸點592不 通電。與此相反,當后蓋530與終端本體550的后部面相結合時,配線線路593與第一接觸點 591及第二接觸點592電連接,從而使近場通信天線560和近場通信忍片電連接。
[0069] 圖8為記錄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適用于手機終端的散熱片的通信距離及驗證項目 進行測試的結果數據的表格,圖9為用于說明完成圖8中的測試的散熱片的條件的圖。
[0070] 如圖9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的橋形部的寬度為5mm和10mm, 一側偏移值(從與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的一側邊緣到島形區域的一側邊緣為止的距 離)為5mm,兩側偏移值(兩側的從與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的邊緣到島形區域 的邊緣為止的距離之和)為2mm、3mm,圖8中記錄有對安裝有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 散熱部件的散熱片(樣品#1,樣品#2,樣品#3)(設置有一個狹槽)的便攜式終端及無散熱片 的便攜式終端進行通信距離測試及驗證項目測試的結果數據。
[0071] 參照圖8,在安裝有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樣品#1,樣品#2,樣品# 3)的便攜式終端中,僅在樣品#2中滿足所有通信距離及驗證項目,而在樣品#1和樣品#3中, 通信距離性能略有下降,作為驗證項目的EMV負載調制化oad Modulation)的峰峰值(Vpp) 僅在外部裝置和便攜式終端緊貼的(〇,〇,〇)、具有Icm間距的(1,0,0)、具有2cm間距的(2,0, 0)情況下滿足通信距離及認證項目,而在具有3cm間距的(3,0,0)中無法檢測出電壓或者檢 測出微弱的電壓。作為參照,在通信距離方面"卡模式(Card Mode)"為發送模式,"讀取模式 (Reader Mode)"為接收模式。
[0072] 因此,可知,當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部件的散熱片的橋形部的寬度為5mmW下W 及一側偏移值為1.5mmW上時,滿足通信距離及驗證項目。
[0073] 圖10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74] 如圖10所示,第一實施例的散熱片100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 擴散;隔熱層1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W及粘結層30, 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另一面。
[0075] 熱擴散層20由具有導熱性的金屬形成,作為一例,上述金屬可使用AUNi Xu、Ag及 由它們形成的合金,優選地,上述金屬可使用導熱性卓越的化。
[0076] 運種熱擴散層20使在發熱部件200所產生的熱量向水平方向迅速擴散,從而可防 止在局部區域產生高熱量,進而可防止因高熱量導致發熱部件200及其他部件300受損。
[0077] 除了導熱性金屬W外,熱擴散層20還可W使用任何能夠使熱量向水平方向迅速擴 散的材質。例如,石墨也可適用于熱擴散層。
[0078] 隔熱層10由可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的多孔性薄膜形成。作為一例,隔熱層10 可使用通過電紡絲方法具有多個氣孔的納米網形態、具有多個氣孔的無紡布、聚酸諷(PES, polyether sulfone)等,只要是具有多個氣孔且可執行垂直方向隔熱的材質,就可使用任 何材質。其中,優選地,隔熱層10的氣孔大小為幾十nm至10皿左右。
[0079] 當運種隔熱層10為納米網形態時,如圖11所示,W規定比率混合可進行電紡絲且 耐熱性優秀的高分子物質和溶劑來制備紡絲溶液,通過使用上述紡絲溶液進行電紡絲來制 作納米纖維14,并堆積上述納米纖維14來W具有多個氣孔12的納米網(nano web)形態形成 上述隔熱層10。
[0080] 納米纖維14的直徑越小,納米纖維的比表面積越大,并提高具有多個微細氣孔的 納米纖維網的氣阱能力,從而提高隔熱性能。因此,納米纖維14的直徑為0.1~5um,優選地, 上述納米纖維14的直徑在0.3~3um范圍,隔熱層10的厚度為5~30WH,優選地,WlO~25um 的范圍形成上述隔熱層10的厚度。并且,優選地,形成于隔熱層10的氣孔12的氣孔度在50~ 80%范圍內。
[0081] 通常,空氣被公知為熱導率低的優秀的隔熱材料,但由于對流等原因而無法應用 為隔熱材料。但是,由于適用于本發明的隔熱層10呈具有多個微細氣孔的納米網形態,因此 使空氣無法在各個微細氣孔中形成對流而被誘捕(被困于微細氣孔),從而可使空氣發揮自 身具有的優秀的熱阻隔特性。
