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系統中用于串行鏈接卷積碼編碼器中的交錯裝置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本發明一般涉及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編碼/解碼裝置,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利用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的編碼器的交錯裝置和方法。
2.相關技術的描述一般來說,W-CDMA(寬帶碼分多址)或CDMA-2000通信系統要求從10-4到10-6范圍的低位差錯率(BER)的數據發送,并且要求在衛星系統數據傳輸中信噪比相對低的情況下具有高數據可靠性。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多數移動通信系統利用用于前向糾錯的并行鏈接卷積碼(PCCC)或渦式(turbo)碼編碼和解碼將通過有線或無線鏈路傳輸的數字信息,。與現有的卷積碼比較,利用PCCC已經改善了性能,并且尤其當SNR低時具有卓越的性能。因此,PCCC已經被采用為IMT-2000系統中數據通信的FEC技術,并且是一個活躍的研究課題。
在接收機中PCCC的性能是按照SISO(軟進-軟出)疊代解碼確定的,并且利用PCCC的編碼器(下文稱為PCCC編碼器)具有取決于兩個并行連接的分編碼器和連接在它們之間的渦式交錯器的特性。分編碼器共同使用一個遞歸系統碼(RSC)。與現有的卷積碼比較,PCCC具有較長的自由距離dfree。
另一方面,通過直接連接兩個或多個糾錯碼獲得的糾錯碼已經典型地被用于要求非常低BER的系統中。例如,臨時的UMTS(通用移動電信系統)標準規范了串行鏈接卷積碼的(SCCC)應當使用在BER低于10-7的場合。
圖1表示利用SCCC的編碼裝置(下文稱為SCCC編碼器)的結構。具體地,圖1表示各分編碼器具有4個狀態的4狀態SCCC編碼器。
參照圖1,SCCC編碼器包括兩個分編碼器10和40、和串聯在它們之間的交錯器30。SCCC編碼器的性能取決于分編碼器10和40的性能和內部交錯器30的特性。如果分編碼器被設置為PCCC編碼器,SCCC編碼器的自由距離dfree將取決于內部交錯器30的特性。結果,內部交錯器30的特性將確定整個SCCC編碼器的性能。即,如果分編碼器10和40已確定,則交錯器30變為確定整個系統性能的唯一因素。
在圖1中,外部編碼器10編碼輸入信息數據U0和多路復用器50按照將兩個輸入比特流變換為一個串行比特流的方式變換外部編碼器10的輸出。而后,收縮器20接收多路復用器50的輸出,產生2/3速率的外部碼C0。產生的外部碼C0通過SCCC交錯器30作為Ui提供給內部編碼器40。1/2速率的內部編碼器40編碼Ui產生Ci,多路復用器60按照將兩個輸入比特流變換為一個串行比特流的方式變換Ci,并且將其輸出發送到信道上。
習慣上,僅塊交錯器或PN(偽噪聲)交錯器被用作SCCC編碼器的交錯器,假設SCCC編碼器的性能很小依賴于交錯器的性能。即,假設如果對于后級編碼器而言,前級碼的距離和隨機性可以保證,則性能也將可以保證。但是,為了優化由兩個級聯編碼器組成的SCCC編碼器的性能,隨機特性和距離特性兩者都應當予以適當考慮。然而,這樣一些性能習慣上被忽視了。換言之,忽視了如下事實,如果在發送隨機碼碼元的同時保持編碼碼元的距離,則連續產生的差錯在外部解碼器可以被全部糾正。
因此,為了優化SCCC編碼器的性能,需要設計滿足距離特性和隨機特性的SCCC編碼器。
發明概要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優化SCCC編碼器性能的SCCC交錯裝置和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滿足分編碼器中距離特性和隨機特性兩者的SCCC交錯器裝置和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滿足分編碼器中距離特性和隨機特性兩者的同時保證低復雜性的SCCC交錯裝置和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和其它的目的,提供一種用于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編碼器的交錯器。該SCCC編碼器包括具有帶m行組和n列組的存儲器的交錯器,用于在各組中存儲串行輸入碼元,隨機地選擇m行組和隨機地選擇存儲在所述每個選中行組中碼元之一,以便產生被交錯的碼元;和用于編碼來自交錯器的被交錯的碼元的編碼器,該編碼器具有被編碼的碼的有效自由距離。當串行輸入碼元的數目是k時,具有m行組和n列組的存儲器包括(m×n≥k)個組,并且m大于有效自由距離。
附圖簡述從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中,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點和優點將會更加清楚,其中圖1是說明可應用于本發明的SCCC編碼器的示意圖;圖2是說明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SCCC交錯器的示意圖;圖3是解釋SCCC交錯器可以通過2-D SCCC交錯器實現的示意圖;圖4是說明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的操作的流程圖;圖5A和5B是說明按照將本發明實施例的各種SCCC交錯器的性能與常規SCCC交錯器的性能相比較的示意圖;圖6是說明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SCCC解碼器的示意圖;圖7是說明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O-擴展隨機地址發生器的示意圖;圖8是說明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SCCC交錯器的示意圖;圖9A和9B是說明按照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SCCC交錯器的示意圖;圖10是說明圖1的分編碼器的格子結構的示意圖。
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下面將參照各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公知的功能或結構不予以詳細地描述,因為這些不必要的細節可能會混淆本發明。
圖2表示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SCCC交錯器的結構。這個交錯器被用于SCCC編碼器的內部交錯器。即,上述SCCC交錯器實現了連接在分編碼器10和40之間的、如圖1所示的交錯器30。
參照圖2,參數創建單元100建立2維矩陣的行和列和根據規定交錯器尺寸的其它SCCC交錯器參數。例如,當使用PN移位寄存器(PNSR)時,參數創建單元100建立初始籽數(initial seed)和生成多項式。或者,當使用線性遞歸方程時,參數創建單元100建立一個初始值和一個素數。詳細的創建參數表示在將在下面描述的6個實施例中。地址發生器110產生一種交錯規則或在每行上的基本隨機地址P(r、k)。行選擇器120多路復用相應的行(或組)。地址組合器130利用行選擇器120的輸出組合地址發生器110的輸出,產生實際要交錯的數據的地址。地址收縮器140收縮超過預置交錯器尺寸的無效地址。控制器150控制上述單元。從地址收縮器140輸出的地址用作用于交錯從圖1的第一分編碼器10輸出的編碼數據流的地址,即用作用于讀出存儲的編碼數據碼流的地址。
