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以及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提高在光盤上記錄數據速度的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以及記錄設備。
背景技術:
:已經開發出了如下的光盤諸如CD、CD-R/RW和CD-ROM的所謂第一代光盤以及諸如數字通用盤(DVD)的第二代光盤,所謂的第三代光盤,即藍光盤(Blu-raydisc),其具有更短的光源波長405nm(藍紫光)。除了縮短光源波長以外,還通過將物鏡的數值孔徑(NA)增加至0.85,以將射束點區域(beamspotarea)縮小至DVD的大約五分之一,從而使得該藍光盤以五倍于DVD的記錄密度來讀取和寫入記錄標記。另外,藍光盤具有相變記錄層,該相位變化記錄層覆有0.1mm厚的透明覆蓋層并被置于盤襯底上,因此降低了由于盤與激光的相對傾角而引起的偏差(參看2003年10月7日的NikkeiElectronicsBooks中的“Nextgenerationopticaldisc(下一代光盤)”)。下面按標準的方式來詳細說明藍光盤的數據結構。圖29為描述藍光盤的數據結構的圖示。按照藍光(Blu-ray)標準,以記錄單元塊(RUB)302(這里也被稱為簇)為單位把記錄數據記錄到盤301上。該RUB302由用于數據重寫的緩沖字段或間隙字段run-in303和run-out305以及被置于這些字段之間的物理簇304構成。該run-in303由2760個信道位(cbs)組成,該run-out305由1104個cbs組成。該物理簇由1932cbs*496幀=958272cbs組成。該run-in303和run-out305合計達兩個幀或記錄幀的信道位長度,這將在后面描述。該物理簇304由突發包含用戶數據、盤地址信息等的突發(burst)指示符子碼(BIS)組成。該物理簇304由496個記錄幀306組成。幀同步(framesync)被置于每個記錄幀306的開始。這樣,構成物理簇304的496個幀(記錄幀306),以及run-in303和run-out305的兩個幀,合計498個幀,形成了一個RUB302。該記錄幀306由1932個cbs組成,并通過1-7PP(奇偶保存/禁止RMTR)碼進行調制。接著對其進行解調,并從解調后的數據中刪除數字和值(Digitalsumvalue,DSV)控制(dc-控制)位,從而生成ECC簇。圖30是表現ECC簇的圖。一個ECC簇401由496個幀構成,其中包括用戶數據402,ECC奇偶校驗404和BIS403。提取出用戶數據402和ECC奇偶校驗404形成了長距離符號(LDC)簇,并且496幀中的64幀形成了ECC奇偶校驗404。提取出該BIS403形成了BIS簇。該BIS簇包含盤的地址信息。該BIS簇的地址信息(9個字節)被分配給每個具有31幀的地址單元,該地址單元是通過將496個幀的ECC簇分為16個段而形成的。該BIS由3幀9個字節組成,其中每幀3個字節,地址包括在最先的4個字節中。這樣,獲取每個地址單元的最先2個字節就獲得了每個地址單元的地址信息(地址單元號)。當被去交錯時,該BIS簇變為被稱作BIS塊的格式。當被去交錯時,該LDC簇也變成被稱作LDC塊的格式。圖31是表示LDC塊501的圖。通過對數據進行去交錯來生成該LDC塊,其中該數據是通過從圖30中所示的ECC簇中提取用戶數據402和ECC奇偶校驗404而得到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152個字節(一幀)以及在垂直方向上具有496幀。分兩個階段來進行所述去交錯處理。首先,該處理按每2幀3個字節來增加偏移量,并在圖中沿右側方向循環移位(rotation)。該處理接著在奇數幀的每個字節之間插入偶數幀的每個字節,從而生成數據,該數據在水平方向上具有304個字節(一幀),這是去交錯之前數據的雙倍,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248幀,這是去交錯之前的一半。在圖31中,LDC塊501中除了ECC奇偶校驗503之外的部分為數據塊502。一個數據塊由Sec0至Sec31共32個扇區組成。一個扇區包括2052個字節,其中包括2048個字節的用戶數據504和4個字節的誤差檢測碼(EDC)505。如果數據記錄順序的方向是記錄幀方向P,并且作為用戶數據的方向是用戶數據方向Q,則記錄幀方向P為圖上的水平方向(行方向),用戶數據方向Q為圖上的垂直方向(列方向)。這樣,該數據記錄順序與用戶數據順序不同。一個扇區具有用戶數據列(sequence),每個列包括216個字節,它們按折返結構沿用戶數據方向Q排列。這樣,在用戶數據504中,每個列(216個字節)都沿記錄幀方向P排列。因此,一個2052個字節的扇區Sec沿用戶數據方向Q具有九個半序列。由于4個字節的EDC505被置于每個扇區Sec中的2048個字節的用戶數據504的末端,如果第一扇區的扇區號是0(Sec0),則偶數扇區中的EDC505被置于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一個列的中間。圖32是示出用于從用戶數據和地址信息中生成RUB的每個數據的編碼順序的圖。LDC簇和BIS簇被單獨生成。按照如下方式生成LDC簇D6。首先,步驟SP1把EDC增加到用戶數據D1,以生成數據幀D2。對每個扇區Sec執行這種EDC增加,并且通過沿用戶數據方向Q順序地在具有2048個字節的用戶數據和4個字節0數據的扇區執行預定的運算來得到增加了EDC的2052個字節的扇區。接著,步驟SP2對已經增加了EDC的EDC增加數據(數據幀)D2執行加擾(scrambling),以生成加擾數據(加擾數據幀)D3。該加擾對一個具有2052個字節的扇區的數據進行預定的算術運算,該扇區在用戶數據方向Q上被增加了EDC。之后,步驟SP3對加擾數據D3的行和列進行重新排列,以生成數據塊D4。接著,步驟SP4將ECC奇偶校驗增加給數據塊D4,以生成LDC塊D5。最后,步驟SP5對該LDC塊D5進行如上所述的交錯,從而生成LDC簇D6。另一方面,按照如下方式生成BIS簇D11。首先,步驟SP6對用戶控制數據D8進行交錯,并且步驟SP7把ECC增加到地址單元號D7并對數據進行交錯,以從這些數據中生成存取塊D9。接著,步驟SP8將BISECC增加給存取塊D9,以生成BIS塊D10。最后,步驟SP9對該BIS塊D10進行交錯,從而生成BIS簇D11。之后,步驟SP10將LDC簇D6和BIS簇D11組合在一塊,以生成ECC簇D12。步驟SP11把同步信號(幀同步)和DSV控制位增加到該ECC簇D12,以生成物理簇D13。接著,步驟SP12把run-in和run-out增加到該物理簇D13并進行17PP調制,從而生成RUBD14,該RUBD14包括495個記錄幀D143,連同run-inD141和run-outD142,它們被置于記錄幀的首部和末端。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No.2004-192749中公開了一種用于藍光盤的重放設備,其中該藍光盤按照上述方式被格式化。圖33是示出其中描述的傳統重放設備的方框圖。在記錄和重放運算期間,由主軸馬達752驅動盤701以恒定線速度(CLV)進行旋轉。接著,光學拾取頭(光學頭)751對盤701上的數據進行記錄或重放。該光學拾取頭751包括用作激光源的激光二極管,用于檢測反射光的光檢測器,以及用作激光輸出端的物鏡,以生成一個光學系統,該光學系統將激光穿過物鏡照射在盤記錄表面并引導反射光至光檢測器,盡管未示出。該光學拾取頭751可以通過螺紋機構753在盤半徑方向上移動。該激光二極管輸出波長為405nm的藍激光。光學系統的NA為0.85,并且通過來自激光驅動器763的驅動信號(驅動電流)來控制激光發射。來自盤701的反射光信息被光檢測器檢測到,并根據檢測到的光強度轉換為電信號,并接著被提供給矩陣電路754。該矩陣電路754包括電流-電壓轉換器和矩陣運算/放大電路,其對應于來自作為光檢測器的多個光接收裝置的輸出電流,并通過矩陣運算生成所需的信號。例如,生成對應于重放數據(重放數據信號)的高頻信號、用于伺服控制的焦點誤差信號、跟蹤誤差信號、有關擺動溝槽(wobblinggroove)的推挽信號等。從矩陣電路754輸出的重放數據信號被提供給讀/寫電路(RW電路)755,該焦點誤差信號以及跟蹤誤差信號被提供給伺服電路761,并且表示擺動溝槽的檢測信息的推挽信號被提供給擺動電路758。當盤701為可重寫盤時,從矩陣電路754輸出有關擺動溝槽的推挽信號,并由擺動電路758對其進行處理。該擺動電路758對表示ADIP信息的推挽信號進行MSK解調和HMW解調,從而將該信號解調為構成ADIP地址的數據流,并將該數據流提供給地址解碼器759。該地址解碼器759通過使用從擺動電路758提供的擺動信號的PLL處理產生時鐘,并將其提供給每個部件,作為例如進行記錄的編碼時鐘。在記錄中,記錄數據從AV系統720發出,并被發送至ECC/加擾電路757中的存儲器,用于進行緩沖。在這種情況下,該ECC/加擾電路757執行處理,例如添加糾錯碼,加擾和添加子碼,以此對所緩沖的記錄數據進行編碼。ECC編碼和ECC解碼為對應于ECC格式的處理,該ECC格式使用ReedSolomon(RS)碼,其中RS(248,216,33),碼長248,數據216,以及距離33。經ECC編碼和加擾之后的數據接著由調制/解調電路756按RLL(1-7)PP體制來調制,并被提供給讀/寫電路755。在記錄期間用作編碼處理參考時鐘的編碼時鐘是由上述的擺動信號生成的。該讀/寫電路755執行記錄補償處理,例如對于記錄層的最佳記錄功率的微調,激光的光點形狀(spotshape),記錄線速度等,以及根據通過編碼處理生成的記錄數據來調整激光驅動脈沖波形。該記錄數據接著被發送至激光驅動器763,作為激光驅動脈沖。該激光驅動器763將激光驅動脈沖施加到光學拾取頭751中的激光二極管,以驅動該激光發射。因此在盤701上形成對應于該記錄數據的凹坑(相變標記)。主軸伺服電路762控制主軸馬達752進行CLV旋轉。該主軸伺服電路762獲取通過對擺動信號進行PLL處理而生成的時鐘脈沖作為主軸馬達752的當前轉速信息,并將其與預定的CLV參考速度信息進行比較,從而生成主軸誤差信號。由微機構成的系統控制器760控制上述的伺服系統以及記錄和重放系統的運算。該系統控制器760根據來自AV系統720的命令進行各種運算。例如,如果該AV系統720輸出一個寫命令,則該系統控制器760首先將光學拾取頭751移至要待寫入數據的地址。接著,該系統控制器760控制該ECC/加擾電路757和調制/解調電路756,從而對從AV系統720傳送的數據執行上述的編碼處理,其中該數據為各種格式的視頻數據,例如MPEG2以及音頻數據。接著,來自讀/寫電路755的激光驅動脈沖被提供給激光驅動器763,從而實施記錄。在記錄或重放數據中,系統控制器260通過使用由地址解碼器759檢測到的ADIP或包含在BIS中的地址來控制存取或記錄以及重放運算。在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2004-192749中披露的上述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ROM介質等,其中該ROM介質等具有更強的RAM兼容性,并且通過采用與主數據(用戶數據)相同的處理對藍光盤的鏈接數據(run-in和run-out)進行加擾來利用跟蹤伺服。在具有上述格式的藍光盤中,在盤上記錄數據的方向是所述記錄幀方向P,因此需要按照方向P的次序對數據進行調制。這樣,就需要至少在調制之前把數據列從用戶數據方向Q重新排列至記錄幀方向P。如圖31中所示,上述的EDC505被加在每個扇區的末端。這樣,在偶數扇區中,EDC505被置于用戶數據方向Q上具有216個字節的一個數據行的中間。因此,當沿記錄幀方向P傳送添加有EDC的數據時,例如,該EDC在所有用戶數據被傳送至偶數扇區之前被傳送。特別地,在包括EDC505例如D431和D107的行之后定位的行的用戶數據被傳送之前傳送需要增加的EDC505。但是,因為通過對一個扇區的所有用戶數據進行預定運算才能得到EDC505,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在扇區中缺少用戶數據的情況下計算EDC505。因此,需要沿用戶數據方向Q一次讀出所有數據并事先確定EDC。但是,該處理要求沿記錄順序輸出數據時再次讀出該用戶數據,而這有礙于高速記錄。上述處理需要存取該數據緩沖器至少兩次一次是用于EDC計算,一次是用于重新排列數據至記錄順序。對于產生誤差檢測碼的數據緩沖器存取會降低存儲器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的吞吐量。
