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感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感器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光軸光電傳感器。
背景技術:
通常的多光軸光電傳感器具有將多個投光元件配置成一列的投光部、將與投光元件的數量相同的受光元件配置成一列的受光部。各個投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以一一對應的關系相向配置。投光部與受光部通常經由通信線連接在一起,在投光部側依次使各投光元件發光的同時,在受光部側從與各投光元件對應的受光元件中提取以與投光元件的發光動作同步的定時所得到的受光量。由此,能夠依次檢測出對多光軸光電傳感器的每個光軸的遮光狀態。在受光部利用對各個光軸的每一個的檢測結果來判斷在檢測區域中有無物體,并輸出表示該判斷結果的信號。
根據多光軸光電傳感器的設置狀態,即便是投光部處于非投光狀態,受光部有時也會接受干擾光。干擾光會成為使傳感器誤動作的主要原因。例如,在制造現場中,多個多光軸光電傳感器接近而設置的情況有很多。對于某一個傳感器來說,從其他傳感器迂回入射的光成為干擾光。
如上所述,在對于多光軸光電傳感器的設置及調整中,防干擾光的對策是最為重要的。因此,用戶有必要把握干擾光的入射情況。例如,在JP特開平11-26021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光電傳感器,具有檢測到干擾光時表示其狀況的顯示裝置。設置該光電傳感器的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把握向光電傳感器的干擾光的入射。
專利文獻1JP特開平11-260215號公報。
在JP特開平11-26021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光電傳感器中,操作人員無法把握至干擾光入射到多個光軸中哪一光軸上的程度。因此,在由于傳感器的頭部長而光軸數量多的情況下、或在傳感器的設置臺數多的情況下等,操作人員需要很多的時間來用于確定干擾光的發生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個受光元件的多光軸光電傳感器,能夠比以往更加詳細地把握干擾光的受光狀態。
簡單來說,本發明是一種傳感器裝置,其具有投光部、受光部、處理部、發送部。投光部具有多個投光器。受光部具有與多個投光器對應而分別設置的多個受光器。處理部將多個投光器設定為非投光狀態,從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第一信號,并對于多個受光器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基于第一信號來生成表示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發送部將受光信息發送到外部。
優選地,傳感器裝置還具有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顯示從發送部所接受的受光信息。
更優選地,傳感器裝置還具有通信部,該通信部在發送部與顯示裝置之間傳遞受光信息。
若按照本發明的其他形態,則本發明是一種傳感器裝置,其具有投光部、受光部、處理部、顯示裝置。投光部具有多個投光器。受光部具有與多個投光器對應而分別設置的多個受光器。處理部將多個投光器設定為非投光狀態,從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第一信號,并對于多個受光器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基于第一信號來生成表示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顯示裝置設置在受光部或投光部的至少一方,顯示受光信息。
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干擾光的受光量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還將干擾光的受光量的過去的最大值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當干擾光的受光量超過過去的最大值時,顯示裝置將過去的最大值更新為干擾光的受光量并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還將用于判斷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還將干擾光的受光量與用于判斷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之差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還將干擾光的受光量與用于判斷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之比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優選地,處理部進而將多個投光器設定為投光狀態,從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信號光的受光的第二信號,并基于第一及第二信號來生成受光信息。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信號光的受光量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信號光的受光量之差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信號光的受光量之比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干擾光的受光量到達多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的情況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規定數量為1。