現在,如果確定了交錯器尺寸N,則參數創建單元100確定行、列、行選擇規則和產生地址的參數。接下來,行選擇器120在每個時鐘選擇一個行r,并且地址發生器110在所選行中產生隨機地址P(r、k)。地址組合器130組合具有P(r、k)的r,產生用于實際交錯操作的地址。如果產生的地址是無效地址,地址收縮器刪除或者收縮該無效地址。重復這種處理直至產生全部N個地址。
現在將對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SCCC交錯器的構成進行描述。首先將說明該新穎SCCC交錯器可以由2-D(2維)SCCC交錯器實現。接下來,將解釋2-D SCCC交錯器可以在至少6個實施例中實現。此后將說明該新穎2-D SCCC交錯器與常規塊交錯器或1-D(1維)交錯器比較,改善了BER/FER(位差錯率/幀差錯率)性能。
2-D SCCC交錯器當給定輸入數據尺寸時,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進行如圖3所示的映射。即,當輸入數據的尺寸被設置為N時,圖3的Row×Col2-D矩陣從左映射到右和從上映射到下。按照行選擇規則在每個時鐘周期選擇一個行,并且按照規定的交錯規則在所選的行中逐一地產生地址。一旦選擇每行以后,該行選擇規則再次用于選擇各個行,和規定的交錯規則產生所有地址。此刻,Row×Col≥N,并且行數被設置成大于SCCC編碼器的內部編碼器的有效自由距離dfree。
參照圖3,在每行中,按照對應的交錯規則產生各地址,并且按照使用在該實施例中的PNSR或線性遞歸方程的P(r、k)產生隨機地址P(r,k)是類地址映射函數(r行中的第k個)這里,從第r行讀出的第k個地址變為P(r,k)。行選擇操作是基于行多路復用規則或組多路復用規則的。按照這樣一些規則,在行時鐘內每行僅被選擇一次。按照多路復用規則產生每行的隨機地址和選擇各個行是為了當Row×Col≥N時防止兩個或多個無效地址被連續收縮。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映射尺寸N的1-D數據為尺寸Row×Col的2-D矩陣,按照行選擇規則每個時鐘選擇一個行,并在所選的行中按照規定的交錯規則逐一地產生地址。
現將對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所執行的操作作出一般描述。
在第一步驟,創建對應于交錯器尺寸N的參數,包括行、列、交錯規則P(r,k)和P(r,k)類型的參數。這個處理是由圖2的參數創建單元100執行的。
在第二步驟,按每個時鐘選擇一個行并在所選的行中利用P(r,k)產生各個地址。這個處理可以分為行多路復用、地址產生和地址組合。行多路復用操作是由圖2的行選擇器120執行的,地址產生操作是由地址發生器110執行的和地址組合操作是由地址組合器130執行的。
在第三步驟,檢查所產生的地址是否是有效地址。如果是無效地址,該地址不予輸出。否則,輸出該地址作為讀出地址。這個處理被稱為“地址收縮”,并且是由圖2的地址收縮器140執行的。在讀出地址被輸出以后,在下一個時鐘執行第二和第三步驟。作為參考,“地址收縮”可以被分類為在產生地址以后執行收縮的顯式地址收縮,和先檢測和刪除無效地址的隱式地址收縮。至于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差別,前一方法利用一個時鐘,和后一方法不利用時鐘刪除無效地址。從概念上,顯式地址收縮相同于隱式地址收縮,但在實現上它們是不同的。
第一、第二和第三步驟都由圖2的控制器150按照如圖4所示的程序進行控制。
圖4是說明由按照本發明的2-D SCCC交錯器進行操作的流程圖。
在圖4中,步驟410對應于第一步驟,步驟420、430和440對應于第二步驟;和步驟450和460對應于第三步驟。在步驟470中,確定N個地址是否全都輸出。如果N個地址不全都輸出,在步驟480,將k加1產生另外的地址。
參照圖4,在步驟410,參數創建單元100建立對應于規定交錯器尺寸N,即行數和列數以及交錯規則P(r,k)的各個參數。可以按照交錯規則P(r,k)的類型,不同地創建各個參數。在步驟420,行選擇器120每個時鐘選擇一個行。在步驟430,按照交錯規則P(r,k)地址發生器110在所選的行中產生隨機地址。在步驟440,地址組合器130利用行選擇器120的輸出組合地址發生器110的輸出以產生輸出地址。這里,地址組合器130可以將行選擇器120的輸出作為高比特和將地址發生器110的輸出作為低比特組合在一起,產生輸出地址。在步驟450,地址收縮器140確定產生的地址是否是有效地址。如果產生的地址子是有效地址,即如果產生的輸出地址小于交錯器尺寸N,在步驟460,地址收縮器140按原樣輸出產生的輸出地址。此后,在步驟470,通過比較交錯器尺寸N與值k,確定N個地址是否都已輸出。如果N個地址不都已輸出,在步驟480,將值k加1產生另外的地址。此后,程序返回到步驟420。步驟470和480是由控制器140執行的。
否則,如果產生的輸出地址是無效地址,即如果產生的輸出地址不小于交錯器尺寸N,地址收縮器140不輸出產生的輸出地址。即,當產生的地址不是有效地址時,跳過步驟460到480并程序返回到步驟420。
2-D SCCC交錯器特性按照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交錯器是通過2-D SCCC交錯器實現的。現在將作出2-D SCCC交錯器如何對包含由于噪聲產生的差錯分量的數據執行糾錯的描述。即,將對按照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可以更有效地執行糾錯的事實作出描述。其中,為了方便起見,將參照具有4行和8列的4×8交錯器進行描述。因此,假設不要求對無效地址進行收縮。另外,假設正確發送的碼元是零(0)矢量,因此,‘0’指示正常發送的碼元,和‘1’指示產生了碼元差錯。
圖6表示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SCCC解碼器的結構。該解碼器包括SISO內部解碼器610、SISO外部解碼器640、SCCC交錯器630和SCCC去交錯器620。這里,解碼按內部解碼和外部解碼的次序反復地進行。
參照圖6,當第二參數為I時,在SISO內部解碼器610的輸入和輸出口上的λ(Ci,I)和,λ(Ci,O)指示無約束LLR(對數似然比,Log LikelihoodRatio),和當第二參數為0時,指示碼約束LLR。另外,第一參數U指示編碼器的信息碼元和第一參數C指示一個碼元。再者,上標‘o’指示外部編碼器和上標‘i’指示內部編碼器。
SISO內部解碼器610解碼從軟解調器(未示出)接收的軟輸入和在SISO外部解碼器640的解碼處理中獲得的非本征信息λ(Ui,I),產生用于解碼后面SISO外部解碼器640的新LLR,并提供產生的新LLR給去交錯器620。這里,λ(Ui,I)被初始設置為零(0)和由去交錯器620輸出的λ(Co,I)被SISO外部解碼器640解碼,輸出作為改進LLR的λ(Uo,0)和λ(Co,0)。λ(Uo,0)用作判決信息數據的輸出值DECISION,和將λ(Co,0)提供給SCCC交錯器630,用于連續迭代解碼和按原始順序重排。
下面表1表示圖6的SCCC內部解碼器610的解碼結果,其中‘1’的位置指示糾錯失敗位置。一種優選的迭代規則應當這樣確定,即通過交錯表1所示的連續產生的差錯,使輸入的數據分散在dfree范圍內,使得后面的外部解碼器640可以容易地糾正產生的差錯。這涉及到來自內部解碼后傳輸的突發差錯。