發明內容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該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計算一個誤差檢測碼,用于檢測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中的誤差。該電路以數據組為單位來處理數據,其中該數據組中包括兩個或更多的含有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扇區。每個數據組包括一個運算目標扇區,在該運算目標扇區具有這樣的結構,當按照所述第一順序來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當按照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來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用戶數據代碼串的中間。該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包括第一運算部分,用于從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用戶數據中計算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以及第二運算部分,用于從該運算目標扇區的其余部分的用戶數據和該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中計算誤差檢測碼,其中,該第二運算部分計算要添加至包含在運算目標扇區中的用戶數據代碼串的誤差檢測碼,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按照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來讀取。一般地,如果待編碼的數據具有運算目標部分,其中在按照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讀取數據的中途插入誤差檢測碼(EDC)運算,則當按照該不同的順序向所述數據添加EDC用于傳送時,就需要在傳送所有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之前在運算目標扇區中完成誤差檢測碼的計算。這樣,在這種情況下,該處理從所有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中計算誤差檢測碼,并接著在沿該不同順序傳送該數據時把所計算的誤差檢測碼添加至所述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該第一運算部分和第二運算部分分別對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以及其余部分進行運算。由于在按照所述不同次序讀入數據時,該第二運算部分對一部分的誤差檢測碼進行運算,因此該第一運算(部分)不需要對整個代碼串進行運算。這樣,該第一運算部分僅僅存取一部分代碼串,從而減少了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因此,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以及記錄設備,它們能夠在計算用于檢測用戶數據中的誤差的誤差檢測碼時減少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本發明提供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以及記錄設備,它們能夠在計算用于檢測用戶數據中的誤差的誤差檢測碼時減少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優點和特征將隨著下面參照附圖的說明而變得更加清晰,其中圖1為描述藍光盤中數據塊中一個數據順序的圖;圖2為具有扇區Sec0-Sec1的區域的放大圖;圖3為示出美國專利申請No.11/366,629中公開的記錄設備中用于計算誤差檢測碼的部分的圖;圖4為根據該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盤編碼裝置的示意圖;圖5是用于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路徑S1和路徑S2的用戶數據的圖;圖6為示出數據塊中的傳送塊的圖;圖7為示出路徑S1和S2中的數據處理時序的圖;圖8是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中計算EDC時所使用的期望值的圖;圖9為描述EDC計算概念的圖;圖10為示出生成期望值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1為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中的路徑1中的處理的圖;圖12為示出EDC發生器的細節的一個例子的圖,其中該EDC發生器執行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中的路徑1中的處理;圖13為示出EDC發生器中EDC期望值發生器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4為示出EDC發生器查閱的EDC表與初始期望值之間的關系的示意圖;圖15為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中的路徑2中的處理的圖;圖16為示出EDC發生器的細節的一個例子的圖,其中該EDC發生器執行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中的路徑2中的處理;圖17為示出路徑1中的EDC生成處理的流程圖;圖18為示出路徑2中的EDC生成處理的流程圖;圖19為描述EDC標記和EDC區域標記的圖;圖20為示出圖18中步驟S31的細節的流程圖;圖21為示出圖18中步驟S35的細節的流程圖;圖22為示出圖18中步驟S41的細節的流程圖;圖23也是示出圖18中步驟S41的細節的流程圖;圖24為描述更新EDC表的方法的圖;圖25為示出圖18中步驟S42的細節的流程圖;圖26為描述更新扇區計數器的方法的圖;圖27為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優點的圖;圖28為示出根據該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盤編碼裝置的示意圖;圖29為描述藍光盤的數據結構的圖;圖30為示出ECC簇的格式的示意圖;圖31為示出LDC塊的示意圖;圖32為示出用于從用戶數據和地址信息生成RUB的每個數據的編碼過程的圖;以及圖33為示出在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No.2004-192749中描述的重放設備的方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示意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本發明的教導可以完成許多替換實施例,并且本發明不僅僅限于為了解釋的目的而說明的實施例。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該示例性實施例將本發明應用于能夠在光盤上進行高速記錄的編碼裝置和記錄設備上。在使用藍光盤作為光盤的一個例子,并且如果需要的話根據藍光標準的物理說明進行編碼的情況下給出下面的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被用于具有不同編碼次序和解碼次序的其他類型的盤的記錄設備等。圖1為描述包含在藍光盤的每個數據塊中的以字節為單位來排列數據順序的圖。圖2為兩個扇區Sec0和Sec1的放大圖。圖1和2中所示的值表示以字節為單位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數據塊41含有304列和216行。該數據塊41包括32個扇區。一個扇區由2052字節數據組成2048字節的用戶數據加上4字節EDC。每個扇區具有304列的塊數據,其中每列排列有216字節數據。如果Row表示行號(0≤Row≤215)并且Column表示列號(0≤Column≤303),在扇區0中,例如,列Column=9具有Q=1944至2051字節數據,其占據行Row=0至107。在列Column=9中行Row=108至215被下一扇區Sec1的第0至第107字節數據占據。按這種方式,數據塊41的結構使得奇數扇區和偶數扇區形成一個單元,在這里被稱為“區”。這樣,數據按相同順序被重復地排列在每個區的具有19列扇區對的每個區中。在扇區Sec0至Sec31中,沿如圖1和2中所示用戶數據方向Q對用戶數據執行預定運算以添加EDC。該數據被加擾,接著被調制,并被記錄在盤上。在被記錄時,沿圖1中的箭頭表示的記錄幀方向P的順序記錄所述數據塊,該記錄幀方向P與列方向或用戶數據方向Q垂直。該用戶數據方向Q與用于添加誤差檢測碼的處理順序以及在藍光盤中進行加擾和編碼的處理順序一致。如在后面所述,可以分別對用戶數據和EDC進行加擾,然后將它們集成在一塊。如前面所述,數據沿記錄幀方向P被記錄在藍光盤上。這樣就需要至少在調制之前把數據順序從用戶數據方向Q(這是用于編碼的處理順序)重新排列至記錄幀方向P。如果沿記錄幀方向P執行編碼,則無法計算EDC。由于在讀取偶數扇區中的整個扇區中的所有用戶數據之前添加EDC,同時根據如圖1中所示的扇區中的全部用戶數據確定EDC,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生成添加了EDC的數據。因此,如果作為用戶數據順序(通常編碼序列)的用戶數據方向Q以及作為在盤上記錄數據順序的記錄幀方向P不同,則一般需要進行一些算術運算來計算EDC等,并事先添加所得到的EDC,接著重新排列添加了EDC的數據,從而為記錄作準備。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可通過臨時地將添加了EDC的數據存儲在數據緩沖器中,可以對數據進行重新排列。但是,為了實現高速運算,該數據緩沖器應該由昂貴的SRAM組成,因此不實用。為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以本發明申請人的名字提出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1/366629號(日本專利申請第2005-060364號)(下文中被稱為“參考文獻”),一種記錄設備包括替換緩沖器,其存儲器容量為每個突發傳送(bursttransfer)等的傳送大小m×304字節×2面(用于寫入和讀取),ECC緩沖器(9728字節×2面),用于臨時存儲ECC奇偶校驗,EDC緩沖器(4字節×32×2面),用于臨時存儲EDC代碼,以及加擾緩沖器(38字節×2面)。上述參考文獻中公開的發明通過臨時存儲通過沿用戶數據方向Q編碼而得到的EDC、加擾中間值和ECC的處理(路徑S1’)以及把EDC添加給用戶數據同時重復地從數據緩沖器突發傳送用戶數據并進行加擾的處理(路徑S2’)就能夠高速傳送數據至替換緩沖器。在上述的參考文獻中公開的發明中,替換緩沖器由不需要更新的存儲器構成,并且能夠進行隨機存取,從而能夠高速地將通過突發傳送從數據緩沖器中得到的連續數據重新排列為記錄幀方向P上的順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替換緩沖器的容量小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儲器容量,也可以對被重新排列在記錄幀方向P上的數據進行加擾,其中該數據是從使用EDC、加擾中間值以及ECC的運算結果中得到的,而該EDC,加擾中間值以及ECC是在路徑S1’中計算的并被存儲。因此,雖然一直無法實現高速編碼,除非使用能夠高速隨機存取的臨時存儲器,例如昂貴的SRAM作為數據緩沖器,但是參考文獻中公開的發明僅僅通過給相對小尺寸的電路添加使用并不適于高速隨機存取的SDRAM等作為數據緩沖器,就能夠以很低的成本進行高速編碼。需要將兩簇的數據讀入到用于編碼的數據存儲器并對其中的一個簇進行重新排列。為了沿記錄幀方向P記錄數據,需要事先沿用戶數據方向Q讀取一個簇(2048字節×32扇區)的數據,僅僅是為了EDC編碼,而這增加了對于數據緩沖器的絕對存取并增加了功率損耗。實現高速編碼需要在高頻時鐘下運行的高成本數據緩沖器,而這進一步增加了功率損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對偶數扇區中的數據進行如下的運算,其中,當沿用戶數據方向Q讀取數據時,EDC被添加在扇區的末端,而當沿不同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次序,例如沿記錄幀方向P讀取扇區數據時,EDC被插在中間。特別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包括第一運算部分,用于從一部分偶數扇區中計算EDC中間值,這將在后面描述,以及第二運算部分,用于從其余部分和該EDC中間值中計算EDC,并通過兩個運算部分來確定EDC。這就降低了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能夠進一步的改進編碼規范(encodingspecification)和降低功率損耗及成本。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對應于第一順序,記錄幀方向P的順序對應于第二順序,并且偶數扇區對應于運算目標扇區。下面的示例性說明描述了一種記錄設備,通過如下的處理來描述該記錄設備至少從上述的用戶數據生成EDC并將其添加到用戶數據,特別是在對藍光盤上的用戶數據進行編碼時,可以將記錄設備和重放設備組合在一塊,以形成記錄和重放設備。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發明,這里將對在上述參考文獻中公開的計算誤差檢測碼的方法進行描述。圖3為顯示在參考文獻中公開的記錄設備中用于計算誤差檢測碼的部分的圖。在該參考文獻中,步驟(路徑1’)在根據藍光說明的處理中確定誤差檢測碼,并且步驟(路徑2’)插入誤差檢測碼并輸出數據。