更優選地,上述任一顯示裝置將從受光部的一側端到多個受光元件的每一個為止的距離與受光信息建立對應而對受光信息進行顯示。
更優選地,規定數量為2以上的整數。
優選地,設置在受光部或投光部的顯示裝置是將多個受光器中的、干擾光的受光量超過規定值的受光器的位置作為受光信息而進行發光顯示的發光裝置。
若根據本發明,則在具有多個受光元件的多光軸光電傳感器中,能夠比以往更加詳細地把握干擾光的受光狀態。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例的外觀圖。
圖2是表示圖1的傳感器SNS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3是表示圖2的個人計算機5的結構的圖。
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傳感器SNS中所設定的動作模式與各模式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5是說明在圖4的通常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6是說明在圖4的保守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7是說明在圖4的干擾光計測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8是詳細說明在干擾光計測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10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1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2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3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4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5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6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7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他另外一個例子的圖。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19是表示圖18的顯示裝置5A中的顯示例的圖。
圖20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對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此外,附圖中的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相當的部分。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例的外觀圖。
如圖1所示,傳感器SNS具有投光傳感頭1、受光傳感頭2、通信單元4以及個人計算機5。
傳感器SNS例如是用于安全光柵的多光軸光電傳感器。傳感器SNS具有由通信用電纜101將投光傳感頭1與受光傳感頭2連接在一起的結構。在通信用電纜101,經由分支連接器102及專用軟線3而連接有通信單元4。通信單元4連接在個人計算機5。
圖2是表示圖1的傳感器SNS的結構的方框圖。
如圖2所示,投光傳感頭1具有多個投光元件11。投光傳感頭還包括分別對各投光元件11單獨地進行驅動的驅動電路12、光軸依次選擇電路13、處理電路16、通信電路17、以及電源電路18。
受光傳感頭2具有與多個投光元件11對應而分別設置的多個受光元件21。受光傳感頭2還包括與各受光元件21對應地設置的放大器22以及開關23、光軸依次選擇電路25、處理電路26、向處理電路26輸入用的放大器24、通信電路27、以及電源電路28。
處理電路16、26由具備CPU及存儲器的微型電子計算機等構成。通信電路17、27是RS485標準的通信接口,控制在投光傳感頭1與受光傳感頭2之間的信號的互換。
光軸依次選擇電路13依次將各投光元件11的驅動電路12連接到處理電路16。光軸依次選擇電路25依次將與各受光元件21對應的放大器22以及開關23連接到處理電路26。
電源電路18、28從共用的外部電源15(直流電源)接受電源的提供,分別向投光傳感頭1和受光傳感頭2供給電源。
分支連接器102將投光傳感頭1與受光傳感頭2之間的通信線及電源線分支。在專用軟線3中容納有分支了的通信線和電源線。在專用軟線3連接著通信單元4。通信單元4連接在個人計算機(在圖2中表示為PC)5。
通信單元4包括微型電子計算機(在圖2中表示為微機)36、通信電路37、電源電路38、通信轉換器34。通信電路37是RS485標準的接口。電源電路38發揮如下功能經由分支連接器102從外部電源15引入電源而供給給通信單元4內的各個部分。通信轉換器34對RS485標準的信號進行串行轉換,并例如作為RS232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等標準的信號來輸出。
處理電路26經由處理電路16將多個投光元件11設定成非投光狀態,從多個受光元件21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信號S1。處理電路26對于多個受光元件21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生成表示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數據DT)。通信電路27將數據DT發送到外部。通信單元4在通信電路27與個人計算機5之間傳遞數據DT。個人計算機5顯示經由通信單元4所接受的數據DT。在以往的光電傳感器中,操作人員只能把握干擾光是否入射了。利用傳感器SNS,通過個人計算機5,能夠顯示例如每個光軸的受光量。從而,與以往相比,操作人員能夠更加詳細地把握干擾光的受光狀態。