在表1中,從左到右是在交錯存儲器(現在表示的,但包括在圖6的交錯器630中)中寫入數據的方向,和從上到下是讀出存儲在交錯存儲器中的數據的方向。參照表1,注意到,數據流已經連續產生了差錯‘11111’、‘111’和‘11’。為了糾正包含在數據中的這些差錯,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按如下面表2所示應用交錯規則到每行。
參照表2,{0、5、7、6、8、4、2、1、3、9}的交錯規則應用到第1行,{1、9、3、6、5、2、7、4、0、8}的交錯規則應用到第2行,{7、6、0、5、2、9、4、1、8、3}的交錯規則應用到第3行,{4、8、1、5、7、0、6、3、9、2}的交錯規則應用到第4行。表2每列中的數字或行內的位置指示要從該行讀出的數據的次序。例如,在第1行中的第1讀出數據是在第1列中的數據位置‘0’,和在該行中的第2讀出數據是第8列中的數據位置‘1’。一個數據位置是在一個時鐘周期從一行讀出的,和一個數據位置是在下一個時鐘周期從下一行讀出的。因為每個時鐘周期每行只被選擇一次,所以每4個時鐘在實際給定的行中按順序讀出數據。
另外,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應用行(或組)多路復用(或選擇)規則。假設行選擇規則是比特反向行多路復用規則={0、2、1、3}。這里,“比特反向行多路復用規則”涉及反向每行的二進制比特值并按產生的比特反向值的次序選擇各行。即,4行的二進制值具有{00、01、10、11}={0、1、2、3}的順序,和在反向二進制值后產生的次序是{00、01、10、11}={0、2、1、3}。結果,各行按{0、2、1、3}的次序進行選擇。
通過按照上述比特反向多路復用規則選擇行并對選擇的行應用唯一的交錯規則,差錯樣式可以被改變為如下面表3所示。
在應用上述交錯規則的表3中,通過按行多路復用規則(即,{0、2、1、3})選擇行和按用于該行的交錯規則選擇每行中的位置,獲得第1行的前4個比特0、1、0、0(第一列到第四列)。
(例如,對于第1行-0行的{0、5、7、6、8、4、2、1、3、9},如表2所示)。應當記得在表1中“0”和“1”值分別代表無差錯數據和有差錯數據。
按照表3的例子,在圖3中的第1行、第1位置或列入口(“0”)將來自表1的第1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0)和第1位置(按照表2的“0”位置-交錯規則)。表3中的第1行、第2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2)和第3位置(按照表2的第3行中“0”定位)。表3中的第1行、第3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1)和第9位置(按照表2的第2行中“0”的定位)。表3的第一行、第4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3)和第6位置(按照表2的第4行中“0”的定位)。結果,表3的前4個值是0、1、0、0。
得到這些前4個值以后,行多路復用規則{0、2、1、3}重新開始。但是,在這種迭代中,數據的位置是由表2中的“1”的定位確定的。在表3中的下一個入口(第1行、第5列或位置)(“1”)是來自表1的第一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0)和第8位置(按照表2的第1行中“1”的定位)。表3的第1行、第6位置或者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2)和第8位置(按照表2的第3行中“1”的定位)。表3的第1行、第7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1)和第1位置(按照表2的第2行中“1”的定位)。表3的第1行、第8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3)和第3位置(按照表2的第4行中“1”的定位)。結果,表3的第1行的第5到第8列的4個比特1、0、0、0。
得到這4個值以后,再次重復行多路復用規則{0、2、1、3},但是現在數據的位置是由表2中的“2”定位確定的。表3的第9個入口(第1行、第9列或位置)(“1”)是來自表1的第1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0)和第7位置(按照表2的第1行中“2”的定位)。表3的第1行、第10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2)和第5位置(按照表2的第3行中“2”的定位)。表3的第2行、第1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1)和第6位置(按照表2的第2行中“2”的定位)。表3的第2行、第2位置或列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按照行多路復用規則,行3)和第10位置(按照表2的第4行中“2”的定位)。結果,表3中的第1行的第9到第10列和第2行的第1和第2列的4個比特是1、0、0、0。
按同樣方法,通過表2中“3”的定位確定的數據的位置得到下面4個值。表3的第2行、第3位置入口(”1”)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0)和第9位置(按照表2的第1行中“3”的定位)。表3的第2行、第4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10位置(按照表2的第3行中“3”的定位)。表3的第2行、第5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3位置(按照表2的第2行中“3”的定位)。表3的第2行、第6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8位置(按照表2的第4行中“3”的定位)。結果,表3的第2行的第3到第6列的4個比特是1、0、0、0。
因此,重復這種樣式。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4”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2行、第7位置入口(“1”)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6位置。表3中的第2行、第8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7位置。表3中的第2行、第9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8位置。表3中的第2行、第10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1位置。結果,表3的第2行第7到第10列的4個比特是1、0、0、0。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5”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3行、第1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2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2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4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3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5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4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4位置。結果,表3的第3行第1到第4列的4個比特是0、0、0、1。
