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包括驅動裝置和至少兩根平行的立柱,以及安裝在立柱上的上模和下模;其中驅動裝置與下模相連,下模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能夠靠近或遠離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凹模,以及位于上凹模中的上凸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凹模,以及位于下凹模中的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所述下凹模均為圓筒狀,所述下凹模的側壁上設有開口槽。使用時,先將電機定子線圈的一端裝入下模中,然后開啟驅動裝置,推動下模和電機定子線圈向上移動,使電機定子線圈的另一端插入上模中,在下凹模、下凸模、上凹模、上凸模的共同擠壓作用下,電機定子線圈的兩端得到了整形。
【專利說明】
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電機定子線圈的端部進行整形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對定子線圈端部進行整形,普遍采用手工敲擊方法,這種方法的整形同心度差,敲擊時容易損傷銅線漆膜,造成絕緣紙變形、折皺現象,甚至使絕緣紙產生破損。隨著產品功率的提高,電磁線線徑的增粗,匝數增多,對線圈端部整形采用手工敲擊方法更難以完成,整形效率低,質量無法保證,且勞動強度大。
[0003]針對上述不足,也有人實用新型了對電機定子線圈的端部進行整形的設備或裝置,但要么結構復雜,制作成本較高,要么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果良好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包括驅動裝置和至少兩根平行的立柱,以及安裝在立柱上的上模和下模;其中驅動裝置與下模相連,下模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能夠靠近或遠離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凹模,以及位于上凹模中的上凸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凹模,以及位于下凹模中的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所述下凹模均為圓筒狀,所述下凹模的側壁上設有開口槽。
[0006]使用時,先將電機定子線圈的一端裝入下模中,然后開啟驅動裝置,推動下模和電機定子線圈向上移動,使電機定子線圈的另一端插入上模中,在下凹模、下凸模、上凹模、上凸模的共同擠壓作用下,電機定子線圈的兩端得到了整形。由于在下凹模的側壁上設有開口槽,這樣就能使定子線圈上的電源連接線通過開口槽露出來,避免模具壓傷電源連接線。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上模板包括第一上模板和位于第一上模板上方的第二上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之間安裝有至少兩根彈簧導向桿,所述第一上模板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第二上模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夠沿立柱上下滑動;所述第一上模板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所述上凹模安裝在第一上模板的通孔處,所述上凸模安裝在第二上模板上;所述下模板包括第一下模板和位于第一下模板下方的第二下模板,所述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之間安裝有至少兩根彈簧導向桿,所述第一下模板和所述第二下模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夠沿立柱上下滑動;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所述下凹模安裝在第一下模板的通孔處,所述下凸模安裝在第二下模板上;所述第二下模板的下部與所述驅動裝置相連。
[0008]上述技術方案中,由于下凹模、下凸模、上凹模、上凸模分別安裝在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上,并且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都通過彈簧導向桿相連,這樣使整形時的力度更加緩和,避免損傷銅線。
[0009]本實用新型又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第一下模板的圓形通孔為階梯孔,所述下凹模活動安裝在第一下模板的階梯孔處。采用這種活動連接的結構,可以將下凹模向外移出,從而就能更加方便地將電機定子線圈裝入下凹模中或從下凹模中取出。
[0010]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中部設有向外平行延伸的凸臺。這個凸臺可以作為一個操作平臺,方便將下凹模向外移出。
[0011]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下端安裝有底板,所述驅動裝置的基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或油缸。
[0013]進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部安裝有四個萬向輪。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5]圖2為第一下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為:
[0018]I——驅動裝置 2——立柱3——上凹模
[0019]4——上凸模 5——下凹模6——下凸模
[0020]7--第一上模板 8--第二上模板 9--彈簧導向桿