[0082] 其中,適用于本發明的紡絲方法可使用普通電紡絲(electrospinning),空氣靜電 紡絲(AES: Air-Electrospinning)、電噴射(electrospray )、電噴紡絲(electrobrown spinning),離屯、電紡絲(centrifugal electrospinning)、閃蒸電紡絲(flash-electrospinnin邑)中的一種。
[0083] 例如,用于制作隔熱層10的高分子物質可由聚氨醋(polyurethane)低聚物、聚氨 醋高聚物、聚苯乙締。5,9〇17317'6116)、聚乙締醇。¥4,9〇17¥;[]171曰1油〇1)、聚甲基丙締酸 甲醋(PMMA,polymethyl methaciylate)、聚乳酸(PLA,polylacticacid)、聚氧化乙締(陽0, polyethyleneoxide)、聚乙酸乙締醋(PVAc ,polyviny Iacetate)、聚丙締酸(PAA, polyacrylic acid)、聚已酸內醋(PCL,polycaprolactone)、聚丙締臘(PAN, polyac巧IonitriIe)、聚甲基丙締酸甲醋(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乙締[I比咯 燒酬。乂?,口017乂;[]15^1口71'1'〇11(1〇]16)、聚氯乙締。¥〔,口〇17¥;[]15^1油1〇1'1(16)、尼龍(卿1〇]1)、聚 碳酸醋(PC,polyca;rbonate)、聚酸酷亞胺(PEI ,polyetherimide)、聚偏二氣乙締(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酸酷亞胺(PE Lpolyetherimide)、聚酸諷(PE S, polyesthersul地one)中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形成。
[0084] 溶劑可使用選自由二甲基乙酷胺(DMA,dimethyl acetamide)、二甲基甲酯胺 (DMF,N,N-dimethylfo;rmamide)、N-甲基化咯燒酬(N-methy;L-2-py;r;rolidinone)、二甲基亞 諷(DMSO,dimethyl sulfoxide)、四氨巧喃(THF,tetra-hy化ofuran)、二甲基乙酷胺(DMAc, di-methylacetamide)、碳酸亞乙醋巧C,ethylene carbonate)、碳酸二乙醋(DEC,diethyl carbonate)、碳酸二甲醋(DMC,dimethyl carbonate)、碳酸甲乙醋化MC,ethyl methyl carbonate)、碳酸丙締醋(PC,propylene carbonate)、水、乙酸(acetic acid)及丙酬組成 的組中的一種W上。
[0085] 由于隔熱層IOW電紡絲方法制作,因此根據紡絲溶液的紡絲量來確定上述隔熱層 10的厚度。因此,具有便于將隔熱層10的厚度制作成所需厚度的優點。
[0086] 如此,隔熱層10呈借助紡絲方法使納米纖維14堆積的納米纖維網形態,因此無需 額外的工序也可制作成具有多個氣孔12的形態,還可根據紡絲溶液的紡絲量調節氣孔的大 小。因此,可在上述隔熱層10形成多個細微的氣孔12,從而可提高熱阻隔性能,由此可提高 隔熱性能。
[0087] 其中,隔熱層10的厚度越厚,隔熱性能越好,因此,隨著熱擴散層20的厚度的增加, 可提高上述熱擴散層20的熱擴散性能。因此,可根據設置位置來調節隔熱層10及熱擴散層 20的厚度,實現最佳的性能。
[0088] 粘結層30由具有導熱性的粘結物形成,W可使在發熱部件200所產生的熱量向熱 擴散層20迅速傳遞。作為一例,粘結層可使用現有的導熱性粘結帶或導熱性粘結片,上述粘 結層可通過電紡絲方法W無氣孔納米網形態形成。
[0089] 當運種粘結層30W無氣孔納米網形態形成時,具有導熱性及導電性的粘結物通過 混合導熱性優秀的Ni、Cu、Ag等的導熱金屬及炭黑(Carbon Black)、碳納米管、石墨締 (Graphene)、導熱聚合物(PDOT)中的一種和粘結劑、溶劑來制備具有適合電紡絲的粘度的 粘結物,使用上述粘結物進行電紡絲來形成納米纖維,并堆積上述納米纖維,從而W無氣孔 納米纖維網(nano web)形態形成上述粘結層30。
[0090] 目P,粘結層30可通過與形成隔熱層10的方法相同的電紡絲方法形成,由于根據粘 結物的紡絲量來確定粘結層30的厚度,因此可自由地形成粘結層30的厚度。
[0091] 并且,粘結層30層疊在隔熱層10,從而還可采用在散熱片的兩側設置粘結層的結 構。
[0092] 如此,第一實施例的散熱片通過熱擴散層20使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 向水平方向迅速擴散,從而可防止在局部產生高熱量,并且隔熱層10執行垂直方向的隔熱 功能,從而阻隔在熱點所產生的熱量向便攜式終端的外部傳遞。