路徑2’中的處理順序地沿記錄幀方向P突發傳送具有突發傳送大小m并被排列在用戶數據方向Q上的數據,添加在路徑1’中計算的EDC,并輸出添加了EDC的數據。特別地,根據參考文獻中公開的發明,一種記錄設備包括用于存儲用戶數據的數據緩沖器11,緩沖器控制器12,EDC發生器13,EDC緩沖器14,以及集成部分15。在下面的例子中,用戶數據按照地址升序的順序沿用戶數據方向Q排列,并從該用戶數據的頭數據開始被臨時存儲到數據緩沖器11中。該數據緩沖器11是一個用于存儲從主機發送出的用戶數據的存儲器,并由能夠進行突發傳送的SDRAM等構成。該緩沖器控制器12包括通道CH1,用于讀取將在路徑1’中使用的用戶數據,以及通道CH2,用于讀取將在路徑2’中使用的用戶數據。由通道CH1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從數據緩沖器11中讀出的用戶數據被發送至EDC發生器13。該EDC發生器13由移位寄存器構成,當沿用戶數據方向Q輸入2048字節用戶數據和4字節0數據(這對應于一個扇區的數據)時生成4字節EDC。所生成的EDC被存儲在EDC緩沖器14中。在路徑2’中,由通道CH2,將沿用戶數據方向Q從數據緩沖器11中讀出的用戶數據、以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的突發傳送大小、沿記錄幀方向P順序地傳送至集成部分15。特別地,由32個扇區組成的用戶數據(數據塊41)、以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的突發傳送大小、沿記錄幀方向P被重復地傳送304次。在該實施例中,沿用戶數據方向Q上突發傳送大小m×304字節的部分被稱為傳送塊。如果突發傳送大小m為6,則在重復傳送36次該傳送塊之后,該數據塊41的傳送結束。在傳送該傳送塊時,該集成部分15在規定的時刻從EDC14中讀出EDC,將該EDC添加給要被突發傳送的用戶數據,并輸出該添加有EDC的數據。該添加了EDC的數據接著被加擾和輸出作為記錄數據。在上面提到的參考文獻中描述了該處理的細節。簡要地,該處理將添加有EDC的數據存儲在緩沖器(替換緩沖器)中,其中該緩沖器的存儲器容量為傳送塊大小或更大,接著沿記錄幀方向P讀取數據用于輸出。接著,對沿記錄幀方向P排列的添加有EDC的數據進行加擾并輸出加擾后的數據作為記錄數據。該加擾使用加擾中間值,其中在路徑1’中一塊計算該加擾中間值和EDC。在路徑1’中,由集成部分15為其添加了EDC的數據接著被逐字節順序地沿用戶數據方向Q輸出至加擾器。在加擾器中,在輸入數據Dk的輸入定時,從加擾移位寄存器中輸出加擾值Sk,并且計算加擾值Sk與輸入數據Dk的異或(異OR),以獲得加擾后的數據Dk’。在路徑1’中,記錄設備將加擾移位寄存器的存儲值(16位)存儲在加擾緩沖器,作為加擾中間值。該16位加擾中間值被用在路徑S2中,以計算沿記錄幀方向P,而不是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加擾值,從而使得可以加擾。進一步,參考文件中公開的發明計算加擾中間值,并接著根據該數據計算ECC。特別地,在路徑1’中,除了EDC和加擾中間值以外,還計算ECC,用于路徑2’。如將在后面所述,可以對從集成部分15輸出的添加有EDC的數據進行加擾,并將加擾后的數據存儲在替換緩沖器中,接著沿記錄幀方向P輸出數據作為記錄數據。根據參考文獻中公開的發明,當在路徑1’中計算EDC時以及當在路徑2’中輸出添加了EDC的數據時,該緩沖器控制器12需要從數據緩沖器11中讀出一個簇的用戶數據(數據塊),該用戶數據為2084字節×32扇區。因此,需要在路徑1’和路徑2’中讀出全部兩個數據塊的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在下面描述的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能夠減少讀取的用戶數據的總量,從而減少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即使當實施與參考文獻中相同的兩個步驟。特別地,該實施例的處理將在第一步驟中使用的用戶數據減少至約四分之一。它可以根據大約四分之一的用戶數據來計算EDC中間值,并接著根據其余的用戶數據(大約四分之三)和該EDC中間值來計算EDC。這使得在第一步驟中對數據緩沖器的存取降至大約四分之一。該實施例因此降低了對于數據緩沖器的數據存取,以進一步改進編碼規范和降低功率損耗及成本。第一實施例圖4為根據該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的示意圖。如圖4中所示,該記錄設備1包括數據緩沖器2,緩沖器控制器3,以及編碼器4。該數據緩沖器2對從主機(未示出)傳送的用戶數據進行緩沖。所述主機可以是音頻視頻(AV)系統、個人計算機(PC)等,主機指示記錄設備1來記錄用戶數據或從盤中讀取數據。該緩沖器控制器3控制從數據緩沖器2讀取用戶數據。該緩沖器控制器3根據需要讀取用戶數據并將所讀取的數據傳送至編碼器4。為了計算EDC,該實施例的記錄設備并行地執行這樣的處理(下面被稱為路徑1),用于從偶數扇區后半段中的數據計算EDC中間值,該后半段約為整個數據塊中用戶數據的四分之一;以及這樣的處理(下面被稱為路徑2),用于從用戶數據的其余四分之三及該EDC中間值中計算EDC。該緩沖器控制器3具有通道CH1,用于讀取在路徑1的處理中使用的用戶數據,以及通道CH2,用于讀取在路徑2的處理中使用的用戶數據,這兩者都是從數據緩沖器2中讀出。該編碼器4將EDC添加給用戶數據,并對添加有EDC的用戶數據進行加擾。該編碼器4接著輸出加擾后的數據(下文中被稱為記錄數據)以及從該記錄數據中得到的ECC。該ECC和記錄數據接著與BIS代碼結合,通過1-7PP調制,并被記錄在盤上。該編碼器4包括EDC發生器31、EDC表32以及EDC緩沖器33,用于進行路徑1的處理。它進一步包括EDC發生器32,用于計算路徑2中的EDC。該EDC發生器31用作第一運算部分,EDC發生器34用作第二運算部分。在路徑1的處理中,EDC發生器31通過參照EDC表32和EDC緩沖器33來進行運算。路徑1中在EDC發生器31中執行的運算的結果就是EDC中間值,這將在后面描述。該得到的EDC中間值被寫回至EDC緩沖器33。在路徑2的處理中,該EDC發生器34參照EDC表32和EDC緩沖器33計算EDC,并將得到的EDC寫回至EDC緩沖器33。該編碼器4進一步包括集成部分35,用于將存儲在EDC緩沖器33中的EDC添加給從通道CH2中讀出的用戶數據,并輸出添加了EDC的數據。它進一步包括加擾器36,用于對從集成部分35輸出的添加了EDC的數據進行加擾,以及加擾值發生器37,用于計算加擾器36所需的加擾值,以對數據進行加擾。該編碼器4進一步包括替換緩沖器38,用于把被加擾器36加擾后的數據重新排列為沿記錄幀方向P的順序。該集成部分35、加擾器36、加擾值發生器37以及替換緩沖器38構成了加擾處理器,用于從用戶數據和EDC中計算記錄數據并輸出所得到的記錄數據。另外,該編碼器4包括ECC發生器39,用于從加擾后的數據中生成ECC,以及ECC緩沖器40,用于緩沖由ECC發生器39生成的ECC。沿記錄幀方向P的順序從替換緩沖器38中讀出的數據被輸出作為記錄數據。該ECC緩沖器40的數據被輸出作為ECC奇偶校驗。該記錄數據以及ECC奇偶校驗被輸出至未示出的集成部分,其中該記錄數據被重新排列行和列,添加ECC并接著被交錯(interleave),從而生成ECC簇(參看圖32中的D12)。進一步,用于生成BIS的另一種編碼裝置(BIS編碼裝置)從用戶控制數據以及地址單元號(參看圖32中的D7和D8)中生成存取塊(參看圖32中的D9),并進一步生成BISECC(參看圖32中的D10)。接著,該BIS編碼裝置把該存取塊以及BISECC提供給集成部分,以生成BIS塊(參看圖32中的D10)。該BIS塊被交錯成為BIS簇(參看圖32中的D11)。接著,該BIS簇與LDC簇被組合在一起生成ECC簇(參看圖32中的D12)。該ECC簇被添加上了幀同步和DSV控制位,生成了物理簇(參看圖32中的D13)。接著,對該記錄幀執行17PP調制并將run-in和run-out添加給它,以生成記錄單元塊RUB(參看圖32中的D14)。之后,通過盤控制器以RUB為記錄單位將數據記錄到盤上。下面將對該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在讀出一個扇區的用戶數據之后并沒有計算EDC,而是在路徑1中從大約四分之一的用戶數據中計算EDC中間值,并接著在路徑2中通過根據其余用戶數據對該EDC中間值進行校正來計算EDC,從而把在路徑1中出現的對于數據緩沖器2的存取減少至約四分之一。圖5是用于描述在根據該實施例的路徑S1和路徑S2中使用的用戶數據的圖。編碼器4中的處理單位,即數據塊41具有偶數扇區,其中當沿用戶數據方向Q讀取數據時EDC被添加在扇區的末端,而當沿不同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讀取一個扇區的數據時,它被插入在中間。在該實施例的路徑1中,在沿作為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方向Q讀出數據塊。在路徑2中,另一方面,沿作為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的記錄幀方向P上讀出沿用戶數據Q方向排列的各具有突發傳送大小m的用戶數據突發。在這種情況下,偶數號扇區是代碼串(運算目標扇區),其中在傳送如圖5中所示的一個扇區中的全部數據之前,EDC被插入至該代碼串。這樣,路徑1中的處理通過對在路徑2中用作運算目標扇區的偶數扇區的一部分進行運算來計算EDC中間值,這是添加了EDC之后被讀出的偶數扇區的后一部分。之后,路徑2中的處理通過對偶數扇區的其余部分以及奇數扇區的整個部分進行運算來計算EDC。所述奇數扇區為扇區是這樣的代碼串(非運算目標扇區),當沿用戶數據方向Q讀取數據時,以及當沿作為不同于上述順序的記錄幀方向P讀取突發傳送大小為m并且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排列的用戶數據時,在扇區的末端添加EDC,并且因此不需要在路徑1中計算EDC中間值。雖然本實施例每次突發傳送6個字節的用戶數據,但是也可以按不同的順序,例如沿記錄幀方向P每次傳送一個字節的用戶數據。由于在該實施例中EDC為4個字節,因此偶數扇區中的EDC被置于這樣一個位置行數Row=104至107,列數Column=109。因此需要在路徑2中計算被置于行Row=104和列Column=9的EDC的頭字節之前對偶數扇區中的所有用戶數據完成如下運算(與期望值的異或運算)。由于這個原因,路徑1的處理需要對被置于行Row=105至215和列Column=0至8的用戶數據進行處理。這與如下情況相同突發傳送大小小于4個字節,或者突發傳送字節為4個字節或更大,以及相繼地通過兩個傳送塊來傳送數據。特別地,該實施例進行路徑1的處理,使得在對被置于Row=104和Column=8或Row=212和Column=18的EDC的頭字節進行運算之前計算該扇區中所有用戶數據的期望值的異或。后面將描述用于在數據緩沖器2中計算和指定頭地址以進行突發傳送的方法。在路徑1中,緩沖器控制器3的通道CH1按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讀出被置于偶數扇區的行Row=108至215中的數據,其中該偶數扇區包含在數據塊41中作為如圖5中所示的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并將所讀出的數據輸出給EDC發生器31。特別地,順序地傳送列Column=0和行Row=108至215中的用戶數據,并接著傳送列Column=1和行Row=108至215中的用戶數據。由于通道CH1只傳送偶數扇區的用戶數據,在完成傳送列Column=8中的數據之后,跳過扇區1并開始傳送扇區2中的用戶數據,它們位于Column=19至27和Row=108至215中。重復這種傳送過程,直到達到最后的偶數扇區30。該EDC發生器31對偶數扇區的后部分進行運算。另一方面,在路徑2中,緩沖器控制器3的通道CH2按照不同于通道CH1的讀取順序讀出數據塊41中的全部數據。特別地,通道CH2在路徑2中按突發傳送大小m來突發傳送數據。雖然該實施例中的突發傳送大小m為6個字節,但它也可以大于或小于6個字節。該突發傳送大小m優選地等于或大于EDC的大小。首先,對于沿記錄幀方向P(行方向)的一個數據塊,對沿用戶數據方向Q(列方向)排列的6字節數據重復傳送304次。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把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6個字節在記錄幀方向P上傳送304次而得到的數據被稱為傳送塊C。圖6為示出數據塊中41的傳送塊的圖。在每次執行6個字節的突發傳送的情況下,為了傳送一個數據塊要傳送36個傳送塊。該通道CH2將每6個字節的用戶數據通過突發傳送的方式提供給集成部分35,并且也將其提供給EDC發生器34。該EDC發生器34對除了已經在路徑1中由EDC發生器31對其進行了運算偶數扇區的后部分以外的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的數據進行運算,運算該部分為偶數扇區的前半部分以及奇數扇區的整個部分。下面將對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記錄設備的運算概述進行描述。圖7為示出路徑S1和S2中的數據處理時序的圖。如圖7中所示,數據以1RUB為記錄單位被記錄在盤上。