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很多品牌都推出了電動汽車。電動汽車主要依靠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進行充電,但目前的充電樁在散熱時,只安裝了散熱風扇,而這種方式存在散熱效率不高,且容易將外界的灰塵吸附到充電樁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散熱且能避免將灰塵吸入充電樁內的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所述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包括殼體和設在殼體內的散熱裝置,所述散熱裝置包括水箱、風管和風機,所述殼體的底部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濾網和密封罩,所述密封罩與風管連接,所述風機設在密封罩內,所述濾網和風機之間設有過濾組件,所述風管部分設于水箱內,位于水箱內的風管部分呈S形,所述水箱上設有進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風管的出口位于水箱外且傾斜向下。
進一步的,所述密封罩內設有滑槽,所述過濾組件設于滑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組件包括過濾綿、過濾框以及兩個支撐網,所述過濾棉設在兩個支撐網之間,所述兩個支撐網固定在過濾框上。
進一步的,所述密封罩與殼體側壁固定,所述殼體的側壁上設有更換開口,所述過濾框密封更換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框上設有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裝置還包括故障檢測裝置,所述故障檢測裝置包括溫度傳感器、控制器、無線通信器以及報警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無線通信器和報警器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殼體的溫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溫度傳感器的信號并通過無線通信器傳輸。
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口處還設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上設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處設有防水板。
本實用新型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在其殼體內設置散熱裝置,散熱裝置通過風冷的形式對殼體內電器部件進行散熱,在風對電器部件降溫前,將風通過水箱進行降溫保證了散熱效果;同時在此之前還將風進行過濾,避免了外界的灰塵進入殼體內,保證了電器部件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防水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過濾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故障檢測裝置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帶散熱裝置的充電樁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殼體1、設在殼體1內的散熱裝置和故障檢測裝置,所述故障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殼體1的溫度是否過高;所述散熱裝置用于給殼體1的電器零部件散熱。
所述殼體1的底部設有進風口11,所述殼體1的側壁上設有更換開口。所述進風口11處設有濾網2、密封罩3和防水罩4;所述濾網2用于過濾大雜物,防止進入密封罩3內;所述防水罩4上設有通風口41,所述通風口41處設有防水板42。所述密封罩3與殼體1側壁固定,所述殼體1側壁上設有更換開口。所述密封罩3內設有滑槽。
所述散熱裝置包括水箱5、風管6和風機7,所述風管6與密封罩3連接,所述風機7設在密封罩3內,風機7將外界的冷風吸入,并通過風管6排出冷卻殼體1內的電器零部件。所述濾網2和風機7之間設有過濾組件9,所述過濾組件9用于過濾風中的灰塵。所述風管6的部分設于水箱5內,進一步的冷卻風管6中的風;位于水箱5內的風管6部分呈S形,使其能對風管6中的風冷卻時間更長;所述風管6的出口位于水箱5外且傾斜向下,使其風出殼體1底部從下往上流動,使其能冷卻更多的電器零部件。所述水箱5上設有進水管51和排水管52,進水管51和排水管52用于更換水箱5內的水。
如圖4所示,所述過濾組件9包括過濾綿91、過濾框92以及兩個支撐網93,所述過濾棉91設在兩個支撐網93之間,所述兩個支撐網93固定在過濾框92上。所述過濾框92設在密封罩3內的滑槽中。所述過濾框92上設有把手921,便于拉動過濾框92。所述過濾框92用于密封更換開口,需要更換過濾組件9時,只需通過拉動把手921,將過濾框92從密封罩3內的滑槽中拉出即可更換,簡單方便。
如圖5所示,所述故障檢測裝置包括溫度傳感器81、控制器82、無線通信器83以及報警器84,所述溫度傳感器81、無線通信器83和報警器84均與控制器82電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81用于檢測殼體1的溫度,所述控制器82用于接收溫度傳感器81的信號并通過無線通信器83傳輸,無線通信器83傳輸給后臺用于記錄充電樁的溫度。當溫度傳感器81檢測到的溫度超過預設值時,控制器82控制報警器84進行報警。所述報警器84為報警燈和/或蜂鳴器。
通過風冷的形式對殼體1內電器部件進行散熱,在風對電器部件降溫前,將風通過水箱5進行降溫保證了散熱效果;同時在此之前還將風進行過濾,避免了外界的灰塵進入殼體1內,保證了電器部件的散熱效果。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