[0093]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94] 第二實施例的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隔熱層10, 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粘結層3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 另一面;W及保護蓋層40,層疊在隔熱層10的一面,用于保護隔熱層。
[00M]保護蓋層40附著于隔熱層10,并封閉隔熱層的一面,從而可使氣孔起到氣室作用, 并且上述保護蓋層40起到防止受到外部沖擊或者防止異物流入隔熱層10的氣孔的作用。
[0096] 運種保護蓋層40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醋膜等樹脂材料,除了樹脂材料W 夕h上述保護蓋層40還可使用纖維材料。
[0097] 圖13為本發明第S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098] 第=實施例的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第一粘結層 5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第二粘結層60,層疊在熱擴散層的另一面;隔熱層10,層疊在 第一粘結層50,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W及保護蓋層40,層疊在隔熱層10的一面, 用于保護隔熱層10。
[0099] 其中,第一粘結層50起到使隔熱層10附著于熱擴散層20的作用,能夠W通過電紡 絲方法制作的無氣孔納米網型來形成第一粘結層50。
[0100] 并且,第二粘結層60起到使散熱片100附著于部件的作用,上述第二粘結層60與在 第一實施例中所說明的粘結層30相同。
[0101] 圖14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102] 第四實施例的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隔熱層10, 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粘結層3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 另一面;W及防氧化膜110,形成于熱擴散層的表面,用于防止熱擴散層被氧化。
[0103] 當使用化等可氧化的材料作為熱擴散層時,防氧化膜110防止熱擴散層被氧化,能 夠W在熱擴散層20的表面涂敷防氧化物的方式形成上述熱擴散層,或者能夠W使熱擴散層 20的表面氧化來形成氧化覆膜的方法形成上述熱擴散層。
[0104] 其中,防氧化物可使用Ni,具體地,W約0.1~0.3皿厚度涂敷Ni的方式制作上述防 氧化膜110。
[0105] 如此,在第四實施例的散熱片中,在熱擴散層20的表面形成防氧化膜110,從而防 止熱擴散層被氧化,進而防止由于熱擴散層被氧化而引起的性能低下的問題。
[0106] 圖1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107] 第五實施例的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隔熱層10, 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粘結層30,層疊在隔熱層10的一 面;W及導電性粘結層12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吸收電磁波。
[0108] 與形成隔熱層10的方法相同地,導電性粘結層120可借助電紡絲裝置形成,可使導 電性粘結膜附著于熱擴散層20的一面。
[0109] 當借助電紡絲裝置形成運種導電性粘結層120時,W規定比率混合可進行電紡絲 的高分子物質、導電粘結物及溶劑來制備紡絲溶液,使用上述紡絲溶液進行電紡絲來形成 納米纖維,并堆積上述納米纖維來W無氣孔型納米網(nano web)形態來形成上述導電性粘 結層120。
[0110] 如上所述,第四實施例的散熱片設置有導電性粘結層120,從而吸收電磁波,進而 上述散熱片可兼備屏蔽電磁波的作用。
[0111] 圖16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散熱片的剖視圖。
[0112] 第六實施例的散熱片包括:熱擴散層20,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隔熱層10, 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粘結層30,層疊在隔熱層10的一 面;W及彩色蓋層130,層疊在熱擴散層20的表面,上述彩色蓋層130具有多種顏色。
[0113] 當本實施例的散熱片用于向外部暴露的部分時,由于在散熱片的向外部暴露的部 分設置具有多種顏色的彩色蓋層130,從而可美化設計。
[0114] 彩色蓋層130能夠W在熱擴散層20的表面涂敷顏色的方式形成,上述彩色蓋層130 可使用一面具有顏色的單面粘結帶。
