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型延時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型延時器。
在鼠籠式異步電動機的工業控制中,經常采用正反轉控制或星角轉換控制技術,其共同特點都是采用兩個接觸器對電動機的換向和繞組換接實施控制,一般接觸器的換接瞬間——即兩個接觸器不同時通電的時間僅為20毫秒左右,如果分斷電流較大、電弧熄滅時間較長,就很容易造成電源短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歷來都是采用添加中間繼電器的方法延長接觸時間間隔,這就使得控制線路接線復雜,安裝面積較大,成本也較為昂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型延時器,它可以在上述場合及許多控制電路中代替繼電器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圖1中虛線框內為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原理圖。
如圖1所示在輸入端由四個二極管V1、V2、V3、V4組成全波整流電路(或由一個全波整流塊代替),輸入電壓正端E點與可控硅V5陽極、降壓電阻R2一端、保護電阻R1一端相連,降壓電阻R2的另一端D點與延時電阻R3一端、穩壓管V7負端及濾波電容C1一端相連,輸入電壓負端O點與濾波電容C1另一端,延時電容C2一端、儲能電容C3一端、可控硅陰極、保護電阻R1另一端及穩壓管V7正端相連接,一雙向二極管V6一端接于延時電阻R3與延時電容C2之間,雙向二極管V6另一端與儲能電容C3另一端及可控硅V5控制極相連。
本實用新型電路原件設于印刷線路板上,線路板裝設于殼體中,內部用環氧樹脂澆固,接線端子和冷壓端子引出。
本實用新型電路中各元件參數選擇范圍如下V1-V4600-1000V,1A;V5400-600V,1-3A;V620-35V;V730-100V;R151-330K;R251-330K;R31M-3.3M;C10.02-1M/63V;C20.047-1M/63V;C30.22-1M/16V。
其中降壓電阻R2的阻值選擇可高達330K,這是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常規知識所難以理解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輸入端旋加電壓后,經過繼電器線圈J,在全波整流橋直流端出現直流電壓UEO,UEO經降壓電阻R2,被穩壓管V7穩壓為UDO,UDO經延時電阻R3給儲能電容C3充電,儲能電容C3充電電壓達到雙向二極管V6擊穿電壓后,脈沖電流經V6到達可控硅V5控制極,于是V5被觸發導通,使E、O兩點短路,從而使繼電器線圈J通電吸合。
線圈J通電延時間由延時電阻R3及延時電容C2決定,延時時間可在30-1000ms之間調整(包括繼電器吸合時間),一般調至40-80ms即可。延時精度高于10%,被控電器線圈電壓可為大約
110V-
220V,其它電壓要求時可重新設計參數。
本實用新型穩壓管V7處于小電流工作狀態(小于一毫安),所以被控負載在可控硅沒有導通之前,其漏電電流小于2毫安。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延時器,其特征是在殼體內設有印刷線路板,印刷線路板上的具體電路結構為在輸入端由四個二極管組成全波整流電路,輸入電壓正端與可控硅陽極、降低電阻一端、保護電阻一端相連,降低電阻的另一端與延時電阻一端、穩壓管負端及濾波電容一端相連,輸入電壓負端與濾波電容另一端、延時電容一端、儲能電容一端,可控硅陰極、保護電阻另一端及穩壓管正端相連,一雙向二極管一端接于延時電阻與延時電容之間,雙向二極管的另一端與儲能電容另一端及可控硅控制極相連,接線端子及冷壓端子引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延時器,其特征是所述印刷線路板用環氧樹脂澆固于殼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延時器,具體系在殼體內設有印刷線路板,印刷線路板上的具體電路結構為在輸入端由四個二極管組成全波整流電路,輸入電壓正端與可控硅陽極、降低電阻一端、保護電阻一端相連,降低電阻的另一端與延時電阻一端、穩壓管負端及濾波電容一端相連,輸入電壓負端與濾波電容另一端、延時電容一端、儲能電容一端,可控硅陰極、保護電阻另一端及穩壓管正端相連,一雙向二極管一端接于延時電阻與延時電容之間,雙向二極管的另一端與儲能電容另一端及可控硅控制極相連,接線端子及冷壓端子引出。
文檔編號H03K17/292GK2149063SQ9322766
公開日1993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23日
發明者杜肇錚 申請人:杜肇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