當操作人員已經把握了入射到特定的光軸的干擾光很強時,能夠大致確定干擾光的入射方向。從而,與以往相比能夠縮短確定干擾光的發生原因所需的時間。
此外,作為顯示數據DT的顯示裝置,也可以取代圖2所示的個人計算機5而將專用控制臺(Console)連接在通信單元4上。
圖3是表示圖2的個人計算機5的結構的圖。
如圖3所示,個人計算機5包括用于控制整體的控制部51、用于輸入數據的輸入部55、用于臨時存儲數據的存儲部53、用于輸出數據的顯示部57、用于非易失性地存儲用于在控制部51執行的程序等的外部存儲裝置59。
控制部51包括CPU、用于存儲在該CPU執行的程序的讀取專用存儲器(ROM)、和用于存儲在CPU執行程序時所需的變量等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輸入部55為鍵盤或鼠標等,能夠進行文字或數字的輸入、或規定的指示命令的輸入。另外,輸入部55接受從通信單元4傳送來的數據DT。
存儲部53臨時存儲對傳感器SNS的設定所需的各種數據等。
顯示部57為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器,其按照控制部51的指示來顯示表示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信息。
外部存儲裝置59讀入被記錄在計算機可讀取的存儲介質61中的程序或數據,并發送到控制部51。作為計算機可讀取的存儲介質61為磁帶或盒式磁帶等磁帶類、磁盤(軟盤、硬盤裝置等)或光盤(CD-ROM/MO/MD/DVD等)等的盤片類、IC卡(包括存儲卡)或光卡等卡類、或掩模型ROM、EPROM、閃存器等半導體存儲器等固定地裝載程序的介質。此外,也可以將程序從網絡(未圖示)下載。控制部51由外部存儲裝置59讀取記錄在存儲介質61的程序,由此能夠執行所讀取的程序。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利用顯示部57的畫面顯示而將數據DT向外部輸出,但是,可以將數據DT輸出到外部存儲裝置59或存儲介質61,也可以通過印刷裝置而對數據DT進行打印。
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傳感器SNS設定的動作模式與各模式之間的關系的圖。
如圖4所示,傳感器SNS中存在三個動作模式通常模式、保守模式、干擾光計測模式。其中的通常模式是用于進行通常的物體檢測處理的模式。保守模式是雖傳感器SNS進行投光及受光、但不輸出檢測結果的模式。干擾光計測模式是用于計測入射到傳感器SNS的光軸的干擾光的模式。
在傳感器SNS,在剛起動電源之后設定為通常模式,若從個人計算機5下達向保守模式轉移的命令,則切換到保守模式。進而,在保守模式中,若從個人計算機5下達向干擾光計測模式轉移的命令,則切換到干擾光計測模式。在干擾光計測模式中,若接受到來自個人計算機5的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則傳感器SNS結束干擾光計測模式而返回到保守模式。另外,在保守模式中,若重新開啟電源,則動作模式返回到通常模式。
圖5是說明在圖4的通常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如圖5所示,一開始處理,則在步驟S1中,在投光傳感頭1與受光傳感頭2之間進行投受光處理。
在投受光處理中,圖2的處理電路16為了生成信號光而每隔規定的時間就產生定時信號,并將該信號提供給光軸依次選擇電路13。光軸依次選擇電路13將與各投光元件11對應的驅動電路12依次連接于處理電路16。由此,來自處理電路16的定時信號依次被提供給各驅動電路12,而實現各投光元件11的依次發光動作。進而,定時信號經由通信電路17、27也提供到受光傳感頭2側的處理電路26。
在受光傳感頭2中,來自各受光元件21的受光輸出(圖2中的信號S2)經由放大器22以及開關23被發送到處理電路26。處理電路26將來自投光傳感頭1的定時信號發送到光軸依次選擇電路25,而使各光軸的開關23依次進行接通動作,從而讀入來自與發出信號光的投光元件11對應的受光元件21的受光輸出的同時,將各受光輸出分別與規定的閾值相比較,從而判斷各光軸是否處于遮光狀態。若結束對所有的光軸的受光輸出的讀入,則處理電路26匯總對每個光軸的判斷結果而進行最終的判斷處理,從而生成表示該判斷結果的物體檢測信號,并經由未圖示的輸出電路將其向外部輸出。
在接下來的步驟S2中,受光傳感頭2的處理電路26確認從圖4的控制部51是否下達了向保守模式轉移的命令。此外,若控制部51檢測到通信單元4已連接在傳感器SNS,則對傳感器SNS發送轉移命令。
接著,在步驟S3中,若已經下達了轉移命令(在步驟S3中為“是”),則處理電路26將動作模式轉移到保守模式。若沒有下達轉移命令(在步驟S3中為“否”),則處理電路26重新在步驟S1進行投受光處理。
圖6是說明在圖4的保守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如圖6所示,一開始處理,則在步驟S11中進行投受光處理。但是,在該投受光處理中不輸出物體檢測信號。接著,在步驟S12中,處理電路26確認從控制部51是否已下達向干擾光計測模式轉移的命令。該轉移命令是相應于計測用軟件的起動而從控制部51向傳感器SNS提供的。
在步驟S13中,若已經下達了轉移命令(在步驟S13中為“是”),則處理電路26將動作模式轉移到干擾光計測模式。若沒有下達轉移命令(在步驟S13中為“否”),則處理電路26重新在步驟S11進行投受光處理。