[0115] 作為一例,如圖17所示,當散熱片110附著于蓋子102的內部面時,若從本體分離蓋 子102,則蓋子102的內部面將暴露于外部。因此,當蓋子102的顏色為白色時,形成白色的彩 色蓋層130,當上述蓋子102的顏色為黑色時,形成黑色的彩色蓋層130,從而W與蓋子102相 同的顏色形成彩色蓋層130。
[0116] 參照圖18及圖19,對制作本發明的散熱片的方法進行說明。
[0117] 首先,當驅動收集器78時,向收集器78供給卷繞于金屬板漉80的金屬板82(步驟 S10)〇
[0118] 并且,隨著向收集器78和第一紡絲噴嘴74之間施加高電壓靜電力,在第一紡絲噴 嘴74中將導電粘結物制作成納米纖維14,并在金屬板82的表面進行紡絲。由此,在金屬板82 的表面堆積納米纖維14來形成第一粘結層50(步驟S20)。
[0119] 此時,當進行納米纖維14紡絲時,在設置于第一紡絲噴嘴74的空氣噴射裝置62向 納米纖維14噴射空氣,從而防止納米纖維14揚起,并使上述納米纖維14捕集及堆積在金屬 板82的表面。
[0120] 并且,當驅動收集器7別寸,使堆積有第一粘結層50的金屬板82向第二紡絲噴嘴76 的下側移動,在第二紡絲噴嘴76中將紡絲溶液制作成納米纖維,并在第一粘結層50的表面 進行紡絲。由此,在第一粘結層50的表面堆積納米纖維來形成具有多個氣孔的隔熱層10(步 驟S30)。
[0121] 并且,通過使在金屬板的表面層疊第一粘結層及隔熱層的片經過加壓漉來對在金 屬板的表面層疊第一粘結層及隔熱層的片進行加壓,從而使上述在金屬板的表面層疊第一 粘結層及隔熱層的片具有規定的厚度,并使其卷繞于片漉88(步驟S40)。
[0122] 并且,若在金屬板的另一面附著第二粘結層,則完成散熱部件的作業(步驟S50)。
[0123] 其中,可單獨制作第二粘結層,并使上述第二粘結層附著于金屬板的另一面,可利 用上述的電紡絲裝置來在金屬板的另一面使用納米纖維進行紡絲,從而W納米網形態形成 上述第二粘結層。
[0124] 圖20為示出制作本發明的散熱片的工序的再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0125] 在再一實施例的散熱片制作工序中,在分別單獨制作用于形成熱擴散層20的金屬 板21、隔熱層10及粘結層30之后,可通過熱貼合來制作上述散熱片。
[0126] 具體地,由金屬板漉210供給金屬板21,在金屬板21的表面層疊由熱烙膠化Ot melt)膜漉220供給的熱烙膠膜250之后,使上述金屬板21經過第一加壓漉310。由此,使熱烙 膠膜250熱貼合于金屬板21的表面。
[0127] 此時,去除附著于熱烙膠膜的離型膜280。
[0128] 并且,若在熱烙膠膜250的表面層疊由隔熱層漉230供給的隔熱層10之后,使上述 金屬板21經過第二加壓漉320,則借助熱烙膠膜250使金屬板21和隔熱層10熱貼合。
[0129] 此時,去除附著于隔熱層10的離型膜290。
[0130] 并且,在隔熱層10的表面層疊由粘結層漉240供給的粘結層30之后,使上述金屬板 21經過第=加壓漉330。由此,使粘結層30熱貼合于隔熱層10的表面。
[0131] 圖21為示出制作本發明的散熱片的工序的還有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0132] 與在上述的再一實施例中所說明的熱貼合相比,還有一實施例中的散熱片制作工 藝使用可減少費用的冷貼合的方式。
[0133] 具體地,由金屬板漉210供給金屬板21,在金屬板21的表面層疊由丙締酸粘結劑漉 270供給的丙締酸粘結劑260,并W使上述金屬板21經過第一加壓漉410的方式進行冷貼合。
[0134] 此時,第一加壓漉410使用僅進行加壓而不進行加熱的漉。并且,去除附著于丙締 酸粘結劑260的離型膜440。
[0135] 并且,在丙締酸粘結劑250的表面層疊由隔熱層漉230供給的隔熱層10之后,使上 述金屬板21經過第二加壓漉320,則借助丙締酸粘結劑使金屬板21和隔熱層10冷貼合。
[0136] 此時,去除附著于隔熱層10的離型膜450。
[0137] 并且,在隔熱層10的表面層疊由粘結層漉240供給的粘結層30之后,使上述金屬板 21經過第=加壓漉330。由此,使粘結層30冷貼合于隔熱層10的表面。
[0138] 圖22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片基于時間變化是否發生熱性能變化進行觀察 的照片,圖23為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散熱片基于時間所發生的散熱特性進行比較的曲線 圖。
[0139] 首先,如圖22所示,在高溫、高濕度(85°C ,85%畑)的環境下,將散熱片分別放置24 小時、48小時、72小時之后,對上述散熱片進行熱成像試驗,并觀察隨著表面氧化是否產生 熱特性變化。
[0140] 此時,可確認構成散熱片的熱擴散層的銅板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氧化。
[0141] 并且,下列表1為示出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表面電阻變化,由此可知,隨著時 間的變化,表面電阻從初始的6.7 Q /sq,經過72小時后變為12.1 Q /sq。