[0021]10一一第一下模板 11一一第二下模板12—一底板
[0022]13——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所示的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包括氣缸I和兩根平行的立柱2,以及安裝在立柱2上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凹模3,以及位于上凹模3中的上凸模4;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凹模5,以及位于下凹模5中的下凸模6;上凹模3和下凹模5均為圓筒狀,下凹模5的側壁上設有開口槽。
[0024]如圖1所示,所述上模板包括第一上模板7和位于第一上模板7上方的第二上模板8,第一上模板7和第二上模板8之間安裝有兩根彈簧導向桿9,第一上模板7固定在立柱2上,第二上模板8在外力作用下能夠沿立柱2上下滑動;第一上模板7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上凹模3安裝在第一上模板7的通孔處,上凸模4安裝在第二上模板8上;所述下模板包括第一下模板10和位于第一下模板10下方的第二下模板11,第一下模板10和第二下模板11之間安裝有兩根彈簧導向桿9,第一下模板10和第二下模板11在外力作用下均能夠沿立柱2上下滑動;第一下模板10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下凹模5安裝在第一下模板10的通孔處,下凸模6安裝在第二下模板11上;第二下模板11的下部與氣缸I的頂桿相連。
[0025]如圖2、3所示,第一下模板10的圓形通孔為階梯孔,第一下模板10的中部設有向外平行延伸的凸臺。
[0026]如圖1所示,所述立柱2的下端安裝有底板12,所述氣缸I的基座固定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底板12的下部安裝有四個萬向輪13。
[0027]使用時,先將電機定子線圈的一端裝入下凹模5中,并將定子線圈上的電源連接線從下凹模5開口槽中穿出來,然后啟動氣缸I,驅動第二下模板11和下凸模6向上移動,進而推動第一下模板10和下凹模5繼續向上移動,使電機定子線圈的另一端插入上凹模3中,隨著氣缸進一步的推動,下凹模5、下凸模6、上凹模3、上凸模4共同對定子線圈兩端的內外進行逐步擠壓,從而使電機定子線圈的兩端得到了整形。
[0028]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它方式實現,在不脫離本技術方案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9]為了讓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更方便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改進之處,本實用新型的一些附圖和描述已經被簡化,并且為了清楚起見,本申請文件還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裝置(I)和至少兩根平行的立柱(2),以及安裝在所述立柱(2)上的上模和下模;所述驅動裝置(I)與所述下模相連,所述下模在所述驅動裝置(I)的作用下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凹模(3),以及位于上凹模(3)中的上凸模(4);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凹模(5),以及位于下凹模(5)中的下凸模(6);所述上凹模(3)和所述下凹模(5)均為圓筒狀,所述下凹模(5)的側壁上設有開口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包括第一上模板(7)和位于第一上模板(7)上方的第二上模板(8),所述第一上模板(7)和第二上模板(8)之間安裝有至少兩根彈簧導向桿(9),所述第一上模板(7)固定在立柱(2)上,所述第二上模板(8)在外力作用下能夠沿立柱(2)上下滑動;所述第一上模板(7)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所述上凹模(3)安裝在第一上模板(7)的通孔處,所述上凸模(4)安裝在第二上模板(8)上;所述下模板包括第一下模板(10)和位于第一下模板(10)下方的第二下模板(11),所述第一下模板(10)和第二下模板(11)之間安裝有至少兩根彈簧導向桿(9),所述第一下模板(10)和所述第二下模板(10)在外力作用下能夠沿立柱(2)上下滑動;所述第一下模板(10)的中間部分設有圓形通孔,所述下凹模(5)安裝在第一下模板(10)的通孔處,所述下凸模(6)安裝在第二下模板(11)上;所述第二下模板(11)的下部與所述驅動裝置(I)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板(10)的圓形通孔為階梯孔,所述下凹模(5)活動安裝在第一下模板(10)的階梯孔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板(10)的中部設有向外平行延伸的凸臺。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下端安裝有底板(12),所述驅動裝置(I)的基座固定在所述底板(12)上。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I)為氣缸或油缸。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I)為氣缸或油缸。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線圈端頭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下部安裝有四個萬向輪(13)。
【文檔編號】H02K15/04GK205544836SQ20162035404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6日
【發明人】丁平安, 余伍海, 劉誠
【申請人】衡陽市力源動力制造有限公司