圖7是說明在圖4的干擾光計測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如圖7所示,一開始處理,則在步驟S21中,處理電路26停止投受光處理。接著,在步驟S22中,處理電路26進行后述的干擾光計測處理。在步驟S23中,處理電路26判斷從控制部51是否發送了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若已發送了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在步驟S23中為“是”),則處理電路26將動作模式轉移到保守模式。另一方面,若沒有發送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在步驟S23中為“否”),則處理重新返回到步驟S22。
圖8是詳細說明在干擾光計測模式中的處理的流程圖。
如圖8所示,在步驟S31中,在控制部51上計測軟件起動,從而開始處理。
接著,在步驟S32中判斷傳感器SNS是否處于保守模式。若傳感器SNS的動作模式為保守模式(在步驟S32中為“是”),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33。若傳感器SNS的動作模式為保守模式以外的模式(在步驟S32中為“否”),則計測用軟件結束。
在步驟S33中,傳感器SNS轉移到保守狀態。在步驟S34中,處理電路26判斷干擾光計測命令是否已從個人計算機5發送出來了。若已發送了干擾光計測命令(在步驟S34中為“是”),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35。若沒有發送干擾光計測命令(在步驟S34中為“否”),則處理重新返回到步驟S33。
在步驟S35中,處理電路26將動作模式轉移到干擾光計測模式。接著,在步驟S36中,處理電路26對所有光軸取得干擾光的受光量。該處理與上述投受光處理相同,但在投光元件11被設定為非投光狀態這一點上與其不同。處理電路26根據信號S1或信號S1、S2來生成數據DT。數據DT通過通信單元4而被發送到個人計算機5。
在步驟S37中,控制部51基于取得了的數據DT來進行更新在顯示部57上的顯示的處理。在步驟38中,處理電路26判斷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是否已從個人計算機發送出來了。若已發送了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在步驟S38中為“是”),則在步驟39中,處理電路26將動作模式轉移到保守模式。若動作模式轉移到保守模式,則整體的處理結束。另一方面,在步驟S38中,若沒有發送干擾光計測模式結束命令(在步驟S38中為“否”),則處理重新返回到步驟S36。
接著,說明通過步驟S37的顯示更新處理而在顯示部57(顯示畫面)上顯示的數據DT的例子。
(畫面顯示例)圖9是表示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
如圖9所示,圖表的橫軸表示賦予給多個受光元件21的光軸編號,縱軸表示與光軸編號對應的干擾光的受光量。操作人員參照圖9的圖表,能夠知道干擾光對哪一個光軸入射得最多。
另外,棒(Bar)PH表示對某一光軸編號的受光量的過去的最大值。操作人員即使不總是監視畫面,也能夠把握在某一期間內的受光量的最大值。當受光量超過過去的最大值時,棒PH以表示該受光量的方式被更新顯示。此外,在圖9中只表示了一個棒PH,但也能夠對各光軸同時進行顯示。
進而,在圖表上重疊地顯示用于判斷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圖9中的規定值)。規定值表示例如若受光量為該規定值以下,則當來自投光元件的光被遮擋時,傳感器能夠正確動作的干擾光的光量。也就是說,規定值表示作為噪聲而可容許的干擾光的光量。此外,該規定值也可以根據用戶的指定而能夠適當變更。
圖10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另外例子的圖。
如圖10所示,作為受光信息,將干擾光的受光量及規定值之差與光軸編號建立對應而進行顯示。在圖10中,干擾光自身沒有被顯示。但是,操作人員通過參照圖10的圖表,能夠容易地把握超過規定值的量的干擾光入射的光軸。
圖11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1所示,作為受光信息,將干擾光的光量及規定值的比率(干擾光的光量/規定值)與光軸編號建立對應而進行顯示。與圖10同樣,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把握超過規定值的量的干擾光入射的光軸。
圖12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2所示,與光軸編號對應而重疊地顯示信號光的受光量與干擾光的受光量。操作人員通過參照圖12的圖表,能夠把握比信號光更強的干擾光入射到哪一個光軸。此外,信號光的受光量是在例如圖7的步驟S21中的投受光停止處理的之前由處理電路26測定的。
圖13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3所示,作為受光信息,將干擾光的受光量和信號光的受光量之差(從干擾光減去信號光的結果)與光軸編號建立對應而進行顯示。操作人員通過參照圖13的圖表,能夠容易地把握比信號光更強的干擾光入射的光軸。
圖14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4所示,作為受光信息,將干擾光的受光量及信號光的受光量的比率(干擾光/信號光)與光軸編號建立對應而進行顯示。與圖13同樣,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把握比信號光更強的干擾光入射的光軸。
圖15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5所示,作為受光信息,顯示干擾光的受光量到達多個階段(等級0~等級3)中的哪一個階段。通過干擾光的強度被表示成四階段的等級中的其中之一,操作人員參照圖15能夠大致把握強干擾光入射的光軸。此外,在圖10~圖14的各圖表中,也可以對受光信息進行等級顯示。
