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一發熱面電熱板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門適用于烹飪烘烤板或類似加熱板的電熱裝置。
已有的電熱板,如電熱杯、電熱鍋、電熨斗等所用的電熱板主要由電熱絲和云母板構成,具體結構是在兩個云母板之間夾持一個發熱部件,該發熱部件由電熱絲螺旋式地均勻地纏繞在一個云母支架板的兩個側面上,因此它有兩個電熱絲發熱面,電熱絲的兩端接有引線,將這種電熱板安置在被加熱體需加熱處。電熱板面向被加熱體的一面為正面,該面的電熱絲為正面電熱絲,該面的云母板為正面云母板,另一面則為反面,其電熱絲為反面電熱絲,其云母板為反面云母板。這種電熱板結構簡單,用途廣泛,但它存在著電熱絲容易燒斷的主要缺點,使用壽命短。其原因在于反面云母板外側常布置有絕熱層,熱量只能定向的向被加熱體傳遞,正面電熱絲與被加熱體近,只隔一層正面云母板,傳熱快,不易產生高溫。而反面電熱絲離被加熱體遠,間隔一層云母支架板及一層正面云母板,傳熱困難,易產生高溫。據熱傳導方程計算和實測結果表明,反面電熱絲比正面電熱絲對于被加熱體的溫差高0.5~2倍,這就容易使反面電熱絲因高溫而燒斷,嚴重影響電熱板的壽命。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設計一種使用壽命長的新型電熱板。
圖面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單一發熱面電熱板按置在被加熱體上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中1——被加熱體,2——正面云母板,3——電熱絲,3′——電熱絲引線,4——云母支架板,5——反面云母板,6——固定件,7——絕熱層。
圖2為單一發熱面的發熱部件結構示意圖,圖中3——電熱絲,3′——電熱絲引線,4——云母支架板,4′——孔眼,4″——凹口。
以下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內容。
本發明的要點在于對電熱板的發熱部件作了改進設計,如圖1所示,通過固定件〔6〕將單一發熱面的發熱部件夾持在正面云母板〔2〕和反面云母板〔5〕之間,組成了單一發熱面電熱板。如圖2所示,該發熱部件的云母支架板〔4〕的邊緣開有一些孔眼〔4′〕,電熱絲穿過這些孔眼〔4′〕被固定在云母支架板〔4〕上,并使90%以上的電熱絲〔3〕布置在云母支架板〔4〕的正面。為了防止繞在云母支架板〔4〕邊緣上的電熱絲〔3〕滑動,必要時可在云母支架板〔4〕的邊緣開凹口〔4″〕加以固定。在電熱絲〔3〕跨度較大時,電熱絲〔3〕可采用中途穿越云母支架板〔4〕上相近兩個孔眼〔4′〕的方法加以固定。
本發明的單一發熱面電熱板同已有的電熱板比較,其主要優點是它的90%以上的電熱絲〔3〕布置在云母支架板〔4〕的正面,而云母支架板〔4〕的反面的電熱絲甚少,故反面產生的熱量也甚少,反面電熱絲不易產生高溫,從而克服了已有電熱板由于反面電熱絲溫度高而易被燒斷的缺點,使得使用壽命延長了0.6~6倍。同時由于90%以上的電熱絲〔3〕布置在云母支架板〔4〕的正面,因此,正面電熱絲發熱面積增加了近一倍,被加熱體〔1〕容易得到較均勻的溫度。
實施例1作為一種電熱杯加熱用的圓形單一發熱面電熱板,其結構如圖1所示,正面云母板〔2〕和反面云母板〔5〕均為直徑84mm,厚度0.15mm的云母板,云母支架板〔4〕的厚度為0.3mm,單一發熱面的發熱部件如圖2所示,孔眼〔4′〕布置在離云母支架板〔4〕邊緣2mm處,電熱絲〔3〕采用截面為0.4×0.1mm2偏形鎳鉻絲繞制,它的總長度為4.7米。該電熱板工作電壓220V,額定功率為300W,有效單位面積發熱功率6W/cm2,裝在以不銹鋼杯體為被加熱部件〔1〕上,并在其反面裝上絕熱層〔7〕,燒水試驗,其結果表明使用壽命超過2000小時,比已有同類產品壽命延長一倍以上。
實施例2一種作為電熨斗加熱用的單一發熱面電熱板,用厚度為0.3mm的云母支架板〔4〕及截面為0.6×0.1mm2,長度為4.2米的鎳鉻電熱絲〔3〕繞制成有效發熱面積為70cm2的單一發熱面的發熱部件,夾持在厚度均為0.15mm的正面云母板〔2〕及反面云母板〔5〕之間,并用固定件〔6〕加以固定而制得,有效單位面積發熱功率為7.1W/cm2,工作電壓220V,額定功率為500W,測試結果,這種電熱板在電熨斗正常使用情況下壽命可達2000小時,超過已有同類產品一倍多。
權利要求
1.一種主要由正面云母板[2]和反面云母板[5]將發熱部件夾持在中間而構成的電熱板,其特征在于該發熱部件是通過云母支架板[4]邊緣處的孔眼[4′]將90%以上的電熱絲[3]布置在云母支架板[4]的正面。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電熱板,其特征是當布置在云母支架板〔4〕上的電熱絲〔3〕跨度較大時可采用中途穿越云母支架板〔4〕相近兩個孔眼〔4′〕的方法加以固定。
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電熱板其特征是,必要時可在云母支架板〔4〕的邊緣開凹口〔4″〕以防電熱絲滑動。
專利摘要
一種主要由云母板和電熱絲構成的單一發熱面電熱板,其特征是90%以上的電熱絲布置在云母支架板的同一發熱面上。這種電熱板比已有的電熱板使用壽命長0.6~6倍,且發熱面積大。溫度均勻。
文檔編號H05B3/68GK86201986SQ86201986
公開日1986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1986年4月4日
發明者駱壽星 申請人:駱壽星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