[0142] 表1
[0143] (基準:lQ/sqW 下) 「ni /M1
[0145] 因此,當在第四實施例中所說明的熱擴散層的表面形成防氧化層時,則可防止銅 板被氧化。
[0146] 并且,如圖23所示的曲線圖,即使銅板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氧化,也不會發生熱性 能變化,即,散熱特性幾乎沒有變化。
[0147] 圖24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基于時間變化的熱成像照片。
[014引如圖24所示,在高溫、高濕度(85°C,85%畑)的環境下,將散熱片放置24小時、48小 時、72小時后,對上述散熱片進行熱成像拍攝,并對在初始狀態下經過30分鐘后的上述散熱 片的熱成像照片和在放置72小時的狀態下經過30分鐘后的上述散熱片的熱成像照片進行 比較,由此可知,上述散熱片的熱特性幾乎沒有變化。
[0149] 同樣,對在初始狀態下經過60分鐘后的上述散熱片的熱成像照片和在放置72小時 的狀態下經過60分鐘后的上述散熱片的熱成像照片進行比較,由此可知,上述散熱片的熱 特性也幾乎沒有變化。
[0150] 圖25為對本發明的散熱片的純銅板的散熱特性和為了氧化而在銅板涂敷Ni的銅 板的散熱特性進行比較的曲線圖,圖26為本發明的散熱片的純銅板和為了氧化而在銅板涂 敷Ni的銅板的基于時間變化的熱成像照片。
[0151] 如圖25所示,可確認純銅板和為了氧化而在銅板涂敷Ni的銅的散熱特性幾乎沒有 差異。
[0152] 并且,如圖26所示,當使用純銅板時,若對經過30分鐘的上述純銅板的熱成像照片 A和經過60分鐘的上述純銅板的熱成像照片B進行比較,則可確定上述純銅板的熱特性幾乎 沒有變化,若對經過30分鐘的涂敷Ni的銅板的熱成像照片C和經過60分鐘的涂敷Ni的銅板 的熱成像照片D進行比較,則可確定熱性能幾乎沒有變化。
[0153] W上,通過特定的優選實施例,舉例示出并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定于 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范圍內,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對 本發明進行多種變更和修改。
[0154]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0155] 本發明提供對在便攜式終端的熱點所產生的熱量有效地進行散熱及隔熱,從而可 使施加于便攜式終端的內部部件的熱量影響最小化的散熱部件。
【主權項】
1. 一種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以及 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 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沖壓區域相互隔開,上述沖壓區 域為以" Π "形沖壓的多個區域。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熱片包括: 熱擴散層,用于使熱量向水平方向擴散; 隔熱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一面,用于阻隔向垂直方向傳遞熱量;以及 粘結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的另一面。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熱擴散層由金屬板形成,上述金 屬板由六1、附、(:11、48或包含41、附、(:11、48中的兩種以上的合金形成。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以規定比率混合能夠進行電紡絲的高 分子物質及溶劑來制作紡絲溶液,使用上述紡絲溶液進行電紡絲來形成納米纖維,并堆積 上述納米纖維來形成具有多個氣孔的納米纖維網形態的上述隔熱層。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結層由混合導熱金屬、炭黑、碳 納米管、石墨烯、導熱聚合物中的一種和粘結劑、溶劑的導電粘結物形成。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護蓋層,上述保護蓋層層疊 在上述隔熱層的一面,用于保護隔熱層。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氧化膜,上述防氧化層層疊 在上述熱擴散層的表面,用于防止熱擴散層被氧化。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電性粘結層,上述導電性粘 結層層疊在上述熱擴散層,用于吸收電磁波。