當在路徑S1中處理在第t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時,在路徑S2中處理在第(t-1)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數據塊)。由于根據路徑S1的處理結果來進行路徑S2的處理,因此該記錄設備1能夠通過并行地處理在第t個RUB和第(t-1)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而以流水線的方式對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進行編碼。路徑S1的處理沿用戶數據方向Q傳送用戶數據,路徑S2的處理輸出了被加擾的用戶數據,作為沿記錄幀方向P的記錄數據。當在路徑S2中處理第(t-1)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時,在路徑S1中處理第t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這樣,在路徑S2中開始處理在第(t-1)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時,已經完成了路徑S1中對第(t-1)個RUB中包含的用戶數據的處理。因此,在路徑S2對數據進行處理之前,路徑S1對至少1個RUB的數據進行了處理。下面將描述在路徑1和路徑2中進行的EDC計算。路徑1和2中的運算通過使用對應于用戶數據方向Q順序的規定值來計算EDC中間值或EDC。首先將描述該運算方法的原理。在藍光盤中,2048個字節(16384位)的用戶數據加上了4個字節(32位)的誤差檢測碼。可以通過采用下面的生成多項式除以代碼串D(x)來得到32位誤差檢測碼,其中該代碼串D(x)具有添加了4字節0數據的2048字節用戶數據G(x)=X32+X31+X4+1如果2048字節的用戶數據為I(x),則可按如下來表示誤差檢測碼EDC(x)EDC(x)=∑bt*Xt=I(x)modG(x)(∑t=31至0)其中I(x)=∑bt*Xt(∑t=16415至32)因此,添加了誤差檢測碼EDC(x)的代碼串D(x)被表示如下D(x)=I(x)+EDC(x)其中符號“+”表示異或運算。如圖8所示,可以通過將代碼串D(x)輸入給32位移位寄存器來得到誤差檢測碼EDC(x)。輸入了代碼串D(x)的全部符號之后的32位移位寄存器的值就是誤差檢測碼EDC(x)(=0)。在該實施例中,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位順序是q,其被表示如下q=b00000,b00001,…,b16415,t=16415-q等。可以通過計算XtmodG(x)的異或來得到誤差檢測碼EDC(x),其對應于輸入代碼串D(x)中具有“1”的位。XtmodG(x)表示在k=16416位的代碼串D(x)中除了第(16415-q)(=t)次位以外的位都被設置為0而得到的代碼串d(x)除以G(x)之后的余式。圖9為描述上述思想的圖。設k位代碼串D(x)是基本代碼串D’(x),其中k位都為“1”({111…1})。通過把代碼串D’(x)輸入至如圖8所示的移位寄存器50而得到的32位移位寄存器值就是代碼串D’(x)的誤差檢測碼E’(x)。在該實施例中,代碼串D’(x)包括k=2052*8=16416位。如圖9所示,基本代碼串D’(x)被設置作為k個代碼串d(x)t,其在這里被稱為期望值計算代碼串。每個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16415至d(x)0都是對應于q的位為“1”而其他位都為“0”。特別地,q=b00000對應于代碼串d(x)16415={100…0},其中只有最高有效位(MSB)為“1”,并且q=b00001對應于代碼串d(x)16414={010…0},其中只有第二位為“1”。類似地,q=b16415對應于代碼串d(x)0={000…1},其中只有最低有效位(LSB)為“1”。通過輸入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t給移位寄存器50,得到了32位移位寄存器值XtmodG(x)。這樣,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除以作為誤差檢測值的G(x)之后的余式就是XtmodG(x)。XtmodG(x)在這里被稱為期望值。期望值XtmodG(x)表示當只有對應于初始代碼串D(x)中位順序q的位數據為假時的伴隨值。通過將代碼串D’(x)輸入至移位寄存器而得到的32位移位寄存器值(誤差檢測串E’(x))等于通過對全部32位移位寄存器值(期望值XtmodG(x)=Rt)進行異或而得到的值,其中該32位移位寄存器值是通過將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t輸入至移位寄存器而得到的。這樣,就能夠得到誤差檢測碼E(x)作為全部期望值XtmodG(x)的異或,其對應于代碼串D(x)中具有符號“1”的位順序q。這樣,該實施例的處理就準備了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其含有與該代碼串相同的位數并且具有與該代碼串相同的位順序,其中,對應于每個位順序的位為“1”并且其他位為“0”。接著,該處理保持或計算通過將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輸入至移位寄存器而得到的期望值(伴隨值),該處理的重復次數與代碼串D(x)的位數相同,在該實施例中是k=16416。使用這些期望值可以獲得輸入代碼串D(x)中具有位“1”的所有期望值的異或(EDC)。這樣就不需要將代碼串D(x)輸入至移位寄存器50。通過這種方式,即使按不同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進行運算,只要對應于代碼串D(x)每個位的期望值是已知的,就能夠獲得該代碼串D(x)的誤差檢測碼E(x)以數據塊為單位對數據進行處理。該數據塊41具有32個扇區(代碼串D(x)),并且為每個代碼串D(x)計算誤差檢測值E(x)。這樣,從一個數據塊41中得到32個誤差檢測值E(x)。下面將詳細描述該期望值。如圖8所示,被輸入至移位寄存器50的代碼串D(x)就是X,其中被輸入給沿用戶數據方向Q第109個字節(Q=D00108)最高有效位(q=b00864)的數據為“1”而其他位上的數據都為“0”,例如。這樣,代碼串X具有16416位,其中第15552次序數據為“1”(B00864=1)而其他值都為“0”。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移位寄存器50的值初始化為“00000001h”并對該值移位15552次就能夠得到將該代碼串X輸入至32位移位寄存器50而得到的結果。為了計算EDC,只需要計算數值的XtmodG(x)的異或,其中該代碼串的位數據為“1”。如果得到了XtmodG(x)的異或,則也能夠計算誤差檢測值E(x),其中該誤差檢測值E(x)是該代碼串D(x)的32位移位寄存器值。圖10是示出生成期望值的處理的流程圖。如圖10所示,該處理首先將移位寄存器50初始化為0(步驟S1)。接著,準備16415位的期望值計算代碼串d(x)并將該代碼串d(x)輸入給移位寄存器50。該處理接著對16416位重復循環移位該移位寄存器50(S3和S4)直到該32位寄存器值達到所希望的期望值(32位)(S5)。該示例性實施例沒有保持所有對應于位數據的期望值,而僅僅保存了對應于由扇區0和1組成的區域Area0中的Row=0的共計19個期望值。在藍光盤中,數據塊具有常規結構,其中有16個數據集,當從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看時,每個數據集具有一對扇區0和1并且包括19列。這樣,所有的區域具有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相同位順序。在路徑1中,運算從Row=108開始。由于Row=108的期望值等于Row=0的期望值上的Column+10的值,可以從Row=0的19個期望值中計算出全部的期望值,而無需存儲所有的期望值。因此,通過上述運算從19個期望值計算代碼串中計算期望值,其中,Row=0的MSB為“1”并且其他為“0”。在該實施例中,該19個期望值被稱為初始期望值。具有一對偶數扇區和奇數扇區的區域中的列號為M(0≤M≤18)。圖11為描述路徑1中的處理的圖。在路徑1中,該EDC發生器31僅僅涉及19個期望值(初始期望值),其對應于行Row=0中的最高有效位(MSB)。這樣,該EDC表32讀出期望值(初始期望值),其對應于行Row=0和列M=0至18中的最高有效位b00000、…、b14688。該初始期望值被預存在例如未示出的存儲器等中。僅僅通過將初始期望值輸入至移位寄存器(循環移位電路),這將在后面描述,并對該數據移位一次就能夠得到每個列方向(用戶數據方向Q)的期望值。該EDC發生器31生成行Row=108至215的期望值。Row=108中每個列號M的期望值對應于Row=0中每個列號M+10的期望值。這樣,該EDC發生器31通過參看EDC表32來讀出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M+10的初始期望值。接著由期望值發生器(其將在后面描述)對該初始期望值進行移位運算,因此它就變成了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每位的順序q的期望值。接著對獲得的期望值和用戶數據進行異或,從而得到行Row=108至215以及列M=0至8中數據(由圖11中陰影所示的數據42)的全部異或作為EDC中間值。圖12是示出EDC發生器31細節的一個例子的圖。該EDC發生器31包括列計數器61,用于對輸入用戶數據的一個區域中的列號M進行計數,以及選擇器62,用于根據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從EDC表32中選擇并讀出初始期望值。該EDC發生器31還包括EDC期望值發生器63,用于從初始期望值中生成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位順序q的期望值,選擇器64,用于當用戶數據為“1”時輸出用戶數據以及對應于用戶數據的位順序的期望值,以及XOR電路65,用于計算異或。進一步,該EDC發生器31包括扇區計數器67,用于對用戶數據中的扇區進行計數,以及選擇器68,用于根據扇區計數器67的計數值將XOR電路65對于每個扇區的運算結果傳送給EDC緩沖器33。圖13是示出EDC期望值發生器63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4是示出EDC表與初始期望值之間的關系的示意圖。該EDC期望值發生器63的結構為循環移位的32位移位寄存器,如圖13所示。當從選擇器62輸入列號M的32位初始期望值時,其對應于從緩沖器控制器3的通道CH1提供的用戶數據,該EDC期望值發生器63順序地對該值進行移位和循環移位,從而生成對應于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位順序q的期望值。該初始期望值對應于行Row=0的最高有效位,并且對應于行Row=108的最高有效位的初始期望值就是通過把10加給行號Row=0的列號M所得到的值。這樣,由選擇器62讀取將10加給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的對應于列號M的初始期望值,并提供給EDC期望值發生器63。獲得該EDC中間值作為期望值的異或,其對應于用戶數據為“1”的位。只有當從通道CH1提供的用戶數據為“1”時,該選擇器64輸出對應于由EDC期望值發生器63生成的用戶數據的位順序q的期望值,并且當用戶數據為“0”時,選擇并輸出“000h”在路徑1中,EDC緩沖器33存儲由EDC發生器31更新的運算結果。這樣,在完成路徑1的處理時,該EDC緩沖器33保持該EDC中間值。在路徑2中,EDC緩沖器33存儲由EDC發生器34更新的運算結果并這樣最終保持EDC。該EDC緩沖器33具有存儲區,用于存儲每個扇區的運算結果。該數據塊41由32個扇區組成,并且每個運算結果有32位;這樣,該EDC緩沖器33具有32位存儲區的32個扇區。路徑1中,在EDC緩沖器33中,存儲在對應于奇數扇區的每個存儲區中的值為0。該選擇器68讀出對應于由扇區計數器67從EDC緩沖器33中選擇的扇區的值,并將該值提供給XOR電路65。該XOR電路65計算選擇器64的輸出以及選擇器68的所選值的異或,并將結果提供給選擇器68。該選擇器68將該結果寫入EDC緩沖器33中相應扇區的存儲區。因此,在完成對扇區0的用戶數據的輸入時,該EDC緩沖器33存儲EDC中間值,該EDC中間值是通過對由圖11中陰影表示的扇區0后面部分(Row=108至215以及M=0至8)的用戶數據以及相應的期望值進行異或運算而得到的。這里將描述路徑2的處理。圖15為描述路徑2中的處理的圖。如圖15所示,在路徑2中,緩沖器控制器3的通道CH2順序地將行Row=0至107和列M=0至18中的用戶數據以及行Row=108至215和列M=9至18中的用戶數據,也即在路徑1中沒有處理的用戶數據,提供給EDC發生器34。通道CH2順序地提供傳送塊,如上所述,該傳送塊為用戶數據方向Q上的突發傳送大小m字節×記錄幀方向P上的304字節。32個扇區的用戶數據被傳送至集成部分35。該EDC發生器34可以只提供運算所需的數據。例如,當傳送塊為偶數扇區(M=0至9)時,可以提供行Row=0至107中的數據,并且當傳送塊為奇數扇區(M=9至18)時,可以提供所有的數據。