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6”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3行、第5位置入口(“0”)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4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6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2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7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4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8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7位置。結果,表3的第3行第5到第8列的4個比特是0、1、0、0。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7”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3行、第9位置入口(“0”)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3位置。表3中的第3行、第10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1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1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7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2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1)和第5位置。結果,表3的第3行第9到第10列和第4行的第1和第2列的4個比特是0、1、0、1。
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8”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4行、第3位置入口(“0”)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5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4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3行(行2)和第9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5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10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6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2位置。結果,表3的第4行第3到第6列的4個比特是0、0、0、0。下面的值是通過表2的4行中“9”的定位確定的。表3中的第4行、第7位置入口(“1”)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0)和第10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8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1行(行2)和第6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9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2行(行1)和第2位置。表3中的第4行、第10位置入口是來自表1的第4行(行3)和第9位置。結果,表3的第4行第7到第10列的4個比特是1、0、0、0。
當如表3所示的差錯樣式與如表1所示的交錯前的差錯樣式比較時,連續產生的差錯將被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很好地分散開。這是為了通過保持4的行數,而讓交錯后相鄰比特之間的距離大于4。分散開的差錯將使外部解碼器糾錯的概率增加。
總而言之,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交錯器利用2-D SCCC交錯器獲得距離特性,并且在每行中產生隨機地址,以在每行中保持隨機特性。
行多路復用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2-D SCCC交錯器根據行多路復用規則或組多路復用規則選擇行,以保持交錯后相鄰比特之間的距離。即,2-D SCCC交錯器利用該規則執行行多路復用,以便保持恒定的距離,而不是順序地選擇行。這種行多路復用規則可以應用到行數可以按2的冪表達的情況,以及行數不能按2的冪表達的情況。
1.行數是2的冪的情況當行數是28(這是2的冪)時,所有行的二進制值被比特反向和然后各個行按比特反向值的次序進行選擇,如下表4所示。即,當第0到第7行的二進制值{000、001、010、011、100、101、110、111}被比特反向時,結果是{000、100、010、110、001、101、011、111}={0、4、2、6、1、5、3、7}。因此,如表4所示各個行按{0、4、2、6、1、5、3、7}的次序進行選擇。
2.行數不是2的冪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當行數不是按2的冪表示時,利用查表法。例如,當行數是7時,可以制成查用表,以便各個行應該按{0、4、1、5、2、6、3}的次序選擇。
第二種方法是,當行數不是按2的冪表示時,利用比特反向多路復用。在這種方法中,比特反向多路復用是利用既是2的冪又大于或等于行數的數中的最小值的數進行的,當產生此列表時,刪除不存在的行。例如,當行數是7時,既是2的冪又大于或等于行數的數中的最小值的數是8。然后,仿佛行數是8那樣,執行比特反向,產生{0、4、2、6、1、5、3、7}的行選擇次序。現在從中刪除不存在的行7,留下{0、4、2、6、1、5、3、}的行選擇次序,并且使用這個次序。
選擇行數在設計2-D SCCC交錯器過程中選擇的行數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交錯器的整體性能。一般來說,對于交錯器尺寸N而言,隨著行數接近于sqrt(N)(N的平方根),距離特性趨向于提高,但每行中的隨機特性趨向于降低。例如,當將行數設置為相當大值時,利用用于隨機地址產生的PN移位寄存器將引起本原多項式的階次降低。作為另外可選的例子,如果將行數設置為1以便以犧牲距離特性為代價獲得隨機特性,則等效于產生1-D隨機地址的性能。即,因為對行的選擇要在距離特性與隨機特性之間進行折衷,因此,應當這樣選擇行數,即使各種特性得到適當平衡,以便提高SCCC交錯器的整體性能。