圖16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6所示,顯示有表示各光軸的編號的“受光編號”、表示從受光傳感頭2的一側端到各受光元件為止的距離的“傳感器長度”、表示對各受光編號的受光量的“受光等級”、相應于受光量的棒形圖。通過這樣將傳感器長度與受光信息建立對應而進行顯示,在光軸數量多(例如,100左右)時,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把握在受光傳感頭2上干擾光入射的位置。
如上所述,圖9~圖16是表示各受光元件的受光信息的例子。即,圖9~圖16為在對多個受光元件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元件的每一個表示受光信息的情況下,規定數量被設定為1的例子。但是,規定數量也可以是2以上的整數。
圖17是表示畫面顯示的其它另外的例子的圖。
如圖17所示,表示在圖表的橫軸上的Gr.1~Gr.4表示例如,對于由每五個受光元件組成的組而依次賦予的標識符(組編號)。圖表的縱軸表示屬于各組的受光元件所接受的干擾光的受光量的合計。另外,在圖17中,棒PH表示某一組(在圖17中為組Gr.2)的受光量的合計的最大值。
操作人員通過參照圖17的圖表,能夠大致把握強干擾光入射的位置。此外,與圖15同樣,也可以對受光信息進行等級顯示。
另外,在圖1的個人計算機5的畫面上,也可以將圖9~圖17的圖表依次或一次性地顯示。
如上所述,若根據第一實施方式,則在多光軸光電傳感器中,能夠知道干擾光入射到哪一個受光元件(或者,哪一個范圍的受光元件)。因此,用戶能夠把握哪一個光軸正受到干擾光的影響,從而能夠定量地實施防止干擾光的對策。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內置于多光軸光電傳感器中。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的圖。
如圖18所示,傳感器SNS1在如下幾點上與圖2的傳感器SNS不同還具有顯示裝置5A;以及不具有專用軟線3、通信單元4、以及個人計算機5。由于傳感器SNS1的其它部分與傳感器SNS相同,因此以后不再重復進行說明。此外,在圖18中,顯示裝置5A被設置在受光傳感頭2,但也可以設置在投光傳感頭1,還可以設置在雙方。
圖19是表示在圖18的顯示裝置5A上的顯示例的圖。
如圖19所示,顯示裝置5A根據處理電路26的指示而進行顯示。另外,顯示裝置5A從通信電路27取得數據DT。顯示裝置5A包括發光顯示光軸編號(在圖19的例子中為123)的顯示窗5A1、作為數值而發光顯示受光信息的顯示窗5A2。
此外,顯示窗5A1也可以顯示上述傳感器長度或組編號。另外,在圖19的例子中,顯示窗5A2表示比率(干擾光/信號光)為683%。但并不僅限定于該例子,在顯示窗5A2上,作為受光信息也可以顯示圖9~圖17的各圖表的縱軸的值。
就這樣,若根據第二實施方式,則即使沒有將個人計算機外設在傳感器上,操作人員也能夠容易地把握傳感器中干擾光的受光狀態。因此,若根據第二實施方式,則可提高用戶的便利性。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雖在顯示裝置被組裝在多光軸光電傳感器中這一點上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但顯示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不同。
圖20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傳感器裝置的結構的圖。
如圖20所示,傳感器SNS2在投光傳感頭1及受光傳感頭2分別具有發光顯示部5B、5C這一點上,與圖18的傳感器SNS1不同。由于傳感器SNS2的其它部分的結構與傳感器SNS1相同,因此以后不在重復進行說明。此外,也可以將發光顯示部只設置在投光傳感頭1以及受光傳感頭2中的任意一方。
發光顯示部5B、5C分別包括與由每規定數量(例如五個)的受光元件所組合的組的數目同樣數目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例如,在某一組中的干擾光的受光量超過規定值時,根據經由通信電路27從處理電路26所接受的發光信息,與該組對應的LED發光。由此,操作人員能夠把握強干擾光只入射到受光傳感頭2的某一范圍內,因此可容易確定干擾光的發生原因。此外,也可以適當地變更例如在干擾光比信號光更強的情況下處理電路26使LED發光等、在處理電路26中判斷是否使LED發光的基準。
另外,通過只具有組的數目的LED,而能夠減少LED元件的數目,但是,發光顯示部5B、5C也可以包括與光軸相同數量的LED。
如上所述,若根據第三實施方式,則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即使沒有將個人計算機外設在傳感器上,操作人員也能夠容易地把握傳感器中干擾光的受光狀態。因此,若根據第三實施方式,則可提高用戶的便利性。
這次所公開的實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僅為示例,而不可視為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不是通過上述說明、而是通過權利要求書的技術方案來示出,而包括與權利要求書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均等的意思以及該范圍內的所有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投光部,其具有多個投光器;受光部,其具有與上述多個投光器對應而分別設置的多個受光器;處理部,其將上述多個投光器設定為非投光狀態,從上述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第一信號,并對于上述多個受光器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基于上述第一信號來生成表示上述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發送部,其用于將上述受光信息發送到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顯示從上述發送部所接受的上述受光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通信部,該通信部在上述發送部與上述顯示裝置之間傳遞上述受光信息。
