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濾波的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波裝置,尤指一種可裝置于視訊音響產品的輸入電纜線上的可濾波的夾具。
現行的可濾波的夾具10,如
圖1、2、3所示,可裝置于視訊音響產品的輸入電纜線11上,其系由一體成型的殼體12及兩電磁元件14構成;其中該殼體12由兩半殼體16、18組合而成,于兩半殼體16、18間利用連接片13將其接成一體,該半殼體16一端設有兩扣合孔15,另一半殼體18一端設有兩卡凸部17,位于兩半殼體16、18底部設有兩頂持片111,該頂持片111的端部設有一圓形凸粒112,分別將電磁元件14裝入兩半殼體16、18內。當可濾波的夾具10夾持于電纜11上時,再將兩半殼體16、18壓合,使卡凸部17扣入于扣合孔15內即可。這種可濾波的夾具10雖可達到濾波的效果,然而存在如下缺點1、兩半殼體間易造成左右扭曲,使兩電磁元件產生間隙,進而發生磁漏現象,所以無法達到濾波的效果。
2、頂持片的圓形凸粒與電磁元件間的接觸面積系為點接觸,易發生左右搖晃,進而降低濾波的效果。
3、蓋合后的兩半殼體無間隙設計,導致兩半殼體相互擠壓,易造成電磁元件間形成間隙。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在上述的濾波的夾具結構基礎上,積極地開發設計,不斷地進行試驗,終于成功開發出完全革新的可濾波的夾具。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濾波的夾具,借以提高兩電磁元件間的密切接觸,以便大幅度降低視訊產品所產生的雜訊及噪音現象,進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可濾波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是由兩夾具單元構成,該夾具單元包括有一殼座及一電磁元件,該殼座設有一容納空間,在容納空間的兩相對內壁面上設有卡塊,在另兩相對內壁面上設有半圓形孔,于半圓形孔上設有數個凸齒,另于殼座底部設有摺起的兩頂持片,該頂持片具有向上仰起的角度,且于頂持片的端部設有一線狀突緣,該殼座的一側邊上設有兩扣耳,且于另一側邊上設有兩擋片及兩扣合塊。當將兩夾具單元相互扣合成一體時,會使其達到四點扣合固定的效果,令電磁元件的兩接觸面密切接觸,又因電磁元件與頂持片間為線接觸,可避免電磁元件的左右搖晃,進而獲得良好的濾波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合下列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圖1為現行可濾波的夾具使用安裝示意圖。
圖2為現行可濾波的夾具立體示意圖。
圖3為現行可濾波的夾具的剖面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請參閱圖4、5、6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濾波的夾具20,其系由兩夾具單元21構成,該夾具單元是由兩殼座30及兩電磁元件40所組成,其中,該殼座30設有一容納空間31,可將電磁元件40置入容納空間31內,于容納空間31之相對內壁面上設有一卡塊32;并于另兩相對內壁面上設有半圓形孔33,于半圓形孔33上設有數個凸齒34,使其可咬住電纜線的外皮,另于殼座30底部設有摺起的兩頂持片35,該頂持片35具有向上仰起的角度,于頂持片35的端部設有一線狀突緣36,又于殼座30的一側邊上設有兩扣耳37,于另一側邊上設有兩擋片38及兩扣合塊39。
該電磁元件40設有一半圓形槽道41,使其可將電纜線包覆于兩電磁元件內;另于兩側面上有卡合槽42,其可與上述的卡塊32卡合。
分別將電磁元件40置入于兩殼座30的容納空間31內,可令卡塊32卡入于卡合槽42內固定,且該電磁元件40的底部與兩頂持片35間系為線接觸,將兩夾具單元21相互扣合成一體時,即令每一扣合塊39扣入于每一扣耳37內,且同時可使擋片38夾持于殼座30的外壁面上,使本實用新型達到四點扣合固定,令電磁元件40的兩接觸面密切接觸。又因兩夾具單元21扣合后會形成一間隙311,該間隙311更可確認兩電磁元件40有密切接觸,進而獲得良好的濾波效果,又因電磁元件40與頂持片35間為線接觸,從而防止磁漏現象的產生。
權利要求1.一種可濾波的夾具,包括殼體和電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是由兩夾具單元構成,該夾具單元包括有一殼座及一電磁元件,該殼座設有一容納空間,在容納空間的兩相對內壁面上設有卡塊,在另兩相對內壁面上設有半圓形孔,于半圓形孔上設有數個凸齒,另于殼座底部設有摺起的兩頂持片,該頂持片具有向上仰起的角度,且于頂持片的端部設有一線狀突緣,該殼座的一側邊上設有兩扣耳,且于另一側邊上設有兩擋片及兩扣合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濾波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夾具單元于扣合后形成一間隙。
專利摘要一種可濾波的夾具,包括兩夾具單元,該夾具單元由兩殼座及兩電磁元件組成,可分別將電磁元件置入殼座的容納空間內,令容納空間的卡塊卡入電磁元件的卡合槽內,再將兩夾具元件相互扣合成一體,并使每一扣合塊扣入每一扣耳內,且使擋片夾持于殼座的外壁面上,使其達到四點扣合固定,令電磁元件的兩接觸面密切接觸,從而獲得良好的濾波效果,又因電磁元件與頂持片間為線接觸,可同時防止磁漏現象。
文檔編號H03H9/50GK2239680SQ95209648
公開日1996年11月6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8日 優先權日1995年5月8日
發明者李明宗, 姜健一 申請人:李明宗, 姜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