另外,當在接收機中內部解碼器不能糾正差錯時,SCCC的性能取決于外部(或內部)解碼器如何可以有效地糾正剩余的差錯。如上所述,如果存在連續產生差錯的差錯樣式,則在適當的距離范圍上分散差錯樣式將會增加外部解碼器糾錯的概率。因此,如果在交錯/去交錯以后兩個相鄰差錯比特的距離超過分解碼器的自由距離dfree,連續的差錯比特基本上可以糾正。
因此,如圖1所示,在4-狀態SCCC編碼器中,因為終結分編碼器的dfree大約是5,如果選擇為2的冪的8(=23)或16(=24)作為行數,則可以保持距離特性與隨機特性之間的最佳平衡。但是,如果行數增加為32,則距離特性將提高,而隨機特性將降低。
圖10表示圖1的分編碼器10和40的格子結構。在這種格子結構中,每個括號外部的數表示信息比特,和每個括號內部的數表示一個碼字。因為分編碼器是一種系統性編碼器,信息比特始終與第一碼相同。為了確定最佳行數,現在將參照圖1和圖10對編碼器的特征加以說明。
在圖1中,因為外部編碼器10共同使用RSC,具有最小外部碼權重的輸入是輸入序列…000|101|0000…,該序列從零狀態SATE_0開始并返回到零狀態。這個輸入的外部碼是具有權重5的碼…000|11011|0000…,并且這個碼變為到下級中的內部編碼器10的輸入序列。即,利用權重2的輸入被輸入的情況下,內部編碼器10的實際dfree不是5,而是當輸入樣式是在…000|11011|1000…返回到零狀態的情況下,…000|1101101|1000…被輸入到內部編碼器10時確定的值。這里,最后的‘01’是一個保證…000|11011|000…返回到零狀態產生的差錯。這個差錯是由傳輸信道中的噪聲產生的。對應于這樣的輸入的碼是…000|11|10|01|10|11|01|10|000…,并且這個碼的權重是9。因此,在內部編碼器中各個碼之間的有效dfree(或有效最小距離)變為9。這意味著在交錯器中行數應該大于9。即,應當注意,當Row>9并使用比特反向行多路復用規則時,最佳行數是16,該數大于9并是2的冪。
下面表5表示當SCCC交錯器尺寸具有512和8192之間的值和PN移位寄存器用于產生隨機地址時可以確定的參數。
隨機地址產生和零-地址擴展利用PN移位寄存器(PNSR)的方法或利用線性遞歸方程的方法可以典型地用于在每行中產生隨機地址的方法,即,確定隨機交錯規則P(r,k)的方法。
當利用PNSR時,對于給定的列值、選擇對應于該列值的本原多項式,并且對PNSR設置初始籽數值。此時產生的地址利用了PNSR的狀態。另外,當利用線性遞歸方程時,對于給定的列值,設置初始值,然后利用迭代公式產生地址。下面將詳細地描述這兩個實施例。在這兩個實施例中,因為P(r,k)不共同產生‘0’地址,所以對給定隨機序列擴展‘0’地址,以利用0-擴展隨機序列。即,按預定時間,例如,在每行的第一時鐘周期,有必要選擇第0地址。這樣,可以訪問每行中的每一個地址。
圖7表示按照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0-擴展隨機地址發生器。
參照圖7,零(0)地址選擇器(或多路復用器)720按照選擇信號的(0/1)值選擇一個‘0’地址和隨機地址發生器710的輸出。因此,從多路復用器720輸出的隨機地址包括‘0’地址。在圖7中,對每一行‘0’地址應當只選擇一次。
1.利用PNSR的隨機地址產生可以利用一個或兩個PNSR,或可以利用該PNSR達行數那么多次。即,對每行可以利用一個或兩個PNSR產生隨機地址。或者,對每行可以利用配置成行數那么多的PNSR產生隨機地址。
實施例1一個PNSR用于交錯所有行在實施例1中,利用一個PNSR產生所有地址。利用該PNSR的一個狀態獲得一個地址。在這種情況下,在PNSR的一個時段完成以后,雖然地址產生樣式變得相同,但是,因為要選擇的行已經改變,所以絕對地址改變了。
例如,當交錯器尺寸為N=1024時,可以按如下方式確定各個行、各個列、PNSR的尺寸MPNSR、和行多路復用規則。
Rows(行)=16
Columns(列)=64MPNSR=6(本原多項式的階次)Row multiplexing rule(行多路復用規則)={0、8、4、12、2、10、6、14、1、9、5、13、3、11、7、15}實施例2利用兩個不同的PNSR在實施例2中,第一PNSR,PNSRe用于偶數行(0、2、4、6、8、10、12、14、…)和第二PNSR,PNSRo用于奇數行(1、3、5、7、9、11、13、15、…)。這是利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兩個PN序列改善隨機特性。
例如,當交錯器尺寸是N=1024時,可以按如下方式確定各個行、各個列、PNSR的尺寸MPNSRe和MPNSRo以及行多路復用規則。
Rows(行)=16
Columns(列)=64MPNSRe=6(偶數本原多項式的階次)MPNSRo=6(奇數本原多項式的階次)Row multiplexing rule(行多路復用規則)={0、8、4、12、2、10、6、14、1、9、5、13、3、11、7、15}實施例3不同的PNSR用于每行實施例3對應于規格化的實施例2,并且在這個實施例中,不同的PNSR用于每行,以便改善隨機特性。因為每行具有獨立的PNSR,與實施例1比較,實施例3利用了((行數)-1)那么多的PNSR。因此,與實施例1比較,實施例3的復雜性增加了。
2.利用線性遞歸方程的隨機地址產生實施例4在這個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一樣,僅利用一個線性遞歸方程。可以利用諸如c(j)=[c(j-1)*p]%Row的線性遞歸方程。此處,Row和p都是素數。這里,c(j)表示在每行中在每個時鐘上產生的地址,c(0)的值是在參數初始化處理過程中建立的。
實施例5在這個實施例中,與實施例2一樣,利用兩個不同的線性遞歸方程。即,根據偶數行和奇數行,可以有選擇地利用下面兩個方程之一。例如,ce(j)=[c(j-1)*p]%Row可以用在偶數行上,和co(j)=[c(j-1)*q]%Row可以用在奇數行上。此處,Row、p和q都是素數。與實施例4一樣,ce(0)和ce(0)的值是在參數初始化處理過程中建立的。
實施例6
在這個實施例中,與實施例3一樣,每行利用不同的線性遞歸方程。
圖8表示本發明上面討論的實施例的規格化方案。
參照圖8,該方案包括R隨機地址發生器800-803、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810、控制塊830、用于按照控制塊830的輸出信號選擇隨機地址發生器之一的選擇器820和用于組合從所選隨機地址發生器輸出的地址與行多路復用地址以產生該數據的實際地址的地址組合塊840。
在操作中,,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810在每個時鐘周期產生一個行地址‘r’,和控制塊830控制選擇器820,利用關于每個行地址r的行選擇控制函數f(r)選擇R隨機地址發生器801-803之一。地址組合塊840組合通過選擇器820選擇的隨機地址與行地址值‘r’,輸出該數據的地址。此刻,地址組合塊840組合作為高比特的m-比特行地址與作為低比特的n比特隨機地址,產生(m+n)-比特輸出地址。
在實施例1和4中,f(r)=常數,意味著僅利用一個隨機地址發生器。可應用到這些實施例中的交錯器如圖9A所示。