可替換地,可以提供數據塊中的所有用戶數據,并且只選擇運算所需的用戶數據。EDC發生器34基本上具有與EDC發生器31相同的結構。圖16是示出EDC發生器34的細節的一個例子的圖。如圖16中所示,該EDC發生器34包括列計數器71,用于對輸入用戶數據的一個區域中的列號M進行計數,以及選擇器72,用于根據列計數器71的計數值從EDC表32中選擇并讀出初始期望值。該EDC發生器34還包括EDC期望值發生器73,用于從初始期望值中生成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位順序q的期望值,選擇器74,用于當用戶數據為“1”時輸出用戶數據以及對應于用戶數據的位順序的期望值,以及XOR電路75,用于計算異或。進一步,該EDC發生器34包括扇區計數器77,用于對用戶數據中的扇區進行計數,以及選擇器78,用于根據扇區計數器77的計數值將XOR電路75對于每個扇區的運算結果傳送給EDC緩沖器33。該EDC發生器34或記錄設備1具有一個計數器(下文中被稱為基本行計數器),用于對用戶數據的行號Row進行計數,以及一個計數器(下文中被稱為突發傳送行計數器),用于對突發傳送大小m中的行號進行計數。在下面的說明中,由基本行計數器計數的行號(計數值)為Row(0≤Row≤215)并且由突發傳送計數器計數的行號(計數值)為N(0≤N≤m-1)。該EDC發生器34進一步具有EDC標記,用于根據每個計數器的計數值來檢測用戶數據方向Q上第2049個字節數據的輸入定時,以及EDC區域標記,用于檢測從第2049到2052字節的4個字節的輸入定時,兩者都沒有被示出。在路徑2中,在完成了一個傳送塊的傳送之后,該傳送塊被順序地傳送,直到達到最后塊。例如,在第一傳送塊之后立即被傳送的傳送塊中的用戶數據從第Row=N+1行開始。這樣,當該下一個傳送塊被傳送時,該EDC表32保持對應于第Row=N+1行的最高有效位的期望值。在生成對應于傳輸塊的最后區域中每列中的最后位的期望值時,該值被順序地重寫在EDC表32上。這樣,當完成了對于一個傳送塊的運算時,該EDC表32就會保持對應于下一傳送塊第一行的最高有效位的期望值。該選擇器72將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列號的值提供給期望值發生器73,從而能夠生成下一傳送塊中的期望值。然后,該XOR電路75對由路徑1中的處理存儲在EDC緩沖器33中的EDC中間值以及按照上述方式生成并由選擇器74選擇和輸出的期望值進行異或運算,并將結果寫回給EDC緩沖器。因此在完成對于每個扇區中的所有用戶數據的異或運算時,計算出對應于每個扇區的EDC。這樣,首先計算出偶數扇區中的EDC,接著計算奇數扇區中的EDC。當EDC標記變成“1”時計算EDC。由于在該實施例中突發傳送大小m為6,對于被輸入在第2047至第2052字節的用戶數據,直到第2048字節,如果數據為“1”,如上所述,存儲在EDC緩沖器33中的值被XOR電路75更新。當EDC區域標記為“1”時,這是當第2049至2052數據被順序地沿用戶數據方向Q輸入的時候,該處理不使用第2049至2052字節的用戶數據,而使用4字節的0數據作為輸入數據進行運算。由于在這期間數據為全0數據,因此該選擇器74只是簡單地將0000h提供給XOR電路75,而不更新EDC緩沖器33的值。這樣,如果輸入第2049字節的數據,則該期望值發生器73只是簡單地順序循環移位該值,并且被存儲在EDC緩沖器33中的相應扇區的數據被輸出至集成部分35作為EDC。第2049字節數據對應于該數據塊中EDC的頭數據的位置。這樣,傳送了2048字節的用戶數據之后,如圖4中所示的集成部分35根據通道CH2的傳送順序添加EDC。因此,需要在添加EDC頭數據之前計算EDC,或者在輸入對應于EDC頭數據的第2049字節的數據時計算2048個字節的所有用戶數據每位是“1”的期望值的異或(=EDC),以使得可輸出EDC。下面將詳細說明路徑1和2中的EDC生成處理。首先參照圖11、12和17來描述路徑1的處理。圖17是示出路徑1中的EDC生成處理的流程圖。如上所述,EDC緩沖器33保持每個扇區的運算結果。在下面的說明中,每個扇區的運算結果都被稱為EDCValue。該處理首先初始化EDC緩沖器33的EDCValue、各個計數器以及EDC表32。特別地,EDC緩沖器33中的所有EDCValue都被設置為0(步驟S11)。進一步,扇區計數器67以及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被設置為0(步驟S12和S13)。進一步,EDC表32的表值被設為初始期望值(參見圖17中的*1)。*1中所示的值表示初始期望值,該初始期望值被設置到EDC表32的19個存儲區。下面,存儲在EDC表32中的19個期望值各被表示為EDCTable[M]。“M”表示一個區域中的列號,其范圍為0至18。例如,如圖*1所示,EDCTable[M]被設置成32位值(期望值)=0x8af08bed,它是通過將其中D0000字節的最高有效位為“1”且其他位為“0”的16416位(一個扇區)的代碼串輸入至移位寄存器50,即圖8中所示的EDC發生器,而得到的。接著,選擇器62讀取EDCTable[M+10]的值(S15)。如上所述,該實施例使用Row=0的最高有效位中的19個期望值作為初始期望值,并從這19個期望值中生成所有的期望值。由于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M首先被設為M=0,因此該處理會讀取EDCTable[M]的值。接著,從下一通道CH1獲得用戶數據(步驟S16)。如果一個2052個字節的扇區(包括4字節0數據)沿用戶數據方向包括D0000至D2051,則步驟S16的處理順序地得到沿用戶數據方向的108字節數據,D0108+216*N(N=0至8)位于其頭部。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得到的數據按一個字節(8位)為單位來存儲,并通過如下的方式被處理。首先,如果得到的數據的MSB為“1”,則選擇器64把由期望值發生器63生成的期望值輸出至XOR電路65。選擇器68選擇通過相應的處理從EDCValue讀出扇區的值,并將所選擇的值輸出給XOR電路65。該XOR電路65計算它們的異或,并將結果輸出給選擇器68。該選擇器68將結果寫回EDC緩沖器33中相應扇區的存儲區(步驟S18)。接著,該處理循環移位存儲在EDC期望值發生器63中的數據(S19),對8位數據進行移位(S20),以及對8位重復8次步驟S17及其后續步驟(S21)。特別地,在步驟S20中該處理移位1位,并確定存儲在MSB位置中的位是否是“1”。如果為“1”,則計算期望值的異或并將結果寫回EDCValue。之后,對A字節重復上述的處理,在該實施例中該A字節為突發傳送大小m=6(S22)。當完成對第一列中108個字節的處理時,該處理確定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M是否為8(S23)。如果計數值M不為8,則計數值加1(S24)。如果計數值為8,這就意味著是扇區邊界,則該處理對計數值進行復位(S25),并將扇區計數器67的計數值Sector設為+2。如果S23中的判定結果為否,則意味著9列的處理還沒有完成,并在步驟S27中判定還沒有完成一個扇區的處理(S27中的否)。這樣就重復從步驟S15開始的處理。特別地,該處理將初始期望值讀入期望值發生器63,其中該初始期望值為列計數器61的計數值M加10,每次獲得1位數據時循環移位該移位寄存器并生成對應于該用戶數據的期望值。如果用戶數據為“1”,則該處理在EDCValue中讀出相應扇區的值,計算異或,并將該結果寫回。另一方面,如果S23中的判定結果為“是”,則就意味著9列的處理已經完成(S27中的是)。如果存在后續的偶數扇區,則對其進行該處理(S28中的否)。如果對于最后扇區的處理已經完成,或者當扇區計數器67的計數值為32時,該處理結束。從而就完成了在一個數據塊中路徑1的處理。下面將參照圖15、16以及18至26來詳細描述路徑2中的EDC生成處理。圖18是示出路徑2中的EDC生成處理的流程圖。圖20、21、22、23和25分別是示出圖18中步驟S31、S35、S41、S42的處理細節的流程圖。圖19是描述EDC標記和EDC區域標記的圖。圖24為描述更新EDC表的方法的圖。圖26為描述更新扇區計數器的方法的圖。首先,該處理初始化每個計數器、EDC表格等的值(步驟S31)。接著,獲得用戶數據(S32)。在路徑2中得到的數據就是從數據緩沖器2的通道CH2突發傳送(burst-transfer)的數據。在獲得該數據之后,該處理確定是否為EDC頭部的數據。由于2048字節用戶數據被添加了4字節0數據,因此檢測到跟在第2048字節數據之后的數據作為EDC的頭部數據。在圖15中所示的數據塊中,檢測到對應于行Row=104以及列M=9的位置的數據輸入,作為偶數扇區中EDC的頭部,并且檢測到對應于行Row=212以及列M=18的位置的數據輸入,作為奇數扇區中EDC的頭部。可以通過檢查表示該數據是否為EDC的頭的EDC標記是否表示1來檢測(S33)。如果該EDC標記為“1”,則可以確定該數據為EDC的頭,并且用00h來替換得到的數據(S36)。該輸入的8位數據因此被檢測作為“0”并且選擇器74選擇0000h用于輸出。在XOR電路75中進行8位處理之后,重復該處理的次數等于EDC的字節數,總共是4次(S37至S40)并進至步驟S41。當EDC標記不是“1”而EDC區域標記為“1”時,該處理也進至下一步驟S41(S34中的否)。如果輸入的8位數據都為“0”,則該EDC發生器34并不更新EDC緩沖器33的值。因此,在實際中,在完成第2048字節的數據的EDC運算時,存儲在EDC緩沖器33的數據就是EDC。該EDC標記以及EDC區域標記將在后面詳細描述。另一方面,如果EDC標記為“0”并且表示其是否位于EDC區域中的EDC區域標記為“0”,則處理進行至步驟S35。在步驟S35中,運算運算就像路徑1那樣,該處理對路徑1中未處理的用戶數據(這里也稱作目標數據)順序地計算用戶數據為“1”的期望值和存儲在EDC緩沖器中的運算結果的異或。首先,該處理進行8位(1個字節)目標數據的運算,并接著進至步驟S41(S35)。在步驟S41中,該處理更新每個計數器和EDC表32(步驟S41)并進一步根據需要更新扇區計數器77。接著,重復上述的處理,重復次數為突發傳送大小的字節數m,在該實施例中字節數為6(S43)。在用戶數據方向Q上進行6字節的處理。在進行突發傳送大小m(在該實施例中為6字節)的處理之后,該處理接著進行304列的處理(S44)。特別地,在按記錄幀方向P的順序對沿用戶數據方向Q排列的6字節數據進行304次檢索,并重復該處理216/m次,這在該實施例中為36次(S39),從而完成一個數據塊的處理。如果216不能被突發傳送大小m除盡,則重復次數是對小數做向上取整后的數字。例如,如果m=16,216/16=13.5。在這種情況下,步驟S46確定是否執行小數向上取整后的次數,這里為14次。這時,EDC緩沖器33存儲32扇區的EDC。下面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上述處理。步驟S31中的初始化處理將扇區計數器77、基本行計數器(未示出)、突發傳送行計數器(未示出)、列計數器71以及區域計數器(未示出)的計數值復位為“0”(S51至S55),并將Row=0的最高有效位的期望值的初始期望值讀入如圖20的流程圖中所示的EDC表32中(S56)。進一步,該處理將EDC標記和EDC區域標記設置為“0”。如上所述,該基本行計數器相繼地對一個數據塊中的全部行進行計數,并且該計數值等于行號Row=0至215。進一步,該突發傳送行計數器對在每個突發傳送中被傳送的數據的行號N=0至5進行計數。該突發傳送行計數器被用于對突發傳送大小進行計數,并且該基本行計數器被用于對整個數據塊的行進行計數。該區域計數器對區域進行計數,每個區域都具有一對偶數扇區和計數扇區。扇區Sec0和Sec1形成區域Area0,并且最后兩個扇區Sec30和Sec31形成區域Area15。因此,該區域計數器計數的范圍是0至15。這些計數值有助于適當地選擇要被讀出的初始期望值,并控制時序例如將期望值寫回EDC表32并進行復位。下面將對EDC標記和EDC區域標記進行描述。在計算EDC時,對含有2048字節數據和4字節0數據的2052字節的代碼串執行規定的運算。特別地,獲得該EDC作為32位移位寄存器值,該32位移位寄存器值是通過順序地將該代碼串輸入至圖8中所示的移位寄存器50而得到的。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還有,通過計算含有2048字節用戶數據和4字節0數據的2052字節的期望值的異或來得到EDC。該4字節0數據沿用戶數據方向Q添加至第2048字節之后的數據。這樣,就需要檢測對應于EDC0的第2049字節,作為EDC的頭數據,并通過用00h替換得到的數據來對2049至2052字節的四個字節進行處理。因此,該EDC發生器34每次檢索數據時判定下一個要獲得的數據是否就是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第2049字節數據。為此目的,該示例性實施例設置一個EDC標記,用于檢測數據是否為第2049字節數據。這樣,該EDC標記就是當添加EDC時,用于檢測用作EDC頭數據的數據。在下面的說明中,從頭數據到第四字節數據的數據用作EDC,被稱為EDC0至EDC3。EDC0至EDC3被放置在數據塊中的第2049至2052字節。只有當輸入數據是輸入在每個扇區中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的第2094位置中的數據時,該EDC標記標記“1”。