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包括工作架、轉子夾具、驅動設備以及線圈夾具;所述的驅動設備安裝于工作架上;所述的轉子夾具包括轉板、支架、轉子軸;所述的轉板安裝于驅動設備的驅動軸上,跟隨驅動軸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的支架設于轉板上,固定住轉子軸;所述的支架上設有安裝板,轉子軸能夠通過該兩塊安裝板裝配在轉子夾具上;所述的線圈夾具對應轉子夾具設置,線圈夾具上裝配的線圈和轉子夾具轉動的方向一致,可帶動轉子夾具在豎直面上轉動,所述的轉板上設置有多個支架安裝孔,兩個支架的安裝位置可進行調整;所述的轉子軸活動安裝于支架上,可方便拆卸。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安裝簡易,加工效果好。
【專利說明】
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線圈繞線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生產電機轉子時,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將漆包線繞進線溝里面,在纏繞過程中要求將漆包線緊緊繞在轉子葉片上,同時還要求同層的漆包線緊緊并排,由于漆包線本身的硬度較大,增加了纏繞難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電機轉子線圈的繞線工作還是主要依靠人工來實現,漆包線從線卷出來后由工人將漆包線向電機轉子葉片壓緊纏繞,并由人工實現同層漆包線的并排繞線,由于漆包線存在一定剛度,繞線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工人在繞線的同時需要的纏繞力度較大,漆包線在手里摩擦,對操作工人的手掌也有著較大的損傷,且由于整形轉子體積較大,較為笨重,繞線滿一圈之后拆卸調換整形轉子方向極為不便。
[0003]因此,在工程中需要一種針對工業電機轉子繞線的專用機構,可同時實現對線圈進行緊壓纏繞以及方便調節多頁電機轉子的繞線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可大大提高繞線效率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包括工作架、轉子夾具、驅動設備以及線圈夾具;所述的驅動設備安裝于工作架上;所述的轉子夾具包括轉板、支架、轉子軸;所述的轉板安裝于驅動設備的驅動軸上,跟隨驅動軸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的支架設有兩個,分別設于轉板上,位于轉板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所述的支架上設有安裝板;所述的兩個支架上的安裝板相互對應,轉子軸能夠通過該兩塊安裝板裝配在轉子夾具上。
[0006]所述的線圈夾具對應轉子夾具設置,線圈夾具上裝配的線圈和轉子夾具轉動的方向一致。
[0007]所述的轉子夾具的轉板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
[0008]所述的轉板上位于其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上設置有多組支架安裝孔,可根據不同高度的繞線機切換不同的安裝孔進行安裝。
[0009]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還包括計數器,所述的計數器安裝于工作架上;所述的計數器與連接驅動設備電連接,實時記錄轉子夾具轉過的圈數。
[0010]所述的驅動設備包括電動機和減速機構,電動機輸出軸連接減速機機構,減速機構的輸出軸與轉板固定連接。
[0011]所述的線圈夾具包括線圈支架、第一線圈桿、第二線圈桿、第三線圈桿;所述的線圈支架設置于工作架一側的上部,用于安裝線圈;所述的第一線圈桿安裝于工作架下部,與線圈支架同側,位于線圈支架的下方;所述的第二線圈桿設置于工作架另一側的下部,其位置與第一線圈桿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三線圈桿安裝于工作架上部,與第二線圈桿同側,位于第二線圈桿的上方。
[0012]所述的第一線圈桿、第二線圈桿及第三線圈桿上均安裝有滾動線圈,第一線圈桿與工作架的連接部位還設置有彈簧。
[0013]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的安裝及使用,在減少人力的情況下,可單人進行操作;通過驅動設備直接驅動轉子夾具進行繞線,減少了無用功的輸出,更加節能省力;采用轉子軸穿過轉子固定于夾具上的方式,轉子夾具帶動轉子在豎直面內轉動進行繞線,保證繞線過程中的安全的同時,方便在不需拆卸下轉子的情況下即可完成方向調換;第一線圈桿與工作架的連接部位設置有彈簧,保證了繞線過程中線圈出線平穩;設置有計數設備可對繞線匝數進行計算,保證繞圈匝數的精準無誤;可正轉反轉的驅動設備,滿足在轉子上任意方向的繞線要求。
[0014]因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夾具能夠擴展延伸,能夠配合大型電機的轉子使用,即使轉子體積很大,也能夠滿足大型轉子的安裝需要,并且因為轉子夾具利用的是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的內部空間,不會造成繞線機體積過大,能夠有效節約車間場地,也便于人員操作,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適用性,降低了成本。
[0015]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科學,安裝便捷、效率高的優點,整個加工過程只需裝夾工件和啟動設備即可,操作極為方便,可實現一人值守多臺設備,大大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針對電機轉子的加工生產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及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俯視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左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前視圖。