參照圖9A,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12在每個時鐘產生m-比特行地址‘r’。隨機地址發生器910按照對每行同等設置的一種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地址組合塊840組合作為高比特的由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12產生的m-比特行地址‘r’與作為低比特的由隨機地址發生器910產生的n-比特隨機地址,以便產生(m+n)-比特輸出地址。
在實施例2和5中,f(r)=r%2和可應用到這些實施例中的交錯器如圖9B所示。這里,‘f(r)=r%2’表示模2運算,即,計算r除以2以后所得的余數。
參照圖9B,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24在每個時鐘周期產生m-比特行地址。偶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0按照對每個偶數行同等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奇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2按照對每個奇數行同等設置規則產生的n-比特隨機地址。控制塊928響應由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24產生的行地址值進行行f(r)=r%2運算,并按照該運算的結果控制多路復用器(或選擇器)926。在控制塊928的控制下,多路復用器926有選擇地輸出由偶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0和奇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2產生的隨機地址。即,多路復用器926輸出由偶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0為偶數行產生的隨機地址,和輸出由奇數行隨機地址發生器922為奇數行產生的隨機地址。地址組合塊840將由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24產生的m-比特行地址作為高比特與由多路復用器926選擇的n-比特隨機地址作為低比特,產生(m+n)比特輸出地址。
在實施例3和6中,f(r)=r,和可應用到這些實施例中的交錯器如圖9C所示。
參照圖9C,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40在每個時鐘周期產生m-比特行地址。多個隨機地址發生器930-933的每個都按照對每行唯一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例如,隨機地址發生器930按照對第0行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隨機地址發生器931按照對第1行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隨機地址發生器932按照對第2行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和隨機地址發生器933按照對第(R-1)行設置的規則產生n-比特隨機地址。當按順序選擇R行時,多路復用器950選擇對應于所選行的隨機地址發生器,以便應該將由相應隨機地址發生器產生的n-比特隨機地址提供給地址組合塊840。地址組合塊840將由行多路復用地址發生器940產生的m-比特行地址作為高比特與由多路復用器950選擇的n-比特隨機地址作為低比特相組合,以產生(m+n)比特輸出地址。
因此,通過適當確定行選擇控制函數f(r),可以實現各種類型的交錯器。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地址產生方法對每行是不同的,但基本概念是相同的。即,通過2-D SCCC交錯器的行多路復用提高距離特性,和在每行中隨機產生地址以保持隨機特性。下面表7A到7B通過例子的方式表示按照上述實施例產生的各個地址。在描述地址產生時,將假設行多路復用是按{0、2、1、3}的次序執行的。
實施例1和實施例4假設Row×Col=4×8和P(r,k)地址={3、7、6、1、4、2、5}。首先,第一行中的數據按表7A所示讀出。表7A和7B表示如果對每行實行比特反向的情況。因此,如各表的第一行所示,以0→2→1→3的順序處理原始行。即,在每行中訪問‘0’地址。接下來,如表7B所示訪問各個地址。在表7B中,每個括號的外部數字表示每行中的相應地址,每個括號的內部數字表示訪問次序。因此,下面表7A和7B可以被認為是時間指數。
如上所述,在實施例1和實施例4中,對每行應用了相同的隨機地址產生規則。參照圖7B,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按順序應用到每行上。對于0→1→2→3的地址訪問次序,在每行中第1地址‘0’被選擇。即,對于第一地址在第1行中的‘0’被選擇,對于第2地址在第2行中的‘0’被選擇,對于第3地址在第3行中的‘0’被選擇,和對于第4地址在第4行中的‘0’被選擇。
對于4到31的地址訪問次序,應用了上述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因此,對于第4地址第1行中的‘3’被選擇,對于第5地址第2行中的‘7’被選擇,對于第6地址第3行中的‘6’被選擇,對于第7地址第4行中的1’被選擇。加之,對于第8地址第1行中的‘4’被選擇,對于第9地址第2行中的‘2’被選擇,和對于第10地址第3行中的‘5’被選擇。同樣,通過順序選擇各個行和順序地應用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到所選的各行上,確定其余的第11到第31地址。
實施例2和實施例5
假設Row×Col=4×8,Pe(r,k)地址={3、7、6、1、4、2、5}和Po(r,k)地址={6、7、3、1、5、2、4}。首先按照表8A所示讀出第1行中的數據。即,在每行中訪問‘0’地址。在表8A和8B中,第1和第2行表示偶數行,和第3和第4行表示奇數行。在上兩行中,按照Pe(r,k)訪問各個地址,和在下兩行中按照Po(r,k)訪問各個地址。接下來,如表8B所示訪問各個地址。在表8A和8B中,每個括號外部的數字表示每行中的相關地址,和括號內部的數字表示地址訪問次序。因此,下面表8A和8B可以被認為是時間指數。
如上所述,在實施例2和實施例5中,偶數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應用到各偶數行和奇數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應用到各奇數行。參照表8B,因為按照比特反向行選擇規則選擇各個行,所以偶數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應用到第1行(行‘0’)和第2行(行‘1’),以及奇數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6、7、3、1、5、2、4}應用到第3行(行‘2’)和第4行(行‘3’)。對于0→1→2→3的地址訪問次序,在每行中選擇第1地址‘0’。即,對第1地址選擇第1行中的‘0’,和對第2地址選擇第2行中的‘0’,對第3地址選擇第3行中的‘0’,對第4地址選擇第4行中的‘0’。
