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馬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馬達,包括馬達本體,一種具有減振內膽的控制器外殼安裝于所述馬達本體上,并與所述馬達本體形成一體化結構,在所述控制器外殼內安裝有一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互感器檢測模塊、遠程顯示模塊、以及通過SPI總線或串口與所述保護控制功能模塊通訊連接的微處理器,在所述微處理器上還設置有用以與外界交互的IO端子或通訊接口,在所述控制器外殼上還設置有人機交互操作面板,所述人機交互操作面板通過所述SPI總線與所述微處理器通訊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達,結構簡單科學、智能化程度更高、適用領域更為廣泛,彌補了現有產品的技術不足。
【專利說明】
智能馬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馬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馬達。
【背景技術】
[0002]“馬達”即為電動機、發動機。工作原理為通過電磁感應帶動起動機轉子旋轉,轉子上的小齒輪帶動發動機飛輪旋轉。隨著工業智能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對馬達的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目前主要是將馬達與一個智能控制器通訊連接,以實現智能化需求。
[0003]現有的智能馬達控制器主要包括主體(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互感器檢測模塊、以及遠程顯示模塊。已經具備遠程自動控制、現場直接控制、面板指示、信號報警、現場總線通信等功能。適用于煤礦、石化、冶煉、電力、船舶、以及民用建筑等諸多領域。
[0004]本案發明人提出了一種新型更具智能化的馬達,以滿足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細分市場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馬達,結構簡單科學、智能化程度更高、適用領域更為廣泛,彌補了現有產品的技術不足。
[0006]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智能馬達,包括馬達本體,其特征在于:一種具有減振內膽的控制器外殼安裝于所述馬達本體上,并與所述馬達本體形成一體化結構,在所述控制器外殼內安裝有一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互感器檢測模塊、遠程顯示模塊、以及通過SPI總線或串口與所述保護控制功能模塊通訊連接的微處理器,在所述微處理器上還設置有用以與外界交互的自定義的1端子或通訊接口,在所述控制器外殼上還設置有人機交互操作面板,所述人機交互操作面板通過所述SPI總線與所述微處理器通訊連接。
[0008]在所述控制器外殼上還設置有用以實現近場感知與交互通訊的無線通訊模塊,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所述微處理器相通訊連接。
[0009]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包括斯(:、¥研1、1^10、或藍牙。
[0010]在所述減振內膽與所述控制器外殼之間還設置有眾多減振橡膠塊。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智能控制器與馬達本體形成一體化結構,且在智能控制器內的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上嵌入微處理器,并利用SPI總線的雙向快速信息傳輸功能,來實現微處理器與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之間高效交互通訊,同時通過設置在控制器外殼上的無線通訊模塊與微處理器之間進行通訊。有效實現了各類控制系統的自定義與便捷化修改,滿足了不同行業的細分需求。與此同時,馬達在嵌入了控制及驅動單元以后,實現了更為有效的工作狀態,也延長了使用壽命,對實時變量的控制也更為精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方案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案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智能馬達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智能馬達中控制電路框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6]參照圖1、2所示的智能馬達,包括馬達本體I,在所述馬達本體I上安裝有一種具有減振內膽21的控制器外殼2,進而使所述控制器外殼2與所述馬達本體I形成一體化結構,在所述減振內膽21與所述控制器外殼2之間還設置有眾多減振橡膠塊22。在所述控制器外殼2內安裝有一智能控制器3,所述智能控制器3包括保護控制功能模塊31、互感器檢測模塊32、遠程顯示模塊33、以及通過SPI總線34與所述保護控制功能模塊31通訊連接的微處理器35,在所述微處理器35上還設置有用以與外界交互的自定義的1端子或通訊接口 351,在所述控制器外殼2上還設置有人機交互操作面板23,所述人機交互操作面板23通過所述SPI總線34與所述微處理器35通訊連接。
[0017]在所述控制器外殼2上還設置有用以實現近場感知與交互通訊的無線通訊模塊24,所述無線通訊模塊24與所述微處理器35相通訊連接。所述無線通訊模塊24包括NFC、WIF1、RFID、或藍牙。
[0018]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智能控制器3與馬達本體I形成一體化結構,且在智能控制器3內的保護控制功能模塊31上嵌入微處理器35,并利用SPI總線34的雙向快速信息傳輸功能,來實現微處理器35與保護控制功能模塊31之間高效交互通訊,同時通過設置在控制器外殼2上的無線通訊模塊24與微處理器35之間進行通訊。有效實現了各類控制系統的自定義與便捷化修改,滿足了不同行業的細分需求。
[0019]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智能馬達,包括馬達本體,其特征在于:一種具有減振內膽的控制器外殼安裝于所述馬達本體上,并與所述馬達本體形成一體化結構,在所述控制器外殼內安裝有一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保護控制功能模塊、互感器檢測模塊、遠程顯示模塊、以及通過SPI總線或串口與所述保護控制功能模塊通訊連接的微處理器,在所述微處理器上還設置有用以與外界交互的1端子或通訊接口,在所述控制器外殼上還設置有人機交互操作面板,所述人機交互操作面板通過所述SPI總線與所述微處理器通訊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馬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外殼上還設置有用以實現近場感知與交互通訊的無線通訊模塊,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所述微處理器相通訊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包括NFC、WIF1、RFID、或藍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馬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減振內膽與所述控制器外殼之間還設置有眾多減振橡膠塊。
【文檔編號】H02K11/30GK205566021SQ201620195579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3日
【發明人】胡超
【申請人】上海日進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