[0019]附圖標識:1_工作架、2-轉子夾具、3-計數器、4-驅動設備、5-線圈夾具;21-轉板、22-支架、23-轉子軸、24-安裝板、25-支架安裝孔;41-電動機、42-減速機構;51-線圈支架、52-第一線圈桿、53-第二線圈桿、54-第三線圈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所示,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包括工作架1、轉子夾具2、驅動設備4以及線圈夾具5;所述的驅動設備4安裝于工作架I上;所述的轉子夾具2包括轉板21、支架22、轉子軸23;所述的轉板21安裝于驅動設備4的驅動軸上,跟隨驅動軸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的支架22設有兩個,分別設于轉板21上,位于轉板21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上;所述的支架22上設有安裝板24;所述的兩個支架22上的安裝板24相互對應,轉子軸23能夠通過該兩塊安裝板24裝配在轉子夾具2上;
[0023]所述的線圈夾具5對應轉子夾具2設置,線圈夾具5上裝配的線圈和轉子夾具2轉動的方向一致。
[0024]所述的轉子夾具2的轉板21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
[0025]所述的轉板21上位于其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上設置有多組支架安裝孔25,可根據不同高度的繞線機切換不同的安裝孔25進行安裝。
[0026]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還包括計數器3,所述的計數器3安裝于工作架I上;所述的計數器3與連接驅動設備4電連接,實時記錄轉子夾具2轉過的圈數。
[0027]所述的驅動設備4包括電動機41和減速機構42,電動機41輸出軸連接減速機機構42,減速機構42的輸出軸與轉板21固定連接。
[0028]所述的線圈夾具5包括線圈支架51、第一線圈桿52、第二線圈桿53、第三線圈桿54;所述的線圈支架51設置于工作架I 一側的上部,用于安裝線圈;所述的第一線圈桿52安裝于工作架I下部,與線圈支架51同側,位于線圈支架51的下方;所述的第二線圈桿53設置于工作架I另一側的下部,其位置與第一線圈桿52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三線圈桿54安裝于工作架I上部,與第二線圈桿53同側,位于第二線圈桿53的上方。
[0029]所述的第一線圈桿52、第二線圈桿53及第三線圈桿54上均安裝有滾動線圈,第一線圈桿52與工作架I的連接部位還設置有彈簧。
[0030]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31]將轉子軸23穿過需要繞線的轉子,并將轉子軸23兩端固定于支架22上,旋緊螺釘,固定轉子軸23;拆卸線圈支架51,裝入漆包線線圈,并固定住其位置不移動,調節其滾動松緊度,拉出漆包線,依次繞過第一線圈桿52、第二線圈桿53及第三繞線桿54上的滾動線圈,并纏繞進待繞線轉子的線溝,固定漆包線的端點后,啟動電源,驅動設備4運行,轉子在驅動設備4的帶動下,在豎直面內轉動,抽拉漆包線繞緊于轉子線溝上,計數器3實時記錄并顯示繞過的線圈匝數,達到預設的線圈匝數時停下并自動斷電,操作工人松開固定轉子軸23的螺釘,轉動轉子軸23調換轉子繞線的角度,并通過安裝板24重新固定,進行另一個轉子頁的繞線工作;重復以上步驟,直至完成整個電機轉子的繞線加工。
【主權項】
1.一種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包括工作架(I)、轉子夾具(2)、驅動設備(4)以及線圈夾具(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驅動設備(4)安裝于工作架(I)上;所述的轉子夾具(2)包括轉板(21)、支架(22)、轉子軸(23);所述的轉板(21)安裝于驅動設備(4)的驅動軸上,跟隨驅動軸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的支架(22)設有兩個,分別設于轉板(21)上,位于轉板(21)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所述的支架(22)上設有安裝板(24);所述的兩個支架(22)上的安裝板(24)相互對應,轉子軸(23)能夠通過該兩塊安裝板(24)裝配在轉子夾具(2)上; 所述的線圈夾具(5)對應轉子夾具(2)設置,線圈夾具(5)上裝配的線圈和轉子夾具(2)轉動的方向一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夾具(2)的轉板(21)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板(21)上位于其與驅動軸連接點的兩側上設置有多組支架安裝孔(25)。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計數器(3),所述的計數器(3)安裝于工作架(I)上;所述的計數器(3)與連接驅動設備(4)電連接,實時記錄轉子夾具(2)轉過的圈數。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設備(4)包括電動機(41)和減速機構(42),電動機(41)輸出軸連接減速機機構(42),減速機構(42)的輸出軸與轉板(21)固定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圈夾具(5)包括線圈支架(51)、第一線圈桿(52)、第二線圈桿(53)、第三線圈桿(54);所述的線圈支架(51)設置于工作架(I) 一側的上部,用于安裝線圈;所述的第一線圈桿(52)安裝于工作架(I)下部,與線圈支架(51)同側,位于線圈支架(51)的下方;所述的第二線圈桿(53)設置于工作架(I)另一側的下部,其位置與第一線圈桿(52)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三線圈桿(54)安裝于工作架(I)上部,與第二線圈桿(53)同側,位于第二線圈桿(53)的上方。7.如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整形轉子雙顯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線圈桿(52)、第二線圈桿(53)及第三線圈桿(54)上均安裝有滾動線圈,第一線圈桿(52)與工作架(I)的連接部位還設置有彈簧。
【文檔編號】H02K15/09GK205566045SQ20162020812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8日
【發明人】朱祖鋒, 李庚榮, 梁海著
【申請人】廣西陸洲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