對于4到31的地址訪問次序,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應用到偶數行和地址產生規則{6、7、3、1、5、2、4}應用到奇數行。因此,對于第4地址第1行中的‘3’被選擇,對于第5地址第2行中的‘7’被選擇,對于第6地址第3行中的‘6’被選擇,對于第7地址第4行中的‘7’被選擇。再有,對于第8地址第1行中的‘6’被選擇,對于第9地址第2行中的‘1’被選擇,對于第10地址第3行中的‘3’被選擇,對于第11地址第4行中的‘1’被選擇。同樣,通過順序地選擇行和應用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或{6、7、3、1、5、2、4}到所選的行上,確定其余的第12到第31個地址。
實施例3和實施例6假設Row×Col=4×8,P(0,k)地址={3、7、6、1、4、2、5}、P(1,k)地址={6、7、3、1、5、2、4}、P(2,k)地址={1、7、3、6、4、5、2}、P(3,k)地址={7、3、6、1、2、5、4}。首先,按照表9A所示讀出第1行中的數據。即,在每行訪問‘0’地址。接下來,按照如表9B所示訪問各個地址。P(r,k)分別存在于每行中。在表9A和9B中,每個括號的外部數字表示在每行中的相關地址,和在括號內部的數字表示地址訪問次序。因此,下面表9A和9B可以被認為是時間指數。
如上所述,在實施例3和實施例6中,一種唯一的隨機地址產生規則應用到每行。參照表9B,對于0→1→2→3的地址訪問次序,在每行中第1地址‘0’被選擇。即,對于第1地址第1行中的‘0’被選擇,對于第2地址第2行中的‘0’被選擇,對于第3地址第3行中的‘0’被選擇,和對于第4地址第4行中的‘0’被選擇。
對于4到31的地址訪問次序,唯一地址產生規則應用到相應各個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3、7、6、1、4、2、5}應用到第1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6、7、3、1、5、2、4}應用到第2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1、7、3、6、4、5、2}應用到第3行,隨機地址產生規則{7、3、6、1、2、5、4}應用到第4行。因此,對于第4地址選擇第1行中的‘3’,對于第5地址選擇2行中的‘6’,對于第6地址選擇第3行中的‘3’,對于第7地址選擇第4行中的‘7’。加之,對于第8地址選擇第1行中的‘7’,對于第9地址選擇第2行中的‘7’,對于第10地址選擇第3行中的‘7’,對于第11地址選擇第4行中的‘3’。同樣,通過順序地選擇行和應用唯一地址選擇規則到所選的行上,確定其余的第12到第31地址。
對2-D SCCC交錯器的性能比較新穎SCCC交錯器與常規的SCCC交錯器之間的性能比較表示在圖5A和5B中。設置如下模擬參數以便對5種類型的SCCC交錯器進行性能比較。
-編碼器4-狀態SCCC交錯器-信息尺寸640-碼速率R=1/3(外部碼速率=2/3,內部碼速率=1/2)-交錯器尺寸(640+2)*3/2=963,其中‘2’是零終結外部編碼器的尾比特數,和‘3/2’是外部碼速率的倒數-信道AWGN(加性高斯白噪聲)-解碼器對數MAP(最大后驗)SISO(軟入-軟出)解碼算法-交錯器■常規的塊交錯器■常規的1-D PN交錯器■實施例1具有1 PNSR的2-D PN交錯器■實施例2具有2 PNSR的2-D PN交錯器■實施例3具有16 PNSR的2-D PN交錯器圖5A和5B表示按照SNR(信噪比)的BER/FER(位差錯率/幀差錯率)性能。更具體地說,圖5A和5B表示常規塊交錯器和1-D PN交錯器與按照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新穎2-D SCCC交錯器之間的性能比較。從圖5A和5B中可以注意到,按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新穎2-D SCCC交錯器與常規塊交錯器和1-D PN交錯器比較BER/FER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參照圖5A,從BER的觀點來看,實施例1到3顯示了類似的性能。尤其是,對于要求的10-5的BER性能而言,這三個實施例幾乎具有相同的性能。與1-D PN交錯器和常規塊交錯器比較,這三個實施例都表示出好得多的BER性能。參照圖5B,甚至從FER的觀點來看,這三個實施例表現出幾乎相同的性能,并且在1.5dB上,1-D PN交錯器和常規塊交錯器的性能分別變差了約10和100倍。
如上所述,當SCCC用于糾錯碼時,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設計成具有最佳性能和低復雜性的SCCC內部交錯器。另外,與現有1-D PN交錯器和塊交錯器比較,該新穎交錯器的BER/FER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雖然參照某些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脫離后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從形式和細節上作出各種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編碼輸入信息以輸出碼元的串行編碼的兩個編碼碼元的第一編碼器,所述串行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自由距離;一個具有帶m行組和n列組的存儲器的交錯器,所述存儲器用于在各組中存儲所述串行編碼碼元,所述交錯器用于隨機選擇m行組之一,并用于隨機選擇存儲在所述m行組的所選那一個中的碼元之一,以便產生交錯碼元;和用于編碼來自交錯器的交錯碼元的第二編碼器;其中串行輸入碼元的數量為k,在該存儲器中的m行組和n列組被選擇為m×n≥k,并且m大于有效自由距離。
2.一種在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編碼器中的交錯器,所述SCCC交錯器含有用于編碼輸入信息以輸出編碼碼元流的第一編碼器、用于交錯所述編碼的輸出碼流的所述交錯器,和用于編碼交錯碼元流的第二編碼器,所述交錯器包括用于選擇各個行的行選擇器,行數是按照該交錯器的尺寸進行設置的;用于產生列的隨機地址的地址發生器,列數是按照交錯器的尺寸進行設置的;地址組合器,用于組合行選擇器的輸出與地址發生器的輸出,產生合成的編碼數據流作為交錯地址。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是用于產生PN序列的PN(偽噪聲)移位寄存器,所述PN序列用于隨機化每行的各個列。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包括第一PN(偽噪聲)移位寄存器,用于產生隨機化奇數行中的各個列的PN序列;和第二PN(偽噪聲)移位寄存器,用于產生隨機化偶數行中的各個列的PN序列。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包括多個PN(偽噪聲)移位寄存器,用于產生具有不同特性的唯一PN序列,以隨機化每行中的各個列。
6.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列數等于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交錯器,其中擴展一個地址以將列數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8.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利用一個線性遞歸方程隨機化每行的各個列。
9.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利用第一線性遞歸方程隨機化奇數行中的各個列,和利用第二線性遞歸方程隨機化偶數行中的各個列。