由于EDC的計算要對含有2048字節數據和4字節0數據的2052字節代碼串的每個字節上的期望值進行異或,因此把要放置EDC的4字節部分(EDC區域)處理成4字節0數據,而與輸入無關。因此,除了通過EDC標記來檢測EDC頭數據以外,還通過EDC區域標記來檢測用戶數據方向Q上的第2049至2052字節的EDC區域中數據的輸入。只有當偶數扇區中列號為9且行號為104,以及奇數扇區中列號為18且行號為212時,該EDC標記才表示“1”。只有當偶數扇區中列號為9且行號為104至107,以及奇數扇區中列號為18且行號為212至215時,該EDC區域標記才表示“1”。根據基本行計數器、突發傳送行計數器、列計數器等的計數值來設置這些標記。之后,該處理將相應列號(列計數器的計數值)M的初始期望值從EDC表讀至期望值發生器73(S59)。例如,當在路徑2中處理第一數據時,由于具有列號=0和行號=0的扇區Sec0的用戶數據首先被輸入,則讀取EDCTable。這里將描述步驟S35的細節。在步驟S35中,如果基本計數器的計數值Row和行計數值N的和為108或更大,并且列號(列計數器71的列計數值)M為0至8時,這是當在路徑1中處理用戶數據時輸入的,該處理進至下一步驟S41(S61)。當用戶數據使得Row+N=0至107或當Row+N=108至215并且0≤列計數值M≤8時,進行步驟S62及其后面步驟中的處理。特別地,如圖21中所示,該處理判定是否滿足上述的執行條件(步驟S61),并且如果滿足條件,這就意味著所獲得的數據就是目標數據,則該處理判定是否所獲得的數據的每位都是“1”(S62)。如果為“1”,則選擇器78讀取EDCValue[Sector]并將其提供給XOR電路75。進一步,該選擇器74有選擇地輸出期望值并將其提供給XOR電路75。該XOR電路75計算這些值的異或并將結果輸出給選擇器78。選擇器78將結果寫回EDCValue[Sector](S63)。該處理接著循環移位該期望值發生器73的每個數據以生成期望值,并逐位的獲得數據,直到完成8位的處理(S63至S66),從而更新(校正)EDC中間值或存儲在EDC緩沖器33中的運算結果。步驟S34的處理也將獲得數據的1個字節存儲在可循環移位的寄存器等中,并對存儲在MSB的位置中的位進行從步驟S63開始的處理,以逐位地進行八位處理,這已經在早些時候描述過。這里將參照圖22和23詳細地描述步驟S41的細節。該步驟控制每個計數器以及EDC表32的寫回和復位。如圖22中所示,該處理判定當前處理是否是對最后區域Area15執行以及用于對突發傳送中的行數進行計數的突發傳送行計數器的計數值N是否為m-1(S81)。由于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m=6,需要確定是否N=5。換句話說,該處理確定是否已經完成了對于最后區域Area15的一列中的最后字節的處理。在該例子中,如果確定已經完成了對于最后區域Area15中的第6字節的處理,則該處理將當前期望值(EDCTmp參看圖24)寫入EDC表32中相應列的區域EDCtable[M]。在從頭區域0到最后區域15的處理中,每次處理各個區域的列時,該處理從EDC表32中讀出期望值。特別地,在Area0至Area15中,相同的EDC表值被用于相同傳送塊的處理。例如,在路徑2的第一處理中,該EDC表32保持初始期望值,并且該初始期望值也被順序地讀入在最后區域Area15中。另一方面,在完成對最后區域Area15的運算之后,開始對下一傳送塊的處理并再一次執行從第一區域Area0開始的處理。在下一傳送塊的處理中,不需要初始期望值,而需要對應于該傳送塊中第一行的最高有效位的19個期望值。這樣,當處理前一傳送塊中的最后區域Area15時,需要循環移位前一傳送塊中最后行中最低有效位(LSB)的期望值,以生成對應于頭區域中首字節的MSB的期望值,并將該期望值寫回至EDC表32,用于在下一傳送塊中生成期望值。如上所述,由于對于最后區域Area15的處理使用了與頭區域Area0相同的EDC表32的值,因此不能覆蓋相應列中的EDB表,直到完成了對于最后區域Area15的列的處理。這樣,該處理首先判定是否對最后區域Area15執行當前處理(S81)。如果不是最后區域Area15,則該處理進至步驟S83。如果是最后區域Area15的最后字節,則保持在期望值發生器73中的值就是通過對期望值(圖24中的EDCTmp1)進行循環移位而得到的值(圖24中的EDCTmp2),其中該期望值對應于上述步驟S64中傳送塊的最后行中第6字節的LSB。這樣,該期望值就對應于頭區域中突發傳送的頭字節的MSB。該值被寫回至EDC表32。該處理接著使突發傳送行計數器的計數值N加1(S83)。進一步,該處理確定行計數值N是否等于m,而該m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為6(S84)。如果m=6,則對該行計數值進行復位(S85)。該處理接著將列計數值M加1(S86)并判定該列計數值M是否為19,也就是說遞增的結果是否達到了該區域的首行(S87)。如果列計數值M為19,則對列計數值M進行復位并且使得區域計數器的區域計數值Area加1(S89)。接著,該處理判定當前區域是否就是Area16=Area0(參看圖6),這是傳送塊的頭區域(S90)。如果區域計數值Area為16,則該處理對該值進行復位(S91)并進而對扇區計數器進行復位(S82)。接著該處理將m加給基本行計數器的計數值(S93)。在將期望值寫回至EDC表32以及對計數器等進行復位之后,期望值發生器從EDC表32中讀出該值。首先,該處理判定是否該突發行計數值N=0(S95)。如果N=0,則從EDC表32中讀出對應于當前列計數值M的值并將該值設置給期望值發生器(S95)。進一步,判定是否Row+突發傳送行計數值N=108且M≥9(S96)。在行數Row=108的邊界中,如圖5所示包括了偶數扇區的首字節。由于行Row=108為奇數扇區與偶數扇區之間的邊界,因此就需要將被寫回并在S82中被使用一次的期望值復位為初始期望值。因此,如果檢測到了行計數值=108的邊界,則如*2所示,該處理將EDC表32設置為初始期望值,并讀出列計數值(M-9)的EDCTable[M-9]值(S97)。該處理接著通過后續步驟S98至S105來設置EDC標記以及EDC區域標記。首先,在步驟S98中,判定接下來將獲得的用戶數據是否被排列在偶數扇區中EDC的頭位置。由于第10列第105行的字節就是偶數扇區中的EDC頭數據EDC0,判定是否滿足列計數值M=9以及Row+N=104的條件。如果該數據被確定為EDC頭數據,則該處理設置EDC標記=1(S100)。如果不是偶數扇區中的EDC頭數據,則該處理接著判定它是否就是奇數扇區中的頭數據。由于第19列第213上的字節就是奇數扇區中的EDC頭數據,因此判定是否滿足列計數值M=18以及Row+N=212的條件(S99)。如果該用戶數據被確定為EDC頭數據,則該處理進至步驟S100以設置EDC標記=1。另一方面,如果該數據既不是偶數扇區的EDC頭數據也不是奇數扇區的EDC頭數據,則該處理將EDC標記設置為等于零(S101)。接著,如上述步驟S37至S40所述,對于從第2049字節到第2052字節的EDC頭數據,在這些以00h替換的字節數據上執行運算。這樣,該EDC發生器34就不進行通常的運算,而在檢測到第2049字節中的EDC頭數據之后對EDC區域中的數據進行步驟S37至S40的處理,直到達到第2052字節。這樣就需要在檢測到EDC區域之后,在向EDC區域中輸入用戶數據期間,對這些用戶數據進行屏蔽。為了確定輸入數據是否為偶數扇區中第2049至第2052字節的數據,即EDC區域中的數據,該處理判定是否滿足列數M=9以及Row+M=104至107的條件(S102)。如果不滿足該條件,則該處理進一步通過判定是否滿足列數M=18以及Row+M=212至215的條件來確定該輸入數據是否就是奇數扇區中第2049至第2052字節的數據,即EDC區域中的數據(S103)。如果該輸入數據被判定為步驟S102或S103中的EDC區域中的數據,則該處理設置EDC區域標記=1(S104)。如果確定不是EDC區域中的數據,則該處理設置EDC區域標記=0(S105)。之后,該處理進至步驟S42。如果例如突發傳送大小m為2,則通過第52突發傳送來完成直到第106字節的數據傳送,并且通過下一個(第53)突發傳送來完成直到第108字節的數據傳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按兩次突發傳送來傳送EDC。這樣,就需要在第52突發傳送中完成對于第2049字節或第2050字節的運算。換句話說,對于4字節EDC的運算需要在輸入EDC頭字節或EDC1時實現。在上述的情況下,應該在處理偶數扇區中第2049字節數據時完成對于行Row=106和107的用戶數據進行期望值運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路徑1中,從偶數扇區的行Row=106和215的用戶數據中確定EDC中間值。當EDC被置于兩個相繼的傳送塊時,該處理在第一傳送塊中的最后EDC運算之前計算全部4字節EDC。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第一EDC0的運算時序之前完成對2048字節的用戶數據的期望值運算,并且該處理根據該突發傳送大小來調整用戶數據,在路徑1中為該用戶數據計算EDC中間值。這里將描述步驟S42的處理。該步驟的處理確定扇區邊界并更新該扇區計數器。圖25是示出步驟S42的處理細節的流程圖,圖26為描述步驟S42的處理的圖。如圖25中所示,該處理首先確定是否滿足行計數值Row+N<108的條件(S111)。特別地,該處理確定是否滿足行計數值Row+N<108以及列計數值M=10的條件,用以判定要被傳送的下一用戶數據是否為奇數扇區中的用戶數據(參看步驟S111以及圖26)。即使不滿足行計數值Row+N<108以及列計數值M=10的條件,如果Row+N≥108并且M=9,接著要被傳送的用戶數據就是奇數扇區的數據。這樣,如果滿足Row+N<108且M=10或者Row+N≥108且M=9的條件,則該處理將扇區計數值設置為區域計數器的區域計數值Area*2+1(參看S113和圖26)。另一方面,如果區域計數值Area不為0并且列計數值M為0,(參看S114以及圖26),則可以確定接著要被傳送的用戶數據就是偶數扇區中的數據,并且該處理將扇區計數值設置為區域計數值Area*2(S115)。在其他情況下,部更新扇區計數器并且該處理進至下一步驟S43。作為上述處理的結果,在路徑1中從偶數扇區后部分的用戶數據中計算EDC中間值,在路徑2中根據其余的用戶數據來校正該EDC中間值,并且根據這些值以及奇數扇區中的全部用戶數據計算EDC。通過在路徑2中進行部分或全部EDC運算,路徑1中對數據緩沖器的存取能夠被減至約1/4。在路徑1中,當順序地按照不同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傳送路徑2中的用戶數據(偶數扇區的后半部分)時,只對在添加EDC之前無法被輸入的用戶數據進行運算,從而減少了在路徑1中對數據緩沖器2的存取。圖27為描述本實施例中的優點的圖。圖3中所示的方法在路徑1中計算EDC,并接著通過在路徑2中使用計算出的EDC來輸出添加了EDC的數據。在該方法中,通過通道CH1從數據緩沖器中讀出的用戶數據是一個包括2048字節×32扇區的數據塊。另一方面,該示例性實施例在路徑1中只對偶數扇區中的Row108之后的行中的用戶數據進行處理。這樣,從數據緩沖器中讀出的用戶數據就能夠被減至972字節×16扇區。如圖27所示,該實施例的記錄設備1將EDC發生器34和EDC表32添加給了圖3中所示的記錄設備。但是,由于該EDC發生器31和EDC發生器34組合在一塊,對一個數據塊進行處理以計算EDC,因此額外的功耗也僅僅是被用于EDC表32。該EDC表32進行一個數據塊的數據處理,并且在EDC運算中該功耗增加2048*32字節(65536字節)。但是,路徑1中的數據傳送量為如圖3所示處理一整個數據塊時的數據量的約1/4。因此,關于數據緩沖器和緩沖器控制器3,該功耗縮減了99968字節((2048*32-972*16)*2)。該實施例的結果就是減少了功耗。當數據緩沖器和緩沖器控制器的運算時鐘變高時,功耗的降低效果也變得更顯著。如上所述,由于減少了數據緩沖器存取,這種存取是編碼的瓶頸,該實施例的優點就是實現了高速編碼以及降低了功耗。對于給定長度的時間,可存取數據緩沖器的數據量是固定的,并且該時間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減少。這樣,數據緩沖器存儲就是進行高速編碼的瓶頸。減小數據存取的絕對數量能夠進行更高速的編碼并且能夠降低由于數據存儲量而引起的功耗。進一步,存取的絕對數量的減小允許使用不太昂貴的緩沖器,該不太昂貴的緩沖器在較慢的時鐘下運行,同時還能夠實現高速編碼。另外,還可以降低用于數據緩沖器和緩沖器控制器的運算時鐘頻率,使得可以高速編碼,從而能夠降低功耗,盡管存在附加電路中損耗的額外功率。現在描述用于從按照上述方式生成的添加了EDC的數據中輸出記錄數據的示例性運算。由每個電路執行從中間值中計算EDC并輸出記錄數據的處理,作為路徑2中的處理。重新參看圖4,從通道CH2突發傳送的用戶數據除了提供給EDC發生器34還提供給集成部分35。該數據緩沖器2由需要更新并能夠隨機存取和突發傳送的存儲器構成,例如SDRAM。下面的說明描述了使用SDRAM的情況。SDRAM是一種DRAM,當存取連續地址時,其能夠比隨機存取進行更高速的存取,并且使用突發傳送功能能夠進行更高速的數據傳送。從而與能夠高速隨機存取的存儲器例如SRAM相比,可以降低成本。緩沖器控制器3的通道CH2沿用戶數據方向Q從數據緩沖器2中重復讀出一個突發傳送大小(m字節)的用戶數據,并順序地傳送數據使得添加了EDC的數據沿記錄幀方向P排列。因此,沿用戶數據方向Q突發傳送216字節數據,每次一個突發傳送大小(m字節),重復304次,該次數就是沿記錄幀方向P的字節數(304字節,304交錯)。