4.一種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投光部,其具有多個投光器;受光部,其具有與上述多個投光器對應而分別設置的多個受光器;處理部,其將上述多個投光器設定為非投光狀態,從上述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第一信號,并對于上述多個受光器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基于上述第一信號來生成表示上述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顯示裝置,其設置在上述受光部或上述投光部的至少一方,顯示上述受光信息。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還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的過去的最大值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并且,當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超過上述過去的最大值時,將上述過去的最大值更新為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并進行顯示。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還將用于判斷上述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8.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還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與用于判斷上述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之差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9.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還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與用于判斷上述干擾光的受光等級的判斷值之比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10.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處理部進而將上述多個投光器設定為投光狀態,從上述多個受光器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信號光的受光的第二信號,并基于上述第一及第二信號來生成上述受光信息。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上述信號光的受光量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上述信號光的受光量之差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與上述信號光的受光量之比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14.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到達多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的情況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進行顯示。
15.根據權利要求5~14中任一項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規定數量為1。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將從上述受光部的一側端到上述多個受光元件的每一個為止的距離與上述受光信息建立對應而對上述受光信息進行顯示。
17.根據權利要求5~14中任一項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規定數量為2以上的整數。
1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裝置是將上述多個受光器中的上述干擾光的受光量超過規定值的受光器的位置作為上述受光信息而發光顯示的發光裝置。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多個受光元件的多光軸光電傳感器,能夠比以往更加詳細地把握干擾光的受光狀態。處理電路(26)經由處理電路(16)將多個投光元件(11)設定為非投光狀態,并從多個受光元件(21)的每一個接受相應于干擾光的受光的信號(S1)。處理電路(26)對于多個受光元件(21)中的規定數量的受光器的每一個,生成表示干擾光的受光狀態的受光信息(數據DT)。通信電路(27)將數據(DT)發送到外部。個人計算機(5)顯示經由通信單元(4)所接受的數據(DT)。在傳感器(SNS)中,通過個人計算機(5),例如能夠顯示對每個光軸的受光量。因此,操作人員能夠比以往更加詳細地把握干擾光的受光狀態。
文檔編號H03K17/968GK1983488SQ200610162599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30日
發明者菊池啟作, 尾﨏一功, 高原孝義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