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導電性粘結層通過電紡絲方法 形成,或者通過使導電性粘結膜附著于上述熱擴散層的一面而成。11.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彩色蓋層,上述彩色蓋層層疊 在上述熱擴散層,上述彩色蓋層具有多種顏色。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彩色蓋層通過在熱擴散層的表 面涂敷顏色而成,或者將具有顏色的單面粘結帶作為上述彩色蓋層來使用。13. -種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以及 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 上述散熱片包括未沖壓區域、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及形成于上述第一沖壓區 域至第四沖壓區域的內側的島形區域, 上述通道為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 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上述第四沖壓區域以中間隔著連接上述未沖壓區域和上述島形 區域的橋形部的方式與相鄰的沖壓區域相隔開。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橋形部的寬度為5mm以下。15.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散熱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熱片還形成有狹槽,上述 狹槽向外部開放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中的一個沖壓區域,以增強上述無線信 號的收發強度。16. -種便攜式終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 終端本體,用于執行便攜式終端的功能; 后蓋,以能夠拆裝的方式設置于上述終端本體的后部面;以及 散熱部件,設置于上述后蓋的內側, 上述散熱部件包括: 散熱片,用于使所傳遞的熱量分散來進行散熱,阻隔所傳遞的熱量來進行隔熱;以及 通道,形成于上述散熱片,用于供通信用無線信號通過, 上述通道由貫通上述散熱片的至少一個沖壓區域形成。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便攜式終端,其特征在于,上述通信用無線信號為近場通信 無線信號。18.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便攜式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近場通信芯片,安裝于上述終端本體,上述近場通信芯片能夠使上述便攜式終端進行 近場通信; 電池,安裝于上述終端本體的后部面;以及 近場通信天線,設置于上述電池,并與上述近場通信芯片相連接。19.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便攜式終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熱片包括未沖壓區域、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及形成于上述第一沖壓區 域至第四沖壓區域的內側的島形區域, 上述通道為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 在上述島形區域設置有與上述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 當將從與上述近場通信天線相接觸的區域的邊緣到上述島形區域的邊緣為止的距離 定義為偏移值時,偏移值為1.5mm以上。20.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便攜式終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熱片包括未沖壓區域、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及形成于上述第一沖壓區 域至第四沖壓區域的內側的島形區域, 上述通道為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第四沖壓區域, 上述第一沖壓區域至上述第四沖壓區域以中間隔著連接上述未沖壓區域和上述島形 區域的橋形部的方式與相鄰的沖壓區域相隔開。
【文檔編號】H05K7/20GK105830548SQ201480057186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31日
【發明人】黃勝載
【申請人】阿莫綠色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