結果,沿記錄幀方向P包含在1個RUB中的用戶數據(數據塊41)被排列為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m個字節。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m字節數據接著被加擾,并存儲在替換緩沖器38中,該替換緩沖器38可以是能夠進行高速隨機存取的SRAM,從而沿記錄幀方向P輸出記錄數據。該通道CH2或集成部分35具有指定突發傳送的頭地址或控制從EDC緩沖器33讀出EDC的時序的功能。該加擾器36計算用戶數據與對應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順序的加擾值的異或,作為加擾后的數據。這樣,當對數據進行加擾時,可以按照如下表達式所示將8位輸入數據Di和由加擾器生成的8位加擾數據Si(加擾值)進行模2加(異或)而得到加擾后的數據SDiSDi=Si+Di其中符號“+”表示異或。藍光盤中的加擾器設置初始值給16位移位寄存器,用于進行規定運算,并且每次對該值進行移位時沿用戶數據方向Q生成加擾值。因此,如果與該實施例一樣沿記錄幀方向P每次按6字節輸入數據,為了獲得對應于下一列的加擾值,就需要在獲得6字節加擾值之后將數據移位210次,而這會花費時間。為解決該問題,該實施例的記錄設備具有加擾值發生器37,其能夠從按照該次序輸入的用戶數據中計算加擾值。該加擾值發生器37把對應于輸入數據的加擾值提供給加擾器36。該替換緩沖器38由不需要更新并能夠隨機存取的存儲器構成,例如SRAM。雖然下面的例子使用了SRAM,但只要能夠進行高速隨機存取,該替換緩沖器38就不僅限于SRAM。安置該替換緩沖器38就是為了用記錄幀方向P上的數據來替換被加擾的數據,并且它能夠在記錄幀方向P上高速地傳送加擾后的數據。該替換緩沖器38具有兩個或更多的區域,用于存儲具有上述傳送塊的大小或更大的數據,并且在從一個數據塊輸出記錄數據的同時將一個傳送塊寫入其他區域。該替換緩沖器38的大小可以顯著地小于數據緩沖器2的大小,從而與使用SRAM作為數據緩沖器2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成本同時實現了高速傳送。這里將詳細描述路徑2中的運算。首先詳細描述被傳送至替換緩沖器38的用戶數據。在藍光盤中,在一列中,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數據有216字節。該示例性實施例每次進行6字節的突發傳送,216個字節被分為36個部分(突發傳送大小m=6字節)。SDRAM是能夠按時鐘同步方式進行高速突發傳送的一種DRAM。例如,如果SDRAM的存儲單元由四塊組成,每塊都能彼此單獨地運行,并且通過使用8次連續突發傳送,就能夠進行32字節的突發傳送。如果指定了要被傳送的第一地址,通過突發傳送規定數據,SDRAM就能進行高速地數據傳送。沿記錄幀方向P的數據就是沿用戶數據方向Q上看到的每個216字節的數據。由于在藍光標準中,一個扇區含有2048字節的用戶數據和4字節的EDC,并且從數據緩沖器2傳送的數據就是還沒有添加上EDC的數據,因此一個扇區具有2048個字節,例如。這樣,奇數扇區中的第一列字節,這里被稱為奇數扇區首列,與偶數扇區相鄰,并且該第一列字節就是每212字節而不是216字節的數據。該奇數扇區首列就是扇區Sec1中沿記錄幀方向P順序的第9或第10列,并且是沿用戶數據方向Q的行Row=0至107中的第10列以及行Row=108至215中的第9列。這樣,當沿記錄幀方向P對應于奇數扇區首列的數據時,該數據不是每個216字節而是每個212字節。由于突發傳送中數據緩沖器2的頭地址是不同于扇區邊界部分中的216字節以及扇區邊界中的212字節,因此該緩沖器控制器3通過使用行計數器、用于對區域中的列數進行計數的列計數器等來檢測扇區邊界,并根據突發傳送大小m來計算和指定數據緩沖器2中突發傳送的第一地址(頭地址)。特別地,當檢測到扇區邊界時,該處理設置+212,同時在其他情況下順序地給頭地址加上216,從而適當地指定頭地址。在藍光盤中,當數據沿用戶數據方向Q被排列在行Row=104至107時,接著被添加給偶數扇區中最后數據的EDC被安置在一個數據串的中間。這樣,當傳送包括該地址的用戶數據時,該集成部分35從EDC緩沖器33中讀出EDC,將其添加至用戶數據,并將該添加了EDC的數據輸出給加擾器36。由于被突發傳送的6字節數據沿著數據方向Q,因此該加擾值發生器37能夠通過使用常規的加擾器來生成加擾值。在處理一個突發的傳送數據時,下一列的用戶數據被突發傳送。因此,由于使用了常規加擾器,所以最多需要等待210個時鐘就能獲得加擾值。另一方面,藍光盤的數據為如圖2中所示的沿記錄幀方向的每個216或108字節。這樣,除了在一次移位運算中將數據沿用戶數據方向Q移位1個字節的常規加擾器,還安置了這樣的移位寄存器,該移位寄存器能夠獲得在一次移位運算中被移位216次或108次的值,因此每次突發傳送時切換移位寄存器。因此,可以將對應于用戶數據方向Q的用戶數據的加擾值提供給加擾器36,其中該用戶數據是從通道CH2傳送的。該替換緩沖器38具有兩個或更多的記錄區,每個記錄區的大小為突發傳送大小m×一個記錄幀(304字節)。如早些時候所述,為了在路徑2中對對應于1RUB的用戶數據(數據塊)進行處理,讀出被寫入在一個記錄區中的傳送塊,同時將一個傳送塊寫至其他記錄區。該記錄區可以具有兩個或更多的面。因此,在輸出作為記錄數據的用戶數據的處理中,記錄設備1并不需要沿用戶數據方向Q將EDC添加給用戶數據以及對添加了EDC的數據進行加擾,將加擾后的數據寫回數據緩沖器,并接著再一次沿記錄幀方向P讀出數據。這就使得能夠高速地傳送記錄數據,而不使用能夠對數據緩沖器2進行高速隨機存取的昂貴存儲器,例如SRAM。進一步,由于如上所述減少了對發生在路徑1上的數據緩沖器2的存取,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光記錄盤編碼裝置或記錄設備,其能夠實現高速編碼并降低功率損耗。第二實施例這里對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進行描述。圖28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記錄設備的圖。在圖28中所示第二實施例中,用相同的參考標記來表示與圖4中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這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的記錄設備81包括編碼器84,代替了圖4中所示的編碼器4。與圖4中的編碼器4一樣,該編碼器84在路徑1中對偶數扇區的一部分進行EDC運算,并接著在路徑2中計算EDC。雖然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編碼器4中的加擾處理器在將EDC添加給用戶數據之后進行加擾,但是根據該實施例的編碼器84中的加擾處理器分別對用戶數據和EDC進行加擾,并然后將加擾后的EDC添加給加擾后的用戶數據。這樣,在路徑2中,來自通道CH2的用戶數據被提供給EDC發生器34,并且也被提供給加擾器96。該加擾器96從加擾值發生器97接收對應于輸入用戶數據的加擾值,對該數據進行加擾,并將加擾后的用戶數據提供給替換緩沖器99。該加擾后的用戶數據也被提供給ECC發生器39。在EDC發生器34中生成的EDC被提供給在該實施例中增加的加擾器98。該加擾器98對EDC進行加擾。該加擾器98從加擾值發生器97中接收對應于EDC的加擾值,對EDC進行加擾,并接著將加擾后的EDC提供給集成部分95和ECC發生器39。該替換緩沖器99將接收到的加擾后的用戶數據提供給集成部分95。該集成部分95從替換緩沖器99接收加擾后的用戶數據,以及從加擾器98接收加擾后的EDC,對這些數據進行集成并輸出它們作為記錄數據,這與圖4中所示編碼器4中的集成部分35不同。該ECC發生器39在添加EDC的適當時候,從替換緩沖器99接收加擾后的用戶數據,并且也從加擾器98接收加擾后的EDC,從而生成32扇區的ECC。通過ECC緩沖器40輸出該生成的ECC。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編碼器4一樣,該實施例的編碼器84接收偶數扇區的后部分的用戶數據,在路徑1中生成EDC中間值,并接著通過使用偶數扇區的EDC中間值在路徑2中生成EDC,同時直接地從用戶數據中計算EDC以及用于奇數扇區的期望值。因此與上述的參考文獻相比,從數據緩沖器3中讀出的用戶數據被縮減至大約1/4,這樣就具有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優點,降低了對于數據緩沖器的存取。雖然編碼器4對添加了EDC的數據進行加擾,但是在添加EDC之前由加擾器84對數據進行加擾,并接著將加擾后的EDC添加給加擾后的用戶數據。這就可以很靈活地對計算和添加EDC進行定時。本發明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而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修改。例如,雖然上述實施例描述了硬件結構,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過在中央處理單元(CPU)上執行計算機程序來實現給定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將該計算機程序記錄在記錄介質上或者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傳輸介質對其進行傳輸,來提供該計算機程序。進一步,如上面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添加EDC的時間可以是加擾之前或之后。另外,將數據提供給用于EDC添加的電路(例如集成部分、加擾器、加擾值發生器以及替換緩沖器)的次序或時序不限于上面所述,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被改變。很明顯,本發明不限于上面的實施例,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修改和改變。權利要求1.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該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計算誤差檢測碼,所述誤差檢測碼用于檢測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中的誤差,該電路以數據組為單位來處理數據,其中該數據組中包括兩個或更多的含有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扇區,每個數據組包括運算目標扇區,該運算目標扇區具有這樣的結構當按所述第一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中間,該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包括第一運算部分,用于從所述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用戶數據中計算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以及第二運算部分,用于由所述運算目標扇區的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和所述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來計算誤差檢測碼,其中該第二運算部分對要添加給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所述誤差檢測碼進行計算,該用戶數據代碼串包含在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被讀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通過根據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輸入的所述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對所述誤差檢測碼中間值進行更新,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的所述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包括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包含的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從頭數據至緊接在所述誤差檢測碼被添加之前的數據之間的用戶數據,其中,該誤差檢測碼是當按所述不同順序讀取所述數據組時被添加的。