10.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地址發生器利用。
11.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交錯器,其中列數被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交錯器,其中擴展一個地址以將列數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1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行數被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交錯器,其中行數為8、16或32。
1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行數被設置為一個整數,所述整數大于有效自由距離,其中第一編碼器的編碼碼元流的兩個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自由距離。
16.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行數被設置為對應于2n的一個數,其中n是一個整數,所述數2n是從大于有效自由距離的整數中選擇的,其中第一編碼器的編碼碼元流的兩個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距離。
17.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錯器,其中代表各行的比特值被比特反向,并且按照比特反向值的次序選擇各個行。
18.一種用于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編碼器中的交錯器的交錯方法,所述SCCC編碼器包括用于編碼輸入信息以輸出編碼碼元流的第一編碼器,用于交錯碼元流的所述交錯器,和用于編碼交錯碼元流的第二編碼器,該交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擇一個行,行數是按照該交錯器的尺寸設置的;對一個列產生隨機地址,列數是按照交錯器的尺寸設置的;組合所選的行與產生的隨機地址,以產生合成的編碼數據作為交錯地址。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每行中的各列地址是通過一個PN序列隨機化的。
20.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奇數行的各列地址是利用第一PN序列隨機化的和偶數行的各列地址是利用第二PN序列隨機化的。
21.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每行的各列地址是利用用于每行的唯一PN序列隨機化的。
22.按照權利要求19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列數被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23.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擴展一個地址以將列數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24.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每行的各列地址是利用一個線性遞歸方程進行隨機化的。
25.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列數被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26.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擴展一個地址以將列數設置為2n,這里n是一個整數。
27.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利用兩個不同的線性遞歸方程一個隨機化奇數行的各列地址,和另一個隨機化偶數行的各列地址。
28.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多個線性遞歸方程用于隨機化每行的列。
2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行數被設置為2n,其中n為一個整數。
30.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行數為8、16或32。
31.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行數被設置為一個整數,所述整數大于有效自由距離,其中第一編碼器的編碼碼元流的兩個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自由距離。
32.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行數被設置為對應于2n的數,其中n是一個整數,所述數2n是從大于有效自由距離的整數中選擇的,其中第一編碼器的編碼碼元流的兩個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自由距離。
33.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錯方法,其中代表各行的比特值被比特反向并且各個行是按照比特反向值的次序選擇的。
34.一種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編碼器,包括第一編碼器,用于編碼預定尺寸的輸入信息,并用于輸出第一碼元流,所述第一碼元流的兩個編碼碼元具有有效自由距離;交錯器,用于將第一碼元流作為尺寸N的輸入信息寫入特定的行和列中,并且用于從所述特定行和列讀出,以輸出交錯碼元流,所述讀出包括按照行選擇規則在每個時鐘周期選擇一個行,按照給定交錯規則在所選行中產生列地址,并且重復所述選擇和產生,從而產生所有地址;和第二編碼器,用于編碼交錯碼元流。
35.按照權利要求34所述的SCCC編碼器,其中行數大于有效自由距離。
36.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SCCC編碼器,其中行數為2n,其中n是一個整數。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用于串行鏈接卷積碼(SCCC)編碼器的交錯器。該交錯器具有帶m行組和n列組的存儲器,和該存儲器在各個組中存儲串行輸入碼元。該交錯器隨機選擇m個行組之一,然后隨機選擇在所選行中的位置之一,最后輸出存儲在所選行中的所選位置上的碼元,以便產生交錯碼元。該SCCC編碼器包括用于編碼來自交錯器的交錯碼元的分編碼器。該分編碼器具有被編碼的碼的有效自由距離。當串行輸入碼元的數量是k時,選擇存儲器中的m行組和n列組,使得m×n≥k,并且m大于有效自由距離。
文檔編號H03M13/23GK1306698SQ00800928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20日
發明者金炳朝, 金潣龜, 李永煥, 金世亨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