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的所述部分用戶數據包括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包含的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當按所述不同順序讀取數據組時所述誤差檢測碼被添加之后的用戶數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每個數據組包括一個K行×L列的塊(K和L為整數),該塊含有包括在盤上用于記錄數據的最小記錄單元中的用戶數據,所述第一順序是對應于所述塊的列方向的用戶數據編碼順序,以及該塊的行方向對應于所述用戶數據的記錄順序。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數據組包括運算目標扇區,其中所述誤差檢測碼被插入在所述塊的一代碼串的中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部分運算目標扇區含有被置于插入了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的所述誤差檢測碼最后字節的行之后的用戶數據,其中所述誤差檢測碼被插在所述塊中一代碼串的中間。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二運算部分重復沿著在作為所述不同順序的行方向上按所述第一順序L次接收m字節的用戶數據K/m次,由此接收所述數據組,其中K/m的小數向上取整。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該用戶數據代碼串從數據緩沖器突發傳送,所述m字節是突發傳送大小,以及所述誤差檢測碼有m字節或更小。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通過對一個k字節的扇區執行規定的運算來得到所述誤差檢測碼,其中所述k字節的扇區由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以及與所述誤差檢測碼相同字節數的0數據組成,通過對具有第一順序的k字節代碼串執行規定的運算,所述第一運算部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中間值,其中對應于該輸入用戶數據的所述第一順序的位為1,而其他位為0,以獲取一個期望值,并且當輸入用戶數據為1時順序地計算該期望值的異或,以及通過計算所述輸入用戶數據的所述期望值、并順序地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中間值與其中所述輸入用戶數據是1的所述期望值的異或,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運算部分按所述第一順序接收數據組,該數據組包括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的所述部分用戶數據,以及所述第二運算部分按所述不同的順序接收所述數據組。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二運算部分按照該不同的順序對這樣的數據進行運算,該數據是在將與誤差檢測碼相同字節數的0數據沿所述第一順序添加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在對所述0數據的最后字節進行運算之前,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計算所有的所述誤差檢測碼。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運算部分和第二運算部分通過參照初始期望值來計算期望值,其中該初始期望值對應于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中的特定位。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運算部分和第二運算部分通過參照初始期望值來計算期望值,其中該初始期望值對應于所述塊的一行。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塊包括多個區域,每個區域具有一對扇區,以及所述初始期望值是一個區域中一行的期望值。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進一步包括期望值表,用于存儲所述初始期望值;以及緩沖器,用于存儲所述誤差檢測碼,其中所述第一運算部分和第二運算部分通過參看所述期望值表來生成所述期望值、計算異或、以及將該誤差檢測碼中間值和所述誤差檢測碼存儲到緩沖器中。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包括在所述區域中的所述扇區之一是所述運算目標扇區。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通過計算非運算目標扇區上的所述輸入用戶數據的所述期望值、并且當所述輸入用戶數據為1時順序地計算所述期望值的異或,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其中該非運算目標扇區具有這樣的結構即使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所述不同的順序讀取時,所述誤差檢測碼被添加在末端。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第二運算部分按照該不同的順序對這樣的數據進行運算,其中該數據是在與所述誤差檢測碼相同字節數的0數據、按所述第一順序添加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在對所述0數據的最后字節進行運算之前,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計算所有的所述誤差檢測碼。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所述不同的順序對應于所述塊的行方向。2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其中在所述第一運算部分處理第t個數據組的同時,所述第二運算部分處理第(t-1)個數據組。22.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該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計算誤差檢測碼,所述誤差檢測碼用于檢測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中的誤差,該方法以數據組為單位來處理數據,其中該數據組中包括兩個或更多的含有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扇區,每個數據組包括一個運算目標扇區,該運算目標扇區具有這樣的結構當按所述第一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中間,該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包括通過第一運算部分由所述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計算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以及通過第二運算部分由該運算目標扇區的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和該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其中該誤差檢測碼要被添加到包含在所述運算目標扇區中的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讀取的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中。23.一種記錄設備,用于將含有兩個或更多的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數據組按照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第二順序記錄到盤上,該設備以數據組為單位來處理數據,其中該數據組中包括兩個或更多的含有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扇區,每個數據組包括一個運算目標扇區,該運算目標扇區具有這樣的結構當按所述第一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末端,并且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讀取時,該誤差檢測碼出現在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的中間,該記錄設備包括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用于計算誤差檢測碼,該誤差檢測碼用于在具有第一順序的用戶數據代碼串中檢測誤差;以及加擾處理器,用于根據由所述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計算的所述誤差檢測碼和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對數據組進行加擾,并輸出加擾后的數據組作為記錄數據,其中該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包括第一運算部分,用于由所述運算目標扇區的一部分用戶數據計算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以及第二運算部分,用于由所述運算目標扇區的用戶數據的其余部分和該誤差檢測碼中間值來計算所述誤差檢測碼,其中該第二運算部分計算要被添加給用戶數據代碼串的所述誤差檢測碼,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包含在運算目標扇區中、并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順序被讀取。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記錄設備,其中該加擾處理器包括集成部分,用于將由所述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計算的所述誤差檢測碼添加給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以及加擾器,用于通過由所述集成部分集成的所述誤差檢測碼對數據進行加擾。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記錄設備,其中每個數據組包括含有K行×L列的塊(K和L為整數),所述第一順序為對應于該塊的列方向的用戶數據編碼順序,所述記錄數據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第二順序,以及該記錄設備進一步包括替換緩沖器,用于按照所述第二順序輸出由所述加擾器加擾后的數據。26.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記錄設備,其中該加擾處理器包括第一加擾器,用于對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進行加擾;第二加擾器,用于對所述誤差檢測碼進行加擾;以及集成部分,用于將由所述第二加擾器加擾后的所述誤差檢測碼添加給由所述第一加擾器加擾后的所述用戶數據代碼串。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記錄設備,其中每個數據組包括含有K行×L列的塊(K和L為整數),所述第一順序是對應于該塊的列方向的用戶數據編碼順序,以及所述記錄數據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順序的第二順序,該記錄設備進一步包括替換緩沖器,用于按照所述第二順序輸出被所述加擾器加擾后的數據,以及該集成部分從所述替換緩沖器中按所述第二順序接收加擾后的數據,將該加擾后的誤差檢測碼添加給按所述第二順序接收的加擾后的用戶數據代碼串,并輸出該記錄數據。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提高在光盤上記錄數據速度的一種誤差檢測碼計算電路、誤差檢測碼計算方法以及記錄設備。該記錄設備將EDC添加給用戶數據并將添加了EDC的數據按不同于編碼方向Q的順序傳送到加擾器。雖然該處理數據沿方向Q添加在末端,但是它還按不同順序插在中間。因此,為了按不同順序傳送添加了EDC的數據,該EDC發生器由偶數扇區的后部分的期望值來計算EDC中間值。接著,該EDC發生器按所述不同的序列接收用戶數據并從偶數扇區的前一半和奇數扇區的期望值以及EDC中間值中計算EDC。該期望值為代碼串的誤差檢測值,而該代碼串具有與添加了EDC的數據相同的位數,并且沿方向Q順序的相應位為1,其他位為0。文檔編號H03M13/00GK1909100SQ200610108459公開日2007年2月7日申請日期2006年8月4日優先權日2005年8月4日發明者有山剛生申請人:恩益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